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细鳞鱼养殖

细鳞鱼养殖

2017-06-15 10:39:5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细鳞鱼养殖(共7篇)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细鳞鱼养殖技术  细鳞鱼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国产冷水鱼,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细鳞鲑,这种鱼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细鳞鱼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片就将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细鳞鱼的特征特性以及养殖的...

篇一 细鳞鱼养殖
细鳞鱼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细鳞鱼养殖技术 

  

  细鳞鱼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国产冷水鱼,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细鳞鲑,这种鱼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细鳞鱼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片就将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细鳞鱼的特征特性以及养殖的全过程。 

   细鳞鱼口横裂,亚下位。上、下颌均具齿,腭骨齿1行,生殖季节成鱼有2行明显的舌齿。脂鳍大,与臀鳍相对。随栖息环境不同及个体生长体色变化较大。终年栖息于山涧溪流的群体,个体较小,体色较暗,称“山细鳞”;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个体较大,体色鲜艳,称“江细鳞”。一年四季活跃摄食。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等,也捕食蛙类及小型的啮齿类。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1/2大小的鱼类。每天食欲最旺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产卵后的食欲特别旺盛。一般在江河的深水区域越冬。

  自然状态喜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新的流水中,冬季在河流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等,也捕食蛙类及小型啮齿类。细鳞鱼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每年2—3月水温达到8—12℃时产卵,卵沉性,浅黄色。仔鱼喜欢潜伏在砂砾空隙之间,不常流动,通常以小鱼、水生昆虫、水岸边生活的小动物及植物为食。 

  1、仔鱼培育 

  养殖容器为玻璃钢平列槽(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流水养殖,进水流量18~20升/分钟,水面上方60厘米设置100瓦日光灯照射。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细鳞鱼仔鱼全长为14~16毫米。 

  2、稚鱼培育 

  稚鱼池规格为长10米、宽2米、深30厘米。细鳞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在平列槽内稚鱼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在稚鱼池中稚鱼放养密度为3000尾/平方米。 

  当稚鱼上浮率达到50%以上时,投喂开口饲料,开口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宜。可选用粗蛋质含量为45%的稚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但脂肪含量应在12%以上。饲料粒径0.3~0.5 毫米。 

  3、鱼种培育 

  采取流水池培育,流水池采用水泥池,单池面积30~90平方米,池深60~8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宽1.2~2.5米。池底的坡降为2∶1000~5∶1000。流水池的水流量为100~300升/分钟,保持水深为50~60厘米。根据细鳞鱼生长规格调整放养密度。规格5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000尾/平方米;规格1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800尾/平方米;规格2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600尾/平方米;规格3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500尾/平方米。 

  4、成鱼养殖 

  流水池养殖:采用水泥池。水泥池塘长方形,面积200平方米,池深100厘米,水深80厘米。池宽6.67米,池长30 米,池底坡降比为12∶1000。池塘并联排列。水源选择水温较低的地下水。细鳞鱼适宜生长水温13~20℃,最适生长水温13~16℃,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0℃。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小时以上,流速保持0.02~0.16米/秒。水中溶解氧为6毫克/升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0075毫克/升以下。规格20~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300尾/平方米;规格1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尾/平方米;规格1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00尾/平方米;规格2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75尾/平方米;规格3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50尾/平方米。 

  湖泊增殖:选择湖泊中水草茂密(覆盖率最好达到90%以上)、水体清澈透明、无污染、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0℃、水体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水中悬浮物总量不高于15毫克/升的水域进行放流增殖为宜,水体中还应有丰富的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虾等饵料生物。放养细鳞鱼稚鱼、1龄鱼种均可。稚鱼规格以3~5厘米为宜。放养密度以10~30尾/亩为宜。1龄鱼种规格以25克左右为宜,放养密度以5~10尾/亩为宜细鳞鱼有在秋末冬初洄游到大江深处越冬的习性,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捕捞,否则细鳞鱼将会潜入湖泊深处准备越冬,很难捕捞。

篇二 细鳞鱼养殖
辛向东细鳞鱼养殖:地下涌泉里“淘金”

篇三 细鳞鱼养殖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篇四 细鳞鱼养殖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篇五 细鳞鱼养殖
细鳞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篇六 细鳞鱼养殖
不同驯化方式对细鳞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不同驯化方式对细鳞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魏文燕,张小丽,陈霞,杨马,唐洪李良玉,王俊,曹英伟,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进一步丰富细鳞鱼养殖生物学内容,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在水温9.2~15.2℃水温条件下,采用3种不

同的驯化方式驯养体重(0.055±0.003)g的细鳞鱼鱼苗6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和驯化方法对细鳞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确定

C组细鳞鱼体重的特定生长率为5.21%/d,B、C组细最适开口饵料和最优驯化方案。[结果]经过60d投喂,明显大于A组和B组;A、

B、C组细鳞鱼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8%、20.3%和32.27%和37.47%,鳞鱼的死亡率分别为32.37%、差异不显著(P>0.05);A、

12.9%。[],,(C)结论水蚤是细鳞鱼较为理想的开口饵料但在细鳞鱼规模化养殖中以粉料开口采用粉料和颗粒饲料投喂组是更为合

【细鳞鱼养殖】

。理的驯化方式

关键词细鳞鱼;驯化方式;生长;存活中图分类号S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4-12119-02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34.042

EffectsofDifferentCultivationMethodsontheGrowthandSurvivalofLarvalandJuvenileBrachymystaxlenok

yuetal(InstituteofFisheries,Chengdu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WANGJun,CAOYing-wei*,LILiang-Chengdu,Sichuan610000)

Abstract[Objective]TheresearchaimedtofurtherenrichthebiologicalknowledgeofBrachymystaxlenokaquacultureandprovidefounda-tionforitslarge-scalecultivation.[Method]Atwatertemperatureof9.2-15.2℃,Brachymystaxlenokseedlingswiththebodyweightof(0.055±0.003)werecultivatedfor60daysbythreedifferentcultivationmethods.Theeffectsofdifferentmouth-openfeedandcultivation

methodsonthegrowthandsurvivaloflarvalandjuvenileB.lenokwerestudiedtoconfirmtheoptimummounth-openfeedandthebestcultiva-tionmethod.[Result]After60days,thespecificgrowthratioofbodyweightofB.lenokinCgroupwas5.21%/d,whichwasobvioushigherthanthatinAgroupandBgroup.ThemortalityratesofB.lenokinAgroup,BgroupandCgroupwere32.37%,32.27%and37.47%re-spectively,withou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coefficientsofvariationofbodyweightofB.lenokinAgroup,BgroupandCgroupwere16.8%,20.3%and12.9%respectively.[Conclusion]Daphniawasakindofgoodmouth-openfeeding,andthereasonablecultivationmethodofB.lenokinlarge-scalecultivationwasfeedingwithpowderfeedandgranulefeed(Cgroup).

KeywordsPercafluviatilis;Cultivationmethod;Growth;Survival

隶属鲑形目(Sal-细鳞鱼(Percafluviatilis)又称细鳞鲑,

moniformes)、鲑科(Salmonidei)、细鳞鱼属,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特点,是我国名贵的冷水性经济鱼类

[1]

d,再投喂软性颗粒饲料10d,最后改投颗粒饲料;B组以鱼糜开口,先投喂鱼糜15d,再投喂浸泡鱼糜汁液的软性颗粒饲料10d,然后改投颗粒饲料;C组以人工粉料开口,先投喂粉料10d,然后改投颗粒饲料。鱼糜由鲤鱼肌肉研磨而成,水蚯蚓投喂前以2%食盐水消毒1min,所投喂人工饲料购自成都凤凰饲料有限公司,试验期间每日投喂4~6次,每次间隔2h。1.3

项目测定和分析

试验共进行60d。每天记录死亡数

量,计算死亡率;每15d测量1次生长数据,包括体长、体重等数据,试验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用EXCEL软件运算、制图。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成活率、死亡率、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

成活率(%)=剩余鱼苗数量/初始鱼苗数量×100(1)死亡率(%)=死亡鱼苗数量/初始鱼苗数量×100(2)%)=(ln终重-ln初重)/饲喂天数特定生长率(SGR,×100

%)=(标准差/平均值)×100变异系数(CV,22.1

结果与分析

不同驯化方式下细鳞鱼的死亡率比较

不同驯化方式

(3)(4)

。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高度重

[2-5]

视和养殖业开发高档新品种的迫切需要,对细鳞鱼开展了大量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

细鳞鱼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条件下仔、稚鱼以浮游

[6]动物、小型野生杂鱼等为食;池塘养殖条件下则主要通过培[7]育饵料生物、投饲饵料鱼等方法养殖细鳞鱼,其主要缺点是

生产成本高、养殖管理难,制约了细鳞鱼规模化苗种培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适宜的开口饵料和驯化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驯化方式,研究开口饵料、驯化方法对细鳞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丰富细鳞鱼养殖生物学内容,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11.1

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鱼

试验鱼购自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

研究所渤海冷水鱼试验站,鱼苗规格整齐,体表无创伤、逆水性强。试验在成都市涌泉冷水鱼养殖基地进行,试验用水为山泉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1.2

B、C3组,试验设计将试验鱼分为A、每组5000尾A组用水蚤等浮游动物开口,鱼苗。其中,先投浮游动物3d,再投喂水蚯蚓15d,此后用粉料和水蚯蚓混匀后投喂15

王俊(1985-),男,四川泸州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鱼类遗

。*,,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水产养殖方面

研究。

10-27收稿日期2014-作者简介

A、B、C组死亡率分别为下细鳞鱼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32.37%、32.27%和37.47%。A组0~23d细鳞鱼死亡率较24~32d出现死亡高峰,33d后低,最高日死亡率达2.44%,死亡率趋于稳定(图1);B组有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6~10d和23~31d,32d后死亡率趋于稳定(图2);C组死亡14d后死亡率高峰出现在7~13d,最高日死亡率达3.98%,趋于稳定(图3)。

2.2不同驯化方式下细鳞鱼的生长由表1可知,试验开

C组体增重最多,始投喂60d后,为(1.255±0.162)g;其次为B组,增重为(1.149±0.173)g;A组增长最小为(0.947±0.159)g。经统计分析,A组与B、C组体增重均达到极显著B与C组达到显著差异(P<0.05)。C组特差异(P<0.01),

明显大于B组(4.74%/d)和C组(4.定生长率达5.21%/d,

90%/d)。从图4可以看出,A组0~30d体重增长较快,30d后生长速度较B、C组慢;C组则正好相反,30d后生长速度变快。

图3

C组细鳞鱼死亡率的变化规律

【细鳞鱼养殖】

图1A组细鳞鱼死亡率变的化规律

图4

投喂0~60d细鳞鱼体重的变化规律

33.1

讨论

最适开口饵料的选择

一般而言,开口饵料的适口性、

可获取性是决定仔鱼顺利实现初次摄食的主要因素。仔鱼初次摄食成功率高就意味着临界期被抑制,仔鱼的成活率也将提高点

图2

B组细鳞鱼死亡率的变化规律

表1

组别ABC

0d

15d

不同时间的体重∥g

30d

45d

[9]

[8]

。水蚤等浮游动物具有个体较小、游动能力弱、富

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营养价值高等特

,水蚤既满足了细鳞鱼对开口饵料适口性、可得性和营养性的需求,又符合其在自然水域中的生活习性,因此A组细鳞鱼仔鱼开口初期生长速度快,死亡率低;B组投喂的肉

不同驯化方式下细鳞鱼的生长

60d

0d

不同时间的体长∥cm

15d30d45d

SGR

60d

CV

%%

0.055±0.0030.097±0.0130.247±0.0250.558±0.0640.947±0.1592.22±0.022.86±0.243.43±0.364.22±0.515.79±0.464.7416.80.055±0.0030.086±0.0110.222±0.0250.662±0.0911.149±0.1730.22±0.022.78±0.243.29±0.464.63±0.415.98±0.300.055±0.0030.087±0.1100.215±0.4000.684±0.1261.255±0.1620.22±0.022.64±0.143.23±0.314.94±0.266.37±0.64

4.9020.35.2112.9

糜经机械粉碎制成,粒度较小,满足了大部分仔鱼开口需求,但不排除肉刺影响适口性的问题,因此6~10d仍出现1个7~13d出现大量死亡,死亡小高峰;C组以粉料开口,一方面解剖后发现肠道有粉料且伴有肠炎症状,表明仔鱼还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人工饲料。徐革锋等

[9]

【细鳞鱼养殖】

性,此后用粉料与与水蚯蚓混合投喂,让细鳞鱼仔鱼在采食

水蚯蚓的同时,逐步适应人工饲料的气味、口感,因此整个驯化过程成活率较高。B组有2个死亡高峰期,分别是开口初期和饲料投喂期,这主要是饵料适口性和饲料特殊气味引起的。C组开口早期死亡率较高,主要是仔鱼早期肠道机能发育不完善,对人工饲料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引起肠道疾病,随着后期肠道发育逐步完善,死亡率趋于稳定。总体而言,A、B、C组成活率均较高,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

不同驯化方式对细鳞鱼仔鱼生长的影响该试验中A组开口最早,早期成活率也较高,说明水蚤能满足细鳞鱼仔鱼早期的营养需求;但30d后生长速度较逐渐变慢,一方面是因为生物饵料-人工饵料过渡期长,仔鱼还不能完全适应

(下转第12152页)

研究发现细鳞鱼仔鱼

早期胃腺未发育,仔鱼人工饲料驯化最适期在10~14d;另一方面过多的粉料可能进入鱼腮部,引起细菌性烂腮等疾病,因此C组早期生长情况较差,死亡率较高。因此,笔者认为水蚤仍是细鳞鱼较为适宜的开口饵料,这与徐革峰等舒泛等3.2

[10]

[7]

和陈

的研究结果一致。

该试验中

不同驯化方式对细鳞鱼仔鱼死亡率的影响

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模拟了野生状态下细鳞鱼的采食习

[6]

。对于现状感,为这些老旧小区增加一些新意(图6)。另外,的大树,结合场地对其加以利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改造途径(图7)。

总的来说,居住小区的外环境的改造已经步入一个新时期,虽仍有很多不足,如缺少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对居住区的植物安排的生态与欣赏性缺少整体的准确了解。3

结论

进行居住小区的改造是为了替居民营造一个宁静、整“住”洁、舒适并且优美的生活环境。它不应该只处在处理的层面上,也应该替居民营造一个整洁、适宜与自然的最好的生活条件,营造一个可以维持住房小区的自然生态体系的均

图6

彩叶树小区

衡的居住氛围,营造一个可以维持与完善人民依靠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领域。因此,老旧居住小区的改造应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参考文献

J].住宅科技,2007,41[1]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9-11.【细鳞鱼养殖】

[J].上海商学院[2]顾燕飞.上海居住区景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006(6):37-40.学报,

2007(7):56-58.[3]徐军.老居住区环境改造初探[J].中外建筑,

J].浙江社会科学,2006,13(3):22[4]施卫.居住区绿化经济性问题探讨[

-23.[5]幻龙顺,[J].城市建筑,2007(1):21胡佳.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方法初探【细鳞鱼养殖】

-23.

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6]周玉明.老住宅小区改造设计探讨[

(5):40-41.

图7现状大树的利用

同时可以结合现状植物增加彩叶树种,强化小区的色彩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2120页)

人工饲料,吃食情况不好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水蚯蚓营养不均衡和体内富集重金属等缺点

[11]

口饵料及驯化方法。参考文献

J].淡水渔[1]张德隆,杜晓燕,张雅斌,等.细鳞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2006,36(2):49-51.业,

[2]白桂芝,张捷彬,赵洪生.细鳞鱼、哲罗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项目试

[J].黑龙江水产,1999(4):12-13.验初报

J].河北渔[3]刘希泰,郭银环,钱志军.池养细鳞鱼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2000(3):16-17.业,

[J].河北渔业,2003(1):28-29.[4]郭银环.细鳞鱼仔稚鱼培育技术研究

[5]张玉勇,徐革锋,金舒博,等.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

[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322-326.的影响

[6]盛连喜,高燕,金香琴,等.鸭绿江上游细鳞鱼的生境现状及资源退化

[J].四川环境,2005,24(6):50-58.原因分析

[7]徐革锋,夏大明,姚德鑫,等.不同饵料对细鳞鱼仔鱼开口驯化的比较

[J].水产学杂志,2007,20(2):7-11.

,,[J].动物学报,[8]庄志猛,万瑞景陈省等.半滑舌蝎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2005,51(6):1023-1033.[9]彭瑞冰,[J].蒋霞敏,乐可鑫,等.5种饵料动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2014,38(2):257-263.水产学报,【细鳞鱼养殖】

[10]陈舒泛,任亚兰,华元渝.暗纹东方鱼屯仔鱼的生长特性及其开口饵

[J].水利渔业,2004,24(2):33-35.料的研究

[11]潘连德,孙玉华,陈辉,等.施氏鲟幼鱼肝性脑病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

[J].2014,24(1):56-60.理学研究水产学报,

,导致饵料不能满足仔

鱼生长营养需求。C组则正好相反,受饲料适口性和特殊气味的影响,早期摄食率较低,部分未成功开口的仔鱼在7~13d出现大量死亡,随着细鳞鱼消化系统发育逐步完善,人工饲料已能被较好地吸收利用,后期生长优势明显。B组以鱼糜开口,虽然存在适口性问题,但其氨基酸组成与仔鱼营养需求最为接近,因此生长情况也较好。C组最终体重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表明C组采用的驯化方式较为合理。3.4

规模化苗种培育中合理的驯化方式

目前,生产中细

鳞鱼的仔鱼培育主要采用A组方式,其缺点是饵料生物培育成本高、耗费人力、管理困难。C组采用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体重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死亡B组无显著差异(P>0.05),B组相比其驯化方率与A、与A、式更简单易行,适于细鳞鱼大规模苗种培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仔鱼消化系统发育特点,进一步优化改进C组开

篇七 细鳞鱼养殖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2.草鱼养殖新技术-脆化养殖

草鱼生长速度快,饲养成本低,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但草鱼肉质较松,烹调方法比较单一。草鱼的脆化,就是通过改变其食物结构而使肉质坚硬且爽脆,不易煮烂,切剪鱼片、鱼丝不易断碎,而味道仍然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草鱼脆化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选择池底淤泥少、排灌条件好、水质清新、面积13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的池塘为好。按常规方法彻底清塘。若选用流水水体,效果更佳。

二、脆化季节

从春季水温在15℃以上,草鱼开始摄食直到停止摄食之前都可进行,但要保证脆化时间不少于60天~70天。

三、放养对象

选择体重为0.75公斤/尾~1公斤/尾的草鱼作脆化放养对象,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用漂白粉或食盐消毒鱼体后放入池塘。每亩放养量以150公斤~200公斤为宜,同时搭配放养体长13厘米~15厘米的白鲢50尾~60尾,以调节水质肥度。

四、饲养管理

以蚕豆为主要饲料,外加少量青草,但不能添加任何其他食料,否则影响脆化效果。开始时,可停食2天~3天,然后投喂少量浸泡后的碎蚕豆,直到草鱼喜食为止。以后定时、定位投喂,并辅以少量青草。一般8时~9时和14时~15时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5%左右,以1.5小时~2小时内吃完为度。加强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保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及时清除残饵,严禁投喂变质饲料。定期防治鱼病,及时解救浮头,防止死鱼。这样经60天~70天的脆化饲养,即可达上市质量要求。一般每亩还可增产成鱼100千克左右。此时可将塘鱼全部捕出,进行下一批的脆化。

3.种草养殖草鱼的关键技术

种草养鱼,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推广种草养鱼,要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科学选择品种首先要选用适口性好、养殖对象喜食的青饲料品种;第二,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配合,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第三,用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或越年生)牧草配合,起到全年均衡供青或者填补缺青的空档;第四,虾、蟹养殖水面种植水草要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相配合。总的要求是:选用的牧草要生长期长,耐多次刈割,同时几种牧草种类搭配起来,能起到在全养殖季节青饲料的“周年”供应。

水产养殖上可以应用的牧草和水草(统称渔用青绿饲料)品种很多,陆生青饲料有属禾本科的黑麦草、冬牧70、苏丹草、稗草、小米草、杂交狼尾草等,有属豆科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等,有属菊科的苦荬菜等,也有玉米、南瓜、山芋等植物;水生青饲料有浮水植物的水葫芦、浮萍、芜萍等,有沉水植物的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有挺水植物的蒿草等;水、陆兼生的有水蕹菜、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光照、降水、肥源、土壤状况及水产养殖品种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几个青饲料品种,形成合理的种植、利用模式。要水陆结合,利用池埂、池坡种植陆生饲料,利

用废旧沟塘、进排水渠道及虾、蟹养殖水面栽培水生青饲料,做到以池养池,以水养水。

(二)科学安排茬口一是所选品种要因地制宜,一般三个品种即可达到“周年”供青的目的;二是根据养殖品种和单产水平以及牧草的总产量,确定牧草需要种植多少面积,如0.067公顷(亩)产500公斤左右鲜鱼,全年需青饲料4000~5000公斤,约需安排0.034公顷青饲料地(包括鱼池旁的空地及池坡等地);三是几种牧草所占比例及换茬技术,如选用豆科的三叶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禾本科的黑麦草(冬牧70、多花黑麦草等)和杂交狼尾草(或苏丹草等)搭配种植,便可以起到“周年”供青的效果。

(三)科学栽培牧草 栽培牧草不仅要注意每种牧草本身的高产,前后品种的接茬也十分重要。仍以上述三种牧草为例,栽培方法如下: 三叶草:9月初前后播种,条播行距25~35厘米,播种量每0.067公顷0.5~1公斤,在没有种过三叶草的地上,播种时要用根瘤菌接种。

黑麦草:9月初前后播种(或8月中旬育苗于9月上中旬移栽也可以),以准备种杂交狼尾草的部分地上条播,条播行距30厘米,播种量每0.067公顷1.5公斤。

杂交狼尾草:分两次移栽。第一次移栽在4月中下旬,移栽前施足基肥;第二次移栽在5月底,等黑麦草最后一次刈割利用后进行。每0.067公顷栽插量,第一次移栽2000株,第二次移栽2500株。

以上仅是一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各地所用的牧草品种因地制宜加以试验,找出适合当地的合理种植青饲料模式。

(四)科学利用牧草在确定养鱼的混养结构时,应选用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就可以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它们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这种放养模式起到了生物间的互辅作用,保持了鱼池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本、增产、高效。

4.利用猪沼气循环养殖草鱼技术


细鳞鱼养殖相关热词搜索:细鳞鱼养殖视频 东北细鳞鱼养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细鳞鱼养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细鳞鱼养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71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