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2017-06-14 11:46: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共7篇)泥鳅养殖冬春季养殖管理重点冬春季虽然不是泥鳅养殖的旺季,但是是全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环节抓得不好,会影响全年的经济效益。    一、制定生产计划    年底,养殖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生产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计划内容包括养殖模式、放养计划、饲料用量、预计产量等。根据生产计划落实资金,采购饲料、药...

篇一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泥鳅养殖冬春季养殖管理重点

   冬春季虽然不是泥鳅养殖的旺季,但是是全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环节抓得不好,会影响全年的经济效益。

   一、制定生产计划

   年底,养殖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生产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计划内容包括养殖模式、放养计划、饲料用量、预计产量等。根据生产计划落实资金,采购饲料、药物等物资。自繁苗种的,还需购买亲鳅、订购催产剂等。

   二、及时并塘、进行暂养

   当水温降至8℃时,泥鳅会钻到泥里,停止活动。当水温下降到5℃左右时,泥鳅进入冬眠期。翌年春天,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泥鳅才出泥活动。因此,在立冬前后,泥鳅基本停止摄食时,开始进行泥鳅的出塘销售和暂养工作。在泥鳅起捕时把那些不能上市的小泥鳅和当年放养的泥鳅按规格进行筛选分类,并塘越冬。并塘一般选择在水温10℃左右,阳光充足的晴天进行,这样既方便操作,又能提高起捕率,还能减少鱼体受伤。

   进行暂养是因为暂养池中水温可以控制,有的暂养池采用塑料薄膜保温,虽然没有控温设施,但水温相对较高,泥鳅易起捕,便于春节前后价格较高时销售,获得较高收益。

   三、重视越冬塘管理

   1. 投饵。泥鳅昼伏夜出,晚上见有泥鳅在水底寻食,就需适当投饵。越冬前,需要多投喂脂肪含量高的饵料,如蚯蚓、蚕蛹、蝇蛆等,以便泥鳅积累脂肪越冬。冬末春初水温较低要暂停投饵,春季气温回升后及时进行投饵,否则会降低泥鳅的成活率。

   2. 水质管理。冬初,泥鳅并入目标塘后,要不定期加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60厘米以上,以防冻害。除了加注新水外,还要进行调水、施肥。在越冬塘四角堆放适量的牛粪、猪粪、马粪等有机肥,让其发酵增温。春季鳅塘有以下特点: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少,蒸发量渐增,干旱明显。二是水质较差。越冬后水质老化,水底下层往往会积累大量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三是水体中会有较多的病菌和害虫。春季鳅塘的管理对策在于加强水质调控,及时投料施肥。加注新水不但能补充鳅塘水量、改善水体环境,而且还可刺激亲鳅性腺发育和繁殖产卵(

   3. 安全越冬。     气候恶劣地区,水温偏低,可采取以下几种越冬方法:     ①干塘越冬。将塘水排干,保持塘底土壤湿润(泥中含水量60%),铺上厚约20厘米的稻草和麦草,稻草、麦草要分层铺盖,紧贴池底的草要消毒后再铺盖。消毒方法是将草浸入5%石灰水溶液中,24小时后捞起沥干表面水分,然后铺满鳅池,厚度10厘米左右,在湿草层上面再铺盖厚约10厘米的干草,干草上面盖旧聚乙烯网,以防野生动物危害泥鳅。     ②深水越冬。塘中水深保持在60厘米,同时在水面上放养浮萍等。发现水面结冰后要及时破冰。还要坚持巡塘,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③泥箱法越冬。越冬箱长90~110厘米、宽25~35厘米、高20~25厘米,箱内装厚约20厘米的细土,可存放6~8千克泥鳅。操作时先在箱底部放3~4厘米厚的细土,再在细土上面放2千克泥鳅,如此重复3~5层,最上层覆盖细土,钉牢箱盖。箱盖上开孔6~7个。找一背风向阳、深度1米以上的池塘,把越冬箱沉入水中,让泥鳅在箱中安全越冬。

   4. 消毒防病。     春季是鳅病高发季节,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防病效果。常用消毒药物有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溴海因等。每亩(水深1米)水面可使用漂白粉1千克、二氯异氰尿酸钠300~500克、三氯异氰尿酸100~300克或二溴海因100克消毒。防治水霉病可用水霉净,每亩(水深1米)水面用量为100克。上述药物均要在木桶或塑料容器中用水化开、稀释,再均匀地泼洒到鳅塘中。

   四、抓好空闲池塘的清塘消毒

   泥鳅并塘后空闲的池塘冬季未进行清淤修整的,开春后应抓紧时间进行清塘消毒。空闲池塘的清塘工作主要是:放干塘水,暴晒塘底7~10天后清除多余淤泥(仅保留20厘米厚),平整塘底,加固塘埂,铲除杂草,堵塞漏洞等。投放鳅苗前20天,注水并施用药物进行消毒。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合源新村16幢46号202信箱 邮编:316000)

篇二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池塘养殖泥鳅平时的管理工作

  泥鳅的危险期过后,就进入到池塘养殖泥鳅的正常管理阶段了。这一阶段,相对来说,劳动量较小,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遇到雨天,池水的pH值由于雨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泥鳅最容易患上肠炎,所以在雨后喂食,饲料中一定要拌加防治泥鳅肠炎的药物(如“肠炎灵”),在拌药的时候,最好能加上些面粉或黏合剂,这样能使药物被泥鳅有效吸收。
   
  喂食量要尽可能做到比较平衡,不要忽多忽少。两天的喂食量相差不能超过30%,否则,很容易引起泥鳅肠炎和出现撑死泥鳅的现象。即使某一天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其投喂量的增加也不能超过前1天的30%,否则第二天泥鳅就会出现大批的死亡,这些死亡的泥鳅大都是被撑死的。如果遇到阴雨天,饲料要适当少喂些,阴雨天一过,饲料的投喂量要慢慢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开始占泥鳅总体重的2.5%~3.0%,随着泥鳅个体的增大’慢慢地增加到4%,当气温降低、天气慢慢变冷时,饲料的投喂量应逐渐减少,直至不喂。这里所说的投料量是按照放苗时泥鳅的重量来计算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喂食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引发泥鳅疾病甚至死亡。
   
  在整个池塘养殖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可能每天会出现泥鳅死亡的现象。例如500千克泥鳅,每天死亡几条都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其他水产养殖品种所少有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泥鳅生性好动,这么多的泥鳅每天都要与网布进行摩擦,难免会有皮肤损伤等原因引起个别泥鳅出现疾病甚至死亡,而且泥鳅很贪食,肠道又细,尽管我们采取了多次投喂且尽量做到投料均匀,但难免会有泥鳅因过量采食配合饲料出现被撑死的现象。如果死亡过多,养殖者就要仔细查找和分析原因了。
   
  在养殖过程中,换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泥鳅池不大,饲料的投喂量较多,而且又是土池,所以泥鳅的水质很容易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换水。一般来说,每天都要向池中注入3~5厘米深度的新水,每隔10天要进行一次大换水,换掉整池水的1/3。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由于泥鳅养殖在各个阶段中所出现的密度有所区别和四季的投料量有大小,具体换水次数还是要根据水质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篇三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一、泥鳅养殖池水要求

1)水温: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人工繁殖的条件下,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2)水质: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注意:要经常注入新池塘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泥鳅养殖池水干净无污染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二、泥鳅养殖模式及池塘建造标准【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1)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地势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方便、交通方便地方。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

2)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80平方米,池深1m~1.5m。,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

3)坑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每平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4)稻田养殖: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5)放养前应进行泥鳅养殖池塘消毒及环境改善,其方法和用量具体参考如下: 消毒: 一般用生石灰,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鳅种放养前7天~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塘;5天~7天后,蓄水10cm~20cm。

环境改善:泥鳅苗入池前,为了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根据池塘水质情况,投施一些有机和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以培肥水质,施用量参考10kg/亩~15kg/亩。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6)泥鳅投食及其用量标准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

泥鳅的摄食量与养殖时间也有密切关系: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泥鳅投食注意: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7)泥鳅投苗标准: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cm~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平方米~100尾/平方米(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

8)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9)疾病预防: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总结: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10)捕捞: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篇四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野生泥鳅养殖管理要点

篇五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篇六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作者:姜磊 陈录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1期

摘 要:泥鳅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很低,池塘、稻田以及水沟等都能够养殖,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重要方式。文中简单分析了泥鳅养殖的几项技术,供深入研究泥鳅养殖技术做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泥鳅又被叫做黄鳅、鳅鱼,因为其鲜美的肉质,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所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美称为“水中人参”,属于人们餐桌上常备的一道佳肴。泥鳅是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很少有疾病,成活率也较高,一年四季全年供销。现如今的泥鳅养殖已经从单纯的苗种单养方式发展到了成鳅与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共养的高效养殖方式,并且养殖的效益也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

1我国泥鳅养殖的基本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泥鳅仍旧属于野鱼,还没有开展大面积的集中养殖。伴随着人们对泥鳅需求量的激增,野生的泥鳅资源不断减少,大部分的地区开始进行人工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投入的资金也不断攀升,人们凭借着泥鳅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泥鳅养殖的火热趋势。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2泥鳅养殖的几项基本技术

2.1 池塘环境

池塘需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水塘的定期加水,一般水塘的面积在200~400m2即可,太大或太小都不好。水塘的水深最好为40~50cm,保持水质的酸碱度在7.5~8.0,池塘的池底需要平坦少淤泥,将池埂最大化夯实,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走[1]。泥鳅生性爱逃逸,尤其会趁着雨水较多的时候随着涨满的水流冲出的缝隙逃走,因此防逃逸措施一定不能马虎。为了便于后期的捕捞,可以在排水口周围开挖一个面积为7m2上下的坑池。池塘的消毒工作最好使用生石灰以及漂白粉混合,一般保证水深在10cm上下即可。每667m2的消毒使用50kg的生石灰混合15kg的漂白粉,融入水中泼洒至鱼塘内。

篇七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龙源期刊网 .cn

泥鳅养殖技术

作者:冯爱明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9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简述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养殖条件、苗种来源、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其相关病害与防治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泥鳅养殖户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日常管理;病害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泥鳅是一种低脂肪而高蛋白的水产品,被称为“水中人参”。其属于鲤形目的鳅科,为一种底层温水性鱼类。最适生活水温在25~28℃,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分别进入淤泥中度夏或者小冬眠。泥鳅抗逆性强,呼吸方式有3种,可以通过鳃、皮肤和肠进行呼吸。昼伏夜出,如果水中氧气不足就会浮上水面吞空气进行肠呼吸。泥鳅食性广,可以采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硅藻等小型藻类、腐殖质和植物碎片等。在泥鳅幼苗阶段(

1 养殖条件

国内以池塘养殖为主,这就要求池塘水源充足,在保持适量淤泥的基础上维持良好的水质。池塘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优点有:日照时间长,利于水中藻类等植物生长,提供自然饵料;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加速水面溶氧;池塘施工效率高,养殖操作方便快捷。其宽应为长的3/5,并且池底应有一定坡度以方便清池。商品鳅池塘的面积在1000~4000m2为宜,而苗种的培育池则应该在500~2000m2之间。池塘深度为1~1.2m,水深应保持在0.3~0.5m,若使用配合颗粒浮性饵料则应使用浅塘,若使用硬颗粒商品饲料则可以加大水深。总体而言,水深过大不利于泥鳅生长,因为底层容易发生缺氧且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为了防治泥鳅逃逸,应该在池塘周围设置密眼网等防逃设施,网下端应埋入池底硬土下30cm左右,水面之上高出40cm。

2 苗种来源与鳅苗放养

2.1 苗种来源

如果想要实现规模化养殖就必须考虑苗种的稳定供应问题,这就需要配套的泥鳅鱼苗繁育基地或者泥鳅鱼种培育基地。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建设自己的苗种养殖设施,或者从专业的人工繁殖机构获取苗种,从而保持鳅苗的稳定供应。目前,很多养殖场依靠收购自然采捕苗种,苗种来源复杂且质量得不到保障,成本居高不下。


泥鳅的饲养与管理相关热词搜索:怎样饲养泥鳅 幼儿园饲养泥鳅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泥鳅的饲养与管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泥鳅的饲养与管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49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