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中产阶级老板

中产阶级老板

2017-06-30 09:15: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产阶级老板(共7篇)中国中产阶级破产的七种方式,创业排第一来源:基金行业网(jijincn)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文所说的中产,大抵类似10年前左右大学毕业、或本科、或研究生,经过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大抵搞定了车、房,有些人房还多套,手上有点存款,多的百万,少的几十万。 这些有你的辛苦努力,但是最...

篇一 中产阶级老板
中国中产阶级破产的七种方式,创业排第一

  来源:基金行业网(jijincn)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文所说的中产,大抵类似10年前左右大学毕业、或本科、或研究生,经过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大抵搞定了车、房,有些人房还多套,手上有点存款,多的百万,少的几十万。

  这些有你的辛苦努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这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澎湃发展,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牛市你赚了10倍,不是你有多牛逼,是因为牛市。

  一定不要沾染恶习,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一些投资,不要想当然,保持谦卑心,切忌贪婪、恐惧。

  此文角度独特,文笔犀利,看官引以借鉴。

  破产第1式,创业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创业,现在是万马奔腾、全民创业年代,创业怎么会破产呢。

  我所谓的中产,大抵类似10年前左右大学毕业、或本科、或研究生、或985、或211、或三本,到现在都一个样了,经过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大抵搞定了车、房,有些人房还多套,手上有点存款,多的百万,少的几十万。注意我说的前提,这些有你的辛苦努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这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澎湃发展,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牛市你赚了10倍,不是你有多牛逼,是因为牛市。

  1)第一类创业是做衣食住行,本职不丢想弄一摊第二事业。

  我发现我周围的特别喜欢第二事业做餐饮。

  餐饮可是一个大火坑。我身边有3起失败案例,第一起做火锅。

  第二起做中高端餐饮。第三起做牛肉拉面。豪情万丈的投入,最长的没有坚持半年,个例不详细列举。说个大概做牛肉拉面的亏损,盘店顶手费10万、装修20万、房租20万、灶头4个人一个月共2万,一个收银,2服务员,一个共7000,另外牛肉拉面是清真的,你不是姓马,也不是小白帽,开业就有人找你麻烦,别想报警,没用,最后花了8万摆平。你想想一碗面10块,鸡蛋一个1块,就算毛利润50%,一天要卖多少碗能保住成本,开业三个月止损,亏了70万。我本人没有从事过餐饮,从旁观者来看,小规模的餐饮,做面、做成都小吃、做特色的黄焖鸡米饭等等挣的是人工钱,也就是本人又是老板又是干活的,家人上阵,雇佣1、2个服务员最多,比打工强,这没有问题,中产就算了吧,去炸油条做豆浆你又放不下身段又没人家能吃苦。高端的做品牌加盟我不懂,就不说了。反正玩中端的餐饮对没有经验的中产是破产的不二法门。

  2)第二类创业破产的是做简单的贸易、倒买倒卖、简单的系统集成等等,这类破产往往是一个脆弱的链条一环断裂。

  打个比方,你在医院有些关系等等,然后打算整个公司给医院供设备,现在通常要招标,如何招标拿单子就不说了,假设你有这个能力,这个设备通常是比如GE、西门子等等,电器设备比如有施耐德、ABB等,你拿货的时候上游厂家没有全款不会给货,空手套白狼很难了现在,设备安装调试完了,后期的维护中间调试你都搞不定,请原厂的工程师来一次就收一次钱。最后最后你终于要收款了,用户验收、付款,你要等着回报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那个领导被双规了、那个领导被调离了,或者提前退了等等都是一堆问题。我一朋友给一民营医院供了一批设备,半年不验收,堵门警察要抓人,最后只好把设备拉回来,拉回来卖给谁呢?每天看着这个都愁的吃不下。类似的生意很多,前期垫资、中间实施后期收款链条太长的生意都是危险的生意,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卖不出去,很多做垫资建筑的、供材料的都血本无归。

  创业不易,技术?资金?人脉?市场?年龄大、身体差、技术差、激情小、担子重、家庭责任大、拖家带口要还房贷、人脉窄,好了,你说你要出去创业了,别冲动。

  所有成功背后都有长期经验的积累、技术的积累、人脉的积累、资金的积累,这些积累到有一天厚积薄发,才能绽放出绚烂的火焰。

  破产第2式 炒股

  我真心不想写炒股破产的,因为这在当下今天每天都是案例,根本不用举例子,还是那句话,牛市赚10被不是你牛,而是因为牛市。如果不融资借贷杠杆炒股,6124点过来多少股也解套了。不乱动,扛住就行,如果拿的是医药、互联网等行业,早就赚了也不止。

  一旦用了杠杆炒股,就属于到期必须变现的一种品牌,类似期货属性,期货的对手盘就很明确,优势的一方一定要把对方打爆才会收手。现在是大家都融资,主力虽然也被套,但是如果一直往下面做,打爆融资盘,融资盘割肉后就能在底部接到大量筹码,稍微反弹主力就盈利了。以前不一样,主力也只能做多才能赚钱,打下来也没有多少人割肉,只能在底部慢慢磨收集筹码,时间以年、月计算。现在不一样,有融资盘的砸到1/3, 1/3不行砸到1/4。

  还有就是买港股,还好现在沪港通选择的都是红筹股,蓝筹股,就这大陆买入量第二的汉能就有无数的人中招,考虑到50万资金才能开通这个,25亿人民币啊,灰飞烟灭了。当时我看到汉能的k线就和朋友说这个是高位跑马梁,典型的庄股,一旦崩盘就跌成渣渣,没有想到如此彻底。几乎没有任何解套拿回少许现金的可能了。以汉能的盈利情况分红估计也不要想了。

  想起来一个网友的文章,很早很早了,说他拿着电话单水费单用旅游的机会到香港开户,开户买这啥呢,这个时候他想起杨澜女士那高洁职业美丽女神范儿。。。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燥热,就买阳光文化,据说累计下跌了98%,反复缩股100万股最后缩到2万股,最后女神说好累,对不起,卖了不做了。港股里面有很多仙股,有暴利也有巨大的风险。随着a股注册制放开,新三板放开,这种人为炒高然后暴跌的场景不要太多,大家擦亮眼睛。

  破产第3式,期货

  我做期货说不上破产也我把牛市股票挣的钱亏损一半,算是收手早的吧,捡回来一条命。先说说我怎么会走到期货这条路上去的。我在上次大盘4400点拐头的时候开的期货帐号,目的是股指期货做空,觉得股市有泡沫,做股指期货之前要做10笔商品期货,我选择了黄金,到现在为止我也只做过股指和黄金。亏损累累后我彻底不碰期货了,输的钱认了,在也不想翻本了。也许是我不牛逼,做不了期货,说几个牛逼的人吧。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宁财神,知道怎么宁财神才写网络小说做编剧的吗,每次看宁财神的喜剧都觉得这大神真是才华横溢啊。宁财神,真名:陈万宁,15岁上了上海财经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期货交易员,以期货为生,至今仍叱咤于期货领域,小有名气。这样的条件,15岁我还在读初中啊,科班出身,有老爸带,做期货成百万富翁 几个礼拜赔光破产.从此不碰期货,网络写作成就了宁财神。

  第二个就是申银万国证券自营部衍生品投资经理赵立臣,为上海财大的硕士,1978年生人,和我同岁,一样的教育背景经历,自己抵押房子贷款做股指期货,做多,希望当时的一个反弹继续延续,很快就能还完贷款家人压力小一些。这一刻他已经在和魔鬼交易了,两周,只过了10个交易日,已经要补充保证金负责强制平仓,扛不住压力放弃了,放弃了一切放弃了家人放弃了孩子跳楼自杀。

  第三个就说最近的逍遥刘强,也是和我同岁的样子,北京物资学院就是现在的首都经贸大学第一届期货专业毕业生,百分之百的科班出身,中国期货的黄埔军校,如果可以,真不希望你跳楼自杀,我读过你的书,你的《期货大作手回忆录》,看过的博客,很多的投资心得。。。我们可以从此不碰期货,也可以活的很好很快乐。。。

  既然期货我失败了,也不打算再碰了,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也说不上了,说几个步骤吧,这些牛人为啥会爆仓,为啥不止损。

  期货的第一步,小仓试探,这个时候你发现这就是捡钱,比捡钱还容易,对吧。

  期货的第二步,仓位比较大,会设止损,你如果看期货的k线的话,会发现每天都有几个上下的长针,因为期货现在很多都是程序化交易,机器会执行止损,这个长针就是收割止损的。由于止损为了马上卖出设的都是市价委托,往往会比期望的止损要大的多,一天来这么几回人不就疯了。高手往往会不设程序止损,10次里面8次都会回来,剩下的2次。。。

  期货的第三步,仓位有很多做法,有各种加法,反正最后等到你重仓后,又没有程序止损。。。

  不说了,小小的中产别想期货了,我认输,期货的机会确实多,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池子里面,里面都是泥鳅,太多了,你空手去抓拿网去抓都行,你能抓多少都是你的,条件是,不能摔倒,摔倒一次就淹死。我觉得这是真实的比喻。

篇二 中产阶级老板
对中产阶级营销

  邹其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硕士

  瑞尔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瑞尔齿科公司创始人

  1999年我们创立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目标客户的瑞尔齿科的时候,基于的判断是,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经济发展肯定要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中产阶级的形成就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这是一个大胆的投资决定;然而在十年过去后,我们发现,自己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速度还是估计不足——杭州等二线城市的经济水平也早以超越了当初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经济水平,中产阶级已经在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中兴起。

  实践证明,中国的中产阶级发展的速度之快,超出任何人的想像,而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的能力和速度也超出了想像。

  对这样一个新兴、庞大、充满消费力的群体,我们如何进行产品和品牌的推广?

  中产阶级消费者是非常有理性的。他们在重要消费之前,都会做非常具体、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都会了解“你为什么会给我做这个治疗”、“这个治疗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简单地听从医生的安排,到跟医生探讨治疗方案的阶段。消费者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对我们的医疗工作者——服务产品的提供方,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医术,还要善于跟自己的消费者,跟自己的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谈营销,就是要了解客户最细微的需求。

  因此,中产阶级需要高附加值的产品——有效沟通下的服务。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要为中产阶级服务,那么服务人员——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其他人都必须是一个“绅士”或“淑女”,具有一定的修养、品味、知识,这样才能跟自己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否则紧张还来不及呢。

  中产阶级消费者有自己的圈子,他们会更信服口碑的力量。针对这种特点,一方面,我们会积极参与留学生圈子、海归圈子、外资企业圈子等等,例如我自己既是美洲俱乐部的会员,又是长安俱乐部的会员。我们在不同的圈子参与不同活动,用非常自然的方式让大家知道自己。面对这样一个环境,没有必要介绍瑞尔齿科多么好,更重要的是让人知道在国内还有能够提供这种口腔服务的机构,就够了。

  事实上,新兴的中国中产阶级还处于一个消费观念的培育期。因此我们在营销中还需要做大量的知识普及、教育市场的工作,例如我们曾做过一些“洗牙”的赠送活动,来推广这种消费习惯。不过我感觉这个市场已经由量变转向质变,例如“洗牙”已经由原来的“不敢洗”变成主动尝试。

  因为新受众不断增加、发展速度惊人,这个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因此未来我们的市场营销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但怎么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觉得,无外乎要了解自己,并审时度势,跟上市场发展的进度。比如以媒体为例,用传统方式简单评量媒体已经不足以满足提供足够信息给我们的消费者了,那就一定要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怎样从网络上面找到我们的目标圈子,怎么跟他们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采访?整理/本刊记者康迪)

篇三 中产阶级老板
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2001年说,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萧灼基说:10年后中国将有五类人能进入中产阶层,萧老的预言,给给向上爬的人打打气,给他一个大枣吃。本人想提三个问题:中国的新阶级、新权贵和新精英。

新阶级

故事一:

狗熊带兔子玩,上厕所时没带手纸,狗熊 问,你怕脏吗?兔子说不怕,狗熊用兔子毛当手纸了。狗熊的块头那么大,兔子没法子只好拿自己的衣服给狗熊当"手纸"了。中产阶级象只兔子,跟富人玩好了就变成手纸,玩不好......【中产阶级老板】

中产阶级——难以界定,文学家形容他们象一块没有冻好的冰,艺术家编了一套老板丽人伪幸福的梦,经济学家说他们是中国稳定的核心,社会学家说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政治家怕他们长得太快胃口太大,行政官员吃拿卡要想捏死他,民工们恨不得宰了他,再来一次均贫富。

一提中产阶级,人人都特敏感,弄得我好生尴尬。不是我存心找不痛快。在我们这个貌似平等的社会中,一谈中产阶级,人们就老大不自在,心中暗想:我算老几?老大、老二、老三,还是个零蛋......有人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我是格格。我心说您甭提满清这一壶。路边的小饭馆变成了宫庭宴,电线杆上的小纸条儿变成宫庭秘方,街上的小妞也全都变成了格格。经济学家管这叫"预期紊乱"。关于中产阶级争议和对中国公民社会的企盼,象是学术界吐出一串好看的泡沫。人们不否认他的重要性,鲜有人进行分析、量化和实证。我一接这题就发觉不妙,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着力点。中产阶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方的园的还是三角的,他的政治理念、社会意识、生活预期全然不清楚。

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原本是个舶来品,欧洲是经过了 300 年工业原始积累,再加上战后持续 50 年的高工资、高福利的保护才出现了中产阶级。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消灭了有产者,改革 20 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他们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办公司、投资、信贷、交易和纳税,在这一奇迹中,他们很有特色。所谓中产阶层,是以知识份子、职业专家为代表的主流精英的群体,有院士、研究员、教授、律师、医生、作家、专家、艺术家、自由职业者、高级职员等,包括文官、学人和企业家。他们成长周期才10年还很不成熟,我们缺乏训练有素的文官来操作民主,又缺少公益的学人来坚实公民社会基础,更缺乏讲信用的企业家来完善产权制度,从而使经济和民主同时陷入僵局。

早在 1997 年刘吉曾说过,中国很有可能产生新阶级。中层消费者怎么形成的?大约是在 1992 年后,要素市场(资本、信贷、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中介服务等)开放后,形成的所谓的"第四代富人"。大批政府、企事业机构的干部、知识分子下海后,利用他们过去的资源和社会网络,中层才迅速扩大。据中国社科院历时 10 年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民营中小企业家中干部下海的占 31%。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过程中才形成了广大的

【中产阶级老板】

中层。也正是 90 年代中期,一大批中层的金融资产早已超过实物资产。中层消费者其实就是潜在的中产阶级,他的生活预期要远远超过其它预期。知识、财富、地位等资源的分配本身就倾向于官员,或接近官员的人,文官和学人本出自同一条根,却走上不同的路。如何保持官僚制度廉洁,又不脱离民众?他既保持充分的权限,又不损害地方、企业的利益,引导国家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曾折磨过历代国家决策人。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受益群体是知识分子,由于市场稀缺资源的知识、权力和资本三大资源首先向他们倾斜,他们走上快速上升通道。在富人和中产者流行的个体排它法,你不富说明你没路子,你费物。

新阶级一起步就象走上了钢丝绳,没招他惹他,他都害怕自已一不小心栽下来。极度渴望别人尊重,又怕受人忽视的痛苦,是中产阶级一大特色。天大的事,莫过于他们自已的地位下降,他们不自信,虚荣势利活得很累。中产阶级最担心的是社会地位,中产阶级社交网络是它化解生存危机的有效工具。二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分化中,迅速分化出来一个获利的少数和失落的多数。任社会学家大喊大叫,富人离散倾向和不满情绪,穷人的反社会和暴力倾向,都是极难对付的。

在改革大潮中,晃晃悠悠的中产阶级象一条船,经济变量越大,人们越是经历着角色和预期紊乱的过程。穷人多以富人为蓝本或参照物,中产阶级更信奉权威和官员,垂涎更高的社会地位。对于名声、地位和舆论都惊若寒蝉。象叔本华所说:所有的痛苦来自欲望。中产阶级的多重性,即得一些利益,又常常牺牲受挫,寄望于小胜即安,又常常失算。人人自危,即便目前还好,可担心未来的情绪正在蔓延,人们预期不定,社会角色不确定会对社会造成紊乱。精英离权贵资本很近,离穷人却越远。中产者们憎恨比他更富更黑的贪官和富人,可他们也并不喜欢穷人,中产阶级好于同类相聚,远离那些越发好斗的穷人。他们常把自已的不满发泄出去:一个为富不仁的高层,一个充斥暴民的社会!"官不象官傍大款,商不象商勾黑帮,学不象学向官场。"富人在中国近乎无形阶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中只在国家级春节团拜会中露露面,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圈子,他们害怕穷人的敌视,也讨厌中产阶级的巴结。客观上中国出现了大分化,可谁也不愿给穷人贴标签,这让穷人更抬不起头,中产阶级处在积累期,他们的收入、消费、投资的理念正在形成。过剩经济下,商品市场对他们已失去吸引力,要素市场上他们已成为主体消费群,金融、证券、信息、信贷、劳动力资源等,中产阶级已占主导地位。一旦他们预期不稳,市场必然有反应。预期紊乱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和动荡。

中产阶级总得有个标准吧,有人说有房有车,有人说年收入 20 万,有人说不得少于 50 万。有钱就能提高社会地位吗?那只是给向上爬的穷人打打气而已。实在绕不开钱的话题,清华李强在 2000 年初《经济展望》的统计,全国 3.9 亿户家庭,利益群体分为四层,社会底层、利益受损群体、普遍受益集团、特殊获利集团。社会底层全国大约在1.48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000元,占总人口43%,利益受损群体全国约1.6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万元占总数47.6%。两者相加共3亿户,涵盖人口近11亿人口。普遍受益2513万户,户均不足10万元,占7.4%.中国富人是特殊获利集团,441万户,户均54万元,占1.3%。普遍受益加上特殊获利集团总共不到3000万户涵盖人口1.2亿。(天元数据)这是我们迄今看到最全最近的统计数据了。我们常说的 2:8 规律是错的,现在是 8.7%的人拥有 60%以上的居民存款。全国 7万亿元居民存款中,他们起码占了 3.72 万亿元。在基尼系数达到 0.468,中产阶级是不能保持稳定的。

不单单有钱就可以小小不然的挤身中层,还有职业、社会地位、公众评价。综合因素很【中产阶级老板】

多,你受的教育,你所从事的职业,你的爱好、品味,你穿什么,用什么,住的如何,开什么车,说什么话,你一张嘴,你的语音就暴露了你的身份。深入研究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心理预期,对宏观、微观经济相当有用。中产者想什么,他们怎么消费,怎么投资,他们的责、权、利是什么?分析他们的生活预期,这就是个大市场。中层的生活预期,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信用良好的社会界面,以保护他们的收益和地位。迅速扩大的中层,将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世界金融业认为,中国如果没有自已的中产阶级,中国经济要想和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公众意志之上,民主政治强调的则是诚实、公正和效率。公平正义不是市场问题,道德沦丧也不市场化的结果,恰恰是制度工具出了问题。人大舆论研究所对社会地位评价,90年代初排在前 10 位的是教师、军官、科技人员、工人、农民、大学生、医生、作家、记者、警察。90 年代未排序则变为科学家、官员、教师、医生、律师、厂长、经理、军官、私营业主、演员、外企雇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地位也在重新排队。经济变量越快,人们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增大了。

有人担心中产阶级生成得太快太大,急需扩大他们对社会舆论、决策上的影响力。富裕起来的新阶级,急需与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实力。人们一般高估了他们的政治预期,低估了他们生活预期,有专家指出: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其政治人格在向经济人格的转变。中产者有政治理念吗?他们只在小圈子里发发高论,敢到大街上说说吗,马上就灭了你。学者们想得挺好,富裕的人越多,中产阶级是一个扩大的平民化"中层",当中产阶级融汇了平民阶级,形成扩大的公民社会时,那么民主社会的确立也就为期不远了。此话当真?不是说无产阶级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吗。老大哥都快变成了小阿弟了,海外学者还在那空谈工人变成中产阶级,开什么国际玩笑啊。老大哥早都被失业吓破了胆。

新阶级正在稳固阵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瓦解。中产阶级走的三部曲,通过市场活动达到他们的生活预期,通过生产实践来达到他们的社会预期,通过专业、学术或院外社会活动,最终将达到他们的政治预期。其中任何一条路走通了,都会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影响决策不灵,走市场挣钱再受挫,那只有一条不归之路——社会参预。预期紊乱是会影响稳定的。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对政治的恐惧。中国人很少有政治预期,学人的为权贵赏识,暴民的招安,那是升官发财的梦,升官发财绝不是政治预期。价值观的改变,要比汽车、豪宅的普及慢得多。

亚洲模式都一样,要想出人头地无非是两条路,一靠家族,二靠官僚。第三条路社会参与可能性极小,所谓民间组织 NGO、某某论坛、那仅仅是精英走穴瞎起哄,圈子里竖竖小山头充大个。受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限制,知识分子自已行使主权后,更加摆脱不了集权和专制。缺少公民意识的认同、组织化和程序化,缺少公开的制度化,人与人之间就缺乏一种稳定的关系,随机性行为不断扩大,在个人、家族、利益集团垄断的社会里,腐败才最为猖獗。亚洲价值观被刘军宁概括为: 其一,亚洲价值的核心就是安定与和谐高于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国家的权利绝对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国家的安定绝对高于每个人的尊严。在亚洲价值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国家的安定。其二,亚洲价值的支持者认为亚洲价值的意义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亚洲价值在经济方面也种下了不少恶果,如官商勾结、金权交易、贪污腐败、操纵市场、垄断经营、与民争利等等。使得腐败几乎成为东亚政治的固疾。其三,亚洲价值观还特别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亚洲的民情和文化的特殊性,也给发

达国家带来借口关于人性人权的的问题攻击,并最终防碍了亚洲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真佛只说家常话,中国最大的问题: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首先是尊重他人的产权。

通缩、二极分化、暴富群体、贪官、暴民大凡都与此有关。流动人口、新移民削弱了原有的社会的纽带、宗法和家庭的控制,两极分化会造成冷漠反常的群体偏见,冲突与混乱就在所难免。不稳定并非是因为他们穷,而是他们都想致富,暴富的期望值超过其满足希望的能力。只要预期紊乱,社会就不会稳定。"只要发展经济,就能保证社会稳定。"那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暴富群体是特殊获利的富人,即使破产,他不是中产者,也不是穷人。于祖尧曾指出,暴富群体的崛起,是深化改革的主要危险之一。不能用占有财富多少来划分是否暴富。只能从牟取利润或租金的途径和手段来判断。暴富者侵吞劳动者成果,掠夺公共财产,挥金如土,败坏改革声誉。解决暴富和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从整顿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加强法制,从政治体制改革上找出路。国家的政策,货币、财政、税收、利率、汇率等政策,不应成为富人的天堂,应当成为穷人的饭碗。首先是任何资源也不会向他们倾斜,我们一些低级决策(货币、财政和税收),没有给穷人以上升通道。结构性失业把他们最后一条生路也给堵死了。这种群体性排它法,使弱势群体变成危险的边缘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卸任前说:"我们这个星球正处于两种强大的、相互矛盾的力量所左右——全球化与边缘化,自由化与极权,民主化与专制,富裕与贫困在齐头并进。二极分化到什么程度,政策是对富人倾斜还是对穷人让渡。政府能否利用税收再分配政策来调控危机。处于变革中的人们,只有极少数才懂得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旗下,给了富人和想当富人的机会和预期,也给了穷人和绝望者以反抗的手段,发展中国家也找着一个理由,以专制集权方式来推进民主化和现代化。象家长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针对社会稳定的研究,处在一个低水平上。不应忽视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作用。中产阶级不再是穷人,可远远不是富人,不能让他们惶惶不安像只兔子。

中产阶级调查: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场景一:上海外滩曼哈顿酒店。

一日,我在酒店餐厅吃早餐,忽闻隔桌诸人高谈阔论,争辩起“中产阶级”话题来。我心中窃喜。良顷,趁他们埋头用餐,我转过身去,问其中一人:“你们是什么地方来的?” 此人从盘子中抬起脸来,满腹狐疑地望着我。 我急忙自报家门。他卸下狐疑的表情,用餐巾擦了擦嘴:“我们都是来自浙江的乡镇企业家,来上海参加一个订货会。” “饭后,我能不能到您房间坐坐,聊聊你们刚才谈论的中产阶级话题?” 他又换上了警惕的眼神:“我们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事后,我猜想,他的警惕大概源自我的境外记者身份。)

尽管采访未遂,但我至少知道,在中国,热衷于谈论中产阶级话题的人,并不限于大城市的学术界、传媒圈或白领阶层。 如今,在中国的搜索网站百度上,你搜索“中产阶级”这个词,你能搜出158万个网页来;走在中国大、中城市的大街上,你也常常会看到针对“中产阶级”的房地产广告。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者”呢?

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办公楼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对我说,目前中

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照目前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

中国政府官员似乎更为乐观。早在2001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位官员就对记者说,他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将有2亿人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同一年,原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在新加坡预测,未来10年中,中国具有中等收入的群体将达4亿之多;

某些西方商业机构也加入了这种预测“大合唱”。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预测,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美国美林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

最新加入这个“合唱团”的是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该公司最近预测说,中国中产阶级将经历两波发展潮:第一波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壮大,到2011年,下层中产阶级人数将增至2.9亿人,并在2015年增至峰顶;第二波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扩张,包括吸收部分收入攀升的原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到2025年,上层中产阶级阵容将高达5.2亿人,超过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

(场景二:北京,一个典型的“中产”小区。

作家王刚为我沏上一杯茶。

听到我找他要谈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中产”生活,王刚一愣:“什么叫‘中产’?” 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十多年前。当时,文学评论家李陀曾对我说,刘索拉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批中产阶级,如果你继续努力,也有可能像刘索拉一样,成为中产阶级。我当时听了很新鲜,想问刘索拉,中产阶级将会怎么生活,但最后没敢问。” 刘索拉,女,当时尚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上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以一篇现代派小说《你别无选择》在中国红火过一阵。

“那时,中产阶级在中国好像是一件大事,” 王刚呷了一口茶,“不像我在加拿大的一个亲戚,那么穷酸,来中国还舍不得住酒店,跑到我们家住,但也敢自称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老板】

在中国,同样是中产阶级话题,不同的人谈论的,却并不是同一件东西:不仅人们对中国是否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莫衷一是,而且对如何划定中产阶级也在使用着不同的标准。 引起争议最大的,大概要算是划分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了,因为收入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个阶层规模的大小。2005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个标准:“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5.04%扩大到45%。

很多中国人对此标准不以为然。一个署名“山鬼”的网友在网上嘲弄说:“昨天我们还是小康家庭,今天一出门,脑门上就叭的贴上‘中产阶级’标签了。”

但麦肯锡公司的标准更低。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把年收入在25000元(约合3100美元)至4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家庭定义为下层中产阶级,把年收入在4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界定为上层中产阶级家庭。该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和美国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当。

(场景三:重庆希尔顿酒店。

在上海,那位浙江乡镇企业家婉拒我去他酒店房间,探讨中产阶级话题;在重庆,却有一批人主动来到我的酒店房间,讨论同一话题。这批人包括都市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公司白领职员、大学管理人员和新闻从业人员。

“从事色情行业的小姐收入的确很高,但她们肯定不属于中产阶级。”重庆天域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灵灵笑着说。

她用一种玩笑的口吻,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能够仅仅用收入来界定“中产阶级”吗? “我认为,中产阶级应该是社会的调节器,它能调节一个国家前进道路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

篇四 中产阶级老板
对比各国中产阶级生活。中国中产阶级只有对外国说: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移民、留学

对比各国中产阶级生活。中国中产阶级只有对外国说: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中产,究竟是怎样的生活?说起中产,人们反应大致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一、什么样的人才算中产?

根据国际相关机构的定义,如果单从收入角度看,中产阶层 ( 或中产阶级、中等收入层、中间所得层 ) 一般是指年收入在 5000 美元 ( 约合 3 万元人民币 ) 到 35000 美元 ( 约合 21 万元人民币 ) 之间的人群。

他们相对富足,衣食无忧,构成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当然,随着经济的波动,他们有时仍需为生活奔忙发愁。 但在一些国家,收入多少,也并非衡量中产的唯一标准。

如在英国,衡量中产,更多的是一些诸如家庭背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软性因素,因此很多挣得比中产阶层还多的蓝领,依旧被归为 " 工人阶层 "。打高尔夫球、网球是中产者的运动,尽管足球是英国最流行的运动,但有时还是被归为工人阶层的趣味。

可以说,中产,既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阶层,但同时也与精神的满足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且,中产的消长,也与一国的国运密切相关。在一些专家看来,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开始萎缩,新兴经济体的中产阶层则逐渐壮大,这也预示着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

二、算一算,你可成为哪国中产?

美国中产:活得好但也不轻松。

每天中午,奥利弗穿着自己最喜欢的鳄鱼 T 恤,再配上一顶棒球帽,约上朋友,就下馆子吃饭了。

奥利弗一家住在美国洛杉矶。奥利弗本人移民美国有 16 年了,他在餐馆洗过碗,在烤鸭店片过鸭子,扛过摄像机,近几年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媒体公司,雇了五六名员工,也终于由此挤入了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

移民、留学

奥利弗的妻子也没闲着,她在一家外资企业当会计。夫妇二人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初二。 一到下午三点,儿子放学后,奥利弗就开始忙碌了,带着儿子奔走在各种课后补习班和兴趣班,弹钢琴、练游泳、打网球,每天一种。

奥利弗到现在还开着 2000 年买的一辆丰田凯美瑞。为了儿子上学,两口子挑了一个好的学区,买下一栋两室一厅三卫的公寓,还在远郊贷款投资了两处房产。【中产阶级老板】

说起美国中产家庭,大概普遍能得到这样的画面:住在郊区,一幢有两间至四间卧室的房子 ( 分期付款 ) ,两三个孩子,一只狗,两部汽车 ( 分期付款 ) „„

照此,奥利弗一家算是比较典型的美国中产阶层家庭了。在美国这样一个橄榄型社会,中产阶层属于最多的中间层.

英国中产:收入非最重要指标。

要定义什么是英国中产阶层,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的参照标准很多很细,不仅事关职业、收入,还关系到个人兴趣、文化品位以及家庭背景。有人开玩笑说,英国中产阶层的定义跟其中产的人数一样多。

据调查,英国的一个全职中产人士年收入是 24744 英镑 ( 约合 23 万元人民币 ) ,如果妻子或伴侣的收入差不多,那么这样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 43592 英镑 ( 约合 41 万元人民币 ) ;拥有一套价值近 28 万英镑 ( 约合 260 万元人民币 ) 、有三个卧室的独栋房子;有一到两辆汽车,通常是福特、范克斯霍尔 ( 美国通用收购的一个原英国本土品牌 ) 或者丰田;家里有约 26000 英镑的存款或投资品。

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经济收入还真不是最重要的指标。英国人会说,即使你挣得比我多得多,可以炫耀你的房子、车子,可你毕业的学校没啥名气,你的口音一听就是外乡人,更别说你还喜欢橄榄球这种 " 傻粗 " 的运动项目,就凭这些,你就别往自己身上贴什么中产的标签。可以公认的是,衡量英国社会的结构,仅仅用收入这把尺子是绝对不够的。

德国中产:很看重生活品质。

德国姑娘米兰妮和父母以及弟弟一家四口居住在距离法兰克福市 50 公里左右的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如果不算地下室,米兰妮家的三层别墅总面积也超过

移民、留学

300 平方米了,屋子前面的小院种满了各种鲜花,出门左转溜达三五分钟就可以望见成片的森林。德国中产阶级非常看重生活品质。

三、你达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了吗?

美国白宫2010年发布一份报告,勾勒出美国人心中的中产阶级生活6大标准。由此可窥知中产阶级为何对前景难言乐观。

1、有房:美国房地产繁荣时期,住房自有率为69%。奥巴马2009年就任总统时,住房自有率为67%左右。如今,这一数字为64%。

2、有车:汽车销售在美国一直强劲,表明汽车仍是中产生活的重要部分。

3、孩子上大学:大学文凭在美国的重要性超过以往,但自2009年以来,读大学的成本增速接近通胀率的3倍。

4、医保:奥巴马医保法案虽然惠及数以百万计原先不享受医保的人群,但保费提高令本来就享受稳定医保的部分中产阶级人士负担加重。

5、养老保险:奥巴马上台初期,股市和楼市双双塌陷粉碎了数以百万计美国人的退休计划。这一情况在过去数年间有所好转,但仍有超过半数的退休年龄段家庭面临严重财务危机。

6、偶尔的家庭旅行:美国人现在的旅行度假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一项研究表明,一些职员患上“殉职情节”,以致他们的实际休息时间少于老板允许的休息时间。一些低收入工作甚至没有任何带薪假期。

最后,你达到中产的标准了吗?

篇五 中产阶级老板
中产阶级破产的各种可能

【中产阶级老板】

破产第一式,创业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创业,现在是万马奔腾、全民创业年代,创业怎么会破产呢。

我所谓的中产,大抵类似10年前左右大学毕业、或本科、或研究生、或985、或211、或三本,到现在都一个样了,经过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大抵搞定了车、房,有些人房还多套,手上有点存款,多的百万,少的几十万。注意我说的前提,这些有你的辛苦努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这10年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澎湃发展,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牛市你赚了10倍,不是你有多牛逼,是因为牛市。

1)第一类创业是做衣食住行,本职不丢想弄一摊第二事业。我发现我周围的特别喜欢第二事业做餐饮,

餐饮可是一个大火坑。我身边有3起失败案例,第一起做火锅。第二起做中高端餐饮。第三起做牛肉拉面。豪情万丈的投入,最长的没有坚持半年,个例不详细列举。说个大概做牛肉拉面的亏损,盘店顶手费10万、装修20万、房租20万、灶头4个人一个月共2万,一个收银,2服务员,一个共7000,另外牛肉拉面是清真的,你不是姓马,也不是小白帽,开业就有人找你麻烦,别想报警,没用,最后花了8万摆平。你想想一碗面10块,鸡蛋一个1块,就算毛利润50%,一天要卖多少碗能保住成本,开业三个月止损,亏了70万。我本人没有从事过餐饮,从旁观者来看,小规模的餐饮,做面、做成都小吃、做特色的黄焖鸡米饭等等挣的是人工钱,也就是本人又是老板又是干

活的,家人上阵,雇佣1、2个服务员最多,比打工强,这没有问题,中产就算了吧,去炸油条做豆浆你又放不下身段又没人家能吃苦。高端的做品牌加盟我不懂,就不说了。反正玩中端的餐饮对没有经验的中产是破产的不二法门。

2)第二类创业破产的是做简单的贸易、倒买倒卖、简单的系统集成等等,这类破产往往是一个脆弱的链条一环断裂,打个比方,你在医院有些关系等等,然后打算整个公司给医院供设备,现在通常要招标,如何招标拿单子就不说了,假设你有这个能力,这个设备通常是比如GE、西门子等等,电器设备比如有施耐德、ABB等,你拿货的时候上游厂家没有全款不会给货,空手套白狼很难了现在,设备安装调试完了,后期的维护中间调试你都搞不定,请原厂的工程师来一次就收一次钱。最后最后你终于要收款了,用户验收、付款,你要等着回报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那个领导被双规了、那个领导被调离了,或者提前退了等等都是一堆问题。我一朋友给一民营医院供了一批设备,半年不验收,堵门警察要抓人,最后只好把设备拉回来,拉回来卖给谁呢?每天看着这个都愁的吃不下。类似的生意很多,前期垫资、中间实施后期收款链条太长的生意都是危险的生意,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卖不出去,很多做垫资建筑的、供材料的都血本无归。

创业不易,技术?资金?人脉?市场?年龄大、身体差、技术差、激情小、担子重、家庭责任大、拖家带口要还房贷、人脉窄,好了,你说你要出去创业了,别冲动。

所有成功背后都有长期经验的积累、技术的积累、人脉的积累、资金的积累,这些积累到有一天厚积薄发,才能绽放出绚烂的火焰。 破产第二式,赌博

赌博是一个蛮宽泛的东西,麻将、扑克、砸金花、还有游戏厅那种押分、打鱼等等,玩的大的去澳门、还有缅甸。其实人都有赌性的,都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随便去个戒赌吧里面都是血淋淋的案例。

不说别人,只说我自己,我老家在一个鱼米之乡千湖之省,有人说四川人打麻将厉害,真是没有见过我老家人打麻将的瘾有多大,这么说吧,宾馆房间里面没有麻将机就没有人开房,饭馆包间里面没有麻将机就没有人吃饭。三个人都能玩、随上随下、一条街有5个麻将馆,里面满满都是打麻将的。

前些年开始是和同事打,后来是和朋友打,在后来被朋友带到麻将馆里面玩。当时有一个感觉,一到时间比如周末打牌时间点,不去打牌心理焦虑,坐立不安。戒赌特别简单,那一次带了几千块输光又欠了2千,打完后,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打牌,欠的钱给账号我转账,以后请不要叫我。后来这些赌友又打电话发短信几次我都没有接没有回,也就彻底断了。

说说危害吧,其实我打的牌相对收入的话,不算特别大,也能承受的起,说破产有些夸张了,但是很多赌博都是从小到大,赢了不收,输了想翻本。

危害很多,首先朋友也好、同事也好如果经常在一起打牌的话,

有句话叫牌越打越生,输的人会动很多歪脑筋,其中一个老乡后来在我们经常去打牌的地方刻记号,还真赢了一些钱。这是后来才发现的。然后赌博的人为啥会穷呢,影响学习工作发展不说,赢的时候会挥霍,输的时候会挪用正常用途的钱,本来还有喝茶买烟的抽水,在一个茶馆打3年牌,最后赚钱的只有茶馆老板。还有打牌久了,真的影响人的精气神,激动、紧张、熬夜,抽烟,或者吸二手烟,我最长时间一次好像打了快30个小时,周五晚上打到周日早上。不影响健康身体鬼都不信。

老家那里赌博破产的特别多,每次过年回家都听父母说谁谁输多少跑路怎么样怎么样,我们那里打大牌的麻将馆都有人放水钱,就是高利贷,打个条按个手印就可以拿到钱继续打牌。高利贷我不知道到底有多高,最后的结果都很难收场。

破产第三式,期货

我做期货说不上破产也我把牛市股票挣的钱亏损一半,算是收手早的吧,捡回来一条命。先说说我怎么会走到期货这条路上去的。我在上次大盘4400点拐头的时候开的期货帐号,目的是股指期货做空,觉得股市有泡沫,做股指期货之前要做10笔商品期货,我选择了黄金,到现在为止我也只做过股指和黄金。亏损累累后我彻底不碰期货了,输的钱认了,在也不想翻本了。也许是我不牛逼,做不了期货,说几个牛逼的人吧。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宁财神,知道怎么宁财神才写网络小说做编剧的吗,每次看宁财神的喜剧都觉得这大神真是才华横溢啊。宁财神,

真名:陈万宁,15岁上了上海财经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期货交易员,以期货为生,至今仍叱咤于期货领域,小有名气。这样的条件,15岁我还在读初中啊,科班出身,有老爸带,做期货成百万富翁几个礼拜赔光破产.从此不碰期货,网络写作成就了宁财神。 第二个就是申银万国证券自营部衍生品投资经理赵立臣,为上海财大的硕士,1978年生人,和我同岁,一样的教育背景经历,自己抵押房子贷款做股指期货,做多,希望当时的一个反弹继续延续,很快就能还完贷款家人压力小一些。这一刻他已经在和魔鬼交易了,两周,只过了10个交易日,已经要补充保证金负责强制平仓,扛不住压力放弃了,放弃了一切放弃了家人放弃了孩子跳楼自杀。

第三个就说最近的逍遥刘强,也是和我同岁的样子,北京物资学院就是现在的首都经贸大学第一届期货专业毕业生,百分之百的科班出身,中国期货的黄埔军校,如果可以,真不希望你跳楼自杀,我读过你的书,你的《期货大作手回忆录》,看过的博客,很多的投资心得。。。我们可以从此不碰期货,也可以活的很好很快乐。。。

既然期货我失败了,也不打算再碰了,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也说不上了,说几个步骤吧,这些牛人为啥会爆仓,为啥不止损。

期货的第一步,小仓试探,这个时候你发现这就是捡钱,比捡钱还容易,对吧。

期货的第二步,仓位比较大,会设止损,你如果看期货的k线的话,会发现每天都有几个上下的长针,因为期货现在很多都是程序化

篇六 中产阶级老板
中产阶级升级亿万富豪的六大途径

龙源期刊网 .cn

中产阶级升级亿万富豪的六大途径

作者:冯伟杰

来源:《投资与理财》2013年第08期

曾几何时,小编天真地以为,自己月入6 0 0 0余元,手里有点存款,好歹比大街上四处流浪的“无产阶级”强一些,两年内步入中产阶级行列应该问题不大。然而,当小编看到中产阶级的标准时,那脆弱的雄心壮志立刻在极度失望中燃烧殆尽。

因为参考国际通行标准,《福布斯》定义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是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约63万元人民币)至100万美元(约6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中产阶级群体。这部分人群中,很大一部分被通俗地称为“高级白领”。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性理财产品,以及个人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等。

拥有63万元到63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资产,才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看来,小编还要再等几十年了。然而,据《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大众富裕阶层(即中产阶级)迅速扩大,2012年末达到了1026万人,他们占私人财富总额的比例逐渐走高,2012年达16.4%。

看来,对小编而言,何时才能加入这10 0 0多万大众富裕阶层的行列,已经可望而不可及了。但对这10 0 0多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则是如何成为万中无一的亿万富豪。总结他们由中产阶级升级亿万富豪的经历,大体上有六大途径。

途径一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思维

无论你投资哪个行业,一个好的创新点,都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行业翘楚,当然,你也就由此成为大亨、巨富。创新涵盖众多领域。纵观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乔布斯、戴尔等人无一例外,都是依靠自己的独到创新,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并成为富豪中的富豪。

如果你没有能力进行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请不要沮丧,你还可以打破传统思维,去投资那些在未来会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它同样可以令你受益匪浅。

途径二现在就开始制定有效的理财规划

对中产阶级而言,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但其个人的投资规划可能是模糊的,也可能是十分传统、平稳的,很多人甚至仅仅为了资产保值而投资。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规划,并努力将其付诸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早早养成好的理财习惯,自己口袋里的钱才会越来越多,也才会真正成为百万富豪。

篇七 中产阶级老板
出局老总行业解秘-出局老总行业解秘-推荐必看


中产阶级老板相关热词搜索:中产阶级标准 中产阶级的焦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产阶级老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产阶级老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51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