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2017-06-15 12:12:5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共6篇)汇源果汁朱新礼:曾经的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文丨李雪梅 小茗同学、味全果汁、统一红茶、康师傅绿茶……货架上的饮品琳琅满目,包装也五花八门,唯独摆放在一角的汇源果汁还是原来的包装,原来的味道。 看着桌上放着的最新财报——2015年亏损2 28亿元,朱新礼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创办汇源果汁至今,几经浮沉...

篇一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果汁朱新礼:曾经的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

  文丨李雪梅

  小茗同学、味全果汁、统一红茶、康师傅绿茶……货架上的饮品琳琅满目,包装也五花八门,唯独摆放在一角的汇源果汁还是原来的包装,原来的味道。

  看着桌上放着的最新财报——2015年亏损2.28亿元,朱新礼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创办汇源果汁至今,几经浮沉,或许他早就料想到了今天的这份成绩单。

  如果24年前没有下海经商,如今,朱新礼可能正在家里抱着孙子,安享晚年;如果8年前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收购成功,朱新礼也许早已退隐江湖,正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海边悠闲散步……

  然而,没有如果,朱新礼也别无选择。

  不惑之年的抉择

  1992年,朱新礼刚到不惑之年。40岁之前,他的人生目标是走仕途,40岁之后,开始从商。

  此时,邓小平正南巡讲话,鼓励人们从体制内大胆地走出去。尽管前40年好不容易从村官奋斗到外经委副主任,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但这一次朱新礼并没有太多犹豫。

  通过亲朋好友的资助,朱新礼“下海”创办了汇源公司。不到一年,朱新礼就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水果加工设备,1993年便开始出口浓缩苹果汁。紧接着,朱新礼将公司从山东搬到北京,开始探索国内果汁市场。1995年,汇源第一包250ml纯果汁成功上市并热销。

  一炮打响市场之后,朱新礼开始加速全国布局。首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接着在全国建厂,并组建全国八大营销网络。汇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断“踩油门”加速,从国内走向海外,先后同法国法能集团、美国华平集团和荷兰发展银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1992年至2007年,是朱新礼和汇源果汁的辉煌15年。在中国市场,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一半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4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老大。2007年,朱新礼甚至把汇源带上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可口可乐的创伤

  汇源正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条“可口可乐将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一阵骚动。

  2004年,汇源曾和德隆发生过一场轰动一时的“分手”,当时朱新礼说过不会卖掉汇源,“缺钱也不卖”。如今,可口可乐的“收购风波”该如何平息?

  面对外界的质疑,朱新礼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他跑到一个山洞呆了三天,手机直接扔在了办公室。在这三天里,他回想着过去16年所做的一切。

  “这三天我是麻木的,说不上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成功,有这么多的人不高兴、骂我;说失败,我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再一次站在媒体面前时,朱新礼敞开了心扉。

  半年之后,商务部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这一次,朱新礼没有去山洞,而是把自己闷在了办公室。

  商务部的否决,让朱新礼措手不及,内心的算盘碎落了一地。原本,朱新礼打算收购完成后,就可以专心着手果园和水果加工的事,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 想。早在几年前,朱新礼就跑遍了全国的果品种植区,还同很多地区共同建起了“汇源果园”和“果树银行”,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投进了20亿元。

  也许,朱新礼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忽然从云端坠入谷底。没有卖掉的汇源,从发展的巅峰迅速下滑。数十亿的投资和数千亩的土地被迫重新布局,重新招募员工和经销商,重新做渠道。此后,汇源就与亏损、负债、困局和瓶颈撇不清关联。

  “病急乱投医”

  尽管和可口可乐“联姻”失败,朱新礼依然没有放弃“农业梦”。

  对他来说,20亿元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的几年,汇源农业梦越做越大,耗资也从几十亿元很快累积到了数百亿元。

  一方面上游投资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下游投入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面对康师傅、统一等饮料巨头和各地方小品牌都来争抢果汁饮料市场的蛋糕,朱新礼不得不在品牌产品、市场和销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想要全方位发展的朱新礼在手忙脚乱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汇源果汁一直以中浓度果汁产品为主打,市场份额也稳定在45%以上,但是在整个果汁饮料市场当中,高浓度果汁饮料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左右。为了抢占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汇源果汁开始“病急乱投医”。

  2009年,汇源高调推出“柠檬me”,把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主攻对象;2010年又重砸50亿元推出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但都没能在市场上 引起较大的反响。并且因为推新品和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汇源2010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增至6.6亿元,净利润亏损了7224.7万元。

  在低浓度果汁市场碰壁后,汇源又转向茶饮。2011年,以1201万元的高价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及“冰茶”特有名称。然而,“旭日升”“嫁入”汇源果汁三年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处于暂时停产状态。

  2013年,汇源果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三得利中国,希望借助三得利在茶饮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来打一场翻身仗。

  然而事与愿违,汇源始终入不敷出,尽显疲态。

  救不了的“家族企业综合症”

  导致朱新礼无法实现农业梦的原因,除了病急乱投医,还有内因——家族企业病。

  从农村走出来的朱新礼,身上有着浓厚的家族和乡土情意。

  汇源从初创到壮大,朱新礼一直倚重家人和山东老乡,管理层和员工差不多有70%~80%都是山东人。长久以来,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和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集团出任要职,虽然有些人担任的不是高等职位,但是他们管理的业务都很关键,使得整个家族对于企业的控制力非常强。

  作为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企业,在汇源集团内部,朱新礼可谓“说一不二”。多年以来,朱新礼忙于资本运作,无暇顾及公司治理,而当意识到亲族式管理的危害时,他已经身心疲惫、无力变革,只能向外界求助。

  此时,朱新礼想到了苏盈福。

  苏盈福曾任职于吉百利公司、菲利普莫里斯中国和李锦记,拥有二十多年管理经验,管理风格以“杀尽官僚”著称,在去家族化管理上有充足经验。

  2013年7月,当苏盈福第一次正式坐在汇源会议室时,他以为这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座高峰。

  苏盈福上任前,汇源对主要产品营销按照事业部划分组织架构,全国市场划分20个大区,另设7个特区,苏盈福上任2个月后裁掉了所有事业部,解散了7个特区,将全国市场重新划分为7个大区。同时,还为汇源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苏盈福为汇源呈上了一份不错的年报,年报显示,汇源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大增13倍。

  但好景不长,2014年上半年的中报将汇源果汁的业绩打回“原形”,2014年上半年汇源果汁销售额为19.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净利润204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4亿元下跌82%,苏盈福被迫离职。

  苏盈福辞职后,朱新礼又重新重用于洪莉、朱圣琴等元老与亲人,家族化管理重回汇源。

  尽管在后来朱新礼又“挖角”前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副总裁梁家祥,全面负责汇源果汁的生产运营,朱新礼期待着梁家祥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加强汇源高层 管理团队。但是,家族式的管理风格已经深入汇源“骨髓”,纵使职业经理人有多么高明的管理经验,当底下的人不执行或者消极对待时,就会出现战略执行偏差, 造成管理失控。

  汇源根深蒂固的家族化管理风格,正源于朱新礼的用人理念:内不避亲,外不避仇。

  果汁大王的考验

  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

  汇源的财报业绩从2014年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达1.27亿元,2015年亏损2.28亿元。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汇源的主营业务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尽管汇源每年都会接收来自政府上亿元的补贴,面对逐年下滑的业绩,朱新礼萌发出“卖子”的想法。从2013年开始,截止目前,汇源已经卖出12家子公司,总体交易额达28亿元,刷新行业内出售公司频率、交易金额记录。

  从产品转型到空降职业经理人,外界评论汇源最多的一个词是:折腾。甚至业界还出现不少批评声音,认为汇源果汁投机动作太多,发展思路不清晰,增添了企业发展风险。

  这一次,朱新礼选择了沉默,他只说了一句:“你以后可以看看。”

  从此以后,朱新礼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果汁大王还会回来吗?

篇二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朱新礼:果汁老大的“进”与”退”

篇三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等企业被曝公然收购“烂果”

汇源等企业被曝公然收购“烂果”

做果汁

“天天有汇源,健康每一天”。汇源等果汁企业标榜的健康概念正受到质疑。事件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23日一则报道,报道称汇源、安德利、海升等企业公然收购腐烂变质的水果生产果汁,附近的果农都不喝他们生产的果汁。

在后续的报道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收购烂果、瞎果制作果汁早已成为果汁产业的一个“潜规则”。可怕的是,业内声名赫赫的企业竟然明目张胆地做这种勾当,其他企业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据了解,以上三家企业均为在港上市企业,尼尔森数据显示,汇源在100%浓度果汁和中高浓度果蔬汁中,市场份额分别占54.2%和44.1%,均位列第一。安德利是中国浓缩果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海升则是浓缩苹果汁、浓缩梨汁和苹果香精三大产品的全球最大供应商。

一些果汁企业不遗余力地宣称所用原料皆是优质水果,但是这样的果汁连果农都不喝,又怎能让消费者接受? 这种做法与果汁企业标榜的健康概念背道而驰,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中高浓度果汁市场萎缩逼迫企业铤而走险【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陷入“烂果门”的三家企业主营业务均是中高浓度果汁,与低浓度果汁相比,中高浓度果汁对上游原材料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2012年以来这一市场逐渐萎缩,相关企业也更倾向于铤而走险。

以汇源果汁为例,其业绩在2012年直线下降,2012年汇源果汁净利润1616万元,较2011年大幅下滑94.8%,海升果汁仅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就同比减少了98.6%,而安德利果汁的日子也不好过,2012年净利润同比减少近5成。

在此情况下,果汁企业收购烂果做原料显然是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据业内人士称,以苹果为例,用烂果提取一升100%浓度果汁,成本不到品相好的苹果的四分之一,而消费者则很难识别。

另外,相关标准不健全,也造成了监管的盲区。我国果汁业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为《GB 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其中并未对加工原料做出要求。而且市面销售的除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果汁含量有据可依外,其他果汁饮料的标准一片混乱,也成为商家利用的漏洞。

回顾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遵循媒体曝光,监管部门跟进的套路,事件平息后也难以引起行业的反思。事故频发的背后折射出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不力和行业自律缺失。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比垄断更具危害性,近期反垄断部门开出的几张“天价”罚单对行业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但与《反垄断法》相比,《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明显偏低,“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处罚很难让无良企业”长记性“。

果汁业或重蹈“三聚氰胺”事件覆辙

同样是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同样是存在标准缺失与监管不力等问题,本轮烂果风波与几年前的塑化剂、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何其相似。

去年底“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的消息传出仅一天时间,白酒板块就遭受重挫。截至收盘,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近330亿元。曾在火腿肠行业如日中天的双汇,也因为瘦肉精事件不得不在海外收购肉源重树形象。【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使得全国成千上万名婴幼儿身染重病,也使乳业巨头三鹿公司轰然倒下,整个乳制品行业受到重创。从2008年至今,外国乳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市场份额在短短五年内由20%上升到60%,价格也升了38%。

反观国内果汁市场,汇源等企业也面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外资品牌的挑战。如果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将会对国内果汁行业造成巨大的打击。

受“烂果汁”报道影响,汇源股价一度跌逾7%。此时不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做何感想。2008年,可口可乐曾提出以当时市价的3倍收购汇源,但因未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而作罢。此后汇源果汁似乎一直萎靡不振,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汇源在2010年获政府补贴1.08亿元,占净利润的54%;而到了2011年,这一补贴数字达到2.01亿元,占净利润的64%,2012年政府补贴收入更高达2.5亿元,是净利润的15倍。目前来看,未被收购的汇源日子并不好过。

在果汁行业的产品格局中,低浓度果汁占据80%的市场份额,而中高浓度果汁仅占有20%的市场份额。受限于市场空间,再加上使用烂果做原料的事件曝光,无疑会使相关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

政府对企业、行业的保护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果汁饮料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并不影响国计民生,也不涉及核心专利,应属于“不为”的范畴,过度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什么都要保护都要限制,那就什么都保护不了。

篇四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的下一步

篇五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汇源果汁赤字危机蔓延 朱新礼举债13亿元度日

汇源果汁赤字危机蔓延 朱新礼举债13亿元度日 2011年04月12日 09:13:25 来源: 新华食品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汇源赤字危机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摘要:刚刚度过去年9月的债务危机,国内果汁巨头汇源果汁上周日又宣布,发行总额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的可换股债券,债务缠身而又热切渴望发展的汇源总裁朱新礼不得不再次求助财团,以度过2011年的一些时日。

刚刚度过去年9月的债务危机,国内果汁巨头汇源果汁上周日又宣布,发行总额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的可换股债券,债务缠身而又热切渴望发展的汇源总裁朱新礼不得不再

次求助财团,以度过2011年的一些时日。

一直深陷财务危机的汇源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作对现有债务进行再融资,以及作为一般营运资金,并有助进一步加强现金流状况。

分析者认为,加强现金流可能是汇源的重中之重,朱新礼两年来,以缺钱著称于饮料行业。自从错过与可口可乐公司的联姻后,汇源去年负债急增达76%,至39.9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其中逾14亿元须于12个月内偿还。据媒体报道,汇源截至去年底手持现金仅1.9亿元,今次发行可换股债,反映公司需要偿还旧债,财务状况令人忧虑其2011年运营计划是否完成。 汇源再次“化缘”举债

公告显示,汇源委任瑞士信贷与苏格兰皇家银行为牵头行,发行1.5亿美元可换股债券,息率为4%,于2016年底到期,换股价6.812港元。这个价格诱人之处在于比上周五收市价5 .24港元溢价30%。据了解,瑞士信贷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并非仅仅行使债金“召集人”的权力:两家牵头行拥有选择权,可额外认购最多5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

据换算,按换股价计算,汇源募集债款可被兑换成2.28亿股股份,占扩大后股本13 .37%。另外,投资者有权于3年后,按本金金额103 .19%连同利息,要求汇源赎回。

据了解,就在20天前的3月22日,朱新礼还表示一直不存在融资问题。汇源去年总产能约450万吨,计划今年增加一倍。据汇源2010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达到37 .08亿元,较上年增长30.9%。而净利润由2009年的亏损0.99亿元扭亏为盈至1.81亿元。

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果蔬汁销量增长12.4%至35亿公升,而汇源果蔬汁总销量增长26%至105 .9万吨,其在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按销量计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2%和45.0%。

债务问题以及现金流造成的竞争困扰,大大冲抵了汇源的市场表现。近年来,汇源集团不论从研发或赢利都不尽如人意。翻开汇源账本,赫然的赤字令汇源头疼:其中包括23亿未清偿的银行借贷及6.05亿未偿付的可转换股债券。

据了解,汇源的确花了大笔的钱在其工厂的建设上。从2008年9月至今,汇源集团先后在湖北钟祥、辽宁本溪、河北隆化等地投资建厂,累计投入已达数十亿人民币。汇源总裁朱新礼表示,公司去年加大用于兴建工厂及推新产品的投资,未来3年公司无大的投资计划,公司今年将负债率降至40%,并预计明年负债比例会进一步降低。

有分析认为,汇源与可口可乐姻缘破裂埋下了今天举债的伏笔,致使汇源错失了最好的机会,逐步让自己跌落到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的地步。

汇源公司的股东格局平稳,据悉,最近一次大股东易主是在2010年7月。汇源第二大股东达能集团将所持汇源22.98%股权作价逾20亿港元全部售予私募基金软银赛富投资

(SAIFPartners),收购完成后软银赛富成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逾40%的朱新礼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巨额可换股债带来新负担

与汇源同质竞争的一位业内人士昨日对南都记者说,汇源有钱,显然是一件

好事儿,但无疑是公司新的包袱,汇源今年降低负债率的愿望不一定能实现。

据了解,在2010年9月汇源资产负债比率飙升至70.3%之时,由于当时资【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产负债比率高于两笔合共3.06亿美元(折合24亿港 元)的 银 团贷款规定的上

限65%,涉嫌技术性违约。公司不得不与银行谈判获得宽免,承诺缴付额外利息

并于限期内把负债比率降至65%以下。据了解,去年9月的债务危机,贷款银行

对给予汇源宽限持正面态度,虽然不满汇源在订立贷款协议时没有预警负债比率

可能超标,但无意令其陷入财政困难,所以只是象征式提出一些额外要求,以示惩罚。去年底汇源负债比率为58.4%,暂缓财务危机。

截至去年底,汇源长期银行借款则大增4 .5倍,至15 .7亿元。须于12个月内偿还的可换股债券及短期银行借款总额亦大增2 .4倍,至13.5亿元,与今次发债集资所得相当。

据香港媒体报道,汇源今次举债偿还短债,只是以债抵债形式拖延问题,对改善财务状况无帮助,而且今年到期的5 .3亿元可换股债息率为2 .5%,今次发行2亿美元新债的息率则为4%,一年的利息支出已达5200万元人民币,对公司带来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汇源的投资开销却依然很大。汇源集团高层管理人士曾表示,今年资本开支约4亿-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扩展及兴建厂房。

自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法”否决可口可乐以约24亿美元现金收购汇源后,外界不时传出朱新礼有意希望寻找新的战略合作者和出售股份的传闻。但直到目前,朱新礼依然举债度日。

期待市场表现减缓债务危机

汇源在纯果汁、中等果蔬汁方面占优势,汇源拥有的品牌、市场占有和研发能力,让汇源别无选择,只能守着这个暗淡而有展现着光芒的烂摊子固守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半年,汇源在国内采购的浓缩汁及果浆成本不断增加,推动了原材料成本增加,加上折旧增长,集团的销售成本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6亿元增加4.8%至9.02亿元。

目前,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尼尔森的最新数据显示,汇源品牌在中国纯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按销量计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 .2%和45 .0%,稳坐头把交椅。

汇源之所以坚持战斗,不惜屡次巨债度日,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国内市场品牌的割据中,没有出现一个绝对垄断的行业品牌。据了解,碳酸、果汁、茶饮料是饮料市场主流消费品,碳酸主要品牌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果汁市场品牌众多:统一、康师傅、果粒橙、汇源,高纯度果汁汇源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不过,汇源依然期待市场的表现为自己的债务危机减缓加分。据了解,汇源 希 望2012年底新产品“果汁果乐”贡献约20%销售额;而且,汇源在年初完成了一轮平均约8%的产品价格上调,朱新礼对媒体称今明两年陆续将有约10个工厂投产于新产品。

面对债务重压和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步步蚕食,汇源总裁朱新礼依然表示,希望未来“将负债比率由58 .4%降至40%”,“现在汇源果汁的主要工作是全心全意地把市场份额做大、把销售额增加。”他说。据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 江华 实习生 刘智发

篇六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朱新礼被“招安”背后


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相关热词搜索: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汇源果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汇源果汁朱新礼跳楼事件"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87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