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2017-06-16 08:50: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共5篇)...

篇一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人物传记阅读方法(完整版)

篇二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忏悔录》 《贝多芬传》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名人传记在线阅读】《巴尔扎克传》 《我生活的故事》 《约翰逊传》 《萨特传》 《我的爱,我的自由》 《居里夫人传》 《罗素自传》 《罗曼·罗兰传》 《我妹妹与我》 《甘地自传》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卡夫卡传》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牛犊顶橡树》 《从文自传》 《拿破仑传》 《富兰克林自传》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苏东坡传》 《杰克·韦尔奇自传》 《巴赫传》 《华盛顿全传》 《我毕生的故事》 《房龙传》 《无尽的探索》 《卓别林自传》

篇三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人物传记阅读专题练习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 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

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

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

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它们稿费太低了。

所有的味道都尝遍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淡这个味道在生命中弥足珍贵,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名诗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黄永玉淡名淡利淡一切,唯有情义不能淡,且重情重义,对于帮助过他的前辈更是没齿难忘。为了怀念,几年前他出版一本书,名为《比我老的老头》,生动细微地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此书一版再版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去年春天,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而此时黄老却因为多年好友黄苗子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去年,黄老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猾就太不谦虚了!”观其洒脱飘逸的字体不禁怦然心动:言出真心,莫过于此了。

贡布里希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黄永玉便是实打实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了。 (有删节)

1.简析黄永玉是“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2.结合全文,回答哪些因素使黄永玉达到了“大师之境”。(4分)

3.概括作为艺术家的黄永玉的性格特点。(4分)

4.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年,徐悲鸿赴法公费留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1927年秋天回到中国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好朋友田汉一起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1928年底,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高等院校的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这个时候,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具有很大影响。徐悲鸿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向大自然学习„„经过三次邀请,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

然而,齐白石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不胫而走的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一首是:“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另一首是:“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1931年5月,为了扩大他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上海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徐悲鸿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评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的成立,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徐悲鸿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年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病复发而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的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时间长了,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徐悲鸿的学生吴作人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得到了徐悲鸿的欣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班的低微出身。

C.17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

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与合作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歌颂了老一辈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知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徐悲鸿“离开北平南下”,齐白石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被聘请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长、博士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篇四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人物传记阅读方法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篇五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名人传记

1. 傅里叶 ( Jean Baptise Joseph Fourier 1768-1830 )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768年3月21日生于奥塞尔城的一个裁缝家庭。9岁时成为孤儿,由天主教的主教抚养长大。1786年进入地方军事学校学习,1788年进入修道院。1789年正当他即将成为神父时,爆发了法国革命,他离开了修道院任军官学校教师。1795年成为牧师,曾在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任讲师。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当过埃及学院的秘书。他积极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随同拿破仑对埃及进行远征,受到拿破仑的重用。1802年起担任了拿破仑政权的省长,1808年被授予男爵。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同拉普拉斯一起投靠了路易十八。181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并于1822年成为科学院的终身秘书。1827年又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29年获得彼得堡科学院名全院士称号。1830年5月16日卒于巴黎。   在十八世纪中期,是否有用信号都能用复指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这个问题曾是激烈争论的主题。1753年,D.伯努利曾声称一根弦的实际运动都可以用正弦振荡模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但他没有继续从数学上深入探求下去;后来欧拉本人也抛弃了三角级数的想法。在1759年拉格朗日(J.L.Lagrange)表示不可能用三角级数来表示一个具有间断点的函数,因此三角级数的应用非常有限。正是在这种多少有些敌对和怀疑的处境下,傅里叶约于半个世纪后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傅里叶很早就开始并一生坚持不渝地从事热学研究,1807年他在向法国科学院呈交一篇关于热传导问题的论文中宣布了任一函数都能够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这篇论文经 J.-L.拉格朗日, P.-S.拉普拉斯,A.-M.勒让德等著名数学家审查,由于文中初始温度展开为三角级数的提法与拉格朗日关于三角级数的观点相矛盾,而遭拒绝。由于拉格朗日的强烈反对,傅里叶的论文从未公开露面过。为了使他的研究成果能让法兰西研究院接受并发表,在经过了几次其他的尝试以后,傅里叶才把他的成果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热的分析理论”这本书中。这本书出版于1822年,也即比他首次在法兰西研究院宣读他的研究成果时晚十五年。这本书已成为数学史上一部经典性的文献,其中基本上包括了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书中处理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热传导问题,以系统地运用三角级数和三角积分而著称,他的学生以后把它们称为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傅里叶在书中断言:“任意”函数(实际上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分段单调)都可以展开成三角级数,他列举大量函数并运用图形来说明函数的这种级数表示的普遍性,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

和完整的证明。   傅里叶的创造性工作为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求解方法-傅里叶级数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物理等应用数学的发展;其次,傅里叶级数拓广了函数概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函数论的研究,其影响还扩及纯粹数学的其他领域。   傅里叶深信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卓越的工具,并且认为“对自然界的深刻研究是数学最富饶的源泉。”这一见解已成为数学史上强调通过实际应用发展数学的一种代表性的观点。 2. 米切尔森(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852-1931) 阿伯特米切尔森(Albert Abraham Michelson)是在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他2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内华达州,17岁进入海军军官学校。1873毕业后在一个高等专科学校作了物理学的终身讲师。后来因为米切尔森-莫利(Michelson-Morley)实验(用古典物理方法研究光)而出名。在1878年,米切尔森开始了有关光速准确测量的研究,发表了他在使用改进的Foucault旋转镜像法设备后的观察结果。因为不满意自己工作,他到法国和德国学习光学,他认为学习光学对于精确测量光速的研究非常重要。回到美国后,他在一所克利夫兰研究应用物理学的学校中担任教授,并重新开始了测定光速的研究。 在1882年发表了在当时的最新数据(每秒299,853公里),这个数据30年后才被他自己再一次修订。那时,光波被认为是通过一种叫做ether的充满于宇宙中的物质传播的,米切尔森和莫利想通过实验检测到ether 的存在,但经过7年的努力,他们并没有证明 ether 的存在。但是,米切尔森和莫利在试验中证明了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一点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次实验作为最成功的“失败”留在了科学的编年史中。另外,米切尔森在1982-1983年使用镉的红色频谱修订了单色光波长的标准。在1920年,米切尔森成功的测定了Betelgeuse星的直径。 1898年,美国物理学家米切尔森(Albert Michelson)做了一个谐波分析仪。该仪器可以计算任何一个周期信号 x(t)的傅里叶级数截断后的近似式,其中N 可以算到 80。米切尔森用了很多函数来测试它的仪器 ,结果发现xN(t)都和 x(t)非常一致。然而当他测试方波信号时,他得到一个重要的,令他吃惊的结果!他于是根据这一结果而怀疑起他的仪器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他将这一问题写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吉伯斯 (Josiah Gibbs),吉伯斯检查了这一结果,并于1899年发表了他的看法。 米切尔森所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是在不连续点附近部分和 xN(t)所呈现的起伏,这个起伏的峰值大小似乎不随 N 增大而下降!吉伯

斯证明:情况确实是这样 ,而且也应该是这样。随着N 增加,部分和的起伏就向不连续点压缩,但是对任何有限的 N 值,起伏 的峰值大小保持不变 ,这就是吉伯斯现象。这个现象的含义是:一个不连续信号 x(t) 的傅里叶级数的截断近似 xN(t),一般来说,在接近不连续点处将呈现高频起伏和超量,而且,若在实际情况下利用这样一个近似式的话,就应该选择足够大的 N ,以保证这些起伏拥有的总能量可以忽略。当然,在极限情况下,近似误差的能量是零,而且一个不连续的信号(如方波)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是收敛的。 3. 吉伯斯(Josiah Willard Gibbs 1839-1903 ) Josiah Willard Gibbs 出生于康涅狄格新港口市,住在high street,现位于耶鲁大学中心。 1854-1858年在耶鲁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863年(美国提供授予博士学位的第3年),在耶鲁大学的设菲尔德学院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871-1903在耶鲁作数学物理学的教授(1871~1880年约翰斯霍普金斯雇用他时没有工资)。1879年,被选入国家科学协会。 1871-1878年,致力于研究热力学。介绍引进了几何学方法,热力学表面,平衡准则;(麦克斯韦尔 Maxwell 使用这些方法,并认为非常重要。) 完成对异质物质的阶段平衡的研究;引进了吉布斯自由能量(在平衡分析里的其他的热力能量)。这一问题曾是当时欧洲物理研究争论的焦点,吉布斯自由能量的观点在欧洲得到广泛认可;发展了应用于电磁理论的现代向量积分,研究了光的电磁的理论,光学。把研究重点从热力学转变到统计方法;1898年分析了傅立叶级数收敛问题中的吉布斯现象;1902年发表了<<统计学基本理论>>。 4.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年) 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生前颇负盛名,被誉为法国的牛顿。1749年3月23日生于诺曼底的博蒙昂诺日,1827年3月5日卒于巴黎。拉普拉斯是一个小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靠邻居资助上学,显露数学才华,在博蒙军事学校读书不久就成为该校数学教员。1767年,18的拉普拉斯从乡下带着介绍信到繁华的巴黎去见大名鼎鼎的达朗贝尔,推荐信交上,却久无音信。幸亏拉普拉斯毫不灰心,(人一出了名就贵人多忘事了,要不后来怎么有伽罗华、阿贝尔的遭遇呢?)晚上回到住处,细心地写了一篇力学论文,求教于达朗贝尔。这回引起了达朗贝尔注意,给拉普拉斯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里面有这样的话:“你用不着别人的介绍,你自己就是很好的推荐书。”经过达朗贝尔介绍获得巴黎陆军学校数学教授职位。178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95年任综合工科学校教授,后又在高等师范

学校任教授。181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次年任该院院长。主要研究天体力学和物理学,认为数学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在运用数学时创造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数学方法。主要成就是:在《天体力学》(5卷1799-1825)中汇聚了他在天文学中的几乎全部发现,试图给出由太阳系引起的力学问题的完整分析解答。在《概率的分析理论》(1812)中总结了当时整个概率论的研究,论述了概率在选举、审判调查、气象等方面的应用,导入“拉普拉斯变换”等。 他24岁时就已经详细应用牛顿引力定律深入研究整个太阳系,其中各个行星及其卫星的运动不仅受太阳的制约,而且以难以捉摸的多种方式彼此互相影响。牛顿曾经认为,要使这一复杂的系统免于陷入混乱,需要有上帝的不时干预。拉普拉斯决心要从别的方面寻找这一保证,并终于能够证明,从数学上所理解的这个理想的太阳系是一个稳恒的动力系统,它能永世保持不变。这不过是他在其不朽的著作《天体力学》中所记载的一系列成果之一。书中主要阐述天体运行的数学理论,讨论地球的形状、月离理论、三体问题以及行星摄动等等,并且引入著名的拉普拉斯方程。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自己的多种发明和发现,而且还总结了几代著名数学家如牛顿、达朗贝尔、欧拉及拉格朗日诸大家在引力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从1799到1825年分五卷出版)。关于这本书有许多传说。其中最熟悉的是有一次拿破仑想给拉普拉斯提级加薪,说他写了一部关于世界体系的巨著,但未提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据传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做那个假设。(Sire,je n'avais pas besoin de cette hypothese)”《天体力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势论研究尤其广泛深入,对十几门不同的学科──从引力论到流体力学、电磁学以及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也启蒙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例如英国的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在16岁时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学理艰深的天文巨著,并且发现并订正了其中的一处错误,遂对于自己的数学才能增强了信心,从此踏上了数学生涯,并创立了四元数体系。另一位英国数学家格林(George Green 1793-1841 就是著名的格林公式的发现者)读了《天体力学》之后,顿受启发,开始将数学应用于电磁理论。 拉普拉斯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天文学著作是《宇宙体系论》,不像《天体力学》那样理论深奥难懂,它尽弃一切数学公式,深入浅出,通俗流畅,为时人所推崇。《宇宙体系论》提倡有名的太阳系生成的星云假说,这个假说1755年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已经

述及,所以后世通常叫做“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拉普拉斯对于概率论也有很大的贡献,这从他的《概率的分析理论》这本洋洋七百万字巨著中随处可见,他把自己在概率论上的发现以及前人的所有发现统归一处。今天我们每一位学人耳熟能详的那些名词,诸如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特征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律等等都可以说是拉普拉斯引入或者经他改进的。尤其是拉普拉斯变换,导致了后来海维塞德发现运算微积在电工理论中的应用。不能不说后来的傅利叶变换、梅森变换、Z-变换和小波变换也受它的影响。 尽管拉普拉斯在社会政治角逐中有些“左右逢源”、“随遇而安”,但是和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来对比是不值一提的。由于有年轻时吃了达朗贝尔的闭门羹的经历,拉普拉斯在自己身处高位之后,对于年轻的学者总是乐于慷慨帮助和鼓励关照,他时时帮助提拔像化学家盖吕萨克、数学物理学家泊松和年轻的柯西等等。当旅行家和自然研究者洪堡到法国考察水成岩的分布情况时,拉普拉斯慷慨地资助了他。 拉普拉斯和当时的拉格朗日、勒让德并称为法国的3L,不愧为十九世纪初数学界的巨擘泰斗。 5.维纳,N.(Wiener, Norbert,1894-1964) 维纳,N.1894年11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1964年3月18日卒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控制论.维纳出生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的一个学者家庭.父亲利奥?维纳(Leo Wiener)是俄裔犹太人,语言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母亲亦是犹太人,出自美国南方一个名门家庭,很有教养.维纳幼年随父母来到波士顿,住在坎布里奇.在父母严格管教和熏陶下,聪慧的维纳成为神童.他懂得十种语言,三岁开始读写,八岁学完初级教程.六七岁时曾到乡村小学和神教学校就读,因无适合他的班级而作罢.1903年(8岁),他作为一名特殊学生进入艾尔中学学习.当时他的水平已是中学三年级.艾尔中学愿意接受这一非正规的教学试验.1906年中学毕业,并进入塔夫学院学习,是年仅11岁.1909年(14岁)毕业于数学系.同年到哈佛大学攻读动物学研究生.1910年因获康奈尔奖学金,到康奈尔大学学习一年.主要学习哲学和数学,如英国的古典哲学和复变函数论等.1911年返回哈佛大学,发现自己不适合实验室工作,遂按父亲的意见改学哲学.191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1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年18岁.同年夏天,他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剑桥大学,接受B.A.W.罗素(Russel)的指导.当时的剑桥大学是学习数理逻辑的最佳地方.他还师从G.H.哈代(Hardy)、J.E.李特尔伍德(Littewood)等名家.罗素不仅


名人传记在线阅读相关热词搜索:名人传记大全 历史名人传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名人传记在线阅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名人传记在线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94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