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李白关于舟的诗

李白关于舟的诗

2015-12-23 05:54: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一《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 ...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一
《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

第10卷第3期

2000年9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GansuRadio&TVUniversityVol.10 No.3Sep.2000

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

冯国栋(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Ξ

内容摘要:舟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舟联系着诗人的失落和遇合,是诗人止泊心灵的场所。。

关键词:李白;诗歌;舟;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122:100824630(2000)0320042204

李白自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飘泊四海,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舟承载着故乡的深情;“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赠汪伦》),舟承载着友人的厚意;“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临醉谢葛疆,山公欲倒鞭”(我情”《《留别广陵),舟承载着他人生的欢乐与快意;“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诸公》《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出叔),舟承载着他人生的痛苦与无奈。本文意在通过对舟这一意象的分析,展示这位伟大诗人丰富多彩的云》

人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意象的意义都不是单一的。同一意象在不同的时空模式和意象组合中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蕴含着不同的韵致。舟这一意象在李白诗中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方式:

一、轻舟、明月、酒——人生自由的追求与探寻

首先,舟代表了一种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自由人格。任何一个意象意义的产生都是物象本身特点和作者感情投射的共同结果。舟依持水力风力而行,较之靠人力畜力推动牵引的车,相对轻灵便巧,特别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形下,舟行速度极快。《水经注》中曾这样描述在三峡中顺水行舟:“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顺水行舟这种御风而行的感受,可以说是古人对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的一种真实体验。晋棘《据船赋》称赞舟曰“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①则以比德的方式赋予舟以自由的意义。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

②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种兴尽而返,乘月而归,飘逸潇洒,无碍无滞的名士风采给诗人李白以深刻

的影响。他的诗中多次提到“剡溪船”、“子猷船”。“多酤新丰酉录,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大

()。诗人的心情多么豪迈快意;“寻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飘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诗人神态如此飘逸潇洒。然欲相近,来迟杳若仙”《寻阳送弟昌峒鄱 司马作》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山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Ξ收稿日期:2000204217

作者简介:冯国栋(19742),男,山西屯留人,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2000年9月             冯国栋: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             43

——《东鲁门泛舟》

太阳落下,水天互映,月色在波光中跳荡,轻舟顺流飘荡。读者仿佛能于画面之外看见诗人衣袂飘飘,迎风欲举的形象。一个“疑”字接通古今,王子猷与诗人相互映衬,那种潇洒出尘,独立高标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

李白诗中,常以轻舟、明月、酒等意象组合,幻化出一个玲珑清澈、使人神清气爽的境界:

登舻美清液,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酒意象的忘情功能,月意象的清丽韵致,致,共同构成明丽清灵的艺术胜境。

其次,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可以绝河渡水,,。张华《博物志》载:“旧说天河与海通。,不失期。其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

③渚次饮之。”其人返回后,,。与这个乘槎犯牛斗故事相类的是陶

渊明的,。

,渴望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理想,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历史唤起士人的追求,给予他们的

④满足却极为有限。”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常常会通过想象来补偿。现实既不能满足李白的自由要求,

他就常把希望寄托在超现实的理想境界中,在他的诗中,“天”意象自然就成为现实之外的一个自由世界,而舟又常成为他到达理想境界的媒介和工具。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之二》

月意象的明丽将一切意象映照得明丽剔透,诗人借舟意象的沟通功能和酒意象的生幻造境功能,达到了他理想中的自由境界“天”之中了。诗人此时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描写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孤舟、猿声、江水——人生飘泊的悲叹

舟无所依持,行止无根正如那飘泊天涯的游子,再加上“孤”这一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定语,“孤舟”自

()的诗然成了飘泊无定的象征。李白尽管生性豪迈,曾高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句,但对于一生飘泊的诗人来说,思乡之情、飘泊之感自是他多彩人生的一种况味。

11孤舟与猿声的组合

《世说新语》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

⑤便即绝,破视腹中,肠皆寸寸断。”猿声凄凉,催人肠断;孤舟寂寞,飘荡无根,这一组合,表现飘泊的乡思

最能动人。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歌之二》

猿声惊心动情,凄楚高唳,把黄山都叫得白了头,青溪不是“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陪伴诗人的只有一叶孤舟,诗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呢?诗人巧妙地把孤舟这一视觉意象和猿声这一听觉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刻骨铭心的乡思之情。

在孤舟、猿声组合中,李白又常以霜和月衬托其间,飘泊之感,乡思之情更添几分迷离凄切。“宛溪霜夜

(),一雁如人,孤独南飞,听猿愁,去国常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寄崔侍御》

10卷第3期4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4

双溪北流而人不得归,猿声在这迷离的霜夜中回荡,如不系舟的人怎能不断肠!“……月色何悠悠,清猿声

(自巴东舟行,晚还题壁》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李白诗中的月常是明丽的,在这里却用“悠悠”

二字突出月的朦胧迷离,月如飞霜,清猿哀鸣,和诗人相伴者惟有与诗人同样孤独的小舟,伤感之情久久萦回于诗人心头。

《早发白帝城》中诗人也以猿声和舟组合,但那里的舟是一日千里的轻舟,与孤舟的感情色彩自然是不同的。

21孤舟和大江的组合

如果说孤舟猿声组合是在情感指向相近的意象并置中强化飘泊之感的话,(),在流向是在大与小的对比中突出孤寂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天际的大江这一开阔的空间中,一叶孤舟顺流飘泊,,命运的无限关注。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

(,芦花在风中飒飒哀鸣,在这令人生愁的秋色愁。云帆望远不相见,中,。

三、帆席、中国士人要完成兼济天下的事业,总得通过王权,于是人生遇合便成为久咏不衰的主题。然而贤臣良主,高山流水,知音能有几何?于是感士不遇的悲慨几乎响彻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个角落。

李白一生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象谢安、鲁仲连那样“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实现无拘无束的自由创造。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26岁便开始了漫游干谒求仕的艰难历程。尽管也曾供职翰林,甚至受到御手调羹的礼遇,但御用文人的地位与他的理想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不遇之感自然就成了李白诗中常咏的主题。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位于安徽当涂西北。据《世说新语》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高咏他自己写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袁宏因此而声名大著。从此,牛渚便与人生的遭际遇合产生了联系。

据詹钅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此诗写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前于此,李白客居安陆,一面养高以待时,一面干谒以求仕,分别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十八年(公元730年)、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和《与韩荆州书》,希望得到他们的拔擢和重用,但都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李白由洛阳去淮南,途经牛渚山,秋夜舟中不由想起那一段美好的人生遇合。高高秋月,曾照古人,当年袁宏就是在此遇到谢尚而声名大著的。明月依旧,斯人不见,秋月这一恒久的时间意象贯通古今,诗人想到自己空有才能却无人赏识,空有抱负而无由施展,古今对比中隐隐透露出几分失落与感伤。最后一句,一“挂”一“落”中激荡着两种力量,失落中有崛起,感伤中有奋发,显示了李白阔大的胸襟和执著的精神。

四、扁舟、五湖——飘泊心灵的安顿与止泊

孔子在《论语・公治长》中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舟在这里便成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乘扁舟,浮江湖,于是扁舟五湖便成了中国士人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2000年9月             冯国栋: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             45李白理想的人生模式是象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绿

(古风・十八》)。这是诗人总结历史经验后得出的结论。李白曾这珠成爨雠。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样表达过自己的理想:“铭鼎偿云遂,扁舟方渺然”《金门答苏秀才》功成是身退的前提,但是“开元中期,

唐代社会处于一种极度繁荣而又隐忧潜生的特定状态中”,⑥历史唤起知识分子的自信和责任感,但给予他们的满足却极有限。长安三年,残酷的现实将李白一生的梦想击得粉碎,悲愤之中诗人写下这首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起首二句如天河倒泻,排山倒海,凌空飞来,秋色,天性豪纵的诗人不由被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执著追求使得李白的诗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美。愁如流水,刀斩不断,诗人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

:“意象是经过作者主观独特视角的选择,饱含作者浓郁感情,,或谓之意化的了物象。它必然显示出作者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悟

⑦性,。”上述李白诗中舟意象,显示着李白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显示着他飘逸飞动的

艺术个性,反映着他的生活及心路历程。

注 释:

① 欧阳询1艺术类聚〔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3511M〕

②、⑤刘义庆1世说新语选译〔1成都:巴蜀书社,1991,2341M〕

③ 张华1博物志1杂说下〔1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61M〕

④ 罗宗强,郝世峰1隋唐五代文学史〔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591M〕

⑥ 赵昌平1李白性格及其历史文化内涵〔1文学遗产11999,(2)1J〕

⑦ 林家英1夕阳、明月与梦——二晏词意象散论〔1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1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1J〕C〕

ImageofBoatInLiBaiθsPoetry

FENGGuo2do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Abstract:ThispaperhasanalyzedtheimageofboatthathasvariousmeaningsandinterestsinLiBaiθspoetry,inordertorevealhiscolourfulinnerworld.

Keywords:LiBaiθspoetry;Boat;Image

〔责任编辑 张泽宁〕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二
《关于李白的送别诗》

关于李白的送别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关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秋浦歌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三
《李白诗歌中“舟”意象解读》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四
《李白的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李白的诗

诗句出自《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一、少年时期的诗歌

据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才有了身孕,似乎预示着李白过人的才能。

李白十来岁就读了很多书,小时候就能写诗。描写萤火虫: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二、游学时期的诗歌

二十几岁的时候游巴蜀,后来又游长安。

他家里有很多钱,供他在外面游学。他是一个时髦的人,开元盛世,城市流行的几大时尚:写诗,醉酒,任侠,炼丹,李白占全了,并且是佼佼者。

在游学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人,孟浩然等。

虽然在事业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杰作不断。

我们熟悉的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习新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成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

最妙的是中间两联,最能看出李白初次离开家乡,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豪迈的气概。“平野”“大荒”,气象开阔;“随”“入”,气势宏大;“飞”“结”,灵动飞跃;“天镜”,“海楼”更是神来之笔,构建了一副如梦似幻的场景,诗人在期间自由的遨游。上天入地,自由自在,内心无限放大,充满着一种乐观与自信的力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翻译: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赏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写出了诗人内心跌宕起伏的过程,但在内心的挣扎中,作者最终还是高扬了情感,表现出极端的自信,这是与李白的性格、追求一以贯之的。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翻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

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赏析:

开篇由黄河之水起兴,到转而感叹人生年华的易逝。面对易逝的年华,作者要做的是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的快乐,饮酒、作诗,尽心地快乐。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痛快地喝酒,在醉酒中忘记功名、忘记利益的争夺,享受最真实的生活。

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对一个主题反复阐说,有尽是华美的语句,不落俗套。其中又有对话的穿插,使得整首诗摇曳多姿。

三.长安为官时期的诗歌

他的诗别唐玄宗发现了,召他到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背封为供奉翰林。

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

清平调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云霞想要她的衣裳,鲜花想要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上的露珠是那么浓盛。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清平调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翻译:

贵妃就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比?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清平调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翻译: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倚靠着栏杆。

赏析: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四.漫游到去世时期的诗歌

唐玄宗让李白离开了,从四十六到五十五岁,李白又是在各地漫游。

熟悉的诗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蓬莱,海中神山。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赏析: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全诗最特别之处就是情感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李白之死:

安史之乱开始,李白在战乱期间还做了牢,后来还被流放,最终病死。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

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对李白的评价: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寨、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带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日散发弄扁舟。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 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的,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曰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五
《李白诗四首》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六
《李白诗四首cj》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七
《高考李白诗》

李白诗歌高考题

2002年全国卷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注释:

1.洛城:洛阳。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简析: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2005福建卷高考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0.(6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赏析】: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

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赏析: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16.(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赏析: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喜欢音乐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听了一支美妙绝伦的曲子,感动得不得了,但却很难把乐曲的高妙和自己在欣赏时的那份感动与共鸣告诉别人。无论怎么形容,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地说一句: “妙处难与君说”啊!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和人分享,唯独音乐却只能独享。尤其是在录音技术和设备没有发明之前,用其他形式来再现瞬间即逝的乐音就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李白却有着超凡的本领,他用文字为我们保存了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的实况。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八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十(色诗)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十一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十二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三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醍。/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酌,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十四

宗臣过采石怀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十五

流夜郎赠卒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诗中的酒

水穷云生

在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有两个伴随其始终的朋友:一个是无心可猜的明月,一个是助兴为歌的美酒。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到晚年醉酒捞月落水而去,月伴其一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藏于酒中。月使他超然卓立,多现实世界获得了新的视角,能道人未曾道;酒使他兴会无穷,面对人生世态,增添了想象和豪气,能言人所不能言。月和酒镶成了诗中谪仙人。笔者曾探究了《李白诗中的明月》余兴未尽,不敢私揣陋见,再抛《李白诗中的酒》之残砖。

一、以酒抒豪情壮志。“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其一》)《少年行》组诗可以说是李白谱写的“青春奏鸣曲”。诗人形象再现了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为荆轲以酒壮行,荆轲易水辞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策马驱驰,身入暴秦的场景。形似咏史,是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荆轲的向往思慕,抒发其人生感慨,侠骨柔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 取醉欲自慰……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此诗写于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应召准备入京之时。该诗从欢快的气氛中开始 ,呼童烹鸡,儿女牵衣,形象的描绘出了欢乐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但是如果没有了酒,李白那游历多年,梦寐以求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壮志,眼看就要得以化为现实的喜悦之情,又怎能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充满自负和得意的豪情壮志又如何得以激发?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是建立胸怀大志,才智过人的基础上的。秀口一吐,化作了令后人艳羡赞绝不断的半个盛唐。

二、借酒作佯狂放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为。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月下独酌》诗,通篇议论为诗,晋代刘伶有《酒德颂》,李白此诗堪称“爱酒辩”。诗人把酒比作圣贤,说求仙不如饮酒,从圣贤说到神仙,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诗人爱酒理由层层深入,最终以道家的观点,提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李白于此貌似说理,实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诗人的“爱酒辩”,其实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种难以言传的、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

李白借酒咏佯狂放诞之歌,隐藏的却是深沉得悲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如此愤激之辞,表现了对现实的丑恶现象厌恶,抒泻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该诗写于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浮黄河以东行”,于五月到梁宋之地时。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的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杯,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物,吴盐似雪,饮馔精美。

“达人知命”,即人不能与命运抗争,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及时行乐。“岂暇愁”,说明诗人对政治上的失败不屑一顾,应该从实际出发。所以他不欣赏伯夷、叔齐的行径。“莫学”两字,貌似否定正统的佯狂,实际是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的悲愤的心情的抒泻,是诗人对以往追求的痛苦的否定。

“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放诞佯狂,就是众多的痛苦的清醒者走出来的路。

三、饮酒发心中的孤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鲜花、明月、美酒,可谓良辰美景,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了二美,但关键缺了赏心、乐事,可见其孤独。但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同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饮酒只能邀明月与己影,孤独何堪啊。以乐景写哀情,以闹写静,以物为友,以群写孤,,倍增其哀,其寂,其孤。

“欲邀击筑悲歌饮,醉后脱宿吴专渚。”李白在这首《醉后赠从甥高镇》诗中,暗用荆轲高力渐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把悲愁情思写的更加深沉。但为何诗人如此落寞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正如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九
《李白诗集及解释》

李白诗集及解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词语解释】 远:远自。 江:长江。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 仍:频频。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文解释】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词语解释】 郭:外城。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诗文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鳌评说:「太白诗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杜诗详注》)事实上,李白这首诗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

-------------------------------------------------------------------------------------------------------------------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诗文解释】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词语解释】

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红颜:少壮时。 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醉月:月下醉酒。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事君:为皇帝服务。 安:岂。 徒此:惟有在此。 【诗文赏析】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李白关于舟的诗篇十
《李白诗四首》


李白关于舟的诗相关热词搜索:李白写舟的诗句 李白写舟的诗 李白诗日暮苍山兰舟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白关于舟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白关于舟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05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