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赞秋色的诗句

赞秋色的诗句

2015-12-30 03:41: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赞秋色的诗句篇一《古诗中的秋色》 古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赞秋色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赞秋色的诗句篇一
《古诗中的秋色》

古诗中的秋色

——读《中华诗词》中关于秋的名句

一年四季,给人们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秋季了。因为,春季的气候向和暖的方向发展,秋季的气候向寒冷的方向发展。春季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而秋季是草木凋零,微霜凄凄。相比之下,古人写春光的诗要比写秋色的诗多得多。汉字是象形字。“愁”就是“秋”压在“心”上。也许这也能说明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国风·采葛》中有一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可能是古代留下来涉及秋的最早的诗句了。整首诗是描写人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由于期盼相见的心情迫切,因此心中充满了等待的凄苦。说一天不见,仿佛隔了三个秋天。如今运用此句,也是代表着十分思念的意思。可见,人们将思念人的苦恼似秋一样带着苦恼。一日不见如过了三个秋天。在古人眼中,秋天似乎不会给人们带来好的心境。

到了汉代,诗人写秋的诗多了起来。这些诗,大都是悲秋诗。汉武帝刘彻有一首《秋风辞》。其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全诗是汉武帝见秋风吹起而愁绪满怀,颇有一种感叹年华老去的滋味。

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仅此两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秋风、秋水的寒冷,勾起了对壮士的思念。有着以秋天的凄风苦寒为背景的悲壮情怀。

汉《古诗说·古歌》中有一句:“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

愁。”大意是说,萧萧秋风吹来,真撩起人们的愁思!坐卧不安!这是古代诗歌中比较典型的描写秋天给人带来忧愁的诗句。

曹魏时期,曹操一家三人,堪称中国古代文坛上一家出三个大文豪之家。但看来,“三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远不及宋“三苏”一家的形象好。尤其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基后对待弟弟曹植的态度,实在令人发指。《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哪有苏洵和苏轼,苏辙的父子之情和兄弟相爱相扶的手足之情的形象呢!不过,要说写秋天,曹丕也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名句)。《燕歌行》所描写的是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是极有名的情诗,也是最古老的一首七言诗。

到了晋朝,这时代的诗人,对秋色的描写,已不是那样萧杀的形象了。从陶渊明的诗看到,诗人把秋与春都认为是个好日子很多的季节。他的《移居二首》(其二)中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句。陶渊明另有《饮酒二十首》(其二)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人所推崇的佳句。诗人在秋日中超然于物外的思想情趣。此句被后人王国维评论为“无我之境”——无我之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汉与魏晋诗人吟秋色的诗,有许多不同。那是因为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诗歌必竟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带有诗人的主观意识。在北方大漠的环境中,写不出江南秋色的感觉来。另外,值得我们后人重视的,诗人的主观意识与诗中秋色的关系;一个心情十分糟糕的诗人,即使在秋色如春的环境中,也不能写出美好的秋日风光来。

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写秋色的诗也多。李白、杜甫描写秋色的诗并不多。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秋风不停地吹,但吹不掉我心中的愁苦。我的一片相思情,总记挂着远在玉门关的夫君。诚然,这还不是写秋色,而是写秋思。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的秋色,有气势磅礴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通过描写秋色暗含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有“风急天高猿声哀”,也有秋色烘托的深刻意境。唐·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倒也是秋色另一景,有声有色。另一首《山居秋瞑》诗是写初秋夜晚的情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诗将夜、松、石、月……写入诗中,写得盎然生趣,闲静幽美,恬美宜人。王维大都是赞美初秋的景色,诗风是继承了陶渊明以来自然淡远的传统。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出了南方秋景。全诗读来,感到南方的秋天,没有秋气萧杀的感觉,倒是给人以宁静。 李商隐的秋景诗,写得简约而形象。在《宿骆民亭寄怀崔雍兖》中有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读来使人感到是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池塘边,听着雨点打在残谢荷叶上的声音,别有一种清冷寒瑟的情景。

古人写秋色,也十分注意到秋色的程度有不同,唐·韩偓的诗中有“已凉天气未寒时”和“恻恻清寒翦翦风”句,都是写的初秋的轻寒,很有意境。 古代诗人有时能用秋色来形容其它事物的情境。唐·李贺《李凭箜

篌引》,是诗人听箜篌之后,用“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器声的昂然激越,使人始料不及。唐·吕岩的《梧桐影》中的“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也是这样,用秋夜的环境来衬托苦候情侣约会的心情。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有名的诗。秋景与旅人的凄苦,描写得十分动人。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愁夜凄冷,而在凄冷中,别有一番秋夜的清丽、雅致和萧瑟之美。南方诗人,写南方秋色给人带来的愁思。而北方诗人也写北方秋色也带来秋思。唐·苏颋的《汾上惊秋》中有“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说的是,离家万里,心绪愁苦悲凉;正要渡过汾河,正逢满山飘落叶的萧瑟之声,实在令人不忍去闻。秋叶飘落,本是自然现象,而把这现象与人的心绪相溶,就产生了无限哀愁、伤感和怆然。这就是“境由心造”之说。唐·李颀的“鸿雁不堪愁里听”。唐·张籍的《秋思》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信的人看到洛阳城里的秋色,似乎在写好的信中有许多事没写上,只得将交给送信人的信又要了回来,打开再看一番。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唐·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的“落叶他乡时,寒灯独夜人。”很能勾起秋日身在异乡人的共鸣。

五代·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的儿子,南唐朝亡国之君,世称李后主。他国君没有做好,但他艺术才能很高,擅长诗文,精通书画,妙解音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秋色词是将亡国与秋融合在一起的。《相见欢·无言独上雨楼》之中有两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无言独自静静登上雨楼,只见天上弯月如钩。真别有一番韵味。

其余五代的诗人,写春光的诗较多,盼春、伤春、恋春,惜春,而写秋色的很少。

宋代诗人写秋色的并不多。苏轼的《赠刘景文》中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橙黄桔绿,秋季也;好景不能忘。其实他在后来的诗词还是写秋给他带来的“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在《永遇乐·明月如霜》中的“明月如霜,好风好水,清景无限”是他描写月夜景致的清丽柔美。还有《赠刘景文》中的“菊残犹有傲霜枝”句是比喻有志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宋·秦观是写诗很美的诗人。他写的秋色诗词也是如此,不仅美,而且带来其他诗词人所没有的意境。他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的农历七月七日傍晚的巧云。别的诗词人对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大有感叹。而他有一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反人们的为牛郎织女是一对可怜男女的观点。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句描写秋日黄昏的荒野村落,斜阳照寒鸦,流水绕孤村,景致萧瑟凄冷。其中也寄寓着天崖冷落,前途未卜的身世之感。

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他的诗词书画佳在上流。他写的秋色诗有的含义深邃,有的气势雄浑,很是扣人心弦。如:“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宋·李清照、柳永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词人,她(他)写秋色,大都是写秋对人们心理上的反映,而且大都是写秋给人们带来的愁。李清照

赞秋色的诗句篇二
《赞红叶的诗句》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谁怜惟薄力添与江山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

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宋·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声甘州》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宋·黄庭坚《念奴娇》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观《木兰花》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宋·秦观《虞美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

圃》。塍:田间的土梗子。)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元·白朴《天净沙·秋》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代刘彻: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代陶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唐代王维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代关汉卿: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王健: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西山红叶好,露重色欲浓。陈毅: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中望篱东枫树有怀成都 陆游 五门西角红楼下,一树丹枫马上看。 回首旧游如梦里,西风吹泪倚阑干。 江上枫 成彦雄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 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玉山岭上作 皇甫曾 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晚翠深云窦,寒台净石梁。

秋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蜀国弦 李贺 枫香晚花静, 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 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 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 不忍过瞿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赞秋色的诗句篇三
《秋景诗》

秋景诗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1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

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孤零零的江春桥与枫桥之间伴着江面渔船上的星星灯光也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山行[shān xíng]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3、石径:石子的小路。

4、斜:此字读xié,为倾斜的意思。

2

5、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

花儿还要红。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暮江吟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3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真珠的真是

“真”不是“珍”

作品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作品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江山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

4

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5

赞秋色的诗句篇四
《碧云寺的秋色》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卷)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答案解析:A D

深度解析:A项,文章第四段整段都在描写爬山虎,写得比较详细,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用几句话甚至几种树种的叶子用一句话概括描写,可谓有详有略;B项,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流露出不满与批评,在第六段中用“保守”一词来描写老柏和松树,并无丝毫不满与批评之意,而是为了展现多彩秋色的别样风格和情调;C项,通篇文章中,作者对夏日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两句话而已;D项见最后一段;E项,作者在结尾一段援引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诗人都会“对秋感喟”“见黄叶而伤情。”

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答案解析:

第一问: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第二问: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深度解析:(1)关于“作用”问题的解答秘诀。一般来说,我们将分析文章中某句子作用一类题目视为鉴赏题类,这类题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不过只要抓住答题窍门,一般都会百发百中。具体到这道题来说,我们可以像做选择题那样,先把文章中某句话在文章中可能起到的所有作用到告诉给大家。这样,大家在做题时就可以按照句子所在的位置,从已知的这些作用中做选择了。这里,给同学们一张表格:

文章开头

为下文作铺垫(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具体的引起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是与下文

中某处内容形成对照等等,最常

考) 开篇点题(有时考) 总领全文(很少考)

文章中间

承接上文(仅仅是承引起下文(仅仅是启下,经承上启下(两者兼有的情况也是上,很少考) 常考) 经常考的)

文章结尾

点明中心(较常考,与深化主题(较常考,与作用照应开头(最常考,且容易被考作用2一起答) 1一起答) 生忽略)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表格中括号里的说明,这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的考察频率,很重要。现在我们归纳答结构作用这类问题的格式,简单的说,就是“骨头加肉”模式。先按照上表判断句子位置,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表格判断出句子作用,这个骨头,照抄上面的原话就可以了,再适当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补充一点“肉”即可。比如,承上,承了上面说的什么内容;启下,开启了下面哪个话题,简单结合文章内容说一点即可,这样,题目就答圆满了。结合这道题来说,首先做判断,我们看句子不在开头而在中间,然后仔细看看是三个作用中的哪一个。句子开头即用了一个“它”字,是代词,说明与前文有关联,显然是承上;再看后半句则说“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而下一段开始接着就铺叙爬山虎如何换新装、叶子的颜色如何变样等等,明显是接续上文的“季节感”。于是判断,这是承上启下。起了怎样的下,再结合文章下文的内容添上一句:“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题目就答圆满了。

(2)对于词语好处一类题,也属于鉴赏,但相对来讲,容许有一定的发挥。不过,这类题仍然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格式,就是比较古板的“这个词通过写……,表达了……”这个模式。要注意的是,通过写后面一般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重新概括一下词语的内容,切记不要就此论词,而要善于观察词语所在句子的主要内容。表达了一般就是添加文章主旨或作者观点即可,只要大方向不错,一般不会成为答题的障碍。以这道题目来说,“惊醒”一词是在句子“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中,因此我们判断惊醒一次与秋来的神速密切相关。注意,我们是在一个句子中去解释“惊醒”这个词的,概括来说,就是“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再加上表达作者赞美秋天之类的话,题目就答得差不多了。

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答案解析:

第一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深度解析:

这道题目是比较精彩的,因此也不容易上手。如果题目单纯问文章主旨,或者是单纯分析色彩词语,可能同学们都能答上一些,但偏偏将两者混在一起。北京卷中经常出现这类词句理解与主旨混问、文章内容分析与主旨混问的“怪题”。不过这类题通常在做答案时也是极容易的,通常就是分开来答,然后进行拼贴就行了。大家记住一点,无论是词语还是文章中提到的某个内容,只要问这些东西与主旨有何关系,答案都只有一个,就是它们都表现了、深化了、突出了主旨。答上这句话,一半分数就已经入账了。因此,这类题的答题模式就是,首先概括提炼文章主旨,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分析一下,词语也好、句子也好、其他内容也好,它们怎样突出表现主旨的就可以了。像这道题,首先通过文章的中心段落(最后一段)的叙述归纳出文章主旨,即赞美秋天,同时又传达出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之关系的理解,然后再扣上帽子——色彩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深化突出了主旨,就可以了。

(2)词语的艺术效果,仍然是一个“骨头加肉”的答题模式。同学们只要把握住一点,即词语的艺术效果无非就是下面三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这些“骨头”再结合文章的肉去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分了。

20.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解析: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深度解析:这类题在近几年北京卷中屡见不鲜。出题规律往往是从原文中择取一个句子让谈谈理解。请注意,这类题所名曰谈理解,实际上并非真正让你去自由发挥,特别是当题干中出现“结合上下文”、“结合全段”、“结合全文”这样的字眼时,就更要特别注意。以这道题来说,题目4分,一般的话,4分意味着两点。其中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从上下文中概括出句子的含义。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概括的功夫。“„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这个句子之前一部分,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再看原句之后,作者说:“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简单概括一下,就是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这就是一点。第二点则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即可。

赞秋色的诗句篇五
《碧云寺的秋色》

赞秋色的诗句篇六
《关于赞美秋天的诗.词.句》

描写秋天的诗: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白——《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他更多,详见: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

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

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回答者:fzn0728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0-6 21:51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内容】: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闲居生活的从容潇洒,以及对世事的忘情。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山居秋暝 【内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

赞秋色的诗句篇七
《碧云寺的秋色》

赞秋色的诗句篇八
《古诗词练习题》

古诗词练习题

一、请你根据情景写出恰当的诗句。

1、春日来临,万紫千红的花儿开了,我会吟诵古诗: 2、夏日来临,面对满池荷花,我会吟诵古诗: 3、秋天来了,满山的枫叶红了,我会吟诵古诗: 4、冬天,百叶凋零,我想起龚自珍的名句:

5、求学贵在广泛地学、问、想、做,由此我想到一句文言名句:6、武汉是黄鹤楼的故乡,提到黄鹤楼我会想到诗句: 7、《长歌行》一诗中,千百年来无数次被用来劝勉人们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8、我们的班主任教育学生很有方法,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请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来形容:

9、有的同学只注重书本学习,不会灵活运用,不注重实践,请你用一句名言来劝诫他:

10、梅花那坚强不屈的品格令人敬佩,毛泽东同志在一首词中大加赞赏,请你写出其中典型的一句:

1 1、爸爸常常后悔自己年少时贪玩,没有好好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现在经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的诗句:

1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13、小兰成绩很好,但有点骄傲,我们可用名言: 来劝告她,还可用诗句:

14、提到“爱国”陆游诗句中的

令我映象最深。

15、人们常用“情同手足“来形容兄弟情深,可曹植《七步诗》中的:

读后令人悲愤不己。

16、王明做数学题遇到难题,不想做了,你作为他的好朋友,可用一句名言或格言对他说:

(1) (2) (3) (4)

17、看到近段班上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班主任引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句子: 来教育我们。

18、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用: 揭示了这层意思。

19、送别诗中,一改悲凉愁苦的情绪,而让朋友精神为之一振的有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如果你读的古诗多,你还会想起王勃送别诗中的名句: ;还有李白的《赠汪伦》中的:

20、在小学,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送别内容的诗,它们是一个人写的。

写诗人送好朋友的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朋友送诗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母亲节到了,小芳自己动手制作了张贺卡,并在卡上工整的写下了《游子吟》这首诗中的句子:

22、爸爸给我装修了一间小书房,我会选:

为内容制作一个条幅勉励自己。 23、根据以下情况,说一句最恰当的歇后语:“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

24、古人写诗常借月抒怀,如苏轼的: 我还知道王安石借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还有李白的:

25、《游园不值》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

这句集中的表现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活力。26、《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句子是:

27、我们要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这样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个人素质,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

来形容。

28、历代诗人歌咏春秋佳境的诗句俯拾皆是,比如叶绍翁的歌颂春天的名句: 。家喻户晓;再比如杜甫的五言绝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赞美;有着“ ”之称的杜牧歌咏

绚丽迷人昀秋色的诗句: ,

29、人的学问、知识、能力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由此,我想到了文言格言:

30、我们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由此,我想到了文言格言:

31、表达“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3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高兴的句子是: 表达诗人还乡路线的句子是:

33、《长歌行》-诗中:“ ”是用流水逝去,永不回头的事实说明时间的不可逆转。

34、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词中的:“

”这两句赞美了梅花报春不争春的谦逊品格。

二、按分类要求填写恰当诗句 1、思乡的

(1)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 (2)李白《静夜思》中的:

(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2、爱国的

(1)陆游《示儿》中的: (2)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3、春天的

(1)朱熹《春日》中的: (2)贺知章《咏柳》中的: (3)孟浩然《春晓》中的: (4)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5)杜甫《绝句》中的:

(6)杜甫《绝句》中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7)高鼎《村居》中的: (8)杜牧《江南春》中的: (9)杜甫《江南独步寻花》中的: (10)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 4、夏季的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 (2)杨万里《小池》中的: (3)李绅《悯农》中的: 5、秋季的

(1)杜牧《山行》中的: (2)白居易《暮江吟》中的: (3)张继《枫桥夜泊》中的: 6、冬天的

(1)柳宗元《江雪》中的: (2)高适《别董大》中的: (3)王安石《梅花》中的: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三、描写春天的句子

(1)__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长恨________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 ________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4)满园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主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水暖鸭先知。 (6) ________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根据语境写诗句或名言

1、为了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人们往往引用《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鞭策自己。

2、《观猎》一诗中,描写狩猎场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在绘画影同时,也传达出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

3、《题临安邸》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一语双关的词语是_______,它既指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表现诗人高兴或喜欲狂的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乡路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马”和“鸟”来说明人不能忘本的名言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江月》一词中,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江南村庄盛夏的月夜图,而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则从侧面烘托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7、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劝诫人们,要经常注意身边那些小的祸患,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积成大祸。对事务的钟爱要适度,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影响自己才能的发挥。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启

示我们: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10、如何选择和看待自身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可以得到启示。

11、每个朝代的执政者都会倚鉴前世,国家兴衰的原因,来考虑当今政策,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农忙时节,农民伯伯开始了繁忙、紧张的劳动,我们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对自然、对生活都要认真观察和思考。

15、激励人们战胜自我,永远向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

16、劝勉人们努力进取,有所成就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宋朝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懂得做学问必须终身为之奋斗。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的道理。

20、比喻换个好的环境,能更真切的感受到一些东西的存在和价值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们做人应该象鲁迅先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样。

赞秋色的诗句篇九
《古诗词赏析(部分)》

61、(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漫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1朱樱:樱桃的一种。○2昼门关:从蚕孵出来到结茧期间,养(注)○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答:(1)意象组合、对比。作者连用四个名词意象,构成四幅画面,描绘出诗情浓郁的景象,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对比:用“朱”与“绿”、“青”与“白”的颜色两两对比,色彩鲜明、亮丽,从而表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2)天气一旦放晴,到处就呈现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樱桃变红,青豆成熟,绿草婆娑,白鹅绕村;渔人划船出行,蚕农忙于蚕事。

6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1)还未展开 芳心

(2)第一首巧妙的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63、(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槎(cha):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敢情?

(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方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悠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6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1鹿虔扆: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2翠(注)○

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1)词的上片借助秋空荒苑,重门静锁,人去无踪,歌吹声断等景象。描绘了一幅萧条、凄清的画面。

1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2)○

2拟人。烟月无情冷照,藕花却相向而泣,形象地寄托了作者的伤痛。○3反衬。○

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的悲伤或用烟月的无知反衬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

6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

(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具体体现在哪里?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五六两句具体赏析。

答:(1)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陕西,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秋景如画,自然会使诗人逸兴湍飞,顿生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了。

(2)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是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的大好时机;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殇相劝叙怀畅饮。表达了对归隐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

6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 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2) 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义?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1)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织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2)“惭”写出了陷入尘世,被俗务所累的惭愧和自责。这首诗表现了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对超然物外、淡泊无欲境界的期许。

赞秋色的诗句篇十
《关于秋的古诗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 ,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聚焦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首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袭来耳边了。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写秋景,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孝孙)的。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此诗悲壮苍凉,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

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赞秋色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赞美秋色的诗句 赞秋色的古诗句 描写秋色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赞秋色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赞秋色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62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