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2015-12-26 05:05:4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一《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一
《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二
《古诗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三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词语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4、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

17、无为:无须,不必。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诗词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

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随堂练习】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或韩昌黎,幼他是唐代著名诗文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解说】韩愈两次被贬官南下途中均经过商州,留有诗作。这首诗是被贬往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时,于元和十四年正月经过蓝关时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诗中倾诉因忠心而被贬的委屈及路途的艰辛。颈联凝炼精辟、情景交融,成为传颂的名句。左迁:降职。蓝关:秦汉时称山尧(yáo)关,在今蓝田县境内秦岭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上,是当时由长安南下的必由之路。今无存。

【词语注释】①九重天:指皇帝所在。②圣明: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③衰朽:衰老残弱。④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这里指潮州地方。瘴气:山林里所生可使人得病的有毒气体。

【参考译文】

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诗词简析】

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罪,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韩愈此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遭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作者因为早上给皇帝上奏,晚上就被贬到离首都八千里的潮州,作者在第一联写自己悲惨的遭遇。“朝” “夕”二字表现打击之迅速,也写出作者的委屈,侧面表现了皇帝残酷,形成奇特效果。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了作者想为皇帝除去坏事,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年老的生命。写出作者对皇帝的忠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刚正不阿,尽管自己上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体现了作者的胆气,但是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却得不到好报,表现了皇帝的昏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语双关,不仅指出天上的云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也指出政治上对自己的种种压迫,大雪封住了路,马不愿意向前走,既写出道路的艰辛,也写出自己不愿去潮州,想继续为皇帝效忠,露出了英雄失路之悲。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一联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的交代后事,“瘴江边”写出当地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同时写出作者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又写

出自己意志坚定,并不会因为贬官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随堂练习】

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

4:①写被贬原因的诗句: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 , 。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 ,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 ? 。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 。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 ? 。

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4、A 5.C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雪拥蓝关马不前”

4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四
《古诗两首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主备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

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六、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知己 豁达、乐观、坦然

意 心愿

比邻

无为 共沾巾

七、 附: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送杜十四之江南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孟浩然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荆吴相接水为乡,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君去春江正渺茫。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日暮征帆何处泊?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涯一望断人肠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

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五
《每天一首古诗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每天一首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词义、句意】

之:去,往。之任:去就任。 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比邻:近邻。无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基本内容】

王勃,唐初诗人,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及诗人豁达胸襟。 颈联笔锋一转,凝练、鲜明地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注: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

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朋友的劝勉。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作品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勃的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作此诗对友人表示慰勉,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情怀。

【语言特点及写作方法】

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朋友的劝勉。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重点词句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试题精选】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2.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7 (2003年连云港市题)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8.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9、“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

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5)B B C A C

6.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8 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现黯然消魂的情绪,加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和离别的孤独,但表现的却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开阔,特别是颈联,饱含友谊,蕴涵哲理,为一篇之警策,千古之名句。

9.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7.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六
《小学生常用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 题 》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梦令》1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2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必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上下五千年》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感恩故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七
《八年级下册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识点整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介绍】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全文翻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考试范围】

1、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3、劝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九
中考诗词赏析-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赏析:

1、主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①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②赠别诗大多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感伤,而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3、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二、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

2、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

3、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

答案:(一)1、对知己的惜别之情 高远的志趣 2、①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②赠别诗大多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感伤,而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3、B 4、B(这两句诗意以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所谓“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不能成立)

(二)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篇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及酬乐天诗歌要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诗歌散译

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巍峨的都城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岷江的五津,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四海之内都有知心的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沾湿佩巾)。

二、赏析题

1.试分析首联中“望”字的好处。

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2.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语言上,这两句通过对偶、对比修辞,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谊的真挚情谊。

哲理方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情感上,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襟,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爽朗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性填空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送别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此诗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若比邻。”意境相似。

5.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与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诗句意境相似,却更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此诗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7.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以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出风席上见赠》

一、诗文散译

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经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迪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为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经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面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哪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二、赏析题。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痛苦孤寂以及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两个典故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了被杀的好友,就以悲痛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加政治改革而被害死)老友的怀念。

(2)“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山里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而斧子的柄已经烂掉了。回到家里,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上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

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突然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又写出了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和对友人无限的怀念。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1)诗人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便显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忧伤。

(2)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全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理解性填空。

1.本诗中表示感谢白居易的同情和勉励,自己要振作精神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本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在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如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相关热词搜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李白之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63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