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2017-06-20 10:18: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共7篇)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中国将进入通货紧缩吗?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代?众说纷纭,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应该在准确评价形势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经济政策的灵活度,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

篇一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中国将进入通货紧缩吗?

  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代?众说纷纭,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应该在准确评价形势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经济政策的灵活度,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注: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通货紧缩的危害

  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由于物价全面下降,各种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势必会让各大企业损失惨重,企业没有赚取足够的利润,会让很多商品停产,长此下去很多企业将倒闭,社会经济也必然受到影响(来源:

  市场关于通货紧缩的争论

  从2015年初开始,市场上就不乏中国通货紧缩的逼近或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观点。主要依据是PPI持续下降截止2015年10月,PPI已经连续44个月同比下降。2015年9月,CPI重回“1时代”,同比增长1.6%。10月份CPI进一步回落,同比仅增长1.3%。CPI持续保持低位,更强化了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观点的认同。

  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存量多但通货紧缩仍然可能出现。中国虽然M2/GDP横向相比偏高,但是,实际流通中的M2是合理的。M2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外汇占款多,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应对这一局势,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和大幅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回笼资金,实际流通的M2并没有那么多,实际流通中的M2/GDP明显低于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偏高的M2/GDP并没有带来物价的持续快速增长。

  M2/GDP虽然较高但未带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另一种解释是,较大的货币存量被过剩产能、无效投资及非实体经济的高回报领域挤占,结果是直接用于实体经济、具有流动性的货币资金相对不足。随着外汇占款减少,银行吸存能力和放贷能力下降,货币总量呈现下降趋势,结果是具有流通能力的流动性偏紧,通货紧缩逼近。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基于中国M2较多的事实。M2/GDP是一个较好的衡量一国货币量的指标。中国的M2/GDP比美洲地区高很多,几乎是两倍。按照通货膨胀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认识,通货膨胀风险不可忽视。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现实可能既不是通货膨胀,也不是通货紧缩。这一观点认为,201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中性偏积极的。外汇占款虽然减少,这一渠道的人民币投放量减少,但是,货币投放有了新渠道。2014年全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供给基础货币约2万亿元,同比多增2.1万亿元;外汇占款供给基础货币约6400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央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新的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速度放缓的同时,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发挥了补充作用。随着央行外汇占款的减少,央行也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对农村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小银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与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指标挂钩。这体现了货币政策从总量政策走向定向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努力。

  未来怎样应对防范通货紧缩   

  观点虽不同,但可以看到市场对基本事实的认识是一致的,只是对“通货紧缩”内涵的理解不同。现在的关键在于“朝前看”。在PPI连续44个月同比下降的背景下,PPI下降会不会传递到CPI,会不会带来CPI的连续下降?

  不管什么样的观点,都无法否认当前物价走低的现状。如果CPI再进一步下跌,那么通货紧缩就不是简单的趋势问题,而是现实。特别是考虑到PPI持续44个月同比下降所可能带来的物价下降压力,通货紧缩问题不容轻视。因此,必须对当前的物价形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通货紧缩所可能带来的危害。

  未来怎样应对,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积极防范通货紧缩。2015年,中国降低了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存款准备金率与国际相比,处于较高水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全面释放更多的货币供应量。当前的利率水平说明利率下降也有一定的空间。货币供应需要统筹传统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以发挥合力,有效作用。货币供应应紧密结合物价变化趋势,适时调整,以保持币值的稳定,防范通货紧缩给经济金融局面带来严重的危害。

  第二,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配合财政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现有的赤字规模和公债余额来看,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在政府财力可承受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减税减费减基金的力度,在科学评估政策效果的前提下,增强政策的针对性;进一步改革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积极财政政策效力的充分发挥。同时,财政政策应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转型升级,注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一些新兴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创业企业、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同时配合传统产业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增长率,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第三,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畅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效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让进入企业的资金有活力。僵尸企业挤占大量资金的问题也需要解决,需要淘汰一些耗费资源却无产出的企业,做好去库存工作,促进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让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融资成本下降。增强市场活力,让小微企业在就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总之,通货紧缩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需要资金的“大水漫灌”,同时要密切跟踪经济形势,保持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林明、武洪、海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篇二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降息降准是什么意思?降息降准的区别及对房地产、股市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继续平稳适度增长,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2015年至今,央行已降息5次、降准5次,存款准备金率已由2015年初的20%降至17%,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依旧未减。 

  一、降息降准是什么意思?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的广义含义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及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及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和补充性工具。一般性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三种。选择性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补充性工具主要包括信用直接控制工具和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无论采用哪种货币政策,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稳定市场物价,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提高就业率,平衡国际收支等等。 

  (二)降息与降准是什么意思

  降息与降准都是央行调整国内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而言,这两个工具都是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启用的,就如当前,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接连数月持续不振,国内开始预警通缩,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的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央行就需要向市场补充流动性来托底经济。 

  降息(Interest rate cuts)是指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银行可以利用利率调整改变现金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当银行降息时,人们存入银行的资金收益会减少,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原本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投资或消费,使得资金流动性变大。 

  降准fRRR cuts)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在中央银行准备的存款,其中这个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称为存款准备金率。通俗的说,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机构放在央行的保证金,保证万一银行出现风险(客户挤兑、资产及负债出现问题等)时向银行提供最后的援助。 

  二、降息与降准的区别 

  降息与降准都可以向增加市场流动性。降息是官方的压低价格,这样的做法对降低部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的融资成本有效,但本身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构成新增信贷的投放,因为银行的可借贷资金率是固定不变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因此降息是通过降低银行流动性门槛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降准则是央行从源头上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直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借贷资金率,增加总体流动性。 

  三、降息与降准的原因 

  (一)经济增速放缓,形式不容乐观 

  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数据不断恶化。2015年度我国GDP增速为6.9%,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也是1993年以来非金融危机时期最慢的增速。此外,生产扩张速度减缓,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低于临界值水平,2016年2月官方制造业PMI报49.0%,创下201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准。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现行经济水平持续走低,我国需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保障有效增长。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央行释放银行可用资金,全面降低市场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二)房地产泡沫严重,消库存压力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已增至6.96亿平方米,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算,可供2亿人口居住。因此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消化房地产库存,此时降准能更好地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降息可以更直接地降低融资成本,粮种工具能有效带动房地产市场起暖,促进经济增长。 

  (三)资金面紧张,市场面临流动性压力 

  央行2016年2月18日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2016年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4.2万亿元,下降6445亿元,创历史上第二大降幅。外汇占款是央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兑换外币而投放的本国货币,外汇占款的减少,标志着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减少,资本外流,国内面临流动压力。 

  (四)美联储加息,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压力 

  美联储12月16日宣布美元加息,使本已在100点左右的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部分新兴国家面临资本急剧外流、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增大等挑战。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反映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外流,进而影响中国股市、大宗商品价格,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美元加息还会影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泡沫加速破裂,进而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制造业不良贷款、影子银行等一系列蛰伏的危机。这些都迫使央行降息降准,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增加,可以抵消外汇流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起到对冲外汇占款的作用。 

  四、降息与降准对中国经济、房地产和股市的作用与影响 

  (一)降息降准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助经济增长 

  降息降准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消费者的贷款购买力度,加速经济升温,减缓经济衰退。融资成本降了,资金才真正有可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血液中,发挥其应有作用。降准可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刺激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稳步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稳中有升,有效地防止经济萧条、通货紧缩。降准使得银行有更多的钱来支持经济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放松货币信贷条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为经济的软着陆做好前期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振奋市场和企业的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精神支撑。 

  降息降准带来的不仅是社会融资需求的增加,还有金融机构投放资金实力的增强,如2015年实施的定向降准令农发行可释放超过350亿元资金。据悉,目前这部分资金已全部用于支持实体项目。央行降息降准政策的发布,使得市场无风险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民间借贷利率、P2P借贷利率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也出现整体下移的现象。 

  (二)降息降准对房地产的影响

  降息降准可以维护房地产经济,防止泡沫破裂 

  房价的迅速下降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攀升,加速经济下滑,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降息降准是非常必要的。 

  降息促使房地产开发商加大向银行的贷款额度,更大力度地投入房地产开发建设,进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势必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回暖带来动力。此外,降息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减轻购房者负担,调动人们买房的欲望,从供需角度上促进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降准之后,部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上涨,同时银行释放出的流动性,也能鼓励投资者购置房产,增加楼市的成交量,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但三线以下的城市受房子库存量过大的影响,房价及购房量不会有太大影响。房地产整体市场在降息降准的刺激下会进一步产生房价差异。 

  (三)降息降准对股市的影响

  降息降准可以为股市带来利好,避免股灾危机 

  降息降准是央行护航股市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降息降准会给银行、地产、有色金属等板块带来上涨的行情,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鼓励企业加大新兴项目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来刺激投资扩大消费。降息也转变了家庭的理财观念,吸引了更多的家庭通过股票市场加快资产的保值升值,增加了股票的内在价值,提高了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当然,国家真正追求的目的并不是求涨,而是维稳,即防止股市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股票市场的过快发展会促使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弱化而股票价格虚高必将形成股票泡沫的累积,泡沫破裂带来的股灾将加速国家经济危机的形成。因此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仍旧需要依靠政府的刺激和干预,使之稳步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央行降息降准的目的是增加货币的流动性,营造货币市场相对宽松的环境,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投资促进就业。同时利率的降低也使得股票市场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股价,降准也对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起到减震作用,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

  央行暗示不会频繁降准

  20160809 安徽日报农村版

  央行暗示不会频繁降准保汇率还是保经济,央行依旧面临着棘手选择题。由于三季度经济可能继续呈现下行趋势,降准预期又在市场中重燃。然而,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暗示放水式的货币政策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导致外汇储备下降,资本外流加剧。在分析人士看来,汇率波动一直左右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央行的这一表态也暗示不会频繁降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定向工具以及挤牙膏式宽松。 

  熄灭降准预期 

  在这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从一季度“出现积极变化”转变为“总体平稳”,并对结构性风险表示担忧,其中提到目前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等“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依赖较大,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下降,债务杠杆较快上升,经济结构失衡加剧。 

  7月官方经济数据也显示,制造业PMI为49.9,处于荣枯线下0.1个百分点。方正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制造业PMI回落跟需求收缩、洪涝灾害、去产能等有关。6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指标回落,三季度经济重回下行通道。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降准预期重燃。 

  不过,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熄灭了这种降准预期。原因是降准预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导致资本外流。 

  “降准引起的负债减少需要通过资产方的调整来平衡。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越多,本币贬值预期越强,就越是会促使投机者拿这些钱去买汇炒汇,由此形成循环。 ”央行在报告中说道。 

  央行近日公布的7月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我国7月外汇储备为32010.5亿美元,较6月的32052亿美元下降了41.5亿美元。 “央行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十分明确地传达了两点信号:一是暂不考虑降准,二是近期无意主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 

  倾向定向货币工具 

  事实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存在一直是央行实施降准考虑的因素。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表示,后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大,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使得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空间相应变小,进一步约束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 

  不过,近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弹药充足,已不再依赖“双降”工具释放流动性。 

  九州证券邓海清和陈曦团队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尽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没有排除降准可能性,但央行降准的概率很低。主要原因在于,在一般情况下,央行更倾向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来提供流动性和基础货币。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今年2月底,才可能通过降准来提供流动性。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通过降准来提供流动性的必要性几乎不存在,因此下半年降准的可能性极低。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存在的情况下,除非货币市场、股市等出现剧烈波动,否则,降准可能会被央行尽可能少地使用。由此清晰折射出‘三元悖论’对中国政策操作的巨大现实影响,更是为伯南克在《大萧条》中所发现 ‘汇率选择左右国内流动性’提供了现代版的案例。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点评道。 

  从央行今年上半年的操作来看,央行在减少降准工具的使用,更多开发并常态化使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中短期货币政策工具。自今年2月18日起,央行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央行累计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10.28万亿元。 

  风险管理思路微调 

  除了对降准的表述引发外界关注外,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对风险管理思路进行了微调。在区域性风险方面,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一季度报告中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改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删除了有关区域性风险的表述。在鲁政委看来,这可能意味着央行对风险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与今年来发生诸如东北特钢债券违约等事件有关,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进程中,监管层对于区域风险的态度发生变化。 

  另外,关于债券风险方面,报告首次指出,“加快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债券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债券市场管理协调和跨部门监管协作”。 

  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随着债市违约事件持续增多,信用违约的系统性风险、企业再融资风险等成为央行新的关注点和担忧所在。 

  鲁政委表示,这反映央行对债券市场风险的关注有所加强。而关于“债券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其实在今年初开始执行的MPA中,已经包含了部分内容,此次再度提出,可能意味着将增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探索联合密切监测债市风险的新举措。 据《北京商报》

篇三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紧缩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关于通货紧缩的内涵及其思考

第一章 通货紧缩的定义及测度

第一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

通货紧缩,作为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的经济现象,按照现在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例如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在其《经济学》第十六版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教科书中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也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主义代表人物赖德乐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是“通货紧缩是一种价格下降和货币升值的过程,与通货膨胀相对”等,这些按照物价持续下跌来定义和判断通货紧缩的方法,基本上反应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在国内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要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是一般物价水平,即具有普遍意义的包括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任何单个的或部分的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不必然构成通货紧缩。因为一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下跌可能被其他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所抵消,甚至超过,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而包含了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并存的情况,而通货紧缩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现象,与通货膨胀一样,它也是一种宏观层次的问题,所以,只有具有一般意义的物价水平下降时,才可能构成通货紧缩。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用一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来度量。第二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若一国或一地区物价水平在某一短的期限内下降,但随后便告逆转或者是由于某个原因物价偶然出现一次下降,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看做是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当然,由于各国的经济环境的不同,一般物价水平到底储蓄下跌多久才可判断为通货紧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节 通货紧缩的测度

既然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那么用什么指标来度量一般物价水平及物价连续下跌的幅度多大、时间多久,便构成了通货紧缩现象测度的两个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对此分析。

一、 一般物价水平度量指标的选择

根据统计实践,测度一般物价水平的指标有很多种,如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商品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等。从理论上讲,第一种数最全面,但由于其统计周期最长,只持续到季度,不便于实时监测价格的月度变动,所以,该指标不经常被使用。对于第二种指数,由于不包括服务项目,使得其有效性大为降低,因此,一般各国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的参考性指标。第三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第四种消费物价指数(CPI)则是在各国实践中最经常被使用的两种指数,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其中PPI指数对经济的反应明显快于CPI

指数,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但由于许多国家PPI统计的历史还比较短,缺乏一定的历史可比性和连贯性,所以目前各国一般都使用CPI指数作为测度物价总水平的首选指标,而将PPI指数作为一个预测性的参考指标。

在确定了物价总水平的度量指标后,我们还需选择CPI指数的计算方法,即是使用同比指数还是环比指数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的CPI计算方式在对通货紧缩做出判断时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差。比如,有时按同比指数可判断为通货紧缩的,在环比指数情况下却又不是了,甚至还可能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反之也一样。其实,两者各有所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同比指数,它具有可比性的优点,但由于缺乏月度间的比较,所以在精确度上略显不够。而环比指数则相反,它有利于研究者更好的把握物价在月度间变动的连续趋势,但月度间数据季节性影响明显,可比性较差。例如,在我国每年春节前后几个月的CPI指数一般较全年普通月份的CPI都要高,即使在发生了通货紧缩的1997—2000年也是如此。所以,在使用该指标之前,先要对其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除此之外,还需将经过季节性调整的月度数据转换为定基序列,以提高月度数据的可比性和精确性,而这一点需要统计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果只是作一般性分析,同比指数就足够了,但是如果需要作进一步的专业性分析,那么最好使用环比指数,以提高精确性。

二、物价水平下跌幅度和持续期限的度量

在选择了物价水平的度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后,接下来需要确定的就是到底价格下跌幅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才可判断为通货紧缩的问题了。一般地,从价格下降的幅度来看,只要通货膨胀率小于1,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就可以确认为出现了通货紧缩,因为商品的价格受产品质量提高和功能改善的影响,一般官方估计要高出一个百分点,这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上众多国家物价水平的长期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次,从物价下跌的时间来看,一般认为,价格总水平连续下跌两个季度以上就可以视作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因为经验表明,物价持续下跌对投资、消费和生产活动的冲击达到两个季度以上时,常常会超出经济本身自我缓冲调节的能力。例如,从投资层面上来看,企业的存货连续增加达到两个季度以上时,新的投资冲动便会受到抑制,原来准备新开工的项目也会被推迟;再从消费层面上来看,当物价持续下跌时,消费者可能会推迟即期的购买活动,从而或者持币待购或者增加储蓄,这样一来,当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告下降,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断,真正的通货紧缩也就可能随之而发生。因此,结合上面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只是作一般性研究,那么消费物价同比指数连续下跌2个季度以上可认为是出现了通货紧缩,如果是需要作更进一步的专业性研究,那么消费物价环比指数下跌2个季度以上便可认为发生了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通货膨胀的概念则刚好相反,它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两者都是一种经济状态、经济现象。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全然不同与前两者,它是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等的治理经济现象的政策措施,并且是一种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若用一枚硬币来形容的话,那么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这枚硬币的两面,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是连接两者的币材,当经济正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或者已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一国货币当局往往会主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但由于后者问题的复杂性及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甚多,所以往往会出现决策者不能及时地对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经济走向硬币的另一面—通货紧缩。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中前期我国为了对付严重的通货膨胀,实施了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并于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但随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其形势更加严峻,但此时我国决策层却没有及时地调整原有的紧缩性政策,导致物价和产出惯性下挫,微观主体紧缩预期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决策层缺少处理通货紧缩这种新现象的经验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章 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现象,和通货膨胀一样,它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综观世界各国的通货紧缩历史,它既可能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关,也可能是由技术进步,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一国金融体系缺乏效率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同的成因,增加了通货紧缩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也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这种经济现象增添了难度。

第一节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根据上文费雪交易方程式的变通形式::ΔP/P=ΔM/M+ΔV/V-ΔY/Y,假定经济的初始条件为正常,即一国经济在期初处于合理的正增长状态(ΔY/Y>0),货币流通速度v随长期的货币化进程缓慢下降,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它保持不变,这样上式可改为:ΔP/P=ΔM/M-ΔY/Y。从该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等式右边的第一项小于第二项时,也就是说,只要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率时,物价就会出现下跌。而这时,若一国货币当局出于某种原因,例如为了对付前期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而持续采取这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那么势必会使物价持续下跌,形成通货紧缩。如果这种紧缩性货币政策力度更大一些,即当货币供给量负增长(ΔM/M <0)时,那么由该式可知,物价总水平将会出现大幅下降,形成严重的通货紧缩,这样的后果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而且令人记忆犹新,例如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那次通货紧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美联储当时大幅度地降低了货币供给量来对付股市投机泡沫,结果却使得生产价格和消费支出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企业纷纷破产,失业率急剧上升,居民实际和预期的收入减少,导致投资和消费不振,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水平出现大幅下滑,形成恶性通货紧缩,并最终演变成了经济的全面衰退。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说它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呢?根据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笔者认为:当一国货币当局收缩货币时,货币的边际收益率将会上升,这时市场原有的资产选择平衡被打破,在利益机制的诱导下,人们就会不断地调整资产结构,纷纷把其它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转换成相对收益率更高的货币资产,于是整个经济就出现了货币向商品的出逃。,直到整个市场出现新的资产选择平衡为止。这样,资产结构的调整不仅直接导致了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当期需求减少,物价下跌,而且它最终还会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减弱间接作用于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的正面能有效的治理通货膨胀,但是它的反面却有可能成为通货紧缩的助推器。

第二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冲击是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

如果通货紧缩主要是白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总供求AD一AS模型来分析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们首先假定名义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也就是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名义货币工资水平不变或者缓慢下降,这一点与工资易于向上调整不易于向下调整的现实情况基本符合。其次,假定价格是自由的,不存在任何垄断的或人为干预的因素。最后则假设通货紧缩是白总需求的冲击所引起的。那么如图2一1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E即为经济的初始均衡点,在这一点上,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潜在产出为Y,在没有额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经济将维持均衡状态。但一旦受到总需求下降的冲击,原始的均衡将被打破,总需求曲线从AD左移至AD1,与AS线相交于E1,在这一点上,

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出为Y1,显然,两者均出现了下降。但是经济的自发调整并没有因此而

结束。这时对于供给方来说,价格的下降不但会使其销售同等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收入减少,而且还会因为实际利率的提高增加利息成本支出以及工资粘性的存在相对地提高了实际工资水平,从而使企业的利润率下降,这样,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预算利润目标和生存目的,必须以增加产出、扩大销量来弥补,从而导致总供给曲线从AS移动到AS1,经济均衡点又下降

到了E2点,在这一点上,均衡价格为P2与P1相比又下降了,而均衡产出却增加到了Y2,同Y1相比,似乎与潜在产出的缺口在缩小,但事实上增加的产出(Y2一Y1)除了一小部分被价格下降

而引起的消费需求所吸收外,大部分则是被存货投资所吸收,显然,这部分产出并没有在价格P2上形成有效需求,从而对下一时期的生产和销售构成压力。这时,尽管供给方有可能实

现预期的帐面利润,但实际利润却下降了,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投资动机。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P持续下跌,持币待购欲望会更加强烈,再加上企业收益率下降,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当期消费支出会不断减少,从而造成总需求进一步下降,需求曲线从AD1左移至AD2,相应的均衡点也从E2点移动到E3点,均衡价格再次下降到P3,产出则下降到Y3,与潜在产出

的缺口进一步扩大,但是,这时经济的白发调整仍没结束,出于同样的原因,供给方又可能会增加供给到AS2,从而使价格进一步下降,此时,若没有额外的措施来制止这种趋势的发展,

那么物价和产出将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轨迹(即沿着E一E1一E2一E3—E4一„)方向运行下去,【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形成通货紧缩,并且愈演愈烈,直到最终通过经济危机的形式加以释放。

第三节 供给方冲击是通货紧缩产生的内在原因

所谓的供给冲击,就是指来自于供给因素的持续或偶然的大幅波动所导致的物价相应波动的过程,包括有利的供给冲击和不利的供给冲击两种。前者主要是指那些对产出和社会福利影响不大,甚至有利的供给冲击,比如因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是这种冲击的一个例子;而后者则相反,它不仅会使物价大幅脱离其原始均衡点,而且还会对社会产出和福利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其对物价影响的不同方式,这种供给冲击又可分为以一下两种:第一种是短缺型供给冲击,它可能导致物价偶然或持续地上涨,形成通货膨胀,这样的例子如上个世纪70年代的那两次石油冲击便是。第二种是过剩型供给冲击,它则可能导致物价偶然或持续地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生产过剩就是如此。由于本文侧重考虑供给冲击对通货紧缩形成的影响,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因技术进步引起的有利供给冲击与因生产能力过剩引起的不利供给冲击两种。

一、技术进步型的供给冲击

通货紧缩的产生有时可能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关。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导致同类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根据商品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其销售价格便会随之而下降。如果这时技术进步具有普遍性,那么将可能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形成通货紧缩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往往是温和的,而且还有利于产出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如图2一2所示

这里,我们暂且假定总需求曲线AD保持不变,那么当技术进步发生时,总供给曲线将由AS线右移至AS’线,形成新的均衡点E’,与均衡点E相比,在E’点的物价下降到了P’,

篇四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关于通货紧缩

关于通货紧缩

什么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deflation):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概念来源:百度百科)

CPI和通缩的关系?

CPI指数反映的是经挑选过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指数,有主观成分,并不能客观代表市场。CPI降低可以反映通缩现象,但CPI降低并不一定就代表通缩。

造成价格下跌的一些情况?

通缩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萧条,商业活动减少,甚至是失业的原因或者表现,但事实上造成通缩的情况有很多种。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1, 生产力的革新或者某种商品供给的增加会推动价格下跌。这种下跌是最自然和健康的通

缩。比如手机,电器,汽车等随着技术革新价格下跌。

2, 货币的囤积行为。最简单的是某些人出于某种动机,持有大量现金,也并不存在银行。

因为需求不足或是其他原因,市场上这些囤积货币的行为,最终导致货币流通量不能支撑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运行,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大量失业。而这时政府采取的往往是印钞票和增加政府投资或消费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冲掉货币囤积对市场的影响。

货币所提供的服务并不仅限于交换,由于货币作为普遍交换工具在贸易中也具有起未来的用途,所以作为最易出售的商品,在钱柜中一动不动时,也是在履行其功能。

货币囤积并不是对自由市场的侵犯,也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所以反对货币囤积,主张印钞票的政策,从根本理论上是错误的。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自由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而过多的外部力量的干预则会导致产品和人力资源的闲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一般来说造成市场失灵的不是货币量太少了,而是一些错误的行政政策造成的。【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3, 银行的信贷紧缩,由于银行的部分储备金制度本身具有信用扩张的能力,因此任何由于

银行无论是自发还是被迫回收信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紧缩的过程。考虑到现在企业与银行间的负债关系,这样的紧缩过程会把好公司和坏公司一并抹去。诚然这种紧缩是对信用扩张的“纠正”,但这样的紧缩过程并不能抵消或取消之前由于信用扩张所带来的社会性效果。

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高速的信贷,在银行收紧信用的同时,企业会被迫求助于其他信用中介机构,如影子银行。日益升高的债务水平,加上房地产及几个重要行业的产能过剩,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都构成了威胁。因此要想实现2015年7%的增长目标,又要戒掉信贷瘾,一定会有更多的行政政策干预。而政府干预的本质上是对私有财产的践踏,通过各种行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定你该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无论是宽松还是紧【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缩都应该被反对。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解读有两点很重要,“新”其实就是代表有“问题”,“常态”就是说这个问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个人如何应对?

1, 通缩环境下,物价下跌相当于现金增值,持有现金有更大的灵活性。

2, 通缩对于股票有短期提振作用,但长久的通缩对股票而言则是坏消息。

3, 房价会下跌

4, 黄金可以用来对付通缩

5, 通缩情况下有利于债务人,所以尽量提前还款,缩短借款期限。

篇五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关于通货紧缩

篇六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经济通货紧缩知识点整理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整个经济增长也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续下降;

(1)

(2) 续下跌;会减少社会总需 求,导致物价下跌;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会引起有效需求

(3)供需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

(4)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人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

(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一方面,通货紧缩会使实际利率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上升,会导致投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预期价格下降,投资预期收益的减少,也会使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查看更多银行招聘信息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2)减少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过程中,物价下跌使货币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会尽可能地推迟支付,导致消费支出的延迟和消费规模的减小。

(3)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通货紧缩会使政府的收人向企业和个人转移,主要是通过降低所得税实现的;会使企业在价格下降中受到损失;会使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会形成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的资金再分配。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1) 扩大有效需求。扩大投资需求的对策主要是:扩大政府公共支出,以促进经济増长;刺激企业及民间投资;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需求的对策主要是:消除各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组合,引导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提高公众收入水平,增加其购买能力以提高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就业水 平和增加失业补助刺激低收人阶层的消费需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 证;降低基 (3)引导公众预期。可以对扩

银行招聘考试题库

查看更多银行招聘信息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篇七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摘要: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下降。它会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本文将从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概述:

经济学一般把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下降定义为通货紧缩,辨别和理解通货紧缩的关键点是要看物价水平是否持续地下降。其中要分清是否能够续和非持续,所以在经济运行中受突发事件的冲击而引起的物价水平短时间的下降不能称之为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会给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称之为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其中主要包括收入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本文主要分析短期内通货紧缩不被预期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地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情况下的两种效应。

从整体上来看通货紧缩就要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各个企业的产量水平,最后就会造成社会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被重新分配。假如通货持续紧缩的话,社会经济规模不断缩小,最后的结果是全体居民的利益都受到损害,但这种状况是一般不会出现的。

一、通货紧缩的收入分配效应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持续下跌,而名义利率的下跌一般赶不上物价下跌的速度,因此实际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一变化使社会财富产生了巨大的再分配过程。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

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一是通货紧缩有利于工资收入者,而不利于利润收入者。当社会出现通货紧缩时,工资调整的速度要慢于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这使得实际工资增加,厂商利润不断减少。物价下降实际收入增加的好处通过市场转移给了工资收入者。这就是在通货紧缩时期厂商利润普遍下降,企业亏损面增加的道理。当然对利润收入者来讲,通货紧缩的影响也不一样。

(2)社会财富在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分配

通货紧缩在企业与居民之间产生的这种财富分配效应,还具有自强化的特性。其简单的过程为:企业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由于产品价格的降低,使企业利润减少;而实际利率居高不下,使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收入又一步向债权人转移,这又加重了企业的困难。为维持生计,企业只有选择借更多的债务来进行周转,这样企业的债务总量势必增加,其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由此企业在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将处于更加恶劣的位置。如此循环往复,这种财富的分配效应不断得到加强。

(3)社会财富在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同样对工资收入者来讲,通货紧缩的影响也不一样,那些工资收入固定的阶层, 不随通货紧缩的调整而调整工资收入,得到的好处就大些。另一些工资收入不固定的阶层, 如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幅度而调整工资的收入水平, 这些人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同样是通货紧缩的受害者。

二: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

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居民财富的缩水、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1)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总需求水平不足,货币供应量下降。它对企业的生产和收益的影响最大,表现为产量的下降和利润的减少,受害最大的是生产者。

第一,社会总需求水平不足,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缺口或缺口不断扩大,产品价格就要不断下降,导致企业非意愿存货持续增加,形成了生产的越多,积压的越多, 亏损额度愈大的局面。企业最终不得不减产或停产,大批工人待岗或下岗。

第二,在严重的通货紧缩形势下,企业面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同时工资的刚性作用,促使生产成本相对上升。一方面是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企业收益减少;另一方面产品成本又相对地增加,两方面的合力作用,使大部分企业出现了利润下降或无利润经营的状况。

第三,企业在严重的通货紧缩形势面前,由于无利可图,而企业又要生存,这就必然会有不少的厂商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办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会大行其道。这也是通货紧缩的社会道德风险。国内已经有经济学家探讨过通货膨胀的道德风险问题,但对通货紧缩道德风险还未有人研究过,它对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四,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社会信用关系的崩溃。这个问题在中央宏观调控经济力度比较大的国家,问题会更加严重。通货紧缩喻示国民经济的衰退,中央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而政府的目标往往与厂商的目标不一致。通货紧缩的市场机制迫使企业减少产量,以进一步缓解供给的压力,

(2) 居民财富的缩水

收人是居民财富的源泉,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下岗失业者较多,劳动力市场是明显供过于求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将会降低。考虑到工资本身的刚性或粘性, 即便工资没有降低或小有上升,那也因下岗失业者的收入绝对减少,居民整体的收入难以达到正常的增长,近年来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明显放慢可以支持这一结论居民的已有资产也将缩水。居民所拥有的资产,大多为消费用的资产。

(3)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衰退属于通货紧缩的表象之一,经济衰退应包含于通货紧缩之中,因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也就无从谈起。但考虑到通货紧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价格水平物价持续与普遍的下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可以理解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对于经济的促退作用。

(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如果说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就业效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对于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只有加重失业的可能而没有促进就业的可能:通货紧缩意味着投资机会的锐减,亦即可能容纳就业的机会的锐减;通货紧缩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增多,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企业下岗人员自然增多。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相关热词搜索:通货紧缩的案例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hengce/8460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