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2017-06-21 17:41:4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共7篇)[我爱发明]多功能水稻收割机 稻田除秆记(发明人邓成礼)[我爱发明] 20141018 多功能水稻收割机 稻田除秆记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四川德阳的邓成礼经过九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一款集水稻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秸秆填埋、旋耕于一体的多功能水稻收割机。在水稻收割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降低水稻的含杂率,损失率和...

篇一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我爱发明]多功能水稻收割机 稻田除秆记(发明人邓成礼)

  [我爱发明] 20141018 多功能水稻收割机 稻田除秆记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四川德阳的邓成礼经过九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一款集水稻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秸秆填埋、旋耕于一体的多功能水稻收割机。在水稻收割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降低水稻的含杂率,损失率和破损率,收割速度与传统机械持平。 (《我爱发明》 20141018 稻田除秆记)

  发明人联系方式:邓成礼 13909014968

  《稻田除杆记》花絮:此次拍摄我们来到了四川绵阳,邓成礼发明的多功能水稻收割机得到了不少农户的支持。然而就在去年,邓师傅为了办厂,几乎把全部积蓄和精力都投入了收割机的研发中。最终由于债务问题,他不得不与妻子离婚。

  

  

  

篇二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我爱发明微型水稻收割机 稻田独行侠(发明人汪仁凡)

  [我爱发明] 20141101 稻田独行侠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微型水稻收割机是由重庆的汪仁凡先生初期研发并同重庆鑫源农机合作推进的一项小型农机具,它主要针对于丘陵地区的旱田和水田进行水稻收割而设计。最大特点是灵活操作、转运方便、简单易学、水旱田皆可。(《我爱发明》 20141101 稻田独行侠)

  发明人联系方式:汪仁凡 电话13509459303

  《稻田独行侠》花絮:本期拍摄正值农忙抢收时期,我们辗转几个村子才找到愿意把稻田留给我们拍摄的农民朋友,好在机器很争气。当然汪仁凡这种坚持创新有目标进行研发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他坚持了且方向正确就有了机会,能选择到东家进行合作,让这个机器真正流入市场位老农民百姓服务。

  

  

篇三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水稻小型收割机和农用收割机价格

水稻小型收割机和农用收割机价格

100谷物小型收割机JX107340120型稻麦微型收割机JX112985图片

100谷物小型收割机JX107340120型稻麦微型收割机JX112985内容 型号:JX107340

登录“润联网” 可查找底价

便携收割机参数

适用于平原,丘陵,梯田,三角地等大小田块及烂泥田,用于收割大小麦、水稻、大豆、甘蔗、芦苇、青稞、苜蓿、鱼草等农作物,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动力型号: 1E40F-5A

发动机型式:风冷、单缸、两冲程 燃油比例:25:1 生产率 :0.8亩/小时 耗油量: 0.7升/小时

总损失率:水稻<1%;小麦<0.5% 排量: 42.7cc

功率: 1.1-1.4kw/6500rpm

发动机包装尺寸:34*36*1125px 工作杆长度 (mm):1500mm 整机重量:9.5kg

型号:JX112985

登录“润联网” 可查找底价

新系列稻麦微型收割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维修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性能稳定、可靠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地块、山地、丘陵及需要秸杆利用地区的水稻、三麦以及大豆、芦苇的收割作业。解决了几千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汗水、一身泥的苦处,也是农民挣钱致富的好机器。(工作20天收回全部投资) 该机型每小时收割2-5.5亩左右,耗油0.8-1.5公升左右

主要性能指标

登录“润联网” 可查找底价

登录“润联网” 可查找底价

篇四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状况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2600万hm2,产量近1.6亿吨,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多丘陵、梯田,地区的季节性、作业环境差异也大,这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土地分散经营使得机械收获效率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艰难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口号的提出,在行政手段的推动下,国家着手在各地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大力推广收割机的使用,其中联合收割机推广了近 7000台(主要在国营大型农场使用),机型仿制国外的联合收割机。这期间曾出现过一场科研热潮,紧接着文化大革命使许多科研机构和组织被迫解散,一些经过科研人员艰苦努力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这场热潮也随之迅速中断。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又逐渐开始恢复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机型,但大多没有形成最终产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联合收割机才真正在我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这时候的机型基本上是以四平产的东风—4型自走式和桂林产的桂林—2型配套式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为主,以及在东北大型国营农场引进使用的国外大型全喂入自走式机型,如JD-7700等,大多用于收割小麦,只能勉强兼收水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逐渐开始出现了一批新的机型,如镇江生产的江南-120型自走式、无锡产太湖-1350型自走式、福建产农友-90型配套式等半喂人联合收割机;以及广东产珠江—2型自走式、开封产金马-1065型自走式、佳木斯产JL-1065、1075型自走式、四平产E514自走式、陕西产 4L-1.5型配套式、上海产上海—ⅡB型配套式、南通产上海—Ⅲ型配套式、临海产海马—I型配套式等全喂人联合收割机。 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在持续两年多的低谷徘徊之后,包括联合收割机在内的整个农机市场开始走向复苏,垄断逐步被打破。由于水稻收获机械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农机,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也是各地发展农机化的切人点,加上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取得的显著效益和影响,水稻联合收割机热一直在持续。农机大企业、一些非农大企业和集团以及民营企业受利好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加盟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行列,如常柴、一拖、北汽福田公司、长江集团、金浪公司、柳林、三联、星光等加入到研制、生产当中,大企业和集团凭借资金与技术优势很快切人市场,并且大大提

高了产 品质量、性能和技术含量,使产品的升级、更新换代的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近300多家。 进入1994年以来,随着一批新机型的相继问世,形势更加快速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到了1996年,形成多极化格局,垄断也同时被彻底打破,市场竞争更趋于激烈。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型,例如,新疆—2型、上海—Ⅱ B型、海马—Ⅲ型、珠江-1.5型、常柴4L-2.2型、湖州-160型、台州—150型、太湖-1450型、4LZ-150、4LZ— 160,等等,履带自走式机型发展迅速,背负式机型的市场日见萎缩,有被逐步取代的趋势。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将近8万台。近些年更是出现联合收割机遍地开花的局面,这一方面说明了市场的无序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多极化的趋势。 技术提高阶段 半喂人式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适应性强,日本、韩国多采用这种机型,但结构复杂,整机进口成本偏高。国外一些厂商看到我国联合收割机市场培育正口益走向成熟,近年来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如日本“洋马”、“久保田”、东洋收割机(江苏)有限公司等公司,其优势在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产品制造精良、性能稳定。到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一股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热。主要表现在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收获机械分公司、湖州中收星光联合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泰州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装湖州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半喂人技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研究和开发。半喂入式代表机型主要有久保田系列、洋马系列、HL系列、福田谷神 B1500、太湖-1450、中农机503、星光-450、碧浪—150、东杭-2000、东方红-120、贫乐-500等。 在“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把水稻收获列入重点攻关项目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北天同神农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工程所、山东工程学院、广东省农机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研究院、江苏省锋陵集团等单位对割前脱粒技术进行了研究。这种机型采用了日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梳脱收获工艺、梳脱—茎秆切割整齐铺放联合作业的工艺流程,其作业的工艺路线是:梳脱装置先将谷物梳脱下来,经输送装置送人复脱清选装置中进行复脱清选,获得干净的籽粒,同时设置的切割装置将梳脱干净的草秸切割并整齐铺放在田间,也有的机型配粉碎装置或切碎装置将茎秆切

碎还田。东北农业大学工程 学院研制的4ZTL-1800机型专利发明,为了利用摘脱滚筒作业速度快的优点,对上述摘脱台进行重大改造:用气流吸运脱出物取消了螺旋推运器和中央输送链耙,从而获得充裕的空间以便设置禾秸的切割搂集装置,实现了摘脱同时收割禾秸的联合收获。后者搂成条铺于两履带之间通过。由于气吸使得它对作物不同生长状态的适应性增强,无论慢速或快速作业,落粒损失均较低。采用了轴流滚筒复脱,立筒筛与环形道垂直气流清选机构,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缺点是能耗比摘脱台增加,但与其他类型相比较并不逊色,体积显得庞大但体重增加不多,噪声有所增大。 全喂入轴流滚筒型联合收割机由于轴流滚筒采用大间隙、较低转速,脱粒作用柔和、脱粒过程长,反复作用多次,这就能兼顾脱净和减少破碎的要求。同时利用离心力分离谷粒,因而可由一个轴流滚筒与凹板实现脱粒与分离两个功能,使结构简化。在水稻收获机上它已取代了传统的切流滚筒与键式逐秸器的组合,这已成为定论。亦已成为大豆、玉米脱粒分离通用的型式。其中,(1)横置轴流脱拉——分离滚筒,如珠江— 1.5、湖州-130型以及悬挂在轮式拖拉机上的背负式之类。横置轴流滚筒因长度受限,一般均用于小、中型收割机上。高茬收割时脱粒与分离性较好,效率也得以提高,但影响旋耕和稻草的回收利用;低茬收割时喂入量大,脱粒与分离性能下降,必须放慢行速,效率下降;作物潮湿时易堵塞滚筒。(2)切流脱粒滚筒加横置轴流分离滚筒如新疆—2、福田谷神— 3与JL3070、3080,由于采用了切流滚筒脱粒,在降低水稻破碎率方面不如轴流的那样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收到较难脱的梗稻时,脱净率与分离性能欠佳,低茬收潮湿水稻时常有堵塞滚筒现象。它毕竟属于以收麦为主的机型,若用高茬方式收易脱粒的或籼稻时则性能会有所改善。(3)纵置轴流脱粒——分离滚筒如Case2388与纽荷兰TR88、TR89。滚筒纵置,其长度不受限制,故适合大生产率的机型,清选筛面上物料的横向分布比横置型较均匀。缺点是物料输入滚筒喂人口不昂流畅,螺旋喂入叶片易磨损、传动结构较复杂。提高脱净率、减少破碎率在此机型上得以兼顾,但其比能耗大;在低茬收潮湿作物时亦有堵塞。 (4)切流脱粒滚筒加纵向轴流分离滚筒如JDCTS-Ⅱ、 JL3518、JL3316采用纵向带板齿的分离双滚筒,特点是分离该筒与外围凹板系偏心配置,滚筒间隙在上方显著扩大。使物料层每旋转一周得以松散一次,谷粒在层内便更换一个位置,可促进分离。它在收获后

期或收较干的水稻时性能会有保证,因为它滚筒长度不受限制 。实质上其切流滚筒间隙放大、速度降低,降低了对谷粒的损伤,而脱粒作用因此减弱的部分由分离滚筒来补足。以上两项滚筒纵置,空间较宽松,多用在大型联合收割机上,缺点是机器较重,收获水稻时,用轮式行走装置,防陷性能不足,同时地面留节深辙给平整土地加重负担。半链轨和橡胶履带式的结构、制造工艺宜着重开发,它不仅在水稻收获且在减轻土壤压实、促进免耕与少耕技术的发展方面均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粮食的总产量在逐年减少。一些农学专家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正在研究超级杂交稻,亩产在700千克以上的杂交水稻已经问世,并逐步在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最高亩产可望达到900千克。截至2004年底,超级稻新品种在四川、福建、湖南、安徽、辽宁、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已累计推广1000万hm2。从今年起,我国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等12个省市率先启动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400万hm2。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单产高、长势密、茎秆粗、秆青叶茂、含水率高。收获这种水稻,对现有全喂入和半喂入机型在技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有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都不适应超级稻的收获,脱粒装置处理容量与高产大流量不匹配,秆青叶茂的作物在大流量的条件下分离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种高产超级稻的收获问题已引起收获机械专家们的注意,也已成为科技领导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有些收获机械专家认为,割前脱粒(梳脱式)机型由于作业时茎秆不进入机器中,可以减少机具对物料的处理量、降低损失、减少功耗、提高工作效率,是解决超级稻收获的理想机具之一。 在我国某些地区近年因为稻草作为工:业原料的用途迅速增加,用户要求整草的呼声很高。宁夏中卫地区对水稻茎秆保留有强烈的要求,主要用于大棚及苗木覆盖;有的地区用茎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很多地区梳脱式收获后整草回收每亩草秸可售180~200元,给农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全喂入机型草秸不能回收,割茬高反映强烈,有些地区全喂入机型已不受欢迎。河北省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小麦收获时在田间保留秸秆不切割,夏季种植玉米时采用免耕种植方式,以利于保墒,玉米产量也增加。黑龙江省正在进行一项试验和研究,水稻收获后保留茎秆不割,下茬种植时仅在要插秧的行上采用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免耕或少耕法,茎秆腐烂氨化后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减少了病虫害。农民要求秸秆完 整性的需求将促进梳脱式机型和半喂人机型的发展。 当前主流机型的发展是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向高效、大功率、大喂人量方向发展,以提高生产率;对收获损失率低、高清洁度的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更为深入,研制单滚筒或双滚筒纵置的轴流式脱粒分离结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产品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以人为本,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技术,向舒适性、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性方向发展;向智能化收获机发展,使操纵、调节更加灵活、快捷、方便。 我国地形复杂,水稻种植的农艺、作物品种、土壤情况、水文条件相差较大,单一的水稻收获机械不可能适用所有的水稻收获,加上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多品种、多机型将成为近一段时期内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特点。在工业发达国家,水稻收获机械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具有传统的基本功能外,自动化控制秸秆堆放处理、自动打包等技术也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得到了应用,这也必将成为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我国重点发展水稻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须用切流脱粒滚筒加轴流分离滚筒,小型机以横置、大型机以纵置为宜,目前以深受广大农场及农村用户认可。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宜积极发展国产机型,不宜盲目模仿追求现代化,要善于简化以降低成本。割前摘脱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诞生,必将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任重道远。

篇五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水稻联合收割机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集发展现状

从分析我国水稻收获情况入手阐述了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了发展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化可大大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收获成本减少损失率为我国水稻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联合收割机类型现状趋势

1、我国水稻收获情况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67 万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0% 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40% 1996 年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为3.88% 机收面积为119 万hm2 1997 年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为7.3% 机收面积为220 万hm2 这与农业部规划的九五末期实现机收24%的目标相差甚远水稻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获割晒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3 种在人工收获中由人工完成整个收获过程时间长效率低费工费力且损失浪费严重据测算人工割捆垛运及脱粒等总损失率达10% 25% 而割晒分段收获由割晒机进行收割然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这种收获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收割效率且有利于水稻后熟和改善米质同时可借助通风和日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较大若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则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而且损失率仅为1% 5% 由此看出发展水稻机收特别是优先发展水稻联合收获对提高我国粮食作物机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机型多、品种全,按行走方式分有自走式、背负式,按底盘结构不同分有轮式、履带式,按喂入方式分有全喂入式、半喂入式和梳脱式。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和中西部地区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机型、性能要求也不一样。传统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不管是全喂入式机型还是半喂入式机型都是先将作物割下再进行脱粒而新近研制开发的联合收割机是在作物处于自然站立状态下直接将谷粒脱下后再进行收割即割前脱联合收割机。

2.1 传统型联合收割机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传统机型从喂入方式上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

2.1.1 全喂入式机型

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流程此种工艺中茎秆被全部打乱常见的全喂 入式机型按其动力配置可分为牵引式、悬挂式、自走式。

1 牵引式联合收割机分为本身带发动机和不带发动机两种割幅不太大不超过4m 的联合收割机一般本身不带发动机工作部件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当割幅较大时为了便于和拖拉机配套作业联合收割机上常带有发动机该机型结构简单但机动灵活性差由于割台不能配置在机器的正前方收割时需预先开道现这种机型用得较少。 2 悬挂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由卧式割台输送槽杆齿式轴流型脱粒兼分离装置风筛组合式清粮机构等组成悬挂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有以下优点首先因采用悬挂方式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机动性能好转移迅速利于异地跨区作业其次在非收获季节卸下收割机拖拉机可进行其它作业主机综合利用率较高再则收割机部分价格低经济性好但是该类机具有如下缺点一是对湿软田块作业效果不理想有的下不了田能下田的也要留下很深的轮辙二是割茬高对后季作物种植增加工序和技术难度三是不适宜小田块作业其结构尺寸尤其是纵向尺寸较大四是消耗功率大清粮困难夹带浪费较严重。

3 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由割台输送装置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行走装置和操纵系统等组成目前这类机具应用较广技术也较完善各项性能更适合水稻田间作业虽然现已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如选用能减轻整机质量的传动机构和材料增加履带接触地的面积提高地隙增大履带离地倾角减小滚动阻力改选附着力好脱泥性能优越行走平稳的轮齿式传动橡胶履带等以优化其实用性但这类机具可靠性较差且同样存在功耗大清粮困难和夹带浪费较严重等缺点。

综上所述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由于在收割时谷物茎秆全部通过脱粒装置因而受到作物性态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并给设计制造和使用带来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如由于茎秆

籽粒全部进入机器各工作部件的处理量很大清粮困难剥壳破碎多功耗大生产效率低由于处理量大必须强化工作部件的功能和结构强度从而使整机结构复杂庞大由于湿脱湿分离能力不够强易堵塞分离损失大全喂入式机型尤其不适合收获产量高含水率高和秆青叶茂的水稻经全喂入处理过的秸秆无法用机器和人工进行捡拾打捆农民只好将其焚烧掉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CO2 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2 半喂入式机型

从收获机具的发展史来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由立式割台夹持链输送装置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行走底盘液压系统和操纵系统等组成一般水稻割后茎秆被夹持输送装置整齐均匀连续地输送并且只有穗头部分通过机具的脱粒部件与全喂入式机型相比这种清选方式更容易一些且茎秆不乱秸秆可放铺放堆也可切碎还田如太湖TH1450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东杭HL2010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该类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因只有谷物的穗部进入滚筒进行脱粒滚筒功率消耗少节能二是稻谷损失率低三是可以低割茬收割并且保持茎秆完整为茎秆的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四是采用橡胶履带行走机构和立式割台的形式接地压力小水田通过性能好并可收割倒伏的作物但这类机具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收割时必须有谷物夹持输送换向及交接机构结构复杂且工艺高其次是生产率难以提高价格昂贵使用成本也较高。

2.2 割前脱粒式的联合收割机

针对上述传统割后脱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收获方法探索出了割前脱粒收获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割前脱粒又称田间脱粒站秆脱粒梳脱捋穗摘脱和撩穗等联合收割机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具有以下优点:

1、与传统联合收割机相比割前脱联合收割机在工作时利用高速旋转的摘穗元件将谷粒在田间直接脱下来然后再进一步复脱分离和清选大大地减小了传输负荷减少了功耗减轻了清粮负担消除了茎秆的夹带损失。

2、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相比该流程因省去了谷物夹持输送换向及交接机构等中间输送工艺过程而变得简单顺畅避免了这些输送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堵塞现象提高了复脱装置的工作质量和机器可靠性。

3、由于进入机器中的草谷比较低仅为0.18~ 0.48 ,不但使机器结构简单重量相对减轻生产率提高而且减少了物料在脱粒和分离装置中的相互牵扯和谷粒分离的障碍因而可带露水表面水作业收割适应性强。

4、该机具因配置了茎秆切割机构可使作物茎秆搂成条铺与传统农艺相符利于后续处理。

5、该机具湿脱湿分离能力强适用于水稻高产潮湿的情况对含水率高的作物敏感性不强。

6、该机具对不同高度作物适应性好在一定条件下可收获倒伏作物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7、该机能把田间直接脱粒复脱分离等工作部件划分成独立的整体可作为拖拉机或多用底盘的配套机具提高了拖拉机或多用底盘的利用率解决了联合收割机因配用专用底盘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3、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未来展望)

3.1 我国传统水稻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3.1.1 通过性差

除去地块大小的因素外主要是机身重不适应泥脚深的地块淤泥为15 20cm 时机具作业较困难。

3.1.2 可靠性低收获质量不高

机具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速度收获的水稻清洁率在95%左右各项指标达不到一次清选入库的要求有的脱粒不净有的分离不彻底夹带和脱不净损失较大还需要再次清选才能达到标准。

3.1.3 秸秆处理不够理想

目前多数收割机没有秸秆处理装置不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或切碎还田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和环境污染。

3.1.4 机具成本高

机具质量好的机型效率高价格也高农民难以承受。

3.1.5 机型结构庞大收割适应性差

机具对被收割作物的状态质地要求高受气候影响大。【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3.1.6 国产的大多数机型故障率较高

如行走系统的故障、作业堵塞、零部件易损坏甚至伤人的事故,这表明我们的厂家在制造收割机精品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3.2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未来展望)

根据农业部九五规划2000 年全国机收面积为2840 万hm2 约需联合收割机30 万台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今后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简单实用和可靠的机型上经对上述各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和性能分析比较可看出今后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3.2.1 新型自走式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

摘脱装置与立式割台侧边铺放相结合的新型自走式割前脱联合收割机将成为新一代联合收割机的主要机型之一如前所述该机型可弥补传统联合收割机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大大地提高田间收获的质量效率和适应性。

3.2.2 多用途联合收割机

考虑到目前农民购买力较低的现状因此要适当开发收获类通用底盘在收获季节通过安装工作部件使其成为联合收割机在其它季节通过安装其它工作部件可从事田间作业和运输作业这样可做到一机多用拓宽机具的使用范围。

3.2.3 悬挂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悬挂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湿软田块作业效果不理想有的下不了田能下田的也要留下很深的轮辙且割茬高对后季作物种植增加难度该类机具作为配套机具结构尺寸又很大尤其是纵向尺寸不适宜小田块作业而对我国南方水田来说其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且大多为丘陵泥脚较深不利于悬挂式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因此在南方这种机型最终必定为其它机型所取代。

3.2.4 多功能中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如果多功能中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能做到稻麦兼收并可收获玉米大豆等作物北方用户用处很大。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3.2.5 改进的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在现实条件下应强调机器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向大型化高性能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在保证作业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开发生产符合中国国情的适用价廉的产品并逐步形成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同时重点要解决履带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谷物输送装置的可靠性问题。

3.2.6 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大胆采用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并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2.7 应用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

日本和美国的联合收割机研究水平较高其发展现状表明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联合收割机将大大提高其各项性能。

篇六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艳大,陈立才,叶春,潘松贺捷,舒时富,廖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概述了以江西为典型南方丘陵山区地理地貌特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了耕、种、管、收4个主要环节上水稻生产机

械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农田基础建设、农机装备技术、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S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995-03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8.129

CurrentSituationandSolutionCountermeasuresof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inHillyandMountainAreasofSouthernChinaHEJie,SHUShi-fu,LIAOYu,PANSong*etal(Institute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Jiang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Nanchang,Jiangxi330200)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inJiangxiProvince,whereisatypicalhillyandmountainareainsouthernChi-na,wasreviewed.Thefourmainareasof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incultivation,planting,fieldmanagementandharvestwereanalyzed.Thelimitingfactorsofrurallaborforce,thefarmlandfoundationconstructio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echnologyandequipment,policyguidanceonthedevelopmentof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inhillyandmountainareawerediscussed.Andsome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inhillyandmountainareasofsouthernChina.KeywordsHillyandmountainareas;Riceproductionmechanization;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我国丘陵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南方丘陵山区,光照充生态环境优良,足,雨水丰富,适宜双季稻的种植,是我国稻米生产的主产区。但从总体上看,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水稻中低产田比例大和机械化水平还较落后

[1]

陡,一般机械装备难以通行。江西省丘陵地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自北向南递增,无霜期长达240~307d。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d,活动积温5000~6000℃。全省以双季稻生产为主,部分高丘地区种植一季稻。1.2

江西省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由于自然

条件、经济水平不同,江西省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差异很大。总体看,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正进入中级发展阶段。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着重在机械耕整、机械栽植、机械收获和机械干燥4大环节。江西省自2007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省共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2亿元,帮助农民购机156万台套,有112万户农民受益。2007年以来逐年加大力度建设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至2012年全省完成机耕、机插、61.1万和238.1万hm2,机收面积达295.0万、作业面积分别15.8万和8.3万hm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增加6.0万、

17.5%和68.0%,4.5%和到84.5%、分别同比增长1.5%、2.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农机化水平在中级发展阶段持续稳步发展1.2.1

[5]

。江西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35个商品粮生

2

产基地县,双季稻常年种植面积约346.67万hm(5200万

亩),是我国最大的双季稻种植省份之一,水稻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和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担负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任

[2-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大

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节本增效的优点。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

。但丘陵山区农村特殊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落

后,农业水平较低,适用的小型农机具较少,农机农艺不配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的发展。11.1

江西省丘陵山区自然概况及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江西省丘陵山区自然概况

江西省地貌以丘陵山地

为主,丘陵和山地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42%和36%。全省约有80%的耕地分散在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约85%分布15%分布在高丘地区。大部分丘陵以海拔50在中低丘地区、

~80m的低丘为主,少数为高度在百米以上的中丘和部分300~500m的高丘。丘陵区域田块面积较小,一般为0.13hm2(约1~2亩),田块较分散;山地田块以梯田为主,坡高路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ZBBF60004);江西省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2014ZBBF60004);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1BBF60003)。

作者简介贺捷(1968-),男,江西新干人,农艺师,从事农机推广研

究。*通讯作者,潘松(1969-),男,江西峡江人,副研究员,从事农机研究与推广工作。2014-08-2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耕整地机械化。耕整地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最基

本的环节。目前,耕作机械主要有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和微耕机。低丘区以手扶拖拉机为主,轮式拖拉机发展迅速;在地块狭小的中高丘地区或坡耕地上,耕作机械以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和微耕机为主。截至2013年,全省水稻

2

生产机械耕种面积303.76万hm(4556.4万亩),水稻机耕

水平达到91%。1.2.2

种植机械化。近10年来,我国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

术,大力开发和推广300mm(9寸)行距水稻插秧机,对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矛盾,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和难点在于突破水稻育插秧

“瓶颈”,而水稻育秧更是薄弱环节,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6]

而导致霉变,造成丰产不丰收的情况。使用烘干机械不受天气影响,可人为控制温湿度等,保证粮食品质,无污染,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发展干燥机械化是解决水稻丰产丰收的必由之路。未来10年内粮食干燥技术将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烘干技术设备必将有广阔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巨大1.2.6

[8-9]

。截至2013年,全省水稻机械栽插面积

31.71万hm2(475.67万亩),水稻水稻机插水平达到9.5%,重点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重而道远。江西省丘陵稻区,是加大集中育秧、旱育秧和机插秧推广力度,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栽插密度,确保适时栽插。工厂化育苗、栽插机械设备需求缓慢、稳步提升。特别是南方双季稻全生育期短,从栽插到有效分孽期只有25天左右,这就要求栽插的基本穴和基本苗比一季稻多。而目前推广使用的300mm行距插秧机在一季稻区有较好的适应性,但不能适应双季稻的生产特点,导致机插稻的增产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为了提高双季稻,“丘陵山机械化栽插水平,充分发挥机插的高产、高效优势地水稻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课题组通过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模拟种植对早晚稻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行距为264mm(8寸)机插质量明显优于当前推广的行距300mm(9寸)插秧机,(每亩可增加2000多穴),通过调小行距来增进而增加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从而提高加种植密度,

2[7]水稻产量,平均增产527.39kg/hm,增产率为8.48%。这

晒场机械化。从农村现阶段的经济水平和种植规模

来看,短期内粮食烘干机难以迅速普及,目前粮食干燥仍以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大量的谷物需及时人工晾晒为主,

快速干燥,而晒场粮食的收集劳动强度大,且若收集不及时易遭受霉变造成损失。因此,根据晒场工作的需要,晒场运输机、粮食自动收集装袋机等一批适用于晒场工作的机械得以发明。特别是粮食自动收集装袋机,可实现大面积晒场粮食的自动收集与装袋,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满足了大晒场干燥粮食用户的需求,其操作简单、节能环保、节本高效,集粮食收集装袋于一体,有效地解决了晒场粮食的收集和装袋劳动强大、自动化程度低、污染严重等问题。目前晒场机械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小型机械,较受普通农户欢迎。1.3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底,全省

共拥有拖拉机29.99万台,动力为372.07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2万台,动力为42.27万kW;小型拖拉机28.98万台(手扶拖拉机26.6万台),动力为329.8万kW(手扶拖拉机动力为297.69万kW);插秧机1.33万台,动力为4.43万kW;联合收割机4.83万台,动力为178.16万kW。全省农业机械原价值177.3亿元,农业机械净值125.33亿元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22.1

影响江西省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江西省丘陵山地农村劳动力紧缺

丘陵山地农村劳

[10]

种耕作方式较适宜用作江西丘陵地区双季水稻机插。1.2.3

植保机械化。目前水稻生产植保机械总体上还是以

人力机械为主,存在着产品陈旧、性能落后、劳可靠性不高、动强度大,防治效率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推广了蓄电池式喷雾器,其需用劳动力少,效率高,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粮食生产规模化的提高,对水稻的植保机械化作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新推广的有机动牵引式、高压远程式等产品,但其成本高,对农田道路要求较高,因此在丘陵山区应用得较少。而另一种新型环保的防治方——太阳能杀虫灯等植保机械受到了农户的欢迎。式—1.2.4

收获机械化。江西省农户使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主

要有自走式橡胶履带半喂入和全喂入两种机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收割损失率小,成本高,投资大,价格高,成本回收期长;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适应性强,轴流式滚筒脱粒,结构简单,收割损失率高,成本2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低,价格适宜,发展迅速,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也稳步增长。目前,进入2010年江西省农机补贴目录的联合收割机有160多个型号,保有量达45700多台,其中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只有33种机型2700多台,其余都是全喂入机型,而且割幅在1.6m以上的占80%以上,而适应丘陵山地使用的喂入量小于1.0kg/s、割幅1.3m以下的小机型很少。截至2013年,全省

2

水稻机械收割面积287.07万hm(4306.02万亩),水稻机收

。虽

然江西省农机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展势头迅猛,

动力大量转移,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劳动力价格的大幅攀升,因此以机代劳已成定势,同时作业空间的不断拓展,形成了巨大的农机作业市场。春插、双抢水稻生产重要农时农村劳动力紧缺,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农村劳“老龄化”。动力2.2

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机化基础设施滞后

丘陵地区自然

条件较差,特别是高丘田块零散,分布不规则,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机耕条件差或无机耕道,机车转场空行程多,影响80%的农机露天作业效率,农机作业成本高;库棚建设落后,存放,影响机械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尤其是在高丘地区大部分农田仍是依山就势的自然田,田地不平整、面积小,加大了农机作业难度。2.3

组织化程度较低,土地流转缓慢

近年来,江西着力培

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但部分丘陵区农民小农意识严重,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足自给自足的温饱生活,土地流转意识较差。青壮年劳力转移之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他们缺技术、缺资金,无力涉足规模经营。2.4

农机与农艺技术不配套

农机与农艺技术不配套,降

率达到86%。1.2.5

其中烘干机械化。2012年江西年产粮食208亿kg,

收获后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而导致稻谷出现变质的情况,占到5%左右,约10亿公斤以上

[4]

。由此可见江西省粮食烘干机械发展远不能满足谷物

生产发展需要。水稻收获季节经常遇到台风暴雨,秋阴霜冻等恶劣天气,常因使用机械收割下来的大量谷物来不及晾晒

低了农机的使用效率,也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在江西省的丘陵山区双季稻生产中显得尤为突出

[11]

3.3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管理“政府引导、按照市

。农艺的角度场运作、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区域覆盖”建设思路,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管理。在基础条件好的项目区,率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增千亿斤粮工程、沃土工程,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合理规划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机作业环境,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到目前

2

为止,江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43.33万hm(650万亩),占家

强调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机械化生产的角度需大面积、农艺技术措施统一,便于机具作业。农机和农艺配套,可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提高效益。但江西省山区现有水稻生产模式,水稻品种不一,地形地貌多样复杂。因此,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难度大、要求高,需要农机和农艺部门携手合作,农机和农艺相互适应、协调改进,才能有效实现农机和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发展2.5

政府对山区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12-13]

丘陵山区农户经济条庭承包面积的20.5%3.4

[10]

加强农机农

件差,购买力低,是最需要政府政策扶持的群体,但这类群体由于买不起农机具,或因部分经济适用的小型农机具未列入国家及省级补贴目录而无法享受到政府的农机补贴优惠政策,故有些实用的机具难被推广应用。近年来,江西省的补贴政策和资金正在向农机合作组织等需要的中大型农机产品用户倾斜,这样在农机补贴政策推行过程中的补贴资金,就难以落实到落后山区。2.6距

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与江西农业大省需求有差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基本建成相对稳定的机械化示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促进水稻机械化发展

艺技术联合与攻关,推出适用机具。以建立农机合作组织为切入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基础设施和农机库棚,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依托这类组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示范建设,结合山区水稻生产耕种收的生产特点,推广示范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行主要优良水稻品种的标准化,提高农机农艺融合度,降低农机推广难度,提升农民运用新技术装备的能力。3.5

加大财政和农机购置补贴及金融信贷支持

[16]

22

范基地30.7万hm,较上年增加14万hm,呈倍增态势。示

范区在继续抓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前提下,加大了种子、植保、烘干和秸秆收集处理、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力度,充分发挥了科技辐射源头的功能

[14]

财政补贴

政策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各级

。2013年江西省农机局公布了21财政部门对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装备的投入要逐年增长,重点加强对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烘干等方面的扶持,对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农机具实行补贴倾斜,开展机械插秧、烘干农机作业补贴。加强金融信贷支“阳光信贷”,“量体裁衣”持,拓宽融资渠道,推行积极创新式农机具专属信贷产品。对资金需求量较小的农户,推广小额信用免抵押贷款;对贷款本息能够被补贴全额覆盖的,直接采用补贴收益权质押免除其他担保;对无法全额覆盖的,“先贷后买”、“先买后贷”采用组合担保方式,实行以及自助循环等贷款方式,给农民提供方便。3.6

大力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

建设是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农机化示范区、农机维修中心建设的投入,示范区应添置和配齐耕作、育插秧、灌溉、植保、收割、烘干等机械,并建设标准化机库,维修保养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应建立育秧中心,建设育秧大棚,配备育秧设备,开展集中育秧,供应商品秧。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优化水稻品种,提高先进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4

结语

大力推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装备,可全面提升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转第10006页)

个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从总体上看,江西对示范区建设投入还需增加,才能满足江西水稻生产大省的需要。33.1

推进江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对策与建议职业化种田、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

在城镇化、工

业化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江西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趋势日显,农业人口必将大规模收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江西在推进现代农业化中必须破解的课题。有规

2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人来种地。承包了0.12万hm(1.8

万多亩)土地的江西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的经验充分说明2014年1月了这一点。继2013年他奖给农民140万元后,

10日,“年终奖”。其中,“种粮状元”再次向农民发放156万刘高美独得17万多元。可见,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种田大户扶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向种田大户、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3.2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

[15]【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是农业现代化较好的出路。

江西省只有在条件较好的示范

区、合作组织等地点有较好的农田基础建设,而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建议国家和省要加大对丘陵山区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制定政策和给予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地方财政和农民的具体承受能力,在政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在项目投入上加大额度,减少或者免除地方匹配资金,通过项目支持与扶持,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别,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显得任重而道远。5.2

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种子物联

网客户端设计和开发成为下一部的工作重心。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通过特定的客户端,或者特定的账号呈现出不同功能,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信息查询和编辑功能,还可以在移动端实现信息监管、信息维护、取证拍照等功能,从而真正实现种子信息跟随用户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为用户量身定制。5.3

种子物联网附加功能的开发

目前种子物联网综合信

息平台的功能还很不完善,并没有设计实现选育、保护等前期功能,在种子生长环境信息采集、育种资源管理、种子监管办公信息化、国家良种补贴的网络化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图8为种子物联网未来技术路线图。5.4

实现种子在线销售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商的地位逐

步提高,而种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如何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网上交易方式成为研究走向。某些主要农作物种子可以实现网上的安全、快速的大宗交易,而一些生活实用性农作物种子,则可以实现方便灵活的小规模(上接第9997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更多经济实用技术领先的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江西是双季稻种植区,丘陵山区所占比重大,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高丘地区主要应发展小型耕整地、插秧、收获机械;中低丘地区耕整地、插秧、收获机械应逐步由小型向大中型发展。今后应依靠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先进实用大中型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需求,逐步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加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参考文献

J].中[1]王忠群,等.科学适度发展南方丘陵山地农机化[梁建,曹光乔,

2011(2):3-8.国农机化,

[2]尹国庆.我省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2013-11[EB/OL]

-26)http://amic.jxagri.gov.cn/jxagri_web/News_View.aspxid=16145.[3]李艳大,叶厚专,古新序,等.江西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

[J].中国农机化,2012(5):13-16.势分析

C]//[4]罗锡文,臧英,周志艳.加速南方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王忠群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2006.研究所,

[5]陈绪红.2012年江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EB/OL].

(2013-02-06)http://amic.jxagri.gov.cn/jxagri_web/news_view.aspx-

在线集市销售。6

结语

种子物联网从概念提出就决定了方方面要做的很多,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在种子方面践行物联网的理念,无论是从信息的方方面面,还是从参与者的各种需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

[J].计[1]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3(1):168-187.算机学报,

[2]陆徐忠,李莉,等.利用SSR分子指纹和商品信息构建水稻品倪金龙,

[J].2014,40(5):823-829.种身份证作物学报,

[3]杨治彪,J].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监管机制探析[李清,孙榕,

2014(7):337-338.现代农业科技,

J].农[4]张宇,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张可辉,严小青.农业物联网架构、

2014(10):1-5.机化研究,

[5]蒋凯亚,廖小丽.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探章燕川,

[J].浙江农业科学,2014(8):1296-1298.析

,J].中国[6]马文静,等.农业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建设[吴东亚徐冬梅,2014(1):79-83.标准化,

——产品电子代码[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7]田晓芳.商品打假新模式—

2005(11):62-64.[8]周瑞华.大数据时代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发展[2014J].现代计算机,

(14):54-56.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id=13540.[6]甘道建,J].广李伯欣,周柏权,等.大田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思考[

,2010(7):17-23.东农业科学

C]//2012[7]陈立才,舒时富,等.8寸行距插秧机的研制与应用[叶厚专,

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南昌:中国作物学会,

[8]江西:粮食烘干不达标每年损失20亿斤[EB/OL].(2013-10-29)ht-tp://

html.[9]张强.粮食干燥机械亟待开发[J].高端农业装备,2013(2):31-32.

EB/OL].(2014[10]江西省农机局.2013年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统计公报[

-05-09)http://amic.jxagri.gov.cn/jxagri_web/News_View.aspxid=17659.[11]舒时富,叶厚专,沈显华,等.丘陵山地区域双季晚稻机械化种植品种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3-27.筛选研究

[12]姜心禄,李旭毅,等.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池忠志,

[J].中国农机化,2012(6):12-14.

,“三控”[J].广东农业[13]钟旭华,等.水稻施肥技术规程黄农荣郑海波,

2007(5):13,43.科学,

[14]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2012年农机化示范区装备总动力同长4.2%

[EB/OL].(2013-04-09)http://

EB/OL].(2014-01-02)http://news.xinhuanet.现代化发展纪实[

com/fortune/2014-01/02/c_118807326.htm.[16]陈风波,刘晓丽,冯肖映.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及农户的认知

——来自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的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与评价—

2011,10(2):1-12.报:社会科学版,

篇七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水稻收割机和带烘干的水稻收割机价格

水稻收割机和带烘干的水稻收割机价格


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相关热词搜索:山区卫星水稻收割机 丘陵山区水稻收割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区水稻全自动收割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95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