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秋莴苣栽培技术

秋莴苣栽培技术

2017-06-30 09:18:2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秋莴苣栽培技术(共7篇)莴笋栽培技术[农广天地]莴笋栽培技术 莴笋的肉质鲜嫩,口感鲜香,色泽淡绿,制作菜肴时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入口爽脆。莴笋属于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嫩茎、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本期节目介绍莴笋的栽培技术。 莴笋栽培技术   一、莴笋品种选择 我地四季种植莴笋品种选择各...

篇一 秋莴苣栽培技术
莴笋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莴笋栽培技术 

  莴笋的肉质鲜嫩,口感鲜香,色泽淡绿,制作菜肴时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入口爽脆。莴笋属于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嫩茎、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本期节目介绍莴笋的栽培技术。 

  莴笋栽培技术  

  一、莴笋品种选择 

  我地四季种植莴笋品种选择各有不同,一般选用耐热、不易抽薹、抗病性强的高产品种。 

  (1)春季选择早熟丰产型品种为主,如挂丝红、白甲莴笋、罗汉莴笋等品种。(2)夏、秋季选择耐热性强、对日照反应不敏感、不易抽薹的品种,如春都3号、耐热二白皮、东坡耐热王等品种。 

  二、 莴笋播种育苗 

  1、播种期选择 莴笋为喜阴冷作物,不耐高温,不耐霜冻,在高温长日照下促进花芽的分化容易抽薹开花,所以必须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1 春莴笋 在我地播种期主以冬季或春季播种为主,冬季播种应注意安排以幼苗越冬前停止生长时真叶能达4—5片,才能保证幼苗在露地内安全越冬。 

  2 夏莴笋 在4月份播种为宜,播种过迟易造成先期抽薹。 

  3 秋莴笋 在7-8月份播种为宜,一般掌握在霜冻来临前80—90天播种,避免霜危害。 

  2、整理苗床 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肥沃、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结合施入底肥翻犁,按每15平方米撒施100公斤腐熟农家肥,2.5公斤复合肥,2公斤生石灰,1公斤敌克松或多菌灵、耙平、开高箱,厢面宽为1.2~1.5米、沟宽为0.4米,浇透水,然后用辛硫磷喷于厢面,盖膜闷5天后打开通风3天,翻动土壤使药液完全挥发后备用。 

  3、 播种育苗 在气温超过25℃时,将种子放置在5-10℃度的冰厢保鲜层里泡种10-18小时(注意不能沾着油),取出后用纱布包好,放置于15-20℃下催芽,待有8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前看先给苗床浇透底水,然后将种子与沙或细土混匀,均匀撒播在厢面上,盖上细土,拱棚盖膜或遮阳网,保持土壤湿润。早春育苗的应注意早揭膜晚盖膜。出苗后20-25天或3-4片真叶即可移栽。 

  三、莴笋整地移栽 

  大田翻犁,亩施基肥2500公斤腐熟农家肥、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石灰、20公斤普钙,翻耕、耙匀,开箱: 

  1、春、夏季整厢应保持厢面宽1—1.15米、沟宽为35—40厘米、沟深30厘米,沟不能积水。移栽时每厢栽3行、株距30厘米左右,每亩栽4000-4500株为宜。2、秋、冬季整厢保持面宽1.6—1.65米、沟宽为35—40厘米、沟深30厘米,沟不能积水,移栽时每厢栽5行、株距33厘米左右,每亩栽5000-6000株为宜。3、大田移栽:移栽前2天集中喷施大功臣或功夫和百菌清或多菌灵一次。为防幼苗根系损伤,应该带土移栽,并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移栽最好,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四、莴笋田间管理 

   追肥 一般大田期进行3次追肥。在定植成活后20天和35天各喷一次矮壮素,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使嫩茎粗壮。栽植后因浇水降雨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蹲苗,一般在施肥、浇水前中耕除草,封行以后不再中耕。 

  1.1 一次追肥 在莲座期时,用清粪水加复合肥水溶液灌根。在施肥的前两天先把复合肥用水浸泡,亩施30-40斤复合肥,每一挑清水+ 2—3勺复合肥水液。 

  1.2 二次追肥 当苗高达30厘米时,结合中耕亩追尿素20斤。 

  1.3 三次追肥 在肉质茎开始膨大时,每亩追尿素30斤,并结合叶面追肥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为了防止开裂可用硼肥进行喷雾。 

  1.4 在定植成活后的20天和35天左右各喷一次矮壮素,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使嫩茎粗壮 ,后期少浇水勤中耕,以利保墒提温,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这是控制的阶段,莴笋长出一个叶环即“团棵”时,叶面积迅速膨大,呈莲坐状应施一次大粪水,长出2个叶环莲坐叶(盘子叶)已充分膨大,心叶与莲坐叶平头,此时茎部开始膨大应浇水,并结合浇水施少量速效性氮肥和钾肥,及时的由控水转为保水,所以浇水不易过早,如果过早的浇水叶子易徒长,养分不能积累,茎部容易“窜”,幼叶嫩,不抗低温,也容易感染霜霉病,但也不能过度的控制浇水,过度缺水,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同化面积缩小,茎部同样不能肥大,而且长期干旱后,如遇大雨还易造成茎部裂口,所以在莴笋生长的中后期土壤要保持湿润状态,施肥每次的施肥量也不宜过大,以防产生裂口现象。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防治:

  (1)莴笋虫害以蚜虫为主,蚜虫为萝卜蚜。在始发期,可用5%的大功巨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艾美乐、霹蚜雾等,间隔7天交替喷雾防治;也可用黄板进行诱杀。

  (2)莴笋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等。1)霜霉病。夏秋种植莴笋正值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干旱时忌大水长时间漫灌;实行合理轮作;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等,均可减轻霜霉病为害,发生前,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发生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5%霜霉灵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或抑快净等交替喷雾防治。2)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洒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3)菌核病。最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六、适时采收 

  莴笋的采收期,一般以植株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最适采收期。如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采收,容易抽薹开花而空心,影响品质。在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化学氮肥。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后,除去下部2/3的叶片,削平笋头。分级包装、便于运输,防止二次污染。

篇二 秋莴苣栽培技术
生菜种植方法 生菜怎么种

  生菜,又名叶用莴苣、包生菜、千金菜等,因可以生食而得名。是菊科莴苣属中能形成叶球或嫩叶供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约在7世纪传入我国。以前主要在华南栽培较多,四川和长江流域只有零星栽培,现在南北各地都已较为普遍栽培。除夏淡季和冬、春淡季供应较少外,已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生菜的叶片和叶球,品质脆嫩味甜,风味佳,营养丰富,含热量低,所以当需要减少热量时,可以饮食大量的生菜来缓和饥饿的感觉,是一种很好的减肥蔬菜,其茎叶中所含莴苣素,有苦味,且具有催眠、镇痛、降低胆固醇、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是一种低热量、富含营养的世界性重要蔬菜。生菜主要生食,也可炒食、做汤,味道鲜美。另外,生菜病虫害很少,栽培上容易做到不用农药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是一种无公害、保健型绿叶蔬菜,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特菜之一。

  一、生菜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生菜的根系浅而密集,须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地表20厘米土层内。茎短缩,基叶互生于短缩茎上。叶呈披针形、椭圆形、倒卵圆形和近圆形,叶色呈深绿、翠绿、黄绿、紫红色等,叶面平展或皱缩、叶缘波状或浅裂,外叶开展,心叶松散或抱合成叶球。头状花序,花浅黄色,自花授粉,子房单室,瘦果。生菜的种子细小,发芽比较困难,出苗能力较弱,种子银白色或黑褐色,并有冠毛,能随风飞散,千粒重0.8~1.2克。

  (二)生长发育

  生菜一般都进行育苗移栽。生菜在发芽后两周内,根系发育是最旺盛的时期,主根可达20厘米深,并能产生较多的侧根。根的再生能力强,适于移植。生菜定植以后,在适宜的肥水和气候条件下,叶片生长很快。作为不结球类型的生菜,生长迅速的叶片即成为产品器官。对于结球类型的生菜,在定植后首先是外叶数不断增加,外叶大小发生明显变化,外叶数达到一定程度而条件又适宜时,则开始出现心叶的卷抱,以后便是叶数增加,叶的扩大与充实,生菜从卷心到形成叶球需30天左右。生菜的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真叶显露,约8~10天。

  2.幼苗期 从真叶显露至团棵(生长1个叶序环,即约5~6片叶),直播者约17~27天,育苗移栽者约30天。

  3.莲座期 从团棵至生长2个叶序环,结球莴苣开始包心,约15~30天。

  4.产品器官形成期 结球莴苣从开始包心至叶球形成,约30天。

  5.开花结果期 从抽薹开花到果实成熟,约1~2个月,一般抽薹后陆续开花,开花后约15天瘦果成熟。

  (三)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生菜是以叶片或叶球供作食用,了解生菜在营养时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是搞好生菜栽培的理论依据。生菜喜冷凉忌高温,喜充足的阳光,忌荫蔽,喜水分,忌涝,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以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适宜,pH6.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生长。因此,生菜的生产技术应依据其生物学特性,提供满足生菜生产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以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益。

  1.温度※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的气候,它既不耐炎热,又怕严寒。不结球生菜的温度适宜范围较结球生菜广(

  2.水分※生菜根系浅,叶面积大,含水量高,不耐干旱,整个生长期要求有均匀、充足的水分供应。幼苗期土壤湿度宜见干见湿,过湿会徒长,过干会使秧苗老化。结球之前应适当控制水分,这样有利于植株形成良好的根系和健壮的莲座叶。结球期要求充足的水分供应,缺水易造成结球松散或不结球,同时植株体内苦莴素增多,苦味加重。结球后期不能过湿或过干后灌大水,以免叶球开裂或腐烂,并要求较低的空气湿度,若空气湿度较高,则极易引起软腐病、菌核病等病害发生。

  3.光照※生菜喜充足阳光,忌荫蔽,种子在光下发芽快,光照充足有利于植株生长,光合作用旺盛,营养物质形成的多,生长健壮。结球生菜可以早结球,反之,在阴天或弱光下,叶形变得小而细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结球。如遇高温长日照,易诱发花芽分化,导致早期抽薹,温度越高,抽薹越快。

  4.土壤及营养※在常规的土壤栽培条件下,生菜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富含有机质,通气性好,保水保肥的壤土或黏壤土有利于生菜的生长,反之,在缺乏有机质、通气不良的瘠薄土壤上栽培生菜,由于根部呼吸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造成结球生菜叶球小,不紧实、品质差。生菜特别适宜与茄科蔬菜轮作,因茄科蔬菜根系较深,土质也较肥沃。

  5.营养 生菜为绿叶蔬菜,每个生长阶段都要保证有氮的供应,否则叶片生长慢,叶数分化也少。因此在施肥上要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苗期缺磷不但叶片少而且植株矮小,产量降低;缺钾对叶片影响不大,但可影响叶重,更会使结球生菜的叶球重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注意各种营养元索的配合与平衡。

  二、生菜品种类型

  (一)品种类型

  生产上栽培利用的生菜分为结球生菜和不结球生菜两种类型。结球生菜分为脆叶和软叶两种;不结球生菜分为直立和皱叶两种,而直立生菜又可分为圆叶、尖叶(俗称油麦菜)两种类型。

  1.结球生菜 俗称“西生菜”,是生菜中的主要类型,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特点是叶片大,近圆形,绿色或黄绿色,有全缘、深裂、锯齿等品系。叶丛密,能形成明显的叶球。按叶质分为脆叶、软叶两种类型。脆叶类型叶面微皱,质脆,品质优良,叶球紧实,不易散球,叶片叠抱,叶球圆球形、扁圆形或圆锥形。软叶类型叶面光滑,叶质柔软,叶片合抱,结球不紧实,易散球。

  2.不结球生菜 分为直立生菜和皱叶生菜两种类型。直立生菜,又称散叶生菜,叶狭长直立,一般不结球或卷心呈圆筒,如广州的登峰生菜等。皱叶生菜俗称玻璃生菜,按叶色可分为绿叶品种和紫叶品种,不结球,或有松散叶球。如广东的软尾生菜。

  (二)优良品种

  1.皇帝 由美国引进的极早熟结球生菜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叶片淡绿色,叶缘缺刻较多,外叶小而少;叶球淡绿色,稍带黄色,较紧密,单球重400~500克。质脆嫩,品质优良,抗病、耐热、适应性广,抽薹极晚,适合于春秋季露地栽培,较适宜夏季栽培,可以作为夏季生菜品种。每亩产量2000千克左右。

  2.萨林纳斯 由美国引进的中早熟结球生菜品种。外叶较少,深绿色,叶缘波状粗锯齿。叶球绿白色,圆球形,结球紧实,单球重400~500克。外观好,品质优良。耐热性一般,适合春秋保护地和露地及夏季遮阳栽培。种植株行距30厘米见方,每亩定植6000~7000株,亩产量3000~3500千克。成熟期整齐,较耐运输。从定植到收获约50天。

  3.凯撒 由日本引进的结球生菜常规品种。极早熟,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叶球高圆形,单球重400~500克,球内中心柱极短,品质好,抗病性强,耐热,抽薹晚,高温下结球性好,适宜夏季露地栽培。

  4.皇后 由美国引进的中早熟结球生菜品种。外叶深绿,叶片中等大小,叶缘有缺刻。叶球中等大小,结球紧实,单球重500~600克。生长期85天,生长整齐,风味佳,抽薹晚,较抗病毒病和顶烧病。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5.奥林匹亚 由日本引进的极早熟结球生菜品种。外叶较小而少,叶片淡绿色,叶缘缺刻较多。叶球较紧、淡黄绿色,单球重400~500克。生长期65~70天。品质好,耐热性强,抽薹极晚,适宜夏季露地栽培。

  6.大湖659 由美国引进的中晚熟结球生菜品种。叶片绿色,外叶较多,叶球大而紧实,单球重500~600克。生育期110天,每亩产量为3500~4000千克,品质好,耐寒性强,不耐热,适合冬季保护地和春秋露地栽培。

  7.卡罗娜 由荷兰引进的结球生菜品种。中晚熟,叶片亮绿色,微皱,株高25厘米左右,开展度40厘米;叶球高15.4厘米,宽16厘米,圆球形,白绿色,包球紧。单球重700~800克,定植到收获需55天,品质优良,叶质脆嫩,微甜,水分多。

  8.玻璃生菜 广东农家品种。散叶生菜,株高25厘米,开展度27厘米,叶簇生,叶片近圆形,较薄,叶长18厘米、宽17厘米,黄绿色有光泽,叶缘波状,叶面皱缩,单株重200~300克,质软滑,不耐热,耐寒,适宜春秋栽培。一般每亩产量2000~2500千克。

  9.广东登峰 属于直立生菜,又称长叶生菜。叶片狭长,叶缘波状,叶片淡绿色,株高30厘米,开展度36厘米,单株重330克,适宜夏季栽培。

  10.红生菜 四川攀枝花地区地方品种。属于直立形莴苣,中熟,叶丛较横展,开展度约53厘米,叶面皱,叶片倒卵圆形,绿色间紫红色,叶片边沿较平滑,耐热性较强,单株重450克左右。

  11.东方凯旋 北京东方正大种子有限公司育成。散叶生菜品种,叶簇生,较直立,株高25厘米,开展度30厘米,叶近圆形,叶面皱缩,黄绿色,有光泽.叶缘波状。单株重300~500克,生育期50~60天。质脆嫩,水分中等。耐热,抗病,产量高。

  12.红帆紫叶生菜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从美国引进的散叶生菜品种。早熟,全生育期50天。喜光,较耐热,不易抽薹,植株较大,叶片皱曲,叶片及叶脉为紫叶,色泽美观,随着收获期的临近,红色逐渐加深。每亩产量1000~2000千克,适合春、秋、夏季露地栽培及冬季保护设施栽培。

篇三 秋莴苣栽培技术
秋冬莴苣栽培技术

2013年蔬菜科技

入户培训材料

秋冬莴苣高效栽培技术

秋冬莴苣笋叶兼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很少生虫打药,是真正的放心蔬菜,在肥水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迅速,笋头大,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2500-3000kg。抢在10月份上市,经济效益较好。

1.品种选择

宜选用耐热、生长快的早熟品种,如:耐热二白皮、特耐热白尖叶、超抗热王尖叶莴笋、夏秋王圆叶莴笋等。

2.播种育苗

2.1 播种时间 8月中下旬(处暑前后为宜),播种过早,笋小易抽薹。

2.2 苗床选择 苗床地要选用避西晒、土质肥沃、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疏松菜土,并深翻烤晒过白。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2.3 低温催芽 莴笋种子的发芽适温为15-18℃,超过30℃,发芽困难。在夏秋播种宜采用低温催芽。方法如下:

(1)吊井法 用凉水将种浸泡1-2小时,去其浮籽,用湿纱布包好,置于井内离水面30厘米处,每天取出种子淋水1-2次,连续3-4天即可发芽。

(2)冷冻法 将浸泡24小时后的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中,在-3-5℃的温度下冷冻一昼夜,然后将冷冻的种子放在凉爽处,经2-3天种子即可发芽。

2.4 苗床管理 播种前先将床土浇湿浇透,等缩水后锄松表土,再行播种,早秋莴笋由于出芽困难,应适应增加播种量,每10平方米苗床用种子18-24克。播种后浇盖一层3-4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及覆盖一层薄稻草,或覆盖黑色遮阳网,出苗前双层浮面覆盖在苗床土上,出苗后用搭小拱棚

或平棚覆盖遮阳网。早晚浇水、追肥,保持床土湿润。

3. 整地定植

3.1 整地施基肥 深翻烤土,结合整地每666.7平方米施腐熟堆肥和人畜粪2000千克、饼肥75千克与复合肥50千克。采用深沟高畦,畦高0.3-0.4米,畦宽1.1米左右,平整畦面,还可撒上适量的有机堆肥,以利幼苗定植后扎根。

3.2 及时定植 早秋莴苣定植要严格掌握苗龄和定植密度。一般以25天苗龄定植为宜,行距0.3-0.35米,株距0.25米,每666.7平方米栽6000一7000株。

4.田间管理【秋莴苣栽培技术】

4.1 遮阳网管理 在大棚上盖好遮阳网后,选阴天或下午定植。或定植后搭建遮阳网小拱棚,并及时浇压蔸水。如盖黑色遮阳网应在幼苗缓苗后开始生长时拆去;而盖银灰色网者一般盖10一20天拆去。

4.2 中耕及肥水管理 莴苣根系浅,再生能力弱,受伤后易流出乳白色汁液,有害生长,因此应少中耕。加强肥水管理,应淡粪水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茎叶生长,防止因缺水,缺肥易引起先期抽薹。为了提高产量,有条件的还可喷施植宝素、植物动力2003等,促进茎叶生长。

5.病害防治

5.1 霜霉病 在发病初期可用72%杜邦克露500-750倍或25%百菌清5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或45%代森铵900-1000倍液喷施,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5.2 软腐病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四周撒少许石灰。同时。可用链霉素200毫克/升或敌克松500-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6.采收

秋莴笋应及时采收,莴笋的采收标准是心叶与外叶平,或现蕾以前为采收适期,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则易抽薹开花,

空心。最早可定植后45天上市。

篇四 秋莴苣栽培技术
大棚莴笋秋延迟栽培技术

大棚莴笋秋延迟栽培技术

【秋莴苣栽培技术】

茎用莴苣,又名莴笋、莴苣笋、青笋等,为菊科莴苣属莴苣种中能形成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及西亚,在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莴苣演变成特有的茎用莴苣—莴笋。据测定,每100g鲜重的笋部含蛋白质0.6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9g,钙7mg,磷31mg,铁2.7mg,胡萝卜素0.02m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02mg,尼克酸0.5mg,维生素

C 1.0mg。此外,茎和叶中还含有乳白色汁液,其中含橡胶、糖、甘露醇、树脂和莴苣素,有苦味,具催眠作用,可提炼制药。莴笋以肥大的嫩茎和嫩叶供食,可凉拌、抄食或煮食,清香、脆嫩、爽口;也可干制、盐渍、糖渍或制成泡菜和酱莴笋等,可终年食用。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性状

直根系,侧根多数,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cm的土层内。茎短缩。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淡绿、绿、深绿或紫红色,叶面平展或有皱褶,全缘或有缺刻。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加粗,茎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形成棒状肉质嫩茎,肉色淡绿、翠绿或黄绿色。圆锥形头状花序,花浅黄色,每个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黑褐色或银白色,附有冠毛,可随风吹散。不待全部成熟,即须采收。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莴笋为半耐寒性蔬菜作物,喜冷凉的气候,忌高温,稍能耐霜冻。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0℃,30℃以上不能发芽。幼苗可耐-5~-6℃低温,长江流域地区可露地越冬,其耐寒力随植株成长而降低。茎部遇0℃以下低温会受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当日平均气温达24℃左右时生长仍旺盛。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1~18℃,在夜温较低(9~15℃)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有利于茎部肥大。茎部遇0℃低温会受冻。

莴笋为长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会延迟开花期。长日照伴随温度的升高会使发育加快,并且早熟品种反应敏感,中晚熟品种反应则迟钝。

莴笋为浅根性作物,吸收能力较弱,且叶面积大,耗水量多,因此需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茎部膨大期更不可缺水。

二、主要品种【秋莴苣栽培技术】

根据莴笋叶片形状,可分为尖叶和圆叶两个类型,各类型中依茎的色泽又有白皮(外皮绿白)、青皮(外皮浅绿)和紫皮(外皮紫绿)之分。

1、尖叶莴笋

叶披针形,先端尖,叶簇较小,节间较稀,叶面平滑或略有皱缩,色绿或紫。肉质茎棒状,下粗上细。较晚熟。苗期较耐热,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种有:柳叶莴笋,北京紫叶莴笋,陕西尖叶白皮莴笋,成都尖叶、特耐热二白皮,重庆万年椿,昆明苦荬叶耐热莴笋,上海尖叶,南京白皮香、青皮莴笋等。

2、圆叶莴笋

叶片长倒卵形,顶部稍圆,叶面皱缩较多,叶簇较大,节间密,茎粗大(中下部较粗,两端渐细),成熟期早,耐寒性较强,不耐热,多作越冬春莴笋栽培。主要品种有:北京鲫瓜笋,成都挂丝红,特耐寒二白皮、二青皮,济南白莴笋,陕西圆叶白皮莴笋,上海小圆叶、大圆叶,南京紫皮香,湖北孝感莴笋,湖南锣槌莴笋等。

三、栽培技术

我省莴笋栽培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分期播种,以露地栽培为主,辅以设施栽培,已能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其中大棚秋延迟栽培是秋季育苗,定植在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内,冬季上市的栽培方式,供应整个冬季,效益较高。其栽培技术如下:

1、育苗

⑴品种及播期

大棚莴笋秋延迟栽培,苗期处于高温、长日照的环境中,容易未熟抽薹。在选用品种时,应选择苗期耐高温、对长日照反应迟钝的中晚熟品种,如南京紫皮香、济南柳叶笋、重庆万年椿、成都二青皮、上海白皮笋等。大棚秋延迟栽培适宜播期为8月中旬~9月上旬。 ⑵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高燥阴凉地块。播种前15天必须耕翻晒垡,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750~1000kg,配合少量磷肥、钾肥,然后打碎土垡,精细整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栽培面积之比为1:60~80。

⑶催芽播种

莴笋秋延迟栽培均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播种量为每667m2苗床用种0.75~1.0kg(具体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苗床定苗密度、大田定植密度等因素决定)。育苗期正处于初秋高温季节,种子发芽困难,须进行种子低温处理,具体方法:用新提上来的井水(15℃左右)或冷水浸种5~6小时,用手搓洗,除去粘液和杂质,淘洗2~3次后,稍晾去种子表面的水分,用湿布袋包裹,置于地下室、防空洞等阴凉初,或吊在距水面约30cm处的井中(不能浸泡在水中)催芽。保持15~20℃,每天用井水淘洗1~2次,3~4天就可出芽。也可将经浸种后淘洗干净的种子,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存放24小时,使之冻成冰块或冰渣,然后取出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使冰块缓慢溶化,种子也可缓慢发芽。当种子幼芽露白后,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凉通风处,注意喷水保湿,经3~4小时后,胚芽转为淡绿色时即可播种。炼芽后的种子,出芽迅速整齐,抗逆性强。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浇足底水、水渗后的苗床上,覆细土3~5mm。莴笋育苗一般不进行分苗,应适当稀播。

⑷苗床管理

苗床覆土后盖上稻草、遮阳网等,并经常浇水,使床土保持湿润状态。幼芽拱出土表时及时揭去覆盖物,随即拱架遮阳网形成遮荫棚,以防烈日曝晒及暴雨冲刷。气温较高时,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可于早上8时以前和下午5时以后各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并降低土温。幼苗出齐后,长出1片真叶后,根据出苗情况开始间苗,拔去密集处的苗;2~3片真叶时再间1次,苗距3~4cm,以免秧苗过密引起徒

长,使定植容易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以后见干见湿,促进秧苗根系生长。生长中期,根据长势,可少量追肥,每667m2苗床用尿素3~5kg,天气干旱时再浇1次水。

⑸苗期病虫防治

苗期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和霜霉病,注意及时防治。

2、定植

⑴定植时间

当苗龄20~25天,幼苗长至5片左右真叶时即可准备定植,苗龄一般不宜超过30天,苗龄太长易引起先期抽薹。

⑵整地施肥

前茬夏菜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晒垡,晒垡最好要有15个太阳日以上。施基肥,每667m2大田施用优质腐熟厩肥1500~2000kg、尿素5~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施肥后深翻20cm,精细整地,作高畦深沟,并做到能灌能排。

⑶定植方法

定植前1~2天应将苗床淋透水,以便起苗时少伤根,多带土。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好、子叶完整、叶片肥厚、节间短、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幼苗,不可用徒长苗定植。定植宜选在下午高温过后或阴天进行。定植株行距为(25~30)cm×(25~30)cm,每667m2栽8000~10000株。具体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季节长短、市场要求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决定。定植后气温仍然较高,可在大棚支架上覆盖遮阳网,提高幼苗成活率,促进缓苗。

篇五 秋莴苣栽培技术
莴苣种植栽培技术

莴苣种植栽培技术

摘要【莴苣种植栽培技术:一般于第一年秋季9-10月播种,40-50天当苗具5-6片真叶定植,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次春返青后有充分时间生长叶丛,4-5月收获就能获得高产】

春莴苣的栽培:

⑴播种期:长江流域莴笋露地越冬,以春莴笋为主,一般于第一年秋季9-10月播种,40-50天当苗具5-6片真叶定植,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次春返青后有充分时间生长叶丛,4-5月收获就能获得高产。

⑵培育壮苗:莴笋都行育苗移植。苗床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疏松肥沃的壤土,先施腐熟人粪尿翻地作基肥。每分苗地播种量100-150克,可栽二亩。播种后盖细土一层,再覆草片保湿,经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粪水50-100公斤或尿素0.5-1公斤,子叶平展及1-2片真叶时各间苗一次,移植前一星期浇送嫁肥,每分地尿素0.5-1公斤,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伤根。大小苗分开定植,便于大田管理。

⑶整地施肥,合理密植:莴笋需肥量大,要选择保肥力强疏松壤土,亩施厩肥或垃圾3000-4000公斤、人粪1500-2000公斤为基肥,翻地后作成1.6米(连沟)畦面。栽植密度依品种与季节而异。早熟种,行株距为18-23厘米见方,亩栽8500-12000株;晚熟种25-30厘米见方,亩栽7000-8000株。

⑷田间管理:春莴笋以苗越冬,前期生长缓慢,需肥量少,栽后浇一次稀粪水,如实行间套作不能施基肥时,年内应增施1-2次为粪,亩施1000-1500公斤,结合中耕疏土,促使根系生长。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长,增强耐寒力,安全过冬。

/life/jq/20121018/4155.html

开春后,茎叶迅速生长,进入莲座期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温,结合追肥一次,亩施30%人粪尿1000公斤。植株封行后茎部肥大加速,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合计人

粪尿2000-3000公斤或尿素30-40公斤,保证茎部膨大。施肥不能过迟,以免造成茎部开裂。

⑸适时采收、选株留种:莴笋肉质茎生长抽伸的同时,上闻形成花蕾,当茎顶端与最高叶片尖端相平时为采收适期,嫩茎已充分膨大品质最佳。

莴笋留种按不同类型和地区采用方法不同,莴笋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长江流域9月播种4

月收获,可从田间选择具有本种特性,抽薹晚、节间密、叶片少而不分枝,笋粗而长不裂口,无病植株。选留的种株将下部的黄叶去除,拔除其他劣株,株行距保持33厘米见方,间拔后施一次抽薹肥,促使花茎伸长和分枝,插支柱防倒。莴苣花期很长,种株上不同部位的种子成熟期不一,成熟的种子很轻,具有伞状冠毛,很易随风飞散,当叶部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上生白色伞状冠毛时,及时采收,晒干贮藏。

莴苣软腐病

为害症状

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病原形态特征

菌体短杆状,周生3~6根鞭毛,大小1~2×0.5~0.7微米,革蓝氏染色阴性,兼性嫌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园形凸起,灰白色不透明,具光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荚膜无芽孢,病菌生长适温25~30℃,最高38~39℃,最低4℃,致死温度48~5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秋莴苣栽培技术】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贮运期要注意通风降温。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篇六 秋莴苣栽培技术
秋莴苣栽培技术

篇七 秋莴苣栽培技术
莴笋栽培技术

莴笋栽培技术

莴笋是一种以茎用为主又兼叶用的莴苣,其茎有大如笋,故称莴笋。莴笋茎质脆、味美,是人类常用的蔬菜。莴笋适应性强,好栽培,产量高、效益可观,一般亩产2000公斤,亩产值3000—4000元。因地制宜,积极推广莴笋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莴笋类型及品种

(一)类型

莴笋的品种很多,大致有尖叶、园叶两类。尖叶莴笋叶披针形,先端尖、叶簇小,节间稀,晚熟,苗期较耐热,可作秋季栽培或越冬栽培。园叶莴笋叶长卵形,顶部稍园,早熟、耐寒,不耐热,品质好,多作越冬栽培。在园叶与尖叶类型中,不同品种又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别。早熟品种生长期短,叶片开展度小,叶茎比值小,产量低,而晚熟品种恰恰相反。也有依茎色分为青笋、白笋两类。一般早熟种皮、肉色绿,而晚熟者皮、肉为绿白色或白色,早熟种感温性强,在月平均温度20℃以上时易抽苔,纤维多,品质差,作春笋栽培效果好;晚离种对高温不敏感,抽苔晚,温度升到24—26℃时,仍有一定产量,故秋栽效果变好。莴笋呈长光照反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尤以早熟种比中熟种,中熟种比晚熟种更甚。所以,根据栽培目的,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是获得丰产的前提。特别是秋季栽培

时,更应选择晚熟类型。

(二)常用品种

【秋莴苣栽培技术】

国内莴笋常用品种有:尖叶莴笋、紫叶莴笋、桂丝红、园叶莴笋、二白瓜密节巴莴笋、尖叶鸡腿笋等10个品种。就我们从江县而言,莴笋多属外地引进品种,据初步调查,我县目前生产上用的品种主要有尖叶莴笋,园叶莴笋、紫叶莴笋、桂丝红、绿叶莴笋或其变种。

1、尖叶莴笋(柳叶笋):生长健壮,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50—60厘米。叶呈宽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8—10厘米,叶面有皱纹。茎呈棒状,白绿色,长33—50厘米,横径5—6厘米,单株重500多克,大者1—1.5千克。中熟,肉质脆,水分多、品质好、产量高,但抗霜霉病力差。较耐寒,苗期耐热,可春、秋两季栽培。

2、园叶莴笋:属早、中熟品种,夏播定植后35天采收,秋播定植后50天采收。株高50厘米,开展度40厘米。叶倒卵园形,叶面光滑,肉质茎棒锤形,长25厘米,横径6厘米,皮白绿色,肉绿白色,质地脆嫩,单株重0.8千克,最大1.5千克。抗病性较强,耐热,夏秋季栽培,不易抽苔,亩产3500—5000公斤。春莴笋10月下旬播种,夏秋莴笋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冬莴笋8月下旬播种。

3、紫叶莴笋:株高40厘米,开展变55厘米,叶片披针形,长42厘米,宽14厘米,叶面多皱苗期叶片,成株的心叶及大叶片的边缘为紫红色,大叶片的其他部分为谈绿色 。茎棒状,一般长51厘米,横径6厘米,外皮白色,单个重1千克左右,中晚熟,较耐热,抽苔迟,【秋莴苣栽培技术】

抗霜霉病力强,肉质脆,水分较少,品质好。春季栽培较多,夏秋季也可种植。

4、桂丝红:又叫洋棒莴笋。作越冬莴笋栽培时,春季生长迅速,茎部肥大快,比尖叶白笋提前10—15天上市。桂丝红叶片倒卵园形,绿白色,嫩叶边缘微带红色,叶表面有皱褶,茎皮色绿,叶柄着生处有紫红色斑块,茎肉绿色质脆。单株重0.5千克左右。耐寒性和抗病性均较强,不耐热,抗旱力中等,耐肥,不易抽苔。秋播作过冬春莴笋栽培,也可作冬莴笋栽培。春莴笋一般在白露至寒露播种,立冬至小雪定植,春分后开始采收。科莴笋在立秋、处署间播种,寒露后收获。

5、绿叶莴笋:叶片长椭园形,淡绿色,叶面皱缩,节间较密。笋棍棒形,茎皮绿白色,长30—50厘米,横径约6厘米,肉质地脆嫩,单笋重约600克。抽苔晚,适应性强,亩产3000公斤左右。

我县各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栽培季节要求,选适宜品种,以获取高产。

二、栽培季节及播种期

莴笋的主要栽培季节是春季和秋季,现在由于保护措日趋完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基本上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周年供应。按其收获期可将其分为春莴笋、夏莴笋、秋莴笋和冬莴笋4类。

1、春莴笋:春莴笋是指春节收获的莴笋,要求供应期尽量提早,以缓解春淡蔬菜市场供需矛盾。这茬莴笋,一般采用露地栽培,如能

利用塑料棚温室栽培,可使采收期比露地早1个月左右,效果更好。春莴笋播种期一般在9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获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2、夏莴笋:夏莴笋是指6月—7月份收获的莴笋。这茬莴笋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熟抽苔,过早抽苔的莴笋,肉质茎发育不良,细而长,商品性差,产量低。所以应尽可能用阴凉地栽培。夏莴笋播种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期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

3、秋莴笋:秋莴笋是指夏播秋收的莴笋。这茬莴笋除有未熟抽苔现象外,主要问题播种育苗期正处高温期,种子必须经过低温处理才能迅速发芽。秋莴笋播种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期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收获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4、冬莴笋:冬莴笋是指秋播冬收的莴笋。其播种期和收获期均比秋莴笋晚,但播种育苗期温度仍然偏高。收获期晚,遇到0℃的低温后容易受冻。一般播种期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定植期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收获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夏莴笋和秋莴笋生产中出现的未熟抽苔现象,主要原因是感温性强的品种,受高温影响所致。为避免未熟抽苔。提高夏、秋莴笋产量品质,必须选用感温性弱的品种,如尖叶莴笋、紫叶莴笋和园叶莴笋。

三、育苗与移栽

1、苗床及移栽土壤选择:莴笋根系较强健,但分布浅,主要集中

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对深层肥水吸收能力较弱,而它的叶面积又大,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垣,土质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作为苗床和移植地。

2、苗床和移植地整理:苗床和移植地在施足有机肥料作底肥的基础上,深耕拍细,使土粒细小均匀一致,土壤疏松平整,通透性好,便于笋苗发育生长。

3、种子低温处理:春莴笋、夏莴笋和秋莴笋无需进行种子处理。仅秋莴笋播种期正值高温期,不仅对发芽不利而且常因胚轴灼伤而引起倒苗。

所以秋莴笋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具有促进出苗的效果。低温处理时,把种子同沙布包好放在水缸处阴凉处,每天用井泉凉水冲洗2—3次,在5—10℃中处理2—4天,在10℃中处理3—4天就会发芽露白或将种子用沙布包好,放进电冰箱的冷藏室最下层,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一次再放入冰箱,一般48小时就发芽露白。当大部分种子发芽露白后,立即落水播种。

4、播种:苗床播种量一般为每亩0.6公斤,一亩苗床,可供15—20亩地栽植。采用撒播法播种,干籽趁墒播或落水湿播均可。干播时苗床整好后均匀撒入种子,浅锄搂平,轻踩一遍,使种子土壤紧密结合,然后再轻搂一遍,使表土疏松,既有利于保墒,又有利于幼苗出土。落水湿播时,先在苗床淋水(最好淋腐熟人畜粪尿水),水渗透土壤后,均匀撒入种子再覆盖一层细土厚约0.5厘米。秋莴笋应选择


秋莴苣栽培技术相关热词搜索:莴苣春季栽培技术 红莴苣丰产栽培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秋莴苣栽培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秋莴苣栽培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5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