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黑斑蛙养殖技术

黑斑蛙养殖技术

2017-06-20 09:56: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黑斑蛙养殖技术(共7篇)黑斑蛙的养殖技术[农广天地]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是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不仅可有效保护黑斑蛙,同时,也可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农民创收的新项目。本期节目介绍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相关知识: 一、黑斑蛙形...

篇一 黑斑蛙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是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不仅可有效保护黑斑蛙,同时,也可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农民创收的新项目。本期节目介绍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相关知识: 

  一、黑斑蛙形态特征  

  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 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凸起, 两眼后 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 扁等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平滑,有一对违侧褶及短肤 褶,身躯短而阔,违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 斑,腹 面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财,有 五趾,趾间有躞。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 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候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形较大,体长10厘 米以上,违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金 线蛙体长约5厘米,违面绿色或青果绿色, 有两条棕黄色 的违侧褶。大腿后遮挡面部的东西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黑斑蛙生活习性  

  黑斑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 虫豸,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日一般 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勾当。蛙在气温 降落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 (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勾当,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 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三、黑斑蛙养殖池的建造 

  黑斑蛙养殖池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 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 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 泥土;天井小池一般1 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 设有灌水孔和排水路,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 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黑斑蛙养殖池采用土 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 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 水中央或朝阳的一边儿堆成土堆供黑斑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 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 量漂浮性水藻。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 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 缓,以供蝌蚪栖息。  

  四、黑斑蛙饲养管理  

  1、黑斑蛙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黑斑蛙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 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 蝌蚪需经 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 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 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 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 麦麸、 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投入1~2次, 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 喂。 黑斑蛙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 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 连续 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 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 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 90% 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2、黑斑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黑斑蛙巩固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家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 只的密度,家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 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 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 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 天后 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 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 合家畜养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分到完全摄 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 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 次,每次投料要在1钟头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 克以下的 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 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 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 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 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新方法。将黑斑蛙养殖 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 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3、黑斑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黑斑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黑斑蛙摄饭量大,生长速度加快, 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 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家畜养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造就的 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家畜养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 效果较好。黑斑蛙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家畜养料,为 豆浆、卵黄、水蚤、蕹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 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 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 要适量喂些配合家畜养料,并要实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 蛙饲养一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只,二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 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五、黑斑蛙繁殖技术  

  黑斑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 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 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 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 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 放养密度相对于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黑斑蛙种蛙管理:增强蛋白家畜养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 虫为辅。连结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 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 一般雌雄抱对 水藻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 在水藻上,极易辨认。  

  1、黑斑蛙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 卵法,行将蛙强制在筐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 ∶1 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 池水深 度应连结在10~15厘米,水温应连结在10℃~11℃,为了 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 下沉。  

  2、黑斑蛙: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连结在20℃ ~28℃,主要是天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 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数孵化蝌蚪。初生蝌蚪倚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轻率搅动池水,待所有黑斑蛙青蛙产卵后,行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 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家畜养料,如豆浆、卵黄、 水蚤 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 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 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黑斑蛙蝌蚪经1 周饲养后即可移 入饲养池饲养。 

  相关新闻:

  经过反复调研和选址,今年由湖南明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汨罗市明兆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汨罗市桃林寺镇大托村正式成立。该合作社是一个集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休闲、观光于一体,以高端农业科技为支撑,主要从事黑斑蛙驯养,蛙干、蛙油深加工,立体推广优质有机蛙稻、蛙菜、蛙果套种养技术的高端生态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基地500亩,其中有种蛙、孵化蝌蚪、幼蛙、成蛙各生长阶段蛙池260亩,黑斑蛙饵料蚯蚓养殖20亩,蝇蛆养殖20亩,良种有机蔬菜、西瓜、水稻200亩。有专业种养技术人员10人,总投资1380万元,目前已投资500万元,今年4月合作社从沅江理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黑斑蛙蝌蚪250万尾,目前预计存塘幼蛙195万只,长势良好。

篇二 黑斑蛙养殖技术
吴传意养黑斑蛙:黑斑蛙养殖技术不容易,要克服很多困难

  [科技苑]吴传意养黑斑蛙(20151215)

  科技苑:吴传意养黑斑蛙

  养青蛙,说起来平常简单,做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难关:青蛙到底吃什么?第二个难关:青蛙到底怎么住?最大的难关:青蛙怎么能上市?看浙江长兴的吴传意,怎样步步为赢,走出青蛙养殖的困惑。《科技苑》为您讲述。

  【主持人】:现在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拿手菜看家菜,在浙江长兴,有家餐馆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菜品。这几道新菜用上了一种食材。什么食材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解说】:这蛙看起来味道不错。

  【采访】:

  食客:不管椒盐的也好,家常的也好,味道都挺好的。

  食客:口感有点脆脆的,挺香的,而且味道也不错。

  【解说】:这是什么蛙做的呢?牛蛙?林蛙?还是石蛙?其实都不是,在浙江长兴的这家餐馆用的可是青蛙。

  【采访】餐馆老板:我目前有咖喱青蛙,香辣青蛙,家常青蛙。

  【解说】:什么?卖的什么?青蛙?

  打住!打住!这青蛙可是国家禁止捕杀买卖和食用的野生动物,怎么这家餐馆里卖得名正言顺,吃得心安理得,而且一天要卖出去100多斤。这难道是吃了豹子胆了?

  餐馆老板说,他买卖青蛙是合法的,这些青蛙都是一个叫吴传意的人卖给他的,而且吴传意卖蛙有证儿。

  吴传意是谁?他卖蛙怎么会有证儿?这又是个什么证儿呢?

  这是浙江长兴的一家养殖场,正在组织工人抓青蛙的人就是吴传意。

  工人们先在蛙池里铺上了一张大网,然后顺着一边开始赶蛙,受到惊扰的蛙纷纷往另一头跳,顺势进了网里。

  等数量差不多了,网兜一收紧,这些蛙就顺利地收进了网里。

  抓上来的黑斑蛙很快就被赶来的客户买走了,而且吴传意卖蛙,拿到了浙江省第一张黑斑蛙养殖许可证。

  别看今天的养殖场如此热闹,吴传意可没少费工夫。为了能成功驯化黑斑蛙,他整整摸索了四年的时间。

  黑斑蛙是浙江长兴当地一种土青蛙,在吴传意小的时候,田间地头到处可见。

  但后来他见到黑斑蛙的次数就很少。

  【采访】吴传意: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的多,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一些改变,好像这种黑斑蛙的资源越来越少。

  【解说】:2011年,吴传意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养殖黑斑蛙。他觉得,这种蛙应该是很好养的。

  【采访】吴传意:我觉得它的生长过程当中条件不是很高,因为你看我们那些田间地头,包括一些有垃圾的地方,它也能够正常的生存。这个蛙应该是很好养的,产量也是非常的高,当时我们计算了一下市场价值,那么就是说它的利润是非常的高的。

  【解说】:黑斑蛙是种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如何将黑斑蛙养殖合理合法地做成一个产业,吴传意咨询了相关部门之后得知,要有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而要拿到这张证儿,首先是得形成完善的人工养殖黑斑蛙的技术体系,吴传意决定先试养。

  没养蛙之前觉得养蛙简单,可等到养起来,吴传意才发现到底给蛙吃什么是第一个难题。

  吴传意先是去挖蚯蚓给蛙吃。

  黑斑蛙吃蚯蚓吃得很欢实,但没过几天,他就发现了问题,蛙池里开始出现了大蛙吃小蛙的情况。

  而且如果大蛙和小蛙的个头儿差不多,就会两败俱伤。

  【采访】吴传意:体格相差如果不是很大,一只蛙如果在吞的过程当中,被吞的那只蛙是窒息死掉。在吞它的过程当中,这只大蛙有时候会卡在喉咙里也会窒息死掉,那么就会出现两只蛙同时死亡。

  【解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和喂的食儿有很大的关系。

  这野外挖来的蚯蚓,大小不一,数量不固定。如果截成段儿喂,又没法操作。

  【采访】吴传意:我们真正在人工提取蚯蚓来喂蛙的时候,在幼蛙早期的时候,其实蚯蚓是不利于它进食的,因为幼蛙早期体格比较小,蚯蚓我们又不能人为的把它分为几段,我们只能是整体的给它吃。

  【解说】:蚯蚓只能整条喂给黑斑蛙,但很多蚯蚓的体型对于幼蛙来说是很大的,活蚯蚓放在食台上,不停爬动,因为蚯蚓体型长,蛙一口吞不进去,就会出现几只蛙抢蚯蚓的状况。

  几只蛙抢食蚯蚓,抢不到蚯蚓的蛙就没食儿吃,吃不到食儿的蛙,体格明显就会减小,三到五天之后,没食儿吃的基本上体格也就是有食儿吃的那些蛙体格的三分之一不到。蛙的食量又一时琢磨不清,挖来的蚯蚓要是不够吃,蛙饿极了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蛙吃小蛙的情况。

  蛙不能够统一地长大,还自相残杀,淘汰率就会很高。喂蚯蚓的办法,很快就被吴传意摒弃了。个头太大的不行,那就找方便蛙吃的,他开始注意到另一种饲料,就是人工养殖的蝇蛆。

  【采访】吴传意:你看,这就是我们从种蝇房里收出的苍蝇卵,由这种苍蝇卵,我们把它培养成鲜活的蝇蛆。

  【解说】:这些白色的东西,就是苍蝇的卵,苍蝇卵继续成长发育,就成了蝇蛆。吴传意觉得,对于青蛙来说,蝇蛆个头儿合适,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高蛋白食物。

  这些放在食台上的蝇蛆,很快就会被黑斑蛙抢食一空。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发现,给蛙喂蝇蛆时间长了,蛙又出现了不消化的情况,在青蛙的粪便中出现了整只的蝇蛆。

  查了资料他才知道,家蝇繁殖的蝇蛆,在蛹化之前,它的皮质非常有韧性,在蛙的胃里面不容易消化,如果全部用蝇蛆长时间喂蛙,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养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别看青蛙的个儿头不大,食量并不小。一只蛙一天要喂两顿,而一顿就要吃掉它自己体重大概十分之一的蝇蛆。这就意味着,如果规模养殖黑斑蛙,还要有专门的人手、专门的场地来养蝇蛆,才能供应上蛙的饲料。

  【采访】吴传意:成本会大大的提高,因为你去做其他的产业来维持这个产业,而且你做其他的产业,并不是说在其他产业上经营,仅仅把其他产业产出的产量来供应养蛙业,那么我就需要两个产业来培养一个产业,成本很高。

  【解说】: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一天无意经过养猪场的时候,吴传意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像喂猪那样,也给黑斑蛙吃颗粒饲料呢?

  可是,又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蛙对于动态的事物十分敏感,却看不见静止的事物。所以,在自然界,蛙一般也只是捕食那些正在飞的虫子,蛾子之类。这就意味着蛙只能吃活动的东西。

  【采访】吴传意:但是青蛙有这样一些特性,虫子必须是活的,如果你活的虫子放在那它是会吃的,如果虫子是新鲜的,它马上不动的那种虫子,它不吃的。

  【解说】:现在,在吴传意的养殖场里,他养的黑斑蛙还真的都在吃颗粒饲料,可是青蛙不是只吃活物的吗?吴传意是怎么做到让黑斑蛙吃饲料的呢?

  为了让黑斑蛙开口吃饲料,吴传意可没少琢磨。

  最开始的时候,吴传意根据蛙的生长周期和营养需求,专门跑去工厂订制了颗粒饲料。

  【采访】吴传意:要找一些生产饲料厂的专家跟他们来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黑斑蛙需要养多少周期,需要多少时间,长到什么阶段了,需要什么样的营养。

  【解说】:吴传意把这些为黑斑蛙量身定制的饲料放在食台上慢慢地观察,青蛙就是饿也不吃饲料,这让吴传意很着急。

  【采访】吴传意:在这块我们怎么看它也是不吃的,所以说在那个时候我们心里也是比较焦急的,心里在想这么多蛙,如果说活饵料供不上,它又不吃饲料,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当时就很着急,恨不得就想把饲料往它嘴巴里塞,不让它吐出来。

  【解说】:蛙的表现再次印证了黑斑蛙只吃活食儿,可是,慢慢地,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采访】吴传意:好多蛙都围着看就是不吃,有的时候,偶尔有那些蛙在那边跳过来动了一下,它把饲料弹动了,是有个别的蛙抓过来吃。

  【解说】:既然那些被蛙跳弹起来的饲料,会有个别蛙吃,那就要想办法让饲料动起来。如何能带动饲料动起来呢。他考察发现,有一些地方会采用传送震动带,来给蛙喂食儿。但这个方法对饲料的浪费太严重了。

  有一天,在蝇蛆房里,吴传意想到了一个主意。

  这是在培养蝇蛆,因为蝇蛆的避光性,会拼命往下面钻,就会带动整个培养基都在动。

  如果在饲料里也掺一些蝇蛆进去呢,那饲料一定也会被带动。

  吴传意又跑去工厂订了最小号的颗粒饲料,把蝇蛆和饲料拌在一起,黑斑蛙在吃蝇蛆的时候,这些小号的颗粒饲料有的就会被蛙舌头上的粘液粘住,一起吞进去。

  一开始,用一半的活饵料和一半的饲料掺在一起,饲料是随着活动的蝇蛆被蛙误食进去的,等它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吃进去一些了,而那些还没吞进去的就被它吐了出来。

  【采访】吴传意:我们在驯化的过程当中,不要怕它吃不好。那个时候要恨下心。

  【解说】:喂了吐,吐了再喂,虽然刚开始蛙吃不好,吴传意很揪心,但他还是坚持这个驯化的过程。慢慢地,蛙逐渐适应了饲料的口感,基本上半个月左右,蛙也就被驯化出来了。

  现在,只用一少部分的蝇蛆,就可以成功给蛙喂饲料了。

  【采访】吴传意:后来我就建议用3%到5%的活饵料就行了,就是起到一个带动作用,还有活饵料能供给蛙一部分活饵料的营养价值,因为能够提高我们养出来蛙的品质。

  【解说】:喂了几天下来,吴传意发现,给黑斑蛙喂食儿也是有技巧的。

  刚上岸的幼蛙,觅食能力是很弱的,这个时候只给蛙喂蝇蛆,而且要尽量放在离它近的地方,喂个三五天(

  【采访】吴传意:如果今天第一天驯食了,一半活饵料、一半饲料驯好以后,每一天活饵料按照10%的比例减少。活饵料减少的同时,把饲料的成分按照每天10%的数量增加。

  【解说】:在往食台上放食儿的时候,还要耐心地堆成一堆儿,如果饲料散在食台上,蝇蛆和颗粒饲料就会各自散开,这样一来,蛙就会只把蝇蛆吃掉,而对颗粒饲料不闻不问。

  每一批蛙在变态上岸的时候,都要经过这样的一个驯化过程。

  吴传意驯化好的黑斑蛙十分听话,不仅开始吃饲料,而且有一个有趣的举动。

  【采访】吴传意:基本上下午三点到四点钟开始投食,基本上在三点钟的时候,蛙的每个食槽里基本上聚的差不多了,因为到时间它也知道。那个时间,蛙基本上都到食槽里面来,它在等着我们去喂食。

  【解说】:快到喂食儿的时候,黑斑蛙都会主动爬到食台上,像是在等饭吃。

  解决了黑斑蛙的口粮问题,就可以把黑斑蛙养活了,吴传意觉得可以进行繁殖的试验了

  这第一步就是区分蛙的公母。

  【解说】:不仅要把蛙分出公母,还要选育,遗传基因很重要,有好的种蛙,才会有好的后代。

  【采访】吴传意:种蛙是育种苗的,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成败。挑种蛙首先要控制它的基因,要保持它的健康度,这个就靠我们要去做一些工作。

  【解说】:为此,吴传意挑种蛙的时候格外讲究,他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标准。

  【采访】吴传意:不管挑公蛙也好,母蛙也好,首先一个健康度,看蛙的活泼,弹跳能力比较强的。我们再看它的外观,外观皮肤要没有磨损的,公蛙相对来讲体型本身就小,尽量的挑体型偏大的,跟我们现在挑的母蛙呈一个比例。像我们挑母蛙,我们希望挑在50克到60克之间,甚至70克范围。我们挑公蛙就能选35克到40克之间,甚至50克,这种是比较好的,标准的公蛙,这样是比较配对的,对以后繁育它的后代,我们的养殖效益产量都有大的提升。

  【解说】:挑选出来的种蛙,就要把它们放在种蛙池里,让它们自由地繁衍了。而吴传意在蛙繁殖期里做的事儿,关系到养蛙的成败。

  4月的时候,是黑斑蛙产卵的季节。

  这些蛙声,就是公蛙求偶的声音。

  吴传意慢慢有了经验,雨过天晴的时候,蛙的叫声也最频繁,这一般就是取蛙卵最好的时间。

  【采访】吴传意:需要交配产卵之前,它会白天叫晚上也叫,基本上是24小时叫,蛙这两天叫得厉害了,这两天就要注意去收卵了,也就收得到了。

  【解说】:吴传意小心翼翼地把整团的蛙卵捞上来,转移到孵化池。

  蛙卵在孵化池里养一段时候,等它把卵泡里的营养物质全部吃掉,就慢慢地长出尾巴,变成蝌蚪。蝌蚪几何数量地扩大,孵化池里已经住不下了。

  要给蝌蚪建一个什么样的住的地方呢?吴传意一直在思考。如果建独立的蝌蚪池,等它变态上岸再转移到青蛙池,这样蛙的成长过程就需要换两次房子。土地面积的浪费不说,在移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为的损伤,对养殖不利。更可怕的问题是,密度过大以后,蝌蚪一旦有部分感染了病毒,那么整个池里的蝌蚪就会全军覆没。

  经过摸索,吴传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吴传意建的多功能养蛙池,为了看得直观,他特意制作了一个模型,给我们讲解了他的设计。

  【采访】吴传意:这就是我们多功能池的模型,这种是它的横切面,这上面是它平面的区域,我们这里都把它分开了,这里有陆地区、浅水区、深水区,主要有三大部分,两边都是对称。

  【解说】:这三个区域,功能各不相同。

  【采访】吴传意:深水区能起到保温的作用,黑斑蛙是需要一定的水源,我们在深水区加到一定的水源之后,能够起到保湿、降温的作用。浅水区主要是活动区域,包括各环节的进食空间,驯食的平台,这都是浅水区的特殊功能。陆地区,我们养蛙它长期待在陆地区,也就是它待在陆地区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陆地区我们可以安放食台。

  【解说】:蛙还是蝌蚪的时候,喜欢在浅水区活动。等它变态上岸以后,会比较多的待在陆地上,而在它进食以后,又会到浅水区补充水分。种蛙冬天冬眠需要钻进土里面,产卵时又在浅水区,需要降温、保温的时候,又到深水区。这样,青蛙一生的三个生态样式,在一个池子里就都能满足。既满足了蝌蚪期的需求,又满足幼蛙,成蛙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吴传意的黑斑蛙现在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繁殖、孵化、驯养、投喂都有了标准化的操作规程,2014年,他的驯化养殖方式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的验收,成为浙江第一个拿到黑斑蛙养殖许可证的人,现在,他一年能产出10万斤的黑斑蛙。

  对于吴传意来说,他对于黑斑蛙的计划还不只这些,他又开始了蛙稻的试验。把一部分蛙放到了田里,让它们自己捕虫吃,守卫农田,让田间有了他小时候的情景。

  【主持人】:吴传意用四年的时间,摸索出一套人工繁育养殖黑斑蛙的成熟技术,为我们的餐桌添了一道美味,也为稻田里添了一道风景。但他并不轻易把自己的蛙卖给那些想养蛙的人,他告诉记者,他会先观察,看想养蛙的人是不是真心喜欢,是不是真的会坚持,他说做养殖并不容易,要克服的困难很多,没有点儿执着劲儿是做不好的。

篇三 黑斑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技术大全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

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CCTV7

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经济蛙类高效益养殖新技术》, (包括教材3本+VCD光盘4盘+DVD光盘2盘总共228元),本教材着重给大家讲解土青蛙(虎纹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石蛙、美国青蛙、牛蛙的养殖技术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做为养殖其它蛙类的参考。

篇四 黑斑蛙养殖技术
恩施黑斑蛙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恩施黑斑蛙养殖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武汉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目前,成蛙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稻田养殖和蛙鱼林生态养殖等。

池塘单养,池塘面积以300~500平方米为好,水泥池和土池均可,池深为1.2m,并保持水位在0.3m~0.5m,池上方要覆盖遮阳网,覆盖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1/3,土池要设置1.2m高的防逃设施,水面上设置多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幼蛙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60只/平方米。饲料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幼蛙个体为50g~100g时饲料粒径为4.0mm,个体为100g以上时饲料粒径为5.0mm,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3%~5%。池塘养蛙密度大,排泄物多,要经常换水,及时清除死蛙、残饵。幼蛙饲养60天~75天,可干塘出售。一年可养殖二批黑斑蛙,第一批投苗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第二批投苗时间为8月上中旬。饲养二批,亩产蛙5t~8t,纯利1.5万元~2万元。

稻田养殖青蛙,青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肥田,可以不施农药化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稻米、青蛙接近天然食品。稻田养殖黑斑蛙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经济效益翻了5~8番。稻田养殖青蛙以单季稻田为主,单块面积不要超过1000平方米。稻田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沿田埂四周开控“口”或“田”字型蛙沟。水稻要选择种植耐肥、抗倒伏的优质品种。秧苗返青15天后,每亩放养15g左右的幼蛙0.3万尾~0.4万尾。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日常管理重点抓好防逃和防白鹭工作。

青蛙鱼林生态养殖蛙鱼林生态养殖是在池塘单养青蛙的基础上沿塘埂内侧四周筑上宽、底宽、高各为0.4m、0.6m和0.6m的梯形小塘埂,植树季节在小塘埂上种植欧美扬等速生林,株距1m,每亩种植60株左右。小塘埂为青蛙的摄食和休息场所,青蛙不仅可以吃掉速生林掉下来危害树木的害虫,蛙粪还可肥树,鱼净化水质,树起到遮阳的作用。5年后速生林可成林,可伐混合木材20平方米左右,每亩增收产值0.6万元,年均亩增收0.12万元。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黑斑蛙养殖项目背景

1.黑斑蛙养殖项目基本信息

2.承办单位概况

3.黑斑蛙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黑斑蛙养殖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黑斑蛙养殖项目概况

1.黑斑蛙养殖项目拟建地点

2.黑斑蛙养殖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3.黑斑蛙养殖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黑斑蛙养殖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黑斑蛙养殖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1.黑斑蛙养殖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黑斑蛙养殖项目工艺技术获取问题

3.黑斑蛙养殖项目上报问题

第二章 黑斑蛙养殖项目所在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一、黑斑蛙养殖项目产品发展背景

1.黑斑蛙养殖产品市场概况

2.黑斑蛙养殖产品的相关政策

3.黑斑蛙养殖产品的技术背景

二、黑斑蛙养殖产品的市场供需预测

1.黑斑蛙养殖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2.黑斑蛙养殖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黑斑蛙养殖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黑斑蛙养殖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黑斑蛙养殖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 资源条件评价

一、黑斑蛙养殖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二、黑斑蛙养殖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三、黑斑蛙养殖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黑斑蛙养殖技术】

四、黑斑蛙养殖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篇五 黑斑蛙养殖技术
怎样养殖青蛙、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的形态特征:

1、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 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光滑,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 腹 部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后肢肌肉发达,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指头内侧有婚姻瘤,生殖季节时更为明显。

2、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 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金 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 有两条棕黄色 的背侧褶。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野生青蛙生活习性:

蛙为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青蛙栖息在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来年春季出来活动,4~7 月份进行繁殖,雄蛙以鸣叫的方式来吸引雌蛙抱对产卵,蛙在水中受精,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一、养殖青蛙之前的准备工作

1、学习好技术

2、基地建设

3、饵料的培育(主要用蝇蛆和蚯蚓)

二、野生青蛙养殖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2、资金问题 3、养殖误区 4、饵料问题 5、政策问题

三、野生青蛙生活习性及种类

生活习性——食性:以昆虫、飞虫为食。2、两栖类 3、群居性

蛙的种类——黑斑蛙(3-6月份繁殖)虎纹蛙

黑斑蛙 虎纹蛙

四、青蛙的生理及生活特性

蛙属水陆两栖动物,以昆虫为食,主要生活在田野,水渠,池塘,河岸边的草丛中,青蛙有雌雄之分,性成熟一般在三年以上,人工养殖两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属卵生,卵产出后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里,通过一些时间后蝌蚪会变成幼蛙,成幼蛙后主要在陆地上生存。(蛙→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着陆)

五、场地建造

1、场地要求——要求水源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电力方便。

2、场地规划

3、各占比例

引种蛙100对计算

种蛙池面积20-30平方米

100对种蛙能产蝌蚪10万只:

需要孵化池10-30平方米左右

蝌蚪池200-300平方米左右【黑斑蛙养殖技术】

驯化池20-30平方米

幼蛙池50-100平方米

成蛙池2-3亩

4、蛙池的建造【黑斑蛙养殖技术】

种蛙池(虎纹蛙、黑斑蛙):

一般要求20-40平方米为宜,池深度50cm以内,池四周用纱窗布围起来,防止青蛙外逃,水深保持10-20cm之间,可修水泥池,也可土池(但要求池底垫薄膜)

水太深,卵沉入水底,也不容易发现卵粒,无法捞卵作业。

注意:要求陆地面积小于水面,水中不放置水草

孵化池:

可以用备用蝌蚪池,塑料盆,缸代替,池子大小根据规模而定,水泥池一般在2-10平方米,土池10-20平方米,但个数要多,池深30-50cm,水深10-20cm,做好进排水系统,室内外均可。

蝌蚪池的建造

池型规整,面积适中,一般每池面积可在10-40平方米,水深20-50cm左右,面积大小根据商品蛙数量多少和产卵时间定,池中可种植水少量草。

幼蛙池与成蛙池

幼蛙池,商品池,可以不专业建造,用稻田,小溪,池塘等代替,注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代替,必须做好防逃设施,池周围用塑料薄膜,再用纱布围好四周,用塑料薄膜的好处:防止青蛙外逃时擦伤嘴巴,磨破皮后容易感染。

五、青蛙的识别

选种——要求:体表无伤,表皮丰满,活泼好动,雌性个体稍大,雄性弹跳力强。

雌雄的识别——从体形看、从抱对看、从气囊看、从婚姻瘤看。【黑斑蛙养殖技术】

六、放种蛙

1、种蛙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无病种蛙,要求雌蛙个体大约雄蛙

2、雌雄青蛙的识别

a.体型:雌蛙比雄蛙大 b.抱对:上面是雄蛙,下面是雌蛙 c.气囊:雄蛙有,雌蛙没有 d.婚姻瘤:雄蛙有,雌蛙没有(婚姻瘤作用,刺激性高潮,防止雌蛙逃跑)

3、比例搭配——雄蛙与雌蛙比例是1:1或2:3

4、放种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2至5对蛙

七、繁殖

1、繁殖季节

2、3-6月是繁殖期,4月是繁殖高峰期,因此在这之前应把种蛙准备充足

2、繁殖温度

一般是15-25摄氏度

【黑斑蛙养殖技术】

3、繁殖数量

一只蛙可产500-1500粒卵左右

4、繁殖方式

雄蛙先找水源,找到水源后,雄蛙开始鸣叫,吸引雌蛙,看到雌蛙便跳上去,雄蛙抱着雌蛙,开始繁殖产卵,卵产出来后,半小时后才能取卵。

八、捞卵

每天早晨或者上午巡池,发现受精卵时应及时从种蛙池捞出,捞卵时应注意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上面黑色为动物级,白色为植物级)

九、蝌蚪的孵化

1、卵的密度:

每平方3000-5000粒,密度越低孵化率越高,密度越高孵化越低

2、水质——勤换水,烂掉的卵会毒死其它的蝌蚪。

3、注意卵团与卵团之间不要靠在一起。

十、蝌蚪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池消毒:放养蝌蚪之前,先消毒蝌蚪池,新修的水泥池要用水浸泡15天以上,消毒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50-100克。

2、池水培肥:如果是采井水,蝌蚪池消毒处理好后,注入新水,可用人蓄清粪水泼洒,每600平方米水面用清粪水500公斤左右来培肥水质,也可用青草、杂草和少量磷肥加尿素(每立米水体用6克)培肥水质,要求池水呈青绿色,透明度30-35cm之间。

3、蝌蚪的饲料准备:蝌蚪期一般以植物饲料为主,动物饲料为辅。植物饲料要占70%左右,动物性饲料占30%左右即可。

十一、蝌蚪的饲养

1、蝌蚪的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小蝌蚪4万尾左右,

2、饲喂:

a.5-15日龄蝌蚪喂养

人工投饵补饲 7日龄前喂煮熟捏碎的蛋黄和煮沸过的豆浆, 7一 50日龄用豆渣、麦麸、米糠、切碎的植物嫩叶、蚕蛹、蝇蛆、蚯蚓等人工饵料,同时头尾一些浮游动物、植物等。50日龄以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蝌蚪刚摄食时一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很小的蛋黄,所以刚孵出的小蝌蚪3到5天可以不喂食,5天后开始投食,第一次第一天按十万尾小蝌蚪用十个鸡蛋黄+1公斤豆子的浆+2两奶粉+1两葡萄糖全池泼洒投喂。当蝌蚪长到绿豆大小时改用猪血(动物血)加玉米糊喂养。

b.当蝌蚪长到豌豆大时改用饲料配方。

c.变态前期喂养当发现蝌蚪前肢伸出皮囊,尾部还没完全萎缩时,这段时间可以不投食或少投食。

十二、蝌蚪的管理

1、水质管理:要求达到活、肥、嫩、爽。

篇六 黑斑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技术全套资料

青蛙养殖技术全套资料

一、生活与生殖习性

青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青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青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亲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二、人工育苗

1.亲蛙的培育与越冬将闲置的甲鱼温室水泥池改用为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温室面积为2133平方米。室内水泥池为平面布置,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积60平方米,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亲蛙池应保持水位0.3m~0.5m,水面设置2~3个规格为0.3m×1.2m的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作为饲料台和休息台。池的1/4水面放养水葫芦。亲蛙放养密度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为1∶1。进入10月中旬,用无滴薄膜搭建简易"人"字型保温棚。进入11月,昼夜温差大,夜间需抽入地下井水,以提高亲种池内水温。遇到打霜下雪和阴雨天时,根据水温情况可多次抽入井水。通过保温和提高水温等措施来缩短亲蛙的冬眠期,延长生长发育期,促进性腺发育,以达到早繁的目地。在亲蛙培育、越冬期间,要加强投喂,投喂新鲜的切成小碎块的野杂鱼或去头的鲢鳙鱼,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12%。水温低于20℃时,中午投喂1次。到了4月初,雄蛙开始呜叫,此时必须将雌雄分池饲养。6月中旬可拆除保温棚。

2.繁殖技术 成熟的雌蛙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口角处咽侧下无声囊,体型大;成熟的雄蛙咽喉部黑斑明显,口角处咽侧下有一对声囊,体型小,呜叫声高昂。青蛙繁殖可分为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两种。自然繁殖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法,4月中下旬青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窒外产卵提早1个月,4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温稳定23℃左右时可将成熟的雌雄青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放养密度为0.5只/平方米。亲蛙入池前,用高锰酸钾对水泥池进行消毒,3天~5天后加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清水,水深0.2m~0.25m,池中放入10~16束用棕片或马尾松枝做的卵巢。下午放入成熟亲蛙,当晚便会自行抱对产卵受精,产卵一般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卵产在卵巢上。次日上午将亲蛙抓出,雌雄分池放入亲蛙池中进行产后培育。人工催产繁殖是取成熟度好的亲蛙,皮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每200g雌蛙注射 35ug~45ug的LRH-A和400IU~450IU的HCG,雄蛙剂量减半。从尾杆骨一侧由后向前水平进针,进针1.5cm~2.0cm,退针时轻轻按住注射部位,以免药液外溢。注射催产后,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一般10小时发情产卵,产卵后雌雄分池放入亲蛙池中。

三、成蛙的养殖

目前,成蛙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稻田养殖和蛙鱼林生态养殖等。

1.池塘单养 池塘面积以300~500平方米为好,水泥池和土池均可,池深为

1.2m,并保持水位在0.3m~0.5m,池上方要覆盖遮阳网,覆盖面积为池塘总面

【黑斑蛙养殖技术】

积的1/3,土池要设置1.2m高的防逃设施,水面上设置多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幼蛙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60只/平方米。饲料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幼蛙个体为50g~100g时饲料粒径为4.0mm,个体为100g以上时饲料粒径为5.0mm,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3%~5%。池塘养蛙密度大,排泄物多,要经常换水,及时清除死蛙、残饵。幼蛙饲养60天~75天,可干塘出售。一年可养殖二批虎纹蛙,第一批投苗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第二批投苗时间为8月上中旬。饲养二批,亩产蛙5t~8t,纯利1.5万元~2万元。

2.稻田养殖青蛙,青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肥田,可以不施农药化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稻米、青蛙接近天然食品。稻田养殖虎纹蛙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经济效益翻了5~8番。稻田养殖青蛙以单季稻田为主,单块面积不要超过1000平方米。稻田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沿田埂四周开控"口"或"田"字型蛙沟。水稻要选择种植耐肥、抗倒伏的优质品种。秧苗返青15天后,每亩放养15g左右的幼蛙0.3万尾~0.4万尾。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日常管理重点抓好防逃和防白鹭工作。

3.青蛙鱼林生态养殖 蛙鱼林生态养殖是在池塘单养青蛙的基础上沿塘埂内侧四周筑上宽、底宽、高各为0.4m、0.6m和0.6m的梯形小塘埂,植树季节在小塘埂上种植欧美扬等速生林,株距1m,每亩种植60株左右。小塘埂为青蛙的摄食和休息场所,青蛙不仅可以吃掉速生林掉下来危害树木的害虫,蛙粪还可肥树,鱼净化水质,树起到遮阳的作用。5年后速生林可成林,可伐混合木材20平方米左右,每亩增收产值0.6万元,年均亩增收0.12万元。

四、病害防治

青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科学喂养,就可减少虎纹蛙病害的发生。虎纹蛙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胃肠炎 此病在养蛙的各个阶段都容易发生,主要是高温天气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引起。病蛙前期因肠道不适会烦躁不安,后期伸腿闭目,不动不食,反应迟钝,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防治办法是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30分钟内不能吃完,说明投喂量过多。及时换水,清除池底污物,用2.0g/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加入20g~30g酵母片,每天2次,连用3天。

2.白内障 初期有一层白膜附于眼球之上,随着病情加重完全覆盖整个眼球,最后导致失明,眼球突出。此病是由于天气突变、温差太大或水质变化过多引起。防治办法是用2g/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保持稳定的水温;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维生素E,提高蛙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3.肝肿大 病蛙呈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感,皮肤微红,解剖可则刊中大、腹水等。此病主要由营养不平衡引起。防治办法是定期进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饲料中经常添加鱼肝油、维生素C,增强肝脏功能。

《经济蛙类高效益养殖新技术》全套技术函授 (包括教材3本+VCD光盘4盘+DVD光盘2盘),本教材着重给大家讲解土青蛙(虎纹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石蛙、美国青蛙、牛蛙的养殖技术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做为养殖其它蛙类的参考。

更多详情请登录阳智书城官网咨询在线客服138-1013-2573

篇七 黑斑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技术大揭秘

一、黑斑蛙简介 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雄蛙62cm,雌蛙体长74.4mm。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 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约10~17厘米。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二、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 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 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 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尾。2个半月。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 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3、饲料用量数据 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 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 合饲料等。 三、基础设施部分 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30平方米为佳。 1、产卵池、孵化池 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2、蝌蚪池、变态池 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以上1、2两类池可以单独建造,精细管理。 3、幼蛙、成蛙养殖池 土池宽3米,长10~15米,高0.5~0.6米。每亩挖45㎡土池10个。 围网片:把1.2米宽的尼龙网埋设在水池内,紧靠围堰的池底,隔2~3米打一高0.9米的桩,并打于围网的内侧,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2米,上部钉在桩上成“┓”型,反边0.1米防逃。 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进水管对面的围堰中。

四、成本核算 1、地租:每亩按800元计算 2、建池费用:(统一建造,分类饲养) ①挖池和田更整治费用:每亩45㎡土池10个,合计3000元。整治田埂旁道1000元,按3年摊销,每年1333元。 ②围网片和木桩:每亩网片150元,木桩120根360元,费用大约510元。 ③进水管:进排水管道200元。 ④喂食台:共10个,每个20元,合计200元。 以上小计:2243元 3、蛙苗费用:由于目前不能人工控制青蛙产卵,一般青蛙幼蛙仍然依靠自然生产。每亩10个池450㎡,按照成蛙密度30只/㎡计算,共计需要投放蛙苗13500只。购入种蛙60只左右(内含雄蛙),每只15元,价格1000元足够。每亩苗种费1000元。 4、饲养费用,按每亩10口池产蛙13500只推算,每蛙(幼蛙—成蛙,0.2斤/只)消耗黄粉虫0.4斤,10口池消耗饲料(黄粉虫)5400斤;费用为5400×5元/斤 =27000元。 青蛙饲料成本参考黄粉虫成本。 5、养殖5个月,人工生活费用2500元。(1个人管理2亩标准,包括黄粉虫养殖) 以上成本合计为: 33543元 五、黄粉虫饲养成本 青蛙养殖最大的困难是饲料来源高,而且青蛙需要的是活饵,死饵需要引导才可以。为了饲养青蛙,建立一个黄粉虫或蛆池是必要的。 黄粉虫饲养。一般每3斤麦麸 + 6斤蔬菜可养出1斤黄粉虫,每公斤黄粉虫的饲料成本4-6元,平均5元。 一般情况下,2斤黄粉虫可以养1斤青蛙。 六、黑斑蛙效益 1、毛收入:按产蛙13500只×0.2斤/只×15元/斤=40500元。 2、毛利润:40500—33543= 6957 元 七、养殖黑斑蛙的风险 关键是在于黄粉虫和蝇蛆 的获得,数量较多,必须做好这个工作,很多时候用的精力过大,很可能使副业超过主业,荒废了青蛙养殖。


黑斑蛙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黑斑蛙养殖技术视频 人工养殖黑斑蛙技术

1、养殖黑斑蛙的技术措施(共7篇)黑斑蛙的养殖技术[农广天地]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是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不仅可有效保护黑斑蛙,同时,也可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农民创收的新项目。本期节目介绍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相关知识: 一、黑斑蛙形养殖黑斑蛙的技术措施(2017-07-0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黑斑蛙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黑斑蛙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xiangmu/8456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