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2017-06-13 09:40: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共6篇)长白山林蛙半人工饲养封沟放养养殖技术[农广天地]人养蝌蚪林养蛙 长白山林蛙封沟放养(20150721) 本片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长白山林蛙半人工饲养,即人工饲养蝌蚪。在森林中天然放养林蛙,这其中包括:采集野生林蛙卵团,卵团孵化,蝌蚪期、变态期的饲养管理,林蛙变态后进入大森林中的管理,林蛙的越冬管理...

篇一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长白山林蛙半人工饲养封沟放养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人养蝌蚪林养蛙 长白山林蛙封沟放养(20150721)

  本片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长白山林蛙半人工饲养,即人工饲养蝌蚪。在森林中天然放养林蛙,这其中包括:采集野生林蛙卵团,卵团孵化,蝌蚪期、变态期的饲养管理,林蛙变态后进入大森林中的管理,林蛙的越冬管理等技术环节。同时还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林蛙的生活习性,林蛙油的初加工及真假林蛙油的鉴别方法等内容。

  播出时间:2015年7月21日14:43——15:13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

  林蛙成蛙封沟养殖技术:

  封沟养殖,就是利用自然条件,人工放流、自然生长的养殖生产。即根据林蛙的生态、生活习性及繁殖、发育特性,选择地形、植被、水源、气候等条件适宜林蛙栖息的场所,人工放养亲蛙、蝌蚪或移植受精卵团等,同时在沟内人工辅以必要的生产设施,实行人工繁育苗种等配套生产,放流后使之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生长,长成后进行回捕的生产方式。

  封沟养殖的规模(封沟面积),要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人力物力条件、技术保证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小的可几十亩,大的可几百亩,甚至几千亩不等。封沟养殖的优点是:技术难度小,易操作,投资小,饵料好解决,可结合承包荒山、荒地进行生产。但缺点是看管较困难,易逃逸,回捕率低。尽管如此,从一些封沟养殖户的实例来看,凡养殖成功的养殖户,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少则年收入几千元,多则年收入几万元。

  (一)封沟养殖场地的选择

  1、自然环境条件  影响林蛙活动和生存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湿度、温度、食物丰度(昆虫密度)和日照强度等。因此,封沟养殖林蛙最好是在降雨较多的山区或半山区,地势应选择三面是山,中间有充足的水源――河流、水塘、小溪等的山沟。整个山沟的林地植被及水源周围的草地植被茂密,植被丛中各种昆虫密度大,无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这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山沟走向,以南北走向或东南及西北走向的“口袋沟”为最好。这样走向的山沟,沟内温度较其他走向的沟温度稳定适中,湿度也大,食物丰度大。

  沟底地势,要求平缓开阔,沟四周的山要高而陡,沟口越窄越好。这样的地势既利于林蛙在沟内有广阔的捕食和活动场所,又有减少林蛙逃逸,便于管理和提高回捕率。

  林蛙惧怕高温和日晒,因此沟内的植被必须浓密,空气必须荫凉潮湿。当白天日照强度大、温度高时,使其能潜入荫湿处躲避高温和日晒。同时,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各种昆虫的繁殖和保持生境小气候的稳定。

  沟内的水源以常年平缓流动的溪水为最好,此外,沟内应具有多处的自然浅水坑塘,以满足早春林蛙抱对产卵繁殖的条件。当然,沟内也必须有一定面积的水深2米以上的深水区,以保证林蛙安全冬眠越冬。

  无上述条件的地方,一般也可以养殖,但必须有长年流水的石底河流和植被茂密的草原地带,总的要求是充分考虑湿度、温度、食物丰度和日照强度,能满足林蛙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即可。

  2、人工辅助条件

  (1)修筑各类池塘  封沟养殖林蛙的场所选定后,其沟内的自然条件未必都那么理想,都能满足林蛙繁衍生存的条件,或缺少冬眠越冬的深水深源,或缺少产卵孵化的浅水坑塘等等,因此需要辅以人工条件。要在放养之前,在沟内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段,修筑产卵池、孵化池、苗种培育池及越冬池等,各类池的数量多少和面积大小,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和养殖规模而定。

  ①产卵池和孵化化池  水深以10~40厘米为宜,孵化池以水深20~30厘米为宜,产卵池和孵化池的面积不必太大,每个池从十几平方米至百余平方米均可,可在沟内散布建若干个。

  ②越冬池  水深应在2米以上,且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应为几百平方米或几亩至几十亩为好。

  ③苗种培育池(亦称生长发育池或变态池)要建在沟内植被茂密、昆虫密度大的荫凉潮湿地段,其水深以0.5~1.0米为宜,池岸的坡度越小越缓越好,使之水面与岸周陆地基本平齐,以利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苗种培育池的面积,视地形条件尽可能大些,以利蝌蚪的生长发育。

  ④水质  林蛙的蝌蚪、幼蛙及成蛙喜微流、清新、饵料丰富、温度适宜的水质,所以,无论是产卵地、孵化池、苗种培育池的水,都要保持适当的水深,过深过浅均不利于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要尽可能使各池的水与沟内主水源连通,形成微流的动态水,以保证水质的清机关报和天然饵料的补充。

  (2)设置防逃障  为防止林蛙逃逸,应在沟内水源的上、下游设置1.2~1.5米高的围网障,围网障能使水流通过,但成、幼蛙不能穿越。上、下游两个围网障的距离视当地自然条件、山沟长度、水源的流程等来确定,可近可远,以能有效防止逃逸为度。也可用幅宽1.5米左右的塑料布或用树条、秫秆等编篱设障,均可达到防逃效果。

  (3)清害除野  在放养前,应对沟内的水源及人工修建的各类池塘等进行彻底消毒,消除水中的害鱼、害虫、害兽和各种病菌。除水体消毒外,对沟内的害鸟、老鼠、蛇等食蛙动物也应尽可能地捕杀清除。

  (二)放养

  封沟养殖一般采取三种放养方式:即放养亲蛙、移植受精卵团和放养蝌蚪。

  1、放养亲蛙

  (1)亲蛙的选择  如前所述,4~6龄的林蛙处在“青壮年期”,繁殖能力最强,鉴于此,在选择亲蛙时,应选3~4龄的亲蛙为最佳。这样的亲蛙放养后,整个繁殖高峰期都被有效地发挥在养殖生产中。如果放养的亲蛙年龄偏大,超过6龄,则放养后其繁殖能力就处于下降状态,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差。

  除注重年龄因素外,要留意选择皮肤分泌物多,体表光滑湿润,体表无伤,个体大而健壮,活力强无病症的亲蛙。

  (2)放养时间  亲蛙选捕和放养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具体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放养地与亲蛙采捕地的距离远近,交通便利条件等决定。一般原则是:如果亲蛙选捕地与放养地距离远,选捕亲蛙又困难,交通不便,就在秋季放养(

  (3)放养密度与雌、雄配比、  作为封沟养殖生产,其养殖面积都是比较大的,一般都是在几百亩至几千亩以上,面积几十亩的很少见到。所以,无论从亲蛙放养密度来说,还是从繁殖后成活的幼蛙密度来看,都很难产生密度过大的现象。加之养殖业者的财力、人力有限及目前林蛙苗种的生产能力所限,放养密度(放养量)不足却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里对封沟养殖的放养密度,无须指出一个定数,只能建议尽量提高放养量,至少每亩地放养一对亲蛙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放养地内可供林蛙产卵、孵化、生长发育的水面不足,且人工辅助条件亦满足不了的话,则应考虑亲蛙的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水面可放养亲蛙1~2对,雌、雄配比为1:1。

  2、移植受精卵团  封沟养殖尚可采取移植受精卵团的放养方式,当然,也有在放养亲蛙数量不足时,同时又移植受精卵团进行补充的。

  移植受精卵团的时间,是在林蛙繁殖期内进行,在卵产出3天左右,用小盆或水瓢等工具轻轻带水将受精卵团舀起,然后再轻轻放入装有水的大容器中(木桶、水桶、敞口水箱等)。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将受精卵团弄翻转,更不要将卵团碰裂散开,否则胚胎就会死亡。

  切忌用漏勺、抄网等捞取受精卵团,那样,卵团会因没有水的托浮而破裂散开,导致胚胎死亡和孵化率降低。

  放入大容器中的受精卵团,不可堆积重叠,应是各自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所以,每个容器内受精卵团的面积,只可占容器内水面积的2/3左右。

  在运输过程中,严禁使水面产生大的振荡,以避免受精卵团翻转或破裂。运到放养地后,仍需用小盆或水瓢等逐一将受精卵团带水舀出,轻轻放入孵化池中,注意勿使卵团翻转和破散。

  在放入孵化池前,要测量孵化池水的温度与运输容器中的水温是否接近,温差大于2摄氏度时,应将两者水温调至趋于一致后再放。

  移植受精卵团的数量,依据封沟面积、饵料保证程度、孵化水面和苗种培育水面的多少等来掌握,一般每平方米孵化水面可投放受精卵5000~6000粒,或每平方米孵化水面投放受精卵团6~8团。

  3、放养蝌蚪  在封沟养殖中,直接收集蝌蚪进行放养的做法不多。原因:一是收集蝌蚪较采集受精卵团困难;二是放集到的蝌蚪规格不一,参差不齐;三是易混进其他蛙类的蝌蚪和有害昆虫;四是运输技术性强且易夭折。

  收集和运输蝌蚪应在蝌蚪发育至尚未长出后肢之前进行,当长出后肢之后,在收集、运输出、放养过程中易大批死亡,成活率极低。

  在收集蝌蚪时应备有暂养网箱,待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再起运,可参照鱼苗、鱼种的尼龙袋充氧运输方法进行。运抵放养地后,直接放入苗种培育池中培育。在人工投饵的条件下,每平方米苗种培育池水面,放养蝌蚪1500~2000尾;在非人工投饵的条件下,如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则放养量需大幅度降低,视天然饵料丰度,每平方米放养200~500尾。放养前仍需测量培育池水温和运输容器中的水温,如温差大于2摄氏度以上,也要调至两者水温基本趋于一致后再放养。

  收集蝌蚪进行放养,在目前看来不算是一种上乘的做法,故此不故此不赘述。

  (三)日常管理

  1、加强放养场地的巡视和看护  放养后,要精心看护管理,除防止人为的偷捕外,要随时对林蛙的天敌――蛇、鼠、黄鼬、水獭、狐狸等进行捕杀清除,用声响、假人等赶吓走害鸟。 随时对人工辅助设施――防逃障,、池塘等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之处于完好状态。注意保持各池塘的水位和水质调节,雨天要防止产卵池、孵化池、苗种培育池的水溢出,造成蝌蚪或受精卵团随水流出逃逸。 

  2、加强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在孵化期和苗种培育期,完全依靠水中的天然饵料,往往满足不了蝌蚪的需要,此时应入工补充提供部分饲料,以保证蝌蚪的生长发育。每天可投喂豆桨、豆腐渣或蒸煮熟了的糠麸、玉米面等,如能投喂一些切碎煮熟了的鱼、虾、蚯蚓等肉类,可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快。每天每万只蝌蚪可投喂1千克人工饲料,以保证变态前生长发育期间的营养要求。当蝌蚪长出后肢3天左右,就可以减少或停止人工饲料的投喂,因此时蝌蚪开始吸收自己的尾巴进入变态期,摄食量极少,甚至不摄食。

  3、增加放养地的昆虫密度  无论成蛙或幼蛙,当栖息地的饵料丰富时,其活动范围很小。只有在饵料缺乏时,为了寻食才远走而离开放养地,造成逃逸。因此,保持放养地内的昆虫密度,不仅有利于林蛙的生长,而且对防止林蛙逃逸也是非常有效的,可谓一举两得。人工增加放养地内的昆虫密度,其方法很多,可在放养地内的一些地段,用堆集烂果发酵法、野草烂菜堆积加温法、豆粕高温发酵法等繁殖果蝇、菜蝇、苍蝇等及其蝇蛆;也可人工繁殖黄粉虫(亦称面包虫);还可利用种植密源植物――各种花草、椴树、向日葵、苜蓿等招引昆虫;尚可利用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放养地内安装黑光灯等诱集昆虫;或可利用禽畜粪便堆积发酵腐败,以招引各种昆虫来产卵繁殖。

  4、控制非放养蛙类的数量  蟾蜍、青蛙、树蛙等与林蛙有共同的食性和栖息环境要求,在饵料和生活空间上存在着竞争。因此,要随时将其成蛙和幼蛙捕出,移送到远离放养地的农田或林地中去,将其卵团和蝌蚪移送到远离放养地的水域中,减少其在放养地内的数量,避免其与林蛙争夺饵料和生活空间。

  5、越冬保护  对林蛙冬眠越冬的水源,要彻底清除乌鳢、鲶鱼等害鱼。此外,要在水中布设供林蛙冬眠藏身的掩蔽物――树根、中空的残损陶瓷器皿、有孔洞的泥瓦弃物、大块石头等等,特别在人工修筑的越冬池内,天然的蒇身掩蔽物很少,更要着意人工布设。在北方寒冷地区,布设掩蔽物处的水深要在2米以上,若水位过浅,掩蔽物则会被冻在冰层内而失去作用。

  (四)回捕

  1、回捕时间  对已长成的林蛙,回捕时间习惯上是从每年的9月下旬或秋分之后至翌年3月底,林蛙尚未开始繁殖之前进行,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在此期间捕获的雌蛙,剥取的哈什蟆油数量大,质量好。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情况及其他农活的忙闲程度等分期分批回捕。

  2、回捕方法  由于在整个回捕期内,气候条件变化较大,经历了深秋、初冬、深冬、早春各阶段,越冬水体由初冷、严寒、冰封、解冻转暖的过程,加之放养场地内地形、地貌的差异,林蛙活动的多样化,因此,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回捕方法。

  各地捕获林蛙的方法很多:徒手摸抓、挖沟拦障、水下设陷、灯光照捕、笼篓囚困、破冰网捞等都是有效的方法。但前提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可对资源造成破坏,要注意资源的保护,使资源持续稳定地被利用。

  在回捕的同时,要注意保留一定数量性成熟的后备亲蛙,同时要注意被保留的雌、雄个体的比例要适当。

  相关了解:

  作为“东北新三宝”之一,长白山林蛙继人参、鹿茸之后,正以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因此赢得了“软黄金”的美誉。

  只有几克重的小小林蛙,到底蕴藏黄金几何?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东部山区又该如何掘金?近日,记者来到素有“中国林蛙之都”之称的桦甸市,一探究竟。

  作为林蛙的重要产地,从大面积封沟养蛙开始,桦甸市的林蛙产业经历了一个逐年上升的过程。

  尽管林蛙养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桦甸市农业局长、白山绿色特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张庆军并不讳言:和市场上林蛙产品价格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反,全市林蛙产业正面临着产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两低”窘境。省农委园艺特产站站长孙振天告诉记者,这“两低”也恰恰是制约吉林省林蛙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所在。

  提高产量:林蛙产业不得不跨过的一道坎

  长山林场职工张兴是桦甸市第一批养蛙户之一,承包了2000多公顷林地封沟养蛙,最好的年景年收入曾达到20万元以上,但最近4年,老张的养蛙效益并不乐观:“养蛙太旱了不行,太涝了也不行,这几年气候条件不好,林蛙成活的少,产量低,效益差。”老张承认,虽然养了十几年的林蛙,但没啥技术可言,主要还是靠天吃饭。

  林蛙“靠天生存”,养蛙户“听天由命”,这正是吉林省林蛙养殖所处原始状态的真实写照。目前全省大约有林蛙养殖户1.5万户,年产林蛙3至3.5亿只,年创产值近10亿元,但全省从事林蛙养殖的科研机构几乎为零,技术推广人员也是寥若晨星。由于缺乏关键而必要的技术指导,许多养蛙户在面对气象灾害时都表现得束手无策。据初步测算,全省林蛙养殖的回捕率只有3%到5%,去年在桦甸甚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收购商跑了十几个蛙场,结果只收到了不足2斤的母蛙。

  当然,养蛙人中也有不靠天吃饭的,他就是吉林市长白山中国林蛙研究所所长张朝亮。张朝亮既研究林蛙,也养林蛙,经过十几年的试验摸索,他独创了一套大池深水二步养蛙法,主要是通过半人工养殖,增加蝌蚪的成活率、变态率和林蛙的越冬率、回捕率,每公顷有效放养面积可产3年生成蛙5公斤,比现在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倍左右。在他看来,林蛙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在生产环节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重点推广普及生产技术。

  造成吉林省林蛙产量止步不前,甚至是下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蛙农人心不稳。目前全省各地蛙场承包期长短不一,多数为5年,而从蝌蚪到商品蛙的生长周期就要3年,缺少“定心丸”,导致蛙农往往不敢大胆投入。另外,受政策限制,很多蛙场连最起码的基础设施――蝌蚪孵化池、变态池和林蛙越冬池都没有,在资金上也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精深加工:林蛙产业不得不进的一扇门

  据桦甸市北药林蛙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研发中心首席专家李清智介绍,全省林蛙开发主要包括三大类、二十几种产品。第一类,直接食用,占到总产量的1/3左右;第二类,原生态制品,主要是经过简单物理加工的蛙油,也包括少量的冲剂、颗粒、胶囊和饮品等;第三类,利用蛙皮、蛙卵等加工成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防腐剂等。目前全省林蛙加工仍以出售原生态蛙油为主。

  经营了20多年的林蛙油,桦甸市汤达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汤永清可谓是见证了蛙油市场的直线上升:27年前,林蛙油每斤才45元钱,现在收购价就涨到了每斤2300元!正因为利润还算“喜人”,不少加工企业干脆就卖原生态林蛙油,原因是“原油都供不应求,犯不上再费劲搞什么深加工”。但在桦甸市小山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炜眼里,林蛙开发不应仅仅定位在林蛙油上,因为蛙皮、蛙卵的价值可能要远远超过林蛙油。他们公司正在研究从蛙皮上提取一种物质用于化妆品,这种物质每克的市场价就达上万元。如果蛙油、蛙卵、蛙皮都得到有效开发,一只林蛙的价值就不能用几百元来计算了。

  然而在调查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因为长白山林蛙油的市场持续走高,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造成加工过的林蛙油反倒不如原生态林蛙油好卖的怪现象。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省应打造一个叫得响的林蛙产品的知名品牌,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生产,监管市场。

  在日前举办的吉林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明确提出:“我省东中西区位特征明显,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但开发利用明显不足。要千方百计做好资源精深加工这篇大文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儒林也指出:“在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方面,要做强林蛙产业。完善发展规划,建设科研、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发多种林蛙产品,提高附加值,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搞好精深加工,打响长白山林蛙油品牌。”

  专家预测,如果改变吉林省目前“人养蝌蚪天养蛙”的原始粗放型发展状态,通过加强林蛙场人工管护和采用科学的放养技术,林地载蛙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倍不是梦想,再加上林蛙产品的系列精深加工,吉林省林蛙产值可以达到100亿元!

篇二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篇三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半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

半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

农粹网 | 2011-10-8 11:18:00 | 农资农机商城 | 农产品商城 | 我要供稿 | 浏览 23 次

半人工养蛙是在封沟育蛙的基础上,对蝌蚪繁殖阶段实行人工养殖技术,林蛙的陆息和冬眠阶段基本上是自然放养,只是增加了人工管护作用。半人工养蛙主要有以下六个技术环节:蛙场的选择、蛙场的建设、蝌蚪的饲养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林蛙越冬方法及管理、林蛙的捕捉与加工。

(一)林蛙场的选择

1、选择原则

选择适宜林蛙生活的天然场所作养蛙场,养蛙场必须在林蛙的自然分布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没有林蛙分布的场所不能作养蛙场地。

2、地形地势的选择

以自然形成的山沟为单元,也就是“两山夹一沟”或“三夹两沟”的小流域,沟长2-10公里,沟宽200米以上,而且溪流两岸较为平缓,这样的山形地势作养蛙场最合适。

3、植被条件的选择

主要考虑森林类型和林下植被两部分,养蛙场应迁在阔叶林或以阔叶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地带,不能选择在大片针叶林,特别是落叶松林为主的林地,同时要考虑林相结构,如森林的层次、密度和年龄都要适当,最好有乔、灌、草三层遮阴的林地,要保证林下光线暗淡、湿度大、盛夏季节温度低,郁敝度在0.6以上。林下地表植被要求密集且高度在30厘米以上,草本植物茂盛,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有灵星分布的灌木丛,林缘有塔头草甸植被,这样地带能为林蛙提供充足食物昆虫和小动物,使林蛙有较好的潜伏环境。

4、水源条件的选择

养蛙场必须有充足、无污染的水源。最好选择具有常年溪流的小流域,尽管溪流的水量随季节变化,但常年不干涸不断流,夏季作为控制蛙群活动的水源,冬季作为越冬水源,春季作繁殖用水。有些山沟比较短,具有季节性溪流,也可以选作养蛙场,春夏秋三季有水,冬季采取人工修建越冬池贮水越冬。以江河水库作养蛙场的水源也可以。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二)养蛙场的建设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养蛙场的基本建设主要是林蛙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变态池,越冬池及围栏。另外要建设临时房屋及饵料饲养加工车间。

1、产卵孵化池

林蛙的产卵孵化池选建的条件不同,修建的方法也不同。在水田地或不漏水的场地建池

子,可采取挖土池的办法,既经济又有效,就地挖成长4米宽3米深30厘米的池子若干个,筑池埂高50厘米,内坡要缓,埂要实,防止倒塌,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池底铲平扎实,中央留一个锅底坑大小的,坑深50厘米,繁殖场选在其它条件,需要建塑料薄膜产卵孵化池,规格为3米宽、4米长,深30厘米,埂高30-40厘米,先按规格挖深20厘米,清除石块砂砾等硬杂物,铲平池底,将防水卷材或塑料布平铺在池底上,用细土铺垫池底,边铺边压实,保持5厘米土层、池埂外侧和顶部用土把薄膜压实,对角线设水口,水口要在塑料上面,并设防逃网。

2、蝌蚪饲养池

饲养蝌蚪的用水池,修建方法与产卵孵化池相同,二者可发兼用,只需增加数量而已。

3、变态池

是管理由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水池,是分散修建在放养场内的水池。变态池的放养密度较大,所以变态池的面积不足饲养的十分之一,变态池要提早修好,提前10天放水浸泡;然后排水消毒。每个放养场修几个变态池及其分布,要根据实条件决定。要在溪流两侧,有流动水源;地势平坦,低洼潮湿,有疏林灌丛,要使变态池距放养区较近而且有较好的天然植被,以利变态幼蛙有较好的栖息环境和上山通道。变态池面积以10平方米为宜,池底四周高,中间低,放水后有10-20厘米深的水层,池埂内壁要有较缓的坡度,便于幼蛙上岸活动。变态池可以修土池子,也可修塑料铺底的池子。

以上三种池可以兼用,如果养蛙规模较小,只需一处修建水池,兼作三池。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在一处修建产卵孵化和饲养池,变态池在放养场内分散修建,适时把蝌蚪送入变态池饲养管理。

4、围栏建设

围栏是保护林蛙资源和提高养蛙经济效益的重要工程。一个较小的养蛙场围栏的位置是从越冬池的栏水坝开始,向左右廷伸直到两山坡顶部,再沿着山脊线把整个蛙场围栏起来,使所有养蛙设施全部在一个围栏之内。如果蛙场较大,围栏要从最低处一个越冬池开始,向两面山坡延伸,把较缓的山坡围栏起来,高山顶部可以不围栏。修建围栏的方法很多,所用材料也不同,有的用铁筛网、水泥板、红砖、石棉瓦和塑料农膜等,效果最好的是用铁筛网做围栏,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最低的是利用塑料薄膜做围栏,这种方法很普遍。具体做法:在需设围栏的地方,割出一米宽的小道,沿道一侧固定木桩,每隔3-4米立一根,地面以上高60,厘米,木桩向场内倾斜30°度角,在木桩顶端固定细铁丝或穿粗铁线,如用双层农膜不用向回折,在木桩外侧地面挖一小沟,把塑料膜的下沿用土埋在沟内并踏实固定,农膜上沿从外向内搭在铁线上面,伸长40厘米左右,再将塑料膜向回折固定在铁线上,这样在铁线下方就出一个约20厘米长的塑料套,在套内放少量砂粒或穿上铁丝网,就形成了一个向内倾斜的塑料椽子,自然下垂,起到防止林蛙逃逸作用。

5、越冬池的建设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供林蛙冬眠的地方。在养殖场内有较大溪流,常年不断水,又有

稳水区和深水湾,一般水深1.5米左右,最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以适当改造和修建,当前利用这种越冬场所的效果最好,因为这种越冬池接近林蛙自然越冬环境,距放养场较近,一般超不过2公里,林蛙可以自行进出,损失较少。

人工修建越冬池要合理的布局,一个较长的流域分成几个放养区,就修建几个越冬池。越冬池的上游河段一般在300米之内,林蛙可以感受到水的控制,通过河流自行进入越冬池,溪流两侧1000米左右范围内的林蛙,也可以自行集中到越冬池,所以每300米河段修建一越冬池,面积100-200平方米。越冬池要修在溪流的一侧平坦地方,进水口距溪流10米左右,要有引水渠道和防洪措施,不能截断河流,防止被洪水冲垮。修建时向地下挖深2米,靠排水口处留有锅底坑,深达2.5米,上游进水口设闸门与引水渠相通,出水口要高于池底2米,保持池水深2米左右,在出水口下方近地面处予埋排水管,秋季放水捕蛙时使用。在整个越冬过程中,水从上水口进入,从排水口流出,使水池的水体呈微微流动状态,提高水中溶氧量,保证林蛙安全越冬。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原文出自【农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农粹资讯网

篇四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中国林蛙是我国名贵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蛙类,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中国林蛙的全身均可入药,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如何建设林蛙养殖场地。

林蛙养殖场地可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空地,如果是租借场地应选择地势略高、靠近清洁水源、水源充沛、排水畅通的地方,无污染的河水、经存放的井水、自来水均可使用。场地四周用塑料薄膜、塑料纱网或水泥砖墙做成T形防逃网,高度在1.2米左右即可,四周拉上防鸟网,顶部覆盖遮阴网进行全封闭养殖,场内可以大量种植绿色植物进行遮阴、保湿。场地大小以30对种蛙占地0.1~0.2亩,也就是(70~140平方米)推算,建议初养者以10对种蛙占地0.1~0.2亩的密度建场。在封闭的场地内,可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最好再围成若干个养殖圈,以便于管理。每个养殖圈可圈成100平方米,在养殖圈的中央开挖一个20平方米的水池,水位保持30~40cm,该池作为孵化池、蝌蚪池和变态池共用,水池的四周做成斜坡,以便变态后的幼蛙能顺利上岸;水池的进、出水要畅通,以便蝌蚪期内调节水质;整个水池应铺上塑料薄膜,待蝌蚪稍大时,可抽去薄膜。越冬池可在封闭的场地内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建立,水位应保持在1米左右,总体要求是越大越好、越深越好。如有条件的话,可建自动喷淋,以便在高温及干燥时喷水降温、调湿,也可进行人工喷水。

养殖场地的建设可根据具体的周边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安排,要做到保持场地荫凉、潮湿而不积水,防逃和防敌,同时,清除场地中玻璃等尖【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锐物,以免划破蛙皮而遭感染。场地建好后,必须进行消毒,如果使用传统的消毒剂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时,需等毒性完全消失后,大致10天左右,方可进行养殖。

森瑞林蛙卵油片产品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天然保健食品,它对人体会产生各种神奇的效果。森瑞林蛙油中含丰富纯天然动物激素的作用,能促进荷尔蒙分泌,并能刺激性腺分泌激素,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药性和缓,对人体无副作用。森瑞林蛙油能治疗精亏劳损、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流汗不止、肺虚胲嗽、产后无乳、脾胃虚弱及一切消耗性疾病。

森瑞林蛙油降低血脂,林蛙油结构中的亲水性基团和亲油性基团,可以清除血管壁沉积的脂类物质,增强血液流量,改善微循环,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及各种并发症有较好的效果。 森瑞林蛙卵油片,原料来源于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繁育基地,采用国际先进的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工制

造,生产条件符合GMP生产规范要求;本品以高纯度中国林蛙卵油为主,克服了软胶囊含量不足的缺点,保证了原有营养素不被破坏,科学添加大豆蛋白、卵磷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使营养更均衡,更有益于被人体所吸收。服用方式和携带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森瑞林蛙油纯天然、无污染,为滋补美容和馈赠佳品。

森瑞林蛙卵油片是精深加工而成,更加利于人体吸收。 林蛙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在我国的内蒙古的东部、河北、山东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也有人工林蛙的养殖。人工孵育和人工圈养技术也成熟起来。本片向您介绍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蛙圈的选址与设施的修建、饲养前的准备工作、种蛙的配对与产卵、受精卵的孵化管理、蝌蚪期的饲养管理、上岸前的准备工作、幼蛙的管理、成蛙的饲养管理、越冬的管理措施、卫生消毒制度与疾病防治措施。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蝇蛆的养殖技术》蝇蛆就是苍蝇的幼虫.蝇蛆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是经济动物最佳的饲料之一.如果您有大量的动物粪便不知如何处理时,那就养殖蝇蛆吧!养殖蝇蛆即可以提高饲养动物,水产品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的动物蛋白饲料。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蚯蚓的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学特征、蚯蚓对环境的要求及布局、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殖方式与设施、引种、蚯蚓的基料和饲料、建池、蚯蚓的饲养管理、鲜活蚯蚓的采收和贮运。

《正版图书——林蛙养殖》图书

出版说明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一、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林蛙养殖的意义

(二)林蛙人工养殖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中国林蛙野生资源与人工养殖

(四)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五)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规模的确定

二、中国林蛙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蛙的选择

(二)种蛙的培育

(三)林蛙的自然发情产卵

(四)林蛙的人工催产技术

(五)林蛙的同期排卵技术

(六)林蛙卵的孵化技术

(七)林蛙优良品种的选育

三、中国林蛙蝌蚪的培育技术

(一)蝌蚪的放养

(二)蝌蚪的饲喂

(三)蝌蚪的日常管理

(四)中国林蛙的性别控制技术【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五)中国林蛙变态控制技术

(六)中国林蛙变态幼蛙的饲养技术

四、中国林蛙封沟式养殖

(一)封沟养殖的环境要求

(二)封沟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

篇五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1]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一、中国林蛙的养殖概况、效益及前景

(一)养殖概况 中国林蛙地方名有哈什蟆、田鸡、油蛤蟆等,在动物学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中国林蛙是一个亚种,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士蟆分类上为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之一,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林蛙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林蛙的过度捕捉,使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蛙群质量明显下降。为保护培育野生资源,确保林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业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探索封沟育蛙技术,并不断取得科研成果,成功地推广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度捕捉和破坏自然资源的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部分山区人民的一项致富产业,同时对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封沟育蛙及半人工养蛙技术如今已遍布中国林蛙的分布区域,据最近统计辽宁省有养蛙点9000余处,吉林省8000多处,黑龙江2000多处,林蛙放养场总面积达2000万公顷以上,其它地区的效益也在迅速增加。半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完善,辽宁省已制定了地方标准及规章、规程和办法,林蛙产品深加工及市场营销大大拉动了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森林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对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人工饵料昆虫,防御天敌,安全越冬,快速育蛙,雌性诱变及构造围栏模式等技术是成功的,初步解决了人工养蛙的有关技术难题。目前此技术已推广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问:养林蛙的经济效益如何?

(二)养殖效益

1、生态效益:中国林蛙每年有6个月时间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绝大

部分是害虫,如食甲虫、夜蛾幼虫、尺蠼等,还能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蚊、蝇、蛞蝓等。林蛙对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效益:由于林蛙养殖业的发展,使很多农户有了可靠的致富项目也使很多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林蛙及其产品走上餐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结构,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保健和护肤美容佳品。 3、经济效益:哈士蟆药用历史悠久。蛤士蟆油有“补肾精、养阴润肺”之功效,常应用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盗汗咳血等症。可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性功能,促进人们生长发育,所以用林蛙油为主料制成高级滋补保健品和美容护肤佳品。哈士蟆油的化学成份复杂,其中蛋白质占总量的56.3%,另外还含有蛙醇,灵糖类、磷脂、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及多种激素。所以林蛙除了人们鲜食以外,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每只雌蛙售价均在3-8元,每公斤哈士蟆油售价2000-2600元,有些养蛙户年收入有50-60万元以上。

(三)养殖前景【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目前中国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很好,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发展趋势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结构的变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林蛙的自然资源已受到极大破坏,按现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想恢复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是不太可能的。只有走人工养殖实现产业化的路子,才能拓宽饲养领域同时也能提高饲养业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林蛙及产品的需要。由于林蛙的养殖业发展的晚,技术水平低,养殖效益不平衡,大部分可利用资源仍在荒芜,生产量不大,难以大量供应市场。因此发展林蛙养殖业的潜力很大,而且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因此,人工养蛙具有美好的前景。 二、中国林蛙的主要生态习性 我国哪些地方可以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呢?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林蛙的人工养殖场必须建设在林蛙的分布区域内,否则难以养殖成功。中国林蛙的分布虽然很广泛,但主要

产区在东北三省。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在东向南止于江苏,西部向南止于四川,已有记录的省区有: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内蒙、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苏等省。林蛙养殖发达地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如辽宁的清原、新宾、桓仁、海城、风城、岫岩;吉林省的舒兰、桦甸、蛟河、长白、抚松和延吉、通化地区;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地区如宁安、尚志、武常、牡丹江地区等。凡是有中国林蛙自然分布的区域,方可以发展林蛙的人工养殖业 需要了解林蛙的哪些生态习性才能取得养殖成功呢?

需要了解林蛙的两栖性、食性、繁殖习性、只有满足它们的习性才能养殖成功。 1.两栖性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在水中产卵,对产卵场所有一定选择,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产卵场地多是泥质水域,有石块、植物茎秆等残杂物,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5.5-7.0。蝌蚪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林蛙在5℃时开始产卵,蛙卵在水中受精、孵化并发育成幼蛙。林蛙产卵的最适温度为8-10℃。水中的溶氧量多少对蝌蚪和成蛙越冬的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不足会使大量蝌蚪及越冬蛙死亡,水深是影响林蛙越冬成活率的关健因素。当气温降到5

-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向深水域转移,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林蛙越冬水深要在1-2米,在冰下有较深的流动水,才能安全越冬。 2、食性 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成蛙广食性,以昆虫的活体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幼蛙与成蛙的食物种类无大差别,幼蛙只能捕食小的昆虫。由于蛙的极端近视,只能捕捉管近距离出现的活的动物性食物,而不能吃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幼蛙发现食物的距离在10厘米内,捕捉距离2-4厘米,成蛙捕食距离为10-15厘米。林蛙每天有两个捕食活动高峰期,一般上午的4-8时,下午4-6时,天气较冷时在中午11-14时捕食活动,林蛙摄食旺期是6、7、8三个月份,成蛙每年摄食量为1000多只昆虫,大约重50克。 3、繁殖习性 随着春季气温升高,林蛙逐渐苏醒过来,解除休眠,出河上岸进入产卵场,出河的适宜温度:气温5℃,水温3℃以上。林蛙性成熟时间为2年,一年生雌蛙的生殖腺处于萌芽状态下,肉眼很难看出,野生林蛙在自然状态下,雌雄比列为1:1.34,受蝌蚪发育期间气温影响较大。成蛙出河后即开始“抱对”在水中产卵受精,经过39天的胚胎发育进入变态期,再经15天的发育,变成幼蛙上岸进入陆地生活。林蛙繁殖过程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人工保暖期棚内从孵化蝌蚪到变成幼蛙需用37天,在自然发育情况下则需要54天。林蛙每年只产卵一次,2年生雌蛙可产一个卵团,约1300粒蛙卵,镞三年生雌蛙平均产卵1800粒。雌蛙产卵后有一个生殖休眠期,大约10-15天,潜伏在疏松的土壤中或树根等遮阴物下面,当气温升高到10℃以上时,林蛙也恢复了体力,开始进入林中生活。种蛙在生殖休眠期死亡现象严重。 4、冬眠习性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而漫长,林蛙冬眠长达5-6个月,主要是水下冬眠,可分为四个时期入水期、散居冬眠、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林蛙陆栖生活时用肺呼吸,入水冬眠后肺部停止活动,靠皮肤吸收水中溶氧,微弱呼吸,林蛙的体温靠吸收环境热量维持。林蛙入水期是从9月下旬开始,为期半个月左右,当气温降至于10℃以

下时,林蛙从陆地返入河流中越冬,当气温高于10℃时林蛙又重新上岸活动,有的继续取食,随着气温下降,林蛙又回到水中生活,呈两栖交替生活方式。散居冬眠期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期一个月。林蛙在较浅的流水或池水中,常单独地分散潜伏于溪流里的石块下、树根水草间,夜间在浅水活动,寻找新的、适宜的冬眠场所,但不上岸活动。群居冬眠期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为期4个月左右。当气温降到0℃,水温2-4℃,有时水的表面结冰,林蛙向深水中或不结冰的暖水区移动,林蛙进入深度的群居冬眠,一般成群挤在一起冬眠。冬眠活动期是从3月末到4月上旬,为期10天左右。林蛙的冬眠群体已分开或部分分开,在水中短距离游动,但并不上岸,仍在水中生活。当气温和水温升高时林蛙出河上岸,在水域周围活动,气温下降时仍回水中生活,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林蛙沿溪流两侧湿润植物带上山,而多集中在1-2个夜晚几乎全部上山。一年龄幼蛙无明显的群居冬眠现象。幼蛙比成蛙晚出河10-20天,刚出河的幼蛙不立即上山,而在水边活动,有的在陆地潜伏,气温稳定升高后在适宜的夜晚集中上山。 5、生长习性 中国林蛙是我国北方所产蛙类中生长最快的一种,一、二年的蛙生长速度最快。当年蛙体长达到3.6厘米,皮肤光滑无疾粒,雌雄难辨,体重达2.5克左右,人工养殖的可达3-4克,个别的达到15克以上。二年生蛙体长增加一倍,达到6.5厘米左右,皮肤光滑,疣粒较小,体重达18-20克,雌蛙怀卵量平均1300粒左右,人工养殖的平均体重达30克以上,其中商品蛙占80%以上,基本上达到二年育成蛙,而野生自然林蛙需要三年达到商品蛙。据分析化验证明,人工养殖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均无大差别,野生三年生林蛙的体长和体重与人工养殖的二年生蛙相差不大。林蛙二年性成熟,三年龄正壮年,最大年龄不过7-8龄。 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多少及其分布状况对林蛙的影响最大,若6-8月雨量充足,林下湿度大,给林蛙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有利于滋生昆虫和林中幼小动物,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促进林蛙的生产发

篇六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问答

林蛙养殖技术问答

------朱志明

近期,一些发展中国林蛙产业的有智之士纷纷致电希望我能亲自解答有关“技术”、“合作”有关事宜。因我日常公务繁忙,身体欠佳,今我就利用几个小时以问答的形式统一回复如下:

一、粗放性、半人工、全人工养殖林蛙是怎样界定的?

答:以我本人的观点应该这样界定比较客观,凡在山沟养蛙并无设置防逃、防天敌等条件,在全流程技术应用方面仅实施孵化育蝌应用相关技术外,其它均靠自然条件解决,此模式应界定为粗放性人工养殖模式;凡利用湿地、林地、农田地并基本应用林蛙人工养殖全流程技术(防逃、防敌、防暑、立地、繁殖、保饵、疫控、越冬),但部分环节依靠自然条件来完成,此模式应界定为半人工养殖模式;凡规范化封闭并应用林蛙人工养殖全程技术(防逃、防敌、防暑、立地、繁殖、保饵、疫控、越冬),全部条件(环节)全靠人工完成,而无靠自然条件来完成,此模式应界定为全人工养殖模式。

二、哪种模式投资风险较小?回报率较高?

答:粗放性人工养殖模式投资较小,但出品回捕率较低,并且潜在不可预见的投资风险较大(火灾与投毒);半人工养殖模式投资回报率高于粗放性养殖模式,潜在不可预见投资风险低于粗放性;全人工养殖模式投资,均高于半人工和粗放性养殖模式,技术对接点要求较高,但出品回捕率均高于上两种模式,对于未有实践经验初养者和并不具备系统的管理条件,最好不选此全人工模式,应选半人工模式

较客观。

三、什么样的林蛙应该作为种蛙?

答:品正色深、肤色纯正、无散纹斑、体态丰润、健康无病、体气强壮、基因绿带明显、出油率与营养质量较高,并经过人工二代——三代驯化期并改良,复状后习性温顺的林蛙可选为种蛙。种蛙龄最好选择二年至三年青壮年蛙作为种蛙为宜。

四、长江以南地区能养殖林蛙吗?

答:只要针对饲养之地况并针对林蛙习性为其创造对接条件并科学合理应用全程技术(防逃、防敌、防暑、立地、疫控、繁殖、保饵、越冬)和行之有效进行管护是能养殖成功的。

提示:不少来自非洲和北极的珍稀动物为什么在我国部分动物园内饲养成功,这主要源于饲养者针对其动物之习性为其创造了理想的对接生存条件和食物并科学的管护。

五、我在林蛙吧里看到过个别人发了些不正常的帖子,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百度林蛙贴吧应是一个健康信息交流和谐的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些同业人士不切实际欲望发泄之场所。从古至今,万物苍生,有人类群居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斗争,这都取决于人类不同“欲望”而起,但“欲”应而止,否极必变。

中国林蛙是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近些年一些发展此业有志之士不同程度出现了两重天(小成与大成,小败与大败)。成功与失败都有不同之因素存在。我认为:任何动植物都有它不同自然的习性。只有针对其习性科学合理为其创造对接条件和有效管理,用责任换位

去善待它,并用正确、现实、客观的思想引导自己,结果就能达之所愿。敬请个别同仁不要用个性来面对任何事物而把有限的时间无回报流失。如用个性对待不顺意决定心态,必无快乐和事业之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或个人,是永远都不会在社会中获得满分的。人类都有它特定不同之欲望。有些非议属正常现象。但我本人的观点是:不管做任何事,只要不违国家政策法规,不损人利己,挣的是良心钱,对得起民众,对得起朋友和亲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人生满分,每个人用良知给自己打的分,才是真实分数线。

六、近期林蛙界有位叫一弓是上海的在炒作,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每个人都有它不同的为人处事原则。对于国内各行各业一些人炒作自己,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方式,我本人观点不反对。但我个人观点认为此人不存在炒作。

七、百度林蛙吧乱了好多年了,为什么这么乱?

答:任何一个有巨大潜力的项目,其市场都会出现真与假的现象。如果这个项目没有市场,假的现象就不会出现。所以,一些步入初期和中期从事林蛙产业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所采取不正常竞争手段打压已步入稳定期的林蛙产业同行,使百度林蛙吧出现大量非正常交流言论,我无权深析评判,真正的评判者是事实、良心和法律。

八、怎样理性看待中国林蛙产业与社会现象?

答:我们人类每日看到万千动物生存的现象看似很愚昧,他们无法改变命运和自然,只能被动的接受自然和人类给之生命大限。在大自然界里每日面对的是血淋淋的厮杀场面,每日在大自然新鲜空气和

自然环境中生存,追求单一,不会复杂的语言,不会使用工具,不会使用火,只是不断提高自己生存的适应能力。它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违自然法规,不对大自然进行破坏,只是自己想办法去适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它们这种看似愚昧的生存方式,却是既保护自己存在,又保证大自然中其它种类存在的文明进步生存之方式。它们这种方式才是大智慧,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使自己这一种类生生不息繁衍下去,活的非常快乐。

人类文明的开始,即是人类退化的开始。人类开始使用火时,身体的皮毛不再需要起到保暖作用而慢慢脱落(我个人的观点:一切进化和退化的原因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有些物种需要进化,有些物种不需要退化,因为动物和植物都是以最少消耗得到最多能量为自然法规,有火来取暖,毛的保暖功能不再需要,身体就不会再长毛而消耗身体能量),由于用火把食物弄熟食之而降低了胃肠的消化与吸收能力,由于使用工具,创造工具,降低了人体原来特别大的活动量,而使机体机能下降;人类的语言因为呼吸异常使身体特别是肺受到很大影响;人类的文字发明使大脑不用太多的记忆了。大脑慢慢退化,身体机能进一步退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伴随人类文明的一步步发展,地球环境也一步步的恶化;从对原始森林的砍伐,草原的破坏,使大量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从近代化工业、能源业、电子业的发展,各种化工产品和生产中的污水排放,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使大陆水、海洋受到污染,石油煤炭天然气的燃烧使全球变暖日益增强,空气受到污染。各种电器的发明使用,使环境中增加辐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大大增强。核武器的发明可以直接使地球所有的生命毁灭。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需求和欲望的不断提高和改变,使人类面对有毒空气、有害食物,使人类为了不同的欲望在暴露本性,权力不受约束,潜规则盛行,权钱色交易腐败堕落,强势群体肆无忌惮,社会底线失守,人性的溃败,私欲充满人类思想。所以,大千世界万物性行,世间百态不是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所能改变,何况区区一个林蛙产业现象。任何产业都有黑白两面,都有成败,世间都会永远存在贫与富、生与死等等逐喻之现象。所谓文明、所谓进步,所谓发展不是让万千生命之自我毁灭;不是让我们人类春光无限但不长久;不是让我们人类再活五百年梦境中送走有限的每一天。个人的言行不是让自己毁灭,不是让自己不快乐。我个人的观点是:社会之尘是自然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这种现实,是凡人无法改变之定律,我们应用正常之心态面对人间的任何事物,与好人共事,保自己平安,只要快乐就是幸福!我真诚的希望林蛙贴吧里所有的同业人士都能用正确的人生观面对自己,希望自己先过的好。

九、“水”对林蛙都有哪些重要性;“水”的性质和林蛙之间关系是什么?

答:“水”是决定林蛙生死条件之一,林蛙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是离不开“水”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是任何生命生存离不开的一种物质。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固态可形成冰;气态可形成蒸汽。林蛙对水的需要与氧气同等重要。林蛙体内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蛙体重65%—80%(对比鲜蛙和干蛙比重)。林蛙各组织活动都需要水,其主要作用: 1、水


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林蛙人工养殖视频 林蛙养殖技术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xiangmu/8303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