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

2016-01-18 10:22: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一《初冬的田野》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一
《初冬的田野》

《初冬的田野》打小就喜欢在天高云疏的初冬黄昏,去田野上悠。此刻,田野不修粉饰,透明得一目了然。风柔声软语,夕阳如慈眉善目的老人,乐呵呵地笑着,在这份安祥和宁静中,我很容易就会走到田野的深处,和漫天的阳光和泥土融合成一起,变成田野上的一粒土,或者一棵树。粮食们都跟着牛羊回家了。少了稻谷、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喧闹嘶喊,田野静悄悄的。此时,大地上鲜见挥动锄头、吆喝耕牛忙碌的庄稼人——他们此时兴许正蹲在满囤的稻谷前,望着屋檐下黄澄澄的玉米棒,喜孜孜地吸着低劣的烟,“卟卟卟”地吐着心满和意足。黄昏时分,独自一人走到空旷的田野上,丝毫不会产生冷清孤单,而是温暖,这种温暖就像长了脚,会慢慢地走进身体里,在周身游走。这种暖,甚至会让我产生慵懒,让我觉得这片广袤的田野就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情不自禁地就想在枯草上,田埂上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结伴而行的除了满天的阳光,还有乡村的小精灵——麻雀们,它们不是独行侠,不像我孑然一人,而是一群,少说也有四五十只吧,不待我走近,“轰”地一声掠起,身影腾空时,常常会遮没掉夕阳,但麻雀也不飞远,往往都是从这块地飞到那块地。麻雀是田野上粮食最后的捡拾者。在它们之前,我们拿着扫把,畚萁扫过;田鼠们滚动着肥硕的身子一次次搜过,但我们总是捡不干净,要给麻雀留下一些。麻雀们就这样一块地一块地的捡着,直到把整个田野捡拾得干干净净。然后,等阳光温度渐渐减弱,才全部撤回到村庄里去,它们在屋檐下,在墙洞里,找个避风的地方,做个窝,然后,恋爱,做爱,生育,过上一冬幸福的日子。田野上自然少不了树。这些树我大都认识,杨树、柳树、桉树、苦楝树、还有李树、茉莉树、桃树。一到深秋,一阵风刮过,原本丰盈的树就瘦了一圈,接着又刮来一阵,树又瘦了一圈,秋风就这样紧一阵慢一阵地刮着,直到把所有的树叶都刮走了。后来,秋风看看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带走,就站在树杪上喊,“走了,走了,”结果,把沉睡中的冬天吵醒了。冬天也就睡眼惺忪跟着来了。到了初冬,这些树上,已经完全没有了树叶,只有褐色的枝干赤裸裸地伸向天空,它们在风中舞蹈着。也许,树也巴不得这些泛黄的树叶离开自己,它也喜新厌旧,期待来年春天新绿满枝。空荡荡的田野上到处可见稻茬子,它们略高出地面,稻荐子是庄稼人特意留下的。庄稼人一年的收成都是泥土给予的,他们也不敢怠慢泥土,不敢把泥土给予的全部拿走,他们总要给泥土留

下点什么。可庄稼人不会把稻谷留下,不会把玉米和大豆留下,这些他们都要拿回家去,用肩膀挑,独轮车推;他们也不会把稻草和玉米秸留下,那是牲畜们过冬的粮食。那留什么呢?思量来去,他们就把稻茬子留下了。在风雨的浸泡下,稻茬子在渐渐变软,失去金色,最后变成了泥土的粮食。来年春天,吃足了稻草、玉米秸,膘肥体壮的牛们,站在地头,神气地冲着它们酣畅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撒开四蹄,拉动犁,掀起的黑浪,须臾间就把稻茬子全吞没了。在空旷的田野上行走,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在田野上捡到最多的是农具之类的东西,比如一把镰刀,一柄锄头。那时,我就想不明白,一个庄稼人怎么可以把它们遗忘在田野里,他们怎么就不会出来寻找,就像寻找自己走失的孩子一样把它们唤回家去呢?在田野上,我还会看到一个老人,我管他叫二爷。二爷很老了,背佝偻着,蓄着雪白的山羊胡子。二爷也经常在田野上走,他走累了就会在田埂上坐下来,混浊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田野看。我知道二爷是在找自己老去后住的地方。我不知道他找到没有,只是看见他在田野里不停地。在人生四季中,二爷已经走到生命的冬季。有时,我很想走上前去问二爷,你找到了吗?但每一次看见二爷,我都远远地避开了。尽管,那时我还年幼,但对死亡已经有了深深的恐惧。最后二爷肯定是找到那块地方了。二爷老去后,没有和别的老人一样住到山里去,而是住在靠近村庄的自留地里。我想,这个一生喜欢泥土,离不开泥土的老人,之所以不去山里,是舍不得离开村庄,舍不得离开庄稼吧?他住在田野上,是图个方便,什么时候想去田野上走走了,他只要站起来,跨出家门,就可以和生前一样在地里走来走去,闻闻稻谷扬花抽穗时散发出来的清香,摸摸那些壮硕的玉米秸┅┅在阒静无人的深夜,望着长势喜人的庄稼,乐呵呵地笑上几声,让笑声走进熟睡亲人的梦里。那些昆虫们,蛇蛙之类的,早在秋天,就已经在田野里找好了窝,开始冬眠,它们需要在冬季积蓄力量。田野呢,何尝不是如此?春夏秋三季的付出,早已耗尽了它全部的力量,它在庄稼人幸福的笑声里,也感到精疲力竭,需要在这个漫长的冬季里慢慢恢复精力。于是,它便舒坦地躺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懒洋洋地打着鼾,呼呼地睡了过去。田野睡得很安稳,很踏实。它不欠任何人的,包括牛和羊,包括麻雀和昆虫。庄稼人趁田野酣睡着,就悄悄地在它的身上撒下种子,小麦的,草子的,一场春雨下过,一声春雷炸响,醒了的田野,欣然地发现,自

己睡着时居然也没有闲着,瞧,身上又绿成了一片。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二
《最美乡村 最美路散文》

最美乡村 最美路

董安惠 城市的飞速发展,乡村着急了,一着急,路就铺开了。 姜眉公路上,距江口几公里处立一方碑。非常醒目的几个大字:最美乡村路。自己常叹,行进此处多次,却总和最美乡村路擦肩而过。

一天午后,校长突发奇想,让刚拿驾照的老师们亮一下手艺。于是,学校几个有车的年轻人就分头上路,想踏踏那最美乡村路。

从县城经桃园铺,车行六七里,渐入土玉路,公路干净而光滑,一路车行较少,两边的山让着路越发的寂静。腻烦了城市的喧嚣,到这路上游一回,那也算做了一回神仙。鸟鸣、虫鸣你会听的更真切,那夏日火火的阳光这时也成了你的玩伴,迷幻在这自然的光辉中,别是一翻情趣。 “小心,急弯”,猛的我被甩的东倒西歪,这时,我才探头看见这路:弯急、坡陡,更要命的是,一位同事的车后溜了,后面几辆车跟着警觉起来,纷纷探头、吆喝、指点。“放松,慢慢起步,多给点油,坡度不熟悉,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一位同事说。一会儿车又飞动了。十几里的坡度我们一直盘旋着向上,但心却如此这般的悬着,我仿佛快和车头成九十度夹角了,这时车上了山顶。阳光轻轻,蓝天莹

莹,我们悬着的心一时平静了。

突然,对面来车了,不易呀,打个招呼,探个路况,哎,没机会了,路这时显得窄急了,稍不留神就会碰撞,慢行、靠边、谨慎,全神贯注,哎,心又悬了。接下来,我们成了山顶,车头快入土了。这已是下坡路段了,慢行十几里,坡度渐渐平缓下来。我们看到了乡村,别墅般的住宅,寂静的农家院舍,自由飞奔的鸡、鸭、猪、狗让阳光照着懒懒的。整个村庄宁静而孤单,也许让我们回归乡间时,我们也并非想常住,我自以为我的精神境界还是不够高的,我依然害怕孤独,害怕寂静带来的空虚于落寞。但这儿的乡村是美的,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自然地淳朴与真挚,没有城市的高楼与街巷,只有精巧的村舍与小巧的农院,没有城市的商业气息与脂粉的味道,有的只是泥土的清新与花草的芳香。这个乡村并不大,却给人以离奇,并不繁华却给人以快乐,可见偏僻并不等于荒寂,贫苦不等于无乐。试想九月的阳光全洒下来,落在乡村的每个角落,笑逐颜开的妇女出来了,在院子的凳子上坐下来,一手拿着针,一手牵着线,线团散落在地上,就这样,她开始工作了。孩子们出来了,两个,三个,围着妇人追逐着,嬉笑着,阳光和着这笑声,一切都陶醉了,突然旁边的草垛里窜出一只猫来,直冲妇人的线团自娱自乐起来,他们的开心更是无以比拟。我想:是否草垛里还有一只老鼠,他偷看猫的样子一定开心极了,或许他

还爱上了这只可爱的猫,那么,这个院子里的幸福还有什么可以比拟了!

这儿的乡村最美,阳光照着天底下,鸡群自由啄食,这儿啄草,那儿啄虫,全是自然地味道。他们可能天生就是自然的宠儿,看,毛羽之间皆有喜气。这个不大的乡村也种水稻,大家闭上眼:水稻绿生生的,蛙鸣响成了一片,这又是何等的美哉,乐哉!现在正值秋收,田地里的稻根一茬一茬,整整齐齐,看上去是萧瑟,实际别有一番滋味,仔细看那稻根竞夹杂着几片绿叶,它没有了悲哀,也谈不上快乐。喔,我懂了,那几片绿叶毕竟也是生命的召唤。正所谓,绿着生,绿着死。

我们的车一路缓缓而过,引来几个孩童,那痴痴的目光、质朴的笑脸立映我们的眼帘。看上去,他们好傻,傻得那样胆怯和谦逊。再看看那还童真的双眼,那样美丽,美得那样自然、朴实充满惊诧。他们的脸庞是端庄秀丽的,看,多美的小嘴,多美的牙齿,但他们始终未勇敢的开口,或是惊异,或羞涩,或胆小。车辆渐行渐远,他们越来越模糊,仿佛成了天边的云彩·····

“下车”,一声吆喝打断我的思路,我稀里糊涂的下了车,同事指着平滑而干净的公路说到:这就是乡村最美公路----高江路(高桥铺到江口)。休息片刻,我们就顺着最美乡村路返回县城。

一路上,我仔细斟酌这路。这路并非用高档材料铺就而成,只是普通的水泥浆筑成。路上干净无尘,即使车速很快也未能扬起灰尘,路的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绿树,阳光透过树荫照到路面,路面鳞片闪闪,车行期间,颇具童话色彩,我们仿佛不是在路上穿梭而是再水上漫行,大家情不自禁叹道:真美!车速越来越快,虽然,我们是新手,在这路上,我们可以玩一下车技,不用担心安全,可以在这大笑、感叹而不用担心因为受限制所带来的拘谨。

如果乡村是城市人的天堂,那么这路就是私家车的天堂。

乡村美丽了,城市美丽了,我们国家就美丽了。这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惠民、利民,开发我们西部、建设我们西部,这样我们偏远的乡村才得以发展和建设。如果我们的乡村最美路是风景,那么国家的惠民政策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三
《散文阅读》

一、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来户人家,一百多人得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来春做种子的黄豆。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原来,头天夜里,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来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夜来(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

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4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表达特色。(4分)

3.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4.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6分)

二、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

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

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所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

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与鸡飞狗跳。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

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小

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能够成功,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

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以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

2.请分析第三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3.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的深深情结,其中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4.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 ,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剥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冷冷的夜雨 铁枫

①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身之处的夜班巴士,今晚不知何故久等不至。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个飘着冷雨的初冬深夜等待多久。

②我孤零零地伫立在狭窄的、勉强可以遮雨的候车亭里,头顶一盏昏黄的路灯下,晶亮的雨滴急速飞旋成一道道凌乱交织的线条,如同在表达一种浮躁而又无奈的情绪„„此时的马路上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经过,大都是低着头,行色匆匆。

③在马路的另一边,一间餐厅明亮辉煌的灯光无遮拦地倾泻出来,以其温暖柔媚的色调引诱每一个在寒冷中穿行的行人。我远远地注视着那些坐在灯光里细斟慢酌、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心中隐隐掠过一缕失落和酸楚,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注意到,在餐厅内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里,一个中年男人独自坐着,目光总是在腕上的手表与窗外之间游移不定。看上去他是在等什么人,或者是这场突降的冷雨阻挡了他回家的行程。餐厅内再温暖再明亮,也终究无法取代家中妻儿的欢笑„„在所有的词汇中,家是最为温暖的一个词儿,洋溢着关爱的馨香。没有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家的人是无根的浮萍,值得悲哀。在许多真正的漂泊者眼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八个字中所包含的无奈与悲哀远远多过浪漫和洒脱。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

④这样想着的时候,那辆巴士终于姗姗而至了。在登上巴士的一瞬间,我稍稍犹疑了一下,下意识地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但是回头看看刚才站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车门咣地一声关上了,把细锐的寒风、绵密的冷雨和一些或焦躁或怅惘的心情关在了车外。

⑤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

⑥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

⑦假如说人生就是一场突降的冷雨,那么谁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栖息和回归的地方,保证自己一颗干燥而又从容的心不被淋湿,谁就注定能够坦然地接近幸福。这场冬夜的冷雨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愿一切长养于这场雨中的幸福感觉能够永恒。

1.第③段说“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2.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中,遗忘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遗忘?

3.第⑥段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如果将第⑦段画横线的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四、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⑤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⑥我依然顽强地寻找。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⑦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⑧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

⑨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

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2.(1)第9段中作者所说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是指什么?(2分)

(2)解释第9段中“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

是无边的消失”的含义。(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对故乡的消失,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四
《优秀散文阅读》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淡 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

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⑾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⑿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⒀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⒁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⒂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干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⒃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岳飞、辛弃疾……

⒄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⒅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有删改)

有牛马脚印的村庄

高亚平

农人们讲,有牲口出没的村庄才叫村庄。这就好比有野花有绿草的地方才叫原野一样。那是一个村庄的魂,经过了多少辈的聚散,才凝结而成。这魂魄是温馨的,它有凝露花草的清香,有麦菽的清香,有牛马嚼食的草料的干香,当然还有庄稼人自己身上散发出的汗香。一个村庄如果没有牛马出没,就好像没有炊烟一样,那是死寂的,是可怕的。如果绿树间缺少了鸟叫,如果大地上没有了茂草和鲜花,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

春日清晨,牲口们从梦中醒来,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走出村庄,走向开满鲜花的旷野。哞哞叫的是牛,咩咩叫的是羊,昂昂叫的是驴,不断打着响鼻,冲起乡路上尘土的是骡马。它们的脚步或安闲,或散漫,或细碎凌乱,走在农人之前。

村庄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妮。”鸟雀唧唧喳喳,唱出它们的欣悦。但庄稼人无暇去听,他们有自己的活儿,哼着小曲,耕田耪地。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劳作,倾心于庄稼。牛马们也无暇去听,它们是庄稼人的帮手、朋友,也和庄稼人一样,在土地上出力流汗。于是,鸟雀便只有寂寞地叫,唱给自己去听,一遍一遍。这婉转的啼呜还是传进了庄稼人的耳朵,传进了牲口们的耳朵。有时,庄稼人会暂时停下手中正做的活计,侧耳谛听一下,伸展一下懒腰,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自言自语道:“这头顶的树上,啥时又多了一窝黄鹂呢?”伴随他的牛马听见了,但它们不能回答他,只能抖动一下耳朵,刨动一下蹄子,或甩动一下尾巴,驱赶一下身上的蚊蝇……无数的日月,便在这短暂的伫立中悄然流逝。

在落雨的天气里,牛马们不必干活,庄稼人怜惜它们,让它们静静的休息。但牛马们并没有闲着,它们会专注于瓦沟里流动的雨水,听雨滴在青瓦上跳舞,那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像有无数的孩子

在敲响着一面面小锣鼓,灵动而热烈。这时,它们便会做一些美丽的梦,梦到青草,梦到芳草地,梦到飘着麦香的田野,以及秧鸡、野鸽子和布谷鸟的叫声。

一个村庄里都有几处马厩,那是牛马们的家园。马厩里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气息,庄稼人熟悉这种气息,牛马们也熟悉这种气息。它像久藏后启盖的酒,气味悠远,浓烈得化不开,嗅之让人沉醉。那是原野上青草花香的馨气,是牛马身上汗汗的土腥气,还有村庄的烟火气,秋阳下庄稼的香气。世世代代,牛马们就生活在这种气息里,和庄稼人息息相通,相依为命。它们如花的蹄印,叠满了村里村外,如一枚枚印章,深刻地盖在村庄的胸膛上,也盖在游子多愁的心上……

初冬月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望 月

儿时,我总爱在晴朗的夜晚抬头望月。那时,只是出于好奇的童心,觉得月亮是一个十分神秘的物体,即使每天望它,也难以解开心中的许多疑问。只好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睛,漫过没有一点皱纹的心池,让月光一直流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每每望月,看着淡淡的白云缓缓地与皎洁的圆月擦肩而过,月光的银辉映出嫦娥的孤独与愁容,总使人对那个古老而美丽,却又十分令人同情且遗憾的传说——嫦娥奔月浮想联翩。也许月亮真是多情的,所以嫦娥奔月而去;也许因为月亮孤独寂寞,所以吴刚酿酒,与之共享共醉。儿时的我曾执著地想看清那月中的桂树和嫦娥,还有吴刚、白兔……

我在乡村望月,月亮跳进小河,小河更加温柔;月光洒在村道,村道更加安详;月光挤进竹林,竹林更加翠绿。我走在路上,抬头望月,月儿总是跟着我,照着我,如影随形,我走它也跟着走,我停它也停。我在河边望月,月亮就在河中;我坐在井沿找月,月亮就跳下井去抬起明晃晃的脸儿看我;我回到家里,在窗口张望,它也回到天上,正笑盈盈地看着我……

难忘林中望月,月光如水、如雾、如脂。丝丝缕缕的月光,从叶隙间筛落,呈现出迷离的斑驳。骤然间掠过的几丝晚风,使得树梢一阵阵颤动。摇落的月光,似片片飞花,待定神看时,又杳无踪迹。月光在苍穹下优美地舒展着,世界沉湎于纯正的美中,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好的财富。臵身于这样的月色里,使人返朴归真想要做一个远古的梦。

在夜深人静时,与月相望,一任思绪翩飞,或恬淡安详,或愁肠百结,或乡愁绵绵,或泪珠盈盈,但无论如何总能从滚滚红尘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灵寓所,也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回几乎迷失真实的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每每望月,总能从月儿的阴晴圆缺中领悟人生真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清心望月的夜晚?沐浴着这清凉明净、亘古不变的月光,任时间挟着往事,落花流水地从心中淌过,心里觉得十分空旷、轻松、恬静。一轮明月,亘古地挂在苍穹,照着芸芸众生,照见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明净的月光。

此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便江水千条,条条江里也都有一轮明月,人心亦然,人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中秋之夜独对明月,彼此无语,但冥冥之中分明与月在喃喃低语、倾诉、交流。灵光抛洒的月,以不同凡响的诗行,在迷离静美的氛围中,写下人生的情愫。所有的语言都被无边的月光浸透,灵魂成为一片明净的芳草地。

中秋皓月,如一个永不破碎的明镜,那么安详地照彻古今。我不由地想起一首诗:“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人在旅途,只要心无挂碍,静心望月,就能体会到日日是红日,处处皆圆月,天天是中秋。

月光曲

也许是因为月光诗意的浪漫和永恒,融和了人类灵魂深处最热切的期待和渴望,所以,不管我们臵身何处,只要我们还能沐浴在夜色迷朦的月光里,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就不会有多少陌生感;不管我们的生命经历了多少轮回的春风秋雨,只要我们还能踏着溶溶的月光悠然地漫步,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感叹岁月的沧桑……

回想起自己成长的岁月,在每个人的记忆里,谁没有几片月光玫瑰的花瓣珍藏?在童年的那些纯真的日子里,谁不曾梦想过驾着月光向着遥远的他乡飞翔?当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来临,你可曾梦想与心爱的情人携手在月下倘佯?时光如流,我们乘着生活之舟一天天的走向成熟,我们的容颜和心态也在一天天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对这个世界和生命本质的体验与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在我们生命的记忆深处,不变的唯有月光,她依然在我们的心之弦上仍弹奏着古老清幽的旋律,那月光的音符依然像山间流淌的小溪,从我们灵魂的谷中缓缓地穿过……

在月光里,我们永远都是一个心中充满真纯童趣的孩子,永远都是一个激情奔放和充满浪漫情怀的少年,永远都是一个充满梦想和炽烈渴望的年轻人!

在月光里,我们会感到自己像原野上的小花悄然的开放,向幽静的大自然弥散着自己的花香;在月光里,我们会感到自己像高山上的小草在夜风里低语,向以太轻诉着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在月光里,我们会感到自己像海岸边的一粒沙,我们会默默地祈祷,愿海浪把我们带到大海深处,成为晶莹珍珠的灵魂……

在月光里,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像冰融化在春水里一样融化在了月色中,在这样的美妙时刻里,我们感受不到了自我的存在,感受不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一种绵绵不尽的永恒在与灵魂对话,只有一种禅悟的花朵在心灵里弥漫着不绝的馨香……

当我们年轻的灵魂渴望驾着理想之船远航的时候,月光是我们的希望之帆,当我们的航船

还没有驶离港口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常常早已乘着月光飞的很远很远……

当我们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失败、挫折和无奈的摔打之后,只要我们还愿意把心中的感伤向着月亮倾诉,月光就会像慈母的那双充满爱的手,抚平我们灵魂上的痛楚;月光就会像母亲温柔的怀抱,给我们安慰,给我们平静;月光就会像母亲那双永远充满微笑的眼睛,给我们激励,给我们力量!在母爱般的月光里,我们虽然会流泪,但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沉沦!我们的倾诉里虽然常常充满哀怨,但我们却从回应的月光之琴的弦上听到了亢奋的旋律,这旋律又引领着我们重新找回自信,看到希望!

月光可读,因为她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是一首长长的抒情诗,那优美的诗句和曼妙的诗境,会让你终生都对她充满读的渴望和悟的感动。

月光可听,因为沉浸在宁静的月色之中的心灵,都能听到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它有时像袅袅不绝的音乐,使我们陶然心醉,悠然意足;有时它像一声声对我们灵性的呼唤,使我们在瞬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月光啊,月光!在漫长的人生的旅程上,只要还有月光可以享受,我们就会感到不虚此行,心里就不会感到生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什么委屈……

夜 晚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初一十五之类,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⑴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五
《外国散文两篇》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会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3、体会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过去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你一定遇见过或感受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事物。那么,你认为世间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填充:

世间最美的

明确:妈妈的爱,朋友的情,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山水……,坟墓。

二、明确中心意象: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中山陵和印度的泰姬陵美不美?为什么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金字塔--雄伟神秘美;中山陵--雄伟秀丽美;

泰姬陵--历史悠久美;托尔斯泰墓--朴素美。

原文两处:1、“这里,逼人的朴素……”

2、“人们重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

三、明确围绕中心进行描写的方法:

1、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那些语句描写了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明确: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只有几株大树隐蔽。”

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③“夏天,……;冬天,……;……包容着当时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2、请同学齐声朗读这三处文字,体会围绕中心意象(朴素)描写的方法。

四、明确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丽的本质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托尔斯泰墓之所以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就在于“朴素”二字。那么,“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地坟墓,是否也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呢?为什么?

明确:不美

由此可见:坟墓之美,是在于墓中的人--伟大的人格。

五、讨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

1、“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启示”指什么?

2、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自己选择了这样一块墓地?

明确: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可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平常得就像那些流浪汉,无名氏的士兵一样,于是伟大的英名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

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

六、请同学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学《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教案)

1、认识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 2、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

优美的寓情于景的散文,艺术性很强,包含的鉴赏因素很多(这一点,《教师用书》说得也很明白),如果单单用来训练概括文章的要点,就失去了阅读本文更有意义的方面。故我采用鉴赏的教学方式。

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法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鉴赏这篇抒情散文吧。(板书课题)

二、

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美”,获得“美”的感受。 (读后正音以及评价读的效果——主要是是否包含感情)

三、

(一)整体感知

有了这一遍的朗读,想必同学们对“冬天之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

1、补充题目

T:首先请看文章的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冬天”前面加上个定语,就更能准确地符合作者的倾向了。加上什么?

M:乡村。

2、文眼句子

T:一篇文章中最拿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我们将它称之为这篇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文章心灵的窗口。本文的文眼句子是什么?

M:“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T:这句话当中有两个词语要读重音,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M:“从来”需要重读,因为它表明“热爱”的时间很长;“乡村”也需要重读,它说明作者只爱乡村的冬天,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冬天她都热爱。

(二)重点鉴赏

(1)“美”在何段

T:大家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冬天之美”,美在哪一段?

M:第二段。

(2)朗读段二

其他同学听读时思考:本段写了那几种景物?

(读后评价)

(3)几种景物

T:这一段写了几种景物?

M: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紫罗兰、孟加拉玫瑰、鸟儿、白雪、冰棱。 T:我们是找对了,但是复杂了点,能不能归纳概括一下呢?

M:阳光、麦田、花草、鸟儿、白雪。

(注意:或许学生会将麦田和紫罗兰等归纳为植物等现象,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归纳之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着重写了什么。如麦田、白雪,显然是作者笔下的重点景物) T:很好!那么下面就让我把这五种景物“画”出来,看看它们到底美不美。虽然我是蹩脚的画手,但也要选择最适合的颜色。“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其实大自然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同学们觉得用什么颜色最能表现出这种生机呢?

M:绿色。(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许有人说是红色,因为红色给人以激情。但是最好明确为绿色,红色太热情太张扬,绿色象征着生命)

(教师从上往下用绿色粉笔板书“阳光”等五个词语)

(4)景物特征

T:这些景物在冬天各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呢?抢答开始!

M:阳光——最灿烂、最辉煌

麦田——广阔的、鲜艳的

花草——生机盎然的(其实麦田和花草都属于植物,它们在冬天的特征一样的——“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

鸟儿——喧闹的、美丽的

白雪——璀璨的、神奇的

(教师每对一个词语外围画空心椭圆,每让学生回答)

(5)“美”图中人

T:很好!有了这些景物,冬天美不美?

(让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回答——“最灿烂、最辉煌”的阳光普照着“生机盎然”的麦田和花草以及“神奇、璀璨的”白雪,时不时还有“美丽的”鸟儿“喧闹”一番,难道不美吗?或许有人回答——不美,显得太冷清太单调了,离我们太远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美又不美,景物确实很美,但是美中又有不足。注意,如果有人作第三种回答,教师应该紧急追问——“那么,到底缺少什么呢?”) M:美,但是美中不足。“不足”表现在缺少“人”!乔治〃桑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有了“人”,这个乡村冬天就“美”了!(教师用粗笔在空心椭圆里加上“人”字,完成整个板书——一个“美”字样)

(6)朗读“人”文

(如果学生在感情方面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要启发学生:同学们想想看,在乡村冬天的漫漫长夜里,人们可以干什么——“亲切地聚集一堂”,大家不分男女、长幼、尊卑地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说古老怒进,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人们还可以干什么——“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难道不美吗?请同学们再读一次,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美的感觉。)

好,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所说的话——“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又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在乔治〃桑笔下,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之根本。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三)首段作用

T: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第一段是否显得多余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M:不多余。它与第二段形成了对比。有了第一段城市之丑,乡村冬天之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而且,在第一段中,本身也有好几种对比,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有哪几种。

(四)再读全文

下面我们再将全文集体朗读一遍,这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读准字音、重音外,还能用抒情的口吻读出愉悦之情,把自己也融入这“冬天之美”。

四、

(一) 比较阅读

我感觉自己快要融化在乡村的冬天之中了,我们还是先暂时立刻这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田园生活,到城市走走,去看看北平的冬天吧。

T:请把《语文读本》打开到第67页,看看郁达夫的《北平的冬天》。在这篇散文里,虽然作者写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他集中笔力写的还是冬天。我们挑选其中的第9、10两段读读,看看不同的时代、国别、性别的两位作家在描写对象有很大区别的情况下,对冬天的理解是否有相似之处。

M:(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发言)这两段和课文第二段描写很相似,都写到了景物和人情,而且都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这点,可以请同学抓住重要词语)。

(二)小结教学

两位作家尽管时代、国别、性别不同,写的对象也不同——一是乡村一是城市,但是他们都觉得冬天很美,都赞美了冬天。所以,尽管冬天在常人眼里是冷清萧瑟的,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就会觉得冬天同样与春天、夏天、秋天美丽。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再往深处挖掘下去,两位作家之所以觉得冬天美,根本原因是作者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培养发现美的灵感,才能造就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去热爱生活吧!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六
《现代文大阅读(散文)》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七
《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冬天之美的精神内涵,从而了解作 者的精神追求。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并表达冬天景色之美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冬天之美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并表达冬天景色之美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出话题

导入:冬天,在一般人眼中萧瑟寒冷,了无生机,但在毛泽东的眼里却是“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壮美;:是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今天, 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作家乔治。桑的优美抒情散文《冬天之美》

一、教师范读《冬天之美》

学生听范读,自由联想,感受作者笔下的冬天之美。粗略感知全文内容及作者基本的思想情感。老师范读完毕,请学生自由朗读这篇散文。再次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一篇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倾向,奠定感情基调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我们称之为 这篇文章的文眼。

1提问:本文的文眼句子是什么?

明确:“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2.提问:“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这句话中传递的重要信息是什么?

明确:“从来”—表明作者对乡村冬天热爱的时间长“乡村”—表明作者只热爱乡村的冬天

3.提问:既然“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乡村冬天之美”美在第几段?

明确:第二段

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段里描写了冬天那几种典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阳光、麦田、鸟儿、白雪

2.这几种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阳光是“最灿烂、最辉煌”的。

鸟儿是“喧闹”而“美丽”的。

白雪是“璀璨”而“神奇”的。

麦田是“广阔而鲜艳”的。花草是“生机盎然”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以上这些景物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归纳: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冬天别具一格的美景致。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并描写景物,能取得栩栩如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冬天之美的而热爱和作者对精神美的追求。

三、茅盾曾经说过:“自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自然又有什么美可言呢?”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在文末描写“围炉夜话”的画面?

讨论归纳:漫漫冬夜,人们围着炉子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和谐而融洽。“围炉夜话”

的画面使文章从冬天的自然之美写到冬天的精神之美,乡村的冬天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丰 富,自然美与精神美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思考本文的写作手法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天时富豪们在城市里狂欢?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天城市环境的污浊丑恶?

讨论归纳:是的,

第一自然段中城市冬天的“丑”与下文乡村冬天的美形成了对比,为下文作了铺

垫与衬托,从而突出了乡村冬天之美;第一自然段中,富豪们在城市里过冬的狂欢和下文乡村冬天的“围炉夜话”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冬天之美的真正精神内涵。所以这篇散文用的重要手法就是对比。通过对比,深刻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感情与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五、小结

川端康成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我们感受美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是的,自然之美能够激起人类愉悦的情感,而只有具有美的情感的人、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才能欣赏体会 到。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善于表达美。鸟儿是“喧闹”而“美丽”的。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八
《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40 1英国乡村》

1 英国乡村

赏析指导

欧文的《英国乡村》犹如一首田园诗,又像一曲牧歌,给我们一种超然、恬静、优雅、纯朴的古典之美的享受。

《英国乡村》写于作者旅欧期间。1815年,欧文遍游英国,特别是苏格兰、爱尔兰的名胜古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的上升期,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传统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欧文在英国这个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里,由于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遂写下了《见闻记》和《布雷斯勃列奇田庄》等作品。《英国乡村》便是散文集《见闻记》中的第七篇。

《英国乡村》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淳美的风俗人情,与代表着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都市伦敦形成了对照。通读全篇,给人一种柔婉的人情味,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来。欧文对英国乡村的抒写,从英人对乡村的怀恋开始,由农事之乐,到风俗之美,再到文学的乡土情感,最终落笔到深蕴于这一切背后的道德之美。这样,逐层深入,一步步进入到英国传统文明的精神内核,在愈来愈浓郁的人情味中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感,从而确立了一个成熟的民族形象。

作者抒写英人对乡村生活的怀恋,是在与大都市伦敦的比较中开始的。开篇伊始,他就说“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必须深入农村”,造成一种悬念;在对这种悬念的解析中,揭出英人对乡村的那种“天然感情”;并在英人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的比较中,写出了英人那种天然情感是如何在乡村得以彻底舒展的:解除了一切束缚,不必拘谨与客套,因而“欢欣舒畅”;也同样能享受到读书、音乐、游猎等各种上流社会的赏心乐事。

英人并不仅仅是像郊游那样悠游乡村,还亲身参与乡间劳作,进行农田耕作,经营园林景观;不仅仅享受自然,而且还研究自然,深谙自然的形式美并加以利用,凸显“点化之妙”。这种对自然农事的热爱,并不仅仅体现在苦心经营的园林之胜上,还体现在独具匠心的“平淡之极的普通住处”,所有这一切都“仿佛得之天然”,“丝毫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奇绝而浑成”。而且这一切,不仅仅是“富人雅士”的乐事,而且是漫然而成乡间风气,连贫苦农民也“力争上游”地“精心美化”。而风雅之士“不顾地位差别,而甘愿与人共享那里的纯朴之乐”,把“人们的感情融成一片”,使“压迫”与“不公”的“积怨较小”,从而有了一种“雍容祥和”的气氛。

这种乡村生活的纯朴风俗,必然会流贯于文学,“使那青葱欲滴的田园景色至今余香盈溢,浥透我们的书卷几案”。这是由于英国诗人,也能“与大自然朝夕相处,曲尽绸缪”,熟稔之后,信手拈来,便成佳美篇什。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浸透于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联想是秩序,是审慎与持重,是历时悠久的传统与自古尊崇的风习”。“安定和平的环境下长期孕育”,产生“一种淡泊宁静、安全无虞之感”,从而使淳朴之风与乡土之情世代绵延。

最后,作者蒙太奇式地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教堂与家宅,着重传达了那种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那种欢欣怡然、温馨恬适的情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言之不足必咏歌之”,余兴不尽,吟诗一首,再次强调了那种“一切快然自足”的古典美感。

把握这篇文章,重在以下两点:

一是景与人的结合。一般人印象中的乡村,往往重在天然纯净的美景。比如现在城市人中流行的乡村游一般,让自己从钢筋混凝土中解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享受一下未被污染与破坏的绿色,总是在竭力摆脱人为的因素,强调自然天成。而欧文不同,他的落笔点并不在于乡村美景,而是从一开篇便紧紧扣住“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这个目的,由城市而寻到乡村,即使是对乡村美景的描绘,也是以对英人性格的刻画为主,写到民俗风情、文学文化、道德信仰,在人与景之间营造出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氛,在这气氛中英人那种谦和

淳朴的性格渐渐鲜明起来。

与纯粹的写景散文不同,《英国乡村》的意图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所有的建筑与景观都强调“奇绝而浑成”;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贵族乡绅与一般村民的关系也是和谐的,他们通过劳作“感情融成一片”,没有其他国家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紧张关系。

二是注意氛围的营造。氛围的营造一般离不开两个因素:场景的选取与语言的运用。对于农事之乐,作者没有选取乡村生活中那些粗鄙、野性的场景,而是围绕着“仿佛得之天然”这个中心,选取了园林、普通点缀、精美农家等等,芳草巨树、野兔山鸡、清溪幽潭、清阴花影、盆花冬青„„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而描绘这一切时,作者也力避那些生硬奇崛的词汇,力避拗口的长句,而是选取了那些优雅的字词,用尽量简短便捷的句子,行文也就有了一种欢快的节奏感,带给读者一种温馨的暖意。

以下问题可以探究:

1.本文描写了英国乡村生活的哪些方面?

华盛顿·欧文描写英国乡村的本意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所以本文所选取的乡村生活便具有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特点。文章开头便点出:农村(乡镇村屯)──古堡、别墅、田舍、茅屋──村篱绿径──乡村教堂──各类守夜赛会以及村间的喜庆宴乐──一般人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性乃至其喜怒哀乐。具体到行文中,便是对乡村的“天然情感”,乡村里种种上流社会的“赏心乐事”“园林景观”“住所点缀”“农田耕作”“乡间风气”,文学中的“乡土感情”,全景鸟瞰下的“绮丽风光”,乡村中先祖的种种遗迹,清晨的教堂,夕暮的家宅„„

这种种场景或意象的选取,都重在一种和谐气氛的营造。因此,对文中第7、8、9段及第13、14段的学习,必须饱含情感地反复吟咏诵读,体验情境,对其妙处细加品味。

2.本文描写的是一个世纪前英国乡村古典宁静的田园景象,也许在现代文明车轮的碾压下,这些田园景象将消失殆尽,对此,你怎么看?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富于群情人伦的社会道德修养的问题。现代文明车轮碾压之下,不仅仅是环境平衡的破坏,更为危险的是道德人心的沦丧,是社会和谐心态的失衡。因此,在尽力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内心和谐的新道德。

教学建议

一、诗之外,最适合诵读的就是散文了。尤其是饱含历史感的散文,更非要反复诵读、体味不可。因此,要深入理解此文,就必须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

二、本文题为乡村,其意却不在村景描绘上,而是透过村景,写出沉淀在村景之中的英国乡村的家园之乐、民俗风情、道德信仰与文学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将英人“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流露出来。本文的精彩之处,便在于作者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恬适的情感氛围。

1.指导学生详细阅读课文第3、5~10、12~14段,分别找出融景物与民俗风情、道德信仰、文学文化一体的句子,细加分析。

2.本文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其一,就热爱乡村自然的英人来说,先是由风雅之士,逐步扩展到乡村贫苦农民,再到包括城市贫民在内的全社会,写出了全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富商在城郊附近筑有舒适的别墅”,“上流社会的种种赏心乐事全部聚集在自己身边”──“富人雅士的精筑别业之美又浸假而传至下层社会,因而在整个乡间蔚成风气,甚至以种地为生的贫苦农民„„”──“即使那些命运不济,不得不在喧嚣嘈杂的市尘之中度其年华的人,也总要„„”──“甘愿与人共享那里的纯朴之乐”“把人们的感情融成一片”。

其二,就如何开掘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上,先是“天然感情”在乡间的“真正发挥”,到“农田耕作”“园林景观”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到“整个乡间蔚成风气”,到“善于自然风光所作的巨量精彩描写”,再到“对该国的面貌确实不无巨大影响”,最终落到“浸透于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逐层拓宽,逐层递进,最终成为整个乡村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衍为一种民族性格:“正是这可爱的家园之乐,这对自己乡土景物的温馨恬适的感情给人们带来了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

对本文的分析,一定要从和谐的角度着手,这里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人类社会的和谐。对身处蓬勃上升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作者欧文来说,能拥有这份人文关怀,是难能可贵的。

三、本文用词典雅优美,笔触细腻,行文流畅,在描写与叙述中巧妙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将深刻的历史感与柔婉的人情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温馨、恬然、厚重、优雅的气息,给人一种纯朴谦和的审美享受。不妨细读课文,注意语词的优雅,句子的简短便捷,体会其行文中的欢快节奏。

并注意文中哪些语句,略带有评论的意思,不露痕迹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参考资料

一、作者介绍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第一个得到欧洲承认的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欧文生于纽约一个富有商人的家庭。他自幼酷爱读书,少年时代便开始写诗歌、散文和戏剧。16岁开始学习法律,后来还做过一段律师。1812年战争以后,他到英国去经营他家在利物浦的买卖,但不久就放弃商务和律师职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826年,欧文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随员,工作之余游览名胜古迹,收集史料。后来他在伦敦当过3年外交官。50岁上回到美国,在哈得逊河畔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睡谷附近定居;其间除了4年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外,他的晚年就在这所称为“朝阳”(Sunnyside)的著名住宅里度过。

欧文性好咏史怀古,对欧洲文明遗留下的残垣断壁和文物典籍怀有浓厚的感情。他旅居欧洲17年,对旧世界(特别是西班牙)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经过他的丰富想象的精妙加工,融合成一幅幅不朽的图画,给他的《布雷斯布里奇庄园》《征服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传奇》等杰作增添了魅力和光彩。欧文深受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爱迪生尤其是司各特的影响。司各特作品中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都感染和激励着欧文。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发掘和表现美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作家。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纽约外史》,是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对荷兰殖民者在纽约的统治,既有褒扬,又不乏揶揄,很受美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本书的虚构的作者之名尼克包克尔业已成为纽约人的绰号。欧文晚期还写了一些传记作品,如《哥尔德斯密斯》和5卷本的《华盛顿传》。

欧文的声誉主要建立在他的传世佳作《见闻札记》这些散文、随笔及故事集上。该书刊行问世后,在短期内被译成多种文字,从而使他名震欧美文坛,确立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欧文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文学从18世纪的理性主义到19世纪浪漫主义的转变。他的文笔优美,语言生动,能够在描述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他的浪漫主义气息为作品增添了魅力。他的作品对北美早期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屠杀印第安人的罪行也进行了讽刺和揭露。欧文的一些优秀作品已成为典范,他的风格对埃德加·爱伦·坡、霍桑等后代作家都有一定的影响。欧文虽然蜚声欧洲,而且美国人也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文学还需要至少一代人的努力才会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欧文的作品多以欧洲为题材,具有较明显的模仿的痕迹。 (选自《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二、《英国乡村》导读

本文选自《见闻札记》(即《见闻记》,编者注)中的第7篇。《见闻札记》是欧文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和他结合北美大陆历史进行创作的产物。全集包括“作者自述”在内,共有34篇。除去6篇以美国为背景的作品,其余诸篇均是欧文纯粹以一个美国赴英国旅行者的身份写的旅游札记,向美国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19世纪英国风情画。《英国的乡村生活》(即《英国乡村》,编者注)就是其中一篇典型的散文作品。它清新隽永,温馨淳厚,不仅描绘了英国景色独特的乡村田园风貌,而且以亲切、赞许的笔调记述了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

写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以秀丽传神的笔触描绘给读者的是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无论是壮丽的园林景观、乡间的农舍,还是风格奇特的古建筑,都历历在目。绿草如茵的草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圣洁的庙宇,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茅舍,一切都极其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悉心赏阅这样一篇文字,就仿佛迎面扑来了阵阵素雅自然的清风。只不过,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记写人。在文章的开头,欧文就提到了“真正了解英国人的性格”的关键是要“深入乡间”。在作者看来,人与景是紧密相联的。

一方面,英国人对乡村景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造就和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在大多数国家里,显贵之士往往具有阴柔的性格,而英国绅士们则刚柔并具,既有健壮的体魄,又有饱满的精神”。而且,比之在大都市中,一个个“行色匆忙,心不在焉”的“冷酷”模样,“正是在乡村的环境中,英国人的天然情感才得以充分的流露和发挥”。“他们很高兴能从城市里一切冷冰冰的礼仪和令人厌烦的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改平日里腼腆和处处克制的习惯,变得欣喜畅快起来。”正是由于长期在自然景观的熏陶之下,英国人拥有了“率真”“粗犷”和“较为随和”的一面,形成了乡间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的场景。就连英国文学中大量的优美篇章似乎也该归功于作家与自然朝夕相处、同喜同乐的生活。

另一方面,英国由于地势平直,极少名山大川,其逶迤的美景几乎全凭人工的精心雕琢。因此,英国人有“与生俱来”的乡村情怀和“对农田耕作天生的熟练能力”,反过来,也成了造就这些美景的一个主要原因。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英国风光便有了它的独特之处,处处都“渗透着一种道德之美”。“这种美感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则是对秩序,对宁静,对审慎与庄严,对历史悠久的传统和自上而下尊崇的习俗的联想。”显然,欧文对乡间景物的描写已不仅仅出自对自然美的偏爱,也源于对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的社会美的追求。欧文生活在一个动荡多变的年代,平时又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向往着一种宁静、安详、淡泊名利的生活。同时,当时的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缺乏浓厚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因此,他也同样崇尚英国的悠久历史和道德风尚。

(选自《华盛顿·欧文作品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九
《散文描写》

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篇十
《田园》

!丝_二查二兰五I

—暇强日■厂—————————————————一

殴圃匿趔四i螋堕

田园

口张建祺

4仁盯着墙上那幅油画,劣质的油彩堆砌成一个隐晦

1一一乜的阳具。窗外流动的云不停切割着阳光,投射到画上如同在扫描一帧帧图像。移动着的阳光赋予了这幅画生

命,使那个抽象的阳具在墙上渐渐勃起。阳具一太阳。二者之问的伟大联系使我无法用勃起来亵渎它,也许我应该称之

为升腾。那个抽象的阳具在墙上渐渐升腾。

它穿过云层,经过冰雹的洗礼,冻得发紫。它狼狈地来到一位仙女面前,仙女怜惜地抚摸着它,亲吻着它,如同一个妓女。一个高贵的妓女。

我不得不想起这幅画的作者。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我赤身露体站在屋子的正当中。“别吸毒了,”她的眼睛没有离开画布,“都瘦成什么样

了。”

“我不吸毒,就是偶尔‘飞飞叶子’,”我揉了揉眼睛,“偶

尔。”

作者简介张建祺。男。1980年

生人。曾任哈尔滨市文艺杂志社<小说林》编辑部编辑、《诗林》编辑部编辑,2006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2009年在《当代体育》杂志任编辑。十六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音乐作品(乐队合作)等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曾获黑龙江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

说这话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朋友,他分不清“知了”和“偶尔”,原因我从未知晓,也无法想象一个副词与昆虫的名字如何才能混淆,只记得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夏天到了,有一只大偶尔趴在篱笆上“吱、吱、吱”地叫着……

或者我可以修改他的作文,我会这样写——夏天到了,有一只知了趴在篱笆上叫道:偶尔、偶尔、偶尔……

在我仍然思索“偶尔”和“知了”的内在联系时,她已经画

完了。

“这么快。”

“我已经叫了你好几声,你都没反应,”她说,“你从来不认真听别人说话,你怎么总是心不在焉。”

我摸了一下自己的皮肤,像一张毫无生命力的纸,甚至已

经感觉不到冷,皮肤将我与世隔绝,我开始喜欢上这种奇妙的

感觉。

“把衣服穿上吧,你以为自己身材很好吗,别胡思乱想,我们什么都不会发生的。”

但是那个晚上还是发生了。

她使我的皮肤重新柔软,每一个细胞都鲜活起来。我与这个世界再次发生了联系,如同是她赋予我第二次生命。女人总在不经意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第二天一早,我回到家里洗了个澡,认真

地刮了胡子,还去理了发。

我来到车站,忽然感觉很饿,于是买了两个茶鸡蛋,守在炉旁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回忆上一次饥饿的感觉出现在什么时候。我盯着煮茶蛋的炉子,酱汁在那个熏得看不清图案

的盆里沸腾,里面还有几根带着塑料皮的火

复了起初的表情,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刻意将脸转向窗外,惟独那个喜欢吐痰的男人仍然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个哺乳的妇女。

汽车发出轰鸣声,空气中出现了薄薄一层淡蓝色,油烟味冲散了人们衣物发出的气味。大家彻底放松下来,每个人都找到了最自然的坐姿,也有人开始交谈。

车子缓缓启动,一阵微弱的睡意向我袭来,我认为应该乘这个机会打个盹儿。自从我沾了白的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驱使我不停地思考,我甚至连续几天都无法入睡,除了大脑,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前所未有地顺从我的支配,它按照我的命令上天或入地,它带我去非洲,带我去火山,带我去所有此前从未去过却又十分想去的地方。

我还去过太空,我还见到过仙女,甚至能见到

腿肠,塑料皮已经煮得字迹模糊。卖茶蛋的老太太穿得很厚,面色像没有煮透的茶蛋,她眯起眼睛看了看灰蒙蒙的太阳,我也观察了一下这个像黄昏一样的上午。老太太转而低头看了看茶蛋炉子,舒展开浅色的皱纹,低声说了句:“快下雪了。”

我弄不清她说话的对象是谁,便自言自语道:“快下雪了。”

我没有想象中那么饿,第二个茶鸡蛋吃得很费力。我又买了一瓶矿泉水和一包烟,然

后上了一辆破旧的大巴。

小时候的自己。我和自己说话,但是他不回

答。

车上的人大都面容倦怠,没有一个人穿着体面。车内有一种乡下人身上常有的粮食气味,它们夹杂在冰冷的空气当中。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一个中年男人随后坐在了我的旁边。他一坐下来就开始朝地上吐痰,每隔几秒钟就吐一口,每一次都用脏兮兮的棉鞋蹑掉。他所发出的几乎是车里唯一的声音,没有任何人交谈,这种沉默的气氛使人不自觉地

产生一种紧张感。

一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寂静,人们条件反射地向哭声的来源望去,我感觉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如同盼到了救世主的降临。婴儿的母亲不怕羞也不怕冷,拉开羽绒服,撩起毛衣就将乳头塞进了婴儿的嘴里。人们纷纷恢

有时候,这种思考的能力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大脑变得完全空白,即使想要迫使自己的头脑运转起来,也如同用拳头击打空气,安静得没有任何声响。每当这时,我就睡觉,并且睡得特别漫长,在睡眠中连续度过不知多少个白天和黑夜。在如此循环往复的矛盾状态中,我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柔软,像水一样,我觉得自己整个人是可以流动的,可以变成任何形状。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睡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身边的中年男人已经把我吵醒。他的声音并不大,只是在和我说话,音量和语气都像在与结伴而行的熟人交谈。起初我还以为他在打手机,但是转头看到他的脸正对着我。

“你有三十多岁?”

我愣了一下,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清醒。“刚才看你往窗户外头瞅,寻思问你是不是也到终点,你也没吭声,眼睛也没眨,那么老半天都没眨,我寻思,这真厉害啊。”

他说话的间隙也不忘吐痰。

“我到终点,青河农场知道吧,”他说,“去瞧一个工友。比你大不了几岁,前阵子吃完饭

就吐,完了还总胃疼,我跟他到医院一瞧你猜怎么着——胃癌,看完病他就背铺盖卷儿回家等死去了,治也白搭,癌那玩意儿哪有治好的,花多少钱都白搭。”

他说完又吐了口痰,然后“嚓、嚓、嚓”地搓着双手,他的指甲又黄又厚,手掌好多地方都已经开裂了,摩擦产生的细小皮屑在车窗透进的微弱阳光下像雪一样飘落在棉大衣

上。

“我寻思最近也没啥事了,过去看看他,”他接着说,“认识一场也是缘分,看一眼少一

眼。”

我又有一点点困了,于是歪着脑袋靠在脏得乌黑发亮的靠背上。

“黄泉路上无老少啊,”他仍然说着,“这老天爷也不讲理,一个打工卖力气的能造多少孽,那么多作奸犯科的都大鱼大肉活得好好的,他还整了俩孩子,有媳妇,还有个瞎眼的

妈,喷啧啧……”

得动弹不得,我的嘴唇干裂,想要水来喝,可是张了几下嘴却发不出声音,我无助地盯着屋顶,昏黄的灯泡悬挂在熏得乌黑的房梁上微微摇曳,不稳定的电压使这只灯泡忽明忽暗。我用尽力气将头转向床边,一个妇人撅着肥硕的屁股在用一只瓢从水缸里向大铁锅里倒水,炉子里的样子噼啪作响,火苗的光亮胜过电灯,将整个屋子照得红彤彤的。自从她生完两个孩子之后,身材已经完全走样,这使她那件穿了好多年的棉袄显得有些窄小,她的动作因为棉袄的束缚而拘谨。这时,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来到我的床边,大孩子的下巴刚好能够着床沿,小的那个则勉强露出一双眼

睛。他们都不说话戒从他们的眼神中读不出

任何信息,他们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们就这样长时间地对视着。一个老太太费力地迈着迟缓的脚步走了过来,用手摸着床沿,探索着摸到了我的头,然后顺着脖子摸到肩膀,帮我掖了掖被角。大孩子抽鼻涕的声音越来

越大……

我越来越困,是那种无法克制的困,已经听不太清他的声音。

“你困了吧,放心睡吧,没事,到站我叫你。”

我闭着眼睛点点头。

安静了几秒之后,他问:“对了,你到哪儿

啊?”

我揉了揉眼睛,看到对床的病友正围着被子缩在床脚吸鼻涕,不时用手搓脸。6点的早操还没做,他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到8点才是发药的时间。

“带进来了吗?"他问我。我摇了摇头。

他打着哈欠朝我竖了一下大拇指,然后

继续缩在那儿。

我在这个处在郊区的戒毒医院下了车,正如卖茶蛋的老太太所预料,果真下起了雪,地面冻住的硬雪上已经铺了新的一层。

住在这里的第一个晚上,我的头脑里莫名其妙地一直在想那个得了胃癌的男人,想着想着,我的身体就飘到了半空,飞出窗口,在密集的雪花中穿行,俯视着月光下白茫茫的田野,越过早已冻结的青河,最后飘进一户农家。我化作了那个患有胃癌的男人,我躺在火炕上,盖着沉甸甸的花棉被,我的胃里像有一团火在烧,它不停地收缩、抽搐,我全身虚弱

大约一周之后,我喜欢上这里有规律的生活,甚至连抽烟都定时定量。最让我高兴的是,我能和很多人在一起,尽管我与他们并没有什么交流。医生开始要我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擦玻璃,或者刷公用浴池,这些可以使我有一段时间不去思考,晚上也更容易入睡。我还可以在这里读书,虽说这里书不是很多,但是很杂,我甚至还找到了《雷锋的故事》,它使我想到了小学的时候,全班45名学生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人手一本,后来班里要求每人捐一本书成立“读书角”,结果收到了39本崭新的《雷锋的故事》。我从来没有好好读过

这本书,但是我在这里得到了机会和时间。

我所住宿舍的对面是一片居民区,不过

音。

饭菜陆续端了上来,他用力嚼着嘴里的

距离并不是很近,我们中间隔着一条很宽的街道,还有一小片庄稼地。冬天的傍晚天黑得

很早,有时我会在窗口向对面观望,视线越过围墙。看到远处那些低矮的民房亮起点点灯

火,几乎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单是看过去都觉得身上暖洋洋的。我们的旁边是一座大工厂,那里的工人大概都来自对面的村庄,每到工厂下班的时候,就会看到许多人推车或步行穿过街道向村庄的方向走去。

窗子密闭得很好,我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看不见他们的表情,但我知道他们全都是笑着的,他们还应该有着不算太白但是结实的牙齿,他们呼着白气相互交谈,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似乎刻意让旁人知道他们很快乐。他们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岔路分手,来到自家的院前,推开半掩着的乌黑铁门,铁门上贴着有些褪色的福字和对联,不过不要紧,新年就快到了,那时这些福字和对联又将是鲜艳、

火红的。

饭,咬肌有节奏地反复突起,时而喝一口烫得刚刚好的烧酒,或者豪放地打一个满足的饱嗝。妻子和孩子围坐在桌旁,他每打一个嗝,孩子就咧开有着豁牙子的嘴哈哈大笑,妻子也被逗乐了,不自觉地向他投去崇拜的目光。在这个时刻里,他是整间屋子的神。

他将自行车在院子里锁好,返身将铁门插上,因为他是最后一个归家的人。孩子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在孩子推开门的一刹那,屋内的热气也一下子涌了出来,这些热气和孩子一起迎接他的归来。他用一双大手将孩子托起,一边用胡茬刮孩子的小脸,一边走进屋子,孩子被胡子弄得痒痒的,咯咯乐着。妻子正在炒菜,回头看到他,也露出了微笑。她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健康,还有着乌黑浓密的头发,这些头发随意地扎成一束,不过不要紧,新年就快到了,那时她会有一头烫成大波浪的卷发,上面喷着亮闪闪的发胶,她还会穿上一件鲜艳、火红的毛衣,她会变成村子里最漂亮的女人。

他脱下吸满了凉气的外衣,坐到炕沿上,从那只用来装饭盒的斑驳的人造革拎包里拿出一辆翠绿的翅料玩具车,孩子开心地跑了过来,拿着玩具车在铺上了地板革的砖地上推来推去,嘴里还模仿着汽车发动机的声

今天是我的生日。

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年的生日都下雪。清晨,窗外飘起了细碎的雪花,随后下得越来越大,到午后已变成了鹅毛大雪。在医生的同意下,好多人出去打起了雪仗,我隔窗观看着像孩子一样的他们,快乐的情绪渐渐感染到我。我穿好棉衣,快步走下宿舍楼,可是当我即将推开玻璃大门的刹那,我的手不自觉地缩了回去,不知是什么拒绝了我,命令我只能停留在这里。我隔着玻璃门继续看着他们,始终没有人向我招手,没有人注意我的存在,没有人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快乐。我从不奢求他人任何精神或者物质上的给予,不过今天对我来说的确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从早晨起来就期盼着能够得到惊喜,或许食堂会特意为我做一碗有荷包蛋的面条,甚至幻想医生和护士会为我送来插着蜡烛的蛋糕,在宿舍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蛋糕,一边吃,一边快乐地交谈。

也许是由于打了雪仗的缘故,今天病友们早早就洗漱完毕钻进了被窝。十点,寝室电灯熄灭的一瞬间,我明白,与生日有关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两小时后,生日自动结束。

夜里,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次生日。母亲带着我买了一个蛋糕,我们踏着很厚的雪,我故意走得很用力,使脚下发出尽可能大的“嘎吱”声。我手里提着蛋糕,蛋糕的上面有两只用蛋白做成的既像白兔又像白鼠的小动物,还有四个歪歪扭扭的“生日快乐”。它有着一

2竺-二主』!≥.星I

.陵删E魁噬嵝

同置身于一个“的士高”舞厅,只有我一个人的“的士高”舞厅,一个只有灯光没有音乐的“的士高”舞厅。

个粉红色半透明塑料制成的圆形外壳,上面系着一根用牛皮纸搓成的纤细纸绳,我紧紧地攥着它,攥得手心都出了汗。偶尔有车驶过,车灯投射出的光线经过蛋糕盒子的过滤变成了粉红色,如同我提着一个粉红色的灯笼。我们就这样走着,那条路无比漫长,我们走到雪开始融化,我们走到树木生出嫩芽……我们走进一个长满荒草的废弃工厂,我手里的蛋糕不知何时变成一个捉蜻蜓的大网,母亲坐在一块石板上看着我,我捉了一只又一只蜻蜓,它们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我还捉到一只很小的蜻蜓。母亲说:“放了它吧,/J、蜻蜓如果不回家,大蜻蜓会很着急。”

我不情愿地放走了小蜻蜓。

在那之后不久,母亲去世。我始终想对她说:“如果大蜻蜓不回家,小蜻蜓也很着急。”

早晨醒来,我努力想要回忆那个蛋糕的味道,但是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就这样,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没有惊喜,也没有蛋糕味道的生日,还度过了元旦,也度过了春节。

春节这一天,医院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一早起来,大家就开始忙着打扫卫生,还有人踩着梯子在大楼门口贴巨大的春联。好多病友家属送来了水果和其他吃的,而且连我也有份,对床送给我一只很大的苹果。我站在窗口慢慢啃着苹果,观望对面的村庄。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了比往日都浓的烟,似乎要在这一天之内烧完囤积一年的所有桦子和煤,完全没有人在乎明天,如同明早一睁开眼就到了温暖的春天。

春节晚上不限制就寝时间,食堂也加了菜,还包了饺子。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抽烟也不再限量。

我没有和他们一起看电视,而是自己关着灯坐在寝室窗前看对面。很多人家都挂起了红色的灯笼,在村子里连成一片,我闭上眼睛,想要使自己飞过去,但是却不再有这样的能力。我一直坐到夜里十二点,对面燃放起大量的烟花和爆竹,整个村子被五颜六色的火光所笼罩,寝室内也被映照得光彩夺目,我如

原本以为我至少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年,但是几个月后,我离开了戒毒医院。

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还是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个来实习的护士教了我一点电子琴,我还和对床的病友学会了打乒乓球,

并且我又通过书本学了更多的东西,我看了

无数本杂志,还完整地读过两本小说。最重要的是,后院有一小块实验田,我计划在春天种一些西红柿,最好还能种黄瓜和茄子。我从来没有种过任何东西,连花都没有种过,我为此特意找了几本关于蔬菜栽培的书来读,不过这个计划还是泡汤了。

离开的那天没人送我,我在这里没有朋友。其实我已经可以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只不过时间太短,如果真的可以住上一年,也许我也会有几个朋友。

前一天晚上刚刚下过一场雨,道路十分泥泞,不过路两旁的庄稼地里仍有三三两两

的人在劳动。他们穿着高筒水靴子威风凛凛

地在田间穿行,像是在接受检阅。我再次感到了深深的遗憾。如果我能够在试验田里种上我的蔬菜,也许我也会和这些农夫一样神气。我幻想着自己成为农夫的样子,沿着大路步行。我并不急于坐车,我想随便走走,随时都有进城的大巴从这条路上经过,只要一挥手它就会停。雨后的风还是有些凉,它们吹透了我的棉布衬衫,吹透了我的皮肤,渗进我的骨骼。我心情出奇地好,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一直步行回去。

回去……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字眼,它蕴含或者暗示着等待,但是我从未被任何人等待,也没有等待过任何人。一栋房子,我被一栋房子等待。

我的脚步轻快,踏着沼泽一样的泥巴地,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初冬的优美句子 描写初冬的散文 描写初冬的优美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初冬乡村优美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1482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