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蒙古包制造

蒙古包制造

2017-06-30 09:20: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蒙古包制造(共7篇)蒙古包的制作工艺[农广天地]蒙古包营造技艺(20130104)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居住的生活场所,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实际使用的蒙古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逐步成为旅游区招待宾客的场所。但是,与此同时,2008年,蒙古包营造技艺最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节目以蒙古包技艺传承人赵富荣和她的工匠...

篇一 蒙古包制造
蒙古包的制作工艺

  [农广天地]蒙古包营造技艺(20130104)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居住的生活场所,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实际使用的蒙古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逐步成为旅游区招待宾客的场所。但是,与此同时,2008年,蒙古包营造技艺最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节目以蒙古包技艺传承人赵富荣和她的工匠作们做为主人公,介绍了蒙古包的结构、设计、主要构架的制过程以及搭建技巧。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 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 乌尼”(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 “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 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 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 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篇二 蒙古包制造
羊毛毡烙画的制作方法

[农广天地]羊毛毡烙画的制作工艺 

       羊毛毡烙画就是在羊毛毡上进行的烙画,是烙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吸取了烙画的烙制经验,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羊毛毡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在给人们带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给制作者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羊毛毡烙画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但由于南北方在地域上和创作思路上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制作风格。在本期的节目当中,编导就分别选择了南北方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羊毛毡烙画作品,来向观众朋友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它们的制作工艺。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毡画是由底面为毡布,画面有烫笔制成,不掉色,易保存,不掉色,易保存,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西汉末年,盛于东汉,并被命为进献皇帝的贡品。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采用蒙古族传统工艺制作的羊毛毡,结合烫烙工艺,在羊毛毡上烫出焦黄的印痕形成一幅画。挂于室内不仅能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且符合现代人“环保、健康、自然”的追求。毡画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 艺术品,早在蒙族人民还住在蒙古包的时代,毡画就挂在蒙古包里,现在,毡画不再只是蒙族人民的专用品了,它已经伴随着它精美的做工,走进了很多人民的家庭,因为它的不俗,因为它的精美。 

  此款产品为羊毛毡画,毡画是由底面为毡布,画面有烫笔制成,不掉色,易保存,是家饰装修的推荐用品。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西汉末年,盛于东汉,并被命为进献皇帝的贡品。更是达官贵人互相馈赠的高级礼品。至到现在,也是国家领导人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之一。  

  羊毛毡制作 

  羊毛--筛选(把羊毛里的皮头挑出来)--开毛(把购买来的羊毛打开)--提净(提取杂质)--碳化--烘干或晾干--梳理(经梳毛机处理)--铺网(把羊毛铺成网状)-搓坯(经平板机揉搓毛坯)-捣毡(制作毛毡毛坯的硬度)--缩绒(毛毡密度处理)--挤毡(经压毡机把毛毡处理平整)--捣毡(二次处理毛毡密度与交叉力)--漂白(把毛毡色度调整到客户要求一般为6小时左右)--甩干--质检--烘干--高温定型--防蛀处理--毛毡块制品或毛毡垫-毛毡条等毛毡制品--质检--入库。

  基本圆柱  

  1.将羊毛取出适合长度。先均匀铺平,将羊毛扎实的往前卷  

  2.将羊毛放在工作垫上,轻戳固定表面的羊毛固定  

  3.一边滚动一边戳刺,务必每个地方均匀戳刺到  

  4.到半毡化时,开始修整两头的形状,使其变成平面  

  5.然后继续边滚动边戳刺,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补上  

  6.直到羊毛变得紧实,完全毡化为止  

   基本球形  

  1.取出适量的羊毛,将羊毛对折后,轻轻卷起,成蓬松状圆柱体。  

  2.将蓬松的圆柱体的两端向内重叠,放置工作垫上,轻戳固定。  

  3.一边滚动一边戳刺,要小心不要扎到手。4.在毡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滚动,避免圆球变形。  

  5.在感觉戳刺过程中开始有阻力的时候,毛球已经半毡化了。这个时候可以针对羊毛球进行修复,包括凹陷、扩大等。  

  6.修复完毕以后可以继续毡化到毛球紧实。片状教程  

  1. 先铺好羊毛。  

  2. 将羊毛一段一段折起来。  

  3. 折好后,整体成一片长方形,放在工作垫上,用戳针轻戳固定最后覆盖的那层羊毛。  

  4. 先戳刺某一面,直到半毡化(形状已大致固定,但还松软的状态),再换另一面继续戳刺至半毡化。  

  5. 再继续轮流修整两面及边缘,直至整个形状变薄、变小、变紧实,完全毡化。  

  圆盘、花形  

  1. 将取好的羊毛卷成圆盘状。  

  2. 将卷好的羊毛放在工作垫上,用戳针轻戳固定最后覆盖的那层羊毛。  

  3. 一边滚动圆盘边缘,一边均匀地进行戳刺动作,不能只戳刺一个地方,否则会变成平坦。  

  4. 修成大致的圆形后,继续用戳针戳刺圆盘上部和底部,直至成平面状。  

  5. 继续边滚动边戳刺修整边缘弧度,使其更圆滑紧实。  

  6. 紧实的圆盘状做好后,在边缘用45度针法向内一个方向用力戳刺,直至凹陷。  

  7. 用同法的办法,在边缘均匀戳刺出五处凹陷。  

  8.再继续用针修整边缘和上下面,使花瓣形状更圆滑、更紧实,直至完全毡化。

    

篇三 蒙古包制造
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蒙古包制作工艺调查

篇四 蒙古包制造
独特的中国传统民-蒙古包

篇五 蒙古包制造
搭建蒙古包

你住过蒙古包,但是你会搭建蒙古包吗? 微信原版阅读:632014-08-09 蒙古原创音乐

问你住过蒙古包吗,你会很自豪的回答我是蒙古人,但是你知道蒙古包是怎么搭建的吗?不知道你就好好看看吧,估计再过几十年你都很难见到原始的搭建方式, 蒙古包搭盖的地点必须选择距离水草近的地方,

其次还要在背风处。夏季要设在高坡通风之处,避免潮湿;冬季要选择山弯洼地和向阳之处,寒气不易袭人。

蒙古包形态构造采用的是力学受力分解的原理,这样的造型能经得住草原上的雨雪侵袭,蒙古包承受二千—三千斤的压力,蒙古包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架木制造的十分科学,把压力都分担了。

铺地板。把地板拼得平整是个手艺活,一定要仔细。不平处用石块垫好,草拔掉。【蒙古包制造】

围围扇(围哈那)。“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的墙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四、五、六个哈那,也有八、十个哈那的大蒙古包。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撑力。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其三是外形美观。制做哈那的木头一般用红柳,轻而不折,打钉眼不裂,受潮不变

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捆绳是把相邻两片哈纳的口绑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的细绳,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

来个哈那全图

哈那和门的连接。

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

去。门朝南或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冬季门一般是双层的,两扇里门叫风门,向两边开。外门为单扇门,从左向右开,叫封闭门。我们这是夏天的门。【蒙古包制造】

立天窗。天窗,蒙古语称“陶脑,套瑙”,位于蒙古包顶中央,它可以排烟、通气、照明、采光。窝呢,即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注意它上面的孔,是留给乌尼(椽子)的。

天窗(套瑙)的支撑部分的固定。

篇六 蒙古包制造
新式豪华蒙古包

新式豪华蒙古包

工艺说明

内蒙古九林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 内蒙古九林公司简介

内蒙古九林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5年,一直致力于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传承、

发扬、发展。先后参与了呼和浩特蒙古族风情

一条街、呼和浩特火车站民族特色外墙改造、

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民族风情市政改造、伊克

昭盟乌审旗民族风情街景改造的设计等相关类型工程。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旅游景点的建设与文化打造。先后参与了上海市盛泰集团蒙古族文化园区建设、乌兰察布辉腾格勒黄花沟移民村景区建设、包头希拉穆仁景区内诸多旅游点草 原文化打造与建设。

二、 九林蒙古包特点

观赏性:

九林豪华观景蒙古包,匹配落地式观景大

窗。为体现文化张力,采用浮雕造型,外罩防水金属漆,色彩鲜艳、尊荣大气。造型精致细腻,不易掉色、褪色。蒙元文化表现力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文化传播性。

实用性:

坚固耐久,防水保温性能优越。顶部采用

钢构穹顶支撑,整体防水材料做底,罩防水金

【蒙古包制造】

属涂料。三重防水,两层保温。双支撑结构。

有效规避了现在砖混结构蒙古包易漏水、结构

不稳定、保温性能差等弊端。

【蒙古包制造】

增值性:

九林豪华观景蒙古包因其超前的美观与适用性能,能给顾客带来尊荣、舒适等体验感受,有效提升美誉度、指名度与回头率。并充分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并传播,发挥自媒体力量,快速形成口碑效应。

在业内竞争方面,九林豪华观景蒙古包可提升景区整体档次,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形成稀缺性、高端化的竞争局面,抢占优质资源。

突出的文化

传播性能,绚丽的

蒙古元素造型有

利于媒体报道与

网络宣传,更有利于申请相关政策支持。

三、 草原景点蒙古包发展与演变

住蒙古包,感受草原文化,体验草原夜色是草原旅游不可错过的旅游项目,随着草原旅游的发展,住宿蒙古包也在不断的迎合游客需求,有了以下不同阶段的发展

1、 传统蒙古包:

传统包架木由套瑙、乌尼、哈那等组成。

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腰进入。毡门吊【蒙古包制造】

在外面。墙体由顶毡、围毡、外罩、毡门等组

件构成。

在旅游区,人们为了减少投资,将传统包简化,只需花销6000

元左右就可以购入一顶

直径4.5米的简易蒙古包,保持基本外形的基础上也能满足部分使用功能。使用寿命3-5年。

草原旅游刚刚起步时,住宿餐饮以传统蒙古包为主。具有传统意味浓郁,原汁原味的蒙古风情等优点。但结构不够稳定,春季草原

大风一过就有倾斜、垮塌的危险;蒙古包内没

有窗户,只靠天窗采光,采光通风都不太好;

地面有缝隙,无法防止虫蚁进入室内。在卫生、

保温、防潮、舒适度等方面逐渐的不能满足游

客需求。

2、铁架蒙古包:

草原旅游逐步兴起,有些牧民用铁管焊制蒙古包龙骨,外罩毛毡与帆布。并开设玻璃窗,经济实用,同时在采光、通风、防蚊虫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外观、防潮、隔音、保温等方面还是常遭诟病,使用寿命3—10年。

3、砖混蒙古包

随着游客需求的升级,出现了砖混结构的

住宿蒙古包,开始有了室内的卫生间与淋浴。

在舒适度、卫生、安全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但同时蒙古包成了圆形的砖混房间,失去了民族特色的精华部分,作为草原文化载体的功能被大幅削弱。使用寿命10—30年。

4、九林豪华观景蒙古包

【蒙古包制造】

篇七 蒙古包制造
传统蒙古包科学性研究

摘 要:蒙古包是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用聪明才智创造的技术结晶,蒙古包每一部分的构造和设计并非随意安排,而是蒙古族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方式、生活习惯、物产特征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地钻研和改进而逐步形成的科学作品。蒙古包的结构构造饱含着蒙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游牧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蒙古包;科学性;哈那;乌尼;苫毡;游牧

蒙古包是蒙古人生活起居的起点和中心,在蒙古传统游牧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任何一项有关蒙古文化的研究都不可能绕过蒙古包。作为蒙古人家园的蒙古包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意义上的居所,更重要地是蒙古包是蒙古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用聪明智慧创造的技术结晶。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蒙古包的诞生适应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环境、经济特征、生活方式和物产特点;二是蒙古包从整体结构、搭建、拆卸、搬运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特别适应游牧生活,具有灵活、独立的特点。

一、蒙古包是适应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科学作品

游牧是适应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唯一一种科学的生产方式。也是因为受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古代蒙古人发现,穴居或采用泥土搭建的固定居所是不适应游牧生活的,而是要建造一种“活的居所”,才能更好地适应游牧生活。经过漫长的“创造-认识-再创造”的反复实践,最终创造出了兼具适应性与科学性的特殊居所――蒙古包。蒙古包的整体构造是具有灵活结构的科学作品,它常常被誉为“活的居所”,这一“活”字体现在其外观、内部构造和本质特性等多个方面。

蒙古包的每一个部件都为其灵活的结构服务,主要表现为套脑、套脑穿绳、乌尼、乌尼绳套、哈那、哈那皮钉等部件的高效配合,支撑了蒙古包上、中、下三大部分的稳定结合。同时,经过多次的拆卸、装载和运输,蒙古包依然能够毫发无损地重新搭建起来,这也是其作为“活的居所”的重要体现。

游牧生产方式必须考虑到四季轮牧、应对灾害、草场恢复、利用水源等各种自然条件的约束。如果没有适应性极强的蒙古包,游牧业很难在历经数千年的严酷考验之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他们游牧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

二、蒙古包是有效利用蒙古地区物产的科学作品

制作蒙古包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材,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

蒙古高原,属北温带大陆型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夏季最高气温可达零上4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显然不适合用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金属代替木材制作蒙古包。另外,因为金属较木材重量大,也不适合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相比金属,木材具有气候适应性好、遇热不胀、遇冷不缩、质量轻、易塑形及产量丰等特征,因此,制作蒙古包历来都用木材。

毛毡也是制作蒙古包的主要材料之一。在理论上,蒙古包可以用布料、皮革、干草等苫盖,但为什么蒙古族一定要用毛毡苫盖蒙古包呢?其实这也同样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如果用布料苫盖,缺点是白天热、夜晚冷,夏季不遮阳、冬季不保温,遇雨水渗漏、遇大风鼓起;如果用皮革苫盖,虽材料易得,但缺点是经日晒雨淋后会干硬、收缩;有些地区在夏季会利用芦苇、柳条等干草苫盖蒙古包,但其缺点是易燃烧、易渗水。

毛毡的优点是日晒不会发烫,冬季不会冻硬,不渗水,抗强风,冬暖夏凉,不怕折叠,易于搬运、储藏。所以,对于从事游牧生产的蒙古族来说,毛毡历来就是苫盖蒙古包的首选材料。

蒙古包的套脑绑绳、乌尼绳套、哈那连接绳等通常用马鬃、马尾编成的绳索,这并不是随意地选择,而是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按理说,皮条、麻绳、铁丝等也可以发挥捆绑的作用,但具体到蒙古包,均有其不足的一面。如皮条虽有一定的柔韧性,但在寒冷、炎热、干燥、潮湿等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它会变硬、变脆,继而有可能断裂、崩开,铁丝则因过于硬而常常会导致木制部件发生损坏。 马鬃、马尾编成的绳索有柔软,不易伸缩变形、结实耐用等特性。蒙古族充分利用了这些特性,将其用于制作蒙古包的套脑绑绳、乌尼绳套、哈那连接绳等。

制作蒙古包的套脑和哈那时需要用到皮钉,皮钉必须用生皮条制作。如果用铁钉、铁丝作为哈那的连接件,时间长了会导致哈那孔变大甚至裂开。麻绳、鬃绳则因其柔韧性强而导致无法固定哈那。唯有生皮条最适合制作皮钉,使用时先将生皮条泡软,按所需长度裁好后穿过哈那孔将两头打结,待干燥后皮钉将会收缩变硬,日晒雨淋将使其愈发坚固。蒙古族正是发现了生皮条的这一特性,才将其用于制作皮钉。

蒙古族在制作蒙古包时合理利用上述种种原材料,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综上所述,蒙古包是蒙古族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和畜产品资源,以适应蒙古高原游牧生活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懈专研的科学作品。

三、蒙古包是适应蒙古族运输工具的科学作品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蒙古族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也体现在蒙古包的制作环节。在游牧生活中马匹通常用于骑乘,公牛通常用于运输,蒙古高原夏季雨水丰富,地面潮湿松软;冬季雪大、风疾,地势不平,沟壑纵横。在这种环境下,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驭牛勒勒车,勒勒车具有不易陷入泥泞和积雪中、即使陷入也易于人力推拉的特点。所以,蒙古包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充分考虑了一头牛的负重和勒勒车的装载量,达到了牛、车、货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动态平衡。

勒勒车的可装载货物部分一般为长2~2.3米,宽0.9~1米,拆卸后的蒙古包各个部件尺寸通常也在这一范围之内。如乌尼长度一般在2.3~2.6米,折叠后的哈那宽度在1米以内,整体重量则在250~500公斤,适合单车运输。

由此可见,蒙古包各个部件的长短、轻重等不是毫无根据随意制造的,而是适应当时当

地交通状况和运输工具特征的产物。所以说,蒙古包是适应蒙古族运输工具的科学作品。

四、蒙古包结构的科学安排

“轻便、细小、多部件”是蒙古包有别于其他民族居所的一大特点,也是蒙古包之所以能够适应游牧生活需要的科学安排。蒙古包可不可以做得大而敦实?答案是当然可以。但大而敦实的居所不适用于逐水草而居、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方式。因此,轻便、细小、耐用的蒙古包是蒙古族居所的必然选择。

蒙古族制作蒙古包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对力学中的力的分散原理的认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以轻代重、以小代大,以大量细小的部件支撑起一个整体的蒙古包。以乌珠穆沁地区四张哈那蒙古包为例,其套脑由98个部件构成,乌尼有86根,哈那由长短不一的216根木棍组成,木门有38个部件,柱子有14个部件,总计452个木制部件。其中,最长的2~3米,最宽的10厘米,最厚的6厘米,最薄的仅有1厘米。

再看苫毡部分,上例中的蒙古包共有24张苫毡,其中,最长的6~7米,最宽的2~2.3米,最厚的1.7厘米,最短的1米,最窄的0.4米,最薄的1厘米。绳索共有150根,最长的35米,最宽的6厘米,最厚的1厘米。

蒙古族正是利用这些细小、轻便的部件,创造了与其他民族建筑作品共同屹立千百年的居所――蒙古包,如果其中没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反复的实践经验,这一成就是不会轻易实现并保存至今的。

蒙古包的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力学原理,如上所述,蒙古包的乌尼是用柳条制作而成的,如果单拿出一根柳条,其承重力并不大,但一个蒙古包通常会用一百根左右的乌尼,这样一来,套脑和顶毡的重量便会均匀地分散到每一根乌尼上,就不会轻易折断。哈那、绳索等其

他部件的构成,同样遵循了这一力学原理,从而可以用许多细小的部件共同支撑起一个蒙古包。也就是说,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居住面积,同时也方便了搬运和运输,还能利用其力量抗风,这是蒙古包最大的特点。单从部面上看,蒙古包是一个近似半球形的穹顶,这种形式最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只要很细很薄的龙骨便能承受顶部覆盖的几层毛毡重量;再从造型上看,蒙古包十分接近流线型,风暴从任何角度吹来,蒙古包与风向垂直的面积都非常小,因此它对风的阻力也减到了最小,完全可以抵抗风暴的袭击。此外,蒙古包的受力结构都有一定弹性,当某点受力时能将力均匀地传到其他各部位。

综上所述,蒙古包每一部分的构造和设计并非随意安排,而是蒙古族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方式、生活习惯、物产特征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不断地钻研和改进而逐步形成的科学作品。蒙古包的结构构造饱含着蒙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游牧文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郭雨桥.细说蒙古包[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

[2]格?沙日布道日吉.蒙古包[m].北京:远方出版社,2007.

[3]高?阿日华.乌珠穆沁蒙古包[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伊丽娜,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


蒙古包制造相关热词搜索:蒙古包图片 美丽的蒙古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蒙古包制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蒙古包制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52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