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水稻育秧温室

水稻育秧温室

2017-06-22 10:46: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水稻育秧温室(共7篇)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农广天地]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从铺底土、浇水、播种到覆土,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这项技术,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低,播种质量好,为培育壮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为大家介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一、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

篇一 水稻育秧温室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农广天地]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从铺底土、浇水、播种到覆土,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这项技术,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低,播种质量好,为培育壮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为大家介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一、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 、机插水稻育秧准备工作 

  1) 选好机插品种 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生育期相对传统手栽秧较短的特点,应选择生育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一般杂交中籼稻应选择生育期140d左右组合,如:“丰两优香1”、“徽两优6号”、“皖稻181”等,中粳稻选择生育期145d以内的品种,如:“宁粳4号”、“盐稻10”等。每667m2大田备杂交中籼稻种1~1.5kg、常规中籼稻种2~2.5kg、粳稻种3~3.5kg。 

  2) 育秧工厂建设 建设一个服务能力133.3hm2的标准化育秧工厂需要建设育秧车间200m2、育秧钢架大棚1.33hm2,购置播种流水线1条、高速插秧机4台,软(硬)盘5万只。 

  3) 床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经过培肥的旱地或稻田表层土,重粘土、沙土不宜做床土,当季使用过除草剂的旱茬地禁做床土。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土壤应经过培肥熟化。床土培肥应在育秧前30d完成,且禁止施用草木灰,取土地块每667m2匀施45%(15-15-15)三元复合肥50kg,施后机旋耕1遍,取表土进行过筛(筛孔径8~10mm),堆制并覆农膜堆闷30d以上至床土熟化(消除各类杂草及病虫)。也可使用旱秧壮秧剂代替,育秧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随拌随用。每张秧盘备合格床土3.5kg左右。 

  4 )秧盘准备  粳稻每667m2大田备软盘或硬盘28~30张、常规中籼稻备24~26张、杂交中籼稻备18~22张。 

  5 )精作苗床  播种前15d左右精作秧板,秧板宽1.4m,秧沟宽0.25m、深0.15m,四周开围沟宽0.3m、深0.2m,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板面湿润、沉实。秧田与大田比例:粳稻为1∶100、籼稻为1∶150。 

  2、机插水稻培育壮秧 

  1) 安排好播种期  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秧龄弹性小,为避免超龄栽插,应科学安排好播种期。可根据前茬腾茬时间,按照15~20d秧龄倒推安排播种期。在适宜播期范围内,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条件实施分期播种,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沿淮地区一般应于5月18日至5月25日分批育秧。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应进行晒种、脱芒、选种和浸种处理。催芽前粳稻用咪鲜胺4 000~5 000倍液浸种48h,常规中籼稻浸种36~48h、杂交稻浸种24~36h,而后催芽至露白,稍加晾干,每1kg稻种用60%吡虫啉10mL兑水10mL配成溶液拌种预防恶苗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灰飞虱等。 

  3) 播种育秧  硬盘底土厚控制在2~2.5cm,洒水洇透底土;粳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常规中籼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00~120g、中籼杂交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80~100g,播后覆土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播种后进行叠盘暗化,选择生产车间一角将种盘每20只1叠,码放整齐,然后用农膜盖实至出苗1cm左右。

  3、机插水稻苗床管理  

  秧田期水分管理应以床土或盘土湿润为主,做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苗床缺水时灌平沟水;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1)秧田期有缺肥症状时,每667m2苗床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施后并洒1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可用1%尿素液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2) 播种盖土后出苗前每667m2用33%二甲戊灵150~200mL或42%丁噁乳油100~150g均匀喷雾防除杂草;苗瘟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进行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667m2用25%吡蚜酮20g加48%毒死蜱50mL防治,二化螟等螟虫每667m2用10%稻腾悬浮剂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3)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以避免苗床积水。 

  4)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时揭膜通风换气。揭膜换气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秧厢太长的可适当在中间开小天窗换气;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应及时通风换气来改善膜内环境,降低膜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则应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要盖膜护苗。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或叶龄在2.5叶左右时,应及时炼苗揭膜。炼苗时要分步、分次进行,由少到全部的揭膜,坚持揭膜前必须浇透水。全部揭膜后要做到膜不离田,以防止寒潮死苗。 

  4、机插水稻育秧正确起运移栽

  机插育秧的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随起、随运、随栽。软(硬)盘秧可随盘平放运至田头,也可起盘后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进行运输

  二、水稻大田机插稻育配套技术  

  1、 整平沉实土壤机插秧苗小,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m,保证栽秧后寸水棵棵到。田内无残茬,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沙质土整地后沉实1d左右,壤土及粘土沉实2~3d,达到泥水分清后机插,以保证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2、 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深度以秧块表土面不低于田面1.5cm为宜,栽插时保持1~2cm“泥皮水”,以保护秧苗,减少机具行走阻力。插秧机手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田间作业时要直线行进,利用好划印器,保证换趟后邻接行距与标准行距一致;行进中遇卡苗时及时停机处理,确保漏插率和伤秧率在5%以下,相对均匀度在85%以上。若出现连续缺穴3穴以上时,应进行人工补苗。

篇二 水稻育秧温室
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法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培育带蘖壮秧,充分利用低位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新技术。为了使该项技术的推广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供安徽各地在生产实施过程中参考。笔者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一、苗床选择与培肥

  

  1、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避风向阳、排水方便、有机质含量高(含量在2.0%以上)、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的田块。苗床以旱地、菜园地(新菜地)为好,尽量不用水稻田,若用,应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旱育秧田一旦选定,就要固定作专用苗床,切忌水旱轮作。

  2、培肥。苗床配肥最好在秋季进行,施碎稻草、糠壳、菜籽壳及植物的枯叶等3~5kg/m2,腐熟的农家肥(不含草木灰)3kg/m2,过磷酸钙0,25kg/m2。采取分次投入的办法,施至15~20cm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具有适宜水分以促进腐熟。秋季如没有培肥,春季在播种前20~30天,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按上述标准等量施入。连续培育2~3年,即可形成“海绵”状专用苗床。以后有机肥投入量可适当减少。一般旱育中苗与大田种植面积的比例为1:(30~40),在苗龄3.1~3.6叶时移栽,旱育大苗为1:20左右,在苗龄4.5~5.5叶时移栽。

  

  二、整地与施肥

  

  1、整地。培育过的苗床,在土壤干燥的条件下全面翻耕耙碎,规划作畦,施肥。一般苗床的畦面宽1.2~1.4m,畦沟宽0.4~0.5m,畦长不超过15m,做到畦、腰、围三沟配套,便于操作。

  2、施肥。播前10~20天施肥,苗床施硫酸铵120g/m2(尿素60g/m2)、过磷酸钙150g/m2、氯化钾40g/m2,耕翻3次,均匀混入10~15cm土层中。切忌在播前5天内施用,以防出现肥害烧根烧芽,禁用碳酸氢铵。

  

  三、播种

  

  1、播期与播量。安徽省水稻播种始期自南向北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早稻播种临界起点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7~8℃,比水育秧早播10~15天。播种量要根据秧龄而定,常规品种秧龄3.1~3.6叶时,净苗床播芽谷量180~200g/m2;4.5~5.5叶时播量为130~150g/m2;杂交稻同比播量为常规稻的50~80%,旱育秧的种子只需浸种催芽至破胸即可播种。

  2、床土消毒与注意事项。播种前施用2.5g/m2敌克松兑水1.5kg/m2进行床土消毒;再浇水至外渗状态,这是保证一播全苗的关键。然后播种、踏谷、盖土至无露籽为度。注意:盖土应是未施用过化学肥料的过筛的细土。早稻播后立即插弓盖膜,中、晚稻不需盖膜保温的,也要覆盖秸秆等,以保湿出苗。

  

  四、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主要措施是保温保湿,保证快出芽、出齐苗。保温条件下育秧,出苗前基本保持密封状态,膜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至1叶1心期,仍以保温保湿为主,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湿度要比出苗前低,主要是控上促下,促根下扎(根与苗高比2:1);1叶1心期,中、晚稻秧苗喷施多效唑;1叶1心至2叶2心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湿、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左右,做到叶片不蔫不浇水;2.5叶期追施“断奶肥”,施人硫酸铵50g/m2、过磷酸钙40g/m2,兑水7.5kg/m2均匀喷施,喷后要淋清水洗苗;2.5~3叶时期是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时期,也似乎提高成秧率的关键时期,遇早要适当补水,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死苗。施用70%敌克松粉剂2.5g/m2兑水1.5kg/m2喷洒防止立枯病;3叶期后加强通风炼苗。逐步将薄膜四周揭开通风,要严格控制水,促根下扎;移栽前1天浇1次透水,安徽省中、晚稻育秧期间虽不需保温,但仍要进行秸秆覆盖,主要是出苗保湿、防雨,要做到整个秧苗期都在人为控制的旱地条件下生长,雨后要立即排干田沟积水,也要注意不能让降雨淋到苗床增加过多水分,造成秧苗徒长。苗期要始终坚持旱育,不可水旱交替,以保证旱秧移栽到大田后具有“爆发力”。

篇三 水稻育秧温室
小八浪村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建设内容及标准

桦南县闫家镇小八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育秧大棚建设内容及标准

育秧大棚建设内容共有二项组成:

一、育秧大棚32栋;

二、配套设施1套。

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一、育秧大棚。

育秧大棚单栋规格为长60m,宽6m或长45m,宽8m,拱高2.4m,面积360m,每栋大棚间隔3m。棚两侧安装有宽3M,高2m的大门。大棚骨架采用热镀锌巨型方钢拱形结构,拱间距为1m,连接件采用热镀锌处理。大棚为南北朝向,每栋大棚两侧设有燕尾槽通风装置,周边用水泥预制型材排砌水渠,过渠位置用Φ40cm涵管做桥连结,棚外排水渠间种植草苹绿化环境。大棚内采用高台育苗床,苗床高0.3m,棚内配置倒挂式微喷灌设施,两头及甬道用红砖铺成。小区内大棚排列间隔整齐。

1、覆盖材料:采用15丝高保温减雾塑料膜覆盖,利用卡簧、卡槽固定,每间隔1m在塑料膜上加覆宽1寸风带,风载及雪载不小于550N/m。

2、通风设备:大棚两侧采用韩国进口电动卷膜器实现自动卷膜通风。

22

3、灌溉设备:采用以色列进口倒挂式无滴漏微喷头进行灌溉,喷洒半径4m;采用32mmPE管供水,微喷头单排间隔3m,无喷洒盲点和死角,实现秧苗均匀灌溉。

二、配套设施。

1、单棚自动化监控系统由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控制器、环境调控设备接口等部分构成。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等,用来监测育秧大棚内的温、湿度环境;采集控制器采集温、湿度数据后,根据育秧的需求,通过环境调控设备接口自动控制卷膜通风设备、微喷系统进行环境调控。系统留有手动电控柜,在特殊情况时可手动控制所有设备。

2、电动卷膜通风系统。育秧大棚侧面通风用Φ22mm钢管做卷膜轴,用膜卡将轴与薄膜固定在一起,在大棚的一端安装卷膜器,并用Φ22mm钢管做卷膜器的竖直导轨,将卷膜器与卷膜轴连接好。电动卷膜器需要配备行程开关以保证系统不超限运行。电动卷膜系统可由自动化监控系统根据育秧的温湿度需求自动控制运行。

3、恒压变频供水微喷系统。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主要由水泵、压力传感器、变频控制柜等组成,不管系统中开启的灌溉阀门数量是多少,能始终维持微喷系统工作压力稳定。

4、集中管理展示系统。通过集中管理展示系统将小区内32个育秧大棚的温湿度环境信息、通风换气状态、灌溉

状态、视频语音监控进行统一管理和展示,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

5、建有50m深水井并配有2000W潜水泵及100m晒水池。

6、建有500m长高压输电线路及200KW变压器一台能提供50Hz三相380V和二相220V电源。

7、小区内路边排水渠、棚头排水渠、棚间排水渠互通并采用混凝土预制U形槽排砌,过渠位置用Φ40cm涵管做桥连结,渠下方用砂子做10cm厚垫层。

8、小区内电源、机械线路、供水线及其它线路在地下集中排设。

9、小区内路面用砂石硬化,路面宽5m,硬化厚度20cm。小区道路两侧栽种矮丁香及云杉松。小区外围建有栅栏和自动大门,大门宽5m,栅栏内栽种云杉松。 3

篇四 水稻育秧温室
不同光质与光照度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第31卷 第11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1 No.11

228 2015年 6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 2015

不同光质与光照度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1. 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

2.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

马 旭1,2,林超辉2,齐 龙1,2,江立凯2,谭永炘2,梁仲维2,鹿芳媛2

摘 要:水稻温室立体育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减少土地浪费,利于标准化集中育秧等特点,但立体育秧中秧架各层之间光线互相遮挡造成的秧苗采光不足的问题,需要采用补光技术来改善秧架内光照条件以保证秧苗生长。该文基于植物光学理论分析确定水稻秧苗生长所需的红蓝光通量比(简称红蓝光比)范围,运用光照分析理论确定温室内光照度,并采用Ecotect软件进行温室内光环境模拟仿真。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补光条件对水稻秧苗生长质量的影响,采用LED植物补光灯分别对立体秧架上除顶层外的各层秧苗进行补光,设计红蓝光比、光照度及秧层间距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红蓝光比、光照度和秧层间距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光比10:1、光照度2 500 lx的光处理对水稻苗茎伸长生长促进作用更好;红蓝光比8:1的光处理则对水稻幼苗干物质积累和根系盘结作用更好,而且比红蓝光比10:1和6:1的光处理的壮苗指数要高。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红蓝光比>光照度>秧层间距,最佳的补光条件为:红蓝光比8:1,光照度2 500 lx,秧层间距45 cm。该文的研究结果为水稻工厂化立体育秧技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光;发光二极管(LED);温室;光照度;红蓝光通量比;人工补光;立体育秧;秧层间距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1.033

中图分类号:S6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5)-11-0228-08

马 旭,林超辉,齐 龙,等. 不同光质与光照度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1):228-235.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1.033 /retype/zoom/f81e6bf26edb6f1afe001f09?pn=3&x=0&y=7&raww=2120&rawh=122&o=png_6_0_0_64_358_763_44_892.83_1263&type=pic&aimh=27.62264150943396&md5sum=febc1e77c35ce6feda7f8df8c72ea1fa&sign=bda42c68f6&zoom=&png=318-661875&jpg=436-436" target="_blank">

图2 温室各层采光计算结果

Fig.2 Greenhouse daylighting calculating results of each layer

由图2的仿真分析可知,温室内的光照情况在立体

秧架不同层的位置上均不相同。如图2所示,秧架顶层的照度值范围达3 280~3 520 lx,高于C3植物的光补偿点[26],一般不需要进行补光。而立体秧架以及秧架其余各层间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层之间的采光差异,秧架最底层遮挡最严重,不仅受到秧架之间的遮挡,而且也受到温室地圈梁的遮挡影响,由图2可知,秧架第1层的照度值范围仅为:480~540 lx;从秧架第2层开始,遮挡程度逐渐降低,采光效果逐渐变好,秧架第2层、第3层以及第4层的照度值范围依次为:850~970、950~1 100、1 050~1 250 lx,根据栽培C3植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光补偿点为1 000~2 000 lx[26],可见温室立体育秧秧架除顶层外各层的光照度均无法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温室内水稻育秧进行人工补光,使秧苗生长环境光照度处于光补偿点之上,但光照度也

不宜过高,张林青等[14]通过试验说明了光照度越高不代表水稻幼苗素质越好。

综上,以C3植物光补偿点取中间值1 500 lx为基准、以立体秧架的4层光照度值范围480~1 250 lx为根据,选取净补光光照度500、1 500、2 500 lx这3个水平进行育秧补光试验。

温室内光照分析和温室光环境模拟仿真,为温室内补光试验以及光控研究提供了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为探索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的补光特性与要求,进行了不同红蓝光比、光照度和秧层间距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 2.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华南农业大学

第11期 马 旭等:不同光质与光照度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231

工程学院楼顶温室(113.35°E、23.16°N)进行,温室内相对湿度60%~80%,昼夜温度分别为29、18℃,其中昼夜分别为:06:00~18:00、18:00~06:00。试验现场如图3所示。

图3 立体育秧温室试验现场

Fig.3 Greenhouse stereoscopic seedling nurturing site of test

温室规格:长8 m×宽7 m×高2.3 m。试验种子为华航31号(华南农业大学培育)。所用光源为可控光质、光照度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植物补光灯板(厦门市新柱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其中LED红光波长为622~623 nm,蓝光波长为452~455 nm;光照度可调节范围为:30~3 000 lx。灯板外形规格:长60 cm×宽30 cm×厚0.8 cm。补光灯安装固定于立体秧架各层上,试验由多个秧架组成,秧架间隔60 cm(保证人能通过),育秧架有多个秧层,每个秧层间距无级可调。秧

层间距的水平选取依据移栽期秧苗高度(可达18 cm[1])

、秧盘高度(3.5 cm)以及补光灯的安装空间(8~10 cm)来确定;三者之和高度最大为31.5 cm,故最小水平选取35 cm;而间距过大辐射范围太广、造成光能浪费、同时秧层减少,立体育秧的意义就不大。故选取3个水平:35、45、55 cm进行试验。

立体秧架四周均按育秧要求布置相同的育秧架,在育秧架上采用与秧苗生长高度一致的隔板进行遮挡,保证补光前后育秧位置光环境的一致性。另外,各个处理光源只照射下方秧盘,互不干扰。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安排

根据上述分析,试验选取红蓝光比、光照度和秧层间距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分别为:红蓝光比6:1、8:1、10:1;光照度500、1 500、2 500 lx;秧层间距35、45、55 cm。试验安排见表1。

表1 试验因素及水平【水稻育秧温室】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test

水平

A红蓝光比 B光照度 C秧层间距

Levels

Ratio of red to Light Frame blue light fluxintensity/lx spacing/cm

1 6:1 500 35

2 8:1 1500 45

3 10:1 2500 55

水稻种子经选种后在小型智能程控水稻催芽机里浸种消毒,并进行恒温恒湿催芽。水稻破胸露白后取出风干,用2SJB-500型水稻精密播种流水线(华南农业大学研制)进行播种,播种量每盘约为110~120 g,播种用

秧盘为580×280 mm标准毯状秧盘,床土用恶霉灵进行杀菌消毒。播完种后置于温室内可移动式立体秧架各层上进行培育(顶层为自然光对照组,其余层为试验组与不补光对照组),每个试验号3盘,同等条件下不补光对照组每层2盘,自然光对照组为3盘。

试验过程中,温室内3、4月份晴天早上07:00和08:00的自然环境光照度分别约为1 450、2 050 lx,下午4:00和5:00的自然环境光照度分别约为2 100、1 650 lx,而阴雨天自然环境光照度一般小于2 000 lx[13];另外,由仿真结果可知秧架除顶层外的各层光照度为480~1 250 lx。综上,选择补光时间为每天的07:30~10:30和15:00~18:00。试验时,除了试验因素外的其它试验条件均保持一致。 2.2.2 指标测量和数据处理

水稻秧苗在不同红蓝光配比、不同光照度和不同秧层间距下培育至移栽期(二、三叶一心期),测定根长、根数、苗高、茎基直径、叶龄这几项指标,每个处理取20株苗,重复3次,其中3个重复分别摆放在不同层。水稻的百株干质量测定是将100株水稻苗样品放入烤箱JC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先将烤箱温度调到105°进行杀青30 min,再调至80°烤至恒质量,称量其百株干质量,重复3次取平均。

壮苗指数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壮苗指数=茎基直径/苗高×干质量[27]。各项指标测量分别采用钢尺、游标卡尺、JCS-B型计重秤。另外,补光灯的各档补光光照度采用TPJ-22-1型光照度记录仪进行标定。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极差分析

选取秧苗素质中具有代表性的根长与壮苗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分析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各因素处理的极差分析

Table 2 Range analysis of each factor and processing

试验A红蓝光比B光照度 C秧层间距 根长

壮苗 号 Ratio of red Root No.

to blue light

Light Frame 指数 length/Healthy flux

intensity/lx

【水稻育秧温室】

spacing/cm

cm

index

1 6:1 500 35 5.20 0.113

2 6:1 1500 45 6.51 0.100 3 6:1 2500 55 6.90 0.100 4 8:1 500 45 6.78 0.142 5 8:1 1500 55 6.87 0.117 6 8:1 2500 35 7.01 0.146 7 10:1 500 55 5.35 0.100 8 10:1

1500

35 4.66 0.100

9 10:1 2500 45 6.47 0.116 K1 18.6(0.31)17.3(0.36) 16.9(0.36) K2 20.7(0.41)18.0(0.32) 19.8(0.36)

K3 16.5(0.32)20.4(0.37) 19.1(0.32)

1

6.2(0.10) 5.77(0.12) 5.63(0.12) 2

6.89(0.14)6.01(0.107) 6.60(0.12)

35.49(0.11)6.80(0.123) 6.37(0.107)

R

1.4(0.040)

1.03(0.016)

0.97(0.013)

Note: Data outside and inside the parentheses of K, and R are root length and healthy index respectively.

232

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

由表2的极差R的对比可得①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是:红蓝光比>光照度>秧层间距,其中光照度和秧层间距两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②随着红蓝光比和秧层间距的增大,水稻秧苗的根长和壮苗指数均先增大后降低,当红蓝光比为8:1、秧层间距为45 cm时,根长和壮苗指数相对较高。③随着光照度的增加,根长逐渐加长,而壮苗指数则先减小后增大,当光照度为2 500 lx时,根长和壮苗指数相对较好。④综合可选择最佳条件为:红蓝光比8:1、光照度2 500 lx、秧层间距45 cm。 针对综合选得的最佳条件补充验证试验,试验的所有条件和环境均与前文一致,测得各项指标分别为:根长7.12 cm、根数4.0、苗高21.67 cm、茎基直径1.105 mm、叶龄2.85、壮苗指数0.145,这个结果与自然光对照组相近。 2.3.2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的方差分析

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因素水平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显著性,运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了移栽期不同处理秧苗的根长、根数、苗高、茎基直径、叶龄和壮苗指数等秧苗素质指标,利用F检验做因素的显著性判断,如表3。

表3 水稻秧苗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of each rice seedlings index

因素 Factors

试验号 No.

根长 根数 苗高 茎基直径 叶龄 壮苗指数Root Root Plant Stem Leaf Healthy length/cmnumber height/cm diameter/mm age index

1 5.200 3.00 19.115 0.899 2.350 0.113 2 3 4

秧苗素质

Seedling performance

6 7 8 自然光 同等条件未补光

红蓝光比

Ratio of red to blue light flux 光照度Light intensity

秧层间距 Frame spacing

MS(均方)

6.510 3.35 21.250 0.918 2.725 0.100 6.900 3.35 19.740 0.958 2.650 0.100 6.780 3.30 19.380 1.060 2.550 0.142 7.010 4.00 20.030 1.046 2.450 0.146 5.350 3.10 20.375 0.960 2.475 0.100 4.660 3.95 21.645 0.975 2.550 0.100 7.145 3.90 1.467 0.175 60.212*

17.054

5 6.870 3.15 20.435 1.038 2.525 0.117

9 6.470 4.10 21.540 0.980 2.700 0.116

20.685

1.09 3.065 0.148

4.480 2.95 17.264 0.800 2.350 0.088

1.434 1.16×10-2 0.004 8.74×10-4 21.205* 19.668* 1.730 163.938** 1.663 3.99×10-4 0.020 2.20×10-4 0.255 1.52×10-4 0.033 2.11×10-4 3.769 0.259 12.676

F值 MS(均方)

0.857 0.350 0.770 0.177 31.610*

17.216

F值 MS(均方)

7.811 41.313* 35.187* 34.081* 24.591* 0.678

39.563*

F值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Δ表示因素有影响(10%的置信水平内)。

Note: *and** show the significance at the 5% and 1% probability levels respectively. Δ indicates the factor has influence(within 10% probability level).

结果表明,不同的红蓝光比,根长、苗高、茎基直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壮苗指数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叶龄的差异不显著,而对根数有影响。当红蓝比为8:1时,根长最长达7.015 cm,茎基直径最大达1.06 mm,壮苗指数最高达0.146,水稻秧苗叶子舒展,色泽浓绿,根数多且长,苗壮而直。

不同的光照度,根长、根数、苗高、壮苗指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茎基直径和叶龄的差异则不显著。随着光照度的增大,根长越长,根数整体上越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稻秧苗的根系土壤盘结作用;当净补光照度达2 500 lx时,水稻秧苗根长、根数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两个水平,苗壮叶多且颜色鲜绿,水稻秧苗成毯特性更好。但是当光照度不足时,水稻秧苗茎细,叶片有卷梢、无光泽甚至发黄,秧苗根须短而细,成毯性较差。

【水稻育秧温室】

不同的秧层间距,根长和壮苗指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苗高和茎基直径的差异不显著,但对根数和叶龄有影响。当秧架层距逐渐增大,水稻秧苗的各项指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项指标均在45 cm秧层间距时达到最佳。而55 cm秧层间距下的各项指标与45 cm下的很接近,考虑到立体秧架的层数以及成本控制,选择

45 cm的秧层间距相对最合适。

2.3.3 红蓝组合光、光照度以及秧层间距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适当补充光照,并对光照进行合理的调控,对水稻秧苗的生长是有促进作用的。

试验表明,在红蓝组合光照射下,水稻秧苗的外观长势和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未进行补光的处理。相比于自然光对照以及同等条件下未进行补光的处理,红蓝组合光和自然光的作用一致,都能促进水稻秧苗根茎的伸长生长,不同的红蓝光比对根茎的促进程度各异,其中红蓝光比8:1的处理秧苗根长、茎基直径以及壮苗指数与自然光对照组的接近程度相对最好;红蓝光比10:1的处理根数、苗高、叶龄总体而言也接近于自然光对照组,这与相关学者[11,17,28-29]研究表明红蓝组合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的结果一致。但是不同植物对红蓝光比的要求不同,本文通过试验得到水稻生长所需的红蓝光比为8:1相对最佳。

不同的光照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显著。当净补光光照度达到2 500 lx时,秧架各层(有遮挡)的环境光照度约为3 000~3 750 lx。光照度2 500 lx处理的水稻秧

篇五 水稻育秧温室
水稻温室立体育秧夜间补光技术试验研究_林超辉

2016年5月农机化研究第5期

水稻温室立体育秧夜间补光技术试验研究

a

林超辉,马

a,b

,黄

aaaaaa

冠,陈桂生,谭永炘,孙国栋,江立凯,邝健霞

(华南农业大学a.工程学院;b.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摘

510642)

要:水稻工厂化立体育秧已成为节省秧田、培育机插优质秧苗的重要方式。工厂化立体育秧能够有效提高

育秧棚的效率,并保证秧苗质量,但温室内光环境却成为了影响秧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改善水稻温室立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杂交稻播种体育秧的光照环境和探索杂交稻不同播种量对立体育秧的适用性,

量、光照度及夜间补光时长3个因素的温室立体育秧试验,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秧苗茎基直径、壮苗指数以及根系土壤盘结力与3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夜间补光对提高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综合分析得到在杂交稻播种量0.05kg/盘、光照度1.5~3klx、夜间补光时长3~5h的条件苗素质有积极影响,

下,秧苗素质与自然光对照接近,秧苗质量符合机插标准,适用于田间生产应用。关键词:夜间补光;播种量;光照度;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分析

+

中图分类号:S625.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6)05-0208-05

DOI:10.13427/j.cnki.njyi.2016.05.042

0引言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秧苗培育是一个关键环节,

[6]

研究了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夜间增

[7]

结果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加4h的补充光照,李海云等

研究黄瓜对激素含量及养分的吸收,同样

[8]

表明了夜间补光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Durieux等

培育出健壮、均匀、整齐的秧苗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在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有90%~95%来自光合作用,而水稻秧苗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则来自于光照

[1]

也针对黄瓜进行20h的夜间补光,结果黄瓜采收期提前,产量与结实期所接收光照总量成正比;张喜娟等

[9]

。但是,温室内的光遮挡及恶劣的气

则研究了夜间补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补光

[10-14]

候环境导致的光照不足给温室立体育秧带来巨大影响,对水稻幼苗生长极为不利,造成秧苗质量下降和因而采用人工补光技术进行补光成为了首水稻减产,选措施。

在以温室为主题的太阳光和人工光源并用型植物工厂中,人工补光是延长植物光照时间或者弥补光照条件不足的方式

[2]

4h时秧苗壮苗指数最高。

另外,朱德峰等多位学者

研究杂交稻机插秧

适宜的播量,他们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各个地区的最佳播种量在50~100g/盘之间。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均是针对大田育秧试验获得,针对温室立体育秧中培育出标准机插秧苗所需的适宜播种量则尚未见研究。因此,本文针对杂交水稻温室立体育秧所需适宜播种量及不同光照度与夜间补光技术进行研究,以培育适于机插壮苗为目标,旨在为指导今后的水稻温室立体育秧提供了技术基础。

。OmiSK[3]提出不同作物所需的

[4]

光照度不同;吴肇志等最佳;陈敏等

[5]

针对番茄黄瓜幼苗温室培育

的试验,得出在光照度为8.4klx下补光时间2h效果

研究发现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茄子幼

苗株高、生长速率及壮苗指数等指标。

人工补光可人为地控制光期的长短,根据气候环境以及温室遮光设施造成的温室内光照不足,往往采用夜间延时补光的方式来培育温室植物。申宝营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59);现代农业产业

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01-33)(E-mail)作者简介:林超辉(1989-),男,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

lchdqp@sina.com。(E-通讯作者:马旭(1959-),男,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mail)maxu1959@scau.edu.cn。

1材料与方法

为寻找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的补光要求,探索杂交

稻不同播种量对温室立体育秧的适用性,进行了不同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1.1

试验材料

试验时,使用580mm×280mm标准毯状秧盘;床土采用稻田砂壤土,经人工粉粹后拌上壮秧剂(比例100∶1),同时用恶霉灵进行杀菌消毒(用量:12~

2016年5月农机化研究

续表1

(1)A

因素

播量/kg·盘-1

678910

6(0.04)7(0.05)8(0.06)9(0.07)10(0.08)

(5)B光照度/klx8(2)2(1.5)7(1.5)1(1)6(1)

第5期

18mL/m2);试验种子为杂交稻培杂泰丰(华南农业大学培育),种子发芽率≥80%;水稻种子经盐水选种后在小型智能程控水稻催芽机里浸种消毒(消毒剂:敌克松,兑水比例1∶600),并进行恒温恒湿催芽,水稻破胸露白后取出风干至表面无水分。最后,使用2SJB-500型水稻精密播种流水线(华南农业大学研制)进行播种。

人工补光光源采用可控光质光照度的LED植物补光灯(厦门市新柱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外形规格:60cm×30cm×0.8cm,红光波长622~623nm,蓝光波长452~455nm,光照度可调范围30~3000lx)。育秧保证光秧架四周采用挡板布置相同程度的遮挡措施,环境的一致性。每一块补光灯仅能照射自己下方的水稻秧苗。1.21.2.1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与安排

根据前文的分析,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3个因素对温室水稻秧苗培育有影响,为此选择这3个因素作为影响因素。为了探索各因素与秧苗素质的关系,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①根据在农艺上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栽培强调少本稀植的特点及各个地区杂交稻的最

[10-14]

,佳播种量在0.05~1kg/盘之间选取播种量的5

(7)C夜间补光时长

/h9(4)5(5)1(1)8(3)4(4)

括号内为各因素的各个水平。

试验于2014年11月10日-12月9日在华南农23.16°E)进行。业大学工程学院楼顶温室(113.35°N,

温室规格:长×宽×高(8m×7m×2.3m),温室内相对湿度60%~80%,昼夜温度为26℃/16℃。试验过程白天的补光条件保持一致,根据相关学者中,

[17-19]

的研

究,白天补光时间选择:6∶00-10∶00,光照度统一为2000lx,其它试验条件均保持一致。试验现场如图1所示

0.05、0.06、0.07、0.08kg/盘;②个水平分别为0.04、

根据栽培C3植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光补偿点

[15]

1.5、为1~2klx,选取光照度的5个水平分别为1、

2、2.5、3klx;③根据水稻是短日照植物,光期不可过2、3、4、选取夜间补光时长的5个水平分别为1、长,5h。

10

利用U10(10)表安排试验,将3个因素用拟水平10

5、7列[16],如表1所法分别安排在U10(10)表的1、

图1

Fig.1

育秧试验现场

Experimentsiteofriceseedlingscultivation

示。

表1

Table1

均匀试验设计方案

【水稻育秧温室】

Schemeofuniformexperimentaldesign(1)A

因素

播量/kg·盘-1

12345

1(0.04)2(0.05)3(0.06)4(0.07)5(0.08)

(5)B光照度/klx5(3)10(3)4(2.5)9(2.5)3(2)

(7)C夜间补光时长

/h7(2)3(3)10(5)6(1)2(2)

1.2.2指标测量与数据处理

水稻秧苗根据试验方案安排培育至移栽期(二、三叶一心期),测定苗高、茎基直径、根系土壤盘结力、百株鲜重和干重这几项指标,各项指标测量分别采用精度0.5mm的钢尺、精度0.01mm游标卡尺、精度0.1g的JCS-B型计重秤、精度0.01kg的DG-01型多功光照度采用精度1lx的TPJ-22能电子钓钩秤。另外,

-1型光照度记录仪进行标定和检测。

壮苗指数作为另外一个指标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得:壮苗指数=茎基直径/苗高×干质量。每个处理40株苗,重复2次。试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分析采用DPS7.05(DataProcessingSystem)统计分析软件。

2016年5月

表2

Table1

水平\指标12345678910自然光

水稻秧苗素质测试统计表Testingstatisticsofriceseedlingsquality苗高/cm19.919.718.9219.10618.218.8219.11818.5918.36218.3419.12

茎基直径/mm1.151.1481.141.1231.1211.1851.1781.1281.1461.141.19

农机化研究第5期

正相关(方程中各项系数的显著值P均小于0.01)。

表3

盘结力/kg3.64.04.54.85.653.44.154.24.754.94.66

复相关系数R0.994

Table3决定系数R20.988

茎基直径显著性分析结果Significantanalysisresultsofstemdiameter

剩余标准差S0.0031

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a0.9894

壮苗指数

F值P值

0.1650.1720.1690.1560.160.1730.1690.1580.1560.1590.187

105.890.0001

图2为各因素与茎基直径的关系趋势图。其中,纵坐标为茎基直径,横坐标分别为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的水平。由图2可以看出:播种量和光照度对茎基直径的影响近似线性关系,而夜间补光时长对茎基直径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夜间补光时长在较低范围(1~3h)时茎基直径急剧上升,超过3h以后对茎基直径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和图2中的优化点可得相对最佳的组合为:播种量0.04kg/盘、光照度1~3klx、夜间补光时长3~5h

水稻的百株干重测定是将100株水稻苗样品放入烤箱(JC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先将烤箱温度调到105°进行杀青30min;再调至80°烤至恒重,称其百株干重,重复3次取平均值。

2试验结果分析

均匀设计的结果分析通常采用线性回归或逐步回

[16]

归的方法。本文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图2

Fig.2

各因素与茎基直径的关系

将变量逐个引入并逐个检验,直到既没有显著的自变量选入回归方程,也无不显著的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从而最终得到能够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变化规律的方程。

利用统计软件DPS7.05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由于苗高均已达到机插秧苗标准

[20]

Therelationshipbetweeneachfatorandstemdiameter

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3klx,原因可能是增加了夜间补光,弥补了较低光照度对秧苗茎基直径的影响。因此,在增加了夜间补光后,光照度对茎基直径的影响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式(1)也表明了光照度作用较弱,

对茎基直径影响较小;另外,说明了温室立体育秧中不越低层的秧苗一般采同秧层的最佳补光照度不唯一,

用更高的照度值或者更短的夜间补光时长;而同一层的秧苗一般采用较高照度值和较低夜间补光时长组合,或者较低照度值和较高夜间补光时长组合。2.2【水稻育秧温室】

0.0039X2X3

(1)

不同播种量和补光条件对壮苗指数影响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壮苗指数(Y2)与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的回归模型为

Y2=0.156+0.0045X3-0.0656X1X3+0.0011X2X3

(2)

式(2)的回归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此

,所以分别建立茎基

直径、壮苗指数和盘结力这几项指标的数学模型,以获得各因素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的影响规律。2.1

不同播种量和补光条件对茎基直径影响的回归分析

通过DPS软件分析可得茎基直径(Y1)与播种量(X1)、光照度(X2)和夜间补光时长(X3)的回归模型

[21]

,有

Y1=1.1+0.052X3-0.0025X32-0.39X1X3-式(1)的回归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夜间补光时长的平方项、播种量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和光照度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同茎基直径成负相关;而夜间补光时长和茎基直径成

可以看出:夜间补光时长(P=0.036)、播种量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P=0.017)以及光照度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P=0.038)对水稻秧苗壮苗指数影响较大;而且夜间补光时长及光照度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同壮苗指数成正相关,播种量与夜间补光时长的交互项同壮苗指数成负相关。

表4

Table4

复相关系数R0.9505

决定系数R20.9034

壮苗指数显著性分析结果Significantanalysisresultsofhealthyindex

剩余标准差S0.0025

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a0.9247

F值

P值

秧苗根系土壤盘结力是低播量情况下机插育秧的关键指标之一,适合机插的盘结力临界值通常为4kg;当毯状盘育秧播种量满足45g/盘以上时,秧块成毯效果能满足机插要求

[15]

。本试验中播种量为0.04kg/盘

时盘结力低于4kg,秧块提起即有不同程度的松散,而秧块卷当播种量达0.05kg/盘时盘结力大于等于4kg,起不散。

由图2和图3可知:播种量对茎基直径、壮苗指数均成负相关,但与盘结力成正相关。的影响规律一致,

在满足秧块提起不散、能够用于机插的前提下,最适播种量可选择0.05kg/盘。

综上,在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各项指标影响的基础1.5~3klx的光照度及上,可选择0.05kg/盘的播种量、3~5h的夜间补光时长作为水稻温室立体育秧补光培育参数。

18.70.0019

图3为各因素与壮苗指数的关系趋势图,纵坐标为壮苗指数,横坐标分别为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的水平。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加大,壮苗指数逐渐下降,说明了对于杂交稻温室培育,播种量越低壮苗指数越高;随着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增大,壮苗指数越好,表明了补光对杂交稻壮苗指数有积极作用。综合可得相对最佳的组合为:播种量0.04~0.06kg/盘、光照度1.5~3klx、夜间补光时长3~5h

3结论

1)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

壮苗指数和根系土壤盘结力与播种得到茎基直径、

量、光照度及夜间补光时长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一定程度的夜间补光对提高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有积极影响。

2)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光照度和夜间补光时长均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产生影响。综合分析可得杂交稻培杂泰丰最佳的补光培育条件为:播光照度1.5~3klx、夜间补光时长3~种量0.05kg/盘、

5h。此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与自然光处理接近,秧苗能适用于田间生产应用。满足机插要求,参考文献:

图3

Fig.3

各因素与壮苗指数的关系

Therelationshipbetweeneachfatorandhealthyindex

[1]马均,朱庆森,马文波,等.重穗型水稻光合作用、物质积

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4):375-累与运转的研究[381.

[2]张喜娟,来永才,孟英,等.红蓝光源LED在水稻立体化

.作物杂志,2014(5):122-育秧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128.

[3]OmiSKEgglestonKL.Photoperiodextensionwithtwotypes

oflightsources.Effectsongrowthanddevelopmentofconiferspecies[J].TreePlanterNotes,1993,44(3):33-36.[4]吴肇志,顾智章,王德槟.补光照度度和补光时间对番茄

.中国蔬菜,1985(1):4-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8.

[5]陈敏,.李海云.不同光周期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J]

2010(16):53-55.北方园艺,

[6]申宝营,丁为民,惠娜,等.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2.3不同播种量和补光条件对根系土壤盘结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由回归分析得出盘结力(Y3)的回归模型为

Y3=1.845+42.5X1

(3)

式(3)的回归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

5可以看出:播种量对盘结力影响最大,播种量越大,根系土壤盘结力越大,盘结效果就越好。

表5

Table5

复相关系数R0.9495

决定系数R20.9015

盘结力显著性分析结果

Significantanalysisresultsoftwistingforce

剩余标准差S0.2221

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a0.943

F值

P值

73.210.0001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调节及补光方式的确定[J](6):296-302.

[7]李海云,刘焕红.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激素含量及养分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9(16):74-78.吸收的影响[

[8]DurieuxA.Effectofadditionallightingontheproductionof

vegetablecrops[J].ActaHorticulturae,1997,418:33-36.[9]张喜娟,孟英,宋昌斌,等.红蓝光源夜间补光对水稻幼

J].作物杂志,2013(2):75-79.苗生长的影响[

[10]朱德峰,.中国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

2009(6):4-7.稻米,

[11]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等.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研究

[C]//第1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2010:436-440.

[12]何文洪,陈惠哲,朱德峰,等.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

J].中国稻米,2008(3):60-62.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13]姚雄,杨文钰,任万军.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152长龄秧苗的影响[J]-157.

[14]李泽华,马旭,谢俊锋,等.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

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6):17-量精密育秧试验[27.

[15]杨晴,.北京:中国农业杨晓玲,秦玲.植物生理学[M]

2012:120-121.科学技术出版社,

[16]任露泉.试验设计及其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7]付传明,黄宁珍,赵志国,等.光质与补光对水稻幼苗生

.广西植物,2007,27(2):255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J]-259.

[18]程瑞锋,邹志荣,王军.外源补光状态下温室黄瓜光合

J].陕西农业科学,2004(3):17-18.作用的研究[

[19]朱静娴.人工补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作物研

2012,26(1):74-78.究,

[20]杜华平.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手册[K].上海:上海科学

2008.技术出版社,

[21]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ExperimentalStudyoftheNightLightingTechnologyontheGreenhouseStereoscopicRiceSeedlingNursing

b

LinChaohuia,MaXua,,HuangGuana,ChenGuishenga,TanYongxina,SunGuodonga,

JiangLikaia,KuangJianxiaa

(a.CollegeofEngineering;b.KeyLaboratoryofKeyTechnologyonAgriculturalMachineandEquipment,MinistryofEducation,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Abstract:Factorystereoscopicriceseedlingnursinghasbecometheimportantwaytosavelandsandcultivateseedlingsformechanizationplanting.Theefficiencyandqualityofthericeseedlingscanbeeffectivelyimprovedbyfactorystereo-scopicriceseedlingnursing,whilethelightenvironmentinsidethegreenhousebecomesoneofthemainfactorsthataffectthegrowthofthericeseedlings.Inordertoimprovethelightconditionsandexploretheapplicabilityofdifferenthybridricesowingratesinthegreenhousestereoscopicriceseedlingnursing,themethodnameduniformexperimentaldesignwasadoptedtoarrangethericeseedingcultivatingtestwhichincludesthreefactors:sowingrates,lightintensityandnightlighting.Finalythefunctionrelationshipsamongthreefactorsandstemdiameter,healthyindex,twistingforceofrootswereobtainedwiththemethodof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Theresultoftheexperimentshowsthatitdoespositivelyimpactwithacertainamountofnightlightinginthegreenhousestereoscopicriceseedlingnursing.Accordingtothecom-prehensiveanalysis,therelativelyoptimalconditionwasshowntobewithasowingratesof0.05kg/plate,thelightinten-thenightlightingof3~5h.Insuchacase,thericeseedlingqualityisclosetotheonewithnaturalsityof1.5~3klx,

lighting,conformingtothestandardofmechanizationplantingandfieldapplication.

Keywords:nightlighting;sowingrates;lightintensity;uniformdesign;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

篇六 水稻育秧温室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术选择

龙源期刊网 .cn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术选择

作者:周先竹 胡正梅 廖世勇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4期

摘要:为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在湖北省推行水稻集中育秧,其技术选择为基质选择、温棚建设、种子处理、播种管理、苗期管理和适时移栽几个方面。

关键词:集中育秧;技术;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S511;S3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241-02

扩大双季稻生产是湖北省粮食增产的现实选择,而推行水稻集中育秧是扩大双季稻面积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设施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行水稻集中育秧对于促进湖北省粮食增产、农民节本增效具有普遍意义。 1 基质的选择

集中育秧的关键在于土肥水种的选择与管理,基质(俗称营养土)的选择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1],直接关系到育秧的成败。作物根系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取决于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孔隙度、通气性、温度、湿度及土壤紧密度。一般而言,土壤结构良好,土壤孔隙度达到50%、土壤容重适中、温湿度适宜的基质对水稻根系生长较为适宜。

1.1 基质的物理性状要求

土壤pH 5.5~6.5,土壤质地以中壤-重壤土为宜(黏粒>0.01 mm占60%以上)[2],容重

1.1~1.3 g/cm3,孔隙度40%~50%,含水量30%~50%。

1.2 基质的制备

基质一般年前准备,早稻按每公顷大田1 875 kg备土(每立方米土重1 500~1 800 kg,约播400个秧盘)。选择土壤肥沃、无残渣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的耕作层15 cm以上表土,如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春耖的稻田土。水分适宜时采运进库,阴凉处自然风干备用。

1.3 基质的粉碎与筛选

风干好的土壤直接用来粉碎,5~8 mm粒径的土壤可以直接用作基质, 2~4 mm的土壤用作盖子土,盖子土不培肥。

篇七 水稻育秧温室
水稻大棚立体育秧技术试验_顾建清

农 机 推 广

水稻大棚立体育秧技术试验

顾建清1 戴 鼎1 顾菊根2 谈建明3 徐嘉梁1

摘要:针对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热点,结合双膜、软盘等育秧技术的应用,进行大棚育秧技术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秧苗素质、产量结构、节土增效等主要特点。

关键词:机插秧;大棚育秧;试验

0 引言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支撑,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机插秧水稻作业质量稳定,生产风险小,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建设,但由于与其配套的育秧技术体系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应用。

  现在,机插秧育秧技术有双膜育秧技术、软盘育秧技术、工厂化育秧技术等。工厂化育秧投资成本高,无法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一次性投资小,但是由于采用露地育秧,其土地使用率低,劳动力投入多,秧苗

质量控制技术要求高,不利于大批量、标准化水稻生产。

  大棚育秧技术是利用已有连栋大棚,运用育

秧播种机等机械设备,通过现代大棚内喷滴灌系统、侧卷膜窗、遮阳网等设施,将机械设备、大棚设施、育秧农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时对不同育秧方式、育秧基质进行育秧和田间对比试验,探索适合本地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要求、具有明显节本增效特点的农业实用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2009年5~11月在昆山市万千湖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19号”,发芽率90.6%。试验包括育秧试验和田间试验两个部分。1.1 育秧试验1.1.1 试验材料

个作业组,实现了调度、修理、价格、质量、核算的有机统一。多台插秧机跨区面积近2 266.67 hm2,作业收入达1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

3 提升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使广大社员及操作手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广大农民服务,每年初,合作社都组织对社员进行驾驶、操作技术和育秧技术培训,加强对插秧机的构造、性能和维修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超百人。2010年合作社全体插秧机手的作业质量均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合作社为使广大社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大效益,通过镇农机站、农技站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宣传机插秧的优势。全镇2009年机插秧面积达70%,秸秆还田面积达80%。在保证本镇作业区的作业时间、质量的同时,错开时间季节差,多渠道组织跨区作业,50

20 江苏农机化 2010.3

4 搞好核算,推行利益再分配

  几年来,每年四夏三秋作业一结束,合作社即组织全体会员对机插秧、秸秆还田机跨区作业的全过程和合作社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认真核算,并按作业量进行再分配。据初步统计,5年来,合作社实现作业收入862万元,实现利润110万元,再分配利润16万元。透明的运作和公开的核算分配,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真正使农机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海安农机局)

2.6m,大棚内有较为完善的喷滴灌系统、侧卷膜秧的田间生长情况对比;另一个是露地与大棚不窗、遮阳网等设施。

同育秧方式田间生长情况对比。  引进云马牌2BL-280A型全自动育秧播种机一  设计了三种处理 :(1)大棚营养土 ;(2)大台,育秧时进行机械化精量播种。

棚基质 ;(3)露地基质。

  租借建筑脚手架钢管,在五连栋塑料大棚内  由于大田准备工作适时,做到了适时移栽,搭建育秧架装置。单跨大棚内搭建育秧架三排, 按大棚秧苗素质秧龄在13~14天就可机插,实际留过道0.7 m;每排规格30 m×1.2 m×1.8 m,每移栽日期在6月9日,秧龄14天。

排四层,层高0.5 m左右,每层可摆放塑料硬盘  对比田生长期间,肥水管理、防病治虫与200只,单跨大棚内可摆放硬盘2 400只(200只大田相同。大田基肥20 kg碳铵、15 kg45%高效×4层×3排);一个五连栋塑料大棚可摆放育秧复合肥,6月19日分蘖肥每亩7.5 kg尿素加丁苄硬盘12 000只(2 400只×5跨)。600 g(除草剂),7月18日长粗肥15 kg高效复合1.1.2 试验设计

肥,8月9日穗肥8 kg尿素。

  采用塑料硬盘育秧,规格58 cm×28 cm。

3 结果与分析

  育秧试验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棚内3.1 从秧苗素质分析,三种处理中大棚营养土育不同育秧基质秧苗生长情况对比;另一个是露地秧最佳,其次为大棚基质、露地基质与大棚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生长情况对比。  由表 1可知,在秧苗前期,营养土具有一定的  育秧设三种处理:(1)大棚内采用营养土育优势,移栽时(即秧龄14天)营养土秧苗素质较明秧(下称大棚营养土);(2)大棚内采用商品基质显,叶龄快0.1叶,苗高分别比基质、露地基质高出育秧(下称大棚基质);(3)露地上采用商品基质0.6 cm、0.87 cm,百株鲜重分别比基质、露地基育秧(下称露地基质)。营养土取自大田,肥力中上,质增重0.5 g、2 g,从六项考苗指标可以看出,营晒后粉碎,加壮秧剂拌匀;商品基质为利用秸秆养土育秧有五项指标好于其他处理,露地基质育等可再生性植物资源,经多重生化处理,添加粘秧的素质差于大棚育秧。总体分析,大棚育秧的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料人工合成全营养水稻育秧苗素质明显好于露地育秧,其秧苗健壮有力,秧专用基质。

无病虫害。

  5月23日浸种,5月25日催芽,5月26日播种。3.2 移栽大田后,基质、营养土处理仍有优势大棚营养土、大棚基质、露地基质育秧采用育秧  由表2可知,大棚育秧采用全自动育秧播播种机,播种量每盘150g。

种机,播种均匀,移栽时没有空穴,大棚育秧  大棚秧苗管理以水为主,肥为辅,特别是基基本苗平均每亩多于露秧的基本苗。移栽大田质、营养土,严格把关水份,每日二次喷水,要后,基质处理分蘖起步快,7月4日查苗(移栽求均匀、全透,保证秧苗齐、全、匀。露地基质后25天),大棚基质分蘖苗10.14万,比大棚营育秧管理同常规育秧。养土7.49万、露地基质5.33万分别增加35.3%、1.2 田间试验

90.2%。从大田长相长势来看,大棚基质优于露地  田间对比试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棚育

基质、营养土。

表 1 大棚育秧秧苗素质考查

查苗

秧龄叶龄绿叶数日期处理

(天)

(叶)

(片)

苗高(cm)【水稻育秧温室】

茎粗(cm) 白根条(条) 百株鲜重(g)大棚营养土 5 0.1 2.43 0.1 3.3 7 5月31日

大棚基质 5 0.1 2.4 0.1 4.55 6.5露地基质 5 0.1 2.3 0.1 4.3 6.2大棚营养土 10 1.01 1 8.06 0.15 4.5 11.56月5日

大棚基质 10 1 1 7.79 0.16 4.6 10露地基质 10 0.95 1

7.3

0.15 4.4

9.4

大棚营养土 14 1.6 1.5 10.67 0.2 5.3 16.5

6月9日

大棚基质 14 1.5 1.5 10.07 0.18 5.6 16露地基质 14 1.45 1.5 9.8 0.17 5.1 14.5

江苏农机化 2010.3 21

表 2 大棚育秧、露地常规大田苗情考查

日期 6月24日 7月4日 7月15日 7月20日 8月5日 8月15日 8月30日

处理 基本苗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总茎蘖 苗高

(万/亩)

(cm)

(万/亩)

(cm)

(万/亩)

(cm)

(万/亩)

(cm)

(万/亩)

(cm)

(万/亩)

(cm)

(万/亩)

(cm)

大棚营养土 5.91 20.95 13.4 36.2 24.16 46 25.6 50.71 24.08 68.78 23.23 76.57 21.54 88.95大棚基质 5.91 20.7 16.05 31 27.71 46.2 28.47 47.38 27.28 67.12 25.94 76.28 24.08 89.05露地基质 5.4 20.5 10.73 33.28 23.35 45.23 26.44 48.44 25.48 69.15 24.25 77.95 22.39 89.75

3.3 产量分析(见表3)

  10月15日考种测产。从理论分析,大棚基质处理每亩穗数、每穗实粒都优于其他处理,产量最高,亩产为595.26 kg,比基质露地555.41 kg、营养土521.62 kg等产量略高,实际产量也相仿。3.4 成本分析(见表4)

  露地基质和大棚基质育秧比较,折合到大田成本相差362.7元/公顷,主要原因是大棚发生费用和秧盘差价;大棚基质和大棚营养土育秧比较,成本相差115.35元/公顷,主要是商品基质

和营养土两种不同育秧基质材料的差价,差距不大,但商品基质可大大减少育秧取土和用工,应用前景较好。

  大棚租金:一个960 m2的五连栋大棚可育苗

m2的五连栋12 000盘,可栽插40 hm2大田。一个960

一个月租金2 000元,折合到大田49.5元/公顷。

m2  钢管扣件:钢管租金0.01元/米•天,在960

的五连栋大棚内搭建可摆放12 000盘塑盘的育秧架分别需要6 m、2 m、1.2 m三种规格的钢管7 200 m、792 m、660 m共计8 652 m,以租借30天计算,需租

表 3 大棚育秧、常规栽培大田考种测产及实产对比

处理 品种大棚

营养土大棚 基质露地 基质

每亩穗数(万)

株高 穗长(cm)(cm)

每 穗

总粒

实粒 93.14

空秕粒 结实率% 7.35

92.8 95.5

千粒重

(g)

理产(kg)

实产(kg)

武运粳 21.54 88.85 15.14 100.28 19号武运粳 22.08 94.09 17.15 108.61 19号

武运粳 22.39 91.87 15.59 105.83 19号

26 521.62 514 26 595.26 554 26 555.41 527

103.69 4.92 93.41

10.14 88.2

表 4 不同育秧方式成本对比

大 棚

项目

营养土 基 质

露 地

基 质

备 注

种子 184.5 184.5 184.5 用种量45kg/hm2、单价4.1元/公斤 肥料 75 壮秧剂 农药 18 18 19.5 包括浸种用药和植保用药直 水电费 2.25 2.25 18.15 接 商品基质 330 330 商品基质13元/包,可育秧12盘/包材生料 大棚租金 49.5 49.5

费 产 钢管扣件 93.75 93.75

成 床土准备 139.65 0 床土准备的用工用 本 秧架搭建 43.5 43.5 包括钢管搭建与运输费用工

费 育秧 27 27 27

小计 633.15 748.5 579.15 待 硬盘 300 300 以8元/盘、使用寿命8年计算秧

盘 摊 软盘 105 以0.7元/盘、使用寿命2年计算

成无纺布 29.4 以使用寿命2年计算 本育秧播种机 27.75 27.75 0 以1.5万/台、使用寿命8年计算 小计 327.75 327.75 134.4 总成本 960.9 1 076.25 713.55 注:以大田计算,单位:元/公顷。

22 江苏农机化 2010.3

金2 596元;扣件租金0.008元/件•天,需扣件4 800件,计1 152元;钢管扣件租金总计需3 750元,折合到大田93.75元/公顷。

  育秧用工:育秧播种机工作效率约300盘/小时,一天可育秧8 hm2,2 400盘。需用工6人210元,折合到大田27元/公顷。

4 结论

  大棚育秧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节

约用地、用水,缩短秧龄。从试验来看,一个

000盘,可栽插40 hm2960 m2的五连栋大棚可育苗12

保能在5月中上旬腾空大棚;因是立体育秧,存在秧架上下、内外光照不匀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棚育秧技术将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统一品种、统一供秧、统一管理,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蔡福民,曾庆四,尹团章,等.水稻塑料大棚立 大田,相当0.4 hm2露地秧田,同时可节约灌溉体旱育秧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97(5):用水。大棚育秧可以适当调控气、温、水等,为23-24.

秧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可缩短秧龄2~3天。[2]宣方乐,寿建尧.早稻大棚育秧试验初报[J]. 二是抗灾能力增强。由于育秧在大棚内进行,不中国稻米,1998(2) :21-22.

受气候影响,气、水、肥得到控制,秧苗抗灾能[3]陆永良,姚雪球,倪雪荣,等.水稻简易工厂化 力强。因受大棚保护,下雨时不存在秧板发烂难育秧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9(2) :41.搬运现象,可照常机插,不影响农时。三是栽插[4]储亮,杨和文,孙亚军,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 质量提高,活棵快。因采用机械播种,播量均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4(6) :31-32.

精确,塑盘育苗秧板整齐、出苗率高,秧苗素质[5]王立军,李学忠.水稻采用大棚育秧技术[J].垦 好,栽插缺棵明显减少,几乎不需补苗。大棚育殖与稻作,2004:25-26.

秧为旱育秧,秧龄缩短,栽插后缓苗期短、活棵[6]尹国庆.水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与前景展望分蘖明显提早。以7月4日查苗情况,大棚基质育[J].南方农机,2004(5).

秧的苗数16.05万/亩,露地基质育秧的苗数10.73[7] 尹国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分析[J]. 万/亩,表现极佳。

南方农机,2006(2).

  运用商品基质进行大棚育秧,可大大减少育[8] 曹伟清. 积极探索水稻机插工厂化育秧新思路秧取土。以2009年昆山全市推广机插秧1 200 hm2[J]. 江茄农机化,2008(4):35.

为例、每盘用土5 kg计算,可以减少育秧取土近

2 000吨、对保护耕地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大大 (作者单位:1.昆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减少育秧取土的相关用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昆山市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如茬口问题,需提前规划好大棚内前茬作物,确

3.昆山市周市镇农业服务中心)

江苏农机化 2010.3 23


水稻育秧温室相关热词搜索:水稻育秧基质 水稻育秧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水稻育秧温室”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水稻育秧温室"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21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