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物是人非诗

物是人非诗

2015-12-26 04:14: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物是人非诗篇一《描述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诗句》 ...

物是人非诗篇一
《描述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诗句》

描述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诗句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赵瑕 《江楼感怀》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宋·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唐·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黛玉《葬花吟》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 《江楼有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腾王阁》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诗篇二
《“物是人非增悲情”诗歌鉴赏》

“物是”“人非”增悲情

——由《扬州慢》的结尾说开去

一曲《扬州慢》,抒发了姜夔对劫后扬州的伤痛之感。曾经春风十里、笙歌处处的扬州已是荠麦青青、满目荒凉,让读者也油然而生“黍离之悲”。结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是把这种悲情推向高潮。忆往昔,红艳艳的芍药曾为这二分明月之城增添了多少妩媚,为争相赏花的人们增添了多少欢乐;可如今,“胡马窥江去后”的扬州已是一座满目创痍的空城,火红的芍药,而今你为谁而开,又为谁而败呢?怕只有一份颓垣下的凄艳,只有一份独赏倒影的寂寞吧?真是令人思之断肠,悲情难抑,而这种悲情恰是通过“物是”(红药依旧)“人非”(维扬昔盛今衰)的比照深刻体现出来的。

这种写法在古代诗歌中时有使用,借以表达盛年不再、聚散无常、昔盛今衰等多种悲凉的感情。

一、“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感慨人生易老,盛年不再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门前的镜湖水一如自己离乡时那般碧波荡漾,还是那么年轻、充满活力,而自己已是华发满头,何处再寻觅那个风华正茂的自己?家乡人事变迁,许多亲友故交已然作古,何处再去寻觅他们的踪迹?这种“物是”(碧波依旧)“人非”(人事消磨)的对比,怎能不是人倍增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呢?

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叹息聚散难料、

世事无常。

如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但后两句情绪陡然一跌:“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 风景依旧,却物是人非,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使人顿生聚散无常、世事难料的叹息。

三、“繁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痛惜繁华流散、盛衰无常

如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为古代建康宫旧址,六朝均建都于建康(今南京)。这里曾经烟柳繁华,豪奢竞逐,亭台舞榭,彻夜笙歌,但如今只有江上烟雨凄迷,江边荒草葱茏,唯一未变的是宫外杨柳一如从前,烟雾蒙蒙地笼罩着十里长堤,可是往昔杨柳拂映下的六朝繁华已如梦一般飘逝无踪了。“物是”“人非”,情何以堪诗人借此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局衰微的忧虑表达得含蓄、深沉。

此类诗歌在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这些诗的作者无不是把物的恒久与人世间的聚散无常、盛衰难料做对比,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深沉强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物是人非诗篇三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物是人非诗篇四
《唐宋诗词鉴赏: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类诗词导学案》

感 时 伤 事

——流水落花春又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共4课时)

1.在充分预习、熟读诗词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感时伤事诗的概念和情感分类,体味诗人借助常见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 2、归纳、掌握感时伤事诗歌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感时伤事诗的概念和情感分类。 【学习难点】归纳、掌握感时伤事诗歌的鉴赏方法。

阅读初体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最喜欢的一首感时伤事类诗歌是:

2.我认为这类诗歌最值得我关注的问题是:

【预 习 案】——按图索骥,高效预习

【知识链接·循规蹈矩】

【概念】:感时伤世,这里的“时”、“世”应指①诗人现实所处的时代;②一般专用于“变乱”之世,如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宋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等。“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中的诗歌,往往会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诗人们,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或感慨系之。他们用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高妙的技巧反映时代、折射内心、彰显精神,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代表诗人有杜甫、李煜、陆游、辛弃疾等。 【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表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1)相思和追思。例: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苦闷和忧愁例: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3 )悲叹和哀思。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凄婉和凄凉例: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典型意象】(1)常见植物:芳草、柳、落花。 (2)常见风物:长亭、残阳、桥、高楼、烟光、帆、舟。月、雪、暮雨、秋风。 (3)常见动物:雁、鹧鸪。(4)其它:酒、金樽、泪。 鉴赏诗歌形象的 3 把钥匙: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态度进行分析。

【表达技巧】

(1)比拟和夸张: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愁本是无形的东西,作者却化无形为有形,好像那愁不是从他的心里滋出的,而是从遥远的天际袅袅娜娜地升起来的一样。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的东西,但居然能用舟装载,作者化无形为有形,充分体现出作者愁之浓,舟是载不动的。

(2)虚实结合:

①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的上部分是实写,而这里是虚写,因为当时是至日,红药不可能在那时开花,是作者想象的,所以这里作者用的是虚写,“念”字也看出作者当时是想的。

(3)触景伤情与对比:①扬州慢采用触景伤情和对比,在写法上是情与景交相错杂,效果上是情与景两相融合的。词中所写今日扬州的荒凉,破败却在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昔日的繁华。全词通过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言微旨远。

【鉴赏注意点】1.知人论世: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韈,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进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 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诗歌鉴赏中应充分重视作者、时代、注释等相关信息。 2.赏析景与情的结合。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1. 名句默写

①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 ②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________ __, __________。 ③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厌言兵。

独自莫凭栏! 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天上人间! 壮年听雨客舟中, ________ __, 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分析颈联所流露的诗人内心情感。(4分) 多病使诗人想辞官归隐(1分),但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其责,于国于民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之(1分)。诗人内心矛盾苦闷,进退两难,但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2分)。

(2)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内容上:“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1分)。而“望月几回圆”又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友情之深挚浑厚,溢于言表(1分)。

结构上: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1分)。首尾照应,浑然一体(1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2分);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2分)。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中心。(2分)。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2分)这样写的用意何在?(2分)

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2分)。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2分)。

【探 究 案】——研读文本,探究深化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①《蝶恋花》鉴赏:《蝶恋花》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

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②《武陵春》鉴赏:《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③《扬州慢》鉴赏:《扬州慢》开篇擒题,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在写作,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④《浪淘沙令》鉴赏: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

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虞美人·听雨》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课堂练习】:

1、发挥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蝶恋花》这首词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丝丝拂面,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愁闷生于遥远无边的天际之间。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源自《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3、改写《武陵春》

• 示例 武陵春>——思念的重量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连绵的战火无休无止,到处是流离失散的人群。生活总是不能安定下来,我的余生象风一样的飘零。

经过了灿烂的早春时节,如今我更加感到季节的伤感。鲜花在风中凋零,她们的魂魄会飘向哪里?她们的躯体在尘土中呻吟,淹没在污浊之中,这样的结局是否也是我的归宿呢。春将尽,万紫千红都退去了色彩,真的好无奈。无法挽回从前美好的时光,也无法让这些娇艳的花多开片刻。

对着镜子,我的容颜一天天的变得苍老,双鬓的白发刻着我岁月的波痕,虽然我也曾竭力掩饰。每天的清晨我都梳理我的白发,希望能够找回一点昔日的印记,可那些精心地梳理依然无法掩饰我这张苍白疲倦的面容。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身边还是那些我衷爱的东西,有深深的回忆相伴。记忆中的你一点都没有改变,可你又在那里。今日的你怎么变成了我的记忆,我多想和你续弦弄诗,我多想和你品茗对月,往昔的美好日子,如今怎么都成了梦中的奢望,我翘首以盼的余生怎么能够没有你。说真的,没有你的日子我过的真是好累,还是不去想它了。如今的我,每件事都感到不顺心意,又有什么办法。 太多的话哽咽在我的喉间,我一句也说不出口。你能感觉我脸上为你流下泪水的苦涩吗?泪水尚能成双,我却是孤单无助,我的痛楚能怨你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有人告诉我,两溪的春天景色很美,要我去看看,去散散心忘记我的烦恼。我也想去,只是去了对我会有用吗?美好的景色能否改变我的命运和人生。

在两溪的河流之上,或许我能够驾驶着小舟畅游云雾,我的小舟能够驶向你的身边吗?我想寻找世外桃源,离开这战火纷扰的世间,和你在一起度过我的余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切都是幻想,我那盈满的思念,已经似秋日的硕果结满枝头,令我不堪重负。这叶小舟能够装下它的全部,我会为不能给你我的全部而懊丧。但我害怕沉重的思念会在这两溪的水滩里搁浅,或则随着流水而漂失,真的我害怕。只求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在我的眼前发生。

涓涓的水流又何尝能够负载我生命的重量。因为我的生命不是泥沙,而是巨石做成的丰碑,在它的上面刻着,只有一句誓言“今生等着你” 。

愁 风停了,空气中散发着花的清香。枝头上的花已经凋落殆尽。夕阳西下,本想梳理一下头发,但没那份心思。

家中一切照旧,但人事全非。我与爱人早已是阴阳两隔。对着他的灵位想跟他说句话,可是我的心分明在颤抖,还未等开口,便潸然泪下。

听说双溪那个地方春色很美,也总想到那里去划船散心,只是我心中装着太多的忧愁,会把双溪的舴艨舟压沉的…… 4、《扬州慢》上下片写景有何不同?

《扬州慢〉的上下皆有写景的词句,但写法并不相同。“废池乔木”青青芰麦,空城寒角,一片萧条,与唐朝的“名都”“佳处”,十里春风的繁华都会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出扬州劫后荒芜的破败。这是“景中见情”的写法,古今“景异情也异”。 下片则用缘情写景的手法“二十四桥”仍是当时之桥,桥下流水依然桥边红药也是“春来还发旧时花”,月亮还是哪个月亮,但因为词人此时心情与当年杜牧不同,而笔下的景物也就大不相同,与上片相比,下片写景更见沉痛。“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一千古名句把词人的离黍之悲“推到了高潮。”波心冷月“也是姜词中典型的意想。 5、比较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扬州慢》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辛词: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姜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辛词: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姜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辛词: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姜词: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6、再次诵读《虞美人 听雨》,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 词中的意象?它们各什么蕴意?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词人善于用精确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如少年时的“歌楼、红烛、罗帐”构成一个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壮年时的“客舟、断雁、西风”对应,增添几分凄凉之感;老年时的“僧庐”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的影响,达到心如止水的的境界。

“听雨”是全词的线索,它将三幅不同的画面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次听雨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使这首词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涵。 b.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

少年时欢乐甜蜜,无忧无虑;壮年时飘零异乡,情绪悲凉;而今鬓发斑白,愁苦满怀(或看破红尘)

c.红烛昏罗帐”中的的“昏”字妙处;如何理解“壮年 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的“客”和“断”?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昏”字在词中无暗淡昏沉的气氛,反而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它将少年风流不羁的情怀点染得恰到好处。且不论是否醉生梦死,这确实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的岁月。 这一句写南宋动乱,将蒋捷少年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彻底击破。他飘零江湖,无所依托,在风雨飘摇中寄迹湖海。“客”字点明作者流亡他乡,无家可归;“断”字渲染了作者孤苦无依。它们与少年的的“红烛昏罗帐”形成鲜明对比,在视觉上,一个极其鲜艳明丽,一个无比萧瑟凄凉,感染力很强。

壮年时,有涛声、雁声、风声相伴,虽然愁苦,却能概然。“而今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那雨打心头的寒苦酸涩,那“一任”的“洒脱”却是形似解脱而心极难安的最严酷的境界。“一任”实际上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表现。表面上看,似乎大彻大悟,事实上心境

依然不能解脱:国事难忘,家事难忘。“点滴到天明”,实际上是点滴到心头。所以说,“一

任”语似超脱,实则沉痛致极。

【训练案】——课后巩固 训练提升

【温故知新·试题回放】

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前者抒写了词人暮春时节个人生活空虚寂寞的闲愁,后者抒写了词人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凄楚、深沉、痛苦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仁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到不平的忧郁。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2分)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

物是人非诗篇五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

小时候,曾学过一首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幼年的我也曾问过大人,这首诗何解,然而终究还是似懂不懂。今日,我才深切体会到那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伤情绪。

当你在慢慢成长,你会发现你的长辈在慢慢老去。他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他们曾经充满活力的身体在慢慢衰老,甚至无可避免地面对长辈永久的离去。

当我得知,一位虽然与我只有一面之缘,但与我家渊源极深,我心里待之如祖母般的老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之时,我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知道,生命的逝去也宛如风过,但内心深处的悲哀和不舍却怎么也抹不去。当我从众多照片中找出那唯一一张合影之时,压抑已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何曾想过,一年前的那次见面会是我今生唯一一次见到您。我才明白,原来你和一些人的上一次见面,就是永别了。当你回过神来时,他已经永远离开你,从此以后,只留下那些淡淡的回忆,证明着他曾出现过。

在青岛的三天,时间虽然很短,可是却刻骨铭心。

还记得您见到我和爸妈时,如见到久别的亲人,那么开心,那么激动。一直抓着妈妈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话,不时看看我,说我长得像妈妈。我不会忘记慈祥和蔼的笑容一直停留在您的脸上,在我脑海中定格成永远。还记得您说起您的儿子患病之时,讲着讲着流下的眼泪,让我们眼睛也变得涩涩的。一位八旬母亲的眼泪,让我心酸不已。还记得那晚的晚餐,满桌都是鲜美的海鲜。您只是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吃,不停地剥虾和蟹给我,看着我吃到肚子鼓鼓,笑得如此满足。还记得我们离开青岛那天,我们来跟您道别。离别总是充满伤感惆怅的,那股淡淡的离愁就那么萦绕不去,让我们的心都沉甸甸的。看着您不舍的表情,湿湿的眼睛,也让我们红了眼眶。道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脚却只移动了那么一点距离。当我们离开以后,我看到妈妈决堤的泪水。那时,我曾暗暗对自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我会想念这里的一切。只要我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一次青岛见您。当时的我虽然为不知下次见面是何时而感伤,但内心还存着这样一份希冀和一个愿望,却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已再无相见之时,而这个愿望也再没有实现的可能。

奶奶,愿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也能继续那样安详地笑着。即使我再也见不到您,可那份思念只会历久弥深,那些回忆永远都不会消逝。

物是人非诗篇六
《表达物是人非》

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诗句:

1.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台城》

3.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4.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 蜀相

5.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的

《石头城》

6.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物是人非诗篇七
《古诗文鉴赏》

物是人非诗篇八
《物是人非事事休》

物是人非诗篇九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1.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2、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王昌龄 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①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

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以动写静,反衬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6、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

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8、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10、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11、秋风引 (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

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12、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13、秋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 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14、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15、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17、秋词 (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18、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19.如梦令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20.昭君怨 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

物是人非诗篇十
《古诗鉴赏》


物是人非诗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物是人非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物是人非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61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