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2017-06-21 09:55: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黄芩种植技术(共7篇)黄芩种植技术【概述】别名:条芩、黄金芩、山茶根、黄芩茶等。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经干燥后药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

篇一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概述】

  别名:条芩、黄金芩、山茶根、黄芩茶等。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经干燥后药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要分布长江以北各省,主产于我国西北、东北各省区,山东、河北等省区产量亦较大。黄芩原为野生,山东等省各山区都有,现在已由野生变为家种。以家种黄芩作为主在市场上使用。特别近几年开发黄芩苷作为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原料以来,家种黄芩用量大增。山东省家种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植物形态】

  黄芩是多年生深根系草本植物。株高20~50cm。主根圆锥状,长约10~30cm,直径1~2cm,外皮黄褐色,内部黄色。茎丛生,基部伏地,稍上升或直立,分枝多而细,方形,绿色或紫绿色。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排到较密;花萼筒状,外面密生短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雄蕊4枚,2强;雌蕊1枚,子房4深裂,子房下具橙色肉质花盘;小坚果4枚,卵圆形,黑色,表面具瘤,直径约1mm,包围于宿存萼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物学特性】

  黄芩喜温和气候,耐寒冷,抗干旱,怕积水。原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向阳干燥地方。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很强。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优,但在山区丘陵薄地也可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种子成熟期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种子在15~30℃均能发芽,种子发芽率一般在60%~87%,其寿命为1年,隔年种子不能用。种子千粒重1.49g。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每亩施圈肥1500~2500kg,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5~20kg,捣细撒于地内。深翻30cm,耕细整平,做0.8~lm宽的平畦,开好排水沟。地干旱时,先向畦内灌水,待水渗下后,表土稍干松时再播种。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春播在“春分”至“谷雨”期间,夏播在“夏至”或秋播于“立秋”后。直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4cm,开1~2cm深的沟,将种子拌细砂,均匀撒入沟内,覆土耧平,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保持畦面湿润,地温在18。C左右,播后约10余天出苗。每亩用种量1.5~2kg。直播比育苗移栽的产量高,根条长,权根少。

  (2)育苗移栽:

  “清明”前后,可作0.6m宽的小高畦,沟宽0.3m。在整好的畦面上,将种子拌细砂撒入沟内,覆土耧平,镇压,上边盖1层草,保持表土湿润。早春育苗,当年“立冬”之前即可移栽;春播夏播待当年或第2年根长10~15cm未发芽之前即可移栽。育苗便于管理,多余苗即可出售。育苗每亩用种4~5kg。移栽时,在整好的大田里,按行距25~30cm开20cm深的沟。按株距15cm放苗,芽头向上,低于地面3~4cm,使根下部伸直覆土,压紧,使根与土密切接触。栽后浇水,以保证成活。

  3.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地面湿润,利于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去掉覆盖的杂草,并轻轻地松动表土,保持地面疏松,下层湿润,利于根向下生长。幼苗长到4cm高,浅锄1次,并间去过密的弱苗。育苗田以株距10cm左右留苗,直播的按株距15cm定苗。定苗后有草就除,旱时浇水,雨季注意防涝,地内不可积水。

  (2)移栽后的管理:

  成活后,注意锄地松土,保持地内清洁。黄芩抗旱力较强。遇严重干旱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一般不用常浇水。“立夏”以后,每亩施土杂肥1000kg,加草木灰150kg混匀,或者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kg和硫酸铵10kg,在行间开浅沟施人

  (3)病虫害防治:

  叶枯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由上而下蔓延,致使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冬季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病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4.选育良种

  收刨黄芩时,挑选根直而粗、表面黄褐色鲜艳、无病虫害的根单独选出来,种入育苗地。第二年单独收种子作大生产良种。

  【收获加工】

  黄芩春播或夏播管理措施得力,当年“立冬”前就可收刨出售。一般直播第二年“霜降”前后或第三年早春收刨。育苗移栽后的第二年即可收刨。

  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晒至三四成干时需撞去粗皮。也可除净泥土,集中堆放,焖1~2天,使其返潮。发散水分(注意不可沾水),待外面粗皮稍干或已破裂欲脱时,开始撞皮。应注意晴天随撞随晾,切忌撞至中途堆放,以免变质。再晒干至干燥可供药用。

  有些地区黄芩不撞皮或者也有作为工厂提取黄芩苷的可以不撞皮,直接晒干即可出售。一般3~4kg可加工akg干货。通常亩产200~300kg。野生黄芩需在春、秋二季采挖入药。

  黄芩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篇二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栽培技术

  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屠形科黄芩属植物,喜温暖,耐高温,耐严寒,以肉质根入药,以种子繁殖,二年生黄芩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300公斤以上。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向阳、土层深厚、排灌水条件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中性至微碱性的沙质(或腐殖质)壤土种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或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深耕土壤。播前整细耙平,做成1.8米宽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在地块四周开好较深的排水沟,使灌排水畅通。

  

  二、适时播种

  

  1、精选种子。选择当季生产的、色褐鲜亮、干燥、活性高、健康饱满的籽粒作种用,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种子处理。

  2、适时适墒播种。春播4月上旬前后,秋播10月上旬前后。当墒情合适时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按行距25~27厘米,横向开浅沟(播种沟)条播,沟深2~3厘米,播幅7~10厘米,然后将精选备好的种子拌细土(或沙或灰土)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1~1.5厘米,并用秸秆遮盖(以不见种子为度)。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75~1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结合定苗中耕除草1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耕除草,直至田间封行。做到性内表土层疏松、无杂草。

  2、追肥。每年分别于4月、6月、10月各追肥1次。前两次667平方米施入粪尿2000公斤或用4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钾肥(硫酸钾或氯化钾)兑水浇灌。10月于根部667平方米深施碳酸氢铵3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5公斤,施肥后及时培土以利过冬。

  3、排灌水。黄芩耐旱怕涝,雨季要注意排水,雨水过多或畦内积水易造成烂根减产。当遇旱情严重时,可引水浸润灌溉。

  4、剪除花蕾。除留种的植株外,当植株于7~10月长出花蕾时,应在晴天上午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供应根部,促进根部生长。

   【黄芩种植技术】

  四、病虫害防治

  

  1、蚜虫:在生长旺盛季节蚜虫危害芽尖,使植株生长缓慢,影响高产。防治方法:一是杜绝偏施氮肥,二是采用低毒广谱杀虫剂常量喷雾。

  2、叶枯病:该病危害叶部。发病初期,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然后迅速自下而上蔓延,严重时会使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其他广谱杀菌剂常量)进行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根腐病:8-9月发生,初期只是个别支根或须根变褐、腐烂。后逐渐蔓延至主根腐烂、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二是用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灌根。

  

  五、采收加工

  

  一般在秋季茎叶枯萎后至第2年早春萌发前采挖。挖出后除去残茎及老皮,使根部呈棕黄色,晒干后表面光滑、呈黄白色,上机切片即成商品。在晾晒中,要注意避免暴晒过度使根条发红,也不能淋雨,更不能用水洗,根条见水后会变绿发黑甚至变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鹏寿

  邮编:723000)

篇三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

生长习性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多集中在华北北部。黄芩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沙质壤土中。零下30摄氏度能正常越冬。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气候温暖而略寒冷的地带,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施足底肥,深耕30厘米,整平耙细,水利方便地块可作畦,畦宽2~2.5米,垄高25厘米。旱田起垄,垄宽50~60厘米。【黄芩种植技术】

2;播种

播种期根据当地条件适当掌握,以达苗全苗壮的目的。春、夏、秋均能播种。无灌溉条件的地块,应采用雨季播种。按行距20~25厘米开深2厘米浅沟,播幅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镇压,用平耙搂平。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补墒,出苗前要保持土壤墒情。春播13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1.5公斤。

田间管理

待幼苗出齐后,株高5厘米时,直播地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可不间苗。缺苗地补苗,栽苗后及时浇水。幼苗期根据草情,经常松土除草,除草时要浅锄,以免伤根。6~7月份幼苗生长发育旺盛,根据苗情实施追肥 ,结合喷施叶面肥,连续两次,时间间隔10~15天。

冬天地上干枯后割除,顺苗撒施农家肥越冬。第二年田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注意;在抽花期,将花梗剪掉,控制养份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提高产量,也是增产措施之一。

采收加工

种植一年的黄芩虽能刨收,但产量低,质量差。通常二年以上采收。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出,剪去芦头,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后晒干。防止雨淋,因雨淋后黄芩先发绿后变黑,影响药材商品质量。

市场分析

黄芩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量很大,年需求量1000万公斤以上,近年来还有持续上升趋势。我国黄芩商品主要来源野生资源,因种植技术掌握不够,家种面积一直不大。野生资源经长期掠夺性采挖,濒临灭绝。所剩资源多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采挖困难。另外近十年来,北方一直干旱少雨,野生资源恢复缓慢,而且,因黄芩的高额利润和市场紧俏,人们还在不断采挖,野生资源在继续萎缩,产量继续下降。市场供应不容乐观,这为黄芩的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为药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移栽两年后亩产干品300公斤,现市场混等价每公斤8.00元

河北省安国市汇秾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站

电话;0312-6186185(传真)

【黄芩种植技术】

手机;13503229396

篇四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的栽培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篇五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黄芩是云南省永胜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针对其特征特性,根据多年来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金条根、黄芩茶、土金条根、条芩、子芩、枯芩等。黄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降压、利尿、利胆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痢疾、高血压、感冒、血热、吐血、鼻出血、高热烦渴等症。此外,还能消除超氧自由基、抑制氧化脂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20世纪80年代末已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是我县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我县山地多,气候适宜黄芩生长,产量也比较高,是我县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经过10多年的种植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较为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各级农业生产部门参考。

1生长习性

黄芩喜温和气候,耐严寒,较耐高温;耐旱怕涝,幼苗喜湿润,早春怕干旱,成株生长期间,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都会影响黄芩正常生长,轻者生长不良,根色变黑,重者导至烂根死亡。黄芩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若土壤过于粘重,既不利于整地出苗和保苗,也会影响根的生长和品质,产量低,品质差;过于沙化的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性差,不易高产。在海拔1 300~3 200m均可种植,最适海拔1 300~2 500m。

2主要栽培措施

2.1选地整地

2.1.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灌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中性或近中性的壤土、沙壤土。平地、缓坡地、山坡梯田均可,宜单作种植,也可利用幼龄林果行间种植。

篇六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管理技术

黄芩种植管理技术

1.选地整地【黄芩种植技术】

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也可种在幼果树行间等一切闲散土地。每公顷施厩肥375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0千克,黄芩为深根植物,要求深耕细耙,整平作畦,畦定120厘米,长短不限。

2.繁殖方法

(1)用种子繁殖

黄芩花期长达3个多月,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种子发芽率60%。在15~18℃的温度下,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约11天出苗。播种分直播和育苗两种,直播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叉很少,产量较高。小面积种植,为便于管理,节省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宜开沟条播,按行距30~40厘米开2~3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盖平,镇压后浇水,每公顷播种量7.5~112.5千克,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育苗选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作苗床,畦宽120厘米,长可根据需要来定,施足基肥,深刨细耧,整平播种,于3月底或4月初,特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后,捞出稍晾去水分,立即播种。播种前畦内浇一次大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的撒于畦面,然后将粪土混匀后过筛,覆盖一薄层,约厚2厘米左右,为保持土壤湿润和提高温度,促使早出苗,可加塑料薄膜覆盖,7~10天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

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将根茎按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按行株距30厘米*21厘米栽植。此法的优点是提前收获到1~2年,早春栽苗成活率高。

3.田间管理

直播和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苗床在荣出齐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薄膜去掉,以免徒长,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时,定植大田。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栽苗1株,栽后浇水。直播地苗高1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技株距2~3厘米定苗,苗期生长缓慢,植株较小,要经常松土除草,保持畦内表土层松软无杂草。在6月底或7月初,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铵150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若干旱时浇水。如不收种子,为促使根部生长,可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其他管理同第一年。

4.病虫害防治

叶枯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学名 Selerotium sp.。危害叶,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下而上蔓延,后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初为点片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可蔓延至全田。

防治方法:①冬季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菌原;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苯骄咪唑44号)10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篇七 黄芩种植技术
黄苓栽培技术

黄苓栽培技术

摘要 从选地、播种与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种、收获与晾晒等方面介绍了黄芩栽培技术,以期指导黄苓人工种植。

关键词 黄芩;人工种植;栽培技术

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几年,黄芩药用价值不断被开发,需求量稳步增大,但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地区已开始人工种植。现结合林州近几年的种植经验,将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

黄芩生长喜温暖,耐高温,耐严寒,成株地下根部能耐 -30℃低温,且能耐35℃左右的高温。黄芩性耐旱,怕水涝。在低洼积水或雨水过量的地方,生长不良,易造成烂根死亡。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以及地下水位较低的中性至微碱性的砂质或腐殖质壤土种植。

2播种与移栽

种植方法有直播、育苗移栽和分根繁殖三种方式,其中直播播种效果最好。直播也是种植黄芩最常用的播种方式,播后生长快,管理方便,所生长的根条长,分叉少,质量好,产量高。在小面积栽培时,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林州市在10月下旬封冻前或者雨季防寒时直播,出芽率高,出苗齐,植株生长健壮。雨季播种的,10d左右即可出苗;冬播的于第2年春天出苗。育苗移栽所产药材质量好,产量高。

2.1直播

在没有种植其他作物的地块,整平耙细畦面后,按行距25~27cm横向开浅


黄芩种植技术相关热词搜索:黄芩种植技术视频 黄芩种植技术及亩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黄芩种植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芩种植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88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