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2016-04-22 14:40: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共5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复习捐款额 10元 8元 7元 5元 合计 人数 12 10 8 4 34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男生人数 80 72 77 82 76 78 女生人数75 82 80 76 74 80种类 漫画书 故事书 科幻书 作文书 人数 人 25 30 45 10折线统计图1、下...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复习》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一篇

捐款额 10元 8元 7元 5元 合计 人数 12 10 8 4 34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男生人数 80 72 77 82 76 78 女生人数

75 82 80 76 74 80

种类 漫画书 故事书 科幻书 作文书 人数/人 25 30 45 10

折线统计图

1、下面是好运公司2001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2、(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3、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5、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线统计图 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二篇

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授课教师:XXX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统计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社会中,数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发展趋势。现今数据已成为重要的一种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为此,教材在研制过程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我国历次的教材中出现这样的编排体系,这足以说明其教育价值。统计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绘制图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类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小学阶段学习统计的目的主要有: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通过统计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时能作出较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再此基础上又认识一种新

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能为中学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起到一种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

2、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

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使抽象的折线统计图更直观的被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找

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总结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够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表现出数据的变化。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和认知水平,出示大量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同学们在结合折线统计图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发现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回过来再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素材的选取:

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本课中的四个素材:参观海洋馆统计图、气温统计图、体温变化图及商商店品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教学设计: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全班总结、知识拓展五块内容

一、创设情境:

1.通过展示海洋馆参观图片,引入某小学(2005~2010年度)假期参观海洋馆人数条形统计图来复习条形统计图,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介绍条形统计图。(如:这副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内容?统计图中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各是什么?)

2.师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会发现,类似以下几种信息:{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a:2005年的时候有3万人,2006年的时候有4 万人,2007年的时候有6万人,2008年和2009年的时候都是8万人,2010年的时候是10万人。{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b:2005年参观的人数最少,2010年参观的人数最多。

c:2008年和2009年参观的人数一样多。

d:2006年到2008年每隔一年增加2万人,2009年到2010年也是增加2万人。

… … 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

3.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能直观清楚的数据的多少。

生:能观察并计算得出相隔的两年间,人数相差多少。

师板书: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知道数据的多少。

4. 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5年到2010年,参观人数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5年开始)

5.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生想象: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师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师: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引导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预设:(2-3)人说。

a.横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

b.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总结:也是说这两副统计图都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说明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师: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或它们的方式不一样。(对,一个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一个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从2008年到2009年的参观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折线统计图总08-09年的线段是向上斜的,说明人数增加。 师:那一年人数的增长最多?怎样能看出来?

生:线段越倾斜,增长速度越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哪?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折线统计图能够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的体现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能表示数据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据的变化。

(师板书: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据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据的变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三篇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教学时数:3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21-2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

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

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1、阅读第27页 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3、练习册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蒜叶的生长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

2.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在家记

《关于统计的数学日记》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四篇

篇一:统计

   这周我们学习了统计知识,所以在周六的晚上我把一天的时间简单总结并统计了一下,结果是:语文用了30分钟,数学用了40分钟,英语用了45分钟,弹钢琴用了2小时,看电视用了1小时,一共用了295分钟(4小时55分钟)。
   下面我对自己统计的结果做一下分析:
   1。如果我做作业的时候在精神再集中点儿,速度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儿,我想写作业的时间会更短。就是因为自己做作业不细心,所以周五的数学测试我丢掉7分,现在再看那张试卷,觉得非常惭愧。关于统计的数学日记
   2。看电视的时间用的较长,对眼睛不好,   3。弹琴用的时间最长,因为钢琴的作业留的多,而且我平时练习较少,所以只能在周六好好突击一下,否则周日到老师那儿就该挨批啦。


篇二:分类、整理和统计

我早就想数数我的存钱罐,可是妈妈不同意,她说太麻烦了。可是今天妈妈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又说让我数,真奇怪。不过,我特别高兴。关于统计的数学日记
可是钱都倒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天啊,这么多,要数到什么时候啊?”有一元的,五角的,还有一角和五分,二分的。我很认真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可是每当我数到一半时,就数不清了。怎么办呢?
就在我特别着急的时候,妈妈说:“孩子,咱们想想别的办法吧,这么数下去,你什么时候能数对啊?”
可是用什么办法呢?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妈这时候说:“我教你六个字:分类、整理,统计!”
妈妈告诉我说:“要先把它们分分类,然后把每一类别的整理成容易数的小堆,比如10元一堆或是5元一堆,然后用统计的方法看看,你不是才学过统计吗?要学有所用啊,你试试看会有什么收获?”
于是,我按妈妈教的方法,把钱分了类,又整理成小堆,每10枚堆成一小堆,每10小堆排成一行。
   然后,又在妈妈的帮助下,做成了一个“统计报”。
这下子,我知道怎么算了。看看表里的计算吧,我算的对吗?
   最后,我把所有的钱加在一起:
426元+101元5角=527元5角。
527元5角+42元2角=569元7角。
569元7角+3角5分=570元5分
570元5分+1角=570元1角5分。
   哈哈,我真的好高兴啊!我终于知道自己存了多少钱了。


篇三:统计

   “哇——哇——”,数学王国的统计学校来了一个新的统计成员——扇形统计图。
   “这是新的成员——扇形统计图,请大家以后多多指教了。”精灵老师说,”
   扇形统计图在班上有优秀的成绩,然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也不甘示弱,成绩也很好,大家每天都在你追我赶很少来往。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精灵老师说:“同学们,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请大家做好准备。”第二天考试时,试题中出现了复杂的表示总数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的题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一看,傻了眼,呆呆望着试卷,只有扇形统计图没有傻眼,它想了想,立即写出了答案。考试成绩出来了,扇形统计图得了第一,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心里很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是统计图,我们却解不出表示总数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的题目?”于是它们一起去问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笑着说:“我和你们不同,我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你们也有特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呈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听了扇形统计的回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恍然大悟,原来每种统计图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此三个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班集体也显得更和谐了。


篇四:统计与可能性

   今天中午,妈妈叫我了五年级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可能性。
   妈妈说:“两个队打篮球,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开球公平吗?”我说:“我不知道。”妈妈说:“当然公平了,因为几率都是50%对50%呀!”
   接着,妈妈又问道:“桌子上摆着两张扑克牌分别是黑桃a和红桃a,小李和小军分别摸一张,谁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大?”我不假思索的说:“因为只有两张扑克牌,所以,可能性是50%对50%,因此,他们俩摸到的几率是一样的。”妈妈高兴的夸奖我说:“孩子,你真厉害呀!”
   然后,妈妈又问道:“口袋里有5个白球和六个黑球(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任意摸一个,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我思索了一小会,说:“因为一个是5,一个是6,几率就是50%对60%,所以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妈妈一听,又高兴的说:“孩子,你学的还真快呀!”
   最后,妈妈问我:“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六个数字,抛出三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有6分之1的可能性。”妈妈又一次夸奖我:“孩子,妈妈不会的题你都会了,你太厉害了。!”


篇五:我与统计图

   刚接触“统计”这个词时,我觉得它很好奇,后来因要“画统计图”又感到对它有点厌烦,再到最后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很方便,转而开始喜欢上了“统计”。
   不仅是课本上,生活中没有统计图也是不行的。社会调查要用条形统计图,想看自己学习成绩是否提高用折线统计图最方便,了解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要看扇形统计图……把统计图画在纸上,各种情报一目了然。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统计图,用文字表达将会多么麻烦。
   扇形统计图是我们这个学期才开始学的。起初当我一看到“扇形”这个词就想了扇子,以为它是扇子形状的,后来才知道扇形统计图的整体是圆形的,因为它的各部分形状是扇形,才取名叫“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加起来都等于100%,它表达了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圆上的角合并起来是一个周角一样,不只是扇形统计图,其他统计图都有自己的优点,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它们的帮忙。
   不要把统计图看作应付考试的一次性工具,认真地对待它,对自己的学习一定是个提高。


篇六:统计与可能性

   最近,我们学习了“统计与可能性”,通过学习,我们能初步掌握预测结果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袋子里有20个球,其中有15个黄球、5个白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为甲胜,摸到白球为乙胜,甲胜的可能性就大于乙,这个游戏就不公平了。如果黄球的数量与白球相等,他们胜的可能性就一样,游戏便公平了。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第五篇

篇一: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关于比的数学日记。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
篇二:有趣的比

我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决不会罢休的。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完成了作业。闲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机,刚一打开,画面上出现了几位警察叔叔正在勘察现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只留下了一串脚印,量出脚印的长是25厘米。我知道这是一个侦破片,我对这类电视比较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在案情分析上,一个干警叔叔说:“根据脚印的长,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172---175厘米。”这另我匪思所夷,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公安局准备请教那些专业人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要找的人。关于比的数学日记。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进网吧查资料。
进了网吧,我迅速地查找资料,查了好久,终于在一个网页上找到了答案,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由脚印长25厘米就可知道身高约175厘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这段时间正好在学习比的知识,这就吸引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了人体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1。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
2。脚长和拳头的周长之比是1:1
3。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
4。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
5。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
6。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
……
回到家,我莫名其妙地被臭骂了一顿,原来爸爸妈妈知道我进了网吧,气得要命。不过这顿骂挨得也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人身体上许多有趣的比。


篇三:正比例的预习日记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找相关联的量);在看定量(两种量的商是否一定),最后做出判断。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画法与折线统计图相同)
   从图像中,可以直接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但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本金一定,存款的年限和所得的利息成正比例。
   如果是两种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比值相同叫不叫正比例?


篇四: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题目:有粗细不同的两枝蜡烛,细蜡烛之长是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枝求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枝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解题思路:如高粗蜡烛长为1,燃烧的速度分别为:(1)1÷2=1/2(2)2÷1=2要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那么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细蜡烛占粗蜡烛的1/2,粗蜡烛就是细蜡烛的2倍,求停电多少小时,也就是第一根燃烧多少时。
   解: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
   1—1/2x=2—2xx=2/3
   答:停电时间为2/3小时。


篇五: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下午,我在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通过比例,可以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然后算出高后,再根据公式算出圆锥的体积。 
   我发现比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地图就是用了"比例"的概念。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例”问题
 

篇六: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两者之间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随着其中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但是他们的比值却不会变。这就是——正比例。  
   我们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等等,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时 间( 时 )  1        2       3       4                 
         路 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从上面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有关联的,时间是1,路程是90;时间是2,路程就是180;时间是3,路程就是270;时间是4,路程就是360……依次类推,可以看出路程:时间=90:1,并且比值一定,所以,它们是正比例。用简洁的话表达,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可以成正比例。
   总结一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也叫做“正比例关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数学折线统计图手抄报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折线统计图数学作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3696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