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2017-06-19 11:30: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共7篇)那些拿到千万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泡沫下的狼狈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

篇一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那些拿到千万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泡沫下的狼狈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功夫熊”:B轮不成,内力尽失

  “功夫熊”于2014年10月上线,不到两个月,就先后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和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5~7月,“功夫熊”收购了五家上门O2O平台,并借此将服务范围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和成都地区。

  但随着上门推拿O2O项目的增多,各大平台普遍面临技师资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功夫熊”刚到一个城市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招了很多技师,但有一部分技师不是学医科或者理疗出身的,而是做SPA的。他们不仅业务不专业,还私自减少服务时间,敷衍客户。由于技师资源缺乏,“功夫熊”并没有解雇上述技师。

  随着消费者享受优惠幅度逐渐减少,客户黏性也在减弱。几个月前“功夫熊”刚进入广州时,给予消费者的优惠更大,首单可使用90元代金券,还时不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后来优惠大幅降低,部分技师服务质量也有所打折,“功夫熊”的性价比开始大不如从前。

  此外,“功夫熊”还存在员工跑单等问题,造成客源的流失。目前,“功夫熊”在广州的技师由100多名减少到30多名。此次“功夫熊”被传B轮融资不成功,很可能面临“无钱可烧”的困境。

  社区001:风投宠儿,面临讨薪

  

  社区001成立于2012年2月,由邵元元、薛蛮子、杜国强三位投资人联合创建,是一个本地社区提供在线购物及配送的服务网站,运营模式为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从超市拿货,为用户送货上门,致力解决社区内“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此后,社区001接连拿下多轮融资,2013年10月获得海银资本、上海致景投资等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4月获得上亿元A轮融资(其中五岳天下为其投资了4千万元)。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001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创立的第一年,团队只在北京的部分区域低调经营。随着2013年底开始的一波O2O大潮,这个由互联网老兵邵元元执掌的社区电商,开始受到空前关注,同时开始了一轮快速的市场扩张。

  然而,这个曾经高调的明星企业现在却在面临一场破产和讨薪风波,大量人员离职,并停止接单。在百度贴吧中,充斥着来自社区001员工的讨薪贴。社区001并未直接回复这些负面传闻,而该公司创始人邵元元的微信朋友圈自9月中旬起便未有更新。

  倒在泡沫中的项目们

  赶热潮似的创业中,有太多还未抵达资本现场(未获融资)就默默消失的项目。这点在旅游、美业、出行等领域表现明显。大批O2O创业公司和创业者进入,市场已进入泡沫期。旧的企业不断倒下。

1、医疗行业

  阵亡原因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1] [2] [3] 下一页

篇二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融资得到的钱是怎么烧掉的?

  每天早上,你可能叫着8块钱的专车去公司、吃着10块送上门的午饭、周末花35块就能做个上门美甲……让这些低价成真的,并不是什么技术突破,总会有人为此埋单--不管是创业公司背后的风险投资,还是上市后高估了企业表现的股市投资者。

  2016年春节后第一周,嘟嘟美甲被58到家收购。

  这家2014年6月成立的公司一度自称做到“上门美甲行业第一”,并在短暂生命里拿到两笔融资,共计上千万美元。

  可是,它在卖掉的时候据称只有200万元人民币。一年多时间里,嘟嘟美甲至少烧掉了几千万元。而这样的一个数字,放在近期热门的互联网创业生意里已经不太吓人。

  但是,创业公司融资得到的钱都是怎么烧掉的?

  风投的钱大多变成了各类折扣

  晓露是一位美甲师,于2014年12月在嘟嘟美甲上接单之前,她自己开了一家美甲店。

  回忆起刚刚加入美甲平台的那几个月,印象最深的还是收入。“公司刚成立的那两三个月,多的时候一天能拿到2000多元,一天做满3单、5单就有奖励,我最多一天能做二十多单。”

  嘟嘟平台上最便宜的服务是80元一单,即使只做基础手部护理,也需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是做更精细的美甲款式,价格也随之不同。像晓露一样的美甲师想要多少活就能接多少,靠的是嘟嘟给用户开出的各式低价折扣,例如转发微博就送100元优惠券、新用户首次下单只需39元、原价119元的法式美甲也只需支付19元就可以体验……

  无论用户花的是39元,还是1元,用户支付金额和实际定价之间的差价,都是由平台补贴给手艺人。收入最高的一个月里,晓露到手的收入达到四万多。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多久,随之到来的是用户快速流失。

  “后来补贴、奖励变少了,隔两三月减一点,去年6月份我离开的时候就没什么了。”晓露说道。又过了半年,嘟嘟卖给了58到家。

  在互联网上门服务工作的手艺人,大多有着相似的故事。在上门按摩平台“宜生到家”工作的周师傅说,补贴最高的2015年夏天,他一个月也能赚2万多元,现在也不行了。

  有的补贴烧在看不到的地方

  每到饭点,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开始奔波在写字楼、小区和餐厅之间。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外卖小哥告诉我们,他会同时使用多个众包配送平台,“最多时一个月能挣1.5万元,就是挺累。”

  没多少人愿意为了省几步路,每天多花二三十块吃顿饭。所以这些钱大多由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这样的平台承担。

  同样一家餐厅,如果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可能会比堂食还便宜几块。这背后没什么神奇的技术,就是有人帮你埋了单。

  同样默默帮你付钱的还有Uber。除非是第一次注册的用户,否则这家公司几乎不给任何优惠券。但为了乘客能够叫到低价专车,Uber交到司机手上的钱远远超过了乘客所支付的金额。

  在Uber补贴力度最大的2015年,北京一个司机如果一周能拉满70单,不管实际交易额有多少,都能获得7000元保底收入。这种保底补贴维持了差不多三个月。

  除了保底补贴。在用车高峰时段,Uber为了鼓励更多的司机上线,还会额外给出最高曾达到3倍的补贴--这还不算上乘客给出的溢价费用。

  接单量大的司机,平台也会根据情况有额外的奖励--如果接满105单,还能再获得1400元行程补贴。

  创业公司到底烧了多少钱

  如果不是缺钱,创业公司其实并不愿意进行频繁的融资。因为融资意味着放弃股份,这不仅会影响到创始团队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也会影响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之后创始团队能获得的回报。

  我们可以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生活服务领域,各家公司最新一轮融资之前,所拿到的大部分钱都被烧掉了。

  这样算的话,饿了么成立五年来,至少花了12亿美元。

  数额最高的是滴滴出行。在最新一轮融资前,滴滴出行以及合并前的滴滴和快的打车,总计拿了47亿美元。

  烧钱时间最长的两家公司是去年合并为“新美大”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最新一轮融资前,两家公司已经花了29亿美元。

  给用户和服务者的补贴,也不是这些创业公司巨大开销的全部。广告和应用推广的花销同样是烧钱的大头。

  2015年9月到11月,赶集网旗下的瓜子二手车,宣称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投了2亿元广告。另一家优信二手车在好声音决赛里则为了60秒广告付出了3000万元,随后又以1.8亿拿下了《奔跑吧兄弟3》的爱奇艺网络独播冠名权。为了争夺用户的目光,人人车则花重金请来了明星黄渤来做代言人。

  烧到最后是为了垄断

  不管是像嘟嘟那样给折扣券,还是像Uber那样补贴司机。本质上都是用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同时用更高的价格吸引手艺人。

  如果公司自己想赚到钱,只能取其一。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车、外卖、团购之类的生意,前几大公司都还只能靠倒贴钱同时满足两方。

  烧钱参与者所看重的也都很简单,如果竞争对手撑不下去,它们便能垄断市场。到这时候,盈利就有希望了。

  在美国市场,Uber已经做到了这样。它也曾经靠低价补贴抢市场,虽然从未到中国这样的力度。甩开对手后,Uber便开始从司机那儿抽更多钱。今天Uber在美国市场已经盈利。

  不过即便能够走向垄断,烧钱也是有代价的--烧得越多,创始团队、投资者在上市后能够拿到的回报就越少。

  而具体到一些业务,比如外卖,如果不再补贴,是不是还有那么多人宁愿等上1小时、自己为送餐埋单也是问题。

  如果烧钱大战看不到头,公司和投资人就会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并购。

  当处在行业第一、第二地位的两家公司融为一家,互相烧钱也就没必要了。市场份额排在后面的公司也很难与合并后的新巨头竞争:这个市场就被完全拿下了。

  过去的一年里,许多企业的合并都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完成的。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携程和去哪儿、蘑菇街和美丽说。

篇三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先别急着创业,成立公司第一轮融资你准备好了吗?

先别急着创业,成立公司第一轮融资你准备好了吗?

融资不是简单拿到钱,表面上给你资金支持不假,实际上创业公司也将背负一块巨石。如果能拿到第一笔融资,这时创业公司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宽泛,暂且从几个大的方向山西创业小编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一、董事会:创始团队在董事会的席位、投资人有几个席位;投资人指派的董事对哪些事情有否决权。

二、股份:各方股份比例,出让股权多少;预留多少给员工期权;期权股份池(即ESOP;通常暂不发放,也就暂时不存在)将来发放时稀释谁的股份,稀释多少。创始人的股份在多长时间之后兑现。

三、公司的知识产权(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商标)是否已经(或书面承诺了)从个人或第三方转给公司(娃哈哈就是因为这一点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和诉讼)。

四、交割时间:Term Sheet(或称条款清单)通常没有法律效力(除了保密和排他条款),只有签了合同,山西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太原市长风街长风大厦7层b座一手交钱,一手交股份,才算数。双方都靠谱的话,签了合同,交易就算完成,交钱只是时间问题,在硅谷签字和入资通常在同一天发生。

另外,创业公司往往有需要尽快达成交割的重要考量,比如计划并购某个公司、需要立即雇一批人开发某个新产品,或者需要抢在某个标杆型公司(比如Facebook)上市之前完成融资。)

五、创始人在内的员工是否都和公司签了所有重要协议: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所有权合同、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根据中国法律,竞业限制仅限高层员工和接触保密信息的员工)。

六、 投资人的控制权:交易文件会规定哪些一些列事项需要由股东会和\或董事会来决定,而且往往写明优先股股东(某一位或者所有优先股股东中占多大比例)或他们提名的董事关于事项的否决权。

这些否决权很多是行业常见的而且比较难通过谈判要求投资人放弃,但是有很多具体事项可以谈,最好让律师帮忙看。比如说,比较严格的否决权不仅要求公司的期权池大小和期权协议内容要股东会或董事会批,甚至还要在每次给员工授予期权时也要批准,这时只要创始人争取,投资人往往可以同意后者不需要再经过批准,以便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

七、投资人是否要求特殊权利:投资人通常会要求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增发新股,或者其他股东出售股份)和共同售卖权(如果创始人出售股份),这些都是标准的做法,而且可以接受。

但是也有投资人要求超额的优先购买权——即在有新股可以买时,其可以购买的比例超出该投资人与其他投资人之间的比例,这个权利涉及的百分比如果过大,会导致在公司未来下一轮融资时,该投资人有进行领投的绝对权利,这会让其他潜在的下一轮投资人对公司失去兴趣。但是如果这个超额百分比不大,则不会有该负面效果,而只是显示该投资人对公司有信心,希望下一轮时能够增加持股比例。

从心理层面来说,在第一轮融资时别稀释太多股权,别找太多投资人,确认投资人是一个真心支持你的人,让融资额可以保障公司达到第一个产品或业务里程碑(即可以展开下一轮融资)。另外,最好有 3 个月的额外资金以应对不测。

篇四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创业早期融资,估值越高越好吗?

创业早期融资,估值越高越好吗?

项目估值是项目投资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有些商业计划书到最后,也没列出他们的计划融资金额,这肯定是不合格的。列出的融资金额不管是多还是少,这都是双方可以具体商议的,但是你不能不写,至少也要写一个融资区间。比如说你要500万到800万,释放5%到8%的股份。

自己到底值多少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事。有些创始人聊到最后就是说不出来他们具体的融资金额,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认为这个团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商业逻辑。

融资额是项目方在跟投资机构去交流的时候,投资机构最后一定要问的一个问题。很多投资人知道融资额之后会表态说,“这个还不错,就是有点贵”,或者说“这个项目估值比较合理,投资机构会尽快跟进”。所以说,在融资过程中,估值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轮融资,估值不妨稍低点

我复盘了一下我们过去两三年投的项目,凡是安全性比较高的,都是过去投的比较便宜的项目。现在算是一个融资的冬天,融资很难,有的企业因为以前烧了很多钱,加之后续融资难度大,所以就很容易倒掉。总的来说,第一轮融资这个阶段,我们觉得比较安全的,整体估值一般在1500万以下。

稍低的估值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第一,你的后续融资会很容易。比如第一轮估值是1500万,你稍微做一点成绩,就能用三五千万的估值去融下一轮,下一轮进来的人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

前些天我跟我们投的一家企业的CEO聊下一轮融资节奏的问题。本来,他下一轮的融资是要按照两个亿的估值去融的。他们很兴奋,觉得按两个亿的估值,可以融到一笔比较大的钱。但其实不然,这个数字对项目方(创业者)来讲,是个特别大的压力。我讲一个真实案例,我们投的一个项目,是一家知名机构接的A轮。我们投的时候比较便宜,估值不到两千万。后来者是按1个亿的估值投进来的,投后估值2个亿,投了2000万。这个项目,从开始接触这家知名机构,到所有的法律条款的最后交割,整整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到最后那一个月的时候,项目方接近崩溃,因为他的账上已经没有钱了。起初,他认为出资应该很快啊,你大机构两三个月还搞不定吗?不幸的是,确实搞不定。

只要项目融资额在1000万以上,或者1500万以上,第一,下决策就很难;第二,这个阶段一般都是大机构,大机构的流程会特别漫长,因为他内部要层层过会。而且,通常情况下,大机构的法务又是外包的,外包的法律公司为了避免出现任何差错,就会一遍遍去跟你梳理公司的架构等等。这个阶段,投资机构是不会介入的,他觉得他们已经有了投资意向,接下来你就需要去跟法务确定具体的

事情。等项目方跟法务过完所有的具体细节,再讲打款的事情。但是在法务这个阶段,可能会耽误你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法务一定是会跟项目方严肃认真、反复地去谈所有的细节,项目方又很难越过法务,直接去跟投资人提“跟法务谈细节的时候,能否同时把款打了”的要求。投资机构合伙人是一定不会给你开这个绿灯的,因为他也怕会出什么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后续融资就会很繁琐,资金到位时间会很长,因此会出现项目方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第二,如果项目的估值便宜,那么对投资人来说,一开始占的权益会比较多,这样后期很容易变现退出。比如,我在2014年投游戏项目,通常投两三百万,我就会占到20%甚至3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有利。因为,他的初始估值只有一千万,到了2015年的时候,随便一个游戏项目出来,就可以要三千万的估值。在这种情况下,要融两三千万的话,一个有成品的团队肯定要比只有一个计划书要容易得多,而且投资机构也更容易下决策。如果投资人占有足够多股份,那就可以通过卖一些老股或其他方式,来保障我们的权益。

我们也遇到过其他的情况。

比如一个做技术研发的初创项目,第一轮融资,一千万的估值,我们投200万占他们20%的股份。但是在下一轮的时候,由于很多投资人来找,创始人开始自我膨胀,觉得他的项目应该很值钱。那时,我们就建议他以五六千万的估值,先融到钱再说。但是他最后选了一个给他估值最高的公司,那个公司其实并不是很懂这个行业,但是的确很有钱。而创始人又只想融1000万,他就跟这个公司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说,我要按投后估值2亿来融这个钱,1000万你只能占我5%的股权。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时候那个市场很热,所以那家公司就按这样的估值投了。

最近那个创始人又找我们聊了一次,说想要召集所有的投资人来开一个会,因为他们前一轮的估值太高——2亿。现在想再融,他就至少要以2.5亿或者3亿去融,就算是占5%的股份,也要投1500万,但是投资人又觉得投这么多,话语权特别小,所以都不愿意按这个估值来,所以现在项目方就卡在2个亿这个悬崖上了。他就问我们所有的投资人,他现在能不能按照1个亿或者1.5个亿的估值来融这一轮?如此一来就产生一个大问题,所有以前进去的人都不愿意调估值,甚至于他还会触发一些其他的条款。

因为所有的条款里面都会约定,你下一轮的融资估值不得低于这一轮的融资估值,否则,投资人会按照下一轮的估值重新计算占股比例。比如上一轮你是按2亿投的,下一轮估值变成了1.5亿,那么我就要把我之前投的钱,按照1.5个亿的估值重新调整,要多占你的股份,这个是所有的保护性条款里面都有的。

而且这还涉及到一个信心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投资机构在下一轮投进来之前,他都要去做尽职调查,你把你之前的投资协议给投资机构看,结果对方发现项目上一轮是按估值2亿投的,这一轮为什么要给我报一个亿或者1.5个亿啊?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你做得不够好,所以现在融不到钱了。这样的话投资机构就会很担心,会不会成接盘侠?第二,就是你们过去过度膨胀,那投资机构就会对你的团队有担心,你的人员素质,你的创始人的能力是不是有问题。所以,这个前

期估值过高,是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

早期融资,出让多少股份比较合适?

早期阶段,投资人要占多少的股份呢?通常来讲,一般希望至少占到10%,最好在15%到20%之间这样的一个比例。

会不会要25%到30%呢?也有可能。第一,要看这个创始人会不会接受,但他会觉得在后期股份还需要被稀释,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不会释放太多的股份。第二,我们也担心我们开始占的股份太多,会导致他后续融资的困难,或者说是他的团队内部激励会有难度。【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如果我们按照15%或者20%去估算的话,你拿三百万,很容易倒推出他这一轮融资的估值到底是多少。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做法,也就说你现在需要多少钱,我就去给你多少钱,然后我现在要占多少股,就给你定出来这么一个估值。

一般创业者在这个阶段比较弱势,因为现在什么都没有,所以投资机构占的股份就一定要多。而项目方少要钱又不可能,因为你现在需要300万,如果投资机构只投100万,项目方又完不成所做的事情。所以这两个刚性条件一叠加,就推导出项目方现在的估值。这样项目方目前就是一个估值2000万左右的企业,而且这个估值基本也落在我们现在早期投资的投资金额区间里面。

篇五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第一轮融资应该注意什么?

上海注册公司

创业公司,第一轮融资应该注意什么?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当创业公司,第一轮融资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法律层面】:

1. 股份:各方股份比例;预留多少给员工期权;期权股份池(即ESOP;通常暂不发放,也就暂时不存在)将来发放时稀释谁的股份,稀释多少。还有,创始人的股份在多长时间之后兑现。

2. 董事会:创始团队在董事会的席位、投资人有几个席位;投资人指派的董事对哪些事情有否决权。

3. 公司的知识产权(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商标)是否已经(或书面承诺了)从个人或第三方转给公司(娃哈哈案就是因为宗庆后在这点上反悔,造成很大麻烦和诉讼)。

4. 交割时间:Term Sheet(或称条款清单)通常没有法律效力(除了保密和排他条

款),只有签了合同,一手交钱,一手交股份,才算数。双方都靠谱的话,签了合同,交易就算完成了,交钱只是时间问题,在硅谷签字和入资通常在同一天发生。[补充:创业公司往往有需要尽快达成交割的重要考量,比如计划并购某个公司、需要立即雇一批人开发某个新产品,或者需要抢在某个标杆型公司(比如Facebook)上市之前完成融资。]

5. 创始人在内的员工是否都和公司签了所有重要协议: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所有权合同、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根据中国法律,竞业限制仅限高层员工和接触保密信息的员工)。

6. 投资人的控制权:交易文件会规定哪些一些列事项需要由股东会和/或董事会来决定,而且往往写明优先股股东(某一位或者所有优先股股东中占多大比例)或他们提名的董事关于事项的否决权。这些否决权很多是行业常见的而且比较难通过谈判要求投资

上海注册公司

人放弃,但是有很多具体事项可以谈,最好让律师帮忙看。比如说,比较严格的否决权不仅要求公司的期权池大小和期权协议内容要股东会或董事会批,甚至还要在每次给员工授予期权时也要批准,这时只要创始人争取,投资人往往可以同意后者不需要再经过批准,以便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

7. 投资人是否要求特殊权利:投资人通常会要求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增发新股,或者其他股东出售股份)和共同售卖权(如果创始人出售股份),这些都是标准的做法而且可以接受。但是也有投资人要求超额的优先购买权 -- 即在有新股可以买时,其可以购买的比例超出该投资人与其他投资人之间的比例,这个权利涉及的百分比如果过大,会导致在公司未来下一轮融资时,该投资人有进行领投的绝对权利,这会让其他潜在的下一轮投资人对公司失去兴趣。但是如果这个超额百分比不大,则不会有该负面效果,而只是显示该投资人对公司有信心,希望下一轮时能够增加持股比例。

【心里层面】: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别稀释太多股权;

别找太多投资人;

确认投资人是一个真心支持你的人;【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融资额可以保障公司达到第一个产品或业务里程碑,即可以展开下一轮融资; 最好有 3 个月的额外资金以应对不测。

【商业条款层面】:

1) 公司估值、融资额、稀释比例:典型的A轮出让股份15-35%,价钱自己谈

2) 投资方的否决权:看看VC要一些否决权你是否能够接受,这些内容很多很碎

3) 董事会成员

4) 清算优先、赎回权、反稀释、创始人股权授予、共同出售权:这些往往有标准条款,不见得能争取什么,但是Founder要理解其含义

5) ESOP:期权池的预留

篇六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但随着上门推拿O2O项目的增多,各大平台普遍面临技师资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功夫熊”刚到一个城市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招了很多技师,但有一部分技师不是学医科或者理疗出身的,而是做SPA的。他们不仅业务不专业,还私自减少服务时间,敷衍客户。由于技师资源缺乏,“功夫熊”并没有解雇上述技师。

随着消费者享受优惠幅度逐渐减少,客户黏性也在减弱。几个月前“功夫熊”刚进入广州时,给予消费者的优惠更大,首单可使用90元代金券,还时不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后来优惠大幅降低,部分技师服务质量也有所打折,“功夫熊”的性价比开始大不如从前。

此外,“功夫熊”还存在员工跑单等问题,造成客源的流失。目前,“功夫熊”在广州的技师由100多名减少到30多名。此次“功夫熊”被传B轮融资不成功,很可能面临“无钱可烧”的困境,或面临倒闭危机。

社区001,风投宠儿,面临破产

社区001成立于2012年2月,由邵元元、薛蛮子、杜国强三位投资人联合创建,是一个本地社区提供在线购物及配送的服务网站,运营模式为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从超市拿货,为用户送货上门,致力解决社区内“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此后,社区001接连拿下多轮融资,2013年10月获得海银资本、上海致景投资等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4月获得上亿元A轮融资(其中五岳天下为其投资了4千万元)。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001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创立的第一年,团队只在北京的部分区域低调经营。随着2013年底开始的一波O2O大潮,这个由互联网老兵邵元元执掌的社区电商,开始受到空前关注,同时开始了一轮快速的市场扩张。

然而,这个曾经高调的明星企业现在却在面临一场破产和讨薪风波,大量人员离职,并停止接单。在百度贴吧中,充斥着来自社区001员工的讨薪贴。社区001并未直接回复这些负面传闻,而该公司创始人邵元元的微信朋友圈自9月中旬起便未有更新。

倒在泡沫中的项目们

赶热潮似的创业中,有太多还未抵达资本现场(未获融资)就默默消失的项目。大批O2O创业公司和创业者进入,市场已进入泡沫期。旧的企业不断倒下。

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究其原因,我们好好反思吧!现在盘点热门行业项目死亡名单,吸取教寻!

1.医疗行业【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阵亡原因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2.

美容行业

阵亡原因

1. 低频次、非刚需,美发O2O普遍不被看好。从美业融资情况看,美发基本没有融资,可见投资人对美发业O2O并不看好。其原因是,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 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 询等服务需求较少。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 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 都是难题。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 都是难题。

2. 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为何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 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O2O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3.

婚嫁行业

阵亡原因

1. 低频消费,缺乏资源。婚嫁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较短。在本次盘点中盘点出的已经停止运营的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稍早。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2. 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很多基于平台的网站,无法立足于市场之中。

4.

家居行业

篇七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给创业融资一个冷眼

龙源期刊网 .cn

给创业融资一个冷眼

作者:《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4年第20期

虚报融资金额在国内创业圈已是陈规陋习。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夸大的数字更能引起市场的尖叫,这反而是他们乐意看到的情景。

近期,又有一大批创业公司获得天使投资人以及VC的青睐。据说,有些互联网项目一周之内就能获得天使投资人的资金进账。“当小道消息满天飞、虚报融资金额无止境的时候,或许是时候关注一下投融资行业的泡沫话题”,投融界一位观察员表示。

200万说成2000万

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消息不断涌现,动辄获得“千万美金”的新闻也此起彼伏。创业公司融资已经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稍微靠谱点的项目一般都能得到天使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青睐。

伴随着这些“令人尖叫”项目的屡屡出现,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究竟是创业公司太容易获得投资人重金押注,市场太疯狂了?还是这不过是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出又一出“融资”炒作大戏?

下午三点,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个咖啡馆里座无虚席,来咖啡馆的人们四散着,或者两人对坐,或者四人围坐,交流聊天不断。走近他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创业,融资、模式、产品、用户数、激活、产业链等词语。这些年轻的面孔以创业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很多人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会待上一整天。

以创业创新为名的各类活动正火热激荡:无论是初次,还是连环创业者,项目繁多,创业者获取资源的门槛降低,融资比以往任何时候容易,虚报融资金额已经成为潜规则。

为了获得资本青睐和媒体关注,虚报融资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公开的秘密”。今年8月份,一家创业企业在宣布获得2500万美元A轮融资之时,有人士向媒体透露,实际获得的融资金额是800万美元。

近日,人人聚财宣布获得博时资本亿元A轮融资,人人聚财CEO许建文与投资方代表刘升在签约仪式合影留念。然而,不到一天时间,博时资本就发布澄清公告,称亿元投资纯属虚构,博时仅有600万元的受托投资。此外,签约仪式所谓的代表“刘升”是冒牌货,并非博时资本员工。

一位VC人士表示,这种颇具讽刺的“打脸”事件,只是该行业乱象的一角。一些中小平台拿到融资都实属不易,虚报融资额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是常见伎俩。比如:铜板街去年号


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相关热词搜索:创业公司股权融资 创业公司融资流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融资一千万的创业公司"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xiangmu/8436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