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经里的情诗

诗经里的情诗

2015-12-24 12:05: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诗经里的情诗篇一《诗经中的爱情诗》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里的情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诗经里的情诗篇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

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

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

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号:010107029

诗经里的情诗篇二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里的情诗篇三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

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

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诗经里的情诗篇四
《诗经中的爱情诗》

JoumalofJibnRadioandTVUniversi何No.1。2011(TotalNo.10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l期(总第109期)

试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王建华刘

(大安市职教中心,吉林大安131300)

摘要:<诗经>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刺。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影。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荑和节奏感。<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1)0l一0088一03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形象的历史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诗经》的题材相当广泛,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有不少情思优美、清新可喜、打动读者心弦的优秀之作。下面,试谈一下这些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大胆的,“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是只有民间情歌中才会有的。这首诗是写男求女的,《诗经》中写女求男的作品量更多,与男求女的作品同样好。

2、有的爱情诗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和不安。例如:《邶风・静女》写情人幽会,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故意惹逗,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3、表现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如《秦风・蒹葭》表现了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恼。主人公独自在水喧徘徊往复,神魂不安。悬思远望,惆怅已极。三章诗反复吟唱同一内容,而在时间上渐次推移,在情绪上逐步加重,层层渲染,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惧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

4、表现情人离别痛苦的代表性作品是《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了不得会面时的真挚相思之情。对于热恋中的情人,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很多诗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境和心理,这些爱情诗绝大部分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纯洁、健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向往幸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质朴高尚的审美情趣。其中有的作品透过爱情生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同题,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按内容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类:

1、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感情十分淳朴、热烈坦率。例如;《诗经》中的头篇《周南・关睢》就是一首相思恋歌,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为了她竟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

收稿日期:2010一11—28

作者简介:王建华(1964一),吉林大安人,大安市职教中心副主任,讲师。刘颖(1974~),吉林大安人。大安市职教中心讲师。

・88

万方数据

王建华刘颖试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分离是极大的痛苦,哪怕是短暂的时光,在他或她的感觉上也是觉得很长,难以忍耐的,真是度日如年。此诗表现了对情入无比深切而热烈的爱。

5、有的情歌抒发了失恋者的优思或表达了对干涉自由恋爱的封建势力的不满与反抗。

有证据表明,当时男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已经受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了。《齐风・南山》诗中就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诗句。但礼教的压迫和束缚,窒息不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和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于是就产生了冲突。《廊风・柏舟》就是一首反抗家长干预、追求婚姻自由的作品。诗中的少女,热恋着一个剪发齐眉的少年,但她母亲却强加干涉,从而激起她的怨愤和反抗。她痛苦之极,呼天喊娘,声称誓死不改变主张,表现出坚贞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

精神。

6、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

《诗经》中有一部分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有的描写了夫妻感情笃厚、和谐欢乐,家庭生活和荚。如《郑风・女日鸡鸣》是夫妻枕边絮语,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和谐的家庭生活,以及夫妻问真挚的感情。

有的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遗弃为主题。如《卫风・氓》,它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它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与他结了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但男子却变了心,最后竟遭遗弃,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折磨和痛苦。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婚姻上的悲剧,揭露了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以上,就是《诗经》中爱情诗的主要内容。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大量的优秀诗作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如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章法多变、句式灵活等等。下面,谈谈这些特点在爱情诗中的表现。

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

所谓赋,就是以质朴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直接的陈述描写,即兴地取眼前事物作引子,引出所要歌咏的正题。

《邶风・静女》整篇是以赋体来叙事的,全诗三章,旬句以铺叙敷陈之笔出之。这首带着牧歌情调的民间诗歌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僻静的地方幽会

万方数据

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约会的全部过程。全诗以男子口吻写出。诗用赋的方法情景逼真地写出了对情人幽会时的诙谐风趣的场面,叙事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性格特点也有所刻画。可见,赋的方法并非仅是直陈其事,淡而无味,它要求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深沉的生活感受。要求作者有灵巧的构思和摹情拟态展现事件进程的高深造诣。

《诗经》中运用比的表现手法,不仅限于简单机械的比喻和比拟,还具有形象描写的鲜明特点,这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情绪,构成诗歌的意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象《卫风・氓》中第三章写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是一个颇有生活实感的形象鲜明的比喻,用桑树枝叶繁茂鲜润,比喻女子初嫁时的妙龄韶华之年。“于嗟鸠兮,元食桑葚!”,又是一个比喻,用斑鸠吃桑葚,比喻女子沉迷于男子的爱情。古人认为:斑鸠过多地吃桑葚会被迷醉。诗以此比喻女子一旦沉溺于热恋之中会失去清醒的头脑而吃亏上当,从而无从分辨好人坏人。这些寓意深刻而又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感受,使主题更为鲜明。

诗人被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客观事物所触动,于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当诗人把触动他的事物加以描绘或叙述,形成简短的诗句并用作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时,这开头便称为“兴”。“兴”虽然只是个起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巧妙的作用.能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作用。例如:《秦风・蒹葭》一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发端,首先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露重霜浓的清凉景色。,全诗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些起兴往往是托物象征。如《周南・桃天》,三章分别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之天天,有菩其实。”、“桃之天天,其叶蓁蓁。”起兴,用桃花初开时的艳丽象征出嫁少女的青春容颜,用桃树果实灿烂象征新娘未来多子,用桃树枝叶繁茂象征女子给夫家带来兴旺发达。

有描写环境,烘托气氛或写景寄情的起兴。诗中的兴,往往是构成诗人的情感化的表象,并起到描写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周南・关睢》借睢鸠鸟的鸣春求偶,相依相恋,以兴起歌者对爱情的追求。由此不难看出,这样的具有象征性的兴,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达情意或再现境况的外应物象。

2、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

(下转第133页)

・89・

吴坤浅议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

纵坐标是收入累计百分比。如果收入是绝对均等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每1%的人口都得到1%的收入,累计99%的人口就得到累计99%的收入,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累计收入曲线就是上图中的对角线oL,图中标明是“绝对平均线”。

假如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口均一无所有,即99%的人完全没有收入,而所有的收入都在1%的人手中,即1%的人拥有100%的收入,累计分配曲线是由横轴和右边垂线组成的折线oAI,。图中标明是“绝对不平等线”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么相应的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对角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条向横轴突出的oCL曲线,也称为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一般来说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oL之间的那块月牙形区域S(图中斜线区域)可以看成是贫富之间的那条沟坎,也叫做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S大小,可以用来表征实际收入分配与理想境界的差距:不平等面积S越大,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oL离开的越远,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严重。反之,不平等面积S越小,洛伦兹曲线oCL和对角线。乙靠的越近,说明社会收入差距越小,贫富两极分化越不明显。

不平等面积S的确定,借助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很容易地就可求出:

用x表示横轴,y表示纵轴,y=f(x)表示洛伦兹曲线oCI.,则不平等面积S为

s=』5=[x—f(x)]dx=寺一,3f(x)dx不平等面积S所占最大不平等面积SaoAL(△oAL的面积)的比例

SS△oAL

。”…”…丢一』5f(x)dx2

12

=1一』5f(x)dx

所以基尼系数G=1—2J3f(x)dx。

人类历史所有技术、所有文明的推动者应该是数学,没有数学将人类的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记录

下来,将各种不同的语言同化到数字和方程上面,那么人类将永远处于思想家时代,不会有多少进步。数学才是真正的思想,是人类用以发现真理,接近真理的最终手段。

参考文献:

[1]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李辉.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R].大学敷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

[4]李心灿.高等数学应用205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史树中.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上接第89页)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们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酒浆。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选译[M].黄山书社,2005.[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召南・摞有梅》,可谓这类作品的别有情趣的一首高唱珍惜青春,渴望爱情这一主题的民歌。诗三章连续用三个“求”字,写出了女子心情的急切,也写出了她的矜持自重,明明是她渴望男子的爱,却偏从男子方面着笔,希望人家来求自己。这颇有分寸的用语似直而曲,刻画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复杂的心理与纯真的情怀。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的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

2005.

【3]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33

万方数据

诗经里的情诗篇五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 ,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情感的性质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 “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而且龚橙在《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此篇诗歌唱出了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种直截了当的择偶形式,这种毫不掩饰的求爱表白,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两性关系的真实写照。(《召南·摽有梅》)“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女子要求与爱人同歌,将一个女子的大胆求爱刻画的入木三分。(《郑风·萚兮》)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没有了封建制度的束缚,男女恋爱是自由的,即使是女子,也不用担忧任何羁绊,敢于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对于爱情的忠贞自古皆有之,在《诗经》中也有描写。“愿言思伯,甘心首

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离家远征,别后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日子里,那相思不但丢不了,甚至倒成为她不愿丢开的东西了,其心理的曲折复杂,让我们看清了女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卫风·伯兮》)“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何勿之思。”丈夫久役,每当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妻子的想念尤为深切。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妻子只有翘首企盼,祈祷丈夫早日归来。(《王风·君子于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戍卒之苦,思妇之悲,“城南思妇肠欲断,征人蓟北空回首。”纵使远离千山万水,都会坚守彼此的思念,哪怕十年八年不归,此情此心都会坚如磐石,无所转移。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否给我们这个流行快餐式爱情的社会留下深刻思考呢?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得到祝福,不是所有的恋人都能开花结果。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女青年受到来自宗法礼数的压迫,他们的爱情总会受到些阻碍,或是致使两个人的情感被硬生生地扼杀在礼教的束缚下,屈服于现实,或是奋力反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古代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恋爱活动总是受到来自父母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更是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无形中就为男女恋爱增加了重重阻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女子不敢允许她的情人踰墙来相会,因为怕父母和诸兄的责骂,又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由这段不被家人四邻理解和接受的苦恋可见,不得父母同意的恋爱也要受舆论指责。(《郑风·将仲子》)即使如此,勇敢的人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守望爱情,《诗经》中对女子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描述也十分栩栩如生。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当少女的婚姻受到阿母的干涉时,为了爱自主而被迫勇敢地宣称:“之死矢靡它”。在过去的卫道士眼中,这样大胆的爱情表白和赤裸裸的恋爱生活的描写是淫奔之诗,但如此坚定的誓言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力量的伟

大。(《鄘风·柏舟》)爱情只有经历磨炼才会更加坚固,一帆风顺的爱情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冲破了重重阻隔,翻越了千山万水,若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彼此的心意更加坚定,共结连理,也可幸福一生。如若不能,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分道扬镳者,或许他们的爱情还是不够深吧!

有结果的爱情就是缔结婚姻,《国风》就有一部分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的情感内容。在古代男子的两大幸事,一是洞房花烛夜,一是金榜题名时,若能大小登科,此生算是圆满了。“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星光灿烂,这个夜美不可言,目含秋波,这个人更是美不可言。新婚之夜,新郎官儿抱得美人归,自是喜不自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劳动阶级的妇女和男子比较起来地位更低,他们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恋爱问题上也不例外。婚姻并不能保证一辈子的幸福,婚姻的破裂,爱情的幻灭,女子沦为弃妇在《诗经》中也有描写。“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因男子的殷勤追求而动情,“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却无奈年老色衰而被抛弃,“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卫风·氓》)明人院本《投梭记》第十二出:“常言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古罗马诗人名篇中女语男曰:“吾与子两情之炽相等,然吾为妇人,则终逊汝丈夫一筹,盖女柔弱,身心不如男子之强有力也。”„„斯达尔夫人言,爱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话,而于女则是生命之全书。在爱情这场战役中,女人的总是处于弱势局面。“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当初深爱自己的丈夫如今另娶他人,夫君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自己被鸠占鹊巢,纵使心有不甘,却不堪忍受夫君的凶暴,只得怀着苦涩的心情被迫离开夫家。(《邶风·谷风》)世上最凄绝的距离莫过于此,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而有一天,他们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但相较于后者的懦弱眷恋,前者的刚烈决绝在当时那个社会状况下更加值得我们敬佩。既然不爱了,就潇洒地转身离开,对方失去自己是他的损失,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好,三心二意的男人不值得留恋。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可是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不断攀升,更应该让我们明白唯有找到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它们用比兴的手法,平衡匀称的语言形式,节奏有序和顿挫和谐的音乐格调,使诗歌散发出迷人的修辞和韵律美。还有通过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更加富有个性,使人印象深刻。诗歌关注现实,书写现实,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加之以浓烈的抒情风格,使诗歌更显真挚自然,情感浓郁。人性的感召,让我们在朗诵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身世浮沉和情感变化。此外还有优美的风景描写,给了身心以舒适的感觉,如临其境。

《诗经》中的爱情诗虽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但于今还是有弥足珍贵的现实意义。其中热切地渴望爱情,在寂寞时不就能我们以安慰吗;其中大胆地追求爱情,在暗恋时不就能给我们以勇气吗;其中勇敢地捍卫爱情,在怯弱时不就给我们以力量吗;其中执著地坚守爱情,在动摇时不就给我们以信念吗;其中理智地对待爱情,在迷茫时不就给我们以指示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时光给它们以打磨,就像酒一样,窖藏的时间越长就愈加的醇香。《诗经》带给我们的就是酒一般醇美的情感之旅!

附:对老师想说的话

首先,感谢老师这半个学期以来的辛苦教导,您幽默风趣的讲课形式,让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获得知识。虽然将近四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却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这也是我喜爱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原因之一。

其次,老师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让我敬佩,没有有些老师的不苟言笑,您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更加喜爱您,更加喜爱这门课程。

再次,您每次为我们展示的其他关于课本知识的材料也让我开拓了视野,没有使我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东西,让我的知识储存量更加丰富,见识更加宽广。

最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我想对您提出我的几点拙见,请您批评指正。第一,我希望老师能在讲文选的时候能从文章本身更加细致地讲解,因为有时候,对于有些讲过的篇目还是有点儿不甚理解,或许也是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前没有预习的缘故吧;第二,我希望老师能留给我们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因为四节课的课程容量有点大,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接受;第三,希望老师每次讲课时能给我们讲一下那些是重点,让我们在期末之前能提前准备,不至于考试临前手忙脚乱。

我想要提的问题

1、《论语》、《孟子》式的语录体散文与《庄子》式的寓言体散文相比较,哪一种更利于人的理解和接受?

2、入世与出世,哪一种生存方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法则?

3、商周时代的婚姻与进入封建社会后的婚姻有何异同?

诗经里的情诗篇六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爱情诗研究材料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本诗采用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写出青年男女借实物赠答来表达倾慕之情和永远相爱的决心。女子投给男子以普通的瓜果,使男子欣悦激动,便以贵重物品回报,还迫不及待地表白。三章的前一二句只各换一字,就显示了双方接触过程中充满一种兴奋、热烈的情调;而三章后两句一字不动,可见男子对女子坚定不移的爱。(高二9黄妹蓉)

▲本诗描绘了男女之间交换信物的情景,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交换信物,而是为了与之能有美好的结果,这首诗用了兴的手法,写男女之间那份纯真、柔美的爱情。(高二9谢真)

▲此诗写青年男女借实物赠答来表达倾慕之情和永远相爱。(高二6沈福 高二9陈丽丽)

▲这是一篇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的琼琚、琼瑶、琼玖,不只是来表明回报的珍贵,同时还暗示男女之间的相爱应像这晶莹剔透的玉佩一样,坚贞不渝。(高二9姚凤冬)

▲《诗经》中从事采摘及以草木之类赠人多为女子,因可将投瓜者视为女子。这着欢快健康的情歌,以恋爱的一方将一枚普通的瓜果投给可心的人开始。初恋时的无限的焦急、等待,忐忑不安,因这一“投”,转为大喜过望,其欢快激动之情不亚于“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是的情感。薄施厚报,足见男子着眼于瓜果所传达的情意。回赠已过于丰厚,但还是迫不及待地表白:这不是对所赠之物的回谢,而是我愿永结同心的一颗心。(高二6朱佳钦 高二9余俊杰)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这首诗是写怀念情人的诗。对于正在热恋中的情人来说,分离是最大的痛苦,这首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作者想念情人的心情写得愈加强烈,写出作者一日不见情人就难以忍耐,表现出作者对情人无比热烈的爱。这首诗应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话。(高二6蔡少蓉)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采用重章复唱 形式,反复咏唱同一内容,而在情绪上逐步加重,层层渲染,塑造了一个不畏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形象。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主人公对心爱姑娘的苦恋之情。(高二6陈冬霞)

▲渺而迷茫,忧郁缠绵,惆怅感伤。(高二9吴明洪)

▲这是一首情诗,运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在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寻求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只知道在河水的另一边。(高二6翁志雄)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一首求爱诗,写一个男子在田野里,偶然遇见一女子,她有一双水汪

汪的眼睛,男子为她的美丽着迷,马上向她倾吐爱慕之情。作者通过眼睛来描述姑娘美。男子求爱方式的原始性,反映了当时的婚姻习俗,反映了男女结合是非常直率朴实的。(高二6严靖)

▲采用比兴与重章复唱的手法描写了环境的优美和浪漫自由、率真的爱情:在良辰与美景之下和丽人的邂逅,一见钟情的美。(高二6翁建 高二9林雪雅、廖益梅)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

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只钟情于一位穷人家的姑娘,尽管其他女子如积云一样

多,像荼花一样美丽,但都不能打动他的心,表现了他坚贞的爱情。(高二6陈少娟)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恋人。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将等待的焦灼情状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饰技巧,将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高二6黄淑云高一9黄丽芳、龚青霞)

▲前两间重章叠唱,把姑娘思念情人的那种柔情描写得非常真切、细腻、生

动,而最后一章更是写出了热恋中的情人一刻不得见对方而感叹时光漫长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姑娘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整首诗饱含浓浓细腻的相思之情,情人间可相恋、相思更是天地可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夸张手法,显而易见可以说明这一点。(高二9陈海燕)

▲表现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高二6吴贞贞)

▲这着诗写一位姑娘与情人约会,久等不来,急得她团团转,一天没有见到

情人,就好像隔了三个月一样。她想得入神以致于她仿佛看见情人的青色衣领和佩饰。她一腔怨情油然而生,不得不埋怨情人不捎信来,让她久等本诗很细腻地刻画了这个热恋中的少女缠绵幽怨的心情。(高二6陈赛芬)

▲这说明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远方的丈夫不带一些口信来,所以她

非常担心,虽然她没有去找他,但她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等他回来,说明女子对男子的痴情。(高二6程素娟)

▲这首诗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恋人。文

中运用反问形式,将心理描写中等待的焦灼情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特别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写出了女子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技巧,将强烈的思念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高一9廖飞萍)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写得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妻子对丈夫的一往情深、真挚坚定

不变的爱。(高二6戴丽娟)

▲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方服役的丈夫的诗。诗歌语言朴素,每章开头,

是女主人公用简单批评与自我批评语言说出内心独白。妻子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下

节淡淡地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全诗的末句,把妻子的等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包含着善良和深挚的感情。(高二9郑小娇)

《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一方面这丈夫而骄傲;另一方面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高二9黄丽)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生别离”用“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语意,暗示“悲莫悲”之意。“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采用托物喻意的手法,想着丈夫为何长期不归。诗中表现女主人公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怀念。诗人反复低回的咏叹调,倾吐了别易会难、思念缠绵的思绪,笔触重叠回环,层层推进,最后结以无可奈何的宽慰。全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高二6扶桂香)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通过男女停船互答,互认同乡,暗中传递着倾慕甚至求爱的信息。比其古辞来,其形象更为鲜明、情韵更为悠长。(高二9林媛娇)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竭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 这首爱情诗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其对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这位姑娘表述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高二9徐敏敏)

▲“相知”“绝衰”可以看出主人公很痴情。“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采用了夸张手法,作者越说得夸张就越体现出她的心很纯,情很深,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虽是一首民歌,其风格却是泼辣的。“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点明主题,深化中心,成为佳句。(高二6蔡莺霞)

▲本篇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歌,女子痴情于某一男子就借此表达她深深的爱恋之情.指天作誓,女子想和男子相亲,一真到天长地久.就算山平了,水竭了,冬天里会响着震震的雷声,夏天里下着雨和纷纷飞雪,天和地合在一起了,才可能和男子断绝.女子多么坚定自己的爱情是和男子相守到老的.山和水怎么会消失,冬天和夏天的规律怎么能颠倒.多么离奇的誓言,更显得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女在。女子独特爱情观与封建式的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相背了。从中可看出女子敢于挑战世俗观念,敢爱敢言,勇敢地吐露心中的爱,并不是没个人都可办到。语言平淡清新,话语颇有离奇,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的心理。(高二9陈丽霞)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是一首爱情的誓词,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全诗语言大胆泼辣,气势突兀,响彻云霄。火一样的激情如黄河波涛汹涌,似长江一泻千里。诗中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高二9林俊钦)

▲这是一篇惊天动地,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的举世经典爱情大作。(高二9黄敏)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妇女对远在战场上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对丈夫的来信又喜又叹,因为丈夫在信中没有提到什么时候归来的事,所以妇女又喜悦又悲叹。(高二6欧阳展)

《楚调曲.白头吟》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首诗写出了女子爱情的纯真和品格的高洁。语言紧凑利落,气势咄咄逼人,充分表现出她处事果断,大胆泼辣,她对理想婚姻的看法,体验深切,见解深刻,也显示出她是一位有主见、有头脑的女性。(高二6林丽平)

▲这着诗主要写了丈夫心怀二心,用情不专。诗的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应该是光明永恒的,接两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感情已掺上了杂质,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后面写了决绝之辞。最后四句,说明爱情应从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高二9黄佳 )

《忆昔日》秦城流泪,淮上迷醉。酒香怡人醉,却似红颜笑,醉且美!念今时,谁知淮上一杯酒,能醉天涯万里人!望归去!

▲ 此诗乃愁诗,以酒喻美人,抒发自己对美人的思念之情。(高二9林建荣)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歌采用赋的手法,以女子的自述,讲述了她与男子由爱到恨到绝裂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位爱憎分明、行事果断的刚烈女子。(高二9林建萍)

《留别妻》(苏武)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 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 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 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这首诗用赋的方法,讲述了夫妻俩在离别前欢娱,可是时间似乎不为他们停留,夫妻恩爱,辞别前的惜别之情。整首诗平淡自然,却淡中有味,两人依依不舍,不知何时才可相见,耐人寻味。(高二9周丽萍).

《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首有情人不能在一起的凄美的诗歌。君知妾有夫而反赠妾双明珠,说明君对妾的爱慕之情。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说明妾感激君的爱恋之情,妾家有高楼,花园多,而妾的丈夫对她也很好。妾和君用心很深,但不能与君在一起,说明受封建礼教很深,有情人不能在一起。(?高二9林立娟)

《三五七言诗》(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栖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 采用兴的手法,主要借“秋风”“落叶”“寒鸦”等词,体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更可以体现出优秀教师孤独及思念。它借助“落叶”等写出优秀教师心里的相思之情,又借“明月”传播作者的相思之苦。(高二9郑丽香)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盼归人的思想感情。前两句写平林广漠烟雾迷蒙,望不到尽头,远望绿色山峦,也抹上了伤心的色彩,形容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三四两句写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思妇在上面思愁的情景。五六两句写思妇伫立玉阶等待和盼望游子归来,“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言题更加鲜明,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见无期。(高二6张敏)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 江边的杨柳青青,江水平如镜,听到江上传来的歌声,女子不知道那个人是否真心。说是东边出太阳了,西边还在下雨,是无情却又有情,让人捉摸不透。这首诗借景抒情,又用“晴”与“情”谐音、双关语含蓄地表现了少女微妙的感情。(戴珊娇)

《寄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这首诗表达了恋人别离后男子思念女子的痛苦。(高二6陈温和)

《伊人桃花》(段丽)(?应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作者与桃花的伊人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令我心动的是诗中的景,景中的人。(高二9陈少伟)

《古别离》(孟郊)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监邛去! ▲ 本诗写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女子拉着男子的衣服寻问他此次又要去哪。不恨晚归,只希望别忘了她。短短四句诗却写出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高二9蔡惠晶)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鬃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依次描写了主人公的残妆、梳妆照镜和整装的全过程,体现了女子慵懒怅惘的神态,含蓄地透出了情感的无着无落。篇尾的“双双金鹧鸪”可以看出女子对爱情的企盼心理。慵懒的症结在于对爱情的期待。这首词用语准确精练,委婉含蓄,词采华赡,体现了温词秾艳的风格。(高二6茅珍梅)

此词抒写闺人思远之情,写女主人公日常生活中晨起梳妆这一片断,通过描写俏容貌、动作、服饰来揭示其复杂的心理。词中“双双金鹧鸪”分明寄托了女主人盼望情郎早日归来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而绣在的鹧鸪成双成对,比翼双飞,这使她触景生情,无心打扮,勾勒出女主人公思夫之情。(高二9陈益娟)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这首诗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运用比喻、对偶、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出情感的真挚,用“春蚕”“蜡炬”来表现两至死不渝。(高二6郑美琼)

▲这首诗写一女子与心爱者离别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想。首联写离别时的难堪情境,从“东风无力”就越益加重了离别的怅恨。颔联写久别的情思。从“春蚕”“蜡炬”可看出相爱者的感情是忠贞不渝、生死与之的。颈联写了女子对丈夫的体贴入微和眷恋之情,自知珍重,不被风寒所侵。尾联写了自己与丈夫相隔遥远,只能托青鸟常去传书并探望他。全诗用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表达

诗经里的情诗篇七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爱情诗的探究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一直是重要的题材,历代诗人都写出了大量情诗恋歌。这些爱情诗是文学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则以其真挚、热烈、淳朴更是璀璨夺目。

统计一下,我们发现诗经305篇中有60余篇是关于爱情婚姻的,足见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重视程度之高,对其爱情诗的探究大致可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感状况。尽管情感之于人是相似的,但由于时代和环境不同,诗经中的爱情自有其独特的一面。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太初始判”的放纵恣肆,有“天地元声”的朴丽清新,而较少封建道统的桎梏艰涩,亦绝无秀帷罗帐的柔靡秾艳。诗经爱情诗的最大亮点便是其淳朴的感情表达,其实不难理解诗经爱情诗的这一特点,因为诗经收录的作品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而周朝时代是一个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甚至当时的一些礼教也建立在民俗之上。由于当时风俗较少婚恋的禁忌,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也得以生动再现男女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展现其丰富多彩的爱情内容。这其中既有男女互相悦慕之情的表白,也有初恋的热烈与羞涩,也有恋爱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遭际。但无论写什么,其感情表达总是真挚的,让今人读之,亦随之动情动容。

以爱情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来看,表达男女之间的互相爱慕的有《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的背景环境设置既素朴又耐人寻味。蒹葭,白露,小河,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朦胧凄迷的意境,为全诗创造了一种婉转不尽,缠绵悱恻的感情基调。这三种意象的组合更是景中有情,把主人公的情感衬托的更加淋漓尽致。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之情非常热烈,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样一种无边的惆怅与迷蒙苍凉的无边秋色有机的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感觉到,诗经里的爱情不仅以其真挚的感情动人,还以其美丽的意境感人。当然这在今天文学创作显得很平常,但古人能做到如此,没有诚挚的感情恐怕也不会有这么美好的表达。

表达男女初恋约会时天真活泼的有《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所选择的约会场地——城隅也颇具原始韵味,想来旧城隅旁,荒草萋萋,此处约会,倒添了几分原始的浪漫。诗首句写女孩子故意躲起来等着男孩,而男孩见不到女孩则焦急得直搔头,在男孩焦急的不得了的时候,女孩出现了,而且手里还拿着礼物。这一片段描写也是很平常的约会插曲,却将二人约会见面时的天真活泼、互相逗趣写得活灵活现。后面诗句则将这对初恋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的纯洁真挚。所赠惟一荑芽而已,但在情人眼中看来确是如此之美。这正是爱情中心理的实际描写,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也就这样吧。 表达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的有《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因为相恋之深,主人公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三秋,三岁的感觉。全篇诗不过是这几句话的重复与递进,看似并无太多深意。尽管话语简单,这“三月、三秋、三岁”的时间错觉却是十分传神地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相思的款款深情,若是情薄缘浅,又怎会有如此之深的四年?

也有表达久别重聚的欢乐的《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风雨交加,鸡鸣不已的日子里,女子的心上人回来了,这该是种多么欢乐的心情。但这首诗里的表达,不过是三句问句,虽然简洁朴实,却也将自己的复杂的心情,既有因心上人平安归来而内心平静下来,也有重聚后无比欢喜,全部表现了出来。

我们就以这几首诗为例,大体探究一下诗经中的爱情。以上几首,大体将那个年代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中的主要经历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人在表达对爱情的渴慕和对情人的思念以及与爱人相聚时的欢乐时是毫不避讳的,他们表达感情大胆奔放,热烈诚挚,这正是诗经爱情最值得推崇之处。从表情手段上来说呢,这几首诗,或融情于景,或婉叙其情,或反复抒怀,无论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给人一种感情热烈真挚又淳朴的感觉,其所用表情手法也觉得十分自然,而非矫揉造作。但如果非要从表达情感的手段上来分析这些诗,反倒觉得是对古人纯挚爱情的不尊重和玷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就算现在我们给这些诗定义一些手法,比如“赋、比、兴”,但实际上这些诗创作之初并非故意如此,乃是情之所至,所以才会有反复陈述以及引物而咏,也才会有这种所谓的文学表达手段。如此,我们今天所以为的表达手段原来是古人的情之真切,这样更显得诗经中感情之诚挚、热烈了。

但我们又不得不分析一下上述几首诗的感情表达。

首先,这几首诗,除了第二首外,一个鲜明的特征便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层层递进,使得感情表达一次比一次热烈,给人以强大的心理冲击,让人不得不为这炽烈的感情所动。尤其是第三首,由“三月”至“三秋”再到“三岁”,思念一次比一次强烈,足见其情之热烈。其实这种手段可以在诗经里经常看到。这个现象也与诗经最初的表达形式有关,诗经尤其是风这一部分,大多是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而歌曲是需要反复唱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诗经歌的原始形式也承载了其淳朴的特质。

其次,诗之开头并非直表其情,而是先以他物咏之,渐及爱情,如此看似感情倒又蒙了一层羞涩心理,不如直抒其情来的直率坦诚,但却恰如其分的暗合了恋爱时的心理,将那种欲说还休的心理微妙的展现了出来,倒觉更高一着。所谓“兴”的作用也大抵如此。

其它诸如叠字等手段其实都在其次,也是符合歌曲音律,这里不分析了。

总之,以这四首为例,管中窥豹也可识得诗经中爱情诗的精要之处。其情热烈,真挚,纯真,真乃真性情的情诗!

参考书目

1.《爱情诗选讲》夏传才清华大学出版社

2.《诗经语言艺术新编》夏传才语文出版社

3.《诗经讲座》夏传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诗经选评》褚斌杰三秦出版社

5.《诗经与楚辞》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里的情诗篇八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里的情诗篇九
《《诗经》中的那些爱情诗歌》

诗经里的情诗篇十
《诗经中爱情诗赏析》

语文期中考试

一、试结合《诗经》或《楚辞》中得的具体作品谈谈文学中的爱情主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爱情作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其中最具代表的当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着大量描写爱情的篇幅。《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质朴而纯真,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周南·关雎》是《诗经》中最有名的情诗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表达对淑女爱慕之情的恋歌。诗中河畔采荇的“窈窕淑女”心善貌美,引起一位男子的爱慕之情,并从一见钟情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沉迷其中,醒着睡着都不能自拔,情感发展至最深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男主人公夜夜思念。可是姑娘却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导致君子“求之不得”。而这位聪明的男子采取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想象那种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出于男主人公的想象,他希望将来能和自己的心上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友之”“乐之”他幻想着一旦追求到这位“窈窕淑女”,将会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快乐。这首诗的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孔子曾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作品,如《邶风·静女》、《召南·摽有梅》、《王风.君子于役》等等,这些淳朴的诗歌反应了周代婚姻恋爱习俗的发展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历史价值。

我国历史悠久,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用道德伦理束缚了人们的灵魂,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人们对爱情向往的体现,是人们对爱情的精神寄托。

二、你怎样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行为?你认为项羽是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还是不可称道的懦夫?

于我来说,项羽是一个值得敬佩欣赏的英雄,虽然很希望他能渡过乌江东山再起,但是我觉得,乌江自刎是项羽最好的结局。

项羽有很强悍的实力,一直是个睥睨天下的人。而在垓下四面楚歌、虞姬自杀的经历,

让他从天堂掉下了地狱,他这么骄傲的人又要怎样才能忍受,他站得高,所以当然摔得狠。而且当他站在乌江边,看到江东,又怎么会不想起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八千子弟兵,但他却没有保住他的军队,他的女人,如今回去只剩下他孤寡一人,就算江东的百姓原谅了他,他也过不去自己心那一关。所有自刎乌江是项羽最好的选择。

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24岁起兵,至31岁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不过短短的8年时间。在这8年间,他凭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率各路诸侯一举推翻了秦王朝,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霸王别姬的悲壮,自刎之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活的精彩,死的壮烈,让人回肠荡气。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兵士以一当百,大破秦军。《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此战之后项羽一跃成为反秦各路诸侯的领导人物。

项羽还是个讲信义的人,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

在楚汉相争中,项羽失败了。他失败的原因很多,历史学家有种种评说,大抵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不善用人,以暴易暴等等。但这些都不妨碍项羽的英雄形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而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项羽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诗经里的情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诗经里的爱情诗 诗经里面的爱情诗 诗经里面的情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经里的情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经里的情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21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