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田园乐诗词答案

田园乐诗词答案

2015-12-23 00:49: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一《《田园乐》》 田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田园乐诗词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一
《《田园乐》》

田园乐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田园乐趣。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乐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

3、师述。

二、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长)。

3、检查诗句。

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品味美景

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一、二行古诗。

3、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田园乐》。

五、拓展

板书课题: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

3、师述。

二、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疑、静)。

3、检查诗句。

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品味诗情。

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三、四行古诗。

3、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静夜思》。

五、拓展

板书课题: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3、师述。

二、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庭、栖鸦、露、望)。

3、检查诗句。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

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一、二行古诗。品悟诗境。

3、齐读三、四古诗。感悟诗情。

4、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十五夜望月》。

五、拓展

板书课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高尚节操。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3、师述。

二、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锤、凿、焚、碎、留)

3、检查诗句。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

1、生齐读古诗。

四、品悟诗境

1、齐读一、二行古诗。2、小结。

五、感悟诗情

1、齐读三、四行诗。2、师小结

四、背诵大擂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石灰吟》。

五、拓展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二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0、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11、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2、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1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 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14、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15、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18、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19.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三
《古诗词鉴赏习题精华》

古诗词鉴赏

【考点导航】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备考指南】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点击经典】

1(2008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8.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2分)

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唐)王建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②“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简要分析“闲”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游园不值:游园没有遇到人。②小扣:轻轻地敲。③柴扉:柴门。④屐齿:木屐底的锯齿。

(1) “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王籍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西施浣纱处。②艅艎(yúhuáng):古时的一种木船。泛泛:船行无阻之貌。③阴霞:傍晚时的云霞。远岫:远处的峰峦。岫(xiù):山。④阳景:日光。⑤悲倦游:因厌倦宦游生活而感到悲伤。

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达到了“动中见静意”的美学效果,试找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其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孟郊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写马蹄的轻快,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景色可谓灿烂。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1).这首咏史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宋)王令 《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子规啼血”典故: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1)“子规”的别名是______________;它常在_____________季节啼鸣。

(2).子规在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岑参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杜甫 《绝句》两首(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个“欲”字,运用 __________ 修辞方法,赋予花朵 ___________ 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唐)王维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唐)孟浩然 《与诸子登砚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写诗人在秋寒暮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唐)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白居易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释]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在这寂寞的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今四川达县)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微之(元稹的字)的诗卷,写下了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唐)朱庆余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张籍 酬朱余庆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释]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舅姑:公婆。“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比”的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宋)欧阳修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今江西人。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②百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③随意移:自由地各处飞翔。④始知:才知道,才明白。

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中最后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1).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宋)苏轼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①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③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④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

(1).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宋)欧阳修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樽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1).本词叙写词人春天载酒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写此人与友人在船中宴饮的情形,并抒写了此人当时的情怀,别有意趣。

(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写出了人的活动,有人认为,“出”字用得好,有人认为这里用“荡”好,你赞成哪种说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唐)李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四
《诗词题问题答案》

1 .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赠花卿》 杜甫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 杜甫

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6.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 杜甫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李白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李白

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在此寄》李白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李白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 李白 1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 李白

1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李白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杜牧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杜牧 2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2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 2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2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王维 2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2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29.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3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韩愈 3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3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白居易

3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34.来如春梦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 白居易

3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3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李商隐 3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李商隐

3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 王昌龄

3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之涣 40.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41.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李绅

4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韦应物

4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翰

44.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 范仲淹

4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 苏舜钦

4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 唐杜甫

4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杜甫

4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 王昌龄

4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之涣

5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 贺知章

5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5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5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54.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 李白

5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 张旭

5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5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杜牧

58.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杜牧 5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60.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白居易 商山早行 温庭筠 61.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6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白居易

6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9.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7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7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 7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7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7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77.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78.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9.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 8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1.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82.风急天高猿啸哀,

8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8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85.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8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遭难)) 8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88.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9.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90.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 朱熹 91.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春 杨巨源

92.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杜 甫

9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94.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王 维

95.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9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 王昌龄

97.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9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杜 甫

9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 甫

10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渭城曲》 王维 101.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2.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鼠》 曹邺

10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晏殊 10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李白

105.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106.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李白

107.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王维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五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故事激趣: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 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

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方法归纳: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析“炼字”“炼意”方法指津 (一)知识点: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精练、凝缩,言简意赅。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分析“炼字”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和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1、分析动词: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如下例子可选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分析形容词:

(1)、分析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表达效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2)、形容词的活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前人评价“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答:这“绿”字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和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3)、色彩形容词的选用。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天空延伸,表达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情。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如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2

分析下面两首诗中的色彩词的表达效果。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太眠。

答案: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是在空朦、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答案:作者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红”和“绿”在这里都作使动词用,再各加上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当然,不光是在写景,而且是在抒情,抒发了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3量词:妙用量词不仅能令语言形象生动,引人联想,而且常常牵系着整篇文章的意境与主旨。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问题:诗中“螺”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然而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二)、练习: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绉:即皱纱,用来比喻水的波纹。②闹:热闹、浓盛。③浮生:飘浮无定的短暂的人生。“浮生若梦”,是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种消极的人生观。④肯爱千金轻一笑:怎么肯爱惜金钱财富而轻视欢乐的生活。

[鉴赏提示]:他的诗词多写个人生活,题材较窄。其词语言工丽,善炼字句,活泼生动,意切境新。这首词是一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尤为人津津乐道。上片是写景,下片由写景转人抒情。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王国维认为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请用 100 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闹,安静、肃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

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磨,拭 问题:(1)诗中描画一幅雨后池塘图,前二句与后二句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 有人评说“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却颇可玩味,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前二句着眼于“静”,写的是雨后池上的静态美,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的是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2)“淡磨”即轻磨拂拭的意思,诗中将经雨水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的明镜,比喻中有拟人,这比一般常见的“水面如镜”比喻更显新意而更见意境,如此略带动感的“淡磨”,不仅突显了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情态,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3、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题: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4、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3

问:叠词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全诗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5、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问:请仔细体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的意境,说说“直”“圆”的艺术表达效果。

答:“孤烟”写塞外的单调荒凉,紧接一“直”字,却表现出它的劲拔、坚毅这美。“落日”本给人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一个“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壮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苍凉的历史感和使命感。

6、 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怎能载得起? ------《西厢记·长亭送别》 问题:请说说“鞭”字的艺术表达效果。

答:“鞭”用得形象贴切,使人仿佛看见四周山色中;渐渐西下的残阳,离山只有一鞭子高了。既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又曲折地描绘出了莺莺依依不舍的心理:张生的马已经望不见了,但莺莺那颗依恋的心,却还始终系牵在张生的鞭梢上。同时,“鞭”字还创造出令人销魂的意境:四周山色,黄昏笼罩,莺莺伫立凝望远方,张生的身影由近及远,逐渐消融在残阳晚照中,唯有那道鞭影时隐时现,依稀可辨,从而形象而有效地突出“送别”这个主题。

四、语言的风格

清新 绚丽 平淡(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洗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品味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淡质朴、沉郁顿挫、豪迈奔放、自然„„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题: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4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六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 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 ,

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 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

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 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 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

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 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

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 32.咏怀古迹(其三)

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 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

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 .‟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 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 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 2.花影3.c[A出自叶

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

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 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

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 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七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八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

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①“今夜”点明时间,具体是指哪一天的夜晚?(1分)

②“何事转凄然”,表面上是询问,实际上诗中对“何事”说得非常清楚。请简要概括。(2分)

③“故乡今夜思千里”,对这一句,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愈

有意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2)诗

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1)

(2)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题:词中“彩笺与尺素”指什么?借此抒发怎样感情?又是如何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具体阐述。(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台湾)琦君

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

承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有《泪珠与珍珠》一文入

选高中教材。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①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诗中通过__________等细节,表现母爱之深,刻画母亲形象。 (2)根据诗末两句,分析“儿”的形象特点。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①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②

注:①“宰相”:此指贾似道。“经量”:指贾似道“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

②“山东、河北”:代指中原失地。词人以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赏析。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应天长

韦庄

绿槐荫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这首词上片运用了动静交错和烘托反衬的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分析诗末“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阊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颔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②“狂歌五柳前”中“五柳”是什么意思?

③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结合这首诗分析这个特点。

答题指导:

1、 仔细审题:高考常考考点: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

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以动衬静(以

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

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

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

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一诗歌鉴赏答案

1. 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

2、①除夕之夜。②除夕之夜,独居旅馆寒灯影只,不免思念故乡和亲友。③不写自己思念故乡和亲友,而写故乡的亲友思念千里之外的“我”;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

3.(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闲适恬静。 4、答:①“彩笺与尺素”指书信。

②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时间是由夜到晓,地点是室内、室外而到楼上。

③表达这一内容时,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景写情。先是借槛菊之烟、兰草之露写愁写悲,为全词设置了一种浓重的悲凉氛围;再写自己睹物伤怀,见燕子双飞想到人的离散,最后借明月照不眠之人写相思之苦。二是运用拟人的方法。将菊之烟说为“愁”,兰之露曰为“泣”,明月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等等,其目的就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5、(二)古诗歌鉴赏

9、(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6、(1)借助“锦书”“飞鸿”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游子思乡图:两岸渺渺相隔,音信难递,词人柔肠寸断,泪水难受,不敢登上高楼远眺家乡。(2分)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2分) 虚实相生。(1分)上片实写词人愁肠百结,归泪难收之痛;下片借用梦境渲染思乡之苦。(2分) (回答“借景抒情”亦可。) 7\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③“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意思答对即可) 8、[答案]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

之情。

9、[答案]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并由此想到百姓的生活之苦,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10、答案:(1)缝寒衣、家信、怜清瘦、问苦辛

(2)因长期漂泊在外,未能承欢膝下,尽到照顾和安慰母亲的职责而十分惭愧,连颠簸之苦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提及的儿子形象。

11、答案:词的上片描写“宰相”“说着经量,便要经量”,“说着”“便要”词语简单,但于此生动地刻画出了他凶狠毒辣而又极端蛮横的丑恶形象,而他的“臣僚”“头说”“尾说”为其呐喊,阿谀逢迎;地方官员却才“闻说”便“星夜”执行,跑东奔西,到处叫喊。其轻薄的举动,癫狂的劲头,真令人可笑而又可恨。所以说,词人用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

12、[答案]“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现了他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冷寒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13、答案:上片“黄莺语”是动,“深院无人”是静,以动写静,动静交错。画帘低垂,绣屏寂寞是以客观景物之静烘托主人公的起伏心潮;金凤起舞,兰香缭绕,是以客观景物之动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零。

14、答案:(1)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带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静淡泊。 15、答案:(1)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 (2)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6、答案:(1)不能换成“见”。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九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 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 ,

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 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

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田园乐诗词答案篇十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渡汉江 (宋之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

达的?简要回答。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秋江 (道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浪淘沙‧怀旧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渡汉江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田园乐诗词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田园乐阅读答案 田园乐王维阅读答案 田园乐其六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田园乐诗词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田园乐诗词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88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