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桂林山水诗

桂林山水诗

2015-12-27 09:15:4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桂林山水诗篇一《桂林山水简介名句诗词》 ...

桂林山水诗篇一
《桂林山水简介名句诗词

一、桂林山水的名句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当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陈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宋.黄庭坚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近代爱国诗人误迈。”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明.孔镛《象鼻山》

“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

“城边一峰拔地起。嵯峨俯瞰漓江水。江流到此忽一折,百道滩声咽江底” -------清代诗人张联桂题咏伏波山的诗句。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徐沄《画山》

二、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愁君

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三、桂林山水简介: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名句长期找不到确切出处,有人认为是南北宋时有此句的。在清代爱国诗人吴迈曾引用该句作了一首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山水诗篇二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李灵资老师

一. 学习方法

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

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

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二. 分析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

解题: 解词: 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

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理解词义]

补充词语解释: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青、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做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3. 辨析

思考:三首诗各自描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独坐敬亭山看到的、感受到的。第二首诗写的是作者远望洞庭湖水和君山的景色。第三首词写的是江南的江花和江水。三首诗词都写山、水,但写法上不同,第一首运用拟人的写法写敬亭山;第二首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水和君山的美丽;第三首妙不可言,首尾呼应,词句对仗,反问结束,极富感染力。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分析:

1、观赏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观赏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山水相映的景象

“„„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古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岂止是应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她还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是当之无愧的双遗产。因为她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滴水都浸透了诗情画意,她已经是“人化的自然”了。 桂林的官方之所以不申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中国大多数地方申遗是为了借遗产的广告效应搞旅游。而桂林不需要世界遗产名录来做广告,她早在千年前就有无数大诗人做的广告了。

唐代有一位叫任华的官员在漓江边给朋友送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诗人韩愈这样描绘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据考证,韩愈、杜甫从没去过桂林。没去过,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耳闻了。可见在唐代桂林已经知名度很高了。

有人统计过唐代有30多位诗人写过桂林,宋代就更多了。如果说唐代的诗歌是对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的描绘的话,那么宋代的诗词对桂林山水就是直接的赞颂和打分了。

张孝祥的诗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还算是含蓄的;李纲的“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大诗人黄庭坚的“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等,就是直接的评判了。

过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不知起于何时。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原来早在801年前的宋代,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

历代诗人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歌,至今已有1万多首。这些诗描写山水之准确,比喻之贴切传神,情感之真挚,炼词造句水准之高,都是文学的奇葩。

对于诗人们从古到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意外:诗人们对桂林山水的描绘与今日地理和地质学家用科学语言对桂林山水的解释竟然相互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像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对孪生姊妹。诗人描述现象,抓住特征,科学家则分类命名,解释原因。

如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如中原)的山不同。按照地质学家翁文灏对山的分类,山有褶皱山、断层山、蚀余山、火山等,但桂林的山的确无法归到以上几类中,勉强归的话,归到蚀余山还算差强人意。

褶皱山和断层山等抬升以后,受到河流的侵蚀,都会形成脊线,一条大山脉的脊线或者呈鱼骨状,或者呈梳子状等;但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不到山脉的脊线,山峰一个个是独立的,拔地而起;峰丛则一簇簇地像莲花一样,也无脉。

一些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喀斯特山峰与褶皱山、断层山的不同。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这样说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就更清楚了,他的《独秀峰》一诗这样写道: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还不算,他后来直接在散文中写出对桂林山的这一看法:“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随园全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九)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些像地理学论文了。

南朝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代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说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平原上孤峰的特征。

宋代诗人刘克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句诗就是对喀斯特峰林平原的形象化解释了。

诗人们用诗说桂林的气候。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今天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漓江流域由于季风的影响,5月至8月为雨季,与盛夏伴行,可为游客带来凉意。又因桂林在地貌上处于湘桂走廊,是南北气流的通道,这也是桂林夏日凉爽的另一个原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水色的美和清澈是闻名的,假如漓江的水是浑浊的,那么桂林山水就黯然失色了。

韩愈的诗千古传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蓟北处士的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袁枚的诗: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他们写的都是漓江水的清澈。

漓江的水为什么清呢?地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化学溶液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非喀斯特地区,山坡和地表会覆盖一层风化壳,或者发育成土壤,降水和河水侵蚀产生的是泥沙,河流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把这些泥沙搬走。因此在非喀斯特地区,河流在雨季经常是浑浊的。

到了徐霞客这里,他则把诗人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优美的文学游记,而且还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著作。他已经不是对山水游览赏玩,也不满足于对山水美的歌咏和赞叹,他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探险和考察。桂林山水吸引了他,让他在此驻留了一月之久。他在桂林探索了100多个洞穴。他两探七星岩,按他对七星岩的描述画下图来,几乎就是现代洞穴探险家对洞穴的实测图。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施雅风、周廷儒对七星岩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画出图来,他们发现徐霞客的记述精准无误。

他辨析了“石山”和“土山”,他分清了“峰林”和“峰丛”,他命名了一系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他称石芽地貌为石齿、石萼,岩溶漏斗为井和龙并,洼地中积水为石潭、天池,称地下河为伏流,称天然桥为天生桥,称岩洞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为石乳、乳柱、石笋、石盆、石田、石丸等。他对钟乳石的成因说是“皆玉乳之所融结”,“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对石潭的成因说是“皆平地下陷”,落水洞的成因说是“由于水捣成井”尽管这些发现和思考并非都是在桂林山水的考察中得到的,但桂林的确是他喀斯特考察用力最勤,也是他最喜爱的地方。

桂林山水诗篇三
《桂林山水讲诗》

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4:11七言绝句,有四种形式,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6:021,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韵)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6:352.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韵)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6:473.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韵)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7:244.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韵)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8:13先讲第一个形式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8:32不过先要知道平仄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9:03平,就是我们说的拼音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桂林山水(425810519) 19:49:28仄,就是拼音里的,第三声,和第四声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0:20知道了这个,就知道,平仄是什么意思了,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0:34具体事例,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0:47今宵别梦寒霜降,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0:59今宵 是平音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1:15把拼音标出来,你就知是怎么回事了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1:29别梦,不能分开,是一个词组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2:04别.别字的位置,可平可仄,不用管他了,梦是第四声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2:24寒霜,是平韵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2:33寒是第二声,霜是第一声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2:53合在一起是平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3:06降,是第四声,是仄,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3:23你懂了吗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3:43这是第一种形式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3:57这就是启始的开端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4:09先弄明白平仄的因果关系,就好懂了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5:55作诗先记住韵在什么地方,欢乐人生(396289036) 19:56:04仄念什么我都不知道啊快乐每一天(478266071) 19:56:41ze桂林山水(425810519) 19:57:48我讲的第一种形式的韵是.诗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1:57今宵别梦寒霜降,午夜飞雪静悄悄,大雁南飞避寒冷,梅花孕蕊喜眉梢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2:51这里是,悄,和梢,是这里首诗的韵,你读起来就上口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7:18要求很严的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8:18比如,谁对谁,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8:46但大家也不要被他吓倒,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9:10还有另一种说法的,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1:08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网上新客(350766825) 20:12:43对仗要求很严格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3:04来hong对去燕,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3:14是这样的,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3:46有讲究的,要求很严格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4:24没有讲究的,只要押韵就行桂林山水(425810519) 20:15:09我这样讲不知行不行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8:46但大家也不要被他吓倒,桂林山水(425810519) 20:09:10还有另一种说法的

桂林山水诗篇四
《四年级古诗三首、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诗篇五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导学案》

“2+1+1”三段六模块导学案

拉林镇中心学校

学科:

学年:

姓名:

桂林山水诗篇六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文化的实质是中原文化,其源头在于兴安灵渠,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的修建目地是为了秦始皇统一岭南的战争,但最终其福祉落实为经济与文化。经济上,它灌溉了桂北良田,使兴安成为桂林著名的粮仓;文化上,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将先进的中原文化输送到整个岭南。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民间对灵渠意义的理解。郭沫若认为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翦伯赞说:“不到灵渠岸,无由识始皇。”这却是学术界对灵渠的评价了。

桂林山水文化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那就是桂海碑林。所谓桂海碑林,广义上指的就是遍及桂林山水之间的摩崖石刻。自隋代高僧昙迁公元590年在七星岩口北侧最早题刻“栖霞洞”三字以来,桂林奇山异洞中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多达2000多件,绝对世界第一。其中可称文物国宝的摩崖石刻有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龙隐岩的《元祐党籍碑》、鹦鹉山的《静江府城池图》因此,在桂林游山玩水历来有“看山如观画,读山如读史”的说法。艺术文史与山水融为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绝妙注解。 其实,岂只是桂海碑林是桂林山水文化的载体?整个桂林城市就是一个山水文化的符号。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人讲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山水之间是中国人安臵其身心的妥善之所。想象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让我们认真端详这天人合一的杰作吧:城中城是靖江王城,南天一柱独秀峰是其中心,正阳门、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广智门恰好压在这座城市的中轴线上,稍稍偏离中轴线的独秀峰,是这座城市轴心平地拔起的天然城标,城建专家说世界上只有桂林才能遇到这种他们梦寐以求的天然城标。东西绵延、挺拔俊秀的叠彩山正好成为独秀峰和靖江王城的“靠山”。王城之北有铁封、鹦鹉两山作为屏障,东有漓江为其庇护,西有桂湖形成依托,南有榕杉湖构成附丽。加上桃花江的锦上添花,象鼻山、伏波山、宝积山的巧妙点缀,一个举世无双的山水城市就这样浮出海面。说她人为却全是真山真水,说她天工却又都人气盎然。挑剔的中国人做人嫌太俗气,做仙嫌太冷清。桂林却是个例外,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有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哲学,正是中国的哲学;正仿佛山水画,恰是中国画。所以那位元帅诗人陈毅的诗句才能激起那么多中国人的共鸣:“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值得注意的是,桂林人不仅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生存环境,而且还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身后之所。桂林城区山皆石山,唯尧山为土山。它绵延于桂林城区东北,其高、广为桂林城区诸山之冠。它山势雄浑,冈峦起伏,气势磅礴,为小巧玲珑的桂林山水带来一种壮阔之美。尧山植被丰茂,杜鹃遍野,每到清明时节,形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气势。取名为尧,是因为秦代在这里建了尧庙。其中是否还有博大精深的寓意,不得而知。不过,尧山确实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其形体高广,而且显示于其文化的厚重沉郁。尧山地理同样暗合中国山水哲学,自古及今桂林人乐于将它作为安息之所。规模宏大的靖江王陵背靠尧山,气势雄伟,左右两侧群峰林立,错落有致,山的余脉象巨大佛像展开双臂把靖江王陵拥抱在怀中。正前方奇峰对峙,形似拱卫。山峰之间形成天

然陵口,一望无际。每年春天,桂林人多会到尧山扫墓,登高予其阔大,朝圣养其虔敬,怀古供其深邃,审美添其飘逸。

通过灵渠,中原文化长驱直入,从北向南,为八桂大地带惠泽人心的诗文哲学、开启民智的文教体制,为八桂人带来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进步理念。南朝,颜谢并称的颜延之为官桂林,长年在独秀峰读书岩读书写作,成为桂林文化城第一个中原文化使者。他不仅为桂林留下了第一首桂林山水诗,而且为桂林留下了一个读书岩,播下了读书种子,之后,独秀峰山麓历代建有唐代府学,这是桂林历史上第一个府学;清代贡院,从这里走出了四位状元,人数在整个中国名列第五,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靖江王城的及第坊上熠熠生辉,其中陈继昌还是13个三元及第的状元之一;当代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人文学科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显而易见,以颜延之命名的读书岩已经成为桂林文教中心,文化薪火,千年承传。

“漓江,就是地球村边那条江。”有位桂林人这样向一位外国朋友诠释漓江。 漓江是广西的漓江,中国的

漓江,也是世界的漓江,这几乎已是一种共识。当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像“地球村”的村民一样

集聚漓江之畔,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东方生活的清福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进入21世纪,漓江如何把

握这个充满商业暗示的世界,而不至于在文化经济的时代浪潮里坐失良机? 漓江出现文化热 秀甲天

下的自然风光让漓江成为地球上著名的江河流域和旅游胜地。漓江被誉为“黄金水道”、“钻石水道”,

是广西最得意的一张“山水牌”。 “山水牌”的主体当然是山水。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段是桂林

山水的精华所在,它像一条青绸绿带,自古便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被誉为“山水画廊”。 然而,

我们是否意识到:漓江画山绣水之间还蕴藉着多少文化的宝藏?还有多少无形资产蛰伏在山水的光环之下,

而没有化作现实的财富?长期以来,我们经营好了漓江山水,但对漓江文化的梳理、包装、宣传和推销是

不足的。 近年来,我区成功进行了桂北文化研究并出了成果,但不是直指漓江。最近,桂林市交通局和广

西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合作的《漓江流域人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课题通过了评

审,这是第一次将漓江流域的人文资源进行全面的盘点和综合的研究,标志着漓江文化的研究真正拉开了

序幕。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有识之士纷纷聚焦漓江——这是一场广西文化人集体的觉醒——以

漓江为题材的文艺创作“热”了起来。一位名人曾说:“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断,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

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时下,更有两束文化的“光柱”照亮了漓江的前景:一是系大型环

保工程与人文工程于一身的两江四湖工程,使漓江活水穿城入市,沟通了历史与今天、桂林与世界;二是

我区的文化大产业、由张艺谋挂帅的漓江“刘三姐歌圩”,一动一静世皆惊„„漓江山水牌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摸清文化家底 漓江山水品牌,蕴涵的文化家底到底有多少?记者沿着漓江进行了一程文化之旅: 漓江之源。漓江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猫儿山中立有“漓江源”的石碑。漓江文化又源于何时?很难断言。但是现在漓江文化的格局,大约从秦朝开篇。世称:“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史禄在兴安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此“北达中原,南连海域”。秦始皇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后,中原文化随之而入,漓江文化从此滥觞。千载而下,漓江两岸的土地,成为曹邺、石涛、王鹏运、况周颐、马君武、梁漱溟等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成长的摇篮,养育了像陈宏谋这样一批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桂林俊杰。 绝佳广告。要论漓江文化,离不开一句众所周知的“广告词”。 “桂林山水甲天下”,南宋王正功的名诗,影响桂林800年。清末诗人吴迈又补上了一句:“阳朔堪称甲桂林”。在中间挑起双“甲”的正是一段清清的漓江。漓江码头树起了这位诗人的塑像。 绝佳山水配以绝佳广告,堪称旅游广告的经典。可以说,大多数旅客是冲着这句广告词来的,一句广告词能产生多大效应?据统计,1973年以来,已有149个国家和地区近650万海外游客和9000多万国内游客领略了桂林漓江的山水风光。 漓江形象。漓江,除了天生丽质,还离不开几代人进行的形象塑造。 1960年5月15日,周恩来总理从国外访问回来,路经桂林,他一边观览漓江风光,一边对大家说,山水很好,就是树木少了点,两岸可多种些竹子。从那以后,桂林人民在漓江两岸种上了一排排凤尾竹,不仅美化了漓江,也造福了两岸人民。 1973年,邓小平考察漓江,形容漓江是一条黑带子。他对地方领导说:“桂林风景世界驰名,保护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论是发展工农业也好,搞城市建设也好,都不要忘记这一点。不然的话,功不抵过啊!”1986年元月,邓小平凭栏注视着漓江水说道:“漓江水变清了!”他还幽默地题词:“邓小平到此一游。” 江泽民总书记曾考察桂林,对漓江格外关心。 桂林市一直重视漓江形象的塑造。市政府投入10亿元在猫儿山至普益实施漓江补水工程,保证漓江四季绿水长流。桂林市交通局构筑的漓江“园林化码头”世界少见。为让子孙后代都看到蓝天白云与清澈的河流,阳朔县作出了牺牲,原为该县经济支柱的15家工厂纷纷关闭。沿岸农民长期义务给漓江洗脸,全民搞环保使漓江成为国内保护得最好的城市内河之一。 山水外交。世界五大洲均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陆续到桂林访问。据统计,建国50多年来,桂林共接待来自世界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的邀请外宾10多万人次,其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领袖、议会领袖共达150批以上。 1961年5月,越南胡志明主席来访,这是我国解放后,桂林接待的第一位亚洲国家领导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数任总统都到过漓江。1987年6月24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骑着自行车游览阳朔。1998年7月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桂林,游览了漓江,参观了漓江边的渔村并发表了环保演讲„„ 我们不妨把邀请外宾来漓江观光称为“山水外交”。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这种外交让人忘我,让人忘掉战争和不快,感受栖居大地的诗意,提升了漓江的国际影响。 锦绣诗囊。“江山惹得游人醉,印入肝肠都是诗”。漓江恐怕是

世界上流淌着最多诗歌的河流。它像一个巨大的诗囊,唐宋而下,总有源源不断的诗歌往里填。即使是凡夫俗子,一登上漓江游船,便是半个诗人。 古人言:“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许多文人墨客采用了刻石、题诗、撰文等多种形式,赞颂漓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阳朔山水园里最令记者难忘的摩崖石刻是清代阳朔代理知县王元仁书写的“带”字巨榜,这个“1=16”的诗句全文为:“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 2000年出版的《名人笔下的桂林》,收录了大量赞美漓江的诗词、游记、散文和楹联。比较著名的有唐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刘克庄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明俞安期的“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江声枕上山”;清袁枚的“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陈毅元帅的“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等。台湾诗人余光中信誓“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并于2001年掬了一把漓江水。 更有意思的是,连各国政要、名流,一到漓江就抒情,几乎成为“国际惯例”,没有人甘愿“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歌曲几何。若论风景,漓江不输给世界上任何河流。正如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畅游漓江后的感言:“漓江太美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奥地利音乐家施特劳斯的一首名曲《蓝色的多瑙河》,使流淌在欧洲大地上的多瑙河饮誉世界,而东方的漓江还在等待,等待着一首像《蓝色的多瑙河》一样伟大的歌曲早日诞生。 许多音乐家都在朝着这个目标攀登,试图攫住漓江的音乐之魂。 1999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了一张咏唱桂林的光盘《桂林山水情》,由桂林市委宣传部和桂林集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和制作而成。它包括《百里漓江,百里画廊》、《阳朔小夜曲》、《祖先的灵渠》等12首歌,全由名家创作名家演唱。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的“压轴戏”是柏河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演唱的《漓江情》,这首歌时下常在各种节庆场合唱响。陈凯作词、张全复作曲的《我想去桂林》流行全国。1992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应邀飞抵桂林,遗歌九首,绝唱漓江,还特别筛选《桂林山水歌》的上段谱成《漓江情》。记者8月到新疆,见到了吐鲁番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馆长、王洛宾之子王海成,他为广西至今没有好好宣传和传唱这批歌曲感到万分惋惜。 漓江画派。“漓江画派”口号在20世纪60年代由阳太阳等画家提出。广西曾经有过“岭南画派西移”、“亚热带画派”、“桂林画派”等美术思潮,但目光最终锁定漓江。 今年9月14日广西美术界开会商讨如何合力打造“漓江画派”的事宜。“漓江画派”一旦形成,将作为广西美术界的总体代称而独立于全国美术流派之林。 “漓江画派”是需要一代宗师的。谈论“漓江画派”,最绕不开的是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 黄格胜的名作《漓江百里图》曾由中国驻美使馆赠予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这是广西美术界第一件进入白宫的艺术品。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自治区政府又以黄格胜的国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相赠,克林顿为此给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回函感谢。 2002年9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日本NHK电视台在漓江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桂林山水,特邀黄格胜为嘉宾,《漓江百里图》再展风采。 “我的一切艺术几乎都与漓江有关。”黄格胜对记者说。在我国绘画史上,尚无一位绘画大师以漓江为主要创作题材,几乎是一片空白。源自对漓江历史的认识,黄格胜下定了致力于漓江艺术创作的决心。他说:“我几十次下漓江写生作画,深感漓江是

最难画的,如果画得小里小气,就缺乏震撼力。我将三峡之壮、黄山之奇、泰山之雄融入到漓江画作中,甚至将长城的意象、中国龙的动感加进去,增加气势,表现了一种大国气派。” 影视剧作。以漓江为主题或背景的影视戏剧和摄影等艺术门类硕果累累。最著名的电影《刘三姐》,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漓江,使广西给外界留下了“山美水美人美歌美”好印象,阳朔大榕树从此声名鹊起。民族歌舞剧《漓江诗情》晋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揽回三金。包括音乐剧《阳朔西街》在内的一批文艺作品陆续上马。陈亚江、王梧生等一批以漓江为题材的摄影家获得了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杂居文化。一年四季,都有来自五大洲的外国人,像浮鸥一样在漓江之畔作或长或短的栖居,东西方文化在此融合。这种五洲杂居的文化和漓江的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糅合成一种“地球村文化”。 漓江流域土洋结合得最好的街区要数阳朔西街,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长约2000米的西街汇集了1000多个旅游商品店摊、上万种民族民俗产品,几十个餐馆、酒吧和咖啡馆,有英文招牌和海报。不少外国人在此与中国姑娘成家立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的10余年间,已有近百例涉外婚姻,且稳定率达到100%,这在全国恐怕也是罕见的。 西街堪称全国最大的外语角。每天都有几十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连商贩都懂几个国家的语言。早在8年前,就有权威报纸作过题为《阳朔农民打洋腔》的报道。 阳朔西街一年就接待海内外宾客达150万之多,是全国散客最多的地方。著名导演张艺谋于1999年游览漓江,看到在西街进进出出如同自己家一样的外国背包旅行者后说:“这条街的文化内涵不错,西安也有许多外国人,但没有这种氛围。”这也是促成张艺谋在漓江构筑刘三姐歌圩的重要原因。 除了西街,漓江沿岸还有丰富的民风民俗,如船家婚俗和农耕文化等。被称为“洋雷锋”的日本人林克之,就长时间生活在漓江之畔的兴坪镇。 扩张山水品牌 文化力是扩张山水品牌的强大动力。扩张漓江山水品牌的最好突破口是:文化! 扩张山水牌的目标是让没来过漓江的人必来漓江,看过漓江风光的人再来看漓江文化。那么漓江山水牌如何扩张呢? 认识漓江山水品牌的品质。漓江山水品牌是一种旅游文化品牌。它的自然气质,可以援引老子《道德经》里的话来表述:“知其雄,为其雌,作天下溪。”意即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柔的地位,甘作天下的沟溪;而山水品牌的文化气质可以概括为:灵秀、祥和、雅朴、开放。 建立山水牌管理系统。漓江山水牌应组建品牌小组,为品牌的运营提供宏观管理。目前,漓江的管理具备了国际水准,建立山水牌管理系统水到渠成。 申报世界遗产。目前中国有世界遗产28处,广西尚无一处,这与旅游大省是不相称的。漓江流域的桂林喀斯特地貌基本具备了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已被列入亚太地区喀斯特世界遗产预选名单,应加快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进程,提升山水牌的分量。 盘活每一笔无形资产。文化家底中所列多为无形资产。每一句名人赞词都可能化作财富。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称赞,是这部好莱坞大片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那么多外国首脑们的赞词打开国际市场呢? 适度构筑山水和文化和谐一体的文化场所。山水牌和民歌牌是广西的王牌。张艺谋“刘三姐歌圩”巧将两张王牌叠加起来,营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记者在漓江“刘三姐歌圩”工地看到,这件大制作像绣花一样建造着。此外,刘三姐水

桂林山水诗篇七
《6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诗篇八
《桂林山水》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9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1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2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宁阳县现代学校 薛思军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2、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4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5

桂林山水诗篇九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诗相关热词搜索: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桂林山水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桂林山水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06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