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2017-06-14 09:48: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共7篇)紫皮蒜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紫皮蒜栽培技术  紫皮大蒜因蒜头护皮为红色,蒜瓣护皮为紫色而得名。紫皮大蒜蒜瓣洁白鲜嫩,肥大坚实,口感香辣绵长,具有长存不减味,久放不变色的特点,是烹饪美食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为大家介绍紫皮蒜栽培技术。  紫皮蒜栽培技术 1、紫皮蒜播前准备  1 整地作畦 大蒜是一种...

篇一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紫皮蒜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紫皮蒜栽培技术 

  紫皮大蒜因蒜头护皮为红色,蒜瓣护皮为紫色而得名。紫皮大蒜蒜瓣洁白鲜嫩,肥大坚实,口感香辣绵长,具有长存不减味,久放不变色的特点,是烹饪美食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为大家介绍紫皮蒜栽培技术。 

  紫皮蒜栽培技术 

  1、紫皮蒜播前准备 

  1.整地作畦 大蒜是一种喜好冷凉、需充足光照、喜湿怕干的作物,选择富含腐殖质而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强的土壤为宜。本身可重茬,但不能与韭菜、大葱连作,前作最好是早熟的马铃薯、菜豆和甘蓝。前茬收获后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畦面大小一致。 

  2.施好基肥因大蒜的根为弧线状须根,主要分布在25cm以内的浅土层中,而且喜湿耐肥,吸肥力弱,所以对基肥质量要求较高。基肥选用全效优质的有机肥,将3000kg/667m有机肥和适量的N、P、K复合肥或磷酸二铵,结合浇水施入。肥土要提前均匀施入土壤中,以免造成肥害。 

  2、紫皮蒜播种 

  1. 大蒜适时播种,早生快发,蒜苔抽苔早,效益高。但违时早播,大蒜叶枯病发病率高,植株易早衰。适宜播种期一般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温凉的地区可适当早播,温热地区可适当延后。。 

  2.种蒜选择及处理 种瓣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的形成影响很大。俗话说,母大子肥。种瓣愈大,植株长势愈壮,形成的鳞茎也愈重,相应的产量就高。因此,播种前要挑选完成休眠期,种瓣幼芽饱满凸起,单瓣在5g左右的蒜瓣作种蒜。 

  3.播种方法根据土壤墒情给畦面适量灌水,待墒情适宜后,再开沟点播。蒜沟要深浅一致,栽蒜时,使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平行,长出的新叶正好与生长行向垂直。这种方式能使叶片生长时接受更多的阳光而不遮荫,

  4.播种密度及深度合理密植:密度以采收蒜苔和蒜头为主,一般栽培密度为5-6万株/亩,亩播种量为120公斤。播种提倡点播。据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深播,可提高独蒜率,故播后盖土深度应掌握在4-8cm。稻后蒜及比较粘重的土壤盖土应浅些。  

  3、紫皮蒜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秋播大蒜萌芽期需7-10天,此时不需较多水肥。幼苗期主要长叶片,基肥可以满足此时的生长需要。一般在幼苗生长至8-15cm左右或地温在15℃以上时,小水漫灌,浇壮苗水,不可积水。幼苗期的根系横向生长较快。花芽鳞芽分化期,是蒜苔、蒜头发育的关键时期。地上部分长出50%的叶量约7-8片叶,地下部分生长花芽,在叶腋长成鳞茎。如此时4-5片叶枯黄,是营养不平衡的原因,用速效肥尿素5kg/667m,磷酸二氢钾0.3k/667m,溶于30kg水中喷施。蒜苔生长期,地下鳞茎开始膨大,需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给,用0.2k-667m磷酸二氢钾,溶于20kg水中喷施。蒜苔花序的苞叶伸出叶鞘13-16cm时,即可采收蒜苔,采收时选取晴天下午或阴天露水干后进行。鳞茎膨大盛期叶片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发软变轻。 

  2.中耕除草除草松土可以疏松土壤增大透气性,可以保墒、保肥减少土壤肥力消耗。 

  4、紫皮蒜病虫草害防治。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白腐病、菌核病等。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关键在发病初期(5叶期以后),重点在发病高峰期。化学防治剂选用10%世高粉剂1500倍,或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或25%菌威乳油10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防效达90%以上。主要虫害有斑潜蝇和葱须鳞蛾、蓟马、蚜虫等。可在大蒜3-4叶期喷施1.8%害极灭乳油10-15毫升/亩,或1.8%爱福丁乳油,或菊酯类农药防治,可有效控制该虫对大蒜的危害。草害可在播种后20-25天,蒜苗3-4叶期,禾草类草2-3叶期进行一次性茎叶处理,每亩用40%蒜草净110毫升或20%的绿麦隆300克/亩兑水喷雾。一次性除草效果均达90%以上,对大蒜生产安全有效。

  5、紫皮蒜适时收获 

  1.大蒜要求“九黄十收”。过早收蒜,蒜头嫩,水分重,晾晒后蒜皮起皱;过于迟收,蒜皮变色开裂,商品性差产品质量降低。 

  2.蒜头的收获掌握在采收蒜苔25天左右,即叶片发黄时采收。采收时去其泥、削根须、剪把避免机械性损伤。 

  3.收获后生理体眠期1-3个月,此时应贮放在温度适宜的干燥通风处。

篇二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 选好品种

  大蒜地膜覆盖栽培以采收早蒜薹为主时,可选用蔡家坡紫皮蒜或洋县紫皮蒜等叶片宽、生长发育快的早熟品种;以采收晚蒜薹和蒜头为主时,可选用叶片窄、生长发育慢、蒜头较大的蔡家坡白皮蒜等晚熟品种。

  2. 茬口选择

  以小麦茬为宜,忌重茬,已种植过葱、蒜、韭的地块,应间隔3年以上再种植大蒜。

  3. 施肥整地

  前作收获后,亩施腐熟圈粪或炕墙土肥5000千克以上、过磷酸钙25~30千克、硫酸钾35~40千克,施后及时深翻、整地做畦。

  4. 播种

  适宜播期:早蒜薹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蒜薹为9月上中旬。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深度5~6厘米,每亩播2.5万~3万株,亩用种量150千克。

  5. 覆盖地膜

  选用幅宽1.4~2米、厚度为0.006~0.008毫米的宽幅地膜,于播种后按照地膜宽度在大蒜行间开沟、覆膜,膜要拉紧、四边压实,膜面上每3~5米压1土带,以防风张损膜。

  6. 田间管理

  播后15天左右,幼苗出土时破膜放苗。齐苗后视土壤墒情小水轻浇1次。12月中下旬浇1次越冬水,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浇1~2次水,结合浇水追施1次速效氮肥。蒜薹露头时浇1次水,并叶面喷1次硫酸钾或草木灰水溶液,采收蒜薹后浇1次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

  7. 采收

  蒜薹采收以蒜薹长10~15厘米、弯头前为宜,此时采收的蒜薹脆嫩可口,且利于蒜头膨大;如等蒜薹弯头后采收,则纤维多、品质差且蒜头小。蒜头的采收适期在采收蒜薹后约25天,整个田间有大半植株叶色变为枯黄时。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21100)

篇三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紫皮独头大蒜栽培技术

篇四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麻江紫皮大蒜示范种植实施方案

麻江紫皮大蒜示范种植

关岭自治县果树蔬菜办公室

2013年8月19日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目 录

一、概况 ................................................. 1

(一)名称 ............................................ 1

(二)示范种植单位 .................................... 1

(三)建设时间 ........................................ 1

(四)建设地点 ........................................ 1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二、试验目的及意义 ....................................... 1

三、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 2

四、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 2

(一)资金概算 ........................................ 2

(二)资金筹措及来源 .................................. 2

五、进度安排 ............................................. 2

六、保障措施 ............................................. 3

(一)组织领导 ........................................ 3

(二)技术保障 ........................................ 3

七、效益分析 ............................................. 4

1、经济效益 ........................................... 4

2、社会效益 ........................................... 4

八、附件 ................................................. 4

1.大蒜栽培技术 ........................................ 4

一、概况

(一)名称:麻江紫皮大蒜试验示范种植

(二)示范种植单位

1、实施单位:关岭阿依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监管单位:关岭自治县果蔬办

3、技术依托单位:关岭自治县果蔬办

(三)建设时间:2013年9月——2014年4月

(四)建设地点:示范点建设在关索镇落叶村。

(五)示范规模:50亩。

二、试验目的及意义

麻江大蒜香味浓郁,外型美观,外表呈淡紫色或紫白色,瓣肉细嫩致密,蒜包紧实耐贮,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药用之功效。经贵州大学生化所、省理化测试中心化验分析,麻江红蒜除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外,还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尤其四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同时麻江大蒜栽培管理简单,市场好,经济效益高。

通过试验示范种植,观察麻江大蒜在我县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探索整理出麻江大蒜在我县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同时,通过示范

生产带动我县农户进行商品化、规模化生产。

三、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在关索镇落叶村示范种植麻江紫皮大蒜50亩。

四、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概算

1、大蒜种子:300斤∕亩×6元∕斤×50亩=9万元

2、复合肥:1包×175元∕包×50亩=0.875万元

3、生物有机肥:6包×48元∕包×50亩=1.44万元

4、土地租赁费:835元∕亩×50亩=4.175万元

5、劳动力投入:10人∕亩×50元∕人×50亩=2.5万元

合 计:17.99万元

(二)资金筹措及来源

试验示范种植总投入17.99万元,其中:大蒜种子9万元由果蔬办用试验示范费购买;肥料、土地、人工、管理费共计8.99万元由阿依苗公司承担。

五、进度安排

结合当地实际,建设时间具体安排为:

2013年8月30日前:前期资料准备,编写实施方案;

2013年9月10日前:采购种子。确定示范种植地块,做好大蒜栽培技术培训;

2013年9月10日—30日:播种大蒜。

2013年11月—2014年2月:田间观察大蒜生长过程,并观察记录主要农艺性状。

抽薹期记录:株高、假茎粗、假茎高、叶色、叶长、叶宽、抽薹时间。 收获期记录:单株蒜薹产量、蒜头纵横茎、外瓣数、总瓣数、蒜皮色、单株蒜果产量等。

2014年2月20日前:蒜薹、蒜果采收方法及蒜果贮藏技术培训。 2014年2月20日—3月10日:蒜薹采收。

2014年4月10日—20日:蒜果采收。【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2014年4月底:资料收集整理,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果蔬办负责人为组长、果蔬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果蔬办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种植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示范种植的规划、实施及组织协调,确保示范种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技术保障

技术依托单位为县果蔬办,果蔬办现有技术人员4人,本科以上

篇五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紫皮大蒜种植分布情况

紫皮大蒜种植分布情况

一、大蒜

1、大蒜的基本属性

大蒜别名蒜、胡蒜,古名葫,是百合科葱属中以鳞芽构成鳞茎的栽培种,是香料蔬菜之一。含挥发油约0.2%,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水解产生。含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等。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

大蒜有浓烈的蒜臭,味辛辣。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经。

2、大蒜的品种【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的品种很多,按照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与白皮蒜两种。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产量高,多分布在华北、西北与东北等地,耐寒力弱,成熟期晚;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两种,辛辣味较淡,比紫皮蒜耐寒,成熟期略早。

3、大蒜在世界的分布

世界上主要种植大蒜的国家是中国、印度、韩国、俄罗斯、美国、埃及、西班牙、阿根廷、缅甸、乌克兰等国家。

全球大蒜种植面积为1705.6万亩,产量为1405万吨。

4、大蒜在中国的分布

大蒜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汉代张骞通西域时引入我国中原地带,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由于最初引自胡地,又叫做胡蒜,因其头大,所以称作大蒜。大蒜的幼苗、花茎和鳞茎均为广大群众所喜食,又是药用保健食品,因此国内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国际上的需要量也日益加大,这些都是我国大蒜种植面积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蒜种植面积为955.9万亩,产量为1058万吨,占全球75%,涉及蒜农500多万户。 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地: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临沂市苍山、莱芜市、商河县、广饶县(东营市)、茌平县、成武县,潍坊市的安丘,江苏省邳州市、丰县、射阳县、太仓市,河北永年县、大名县北部,河南省杞县、中牟县贺兵马村,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四川温江区、彭州市,云南大理、陕西兴平市、黑龙江省的阿城、宁安,吉林省的农安、和龙,辽宁省的开原、海城,陕西省的岐山,甘肃省的泾川,西藏的拉萨及新疆等地。

目前,我国大蒜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是:生产规模大,年际间稳定性差;出口贸易量多,产品价位低;单产水平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滞后;地方名产品种多,适合出口和加工的专用品种少;加工技术落后,产后附加值低;科学研究分散,尚未形成行业系统技术体系。

我国栽培大蒜,不但食用鳞茎,蒜薹的销量也比较大。蒜薹耐贮耐运,每年北方各大中城市,都从大蒜产地购进大批蒜薹,利用气调库贮藏,北方农民也有利用土冰窖贮藏当

地蒜薹。所以蒜薹不但冬季早春不缺,并已实现了周年供应。另外,利用小瓣蒜生产蒜苗,也很普遍,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冬季生产蒜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

5、大蒜在新疆的分布

新疆大蒜的特点是白皮大蒜、颗粒饱满、辣味十足。新疆大蒜最有名的种植地带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县、吉木萨尔县,还有北疆的奇台县。新疆大蒜出口量很高,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部分由外商转销到法国等西欧市场,也有一部分销往港澳地区。

新疆的吉木萨尔“绿嘴白皮大蒜”也叫新疆白皮大蒜,与上海嘉定蒜、江苏太苍蒜、山东大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蒜。吉木萨尔县生产的大蒜个体肥大,蒜头平均直径5–8cm,皮薄瓣匀,大蒜素含量0.62%,氨基酸含量种类齐全,鲜食口感辛辣,储存期长。自五十年代起就作为新疆的出口产品,销往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后来打入西欧、北美等地,是新疆的鲜蒜出口基地。由于大蒜品质好,医疗保健价值高,又易于扩大规模,极适合于加工生产大蒜素、蒜精、蒜油、蒜糖浆等各种产品,进行产业化发展。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新疆的大蒜主产地种植历史已有百年,凭借独特的逆温带气候,生产出来的大蒜品质好,营养元素含量很高。随着新疆大蒜产业的深入发展,已渐渐受到更多海内外的顾客喜爱,为当地的蒜农朋友增收致富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篇六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大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蒜苗、蒜薹、蒜头均可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为蔬菜中之珍品。大蒜要获得高产,需掌握以下几点栽培措施。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宜当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选择优良品种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品种。永年大蒜、安国紫皮大蒜、苍山大蒜、苏联大蒜、日本六瓣白皮大蒜等品种。还可选用脱毒品种。【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二、播前准备

1、种子处理 ①优温处理:严格按技术要求在0—5℃的冷库中处理30—40天,打破休眠期,提早成熟。②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剂500倍液浸种12—16小时,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2、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宜。大蒜前茬收获后立即清地,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6000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并配施一些钙、镁、硫肥。然后深翻30厘米左右,精耕耙平。大蒜忌连作,应选择前茬为早玉米、小麦、瓜类等田块种植。前茬为葱、洋葱、韭菜或大蒜的田块不宜种植大蒜。

三、播种

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点播,整地作厢后,按株行距用点豆桩进行人工点播。

二、 精细播种、培育壮苗

1、 精选种瓣:种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形成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选头大、瓣大、瓣齐的蒜头作种,播种前掰瓣并剔除霉烂、虫蛀、破碎的蒜瓣,按大小分为3级,播种时先播一级种瓣(百

瓣重500克左右),再播二级种瓣(百瓣重400克左右),三级种瓣(百瓣重小

于300克)一般不作种。不同级别种子要分别栽种、不要混栽。 2、大蒜播种前蒜种处理:除去病虫霉变蒜及加瓣蒜,选择种性纯正、蒜瓣肥大,肉质洁白,发育正常,瓣数适中,无病无伤,重量3~5克的蒜瓣作种。为了便于管理可按大、中、小分级播种,播前剥皮去踵,促进大蒜发芽发根。此外,播种前,将蒜瓣晾晒2~3天,然后放入0.4%磷酸二氢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16小时后播种,或按蒜瓣质量1%的比例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拌种,可杀灭大蒜白腐病、干腐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菌。

2、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片~6片叶,假茎粗0.5~0.6厘米,苗高20厘米左右。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徒长,不仅消耗养分,而且降低越冬能力,越冬时容易受冻,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播种过晚还易产生独头蒜。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降低越冬能力,引起二次生长,影响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蒜苗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淮北地区一般播种期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宜。

播种方法“深栽葱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厘米~4厘米。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按行距开沟点播.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柴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幼苗弱、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抽薹晚,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3、合理密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一般亩栽4~5万株;早熟品种适当密些,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中晚熟品种应适当稀些,以亩栽4万左右为好。 以收青蒜苗的每亩用种量250—300千克,株行距6×10厘米。蒜头、蒜苔兼收的每亩用种量100—150千克,株行距8×20厘米。以收独蒜为主的,选用百瓣蒜种在100克左右的小

蒜瓣,用种量120—150千克,株行距10×10厘米。

4、适当浅栽:“深葱浅蒜”,大蒜适宜浅栽,覆土厚度3~4厘米为宜。采用沟栽时,可开10厘米深的沟,栽前先填土3~4厘米,之后摆蒜,种蒜高约3

厘米。耧平畦面,覆土厚度即为3~4厘米。

5、化学除草

6、覆盖地膜 大蒜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与陆地栽培相比,覆盖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长的微环境条件,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早产、高产的目的。

研究表明:大蒜地膜栽培,抽薹时间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

一般先播种后盖膜。盖膜要严密,压紧。做到膜紧贴地面,无缝隙,膜无皱折,有破损时及时用土堵上。

三、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高产稳产 大蒜播种后萌芽期的管理从播种到初生叶展开为萌芽期,10~15天。应保持土壤疏松、湿润,若因土壤墒情不足,可浇小水促进大蒜快速、整齐出苗。地膜覆盖的应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出苗。在播后7~10天,发现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要及时人工辅助出苗,否则不利于幼苗生长。

大蒜幼苗期及越冬前的管理幼苗期秋播5~6个月,春播25天左右。大蒜出齐苗后,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应适期追催苗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应追施速效肥,可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还可以预防烧伤幼苗。以后控制浇水,以松土保墒为主,防止提前退母或徒长。土壤封冻浇冻水,在土壤夜冻日融时浇冻水最为适宜,早浇因地面没有结冻,土壤水分容易蒸发,不能蓄水;晚浇因地面结冰难消,根系容易缺氧窒息死亡。如果初冬有较长时间的回暖,还应补浇一次。

9、大蒜返青期的管理翌春返青后浇返青水。早春干旱、气温上升快适当早浇;幼苗过旺、为防徒长可适当晚浇。返青后幼苗进入旺盛生长期,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00~3000公斤,硫铵1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5公斤。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10、蒜薹伸长期的管理蒜薹伸长期30天左右,此期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5~10公斤和磷、钾复合肥料每亩5公斤,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需要。甩缨后3~4天浇一次水,并随水施肥。采薹前5~6天不宜浇水,以免采收时断薹。此外,退母前后也是蒜蛆的主要危害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灌根。

1、幼苗期管理:大蒜苗出齐后浇水1次,结合浇水,每亩施用5~8公斤高氮复合肥来促苗生长,对于肥力较高,底肥充足的田块可不施肥。而后控制肥水,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为了保护幼苗越冬,适时适量的浇1次封冻水。待春季气温回升,大蒜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浇返青水,结合浇水,亩施8~10千克高氮复合肥来促进幼苗生长。

2、花芽分化蒜薹伸长期管理:退母后植株开始独立生活,花芽、鳞芽开始分化,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要肥大水勤,一般5~6天浇水1次,每2次水追施1次肥,每亩可追施复合肥15~20千克,共追肥2次。蒜薹采收前3~5天停止浇水,使植株稍现枯萎,以使“口松”易菜薹。

3、鳞茎膨大盛期管理:菜薹后立即浇水1次,并亩施高氮复合肥15~20

千克,以满足蒜头膨大对养分的需要。以后4~5天浇1次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使蒜头组织老熟,提高其耐贮性。

四、田间管理

1、灌水 大蒜播种后,如土壤湿润,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在整个生长期中应保持土壤潮湿。在抽苔期及蒜头膨大期应增加灌水,避免受旱。采苔后应增加灌水,保持土壤湿润,蒜头采收前1周应停止灌水。

2、追肥 催苗肥:即4—5叶期每亩用尿素10—15千克;催苔肥:在7—8叶期每亩施尿素15—2千克,硫酸钾5—10千克,并用0.1%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2次,抽苔以后蒜头膨大期每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每次追肥后应及时灌水。

3、病虫草害防治 大蒜的病害主要有紫斑病、叶枯病及锈病。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2—3次。虫害有蓟马、葱须鳞蛾、种蝇等,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化学除草用24%的果尔乳油或48%拉素

乳油或50%杀草丹乳油,在大蒜播种后或幼苗1叶心前喷施,均有较好的效果。

四、适时采收

1、蒜薹的采收:适时采收蒜薹不仅能提高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提高蒜头的产量有重要作用。当蒜薹生出叶鞘口8~15厘米,上部打弯“称钩”形且总苞变白时采收,质地柔嫩、产量高。收获时一般应选在晴天中午或午后较为理想,提薹时应注意保护蒜叶,防止叶片被拔起或折断,影响蒜头膨大生长。

2、蒜头的采收:根据不同的用途,若收蒜头供腌渍用,可在收薹后15天左右收获;若收干蒜头,则在收薹后20~25天,植株叶片逐渐枯黄,假茎松软时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晾晒时注意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

经常翻动,2~3天后,待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11、蒜头膨大期的管理从蒜薹收获后至蒜头收获为鳞芽膨大盛期。采薹前追施一次速效化肥,亩用硫酸铵10~15公斤,同时浇水。如遇多雨天气及时排涝,防止积水。

12、大蒜中耕锄草大蒜于播种至出苗前可喷除草剂。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5克。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公斤稀释,晚间喷雾。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

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公斤,晚间喷雾。

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13、收获期管理大蒜应适时采收,当总苞膨大向下弯曲时为采收蒜薹适期,蒜头收获适期一般在蒜薹采收后20~25天。当叶片枯萎、假茎松软而不脆时为采收适期

14、大蒜病害防治病毒病:生长期间若发现叶片畸形、萎缩、花叶及发育不良的植株,可能受病毒病感染,要及时拔掉。生产上选用脱毒品种,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

霜霉病、叶枯病:4月中旬以后加强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采收前10天不得用药。

大蒜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施,隔10~15天一次,共喷1~2次。

篇七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紫皮大蒜种植技术相关热词搜索:紫皮大蒜种植方案 紫皮大蒜春季栽培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紫皮大蒜种植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紫皮大蒜种植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27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