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2017-06-14 11:56: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共7篇)[我爱发明]螃蟹养殖机构 蟹公寓 螃蟹安家记(发明人花勃)[我爱发明] 20160330 螃蟹安家记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发明人花勃发明了室内立体养殖螃蟹的新模式——蟹公寓。采用单只喂养螃蟹的方式,让蟹公寓不仅能有效抵抗外界因素对于螃蟹生长的影响,提高了螃蟹的成活率,而且干净卫生的...

篇一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我爱发明]螃蟹养殖机构 蟹公寓 螃蟹安家记(发明人花勃)

  [我爱发明] 20160330 螃蟹安家记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发明人花勃发明了室内立体养殖螃蟹的新模式——蟹公寓。采用单只喂养螃蟹的方式,让蟹公寓不仅能有效抵抗外界因素对于螃蟹生长的影响,提高了螃蟹的成活率,而且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减少了食用螃蟹前清洗吐沙的工序,并且蟹公寓占地面积小,可减少养殖户的占地租金,方便大规模养殖。(《我爱发明》 20160330 螃蟹安家记)

  发明人联系方式:花勃 15066192700

  发明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坡度底面的螃蟹养殖结构,包括左面、右面、后面、前面、底面,所述底面分别与左面、右面、后面、前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封闭式内空间,盒底的底面是一个多面组成的斗形或锥形,与水平面呈1-45°倾角,所述封闭式内空间上设有进水管和双层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卡在所述左面和右面上的其中一对凹槽里。本实用新型底部为倾斜设计,使得底部的沉水性污染物可以快速随水流和重力的双重作用流向双层出水管的下方,双层出水管下方设有一个环形凹槽,使污染物能更有效的收集集中,并快速彻底的排出养殖盒,从而保持了养殖盒的清洁,提高了养殖螃蟹的水环境质量,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篇二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长江1号螃蟹养殖

  [农广天地]中华绒鳌蟹“长江1号”养殖技术(20131128)

  “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这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诗,说的就是“身长八只脚,手持两把钳,喜欢横着走。”的螃蟹。螃蟹有河蟹和海蟹,我们常说的毛蟹、大闸蟹等,一般又统称为河蟹。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总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最近几年,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各地发展很快,不光沿海各地,所有通海的河流湖泊地带都有养殖,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将要给观众朋友们介绍的主角名为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它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1000组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性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的指标,经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的。2012年通过了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了中华绒螯蟹的新品种。

  中华绒螯蟹资料:

  (1)产地分布:中华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鳌蟹属,俗称河蟹、毛蟹。中华绒鳌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经济价值很高。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以江苏阳澄湖所产最为著名。由于苗种人工繁育的成功,已经成为我省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

    (2)品种特征: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附有步足5对。头胸部的背面为头胸甲所包盖。头胸甲墨绿色,呈方圆形,俯视近六边形,后半部宽于前半部,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共有6条突起为脊,额及肝区凹陷,其前缘和左右前侧缘共有12个棘齿。额部两侧有一对带柄的复眼。头胸甲的腹面,除前端为头胸甲所包裹外,大部分被腹甲,腹甲分节,周围密生绒毛。腹部紧贴。在头胸部的下面,普通称为蟹脐,周围有绒毛,共分7节。雌蟹的腹部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腹部旱三角形.俗称“尖脐”.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为鳌足,强大并密生绒毛;第四、五对步足呈扁圆形,末端尖锐如针刺。

    (3)生态条件与生活习性:中华绒螯蟹海水中繁殖,淡水里生长,喜栖息于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淡水湖泊中,营穴居生活。早期以浮游植物为食,以后转为杂食性,具有暴食和耐饥的本领,喜食杂鱼、虾螺、昆虫等。昼伏夜出。具有自切与再生防御敌害的巧妙本领。感觉灵敏,行动迅速,能在地面迅速爬行,也能攀登高处,能在水中作短暂游泳。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河蟹一生只能生殖一次。

    (4)生产性能:中华绒螯蟹蟹苗人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刚孵出的幼体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中华绒螯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脱壳后蟹体显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体很快便衰老、死亡。当年的蟹苗经越冬长成豆蟹,继续养殖可以达到75克以上的商品蟹。

    (5)适宜地区:我省内陆均可进行池塘养殖、网围养殖、人工增殖。沿海各海水育苗场可进行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

篇三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出处:本站整理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7年10月15日

中国水产人论坛——网聚水产人,交流养殖技术,把握行业走势!点击进入中国水产人论

坛>>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

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本文已被浏览 43045 次)

篇四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高淳螃蟹养殖的成本真实调查

高淳螃蟹养殖成本分析和探讨

一、螃蟹养殖成本:养殖户提供的螃蟹养殖成本分析,一般规格在3.5两以下,每斤约需投入成本7-9元左右;一般规格在3.5两以上,每斤约需投入成本20多元。

近年来,螃蟹养殖发展迅速,上市螃蟹增加,致使水产品市场上的螃蟹价格频频下降。有些养蟹户对养蟹出现担心,认为未来养蟹恐怕赚不到钱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尽管以后蟹价还可能再下降一些,但养殖螃蟹仍然有利可图。 根据目前养蟹户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养蟹户当年起捕的蟹,一般规格在150克以下,每公斤约需投入成本16元左右,而现在,每公斤的售价为40—60元;两年起捕的蟹,一般规格在150克以上,每公斤约需投入成本40多元,而现在,每公斤的售价为100—170元。

二、螃蟹养殖成本:目前的螃蟹养殖情况调查

近日,南京调查队走访调研了高淳县及固城镇螃蟹养殖情况,调查显示:目前螃蟹养殖生产形势好于去年,养殖户们期盼天帮忙、人努力,争取今年螃蟹丰产丰收。

一、目前螃蟹养殖生产形势好于去年

高淳县固城镇是南京市螃蟹主要养殖基地,全镇共有螃蟹养殖户约550户,养殖面积约1万余亩,固城湖螃蟹品牌远近闻名,固城湖螃蟹已成为国宴中的一道美味。

据对部分水产养殖户生产情况的调查,今年高淳县通过大力实施高效渔业、引进水产良种、科技入户等措施,螃蟹生产形势稳定,水产业呈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从目前螃蟹的生产情况来看,螃蟹的规格大于去年,发病率低于去年。从今年螃蟹的前四次蜕壳来看,总的情况是平均每只螃蟹的规格比去年大0.5至1厘米,螃蟹的发病率也低于去年。

二、目前螃蟹养殖受灾情况

今年以来,高淳县螃蟹养殖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八月份要经历大暑、立秋、处暑三个节气,在这几个节气里天气变化较为频繁,有炎热、闷热的高温天气,也有凉爽的低温天气,自然天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河塘养殖环境的较大变化。加上前段时间持续的高温,河塘内水温过高,容易造成水质分层现象,再是近几天的暴雨,很可能出现上层温水和下层凉水的对流现象,导致蟹塘下层的溶解氧不足,从而影响螃蟹的生长。

成蟹进入八月份,可以说真正到了最关键时期,这段时间里,螃蟹要进行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由黄蟹变成绿蟹,进入成熟生长期。目前,了解的情况是仅有少部分蟹蜕壳不理想,有的蟹在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后,不继续蜕壳导致早死;也有的蟹明明看上去已经脱壳,但旧壳仍顶在新蟹身上,不能自然脱落,造成死亡;还有的是

蟹的四肢不能完全蜕出,造成螃蟹少脚、少螯现象,成为次蟹。蜕壳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气温异常对螃蟹的蜕壳有较大影响,螃蟹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中才能顺利蜕壳,当气温过低或过高时,体质弱的螃蟹不能顺利蜕壳。另外,由于部分养殖户消毒次数少或消毒不到位,加上近十多天的高温天气,部分体质弱的螃蟹发病率高,造成一定程度的伤亡。

为确保螃蟹正常健康生长,8月中旬以来,固城镇农服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全镇养殖蟹塘查看塘口水质、送技术资料、传授当前螃蟹养殖技术,为养蟹户排忧解难。

三、当前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养殖户期盼

当前螃蟹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渔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加大了养殖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效益的增加;二是部分塘口基础设施较差,池塘标准不高且老化严重;三是受技术力量和农民传统意识的影响,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有待加大。

养殖户期盼,一是加大渔业生产扶持,改善养殖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提高水产苗种场优良苗种繁育能力;三是深入整顿规范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市场,维护养殖户切身利益;四是组织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社,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水产品销售,希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争取今年螃蟹丰产丰收。

篇五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如何养殖螃蟹

1、如何设计和建设蟹种培育池? 蟹种培育池应选择*近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且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开挖和建设,要求整个池塘呈东西向长方形,四角略呈弧形,面积1—5亩为宜,以1—3亩为最适,水深0.8-1米,池塘四周坡面从池塘底部开始至池塘上口贴附规格为每平方厘米30目的聚乙烯网,防止幼蟹掘穴成为懒蟹,影响蟹种成活率。池埂上方用钙塑板或硬质塑料围成防逃设施,高度50-60厘米,以防蟹种逃逸。池底留有淤泥或翻耕碎土层3-5厘米,便于种植水草。蟹苗下塘前,还应在池塘四周水面设置水花生带,方法用绳、桩固定,宽度视池塘大小而定,一般1亩左右的池塘,保持2米宽的水花生带,2-3亩的池塘保持3米左右宽度的水花生带,5亩以上的池塘,应保持水花生带4米以上。除设置水花生带外,还应种植水草,方法是采用伊乐藻栽插,行间距1×1米。 2、如何选购优质大眼幼体? 蟹苗质量是影响蟹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选购优质大眼幼体,除注重品系外,质量掌握上总的来讲应做到“三看一抽样”。一看蟹苗个体大小是否一致;二看蟹苗体色是否一致,呈黄褐色,具有光泽者为佳,颜色不一致或体色透明发白者为差;三看蟹苗活动能力,用手抓取一把轻捏后放开,能迅速散开者为佳,散开慢者为差。最后抽样检查,随机称取1-2克蟹苗,折算数量,每公斤14-20万只为正常,14-16万只为优质苗,22-26万只为劣质苗。 3、蟹种培育如何加强投饵管理? 常州地区蟹种培育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大眼幼体直接培育成蟹种,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投饵管理。首先是培肥水质培育红虫等浮游生物。大眼幼体下塘后3天内以红虫为主要饵料,因此,蟹苗下塘前7天-10天,应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每亩施用发酵后的畜禽粪便50-100公斤)。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则应捞取红虫补充和增投鱼糜等人工饲料,增补量为蟹苗重量的150%。第二是科学投饵。一期仔蟹后投喂鱼糜加熟的猪血、豆腐糜,投喂量为仔蟹体重的100%,每天分4次投喂,6小时投喂1次,傍晚1次占全天投喂量的60%,直至出现三期仔蟹为止。三期后,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1天分2次投喂,至蜕变为四期仔蟹。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量的20%,同时搭配浮萍等水草,直至蜕变为五期仔蟹为止,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投喂。五期仔蟹以后,每日投喂1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8%,直至长成每公斤160-200只的大规格蟹种。整个蟹种培育阶段应按照是“两头精、中间粗”的投饵原则和“前促、中控、后补”的投饵方法科学投喂。“两头精”即五期仔蟹以前,以及蟹种最后一次蜕壳

至越冬之前这两个阶段,应投喂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要求粗蛋白38-40%。“中间粗”,即五期仔蟹以后至蟹种最后一次蜕壳之前这个阶段,应掌握吃饱不吃好,饲料粗蛋白含量只要求25-28%。以防营养过剩,提早成熟。“前促”,即前期投喂好饲料,促进生长为提高蟹种成活率打好基础。“中控”,即中期投喂一般性饲料控制生长。“后补”,即后期补投较好饲料,各界营养越冬,减少越冬损失。 4、蟹种培育阶段水质管理的方法? 蟹种培育阶段水质要求总的来说要“肥、活、嫩、爽”,具体达到:溶蟹氧5mg/L以上,PH7.5—7.8、透明度30-40厘米,氨氮0.1mg/L以下。因此,要采取以下管理方法:一是注换新水。由于前期施肥,培育活饵料,池水较浓,一期仔蟹以后,改投人工饲料,不需要较肥的水质,因此必须及时注换新水来进行调节。前期一般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提高3-5厘米。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5%左右。6月份以后,气温升高,水位应逐渐加深,7月份以后,保持水位1.2-1.5米。二是施用生石灰。除坚持注换新水外,还要不定期地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般一个月左右(视水体肥度而定),施用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公斤(1米水深),化水全池泼浇,施用时应避开幼蟹蜕壳期。三是施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能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水体肥度,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水质较肥的塘口10天至半个月施用1次,用量为每亩2-3公斤(PSB或EM原露),水质清瘦的塘口,一月施用一次即可。施用微生态制剂时,不可同时施用消毒剂如漂白粉、生石灰等,以免降低效果。 5、如何控制蟹种性早熟? 积温过高、营养过剩、水质过浓都会导致蟹种性早熟,因此,要采取以下对策。 防止积温过高可采取: ①尽量推迟放苗。适宜的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既不影响幼蟹生长,又能减少温度积累,从而有效控制蟹种性早熟。 ②加深水位。高温季节保持池水深度1.2-1.5米,有利于降低水温、减少积温。 ③增设水生植物。除种植水草外,还应设置水花生带(方法同前述)能有效降低水温。 防止营养过剩可采取: ①适当加大大眼幼体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0.5-0.75公斤。 ②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饲料投喂方法。即5期幼蟹阶段,投喂粗蛋白38-40%的高营养饲料。中期投喂粗蛋白25-28%的植物性饲料,适当搭配青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后期(霜降以后)补投蛋白含量38%左右的颗粒饲料,以积累营养越冬。整个培育阶段饲料投喂应做到投足投均,方可提高蟹种成活率,降低性早熟

比例。具体投喂方法如前所述。 防止水质过浓可采取: 一是注换新水,二是使用生石灰,三是施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方法同前所述。但应适当控制加水次数,因注水会促进幼蟹蜕壳,除前期需勤加水,促进生长外,中后期要减少加水频率,可采取先排水,一次加足的办法。 6、蟹种的捕捞方法? 蟹种的捕捞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地笼捕捉,另一种是采用水花生打堆,用网具在水花生下方抄捕,一般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一个月内可基本捕尽。 7、成蟹养殖的主要方式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常州地区成蟹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湖泊网围养殖、稻田养殖三种形式。 ①池塘养殖。池塘养成蟹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河蟹养殖形式,它的特点是可人工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池塘养蟹的养殖方式又可分为二种,一是单养,二是混养。单养即单养河蟹,只放蟹种,不放养鱼、虾等其它养殖品种。一般亩产成蟹50-75公斤;混养即以河蟹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等鱼类,一般亩产河蟹60公斤左右,青虾20-30公斤、鱼类80-100公斤。近年来,常州地区池塘养蟹大多采用后一种形式,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蟹池“631”模式(即亩产河蟹60公斤、青虾30公斤、优质鱼类100公斤、亩效益2000元的养殖新技术),成效显著。 ②湖泊网围养殖。湖泊网围养蟹是在网围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蟹养殖方法,其技术内容主要是:在湖泊中选择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水位适中的一片水域,用网片加竹桩固定,网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的生长要求,种植水草、移殖螺蛳、投喂饲料,精心饲养管理。这种养蟹方式由于湖泊水体流动性大,水质好,河蟹活动范围广,天然饵料丰富,生产的河蟹一般规格大、品质好。 ③稻田养殖。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使稻禾和河蟹在同一环境中共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病害,提高稻谷、河蟹商品质量和种养经济效益的目的。稻田养蟹只需在田间开挖养殖沟,在稻田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即可养殖,饲养管理措施同池塘养蟹。 8、如何营造池塘养蟹生态环境? 一是种植水草。水草除了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外,还可吸收氨氮净化水质,以及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还是河蟹蜕壳生长最佳的隐避场所,因此,必须种植水草。沉水植物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黄丝草、苦草等,挺水植物种植茭白、茨菇等,浮叶植物移殖菱藕、水花生等。水草种植面积一般占水面的50-60%。二是移殖螺蛳。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活饵料,同时,螺蛳的滤食作用又直接降低了水【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体肥度,净化作用明显。一般每亩池塘投放螺蛳300-500公斤,投放时间在清明前后。三是施用微生态制剂。PSB(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可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H2S等有害物质,经常使用,净化水质、改善底质效果明显。亩用量一般为1-1.5公斤(1米水深)。 9、怎样选购优质蟹种? 选购蟹种应注意:一是看水系。首选长江水系蟹种,根据长江水系河蟹主要特征进行选择。二是看亲本。要求用于繁殖的亲本蟹个体重量雄蟹175克以上,雌蟹125克以上。三是看蟹种是否性早熟。性早熟蟹种应剔除。四是看培育蟹种的水域。应为淡水,有盐度的水培育的蟹种,性腺有早熟趋势,影响长成规格。五是看体质。应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每公斤100-200只)。六是要早购早放,运输得当,切忌酷热或严寒时购运蟹种。 10、池塘生态养蟹的放养模式? 池塘生态养蟹,就是根据池塘生态位原理,通过种植水草、移殖螺蛳等技术措施培植资源,人工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结合河蟹、青虾、鳜鱼、花白鲢等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河蟹及套养品种放养量,建立复合型的池塘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达到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放养模式是:亩放自育蟹种600-800只(平均规格100-160只/公斤)、青虾种10公斤、鳜鱼种30-40尾(体长5厘米以上)、花白鲢20尾(每尾3-4两,比例各半)、异育银鲫、细鳞斜颌鲴、花鱼骨等大规格鱼种8-10公斤。可亩产成蟹60公斤(平均规格每只150克以上)、青虾30公斤、鳜鱼等优质鱼类100公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 11、成蟹养殖如何科学投喂饲料? 饲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一方面可利用池塘中人工培育的水草、螺蛳等饵料生物,但大部分还要依*人工投喂。 在饲料的品种上,有植物性、动物性和配合饲料三大类。植物性饲料有豆粕、玉米、小麦、地瓜、南瓜、水草、旱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鱼粉、螺蚬、河蚌、蚕蛹等;配合饲料是采取科学配方将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加工制成的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全面、河蟹长势好、投喂方便、饵料系数低、便于存放等特点,目前成蟹养殖大都投喂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投喂应根据河蟹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春以后至6月底之前,这个阶段为河蟹的适宜生长期,必须加强营养,要求投喂粗蛋白36-38%的颗粒饲料;高温期由于水温较高、闷热天气较多,影响河蟹正常摄食和新陈代谢,只要求投喂粗蛋白32%左右的颗粒饲料,同时搭配水草、南瓜等青饲

料;高温以后(8月份以后)天气转凉,水温逐步回落,河蟹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这个阶段必须投足投好饲料,要求投喂粗蛋白35%以上含量的颗粒饲料,同时,投喂的数量一定要达到河蟹摄食需求。 每天的投饵量要根据月、日投饵计划和河蟹吃食情况而定,具体做到“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在季节方面,2-3月份,天气较冷,河蟹摄食量少,可用颗粒饲料或鲜活小杂鱼开食。清明以后,水温逐渐升高,可按河蟹体重的5-6%投喂颗粒饲料,高温季节由于水温较高,有时气压偏低,往往影响河蟹正常吃食,正常天气按河蟹体重的3-5%投喂即可。白露以后河蟹趋于性成熟,应加大投喂量积累营养;在天气方面,晴朗天气应多投,阴雨天少投,闷热天不投,以免饲料腐烂变质败坏水质;在水质方面,水质清新可多投,水质较肥应少投;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蟹的活动情况,同时,每塘搭建1-2个1平方米左右的食台,沉于水下30-40厘米,每日于食台上投放饲料,用于检查河蟹吃食情况。如食台上投喂的饲料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反之则减少;在投喂时间上,因河蟹白天隐蔽在水草丛下阴暗地方,黄昏以后才出来觅食,因此投喂时间应在傍晚。投饵方法一般全池散投,池边坡面浅水处应适当多投。水温15℃左右,隔日投喂一次,水温20℃以上,每天投喂一次。 12、成蟹养殖池如何合理调控水质?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硫化氮、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均对河蟹的栖息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水质适合河蟹的生长需要,对不适宜的水质进行改良和调节。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是:溶解氧每升池水含5毫克以上,氨态氮0.1毫克以内,PH7.5-8.5,透明度60厘米以上,根据这些要求,可采取以下综合调节方法。 (1)彻底清塘。冬春季清塘时,不光要用药物彻底消毒,而且要清除过多淤泥,因淤泥中存在过多的有机质,在溶氧缺乏时,引起水质、底质恶化,产生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物质危害河蟹,因此在放养前一定要消除过多淤泥(只可留淤3-5厘米,用于栽培水草)。 (2)栽培水草。除为河蟹长期提供青绿饲料外,水草可以吸收水体肥度而净化水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在高温季节还能降低局部水温。栽培水草的方法,一般是将伊乐灌切茎分段进行栽插,行间距3×4米。 (3)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等鱼类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而降低池水浓

篇六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龙虾_河蟹_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技术

栏目编辑:刘小波E-mail:nmkjpx@126.com

2010年第10期·新农业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虾、河蟹生鳜态鱼立

体养殖技术、

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

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

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

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

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

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

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

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

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

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1.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

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

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4.适时捕捞。龙虾放养2个月后,

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规格达50克以上龙虾,尾重达半公斤的鳜鱼,起捕上市。让小规格龙虾、鳜鱼生长,提高池塘净产量。河蟹一般在10月份开始捕捞。

徐承旭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

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

22

日前,江西省赣州市首次大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活动启动。来自18个县(市、区)的185名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培训。

篇七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3+5螃蟹养殖方式

3+5快乐养殖大闸蟹简易流程介绍

出处: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4年04月29日

一.河蟹暂养流程

1.暂养蟹塘结构

湖北汉川区域,螃蟹养殖大多采用3+5模式,该模式为大多数养蟹户接受,经济效益比较显著。需要两口塘,面积较小的暂养池和面积较大的放养池,暂养池面积︰养成池面积= 1 ︰4~5。塘口形状以长方形为佳,塘口中间有滩头,中间有1.5~2米深的回形沟。

河蟹暂养优点很多:

①便于集中管理节约费用;

②养成池有足够的时间养草;

③减少养成池前期污染;

④通过暂养疏苗可以精确掌握蟹苗的投放数量,为科学养殖管理提供较精准的数据; ⑤可以提高蟹苗早期的成活率。

2.健康清塘

暂养池切忌还没准备好就匆匆放苗,一般每年10月中下旬就要开始整理暂养池;到来年1月份,暂养池的水草就长好就可以放苗了。

根据往年池塘的pH值,选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必须将塘口中的野杂鱼虾、鳖等清理干净。之后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3亩)解毒,第二天按6~8亩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生物净化,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微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3.肥水培藻

“肥水不好不放苗”肥水可以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可以提供隐蔽场所,减少 蟹苗上岸、可以使水环境自我调节平衡,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因天气突变给蟹苗 带来的应激死亡。

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内含优质藻相必需的养份,可促进优质藻相及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为种苗提供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还能起到增氧、稳水、解毒、净水的重要作用。选择优质的肥料,培养良好藻相,可增强种苗的抗逆能力,大大提高种苗成活率。放苗前,暂养池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肥水(如早期温度低,可按4~6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低温肥水效果好)。

4.优选蟹苗

选苗:选择长速快、体质健壮、肢体齐全、甲壳完整、爬行活跃、规格整齐、无伤无病的优

质谢苗。

放苗规格、密度:若想达到高产、大规格一定要把握好放养密度;建议投放蟹苗规格每斤100~120头的扣蟹为佳,每亩不超过100斤,80~90斤为最宜。即每亩放养700~1000只蟹苗左右。

正确放苗:①选择晴暖天气放苗,将蟹苗均匀放在蟹池四周池边,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养时操作要轻,让蟹苗在池内均匀分布;如夏天放苗,应选择上午8~9时或下午太阳下山后放苗最好,不要在中午放苗。②放苗时蟹塘水位应在0.8米以上,可起到保水温的作用,同时避免河蟹打洞,pH值在8.5左右,水温在蟹苗的适应范围内。③放苗前4小时,在暂养池按2亩.米泼洒护苗露1瓶+离子对钙1瓶,做好抗应激工作,提高放苗成活率。

5.健康养护水质、底质

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农历冬月,在越冬时期,可选择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在天气晴暖时肥水1次,每个月按6~8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改底一次。

6.体内环境的养护

暂养池不仅要注重水质和底质养护,还应注重投喂优质饵料,拌喂福泰、酶解多糖、活性蒜宝、金多维等产品,保肝健肠养胃,强健体质。

7.暂养期特别要注意河蟹第一次脱壳补钙的重要性

刚报点时按4~6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脱壳高峰期按2亩用离子对钙1瓶+降解灵1包,脱壳尾期再按4~6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可大大提高暂养成活率,河蟹第1次脱壳是否顺利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整个养殖的成活率。

二.河蟹养成管理

1.健康清塘·消除隐患

转苗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将放养池按 “清塘四步曲(清整池塘→消毒除杂→降解残毒→生物净化)”清理干净,同时植入水草,并做好肥水培菌的工作。

2.选草健草

一般建议选择灯笼泡草或吃不败草,在放苗前移植在暂养池,以塘口面积的一半为标准,回形沟内为主要植草区。在4月份,也必须在放养池内植草。水草进塘口前,要经行处理,清理掉水草上附着的虫卵、成虫、青苔。

放养池在前中期,要注意水草的养护,定期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养护底部,健草养螺宝+特力钙增加水草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并保证水草生长不要没过水面,防止风雨天气对水草的破坏及有害飞虫产卵;保持水草占塘口面积的2/3。

3.肥水培藻·保健养苗

放苗前根据池塘藻相(水的肥度)情况合理施肥。清淤消毒后的池塘,先用清源解毒(每瓶用4~5亩)加水稀释后泼洒,第二天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施基肥,3天后放苗,放苗前泼洒护苗露(每瓶3~4亩),可明显提高放苗成活率。

4.保健养螺

投放螺蛳前1天,按3~5亩用1包六控底健康来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投放时,先将螺蛳洗净,然后把螺蛳放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三天后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视水质情况,定期按8~12亩将健草养螺宝1桶+特力钙1包混合泼洒,增强螺蛳的营养适口性;高温季节时,每5~7天按3~5亩用底舒安或六控底健康1包,控制虫病毒和病菌在螺蛳体内的寄生和繁殖,减少病原携带和传播。

5.培植氧源·稳定水质

藻是池塘溶氧的主要来源,藻所产溶氧占整个水体溶氧量的70%以上,溶氧是水产动物的命根子,培养稳定的优良藻相,是溶氧和水质稳定的基础,而稳定的水质是有效防控水产动物应激反应的保障,有效防控应激反应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稳定水质及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的预防:

在前中期:每10~15天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在养殖后期:由于塘底的有机质增多,温度较高,池水pH值偏高,为避免蓝藻的产生及爆发,应减少肥水的次数,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少量多次的追肥,以培菌为主,建议按6亩用新活菌王1瓶+纳米氧1瓶,对抑制蓝藻有很好的效果。

改善水质:

①改善黑浊水、泥浊水、酱红水、浓绿水、混浊水:上午8点用清源(每瓶用4亩.米),10点按6~8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六抗培藻膏1桶(应提前将上述三个产品混合浸泡1夜)混合泼洒。

②改善乳白水:上午用绿康露(每瓶用3亩.米)重点泼洒水色乳白区域,切记当晚9点左右泼纳米氧(每瓶3~4亩.米)。

③改善浓绿、蓝藻水:天晴上午9点,用克蓝(每亩.米用300~400克),或于傍晚用绿康露(每瓶用3亩.米)加水泼洒,切记当晚9点左右泼纳米氧(每瓶3~4亩.米)。隔天上午9点,再按10亩用黑金神1包+新活菌王1瓶+藻健康2包泼洒(三者提前混合浸泡1夜)。

④水质变坏,蟹上岸、减料或其它异状时:应减少投喂或停喂,同时按3亩.米即时泼洒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或即时泼洒应激宁1包+高稳C1包)。【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当水质逐步转好,蟹吃料逐步恢复后,在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活性蒜宝、金肽康各10克阴凉半小时后投喂,每天2餐,连喂3~5天。

6.养护底质·正本清源

修复底质活性,活化塘底淤泥,增强底质自净功能,防控底质腐败,消除滋生菌虫病害的“瘟床”。

①日常改底:傍晚5~7点按3~4亩.米用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混合干撒。

②蟹有异常:白天按3亩.米用粒粒神1包+得立康1包混合干撒。

③水体悬浮颗粒多:天晴上午9点,按6~8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藻健康1包泼洒(三者提前混合浸泡1夜)。

7.补钙固壳--脱壳期的养护

在螃蟹养殖过程中,从蟹苗到成蟹,螃蟹会脱五次壳。

蟹苗在第二次脱壳后,个体变大,每斤可达到30~60头。这个时候,由于暂养池较小,导致密度过大,可能出现池水浑浊,螃蟹爬坡上草等应激现象。出现此类情况,要通过补钙,加强蟹苗营养增强体质,补充外源氧等方法来缓解,建议按6~8亩用特力钙1包+纳米氧1瓶。

每次脱壳前后,拌喂离子对钙、酶解多糖、金肽康,补充螃蟹脱壳所需要的钙质,增强体质。在脱壳高峰期间,避免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及杀灭青苔等化学药剂,避免使用解毒剂等酸性药品。

8.排毒解毒·保健免疫

当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超标,当蓝藻或其它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时,当水质老化藻类死亡时,当使用消杀药物后,发现养殖对象有异常症状反应时,为防止养殖对象中毒引起病变,建议:用解毒超爽(4~5亩.米/瓶)或清源(3~4亩.米/瓶)泼水;同时减料5~7成,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酶解多糖、保肝促长灵、福泰各10克混匀阴凉半小时后投喂。每天2餐,连喂3~5天。预防用量减半。

9.防抗应激

清明和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大,风向变化大;暴风雨前后,气压变化大,水温变化大,水质、底质各项指标变化大;以及盲目用药等因素都极易导致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又是病发的主要诱因,除做好水质、底质等池塘环境的正常管理的同时,按下列方式操作,可起到明显的防抗应激的作用,消除应激发病的隐患。

水面泼洒:按4亩用降解灵1包+应激宁1包加水混合泼洒,可缓解和消除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

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金肽康、酶解多糖各10克混匀后投喂,可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活性蒜宝各10克混匀后投喂,可起到整肠健胃的作用。

10.加强夜间管理·防控疫病隐患

水产动物的发病大多发生在夜间后半夜,而发现在白天。因为后半夜12点之后池塘溶解氧下降,底质加速厌氧发酵腐败,大量有毒(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甲烷等)和有害(多种病原生物)物生成繁殖,而此时的水产动物因上述原因的影响而导致活力减弱,免疫力降低从而使发病机率增加。当清明或白露前后,高温季节的恶劣气候或水质变化时,按下述方法使用,可防范养殖风险,大大降低发病率。

①高温季节的恶劣气候或水质变化时,在傍晚5~7点按4亩.米选择以下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使用:a.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b.降解灵2包+离子对钙1瓶,c.纳米氧1瓶,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②清明或白露前后,按4亩.米用粒粒神1包+得立康1包混合干撒。

11.强健体质·促进生长

在为河蟹投喂饵料时,坚持每天投饵2次,上午8~9点投喂饵料总量的30%,傍晚5~6点投喂饵料总量的70%。一般养殖户都会投喂干料,因干料始终会有少量的粉末,且适口性差,粉末散在水里既污染水质也浪费饲料,甚至会沉入塘底,败坏底质、水质,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河蟹,所以在饲料中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能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为了促进河蟹增长,平时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保健免疫的产品,增强蟹的活力和免疫力,增大河蟹肥度,改善河蟹品相:投喂优质饵料,将组合A(每公斤饵料拌健长灵10克+福泰10克+金多维5克)与组合B A(每公斤饵料拌活性蒜宝10克+本草大康10克+清源5克)错开拌料投喂。若是加喂冰鲜鱼,须用活性蒜宝与颗粒料拌匀放置30分钟后投喂。

12.内(养殖对象体内环境)外(池塘环境)兼修,防控病害

注重氧、藻、水、底的日常养护,使得溶氧充足、藻相稳定、水质清爽、底质干净,让病毒、病菌、虫源失去滋生和寄生的温床;同时注重鱼体内环境肝、肠、胃、鳃的日常保健,使河蟹质健康,活力好,抗病力强,控制病害卓有成效,并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

①中毒、应激性(肝坏死、高温应激致死、中毒等)疾病: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2小


央视立体养殖螃蟹相关热词搜索:央视7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高密度立体养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央视立体养殖螃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央视立体养殖螃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51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