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第一个1000万

第一个1000万

2017-06-19 09:45: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第一个1000万(共7篇)怎样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成功的人都很自信,而自信往往来自你奋力一跳所摘到的那只桃子,桃子摘了一箩筐,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但是,如果你“自信”到要打倒比尔盖茨,那叫狂妄无知;如果你为能拿到今年的年终奖而得意洋洋,那叫鼠目寸光。所以,想创业的人,人生目标首先要“靠谱”,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把目标定...

篇一 第一个1000万
怎样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

  成功的人都很自信,而自信往往来自你奋力一跳所摘到的那只桃子,桃子摘了一箩筐,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但是,如果你“自信”到要打倒比尔盖茨,那叫狂妄无知;如果你为能拿到今年的年终奖而得意洋洋,那叫鼠目寸光。所以,想创业的人,人生目标首先要“靠谱”,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把目标定为100亿元,其实和1万元一样,都是糟糕的计划,定为1000万元比较合适。

   1000万元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你肯努力,脑子转得快些,并且有点儿小运气,用不了几年,你就可能赚到。不过,要特别留意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挑选行业要考虑未来的成长性未来你可能持续达到的增长率!增长率比啥都重要,如果选对了项目,头两年的增长率很可能是百分之几百,甚至是百分之一千。从年净利5万元到80万元,很可能在两年内完成,到了年净利300多万元时,哪怕还有一点点增长空间,再过两年,你就是个千万富翁了。

   所以,关键是增长率。N多人一说到创业,就说想开个小饭馆。养家糊口,开个饭馆足够了,可靠小饭馆赚1000万元,几乎不可能。为啥?到了第二年就没有增长啦!做连锁、加盟固然是个办法,但很需要管理能力,干好了也许能赚1个亿,干不好就可能回到起点,所以不是明智的选择。

   换了是我,我宁可去组织个公司,专门给饭馆打扫卫生!活计再没面子,毛利润再低,也比没有增长率好。如果我的想法被饭馆接受,想想看,我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解说足球,有时候是“眼睛看到了A,脑子里想起了B,嘴里说出了C,观众以为他说的是D”。而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所以,空间的腾挪也很重要。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拴在赚10万元就到了顶的创业项目A上,例如开饭馆。脱不开身和心,你就没机会往B跳了。人生不怕暂时遭遇低谷,只要有奔头,机会到了就能一飞冲天,就怕遇到“玻璃天花板”,好像有未来,却怎么也飞不出去。鸡肋啊!

   你选择创业的行业,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要创业,这个公式必须弄懂,否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净资产”就是你的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一年赚1亿美元对你来说是天文数字,能让你高兴得背过气去,换成通用电气的CEO,肯定会被董事会骂得吐血。赚多赚少先不谈,先看你是靠多少本钱赚来这些利润。创业者的净资产都不多,需要大幅提高每年的回报率。怎么提高呢?

   途径一:利润率。我们都喜欢卖高利润的东西,你的竞争对手也是,他们还总是卖得比你便宜,让你不得不更便宜,所以,利润率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途径二“资产周转率”了。这个东东是“营业额除以资产”得来的。营业额大家都明白,那什么是“资产”?请看案例:

   话说本人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买了一双鞋,英国牌子,3000多块一双。创业人士A拿到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

   A卖英国鞋,成本很高,到英国订购一批货,就用去了40万元资金。平均每双鞋的进价是1500元,零售价3000元,一天能卖3双,每天的柜台租金是1000元,一天的利润是9000-4500-1000=3500元。利润率就是3500/9000,约等于39%(忽略人工费用等).

   B一天能卖100支鞋油,每支成本5元,零售价20元,柜台租金600元一天。一天的利润大约为900元。B买下的鞋油厂,每天的水电费、厂房等开销在800元左右,所以B每天的净利润只有100元,利润率约为5%。

   这5%和A的39%怎么比呀!不过,B真的那么可怜吗?

   A当初拿40万元去进货,得到约267双鞋。这可实在不多,因为即使是男鞋专柜,也要至少有十几个款式,而且每个款式都要准备若干尺寸!267双鞋基本上只够在一家商场里卖的。那么,在第二家商场里销售所需的40万元,A要赚多久?40万/(3500元×30天)≈4个月。

   回头看B.B的40万元投在鞋油厂上了,而且每天都要背负鞋油厂的开销。一个商场的专柜需要多少库存鞋油?假设需要500支,(500支×5元成本)/100元日净利=25天,就是说,B一个专柜不足一个月的利润就足以开一个新专柜了。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可以用高周转率去对抗低利润率。

   现在让我们进入“创业实战”。

   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小型便利店,我偶尔炒个鸡蛋,发现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没盐没鸡蛋,也是快速送货。基本上我现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是我想吃什么,而是问“你今天进了什么水果啊?给我随便送点好了。”

篇二 第一个1000万
沈克敏:85后用心做好一个杯子融资1000万

 

  楚天金报讯 图为:沈克敏(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邓莉

  对于初创业者而言,“找钱”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儿。各类创业大赛上的项目很多,但怎样才能“征服”投资人?日前举行的一场创富沙龙上,黑马会杭州分会会长、杭州质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克敏和武汉100多位创业者互动,分享自己做企业的心得。

  沈克敏是85后,今年夏天他的“质造”凭借“用心做好一个杯子”的执着,获得1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唯品会创始股东吴斌。

  A.曾经只有一个产品“上下杯”

  沈克敏自嘲打造了一家奇葩公司,但正是这家公司,短短2年就拿到上千万融资。而且,就在“质造”创办之初,仅仅只有一款杯子,却“俘虏”了包括马云、柳传志、马化腾、王石等多位大咖,为他们做过私人定制。就连李连杰、姚晨、舒淇等明星也是“质造”的粉丝。

  创办“质造”,并非沈克敏的第一次创业。早在读大学时,他就和朋友在学校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2007年又做了互联网订餐平台公司,后来到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开始与陶瓷艺术品结缘。

  基于以往的创业经验,2013年7月,沈克敏正式创办了质造文化艺术公司,希望通过设计的心、匠人的手,加上互联网平台,把一个杯子做到极致。从用心做好一个杯子出发,逐渐延展到饮器、食器、花器等各个产品领域。

  创业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质造”只有一个产品——由陶瓷和木材构成的上下杯。沈克敏不急不躁,用他的话说,“希望从质造出去的杯子是带着人情味和温度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点和雷军的观念不谋而合。在互联网时代,注重产品品质,把产品做到极致,是成功的第一步。但要想成功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必须要有“温度”,能拨动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某根神经。

  B.融资1000万元 选7名合伙人

  不过,“质造”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创业之初,沈克敏在“找钱”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挫败。尽管消费市场不乏大佬客户的青睐,但作为一家传统手工制造企业,很难获得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求快速增长、超高回报的资本关注。“当时参加各种创业项目路演比赛,也有些投资人觉得我们的产品做得非常好。可谈着谈着,就变成了买几个杯子,跟投资无关……”然而,沈克敏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不忘“初心”,继续走下去。

  在获得1000万元A轮融资前,沈克敏一直认为,当年孙正义只用了5分钟就决定投资马云的故事是个传奇,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当用了比马云还少的2分钟时间就得到1000万元,直到正式签合同的那一刻,沈克敏还有一种如在梦中的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简直不敢相信”。

  在当日的沙龙上,不少创业者提出一个共同的困惑:如何寻找合伙人?

  在沈克敏看来,一个小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候并不缺钱,而是缺资源。于是,他发起了互联网合伙人计划,要求所有的合伙人都必须是企业的创始人,并且限定于七个行业的创始人,如电商、法务、教育、经营线下渠道、广告策划等。“这七个方向的创始人,他们的能力和视野,正是我们公司发展所需要的。”

  在朋友圈将招募计划发布后,有60多人报名要做沈克敏的合伙人。最终,沈克敏选了7位不同行业的创始人,成为质造的天使合伙人。

  C.欲打造中国的“无印良品”

  完成A轮融资之后,沈克敏不惜“砸”重金招人。在他看来,在传统手工制造业,决定一个公司造物能力的就是人。

  他用“如何做好一个馒头”的例子来诠释创业的过程。“创业就像做馒头,在过去,只用选择好的面粉,找到好师傅,就能卖出去。但现在,买馒头的人并不只是为了充饥,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馒头的味道,还对用来磨成面粉的麦子的产地,馒头的工艺等细节感兴趣。换言之,现在卖馒头,还要学会讲馒头背后的故事,才能打动消费者。”沈克敏说,创业者首先要学会讲故事。此外,做馒头不需要太多的添加,越是天然越是本味,反而更能聚焦消费者的视线。这就是为何“质造”的杯子仅凭最简单的造型和设计,就能打动那么多消费者的原因所在,“我们只专注杯子本身的功能,再把文化跟传统工艺结合起来”。

  显然,沈克敏的理念迎合了消费者对品位的需求,就在3个月前,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品上下杯,上线半天就预售了10000多个。

  在沈克敏的规划中,“质造”会从一个杯子出发,进而成长为生活美学家居器物行业里“最牛的品牌”。他野心勃勃地表示,要打造一个中国的“无印良品”。

篇三 第一个1000万
教你赚第一个1000万

篇四 第一个1000万
如何赚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

如何赚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

发表于:10-14 11:26 | 分类:学习 阅读:(9) 评论:(0)

胜利的人都很自负,而自负往往来自你奋力一跳所摘到的那只桃子,桃子摘了一箩筐,你就会越来越自负。但是,假如你“自负”到要打倒比尔盖茨,那叫狂妄无知;假如你为能拿到今年的年终奖而自得洋洋,那叫鼠目寸光。所以,想创业的人,人生目标首先要“靠谱”,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把目标定为100亿元,其实和1万元一样,都是糟糕的规划,定为1000万元比拟合适。

1000万元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你肯尽力,头脑转得快些,并且有点儿小运气,用不了几年,你就可能赚到。不过,要非凡留心以下“注重事项”。

首先,挑选行业要斟酌未来的成长性未来你可能连续到达的增加率!增加率比啥都主要,假如选对了项目,头两年的增加率很可能是百分之几百,甚至是百分之一千。从年净利5万元到80万元,很可能在两年内完成,到了年净利300多万元时,哪怕还有一点点增加空间,再过两年,你就是个千万富翁了。

所以,要害是增加率。N多人一说到创业,就说想开个小饭馆。养家糊口,开个饭馆足够了,可靠小饭馆赚1000万元,几乎不可能。为啥?到了第二年就没有增加啦!做连锁.加盟固然是个措施,但很须要治理才能,干好了也许能赚1个亿,干不好就可能回到起点,所以不是明智的选择。

换了是我,我宁可去组织个公司,专门给饭馆打扫卫生!活计再没面子,毛利润再低,也比没有增加率好。假如我的想法被饭馆吸收,想想看,我会有多大的增加空间?

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讲解足球,有时候是“眼睛看到了A,头脑里想起了B,嘴里说出了C,观众认为他说的是D”。而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所以,空间的腾挪也很主要。

假如不清楚这个道理,你就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拴在赚10万元就到了顶的项目A上,例如开饭馆。脱不开身和心,你就没机会往B跳了。人生不怕暂时遭受低谷,只要有奔头,机会到了就能一飞冲天,就怕碰到“玻璃天花板”,似乎有未来,却怎么也飞不出去。鸡肋啊! 你选择创业的行业,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要创业,这个公式必须弄懂,否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净资产”就是你的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一年赚1亿美元对你来说是天文数字,能让你愉快得背过气去,换成通用电气的CEO,肯定会被董事会骂得吐血。赚多赚少先不谈,先看你是靠多少本钱赚来这些利润。创业者的净资产都不多,须要大幅进步每年的回报率。怎么进步呢?

门路一:利润率。我们都爱好卖高利润的东西,你的竞争对手也是,他们还总是卖得比你

便宜,让你不得不更便宜,所以,利润率不是想进步就能进步的。

这时,我们就要斟酌门路二“资产周转率”了。这个东东是“营业额除以资产”得来的。营业额大家都清楚,那什么是“资产”?请看案例:

话说本人在北京燕莎友情商城买了一双鞋,英国牌子,3000多块一双。创业人士A拿到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创业人士B选择了卖鞋油。两个人都是50万元起步,不同的是,B先拿40万元买下一个小鞋油厂,生产中高级鞋油,再租高级商场的专柜开卖。 A卖英国鞋,成本很高,到英国订购一批货,就用去了40万元资金。平均每双鞋的进价是1500元,零售价3000元,一天能卖3双,天天的柜台租金是1000元,一天的利润是9000-4500-1000=3500元。利润率就是3500/9000,约等于39%(忽视人工费用等)。

B一天能卖100支鞋油,每支成本5元,零售价20元,柜台租金600元一天。一天的利润大约为900元。B买下的鞋油厂,天天的水电费.厂房等开销在800元左右,所以B天天的净利润只有100元,利润率约为5%。

这5%和A的39%怎么比呀!不过,B真的那么可怜吗?

A当初拿40万元去进货,得到约267双鞋。这可实在不多,因为即使是男鞋专柜,也要至少有十几个款式,而且每个款式都要预备若干尺寸!267双鞋基本上只够在一家商场里卖的。那么,在第二家商场里销售所需的40万元,A要赚多久?40万/(3500元×30天)≈4个月。

回头看B。B的40万元投在鞋油厂上了,而且天天都要背负鞋油厂的开销。一个商场的专柜须要多少库存鞋油?假设须要500支,(500支×5元成本)/100元日净利=25天,就是说,B一个专柜不足一个月的利润就足以开一个新专柜了。

这个案例解释,我们可以用高周转率去对抗低利润率。

现在让我们进入"创业实战".

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小型方便店,我偶然炒个鸡蛋,创造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没盐没鸡蛋,也是快速送货。基本上我现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是我想吃什么,而是问“你今天进了什么水果啊?给我随便送点好了。”

你会说:“恐怕一根葱那五毛钱,天天卖几捆,也赚不到多少钱吧?单价和利润都太低啦!就算周转率高一些,但离赚1000万目标似乎有些遥不可及?”

事实上,这个店的战略核心就是“把客户养懒”。葱啊手纸啊,利润薄?可有利润高的啊!例如红酒,小方便店里,整整两面墙都摆着,几乎没国产的,都是从二三百到五六百的日常餐酒级别。这个小区老外极多,对欧美老外的中产(及往上)而言,红酒就是日常必须品。而一瓶红酒的利润,是不是超过了一卡车的大葱?

除了红酒,奶酪.熟食也各式各样。

这就是创业的"压强原理"---别看我个头儿不大.实力不强,客户有限,但我服务的人群极正确,"压强"非常大。

事实上,这个小店的老板,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都设在北京最高级的楼盘社区内。利

润和周转率都很高!

老板十分敬业和精明。就算这几家店,货品也很大不同,因为不同楼盘显明住户扎堆嘛有的楼盘,欧美人多,有的楼盘,日本人多,还有的,都快成韩国人小区了。针对不同花费特征,她不断调剂货品品类,总能狠狠抓住该小区的花费习惯,靠“送上门,一根葱”的“把客户造就懒”策略(理论上讲,只送一根葱,从成本上讲,是赔钱的),慢慢递进式地锁定这个楼盘住户的大批日常花费。

目标客户狭窄而正确,为锁定客户而不惜做几笔赔钱的交易,服务佳,定价稍高谁让目标客户对价格不敏感呢!这样的生意谁都想做.这不,另外一家和她采取雷同策略的方便店也人住

我家楼下了!这家新开的方便店展开了低价竞争!你一根葱卖5毛,他就卖三毛九。虽说这个小区内的花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但雷同东西便宜点,谁都乐于吸收。尤其是同质化的东西,例如农民山泉.可口可乐.舒洁卫生纸等,确切应了那句老话“没有5分钱买不走的虔诚度”。 门槛低,当然竞争者跟进剽窃就很迅速。说白了就是,三岁小孩子赚到金元宝,谁不想抢啊?泰森拿着金元宝,你抢一抢试试?刘翔捧一金元宝,你追一追试试?所以小方便店面对着该死的低价竞争,要么学泰森之路,也拼价格,把丫拼死!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么学刘翔,一跳一跳的跳没影了,对手找都找不着。

小方便店老板决定学习刘翔策略---就是才能增加策略。小方便店老板创造,自己原有的顾客群,尤其是核心顾客群,都是些高收入.高知识.三十岁到五十岁间的家伙。这些家伙有一宏大特征,就是怕死!比普通人怕得更强烈些。于是,小方便店开端大打"绿色"牌,比如绿色蔬菜。此外,这家店还有另一家方便店暂时比不了的就是红酒销售!卖这个东西,你的销售人员必须懂红酒才行。而培训一个红酒促销员,通常须要几个月的强化培训:产地?年份?风格?是黑莓子还是偏巧克力风味?葡萄的种类有哪些特征?„„这些东西,另一家方便店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看,这就是才能的体现,在延长中,创造新的机会,带来新的才能。

此外,这家店老板经常和顾客聊天,创造有的顾客灯泡坏了半个月了,还没时光换新;有的呢,没时光交电话费.没时光给燃气卡充值„„目标客户都是一群“有钱没时光”的人!这很正常。这时,小方便店决定推出新的服务:

代客户换灯泡.交电话费.充燃气卡„„通过卖红酒造就起的沟通才能和信任感,又不额外收费(当然换灯泡的灯泡钱,顾客自己付),小方便店把“方便”二字,从商品拓展到服务。这个阶段,虽然服务本身赚不到钱,但大幅增添了“交易机会”,起码给本来的卫生纸.洗洁精销售,带来了新增添从你家拿电卡时创造你家洗洁精用光了,晚上把充完电的电卡送回时,“顺便”带来一瓶洗洁精...

清楚这其中的玄机了吗?小方便店变成携程网了通过携程订酒店,比自己单独去酒店拿的价格便宜,携程还能再从酒店方,收取一笔佣金。当小方便店拥有“大单”时,确切就可以压榨小区内的洗衣店了„„还顺便把利润,让给花费者一点点。

通过这个思路,小方便店一下子财源大开:小时工的干净服务,皮鞋养护„„拥有客户资源,就能转化为利润。

呵呵,我们也可以把小方便店的思路,叫做“占领电话号码思路”。因为它的绝大部分生意都是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开端的。谁占领了那个号码,谁就尽占风流。我给出的这个案例,最大悬疑在于:能不能节制电话机?

小方便店通过那许多成本付出,只要最终节制了“电话机”,就垄断了客户资源,有了强大的议价才能:把洗衣店.家政服务的利润,生生抢走一半!洗衣店老板还得忍气吞声!看看国美电器和电器厂家的关系,就清楚了。

但这些招数一开端时,它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不学?注重,看不清局面时,竞争对手不是什么都剽窃的!追随战略要是个完善的战略的话,谁还干别的啊?

当竞争对手完整看清时,“先发优势”在很多时候已经形成壁垒了。竞争对手想剽窃也晚了。单独拿出某一个环节来模拟,都是不现实的,因为毫无作用而整个价值链模拟,更不现实,因为首先模拟者要和被模拟者,起点和资源类似才行吧?

你相信那些大公司都完善发展.一步没错地快步走到今天吗?!请给自己一个大嘴巴,让自己清醒清醒!创业之初,最怕完整沉浸在“战略规划”的逻辑美感当中战略只是“想”和“看”出来的吗?战略是事前恰当斟酌,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进步的结果!假如从方便店变身为服务小管家这个战略假设能够成立,每一步该怎样走,跨大跨小,就是战略“具体化”的进程。

赚100万,抓住一两个机会就差不多了。但真想赚1000万,只靠一二个“点子”就不大靠谱。我们谈到的企业战略.财务知识,以及方便店的发展思路,正是为了赚1000万而铺垫的武功。深刻领会了这背后的商业逻辑,1000万离你还远吗?

篇五 第一个1000万
教你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下)

篇六 第一个1000万
如何创业赚取你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1000万元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你肯努力,脑子转得快些,并且有点儿小运气,用不了几年,你就可能赚到。不过,要特别留意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挑选行业要考虑未来的成长性未来你可能持续达到的增长率!增长率比啥都重要,如果选对了项目,头两年的增长率很可能是百分之几百,甚至是百分之 一千。从年净利5万元到80万元,很可能在两年内完成,到了年净利300多万元时,哪怕还有一点点增长空间,再过两年,你就是个千万富翁了。

所以,关键是增长率。N多人一说到创业,就说想开个小饭馆。养家糊口,开个饭馆足够了,可靠小饭馆赚 1000万元,几乎不可能。为啥?到了第二年就没有增长啦!做连锁、加盟固然是个办法,但很需要管理能力,干好了也许能赚1个亿,干不好就可能回到起点, 所以不是明智的选择。

换了是我,我宁可去组织个公司,专门给饭馆打扫卫生!活计再没面子,毛利润再低,也比没有增长率好。如果我的想法被饭馆接受,想想看,我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解说足球,有时候是“眼睛看到了A,脑子里想起了B,嘴里说出了C,观众以为他说的是D”。而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所以,空间的腾挪也很重要。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拴在赚10万元就到了顶的项目A上,例如开饭馆。脱不开身和心,你就没机会往B跳了。人生不怕暂时遭遇低谷,只要有奔头,机会到了就能一飞冲天,就怕遇到“玻璃天花板”,好像有未来,却怎么也飞不出去。鸡肋啊!

你选择创业的行业,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要创业,这个公式必须弄懂,否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净资产”就是你的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一年赚1亿美元对你来说是天文数字,能让你高兴得背过气去,换成通用电气的CEO,肯定会被董事会骂得吐血。赚多赚少先不谈,先看你是靠多少本钱赚来这些利润。创业者的净资产都不多,需要大幅提高每年的回报率。怎么提高呢?

途径一:利润率。我们都喜欢卖高利润的东西,你的竞争对手也是,他们还总是卖得比你便宜,让你不得不更便宜,所以,利润率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途径二“资产周转率”了。这个东东是“营业额除以资产”得来的。营业额大家都明白,那什么是“资产”?请看案例:

【第一个1000万】

话说本人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买了一双鞋,英国牌子,3000多块一双。创业人士A拿到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创业人士B选择了卖鞋油。两个人都是50万元起步,不同的是,B先拿40万元买下一个小鞋油厂,生产中高档鞋油,再租高档商场的专柜开卖。

A卖英国鞋,成本很高,到英国订购一批货,就用去了40万元资金。平均每双鞋的进价是1500元,零售价3000元,一天能卖3双,每天的柜台租金是 1000元,一天的利润是9000-4500-1000=3500元。利润率就是3500/9000,约等于39%(忽略人工费用等)。

B一天能卖100支鞋油,每支成本5元,零售价20元,柜台租金600元一天。一天的利润大约为900元。B买下的鞋油厂,每天的水电费、厂房等开销在800元左右,所以B每天的净利润只有100元,利润率约为5%.

这5%和A的39%怎么比呀!不过,B真的那么可怜吗?

A当初拿40万元去进货,得到约267双鞋。这可实在不多,因为即使是男鞋专柜,也要至少有十几个款式,而且每个款式都要准备若干尺寸!267双鞋基 本上只够在一家商场里卖的。那么,在第二家商场里销售所需的40万元,A要赚多久?40万/(3500元 ×30天)≈4个月。

回头看B.B的40万元投在鞋油厂上了,而且每天都要背负鞋油厂的开销。一个商场的专柜需要多少库存鞋油?假设需要500支,(500支×5元成本)/100元日净利=25天,就是说,B一个专柜不足一个月的利润就足以开一个新专柜了。[NextPage]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可以用高周转率去对抗低利润率。

现在让我们进入“创业实战”。

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小型便利店,我偶尔炒个鸡蛋,发现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没盐没鸡蛋,也是快速送货。基本上我现 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是我想吃什么,而是问“你今天进了什么水果啊?给我随便送点好了。”

你会说:“恐怕一根葱那五毛钱,每天卖几捆,也赚不到多少钱吧?单价和利润都太低啦!就算周转率高一些,但离赚1000万目标似乎有些遥不可及?”

事实上,这个店的战略核心就是“把客户养懒”。葱啊手纸啊,利润薄?可有利润高的啊!例如红酒,小便利店里,整整两面墙都摆着,几乎没国产的,都是从 二三百到五六百的日常餐酒级别。这个小区老外极多,对欧美老外的中产(及往上)而言,红酒就是日常必需品。而一瓶红酒的利润,是不是超过了一卡车的大葱?

除了红酒,奶酪、熟食也各式各样。

这就是创业的“压强原理”—别看我个头儿不大、实力不强,客户有限,但我服务的人群极准确,“压强”非常大。

事实上,这个小店的老板,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都设在北京最高档的楼盘社区内。利润和周转率都很高!

老板十分敬业和精明。就算这几家店,货品也很大不同,因为不同楼盘明显住户扎堆嘛有的楼盘,欧美人多,有的楼盘,日本人多,还有的,都快成韩国人小区 了。针对不同消费特征,她不断调整货品品类,总能狠狠抓住该小区的消费习惯,靠“送上门,一根葱”的“把客户培养懒”策略(理论上讲,只送一根葱,从成本 上讲,是赔钱的),慢慢递进式地锁定这个楼盘住户的大量日常消费。

目标客户狭窄而准确,为锁定客户而不惜做几笔赔钱的交易,服务佳,定价稍高谁让目标客户对价格不敏感呢! 这样的生意谁都想做。这不,另外一家和她采取相同策略的便利店也人住我家楼下了!这家新开的便利店展开了低价竞争!你一根葱卖5毛,他就卖三毛九。虽说这 个小区内的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但相同东西便宜点,谁都乐于接受。尤其是同质化的东西,例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舒洁卫生纸等,确实应了那句老话“没有5 分钱买不走的忠诚度”。

门槛低,当然竞争者跟进抄袭就很迅速。说白了就是,三岁小孩子赚到金元宝,谁不想抢啊?泰森拿着金元宝, 你抢一抢试试?刘翔捧一金元宝,你追一追试试?所以小便利店面对着该死的低价竞争,要么学泰森之路,也拼价格,把丫拼死!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么学刘 翔,一跳一跳的跳没影了,对手找都找不着。【第一个1000万】

小便利店老板决定学习刘翔策略—就是能力增长策略。小便利店老板发现,自己原有的顾客群,尤其是核心顾客群,都是些高收入、高知识、三十岁到五十岁间 的家伙。这些家伙有一巨大特征,就是怕死!比普通人怕得更强烈些。于是,小便利店开始大打“绿色”牌, 比如绿色蔬菜。此外,这家店还有另一家便利店暂时比不了的就是红酒销售!卖这个东西,你的销售人员必须懂红酒才行。而培训一个红酒促销员,通常需要几个月 的强化培训:产地?年份?风格?是黑莓子还是偏巧克力风味?葡萄的种类有哪些特征?……这些东西,另一家便利店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看,这就是能力的体现,在延伸中,发现新的机会,带来新的能力。

此外,这家店老板经常和顾客聊天,发现有的顾客灯泡坏了半个月了,还没时间换新;有的呢,没时间交电话费、没时间给燃气卡充值……目标客户都是一群 “有钱没时间”的人!这很正常。这时,小便利店决定推出新的服务:代客户换灯泡、交电话费、充燃气卡……通过卖红酒培养起的沟通能力和信任感,又不额外收 费(当然换灯泡的灯泡钱,顾客自己付),小便利店把“便利”二字,从商品拓展到服务。这个阶段,虽然服务本身赚不到钱,但大幅增加了“交易机会”,起码给 原来的卫生纸、洗洁精销售,带来了新增加从你家拿电卡时发现你家洗洁精用光了,晚上把充完电的电卡送回时,“ 顺便”带来一瓶洗洁精…

明白这其中的玄机了吗?小便利店变成携程网了通过携程订酒店,比自己单独去酒店拿的价格便宜,携程还能再从酒店方,收取一笔佣金。当小便利店拥有“大单”时,确实就可以压榨小区内的洗衣店了……还顺便把利润,让给消费者一点点。

通过这个思路,小便利店一下子财源大开:小时工的清洁服务,皮鞋养护……拥有客户资源,就能转化为利润。

呵呵,我们也可以把小便利店的思路,叫做“占领电话号码思路”。因为它的绝大部分生意都是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开始的。谁占领了那个号码,谁就尽占风流。我给出的这个案例,最大悬疑在于:能不能控制电话机?

小便利店通过那许多成本付出,只要最终控制了“电话机”,就垄断了客户资源,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把洗衣店、家政服务的利润,生生抢走一半!洗衣店老板还得忍气吞声!看看国美电器和电器厂家的关系,就明白了。【第一个1000万】

但这些招数一开始时,它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不学?注意,看不清局势时,竞争对手不是什么都抄袭的!跟随战略要是个完美的战略的话,谁还干别的啊?

当竞争对手完全看清时,“先发优势”在很多时候已经形成壁垒了。竞争对手想抄袭也晚了。单独拿出某一个环节来模仿,都是不现实的,因为毫无作用而整个价值链模仿,更不现实,因为首先模仿者要和被模仿者,起点和资源相似才行吧??

你相信那些大公司都完美发展、一步没错地快步走到今天吗?!请给自己一个大嘴巴,让自己清醒清醒!创业之初,最怕完全沉浸在“战略规划”的逻辑美感当 中战略只是“想”和“看”出来的吗?战略是事前适当考虑,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提高的结果!如果从便利店变身为服务小管家这个战略假设能够成立,每一步 该怎样走,跨大跨小,就是战略“具体化”的过程。

赚100万,抓住一两个机遇就差不多了。但真想赚1000万,只靠一二个“点子”就不大靠谱。我们谈到的企业战略、财务知识,以及便利店的发展思路,正是为了赚1000万而铺垫的武功。深刻领会了这背后的商业逻辑,1000万离你还远吗?

篇七 第一个1000万
创业“减法”:教你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的教程

创业“减法”:教你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的教程.txt -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 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 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创业“减法”:教你赚人生第一个1000万的教程

这里要插一句,也算是给自己做个广告:如果黄光裕早点看到我的这个帖子,他也就不是今天这种下场了„„)

补充:后面有全文WORD文件,如看不完可以方便大家下载收藏。

——————

首先有个悖论,需要说一说。

按理说,成功的人,都很有自信。但自信是何时有的呢?成功前?成功后?按理说应该成功前,否则一个整天怀疑自己没能力、没运气的人,肯定靠不住。但自信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和自满、自傲,只差一层窗户纸。

实际上我是想说,很久以前我看过的简历,都是谦虚得过头,就差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学会,等待着从零开始的锻炼。但现在呢?情况朝着另一个极端发展,简历里面都说自己是杰克韦尔奇的转世灵童——哦,考虑到韦尔奇先生还健在,我觉得这种夸张非常不可取。

其实,对很多寻求上进的小伙子(MM们一般有创业打算的不是很多吧?所以MM们就别看了,去寻找看这个帖子的GG比较好,尤其是回帖回得出色的!),我有些忠告。例如,首先就是你的人生目标要靠谱!当然,这个“靠谱”的标准,比较没谱——你非要立志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不把盖茨同学挤成老二,你就夜不能寐——我也无话可说,而且我也没法给你忠告„„我还等着别人给我妙方,打垮盖茨呢。

但我不得不说,事实上,把志向立得太高,没太多好处。因为梦想离得太远,就不真实,经年累月,你感觉不到半点向梦想靠近,弊端就显现了。所以,把目标定得太远,比如说赚100亿,和定成1万块一样,都是糟糕的计划,对现实毫无推动能力。

【第一个1000万】

我要反复告诉大家的一点,就是不断“做减法”。例如“目标”的设定,就是一个简单的减法,我的建议,就是减成一千万净资产比较好。个人感受,第一个一千万赚到手,突然心里有了点安全感,这挺重要。一般而言,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你从此丧失斗志、游手好闲。但起码有了这点安全感后,心里变得笃定,遇事更加从容,甚至,不由自主学会了一点点“平常心”——这可是口袋空空时极难做到的。

赚第一个一千万时,你必须有所准备。起码一点点牺牲总是必要的吧?牺牲点陪女友的时间还是小事,“自废武功”切掉自己以前认为的自身长处,才痛苦噢。但没办法,想修练高段位武功,就需要牺牲——只不过,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别切错才好。就算练《葵花宝典》,也不能误把手脚都切掉对不对?

1000万其实不是一个大数字,一点改变+一点努力+一点运气,往往不知不觉三两年或更快,你可能就赚到了。到了一个新阶段,又是一个将要开始“自废武功”的时候。但没关系,那时候再说那时候的,现在,先来谈谈赚第一个一千万前,需要自废哪些武功

创业真的需要启动资金么?

似乎是的。但也有特例。我一位深圳的好朋友,就亲口和我讲过一个例子:他隔壁邻居,薪水不高,却收留了个来投奔他的初中同学。这个小个子初中同学,居然真大胆(也真厚脸皮),白吃白喝在他家,去面试了几份工,都嫌薪水低,而没去干。

【第一个1000万】

嫌薪水低,您倒是有点积蓄也行啊。这家伙还分文皆无„„眼看着老同学眉头越来越皱,他大概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决定创业,从事的还是餐饮业!

身无分文怎办呢?他就去捡传单——深圳广州等城市,每个公寓楼,都会有大量的餐饮外卖传单散发,他就捡了很多来,一张一张把人家在最低下印的电话号码裁掉,然后用笔工工整整写上自己的电话。写完一摞后,再次散发出去„„

这种传单,命中率就是个概率问题,概率不随高,却一定有效。一天几百张出去,总能接到几个电话叫餐,他就马不停蹄,奔到快餐档,叫了餐给人送去。中间赚点事先谈好的小小差价。

架不住勤奋,积少成多。慢慢的,找到点规律,懂点脑子,命中率越来越高,他不用再捡人家的传单了,而可以自己花钱印了,再慢慢的,他不必自己干了,可以找伙计去散发了,他就培训技巧便OK„„再慢慢的,居然发现,干成个小送餐公司了!

这家伙的后来的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成一代食神?估计没那么夸张吧?呵呵,再发展,又需要面临另一番武功,那个勤奋的家伙,是否能提高视野高度,又要看他的灵性和造化了。

这个真实故事,其实告诉我们,所谓创业,不一定需要多少资金——重要的是资源。什么是资源呢?其实,你的勤奋,就是一种资源。你的悟性、灵感,也是资源,当然,广泛的人脉、拥有的技术、积累的客户,统统都是资源,难的是有效配比,才不是创业资金的多与寡。

创业资金5万和150万,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次创业者,毫无区别。假如都倒闭,存活的时间上也差不多——你以为150就能活长一些?嘿,才不会!未来我们会谈到现金流的重要性,而一般创业者,都不是很懂得这方面的计算。所以5万元能在三个月烧光,150万也同样是三个月——觉得自己资金雄厚,还不什么都花得痛快些?搞不好,5万元那位通过精打细算,反而还撑久些。

我一般认为,启动资金有个三五万,就很好了——哈哈,反正第一创业,跌跟头的比例很大。启动资金少一点,心理打击也就小点,离爬上楼顶和打开安眠药瓶也远点。

但我一般有点奇怪,有些人吧,从来打工的时候,都不是特出色,咋就突然想创业了呢?这很不好,很不卫生。

年轻人要记住,当你没啥经验时,你给老板打工,老板还给你工钱,那是你的命好——

旧社会,学徒是没钱拿D!(据说还挨揍没得报警)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你当老板前,给人打工是练习状态,可练习状态都不在状态的话,你凭什么就能创业成功?

所以我总说视野,如果你认为自己终究一天回到老板的话,你就要在打工时,具备老板心态,学习老板视野,处处替老板着想。否则,一个天天骂老板是吸血鬼的人,自己改行“惊情四百年”时,真能诈尸啊,脱胎换骨一瞬间?!没可能地!小同学。

相信我,打工时,就别抱怨,多付出,别嫌老板心黑。因为你不是也想着未来心黑一把吗?那就从现在开始学会体会“这很正常”的心态。

当然,如果现在的老板过于不像话,那就走人嘛。好老板、成功老板、学习榜样多得是!(现在就给李嘉诚拨个电话吧,号码是本地区号加110)

就是别抱怨。一边唠唠叨叨,人家老板其实也听不到,你还越来越锻炼得像个祥林嫂,一点都不强悍,一点都不男人。

=================================================================================================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谈谈一千万的问题,为什么说一千万呢?就是这个目标,不算太高,但也有一定难度。定十万块倒好办,开个小卖部卖冰棍儿,都能攒出来。但一千万,肯定不是靠从牙缝里挤出来,而是跳跃式赚出来的。

明天再给大家列列公式,从纯理论角度分析,今天太晚了,万一哪个哥们看入迷了,按着公式一算,“闲坐小窗算公式,不知春去已多时”很麻烦。

赚一千万很难么?不难,容易着呢。但问题是视野!要有视野!没有视野,不懂得跳跃式成长,靠小卖部卖冰棍儿那种一根一根积累,赚一千万得哪年啊?冰川时代结束很久了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一千万等你等到冰川也融化了„„

挑选行当,首先要考虑未来的成长性,或者说未来你可能持续达到的增长率!没有增长率,想赚一千万,那可麻烦大啦——只能靠庞大的启动资金。为什么?等会就明白了。

增长率是头怪兽,比啥都重要。利润每年翻一番,第一年赚5万,第二年10万,然后,20,40,80,160,320,640,1280万。对吧,过了一千万了,数数,这是几年?噢,9年,好像多了点,有DD问了,三八,你不是说很快吗?九年?我头发都白好几根了!

等等,我那是傻算法,真实情况是,选对项目,头二年的增长率,很可能是百分之几百,百分之一千都靠谱。走对路,从年净利5万到80万,很可能二年内完成,而再翻二年,到了年净利320万时,如果还有哪怕一点点缓慢的增长空间,你就是个小小千万富翁了。

为啥?因为这时候,你可以把公司卖掉。市盈率才二三倍卖掉,估计有不少买主的!就算没人买,你自己再苦熬三年,不就出来了?

这样看,是不是还算挺短的?时间上还可以忍受?

所以关键是增长率。

N多人啊,一说创业,就想开个小饭馆?什么,你也琢磨过?我最反对就在于,养家糊口开饭馆够了,赚一千万靠个小饭馆几乎不可能。为啥?随便干一干,干好点,第二年就没增长率啦!开连锁虽然是个办法,但需要的管理能力太高,干好了能赚一个亿,干不好重新赔回去,所以根本不是目标一千万人士的好选择。

要我选,我宁肯去组织个公司,专门给饭馆打扫卫生!(假设,呵呵,假设,假设我提供的价值,饭馆需要的话,未来反正也会谈到价值主张的分析。)活计再没面子,毛利润再低,也比没增长率好。因为如果我的想法饭馆接受的话,想想看,我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啊!街上好多好多饭馆啊,三五年内不会饱和吧起码?

而且啊,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解说足球,是“眼睛看到了A,脑里想起了B,嘴中说出了C,观众以为他说的是D。”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却做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明不明白?空间的腾挪很巧妙,也很重要。但你万一不小心,把所有资源全都拴在一个没增长率的项目上,例如饭馆,脱不开身和心,就没机会往B跳了。

收录

“腾挪空间”,也就是别被套牢,晚些会体现出来。因为业务增长,有很多模式和思路,可以上下游整合、可以品牌延伸,可以横向收购,或者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领域提升,还可以„„面对不同企业,方法太多啦!【第一个1000万】

重要的是,头几年要保持跳跃性成长,也就是百分之八百那种跳跃。到后面呢,保持30%就很可怕啦!100万年利润凑1000万需十年。如果30%成长呢,多久变1000万?

100,130,169,220,283+(371/12*3),也就是说,大约五年零三个月多几天就够啦!看到?30%的年增长率,就让十年时间缩短一半。

其实我们再来分解看看,开头的100万每年,不过每月八万三而已。即时考虑到这是净利润,也不是很高不可攀吧?很多白领干一干,月薪还五六万呢。

每月赚八万三,月营业额二十万不够?三十万够不够?四十万呢?五十万怎么也该够了吧?一个月能到让营业额到五十万的项目,似乎很多很多哟?而其中能够持续增长的,也不是凤毛麟角吧?

生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跳跃,确实婀娜多姿、线条美妙(和五湖帆帆的身材有一拼!)。生意模式走对路,跳几跳,妙不可言,呵呵。

科学实验,必须可重复。创业历程,全世界恐怕没一模一样的。尤其有趣的是,有时候不按

牌理出牌,反而能成功。

根据美国的统计,目前MBA教育的“保质期”大约是四到五年,也就是说,现在的理论,五年后大约就比较过时了。可问题在于就算不过时,MBA创业的,也并非令人看好。

反正我一向反动:现在正读着MBA的,如果想创业,就赶紧退学吧!等都学完了,你就只能给别人打工了。想读还没读的,最好等创业到了一定地步,发现自己有点顶到天花板了,去读EMBA,那个才有用。而已经读完了MBA的呢?比较痛苦——要么你能学张无忌同学,把太极拳都忘光——这也是一种“自废武功”,但太高深了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还有一出路„„您就接受这惨痛的事实吧,找份高薪管理层工作算了。

呵呵,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MBA所有课程,都在训练人的理性!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案例中的一丝不苟的推理过程。这个调调儿整久了,你的想象力一定下降。

MBA不教什么?不教想象力啊!可创业呢,一没资金二缺经验,最大财富就是你的想象力和第六感!靠传统招数,很难突围,毕竟今天四处都是竞争对手,都是资金、网络、实力比你大得多的霸王龙。在商业侏罗纪公园里,能让你发展成新一代迅猛龙的,就是靠找到新草场把自己养大,而新草场,不是靠按部就班寻找,是靠你的“灵气儿”去嗅——MBA课程,到今天为止,我没听说提到过鼻子,以及针对“第六感”的训练。

打个比喻,创业者,首先是一个空想家,按照想象,画出图纸。也许是摩天大楼,也许是双拼别墅,也没准小茅草屋——重要的是,格局是你先确定的,然后动手实施。

盖好后,这栋房子还不错,能够产生价值,该进行使用和修缮了,就该轮到MBA的功夫出手。使用和修缮一般都有明确的思路和技能,一般不建议太出格胡来。按部就班比较好——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作用。

所以有的企业老板,一定阶段,武功无法升级,也无法自废,就当董事长好啦,CEO去交给职业经理人。那些MBA的家伙,很小心很谨慎,也很科学的管理,保证不会把一四层小楼,拆成一双桅大帆船!

可是,创业的人,就需要点疯狂的想象力和激情。

世间教加法的太多,教乘法的少,而教减法的更少。可是,如果一个杯子已满的话,如何学习乘法?先学会倒掉点什么吧。

一千万人民币净资产,不过是一百多万美金——知道美国有多少人达到?OK,远了点是吧?但根据中国GDP的增长,我们可以知道,每年中国都有N多人达到!所以问题又变成了,既然肯定有N多人成为,你是否挤进去,当一个分子?凭什么你就只能当13亿那个分母中的一个?

给道习题:是你当分母还是当分子的一个分水岭。


第一个1000万相关热词搜索:一亿除以1000万 1000种死法第一季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第一个1000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第一个1000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17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