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李明养胡蜂

李明养胡蜂

2017-06-15 11:05:2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李明养胡蜂(共2篇)胡蜂养殖前好,冒险捅马蜂窝带来的财源[每日农经]快乐寻宝记 冒险捅马蜂窝带来的财源(上)(20140804)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蜂农:害虫都活不了。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蜇人这就是谈之色变,人见生畏的马蜂...

篇一 李明养胡蜂
胡蜂养殖前好,冒险捅马蜂窝带来的财源

  [每日农经]快乐寻宝记 冒险捅马蜂窝带来的财源(上)(20140804)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蜇人

  这就是谈之色变,人见生畏的马蜂 

  记者:今天我来到了广西的阳朔县,要跟当地的两位大哥一起去捅马蜂窝,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马蜂啊又叫做胡蜂,黄蜂,俗话说:千万别捅了马蜂窝,为什么呢?因为捅了这马蜂窝以后啊,这马蜂就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这个马蜂真的是惹不起。

  别说惹不起,恐怕一般人连听到它的名字都会闻风丧胆。马蜂的尾部有一根长约5毫米的毒针,蛰人后就会释放蜂毒,蜂毒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酶,过敏的人会出现窒息、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日本每年至少有40人死于马蜂。

  记者:哎哟!

  万芳芝:没事,是刺。

  你看,马蜂还没抓到,先让荆棘给扎了一下,看来王玥他们冒死捅马蜂窝,还真的是吉凶未卜。

  记者:为什么要捅这个马蜂窝呢?因为马蜂窝里有宝。大哥,我们准备好了吗?

  万芳芝:准备好了。

  记者:行,咱们走吧,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害怕的,走吧。

  王玥能不害怕吗?现在是盛夏季节,马蜂的繁殖和活动最为频繁,在这样密林丛中随时都有遇到马蜂,受到他们的袭击。今天虽然有当地最有经验的抓蜂人万芳之兄弟,王玥心里还是没底。

  记者:我们就这样一直往前走吗?

  马蜂令人闻风丧胆,有人却偏偏喜欢。在阳朔这个地方,像万芳之兄弟这样以捅马蜂窝为职业,还能从马蜂身上获得收益,马蜂越多,收入就越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万芳芝:能卖钱啊,很多人要的。

  蜂农:每年20窝,3万多元。

  万芳之在金宝乡是出了名的捕蜂高手,听说再厉害的马蜂,遇到万芳之就能俯首帖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有两件抓马蜂的法宝,今天就要给王玥露上一手。

  记者:它真的会来吃吗,你们就这样举着。

  万芳芝:等一下它来这里啊。

  目标终于出现,不过马蜂离地面太高了。

  万芳芝:短了。

  记者:等一下等一下,哇,我看见了一只马蜂了。

  老万拿出爬树的绝活,看见了吧,马蜂上钩了。

  这就是万芳之的第一个法宝,就是他手上这根小木棍上的昆虫—蟋蟀。

  记者:原来大哥准备的这个蟋蟀是给马蜂吃的,它刚才没有吃着就飞了,对吧?

  万芳芝:是啊,它顺着椎树走了,它回去了。

  马蜂是我国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捕食性昆虫,蟋蟀之类的昆虫就是马蜂的最爱。万芳之他们通常用它做诱饵,引马蜂上钩,这种方式称之为钓蜂。钓蜂的诱饵除了昆虫,当然还有马蜂喜欢的瘦肉之类,每次都能收获而归。 不过这一次好像失手了。

  记者:拍着我手没有?觉得在这个树林里真的很困难的,找到这个宝贝真的不容易的。

  又一只马蜂出现,看来这树林里马蜂还真是不少,马蜂终于上钩了,万芳之将怎么抓住它呢?

  诶,万芳之掏出了一根塑料薄膜做成的活套,这就是用来抓马蜂的吗?

  万芳芝给贪吃的马蜂系上了腰带,马蜂居然没有察觉,再慢放一次。这样的绝活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每次马蜂都会能积极的配合。每年从端午到11月前后,万芳之就会用这样的方法捕捉马蜂。白色的薄膜有什么作用呢?细心的王玥看出了门道。

  记者:啊,一看好有经验啊,我明白了,一会儿我们是不是要顺着这个薄膜去找,飞到它的蜂窝里?

  万芳芝:对啊。

  这个薄膜称为蜂标 ,有了蜂标,马蜂飞离时万芳之就能找到马蜂的行踪。

  记者:现在是不是扛太多飞不起来吧?它会不会蛰人啊?这个好有意思啊!

  拖着蜂标的马蜂飞行缓慢,容易跟踪目标,它通常在离巢直径500米左右的附近觅食。马蜂叼着食物会回到巢穴,万芳之发现了马蜂最后的落点,马蜂窝就在那里。

  记者:马蜂就在那里吗?等等我啊,在哪啊?

  离王玥他们10米左右的草丛中果然找到了一个马蜂窝。平时我们见到的马蜂窝都是在树上,它们的体型比较小,这种把巢建在地下的马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一只马蜂足足有5只蜜蜂那么大,因为头部形似老虎,当地人叫它虎头蜂。

  记者:这个大哥好淡定啊,其实我的心里好忐忑的。

  记者:大哥,现在我们能不能看一看马蜂窝里有什么宝贝啊?

  万芳芝:现在不行,到晚上才可以,白天不敢动它的,附近有人工养的,你可以去看看。

  马蜂不能酿蜜,还会对人畜造成威胁,养马蜂无疑是引狼入室。王玥一听说有人工养马蜂的,决定到附近去看一看,这马蜂到底是怎么养殖的呢?

  他叫李明,是阳朔县金宝乡巴滩村第一个养马蜂的人。因为马蜂容易伤人,他专门跑到远离村庄的深山里租下了70亩林地,养了几十群马蜂。

  记者:这个时候是不是不可以靠近?

  哪里有马蜂窝啊?

  李明:只能在这里看了,那里就有一窝。

  记者:就是那个土堆吧。

  李明:是的,现在看到衔泥巴出来。

  记者:啊我看到了,看到了。

  李明养的马蜂也是体型是最大的虎头蜂。马蜂忙碌的样子看来正在大兴土木扩建巢穴。它们只顾埋头干活,对王玥他们的造访并没有理会 。

  记者:像这一片山上大概有多少蜂群啊?

  李明:有二十几群。

  

[1] [2] 下一页

篇二 李明养胡蜂
捅马蜂窝也能赚钱(上)

  [每日农经]昆虫菜单(3)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李明养胡蜂】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蜇人。

  这就是谈之色变,人见生畏的马蜂。

  记者:今天我来到了广西的阳朔县,要跟当地的两位大哥一起去捅马蜂窝,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马蜂啊又叫做胡蜂,黄蜂,俗话说:千万别捅了马蜂窝,为什么呢?因为捅了这马蜂窝以后啊,这马蜂就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这个马蜂真的是惹不起。

  别说惹不起,恐怕一般人连听到它的名字都会闻风丧胆。马蜂的尾部有一根长约5毫米的毒针,蛰人后就会释放蜂毒,蜂毒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酶,过敏的人会出现窒息、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日本每年至少有40人死于马蜂。

  记者:哎哟!

  万芳芝:没事,是刺。

  你看,马蜂还没抓到,先让荆棘给扎了一下,看来王玥他们冒死捅马蜂窝,还真的是吉凶未卜。

  记者:为什么要捅这个马蜂窝呢?因为马蜂窝里有宝。大哥,我们准备好了吗?

  万芳芝:准备好了。

  记者:行,咱们走吧,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害怕的,走吧。

  王玥能不害怕吗?现在是盛夏季节,马蜂的繁殖和活动最为频繁,在这样密林丛中随时都有遇到马蜂,受到他们的袭击。今天虽然有当地最有经验的抓蜂人万芳之兄弟,王玥心里还是没底。

  记者:我们就这样一直往前走吗?

  马蜂令人闻风丧胆,有人却偏偏喜欢。在阳朔这个地方,像万芳之兄弟这样以捅马蜂窝为职业,还能从马蜂身上获得收益,马蜂越多,收入就越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万芳芝:能卖钱啊,很多人要的。

  蜂农:每年20窝,3万多元。

  万芳之在金宝乡是出了名的捕蜂高手,听说再厉害的马蜂,遇到万芳之就能俯首帖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有两件抓马蜂的法宝,今天就要给王玥露上一手。

  记者:它真的会来吃吗,你们就这样举着。

  万:等一下它来这里啊。

【李明养胡蜂】

  目标终于出现,不过马蜂离地面太高了。

  万芳芝:短了。

  记者:等一下等一下,哇,我看见了一只马蜂了。

  老万拿出爬树的绝活,看见了吧,马蜂上钩了。

  这就是万芳之的第一个法宝,就是他手上这根小木棍上的昆虫-蟋蟀。

  记者:原来大哥准备的这个蟋蟀是给马蜂吃的,它刚才没有吃着就飞了,对吧?

  万芳芝:是啊,它顺着椎树走了,它回去了。

  马蜂是我国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捕食性昆虫,蟋蟀之类的昆虫就是马蜂的最爱。万芳芝他们通常用它做诱饵,引马蜂上钩,这种方式称之为钓蜂。钓蜂的诱饵除了昆虫,当然还有马蜂喜欢的瘦肉之类,每次都能收获而归。 不过这一次好像失手了。

  记者:拍着我手没有?觉得在这个树林里真的很困难的,找到这个宝贝真的不容易的。

  又一只马蜂出现,看来这树林里马蜂还真是不少,马蜂终于上钩了,万芳之将怎么抓住它呢?

  万芳芝掏出了一根塑料薄膜做成的活套,这就是用来抓马蜂的吗?

  万芳芝给贪吃的马蜂系上了腰带,马蜂居然没有察觉,再慢放一次。这样的绝活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每次马蜂都会能积极的配合。每年从端午到11月前后,万芳之就会用这样的方法捕捉马蜂。白色的薄膜有什么作用呢?细心的王玥看出了门道。

  记者:啊,一看好有经验啊,我明白了,一会儿我们是不是要顺着这个薄膜去找,飞到它的蜂窝里?

【李明养胡蜂】

  万:对啊。

  这个薄膜称为蜂标 ,有了蜂标,马蜂飞离时万芳之就能找到马蜂的行踪。

  记者:现在是不是扛太多飞不起来吧?

  它会不会蛰人啊,这个好有意思啊!

  拖着蜂标的马蜂飞行缓慢,容易跟踪目标,它通常在离巢直径500米左右的附近觅食。马蜂叼着食物会回到巢穴,万芳之发现了马蜂最后的落点,马蜂窝就在那里。

  记者:马蜂就在那里吗?等等我啊,在哪啊?

  离王玥他们10米左右的草丛中果然找到了一个马蜂窝。平时我们见到的马蜂窝都是在树上,它们的体型比较小,这种把巢建在地下的马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一只马蜂足足有5只蜜蜂那么大,因为头部形似老虎,当地人叫它虎头蜂。

  记者:这个大哥好淡定啊,其实我的心里好忐忑的。

  记者:大哥,现在我们能不能看一看马蜂窝里有什么宝贝啊?

  万芳芝:现在不行,到晚上才可以,白天不敢动它的,附近有人工养的,你可以去看看。

  马蜂不能酿蜜,还会对人畜造成威胁,养马蜂无疑是引狼入室。王玥一听说有人工养马蜂的,决定到附近去看一看,这马蜂到底是怎么养殖的呢?

  他叫李明,是阳朔县金宝乡巴滩村第一个养马蜂的人。因为马蜂容易伤人,他专门跑到远离村庄的深山里租下了70亩林地,养了几十群马蜂。

  记者:这个时候是不是不可以靠近?

  哪里有马蜂窝啊?

  李明:只能在这里看了,那里就有一窝。

  记者:就是那个土堆吧。

  李明:是的,现在看到衔泥巴出来。

  记者:啊我看到了,看到了。

  李明养的马蜂也是体型是最大的虎头蜂。马蜂忙碌的样子看来正在大兴土木扩建巢穴。它们只顾埋头干活,对王玥他们的造访并没有理会 。

  记者:像这一片山上大概有多少蜂群啊?

  李明:有二十几群。

  记者:有二十几群啊?那岂不是我们随时在路上就有可能碰到啊?

  李明:我肯定不会把你带到蜂窝边上去啊,不走到蜂窝边上就没事。


李明养胡蜂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明养胡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明养胡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75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