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2017-06-30 09:52: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共7篇)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解说词: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记者:“一次这么多人。”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

篇一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二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张冬梅:大山深处养泥鳅年入百万

张冬梅正在泥鳅育苗基地查看育苗的生长情况。(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来源: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静水自然交配”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张勇 记者 龙亿江 编辑 范烨 责任编辑 邓静)

篇三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山坡种植花椒一亩收入小花椒做成大买卖

  山坡地种什么好?看河南省渑池县南村乡陈居民是如何在山坡种植花椒增收致富的。青山村当年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外村姑娘不愿来”曾是十里八村的笑谈。他和乡亲们之所以过上了和市民一样的生活村里还立起了“三门峡十大林业产业基地”的牌子主要依靠种花椒富裕起来。   陈居民五代居住此地由于地处山坡吃水困难“看得见黄河却喝不到水。”丰年一亩地也只能收成500斤小麦遇到干旱年份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出行没好居住无好房吃水靠水窖。这是陈居民所在山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为找到致富门他开始种苹果“结果卖苹果得来的钱只能买几瓶饮料惹得家人直抱怨。”后经乡植保站专家提醒此处土地贫瘠干旱不适合种植果树。一盆冷水浇醒了陈居民:特种种植是个技术活光有蛮劲还不行。   2010年渑池县南村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陈居民眼前一亮:花椒耐旱、耐瘠产量高、价不低咱这山坡地正适合政府不但免费苗还给补贴肯定中!陈居民发动亲戚借资2万又以13亩土地资1万的形式入股合作社第3年就实现亩均8000收入。   种花椒对管理的要求不高只要便于通风、光照和采摘就行。“粗放管理不等于不管花椒树最怕‘两荒’一怕地荒二怕树荒。该除草时得除草该剪枝时得剪枝。剪枝有讲究‘小树剪大枝大树剪小枝留够三股六杈十二枝。”谈及种植花椒技术陈居民变成了专家。   “这两年花椒行情看涨花椒树真正成了俺庄稼人的‘发财树’。”陈居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花椒效益凸显让大伙从陈居民身上看到了希望大家开始纷纷种植花椒如今全村180户家家种花椒。截至目前合作社年收购花椒300余吨产值1500余万示范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发展花椒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   “如今咱村的花椒还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澧津’商标能对花椒进行烘干、过筛、加工、分级、包装土特产做成了大买卖。”陈居民说合作社的花椒2010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1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小花椒变成了“抢手货”。   苦熬四年换来喜事连连。陈居民乐呵呵地说自己去年三喜临门。第一喜是花椒行情上涨自己种植的花椒树扩大到20亩纯收入达13万。第二喜是花椒市场打开局面远销四川、重庆、江浙一带。“一把年纪还赶时髦连店都开上了。”提到第三喜回忆起“光棍村”生活的陈居民更加高兴:他在县城买了一套126平方米的房子“没有贷款一把清!给俺儿子提亲的媒人也来了好几拨”。 关键词: 特种种植 花椒种植

篇四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一亩水稻的种植成本和利润分析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稻米产业是山东省鱼台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鱼台县物价局工作人员近期对稻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优越。鱼台县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14.1℃,最低年平均气温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境内土壤肥沃,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县内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

(二)种植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鱼台县在治水的同时就开始种植水稻,1964年12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变水患为水利。从1965年开始,县内大力推广临沂水稻栽培技术,当年实际栽种水稻35.35万亩。1966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水稻亩产由1963年的69斤提高到357斤。如今,鱼台县水稻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鱼台大米”已作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成了全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鱼台县也成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三)水稻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

1、优质水稻。2015年鱼台县优质水稻生产总体上产量增加、产值减少,成本上升、利润降低。2015年鱼台县水稻产量为平均每亩631.6公斤,比2014年的615.6公斤,增加16公斤,增幅为2.6%。水稻每50公斤的平均销售价为135.50元,比2014年的148.20元减少12.70元,下降8.57%。每亩平均产值为1711.64元,比2014的年1824.64元减少113元,下降6.19%。2015年亩平均净收益为766.64元,比2014年的899.64元减少133元。基本种植成本需用945.00元/亩,主要包括:种子40.00元/亩;化肥230.00元/亩;农药90.00元/亩;机械作业费200.00元/亩(耕地和收割);水费60.00元/亩;人工成本(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及雇工费用含插秧、打肥料、打药、拖谷、晒谷、卖谷等工序)325.00元/亩。

2、有机水稻。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清洁地下水灌溉,防虫网遮蔽、杀虫灯诱杀成虫,施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人工拔草,种植各种绿肥,培施农家肥、有机肥来培肥地力,增进产量。2015年鱼台县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650亩。目前,鱼台县丰谷米业有机稻米基地已投资600多万元,从原种库购进日本越光、鱼农、润农等优质种类,硬化路面1300米、砂石路3700米,敷设U型渠5000米,打了5座深120米的深水井,护砌两个5000立方米的晾水池。有机水稻种植成本主要包括肥料成本、病虫草害防治物质成本、人工劳动成本、机器使用成本(灌溉、收割等)、认证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总计成本平均每亩约为13000.00元。平均亩产有机稻谷为550斤,按1:0.67的出米率计算,亩产有机大米368.5斤。2015年按鱼农一号有机大米的售价50.00元/斤,平均亩产值为18425.00元,净收益约为5425.00元/亩。

二、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鱼台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鱼台县粮食生产中的一项主导产业。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影响稻米生产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稻米产业的后劲和潜力的发挥。

(一)种植效益过于偏低。务农收入相对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水稻种植收入偏低在农村各产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农村各产业看,水稻种植收入远远低于农村其它各产业。水稻种植收入低于在农村就地从事运输、开店或做小生意等行业的收入,不少农民可以靠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其它行业改善家境乃至发家致富,而水稻种植仅仅作为一项副业,满足一家人口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水稻种植收入增长潜力不大。一是稻谷价格提高有限。提高

稻谷价格水平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但受制于市场和社会因素,稻谷价格提高不可能过高、过快。二是农资价格和人工费的上涨压力有增无减。

(二)以初级产品与市场对接,产品附加值低。鱼台县稻米产业主要以种植和加工大米为主,产后的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大部分产品以粗加工的形式出售,附加值太低经济效益上不去。由于大米等产品的自消化能力较弱,导致在市场价格波动时,稻谷、大米生产者处于被动地位,而影响稻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鱼台县稻谷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王鲁镇的王鲁村和陈堂村,大小企业有53家,年加工稻谷能力在100万吨以上,主要为加工个体户,既为居民进行口粮加工又兼做大米生意。据调查,鱼台的大米加工户与国外先进加工企业相比,稻米加工的设备和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极少数大企业引进了日本的先进设备,特别是分级、抛光、色选等几个主要环节差距更大。尽管已实行市场准入,但总体表现还是企业规模小,相对分散,科技含量低,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在科技创新上更显不足。

(四)品牌战略实施不力,原产地域保护工作不到位。目前,鱼台县53家大米加工企业都是各自为战,品牌繁多,不下百种,品牌战略仅为极少数的企业所重视和实施。鱼台大米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整体品牌效应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大米加工企业出于一己私利用标有“东北大米”的包装袋包装鱼台大米,用鱼台的优质大米为东北大米作广告,原产地域产品的品牌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了鱼台大米的声誉和信誉。如果让这种“自残”行为继续泛滥,鱼台优质稻米的品牌和形象将被自己人击垮,全县4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将受到严重损害。

三、加快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稻米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鱼台县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应在“更新一个观念,加大两个力度,坚持三个发展,抓好四个突破”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更新一个观念。2015年,有机稻米的净收益为5425.00元/亩,而普通优质水稻的净收益约为766.64元/亩,种植有机大米的效益之高是普通优质稻米所不可比的。要实现水稻种植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须更新种植观念扩大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树立以“加工带动种植推动发展”的大旗。

(二)加大两个力度。一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重视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增加企业发展潜质。每年组织人员到大专院校培训、深造改善队伍结构,并从全国各地高薪聘请具有博士、硕士、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科技创新。二是加大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引进日本、德国、瑞士、韩国、意大利等国先进加工设备,重点装备龙头企业。同时,加强科研攻关,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龙头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三)坚持三个发展。一是坚持典型带动,规模发展。要树立典型、抓大户,现身说法、示范带动,真正形成大户帮小户、老户带新户的共同发展局面,推动产业不断上规模。二是坚持政策扶持,激励发展。在引进专业人才、兴办稻米加工企业、搞活市场流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户在空地盖厂房,免收临时占地管理费、办证手续费等。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稻米销售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三是坚持壮大龙头,牵动发展。不论是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只要能把稻米产业带动起来,就作为龙头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鱼台丰谷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群体。通过“招、引、联”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客商和企业来鱼台县投资建厂,扩展生产领域,提高综合效益。

(四)抓好四个突破。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求突破。有计划的实施拉长稻米产业链,不仅加工稻谷成大米,还要配套建设仓储烘干设施、米糠油开发生产、稻壳发电等,做好大米深

加工文章,最终实现稻谷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增加产后效益。二是在培育市场上求突破。建设鱼台县优质、有机稻米批发大市场,并设仓储、销售、加工、质检4个功能区,力争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三是在打造品牌和提高大米质量上求突破。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没有品牌,就没有粮食产业化经营。鱼台大米应在产品上进行多层次、多样化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大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如根据价格不同、口感不同、包装不同、功能不同打开“鱼台香糯米”、“鱼台黑米”、“鱼台绿米”、“鱼台红米”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大米品牌,做大做强产业主体。四是在营销服务上求突破。坚持把销售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头戏,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以提升企业形象。选出一批业务精湛、事业心强、作风过硬的骨干组成营销队伍,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素质、策略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在全国各省市开展四线(二批、超市、酒店、零售业)同步销售策略,扶植一大批有品牌销售意识的经销商,指导客户开展销售服务。还要建立起具有现代物流的网络化销售模式,用最快捷的方式让产品到达客户手中,不失时机的开展真情回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利用广告、媒体和参加各类会展也是宣传自已的产品和展示企业形象的好平台。

篇五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万亩连片泥鳅高效生态养殖建议书

余干县万亩连片泥鳅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余干县农业开发办

余干县财政局【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二零一二年三月五日

一、园区及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位于美丽的鄱阳湖南岸,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境内湖泊众多,有省内第二大内湖——康山大湖(7.5平方公里),万亩以上的湖泊有5个,千亩以上湖泊达20余个,养殖水面达43万余亩,有宜渔低洼田20余万亩,具有发展水产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我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10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201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达12.2万吨,其中特种水产4.9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5亿元,是全省渔业十强县之一。

(一)园区发展现状

本项目产业园区位于余干县瑞洪镇至康山垦殖场的康垦大堤下的十里水产产业基地发展长廊内的康山垦殖场内,周边有康垦大湖、万亩连片池塘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万亩芡实种植基地和5万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

康山垦殖场,创建于1967年10月,原为江西省农垦直属中型企业,2000年农垦体制改革后下放属地管理。国土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63亩(均为农田),人口11000人,其中职工3039人,辖5个农业分场、2个行政村。垦区内有著名的明朝古迹“忠臣庙”和古战场“插旗洲”、“落脚湖”等遗址,有鄱【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阳湖重要侯鸟栖息地和观赏点。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前沿阵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康山垦殖场距南昌仅42公里,场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沿鄱阳湖洲滩,冬季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白鹤、大雁等珍禽候鸟觅食栖息。宜人的田园风光,美丽的鄱湖景色,内有著名的明朝古迹“忠臣庙”和古战场“插旗洲”、“落脚湖”等遗址,有天造地设的三江口,有鄱阳湖重要侯鸟栖息地和观赏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场旅游观光。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康山垦殖场积极争取资金,打造鄱阳湖康山大堤渔业休闲观光长廊、现代化的候鸟观测中心站。

近年来,康山垦殖场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目前已拥有一大批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有3300亩核心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5000亩池塘高效生态泥鳅养殖基地、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及1000亩竹柳育苗基地。康山垦殖场,这颗鄱阳湖畔的明珠,正以她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旅游环境,成为园区内外的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渔业)、旅游休闲的首选之地。

(二)产业发展现状

1、水产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康山垦殖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江西省尚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饶市鄱阳湖原地水产养殖公司投资建设了5000亩高标准的池塘泥鳅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已有400余农户(职

篇六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青蛙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青蛙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蛙菜综合种养成本图

蛙菜综合种养产出图

参照前述成本控制状况,第一年投入总成本在1万元/亩左右,后续第二年,第三年投入的设施成本,场地建设和青 蛙的种苗都不需要成本了,其余每亩地饲养蝇蛆与蚯蚓的饲料费用,以及为吸引昆虫而投入的电费,灯泡费用,换水而使 用的抽水机电费,人工成本, 共计每年约8000元左右;按3年为周期计算,平均每年投入8800元/亩;

每亩纯利润约为36000元 减去8800元,大约为2.7万每亩每年。

当然,随着野生青蛙的日渐稀少,青蛙的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价格每上涨1元,每亩的纯利润就能增加一千多元,包括 在此表中蔬菜的价格是按照普通蔬菜的价格来销售的,如果能像我们一样通过超市进行按照有机蔬菜的价格来销售,那每 亩地的纯利润至少还能增加1万元。如果能够结合种苗买卖,技术转让培训,国家扶持补贴,商品蛙回收销售,则每亩地 的纯利润将可更高。

篇七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一亩桉树平均每年赚多少钱 给您算明细账(桉树肥投入成本等)

一亩桉树平均每年赚多少钱 给您算明细账

种植大户的桉树账

种植桉树4000多亩、并拥有5间木材加工厂的湛江市女老板李清性格非常爽朗。从去年开始,已经不满足于在湛江种桉树的她,到海南的文昌、昌江等地,租了大约4000亩地来种桉树,还准备在文昌开设木材加工厂,她的目标是要在海南种几万亩的桉树。当问到这些年她靠桉树赚了多少钱时,她非常坦白地:“很难说,因为不知道以后的价格会怎样。不过按照目前的价格,一亩大概可以赚2000多元吧!”她的桉树账是这样算的:种苗0.15元—0.2元/株,一亩大约种180株—200株,一般的土地机耕价格是50至60元/亩,一年工钱0.05元/株,租地的价格视土地的质量而定,好一些土地的地租是一年100元/亩,差一些土地的地租是一年40—50元/亩,不过她已经形成规模经营,有自己的机器耕作,在人工、耕地等方面的成本会减小一些。这样算下来,加上施肥,种桉树的成本大约是800元/亩。

种下桉树4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轮伐,产量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一亩产量大约在8湿吨(即砍伐下来含有水分的木材)到13湿吨之间。目前湛江地区的收购价格是300元/湿吨至340元/湿吨,扣除种植成本和砍伐、运输等费用,一亩桉树一个轮伐期的收入大约有4000元,扣除相应成本大约有2000多元的净收益。如果管理好产量提高,还可以多赚一些。

中等种植户的桉树账

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局局长林康英的妻子,去年在雷州市唐家镇黑树村种了2000多亩的U6品种桉树林。对于这片已经有四五米高的桉树林,林康英掰着指头这样计算:种苗0.1元/株,土地机耕50至60元/亩,一年地租是70元/亩,一年施肥100元/亩,还有一年的人工费是0.05元/株。

4年以后,一亩桉树的产量为12湿吨至14湿吨,收购价格在湛江是320元/湿吨至390元/湿吨。一亩桉树林砍伐一次至少有近4000元,扣除相应成本有3000多元的净收益。保守一些来估算要是产量下降的话,净收益也应该有2000多元。平均一亩桉树林地一年有500元以上的纯收入,10亩地就有5000元的年纯收入。而砍伐后的桉树第二、第三代萌芽林比第一代的产量要更高,每亩的管理成本也会减小。并且产量高于第一代。

林业局的桉树账

在种植桉树这笔账要怎样算呢?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黄金城表示,在海南,桉树苗大约是0.15元/株,地租根据土地的质量来定,平均地租是一年50—70元/亩,加上人工、肥料、运输、机耕等各方面的成本,即使是最好的管理每亩桉树的种植成本也不会超过700元。要是农民自己有地,一个轮伐期还可以省去大约300元的地租。

四五年轮伐期到,一亩桉树林的产量大约为10湿吨,目前海南的收购价格是320元—350元/湿吨,一亩桉树一个轮伐期的收入大约有3000多元,扣除相应成本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一株按树种下以后,大概可以轮伐二三次。

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有一些种植户种桉树造林方法简单粗放,既不按要求整地,也不施肥,往往采用“一锄法”,种后不管,林木长势差,8—10年都难以成林。据我省最近的一次摸底调查,由于品种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近年营造的桉树林中有许多低产林,影响了经济效益。为此,有关专家特别提醒,要像种果树一样去种桉树,要给桉树施肥和管理,才能保证桉树的产量和效益。

桉树投入产出

摘要:目前,外商纸浆企业在广西沿海地区大面积进行桉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使桉树比较适合于种植。生态效益上,桉树对水分的利用率比较高,养分循环比较快,对水土保持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商投资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显著,6年主伐后其纯收入每亩为1313.72元,纯利润为991.06元,年平均利润165.18元,投资回收期为5.43年。同时,营造桉树人工林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及地方税收,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2)造林抚育投资 苗木按照各苗圃同一成本价0.22元/株计,每亩供苗150株,施基肥每株0.5kg,133株/亩计算,基肥每吨1160元。《承包造林合同》规定:整地(包括炼山、清杂、垦带、挖穴)费85元/亩,种植(包括苗木运费)30元/亩。造林后前三年每年抚育追肥一次,肥料以1252元/吨计,每次追肥130g/株,抚育工价以15元/亩计。营林投资见表四。在六年主伐后,林地主要以天然萌芽更新为主,所以主要投资为抚育投资。

(3)生产成本及税金 原木运输费以40元/m3计,采伐费以30元/ m3计,其中加上在采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预估之费用以10元/亩计。税金主要有:育林基金,按销售价6%计,更改基金按销售价4%计,林政管理费2.5元/m3,农特税按销售价8%计。

(4)经济效益分析 ① 纯收入:经6年达轮伐期后,每亩纯收入1313.72元。② 纯利润和平均利润:主伐后每亩纯利润为991.06元,平均每年利润为165.18元。③ 成本利润率为236%。


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相关热词搜索:泥鳅一年繁殖几次 一亩水面产出泥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4年一亩泥鳅纯利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57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