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

2017-06-20 10:55: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太湖银鱼(共7篇)透明的太湖银鱼新鲜不够卖 每斤价格20~25元[每日农经]与“金属”结缘的财富密码:透明的银鱼抢鲜卖(20150922)【每日农经】(20150922)与“金属”结缘的财富密码:透明的银鱼抢鲜卖  银光闪闪太湖水,太湖银鱼实在美,千娇百媚小精灵,成群结队又回归。今天我们继续金银铜铁的系列节目,专门来...

篇一 太湖银鱼
透明的太湖银鱼新鲜不够卖 每斤价格20~25元

  [每日农经]与“金属”结缘的财富密码:透明的银鱼抢鲜卖(20150922)

  【每日农经】(20150922)与“金属”结缘的财富密码:透明的银鱼抢鲜卖

  银光闪闪太湖水,太湖银鱼实在美,千娇百媚小精灵,成群结队又回归。今天我们继续金银铜铁的系列节目,专门来说说银,银在哪儿呢?据说在银光闪闪的太湖之中。在太湖中有一种堪比真金白银的宝贝,说它是银可一点儿都不为过,如果你来到太湖,运气好的话,透过湖水说不定还真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今天我们就让它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您面前。

  封湖禁渔期刚过,太湖沿岸一派繁忙景象,记者袁冰从浙江长兴县新塘口码头出发,一路向北,探访一种颇为奇特的鱼,据说这鱼会变色,水中如银,出水似玉。

  袁冰:我现在登上了渔民蒋大哥的船,向湖中心进发。蒋大哥,这种鱼这么受欢迎,肯定很多人跟您定货吧?

  浙江省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村渔民 蒋敏华:没有接受预定,这鱼量少,昨天一网只抓到5斤。

  袁冰:本来是满怀信心的,但是听蒋大哥这么一说,我现在只能希望今天有一个好运气吧。

  今天是太湖秋汛开捕第四天,前三天蒋大哥每天只捕到四五斤这种鱼,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农家乐经营者 徐立:销量太高了,很多人还等着吃呢。

  消费者:它是纯天然的。

  消费者: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都喜欢吃这鱼。

  袁冰: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已经到达了太湖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蒋大哥将要收网捕鱼的地方,工人们早上4点就已经开始布网了,现在是下午1点,经过了9个小时,网里的鱼可能已经不少了。看,现在网箱里就已经有鱼蹦起来了。

  袁冰观察到,这张捕鱼的大网可是有点特别的。

  袁冰:我发现,这网的眼儿真是挺细挺小的,能看到吗,连我的小姆指都没有办法通过,我就在想,这么细小的网来捕鱼,那不是很小的鱼都捕上来了吗?

  选用这种小眼儿的渔网,是否与那种会变色的鱼有关系呢?似乎是闻到了鱼儿的美味,贪吃的白鹭也围了上来。网箱越收越小,湖里的宝藏浮现在眼前!

  袁冰:准备好了吗?

  渔民:准备好了。

  袁冰:一二一二,加油!

  在大网拉起的一刻,蒋大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目测,这一网起码有两万斤鱼,今天要丰收啦!

  蒋敏华:这是花鲢,这是鲤鱼,这是小白鱼,这是黄颡鱼。

  然而,那种会变色的鱼在哪儿呢?别急,蒋大哥这就带袁冰去找。

  哦,就是它——银鱼!

  袁冰:这就是银鱼,忙活了大半天,可算是见到它们了,眼睛大大黑黑的,身体细长的,身体表面没有鳞,迎着阳光看,会觉得这银鱼是半透明的,身体软软的很可爱,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叫这银鱼面条鱼了。不过这银鱼明明是白色的,为什么叫银鱼呢?

  蒋敏华:活着是银色的,死了就是白色的。

  袁冰:真神奇啊,它是水中似银,出水如玉。

  银鱼是一种可以生活在近海的淡水鱼,主要分布在我们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银鱼在水中通体透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大脑和内脏,游动时身上泛着银亮的金属光泽。银鱼和白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白”,为什么“太湖三白”之中会有银鱼,就是因为银鱼出水后身体会变得如玉般洁白。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水面开阔,水体比较平静,饵料丰富,非常适宜小型鱼类生长,这里是我国银鱼主产区。

  银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太湖银鱼最佳的捕捞时间,能捕到多少,全要看这一个月的运气。蒋大哥昨天一网捕上来近两万斤鱼,可是银鱼数量非常少。

  蒋敏华:昨天只捕到5斤,前天是运气好一点,15斤,每年只有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才有这种鱼,9月底这鱼还会更多,这几天都是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希望能抓多点银鱼,就是抓不到啊。

  虽然银鱼只占产量的不到千分之一,但蒋大哥仍然非常喜欢,不仅因为他非常喜欢银鱼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银鱼根本不愁销路。

  银鱼身体细长,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直径大约0.5厘米,而且太湖里捕捞量最大的梅鲚鱼也比银鱼大不了多少,怪不得渔网的眼儿要那么细小。袁冰发现一件奇怪的情况,为什么偌大一条渔船上,看不到一条活的银鱼呢?

  长兴县水产站站长 王建华:它体内存氧比较少,鱼鳃比较小,所以离开水它不能存活。

  袁冰:您看,拍摄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看到活的银鱼是什么样子的,不过现在我有办法了。师傅,咱们现在是不是能看到活的银鱼了,在哪呢?您身手好敏捷,您看一下,这条银鱼还是活的,而且非常透明,其实,想看到活的银鱼并不难,但一定要抓紧时间,就是渔民收网的一刹那,把它捧出水面,就可以看到活的银鱼是什么样子了。

  娇小的银鱼惹人怜爱,晶莹剔透,如梦如幻,让人感觉它特别的柔弱,容易受到伤害,然而这条银鱼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袁冰之前对它的印像!

  王建华:银鱼个体比较小,但是它属于小型凶猛型鱼类,它的个体狭长,游行的速度比较快,它也有锋利的牙齿,它的饵料以鱼虾为主。

  银鱼耗氧量高,出水就死,不易保鲜,所以受到渔民的格外重视。银鱼在渔船上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有效的办法是用冰块冷却保鲜。

  简单的午饭过后,一场酣畅淋漓的猎鱼活动再次上演。而这时,湖面来了一位神秘的买家。他叫徐立,上船之后,他竟然不管不顾地跳进了满是冰水的船舱。

  徐立:银鱼,就是这种银鱼,新鲜的,因为客户需要,预定了,这样上船来买更新鲜点。

  徐立在太湖边上经营着一个农家乐。看来今天的银鱼数量并不令他满意。

  徐立:今天看嘛,能有多少是多少,银鱼不太多,现在只有几条几条的,以前一翻几十条。

  挑了一个多小时,徐立总算买了不到5斤的银鱼,小心地打上冰,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运回岸上,这是今天晚餐他为顾客准备的最好食材。

  现在晾晒的都是梅鲚鱼,银鱼虽然也适合晾晒成鱼干,但是要等到10多天后它们才会在这里登场,因为现在银鱼刚刚上市,新鲜的都不够卖。

  吃银鱼,越新鲜越好,生活在太湖边上的人们最有口福,傍晚渔船靠岸,每斤售价20~25元的银鱼非常抢手。

  消费者:银鱼炒蛋。

  消费者:放点咸菜一炒。

  记者:小朋友怎么吃银鱼?

  消费者:银鱼蒸蛋嘛。

  消费者:我们家喜欢吃银鱼,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

  消费者:太湖三宝,肯定好的。

  银鱼肉质细嫩,无鳞无刺,无腥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因此它被称为“鱼参”。银鱼富含蛋白质,每百克银鱼中,含蛋白质8.2克,还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且脂肪含量非常低。银鱼体内只有一根肠子,收拾起来非常简单。

  袁冰:银鱼有一根肠子,烹饪之前把它拉出来即可。您看,这里的银鱼被分成大的和小的,它们适合做不同的菜。

  银鱼炒鸡蛋,是太湖银鱼最为常见的做法,为了保证和鸡蛋相应的口感,选用个头最小的银鱼,把银鱼和鸡蛋搅拌均匀,再放入少许盐。倒入旺火烧热的油锅中翻炒两分钟左右,出锅前放入少量葱花提味。另一道银鱼的常见做法是脆皮银鱼。把大个儿的银鱼裹上调好味的鸡蛋面粉,然后放入油锅中,不到一分钟,外酥里嫩的脆皮银鱼就大功告成。而要想吃银鱼的鲜味,银鱼炖小白虾,或者银鱼紫菜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消费者:它主要是没有刺,吃起来特别方便,而且吃下也不会特别腻。

  消费者:肉吃起来像嫩豆腐一样,吃起来比较柔软。

  消费者:现在我老婆怀孕有宝宝的时候,吃银鱼补补身体,这是非常好的。

  消费者:怎么做都好吃。

  这天,是蒋敏华收获最丰厚的一天,总共20多斤银鱼,明天的银鱼会不会更多,蒋敏华充满期待……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提供,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每日农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篇二 太湖银鱼
大银鱼养殖加工技术

  [农广天地]大银鱼养殖技术   

   大银鱼全身几乎是没有鳞片,光洁透明,色泽如银、形体细长,所以也被称为面条鱼、冰鱼。大银鱼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名贵鱼类。本期节目介绍大银鱼养殖以及加工技术。 

  大银鱼养殖加工技术 

  一、大银鱼养殖技术

  1、 创造大银鱼养殖水质良好环境 

  采用水库来养殖大银鱼,先修复水库周边的植被,在水库上游修建了近1000公顷的芦苇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植被的修复及湿地的建设有效地净化了水库水质,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只有在合格的水环境净中才能进行健康的增养殖,生产出食用安全的有机大银鱼。 

  2、大银鱼受精卵的高密度投放与重复投放 

  内陆水域原本没有大银鱼存在,人为地引进大银鱼后,势必与原有鱼类在饵料、栖息空间等方面产生激烈的竞争,竞争结果是:或者银鱼移植成功,形成一定产量;或者移植失败。参考国内其他水体的移植经验,我们采取了高密度投放受精卵的措施。新立城水库于2007年12月开始移植大银鱼受精卵,当年就投放3.5亿粒;选择水库西岸底质为砂质的中上游库湾,水深1.5~2.5m的水域投放受精卵,以提高孵化率。为了确保移植成功、尽快使大银鱼在水库中形成产量,我们连续多年大量投放受精卵,每年投放量在3.5~5.0亿粒。在人工授精及受精卵的运输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进行操作。 

  3、大银鱼定期交换受精卵,防止种质退化 

  自然界中,大银鱼卵其受精率是很低的;在食物网结构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多种原因,一枚大银鱼受精卵能够发育成具有捕捞价值的成鱼,其概率也是较小的,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作用下,能够存活下来的银鱼个体,都是健康、活力强、遗传基因优良的个体,因此,自然种群都是种质优良的群体。为了追求大银鱼的高产、稳产,在每年的银鱼繁殖季节,都从大库采捕一定量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将受精卵回投大库。此法虽然对提高银鱼产量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保持种质优良方面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其理由是:首先,最初移植的银鱼卵的数量有限,由其产生的群体规模必然较小;在这样规模较小的群体内,进行封闭式繁殖,经过多年的累代繁殖,近亲繁殖的概率很大,种质退化现象不断加重。其次,在采捕亲鱼时,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捕捞的最佳时机难以把握,亲鱼的性腺往往是过早或过熟,雌雄比例严重失衡,上述原因必然引起人工繁殖的群体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是不健康的。另外,在移殖大银鱼的同时,加大了大银鱼的敌害鱼类捕捞强度;由于敌害的减少,不健康的个体可以经过发育生长,加入到冬季繁殖群体中,其后代极有可能还是不健康个体。为了防止种质的退化,新立城水库除每年在繁殖季节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受精卵投放会水库外,另从省内其他水库,甚至直接从太湖引进受精卵,交换卵量每年都在1.5亿粒以上。 

  4、水库合理投放鲢鳙数量,充分发挥水体的综合效益 

  水库的主要任务之一,水质的好坏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随着上游集雨区内人口的增加、农牧业的发展,随着降雨进入水库的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曾经发生过大面积的“绿潮”。为了控制“绿潮”的再次发生,我们适当增加了鲢鳙的投放量,利用其摄食来减少水体内的浮游藻类的数量,同时获得一定数量的鲢鳙渔获产量。大银鱼生长的前期较长一段时间内,其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与库内放养的鲢鳙存在食物竞争,但大银鱼在生长后期食性发生转化后,又大量摄食库内小鱼小虾,减轻了与鲢鳙的饵料竞争。大银鱼引进新立城水库以后,为了同时获得鲢鳙与大银鱼的较高产量,取得渔业经济的最大化,我们每年都定期调查该水体的供饵能力,以便合理确定鲢鳙鱼的放养量,充分发挥水体的综合效益。 

  5、大银鱼养殖清除敌害鱼类 

  大银鱼在冬季产卵,其受精卵在水库内的孵化期长达70~80天,仔鱼期在25~35天,受精卵没有避害能力,仔鱼的避害能力也很弱,都很容易被鲶、鲌、花鳅等敌害鱼类吞食。为了减少大银鱼被摄食的胁迫,保证大银鱼的产量,我们在明水期加大清野除杂的力度,利用网箔、地笼等渔具大量捕捞野杂鱼,为大银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6、大银鱼养殖科学评估资源,合理确定捕捞量 

  大银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产卵后即死亡。如捕捞不充分,预留的产卵群体较大,则资源将浪费,渔业效果也得不到实现;若捕捞量过大,则产卵繁殖群体较小,来年的大银鱼产量将会减少,出现大的波动。鉴于上述原因,在大银鱼捕捞之前,我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试捕,然后根据试捕情况,分析估算水库内的大银鱼蕴藏量,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即留足产卵亲鱼,以保证其种群的繁衍和增值,又能获得较高鱼产量。 

  7、 大银鱼养殖加强渔政管理,确保增殖效果 

  加强渔政管理,是大银鱼增养殖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制定了银鱼资源增殖、繁殖保护的实施方法,确定了银鱼的禁渔区、禁渔期。在水库的西岸,按水面的1%划定了大银鱼的产卵保护区;在上游浅水区,划定了育肥保护区,保证了产卵群体有一个良好的产卵生态环境,发育群体有一个良好的育肥环境;禁止捕捞幼鱼,保护其生长。加强水上治安管理,对偷盗鱼分子严厉制裁,有效地维护银鱼资源。在汛期设置好网目适当的栏鱼网,以防大银鱼逃逸。 

  二、速冻大银鱼的加工技术

  速冻大银鱼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尤受日本消费者欢迎。随着水库大银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速冻大银鱼,已成为我国换汇率较高的出口水产商品之一。

  1、原料鱼的保鲜和运输

  大银鱼身体细小且皮薄,极易腐败变质,生产季节性强。为保证银鱼品质,捕捞时,可带冰下船,第一时间进行保鲜。其具体做法是在船上将捕上的大银鱼先挑选分类,洗净,经微冻处理,保持鱼体中心温度在-3℃左右,然后,层鱼层冰装

  放于保温鱼箱内,应做到:

  ①随捕随冰,层鱼层冰,冰质清洁,冰块形状细小,用冰量视气候、运输距离和时间的长短而定,冰鱼比例1:1-2:1。

  ②选用较大的塑料保温鱼箱,每箱装鱼10kg-15kg,加盖密封,箱底留有漏水孔,以防融冰水积贮浸则渍而使鱼体发白。

  ③衔接水陆运输,做到快装、快运、快卸,从生产到加工厂要求不超过10h-20h。

  2、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清洗→沥水→称量→装袋→装盒→速冻→冷藏

  3、操作要点

  (1)原料验收:原料鱼要求鲜度肥度良好,条形完整,本

  色色泽,眼珠清亮,肌肉富有弹性,无污物粘液,黄瓜清香味明显而无异味。原料鱼到达后立即卸至加工车间,逐箱检查剔除次品,注意徒手抓拿操作,切忌用钉耙、铁锹等硬器,以免破坏鱼体的整体性。

  (2)清洗:用洗鱼机或人工漂洗,加入的大银鱼要均匀,避免鱼层过厚,影响漂洗质量。要用加冰降温后清洁的深井水或自来水清洗,反复清洗几次后捞起。清洗要迅速,前后工序紧密配合,不能积压。

  (3)剔次、沥水:漂洗的同时,除去漂浮在水面的冰块和杂草,并挑拣出其他鱼虾类。漂洗后的银鱼放入底部有漏水孔的容器内,沥水10min-20min。

  (4)称量:沥过水的大银鱼按不同规格称量装袋。称量时必须保证每袋银鱼解冻滤水后净重500g或1000g,因此应视鱼体大小及滤水程度而加称重10%。然后将银鱼袋装入纸盒中,排放在专用冻银鱼盘中,每盘装10盒,及时送入速冻库。

  (5)速冻:银鱼盘按次序整齐排列在速冻库的管架上。速冻库温应迅速下降至-25℃以下。15h-16h后,当鱼体中心温度达到15℃时即为冻结过程完成。

  (6)装箱及冷藏:速冻完毕后随即出库,低温装箱,每箱20盒,净重10kg或20kg。纸箱底、顶衬垫瓦楞纸,外用包扎带捆打牢固,并标明品名、规格、重量、出厂日期等,立即送入冷藏库内贮藏。冷藏库温度应保持在-18±2℃,按生产批次、规格、分别堆放,贮存不超过12个月。出厂时冻大银鱼中心温度不超过-15℃,转运外销时必须用冷藏车低温运输。

  4、成品质量

  要求冻块平整、冰衣均匀、清洁、无风干氧化和因慢冻导致冰块发黑的现象;银鱼形态新鲜完整清晰,呈半透明状,无破肚或腹部膨胀,无污秽粘液,肌肉组织坚实,弹性良好;无异味;基本无黄条;一般体长18cm-22cm,

  三、大银鱼淡干品的加工技术 

  淡干晶银鱼加工技术简单,贮藏方便,而且这种加工由于可以保存银鱼的固有风味,因而较之盐干品更为消费者所欢迎。 

  1.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矾水浸泡→二次干燥→堆放冷却→包装→保存 

  2.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首先检除杂鱼、虾类及其他杂质,将银鱼倒入预先盛好半桶清水的木桶中,加食有用油数滴,用手搅拌2~3分钟,除去泡沫粘液。 

  在阴雨天气,鲜银鱼出水后必须经过不同浓度的明矾水浸洗以防腐烂,还可加速晒干。但用明矾冰处理会影响其质量且降低制品率。因此,用明矾水浸洗必须掌握以下三点: 

  ①天气好,阳光强,蒸发快,明矾要少或不用矾。矾水的标准为能把银鱼粘液洗掉即可,而且鱼尾不能矾白。矾与水的比例为1∶60,矾水可使用三次、第一次浸洗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第二次可延长至2分钟,第三次可延长至5分钟,洗后晒干。 

  ②天阴时,水分蒸发慢,用矾量可多些,矾水的标准为,能把鱼尾矾白,但不能把鱼身矾白,矾与水的比例为4∶60;矾水也可使用三次,时间长短主要以鱼尾恰能矾白为度。 

  ③雨天时空气潮湿,容易霉烂,矾与水的比例12∶60,将银鱼浸在矾水中直至全身变白,待天晴后再用清水漂洗晒干。一般在雷雨季节连续下雨一至两天时使用。 

  (2)第一次干燥:在船上将处理后的原料铺撒在晒鱼网架上,并轻轻平压,在太阳光下晒干。在晒鱼时要铺得薄而均匀,以缩短日晒时间,加速干燥。干燥后,收进船舱进行暂贮。 

  (3)第二次干燥:经3~5天后再在水泥场地上日晒,铺晒的厚度,依初次晒干的程度而定。第一次干燥在7~8成的,铺厚6~10厘米,9成以上的,铺厚10~15厘米。晒1小时后翻晒,以后为使成品干燥均匀,每隔10~15分钟翻一次,烈日下5分钟一次,直至完全干燥为止。 

  (4)干晒标准:鉴别晒干的标准,除了用手握没有湿的感觉外,可取一条银鱼,平放在分开的中指与食指上,用大拇指按下鱼体中段,如已经变脆能折断,或有断裂白痕者,即为干燥完全。日晒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干燥过度,否则打包后易碎裂。 

  (5)包装:干燥完全的银鱼,搬进仓库,堆放在木板上,经一昼夜,待热度发散,完全冷却后进行包装,若带热包装,容易压碎或发热变质。可用麻袋包装,每袋50公斤或100公斤,包装时要压紧,否则不仅体积大,搬运困难,而且中间空隙大,容易吸潮,引起变质,也可用不同规格的塑料袋密封包装。成品可保存半年以上,冷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年。

篇三 太湖银鱼
太湖野生鱼类知识普及

太湖野生鱼类知识普及

银鱼

银鱼是太湖重要经济鱼类,位太湖特产太湖三白之首。太湖银鱼分为四种,分别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tangkahkeii (Wu)、乔氏短吻银鱼S. jordani (Wakiya et Takahasi)、短吻间银鱼Hemisalanx brachyrostris (Fang),其中前两者产量最大。

【生物学特性】

中文名:陈氏短吻银鱼,曾用太湖短吻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名

英语名:White Bait, Ice Fish, Glass Fish

学名:Salangichthys tangkahkeii (Wu)

俗名:面丈鱼、面条鱼

银鱼,体细长,近圆简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Ⅱ11~13,略在体后3/4处。胸鳍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Ⅲ 23~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18~21个。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

【营养价值】

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宣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新鲜银鱼可食部分每百克含:水分89.0克,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物1.4克,灰分1.0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

晒干后的银鱼干每百克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0克,热量1709.4千焦,钙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

【食用方法】

银鱼干不可直接食用,请参照连家船菜谱烹饪熟制后方可食用。

【连家船菜谱】

银鱼干炒青椒

配料:银鱼干、青椒丝

辅料:白糖、精盐、啤酒、油、味精、胡椒粉、姜、大蒜、葱。

烹饪方法:

1、先将银鱼干放入啤酒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沥水。

2、先往锅内倒入油烧热,然后倒入青椒丝翻炒几下再放入银鱼干继续翻炒几下,倒入少许啤酒、盐、糖、姜、大蒜稍微翻炒几下,盖上锅盖烧2-3分钟。

3、起锅前放入味精,胡椒粉,葱,装盘。

红烧银鱼

主料:太湖银鱼或连家船冻银鱼

辅料:青椒、食用油、酱油、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姜、大蒜、葱。

烹饪方法:

1、先将大银鱼用清水洗净沥水。冻银鱼需要事先自然化冻或微波炉解冻。

2、先往锅内放入适量花生油,再放青椒煸炒几下,然后放下银鱼翻炒几下。最后把酱油、盐、料酒、糖,姜,大蒜一同放入锅内,盖上锅盖继续烧三分钟。

3、起锅钱放入味精、胡椒粉、葱,翻炒几下,最后装盘。

银鱼炒蛋

主料:太湖银鱼或连家船冻银鱼,鸡蛋

辅料:食用油、盐、味精、料酒、姜、大蒜、葱

烹饪方法:

1、银鱼洗净,入沸水锅汆一下,沥去水;鸡蛋磕入碗内,加入盐、味精、料酒、姜、大蒜等打匀。冻银鱼需要事先自然化冻或微波炉解冻。

2、旺火热锅,滑锅后下猪油烧热,把银鱼、葱末加入蛋液中调匀,倒入锅中推炒(中途加油),待蛋液凝固嫩熟,烹入酒,再浇点油,颠翻一下,即可出锅装盘。

【相关传说】

从前,水晶宫龙王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银果,女的叫银花。一日,龙王派他们俩到人间查看生物生长情况。在人间,他们看到人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十分羡慕。以后,它俩的感情日益深厚,于是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相敬相爱的自由生活,再也不愿回水晶宫了。后来,龙王知道了着这件事,认为银果、银花违犯令条,罪不能容,便派水兵水将,将他们捉拿回宫问罪,并传旨将银果、银花打出水晶宫,永为全身透明的小鱼。从此,银果,银花只能在浅水处游动。他们感情深厚,银花在人间有身孕了,肚子日渐大起来,游动也很缓慢。银果随着银花总不远游,并为银花寻找食物。不料这又被龙王知道了,龙王顿时大怒,即刻传旨,不许出生。银果、银花一听,悲痛万分,相互流泪不止。银果说:“这不是让我们断子绝孙吗?”银花接着说:“我们已是夫妻,怎能没有儿女,我决意破肚而死。这样能保全后代繁衍下去。”说罢,银花便游向碎石,破腹产卵而死。银果一见银花死去,他安置好卵子,也很快死去了。这是一段神话故事,不足为信。但银鱼的生命只有一年,确为事实。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

【友情提示】

市场曾上有劣质银鱼的新闻报道,系假银鱼或“橡胶”银鱼。

据传假银鱼由某种人工藻胶加工而成,可用手感觉中间处,若有鱼骨和鱼肚形,表明是真鱼。反之,鱼眼太立体化地凸出,以及鱼身弹性太强,又或是鱼身似粉质,应是假鱼。

“橡胶”银鱼为甲醛浸泡后的银鱼,可保持数日不腐,色泽异常洁白透亮,极具“卖相”,韧性也大大增强。银鱼炒熟后韧性十足,嚼如橡胶,用手竟难以扯断,外表可清晰拨出一层

皮状物。食用此种“橡胶”银鱼,对人体健康危害无穷。

白鱼

白鱼是太湖重要经济鱼类,是太湖特产太湖三白之一。太湖白鱼常见的有三种,即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太湖银鱼】

【生物学特性】

中文名:红鳍原鲌,曾用红鳍鲌、等名

英语名:Redfin culter

学名: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俗名:短尾鲌,黄掌皮,黄尾鲹,红梢子,巴刀,小白鱼

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尾柄短,其长短于或等于其高。腹部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稜。口小,上位;下颌突出,向上翘,口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眼大,鳞细小;背鳍短,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侧线前端略向下弯曲,后端复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体侧鳞片后缘具黑色素斑点;背鳍灰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桔黄色,尤以臀鳍色最深。生殖期间雄鱼的头部和胸鳍条上出现珠星,生殖期过后消失。

【营养价值】

红鳍原鲌肉白细嫩,味美。其全鱼可作药用。性味甘、温、利水,有消水肿之功效。用以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均有一定疗效。

【食用方法】

白片干不可直接食用,请参照连家船菜谱烹饪熟制后方可食用。

【连家船菜谱】

清蒸白片干

主料:连家船白片干

辅料:糖、料酒、姜、大蒜、葱、胡椒粉、味精。

制作方法:

1、将白片干然后放入热水中浸泡5分钟之后取出沥水。

2、把洗净的鱼干装盘,放入糖,料酒、姜,大蒜。

3、往高压锅内倒入500ml的热水,将装好的白片干放入锅内,蒸5分钟。如不用高压锅,蒸的时间为15~18分钟。

4、取出之后放入味精,胡椒粉、葱即可。

【友情提示】

太湖白鱼常见的有三种,即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三者中翘嘴鲌名气最响,人们通常所说的白鱼即指翘嘴鲌,目前已开展大面积人工养殖,有一些饭店经常拿养殖的翘嘴鲌冒充野生的;从体型来讲,前两者个体大,后者最小,通常100克;从太湖捕捞产量来讲,翘嘴鲌和红鳍原鲌产量大,而蒙古鲌最小。因翘嘴鲌新鲜食用价值高,很少会将翘嘴鲌制成干制品。

太湖白虾

太湖白虾是太湖三白之一。

【生物学特性】

中文名:秀丽白虾

学名:Exopalaemon modestus Heller

【太湖银鱼】

英文名:Chinese white prawn

俗名:秀丽长臂虾、白米虾、太湖白虾、水晶虾

太湖白虾体呈圆筒形,体表光滑,身体透明,成虾体长一般为35~80mm,体重0.4~

2.4g。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太湖白虾煮熟之后,即变为淡红色。太湖白虾主要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里,尤其以水草众多,风平浪静的浅滩为最多。白虾以植物细片、有机质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食,生命娇弱,离水即死。太湖白虾的捕捞季节与梅鲚、银鱼相差不远,捕捞旺季通常在农历6~7月间。

【营养价值】

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每百克白虾可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20.6g,脂肪0.7g,以及钙、鳞、铁、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

【食用方法】

白虾干开袋即食,或参照连家船菜谱烹饪特色菜肴。白虾干略咸,烹饪时注意适当减少用盐量。

【连家船菜谱】

炝白虾

主料:新鲜太湖白虾

配料:连家船秘制炝虾酱、辣酱、料酒、醋

制作方法:

1、将新鲜太湖白虾洗净放入带盖盆或碗中;

2、到入连家船秘制炝虾酱(100g包装的酱包可配300~400g白虾)搅拌1-2分钟,使配料充分调和。

3、根据个人口味,可适当再添加辣酱、料酒、醋,再继续均匀混合1-2分钟后合上盖,待大部分虾不再蹦跳时即可开盖食用。合盖的作用是防止白虾在蹦跳时将酱渍溅到食客衣服。

特点:炝白虾上桌后还在蹦跳,吃在嘴里,细嫩异常,鲜美无比。

虾干冬瓜汤

主料:连家船白虾干、冬瓜

辅料:食用油、白糖、精盐、料酒、胡椒粉、味精、葱、姜片。

制作方法:

1、先往锅内放入油加热,放入冬瓜翻炒几下后倒入少许料酒、盐、糖、姜片,再放入虾干倒入500ml清水,盖上锅盖烧5分钟。

2、起锅前放入味精,胡椒粉,葱,最后装盘。

虾干酱油汤

主料:连家船白虾干

辅料:酱油、麻油、味精、葱花

制作方法:

1、将酱油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水中,烧开;

2、将适量白虾干放入烧开的汤中,添加少许麻油、味精和葱花,1分钟后即可盛入汤碗食用。

鲚鱼

鲚鱼是太湖重要经济鱼类,位太湖特产太湖三宝之一。太湖鲚鱼分为两种,一种个体较小,太湖渔民称为梅鲚鱼;另一种个体较大,太湖渔民称为大梅鲚鱼。

【生物学特性】

中文名:刀鲚

英语名:

学名:Collia nasus

俗名:梅鲚、刀鱼、毛花鱼、野毛鱼等

刀鲚体形长,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棱鳞。头侧扁,口大而斜,半下位;上、下颌骨,口盖骨和犁骨上均有细齿。眼较小,侧位,鳃孔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较近。胸鳍前有6根鳍条为游离的丝状体。臀鳍甚长,与尾鳍基相连。腹鳍、尾鳍均较短小。体被薄而大的圆鳞,无侧线。头部、体背部呈灰黑色,身体其他部分银白色,体侧具有蓝色光泽。

【营养价值】

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

【食用方法】

鲚鱼干不可直接食用,请参照连家船菜谱烹饪熟制后方可食用。

篇四 太湖银鱼
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组成及与主要鱼类间关系的初步分析

2006年第26卷第5期 水 利 渔 业 (总第147期)#41#

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组成及与主要鱼类间关系的初步分析

刘恩生

1,2,3

,鲍传和,吴林坤,曹 萍

144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83;4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江苏苏州 215004)摘要:为了定量分析太湖新银鱼和鲚鱼间的食物关系,用个体数量百分比为指标,对太湖5个采样点的110尾太湖新银鱼样本进行了食物组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4月份太湖新银鱼的食物中主要是桡足类,占食物总个数的70.11%?10.57%;其次是枝角类,占29.84%?10.62%;轮虫很少,仅占0.05%?0.11%;其中食物中的哲水蚤数量组成比例最高,平均占食物总个数的48.46%?8.58%,其次是剑水蚤和裸腹蚤,分别为18.97%?3.61%和15.63%?2.64%,轮虫和其它水蚤数量很少,共占14.26%?8.33%;在秋、冬季,根据仅能采集到的少数样本,估计桡足类约占食物总个数的80%。;而鲚鱼的主要食物是枝角类,占4月份食物总个数的79.35%?11.42%,占秋、冬季食物总个数的89.77%?13.69%。初步结论认为: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差别很大;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是桡足类,而鲚鱼的主要食物是枝角类。

关键词:太湖;太湖新银鱼;鲚鱼;食物组成

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6)05-0041-04

银鱼是太湖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鱼类。其渔获量波

食物关系,有必要对其食物组成用定量指标进行研究。为此,本研究是用个数百分比指标初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组成情况,目的是比较太湖新银鱼和其它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如鲚鱼等对共同饵料资源的竞争情况。

动很大,且近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已从1985年的2180t下降到2004年的710t。影响太湖银鱼数量变化的因素

[1]

很多,如王玉芬等人研究了银鱼种群变动和理化、生物

[2]

指标的关系;严小梅等人根据春季水位、捕捞强度等指标对银鱼产量的预报进行了探索。而鱼类群落内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食物竞争、捕食与被捕食等也是影响太湖银鱼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通过食物组成分析和食性比较是揭示鱼类间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3]。国外有关方面的研究很多[4],并且把食物关系的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食物组成的研究中单一指数主要有出现频率、个数百分比、体积百分比和重量百分比等。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我国一些学者常用出现频率来研究一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如对太湖新银鱼和鲚鱼食性的研究是以食物种类出现率为指标[5,6]。出现频率可以反映鱼类对某种饵料的喜好程度,但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区分某种饵料占总食物量的比例和相对重要程度[3]。因此,很难判断食性相近鱼类对共同饵料资源的竞争程度。

太湖的银鱼产量中包括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t)、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ngkahkeiitaihuensisChen)、寡齿短吻银鱼(NeosalanxoligodontisChen)和雷氏银鱼(Regansalanxbranchyrostralis)4种,但近年主要以太湖新银鱼为主。如1990~2004年太湖新银鱼占82.23%

[7]

?9.98%、大银鱼占17.78%?9.98%。为了分析太湖新银鱼和其它鱼类,尤其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如鲚鱼的

1 材料和方法

1.1 食物组成分析

江苏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每年在4月份都进行银鱼资源调查。于2005年4月结合银鱼资源调查,用拖网在太湖三山湖、焦山、平台、贡湖和宜兴滩共5个采样点进行捕捞。按常规方法进行鱼类生物学资料采集和统计。从每个采样点的渔获物中各随机采取太湖新银鱼50~100尾,用6%~8%福尔马林整体固定。每个采样点各选择22尾有食物的样本,在实验室用双筒显微镜鉴定。共鉴定体长31~56mm的太湖新银鱼110尾。因太湖新银鱼个体较小,是取出全部胃含物进行计数的。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尽可能鉴定到属;而轮虫的数量极少,所以没有分类。

在2004年9月至10月15日的鲚鱼捕捞季节也进行了调查,但仅采集到11尾太湖新银鱼。其中3尾空腹,8尾有食物。因样本太少没有代表性,无法进行统计。在2005年12月份进行的银鱼资源调查中没有采集到太湖新银鱼样本。因太湖禁渔期管理非常严格,除捕捞季节和每年4月份的银鱼资源调查期间外,其余时间难以采样,因此不能进行食物组成的周年性采样,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缺陷。因此,只能根据4月份的调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1.2 食物组成指标

我国学者在分析鱼类食物组成时多用出现率这一指标。出现率可以反映鱼类对某种饵料的喜好程度,但并不能反映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不同饵料的相对多少[3],因此也很难定量比较和其它鱼类的食物组成差别。本研究

收稿日期:2006-01-2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12-IV)、国家/8630项目(2002AA60101、2002AA601013)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恩生,1957年生,男,山东诸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和湖泊生态修复方面的教研工作。

?9.98%(见表1)。因鱼类群落内的相互影响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简单分析可能存在的伪相关关系,是用SAS软件(9.0版)进行偏相关分析的。太湖的鱼类产量虽和实际鱼类密度有差别,但可以真实地反映鱼类数量的相对变化情况。

是对消化道内所有饵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各种饵料的数量组成比例,同时也计算了各种饵料的出现率。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个体大小差别不是很大,数量组成比例是基本可以反映食物组成真实情况的。

1.3 太湖新银鱼产量变化及与主要鱼类间相关关系

表1 太湖1989~2004年渔获量统计t

年份1990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鲚鱼81426634462534876707127401296514983

大银鱼9864232533942421061831485

太湖新银鱼52310561756130215211012321486825

鱼白

鲤鲫992

1152111811741075127111341355

鲢鳙7191461138016701213615653950

青草鱼361231496436455426356379393

3334334

其它3054629402816601731394058

2 结果

2.1 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

于2004年9月至10月15日鲚鱼捕捞季节仅采集到11尾太湖新银鱼;其中3尾空腹,仅8尾有食物;因样本太少没有代表性,无法进行统计。但从食物的大体组成情况看,主要是桡足类为主,约占80%。在2005年12月份进行的银鱼资源调查中没有采集到太湖新银鱼样本。

于2005年4月,在5个采样点共采集消化道有食物的太湖新银鱼110尾(各采样点标本数均为22尾)进行食物组成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食物中的哲水蚤数量组成比例最高,平均为48.46%?8.58%;其次是剑水蚤和裸腹蚤,个数比分别为18.97%?3.61%和15.63%?2.64%;轮虫和其它水蚤如象鼻蚤、秀体蚤、无节幼体、蚤状蚤等数量很少,共占14.26?8.33%。从总体来看,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中桡足类的个数组成比是70.11%?10.57%,枝角类为29.84%?10.62%,轮虫仅0.05%?0.11%。

从食物种类的出现率看,哲水蚤最高,平均出现率为99.09%?2.03%,其次是剑水蚤和裸腹蚤,出现率分别为91.82%?8.74%和77.27%?9.09%。而轮虫在110个消化道样本中仅出现1次,其出现率不到1%(见表3)。总体看,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的出现率分别是100%、

鱼518551

732733922302128163155

1989746110901250

4525

12756344195711661974875

1262822671504

173166154130

37091619359510752748122027881777

41910179302329670

482048265947

200421221206

太湖新银鱼历年产量是根据1952~2004年的鱼类分类统计资料和1989~2004年银鱼组成比例调查资料推算得出的[7]。太湖鱼类分类产量是按照鲚鱼、银鱼、鱼白鱼、鲤鲫、鲢鳙、青草鱼和其它鱼类共7个类群进行统计的。银鱼渔获量中包括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和雷氏银鱼4种,但近年以太湖新银鱼为主,如1990~2004

年太湖新银鱼占63.75%~97.13%、平均波动在82.23%92.73%?7.61%和0.91%?2.03%。?9.98%,而大银鱼占2.87%~36.25%、平均在17.78%

表2 2005年4月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个数比

采样点哲水蚤三山湖焦 山平台山贡 湖宜兴滩平 均个数比

56.8857.1840.7839.0448.4248.46?8.58

剑水蚤无节幼体象鼻蚤21.0120.5413.4317.3822.4718.97?3.61

1.091.734.532.273.802.68?1.44

2.542.2314.406.427.286.57?4.92

蚤状蚤1.090.990.8112.852.223.59

?5.20

裸腹蚤13.4115.1017.6419.0212.9715.63

?2.64

秀体蚤1.090.744.050.382.551.69

?1.48

低额蚤1.45001.892.220.67?0.93

薄皮蚤1.450.741.780.7600.95?0.69

长刺蚤盘肠蚤大型蚤长肢蚤

00000.630.13?0.28

000.65000.13

?0.28

00.251.29000.31

?0.56

00.250.65000.18

?0.28

%轮虫00.250000.05?0.11%

表3 2005年4月太湖新银鱼食物出现率

采样点哲水蚤三山湖焦 山平台山贡 湖宜兴滩平 均出现率

10010010095.4510099.09?2.03

剑水蚤无节幼体象鼻蚤77.2790.9195.4510095.4591.82?8.74

13.22.50.40.27.

64

73009127

22.31.95.31.22.

73

82458273

蚤状蚤13.18.18.90.22.

64

18189173

裸腹蚤63.81.81.72.86.6482827336

秀体蚤13.13.36.13.31.

6464366482

低额蚤13.640022.7307.27?10.47

薄皮蚤18.189.0940.9113.64016.36?15.28

长刺蚤盘肠蚤大型蚤长肢蚤0

0009.091.82?4.07

018.18003.64?8.13

4.5518.18004.55?7.87

4.5518.18004.55?7.87

轮虫0004.5500.91?2.03

30.91?14.5240.91

?30.8332.73

?32.6877.27

?9.0921.82

?11.32

2.2 太湖新银鱼产量变化趋势及和主要鱼类的关系

太湖银鱼产量波动起伏很大,在1952~2004年期间,其产量的变化趋势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952~1984年,产量平均波动在705.5?269.0t,占鱼类总产量的7.55%?4.29%;1985~2004年产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历史上的最高产量2179.7t,下降到2004年的710.3t(见图1)。

根据历年产量统计资料和1989~2004年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组成比例的调查,计算出太湖新银鱼的历年产量(见表1)。和其它主要鱼类产量的变化比较发现,太湖新银鱼和鲚鱼、大银鱼有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和鱼白鱼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见图2、图3、图4),而和其它鱼类间没有这样的趋势。

对1989~2004年8类鱼的产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太湖新银鱼-鲚鱼间有负相关关系,但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0.3251P=0.477;太湖新银鱼-大银鱼间的负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r=-0.6626P=0.105;太湖新银鱼-鱼白鱼间的正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r=0.5500P=0.201(见表4)

图3 1952~2004年太湖新银鱼、

鲚鱼产量变化趋势

图4 1952~2004年太湖新银鱼、鱼白鱼产量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组成太湖新银鱼是我国湖泊、水库的重要移殖对象,因此,有关其食性的研究很多。如陈培康等[8]报道,滇池10mm以上个体主要摄食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而刘正文等[9]的研究则发现,滇池银鱼主要摄食镖水蚤和秀体蚤,象鼻蚤很少。从滇池银鱼的食性研究看,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是有一定差异的。在太湖,有关新银鱼的食性分析也有报道。如中国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0]的调查认为,太湖体长4.9~6.2cm的银鱼主要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物;而炳旭文1992~1993年测定了体长15~79mm的1064尾太湖新银鱼标本,发现其食物中桡足类、枝角

[6]

类和轮虫的出现率分别为96.0%、74.1%和1.1%。我们的结果认为:在春季,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其数量组成比例为70.11%?10.57%,其次是枝角类为29.84%?10.62%,而轮虫几乎不被摄食,仅占0.05%

?0.11%。而从食物种类的出现率看,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分别是100%、92.73%?7.61%和0.91%?2.03%,这和炳旭文1992~1993年以出现率为指标的研究是基图2 1952~2004年太湖新银鱼、大银鱼产

量变化趋势

表4 太湖1989~2004年主要鱼类产量间的偏相关分析

鱼 名鲚 鱼大银鱼新银鱼

鱼白 鱼

图1 1952~2004

年太湖银鱼产量变化趋势

鲚 鱼-0.3251;0.477

大银鱼太湖新银鱼鱼白 鱼鲤 鲫鲢 鳙青草鱼

-0.3538;0.436-0.6626;0.105-0.2254;0.6270.7380;0.058-0.0989;0.8330.2538;0.583-0.5041;0.249

0.2696;0.5590.1032;0.8260.3274;0.4740.0371;0.937

0.5500;0.2010.2337;0.6140.1201;0.7980.2112;0.649

-0.1714;0.7130.4420;0.321-0.4994;0.254

0.5498;0.201

0.8840;0.0080.0898;0.848

0.1162;0.804

0.5316;0.219

鲤 鲫鲢 鳙青草鱼其 它

-0.3198;0.486-0.1135;0.808-0.2608;0.572-0.6112;0.145【太湖银鱼】

成调查。并且在开捕期间所采集的银鱼数量太少,而在12月份的银鱼资源调查也没有采到。因此,本研究主要根据4月份调查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是非常不完善的,只能说明在太湖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有很大差别,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一致的[6]。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太湖新银是主要摄食桡足类,其次是枝角类,而几乎不摄食轮虫。这和太湖鲚鱼、鲢、鳙的食性差别很大。

3.2 太湖新银鱼和主要鱼类间的食物关系及相互影响

太湖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主要是银鱼、鲚鱼和鲢、鳙。比较它们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差别很大。太湖鲚鱼的渔获物中,0+个体占到99.08%。对2004年9~10月份0+鲚鱼的食性分析表明,其食物中枝角类的数量组成比是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而轮虫仅占2.39%?4.95%[11]。而在本次调查同期进行的食性分析也发现,鲚鱼食物中枝角类占食物总个数的79.35%?11.42%,桡足类仅占19.97%?10.78%,而轮虫和虾的数量很少,分别占0.49%?0.45%和0.20%?0.44%(待发表论文)。从历年产量也发现,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变化趋势虽然基本相反,但偏相关分析表明,其负相关关系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和食性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差别很大,一般不会发生激烈地食物竞争。但随着近年鲚鱼数量的快速增加,可能已对太湖新银鱼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

而对太湖鳙鱼食性的初步分析发现,其食物中有大量微囊藻出现,约占食物体积的90%(待发表论文)。而其浮游动物的组成情况和鲚鱼接近,主要摄食枝角类,且轮虫的出现率和组成比例也较高,这和太湖新银鱼的差别很大。此外,从太湖新银鱼和鳙鱼历年产量的变化趋势和偏相关分析看,两种鱼类数量间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能在太湖目前鳙鱼的密度条件下,对太湖新银鱼的影响是很微弱的。

太湖产的大银鱼不仅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且成体后可以捕食太湖新银鱼。因此,对太湖新银鱼的影响很大。从历年数量变化也可以看出,它们间有接近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关系(见表4)。

太湖的翘嘴红鱼白是数量较多的肉食性鱼类。从过去资料来看,蒙古红鱼白和翘嘴红鱼白食性基本相似,是可以捕食银鱼的。但银鱼在其食物中占的比例很小,出现率仅3.53%[12]。由于银鱼个体很小,由此可以估计银鱼在翘嘴红鱼白食物组成中的体积比例应该远小于这一数字。此外,我们在2004~2005年对翘嘴红鱼白的分析没有发现新银鱼出现,而其食物中几乎全部是鲚鱼和其它小型鱼类,如针鱼等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因此,可能的情况是,因为银鱼身体透明,且在环境中的相对密度又很小,被捕食的数量是较少的。而从历年产量看,鱼白鱼和太湖新银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它们的正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翘嘴红鱼白通过摄食太湖的其它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从而降低了和银鱼的食物竞争程度,间接促进了新银鱼的数量增长。3.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鱼类的食物组成会因环境中食物多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鱼类的食物组成应该进行周年调查。但因太湖的禁渔期管理非常严格,无法进行周年性食物组

4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是桡足类,占4月份食物总个数的70.11%?10.57%,估计占秋、冬季食物的80%;而鲚鱼的主要食物是枝角类,占4月份食物总个数的79.35%?11.42%,占秋、冬季食物总个数的89.77%?13.69%。初步分析认为,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差别很大,一般不会发生激烈地食物竞争;但随着近年鲚鱼数量的快速增加,可能已对太湖新银鱼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银鱼能够捕食太湖新银鱼,对新银鱼有明显抑制作用;鱼白鱼可能通过捕食其它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从而降低了和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竞争,因此对其可能有间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等.增殖太湖新银鱼水体主要生态因子的

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8,5(1):123~127.[2] 严小梅,胡绍坤,施须坤.太湖银鱼资源变动关联因子及资源预报探讨[J].水产学报,1996,20(4):307~313.

[3] 薛莹,金显仕.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J].海

洋水产研究,2003,24(2):76~87.[4] JoesR.Estimatesofthefoodconsumptionofhaddock

(Melanogrammusaeglefinus)andcod(Gadusmorhua)[J].JCon.Int.Mer,1978,38:18~27.[5] 唐渝.太湖湖鲚种群数量变动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J].水产学报,1987,11(1):61~73.

[6] 倪勇,朱成德主编.太湖鱼类志[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5.217~218.[7] 吴林坤,朱茂晓.鱼类资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

[8] 陈培康,余文荣,等.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及

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湖泊科学,1981,1(1):79~88.[9] 刘正文,朱松泉.滇池产太湖新银鱼食性与摄食行

为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1994,40(3):253~261.

[1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太湖综合调查初步

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1] 刘恩生,刘正文,陈伟民,等.太湖鲚鱼渔获量变化

及与生物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泊科学,2005,17(4):340~345.

[12] 许品诚.太湖翘嘴红鱼白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问题的

探讨[J].水产学报,1984,8(4):277~279.

(责任编辑 万月华)

篇五 太湖银鱼
2016-2021年太湖银鱼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6-2021年太湖银鱼行业

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报告目录

报告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太湖银鱼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太湖银鱼行业定义

第二节 太湖银鱼行业基本特点

第三节 太湖银鱼行业分类

第四节 太湖银鱼行业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五节 太湖银鱼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第二章 全球太湖银鱼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太湖银鱼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全球太湖银鱼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太湖银鱼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二、全球太湖银鱼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 全球太湖银鱼行业主要国家及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一、欧洲

二、美国

三、日本

第四节 全球太湖银鱼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太湖银鱼】

第三章 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第二节 2011-2015年太湖银鱼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

三、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 技术环境分析

一、主要生产技术分析

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太湖银鱼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太湖银鱼】

第四章 中国太湖银鱼行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太湖银鱼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15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5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5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5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5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5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6-2021年中国太湖银鱼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我国太湖银鱼产品区域规模预测(图表模型,具体数值以报告内容为准)

第五章 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行业供需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产量分析

一、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产业总体产能规模统计分析

二、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产业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1-2015年我国太湖银鱼产品产量统计(图表模型,具体数值以报告内容为准)

三、2015年太湖银鱼行业生产区域分布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中国太湖银鱼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行业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一、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二、影响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分析

三、太湖银鱼行业供需平衡走势预测

第六章 太湖银鱼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太湖银鱼行业产品价格回顾

图表:2011-2015年我国太湖银鱼产品价格统计(图表模型,具体数值以报告内容为准)

第二节 中国太湖银鱼产品当前市场价格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中国太湖银鱼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16-2021年中国太湖银鱼产品价格预测

第七章 太湖银鱼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 太湖银鱼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主要替代品对太湖银鱼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太湖银鱼行业互补产品分析

一、行业互补产品种类

二、主要互补产品对太湖银鱼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篇六 太湖银鱼
银鱼的分布

银鱼的分布

银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朝鲜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近海和内陆水域。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沿岸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等地区的水体,都是银鱼的自然分布区,其中太湖、洪泽湖和巢湖等,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银鱼产地。随着我国水产增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工移植驯化逐渐扩大了我国银鱼的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末,科技人员将太湖新银鱼从原产地太湖移植至云南高原湖泊滇池投放,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农业部多次立项开始银鱼移植增殖理论及其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使移植、增殖技术日趋成熟,并普及推广,在移植增殖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银鱼的分布区域也随之不断扩大。全国人工移植银鱼的湖泊、水库达70多个,移植面积约为400万亩,年产银鱼6 000吨左右。大银鱼的分布区域已扩大至华北、华东、中南的一些大中型水体,如内蒙古的莫力庙水库、北京的密云水库、山东的许家崖水库、湖北的徐家河水库、河南的白龟山水库和陆浑水库等,都是经人工移植后成为大银鱼产地的。太湖新银鱼的分布区域已扩大至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及华北地区,如云南的滇池、星云湖、洱海等70%的湖(库),福建的池潭水库,河南的白龟山水库,浙江的新安江水库,吉林的净月潭水库等,也都是经人工移植驯化使太湖新银鱼分布于其中的。目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在组织全国规模的推广移植增殖工作。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银鱼分布区域必将进一步扩大。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篇七 太湖银鱼
2016-2021年太湖银鱼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属性

【报告名称】 2016-2021年太湖银鱼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服务方式】 电子版(Word/PDF)+ 彩封软精装印刷版 + 正规机打发票

【交付方式】 邮件发送电子版,特快专递纸介版(2-3天送达)

【报告页数】 197 页

【图表数量】 102 个

【中文版全价】 RMB 8000 电子版:RMB 7500 印刷版:RMB 7500

【英文版全价】 USD 4000 电子版:USD 3800 印刷版:USD 3800

【网上阅读】 /baogao/scfxbg/44/1741879.shtml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太湖银鱼市场发展综述

第一节 太湖银鱼市场定义及分类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 太湖银鱼市场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三节 最近3-5年中国太湖银鱼市场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四节 太湖银鱼市场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四、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

五、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六、上下游行业影响及风险提示

第二章 太湖银鱼市场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太湖银鱼市场政治法律环境(P)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太湖银鱼市场标准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经济复苏对行业的影响

2、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3、区域规划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

一、太湖银鱼产业社会环境

1、人口环境分析

2、教育环境分析

3、文化环境分析

4、中国城镇化率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三、太湖银鱼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

一、技术分析

1、技术水平总体发展情况

2、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新技术研究【太湖银鱼】

二、技术发展水平

1、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技术水平所处阶段

2、与国外太湖银鱼市场的技术差距

三、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四、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太湖银鱼市场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全球太湖银鱼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全球太湖银鱼市场的发展特点

二、全球太湖银鱼市场结构

三、全球太湖银鱼市场发展分析

四、全球太湖银鱼市场竞争格局

五、全球太湖银鱼市场区域分布

六、国际重点太湖银鱼企业运营分析

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

第四章 中国太湖银鱼市场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太湖银鱼市场的国际比较分析

一、中国太湖银鱼市场竞争力指标分析

二、中国太湖银鱼市场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

三、太湖银鱼市场国际竞争力比较

1、生产要素

2、需求条件

3、支援与相关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5、政府的作用

第二节 全球太湖银鱼市场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规模现状

二、需求结构分析

三、重点需求客户

四、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全球太湖银鱼市场市场供给分析

一、生产规模现状

二、产能规模分布

三、市场价格走势

四、重点厂商分布

第五章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发展阶段

二、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发展总体概况

三、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四、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太湖银鱼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市场规模

二、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发展分析

三、中国太湖银鱼企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太湖银鱼市场情况分析

一、中国太湖银鱼市场总体概况

二、中国太湖银鱼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第四节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一、太湖银鱼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二、太湖银鱼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三、太湖银鱼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6-2020年太湖银鱼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第六章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太湖银鱼市场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太湖银鱼市场产销情况分析

一、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工业总产值

二、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工业销售产值

三、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产销率

第三节 中国太湖银鱼市场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我国太湖银鱼市场销售利润率

2、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成本费用利润率

3、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亏损面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1、我国太湖银鱼市场资产负债比率

2、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利息保障倍数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应收帐款周转率

2、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总资产周转率

3、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流动资产周转率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1、我国太湖银鱼市场总资产增长率

2、我国太湖银鱼市场利润总额增长率

3、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我国太湖银鱼市场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七章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第一节 太湖银鱼市场生产分析

一、产品及原材料进口、自有比例

二、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

三、产品及原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四、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

第二节 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供需分析

一、我国太湖银鱼市场供给情况


太湖银鱼相关热词搜索:太湖银鱼的做法 太湖银鱼的传说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太湖银鱼”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太湖银鱼"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67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