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致富经美食篇

致富经美食篇

2017-07-04 08:54:4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致富经美食篇(共2篇)[致富经猪脚]陆玮:生意惨败后两万元开猪脚店赚千万[致富经]生意惨败后靠猪脚一年翻身(20140917)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这是四川成都,在这里有一个湖南人,凭借着一种特色小吃,在成都站稳了脚跟,他的店开到哪里,哪里就像眼前这样的场景,只要营业,就会排着长队。 把猪脚分割切块、...

篇一 致富经美食篇
[致富经猪脚]陆玮:生意惨败后两万元开猪脚店赚千万


[致富经]生意惨败后靠猪脚一年翻身(20140917)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这是四川成都,在这里有一个湖南人,凭借着一种特色小吃,在成都站稳了脚跟,他的店开到哪里,哪里就像眼前这样的场景,只要营业,就会排着长队。

  把猪脚分割切块、再焯水清洗、去皮检查、香料腌制。最后小火蒸煮20分钟,一份红烧猪脚就出锅了。一碗4块猪脚,卖10块钱。

  他叫陆玮,这个只有2.6平米的猪脚店就是他的。这个小店所在的南新街并不是繁华路段,但您知道,十块钱一碗的猪脚,陆玮一年能卖多少钱吗?

  市民1:卖得好的话十二三万。

  市民2:十万元。

  市民3:一万吧。

  市民4:怎么也得有几十万吧。

  市民5:四五十万。

  市民6:一个月应该是十万多,因为看着很好吃。

  答案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陆玮: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一个小时要卖8锅猪脚,8锅猪脚是什么概念呢,就是250多份,260份。

  如果一小时平均卖100份,每天营业12个小时,一年营业360天,一共有三个分店,陆玮说他一年的销售收入大概是1200万元。

  市民:我晕,这么厉害,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呀。

  陆玮:我们三个店的营业额一年可以突破卖1200万元。

  朋友朱小平:总共开了一年,他的三家店,现在的总产值是1200万元,我觉得这是春熙路上的一个奇迹,小吃的一个奇迹。

  陆玮今年41岁,现在他既当老板又当伙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湖南衡阳的一名商人,有500多万积蓄。开这家店之前,他刚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挫折,自己打拼了10多年的资产,因为决策失误化为乌有。

  2013年他拿着仅有的2万元,用了一年时间,凭着一家2.6平米的猪脚店重新再来。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有人说,他是成都小吃行业的一个传奇。

  某网站综合资讯部负责人匡华伟:成都本身在小吃界竞争是非常激烈地,他在一年之内做到上千万根本不可能的,这是意料之外。

  某团购网站成都地区美食板块负责人顾旭:小吃类他们绝对第一,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就是说一个非常小的,不起眼的一个品类,能够做到这么爆炸的效果。

  一个2.6平米的小店,不足一米的窗口,10元一份的猪脚,陆玮是如何让生意火爆起来的呢?他真的有这么神通吗?但陆玮却告诉记者,猪脚曾经是他发誓都不会去卖的东西。

  陆玮:陆玮这一辈子绝对不做猪脚,而且也不会开猪脚店,你们再也不要说了,当时就是发过誓的,这一辈子不做猪脚,不靠猪脚赚钱。

  发誓一辈子不做猪脚,又为什么做起了猪脚?陆玮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陆玮出生在湖南衡阳农村,初中毕业后,他先去了新疆闯荡,做塑胶生意赚了第一桶金,又辗转去了上海从事医药行业[来源:

  朋友朱小平:当时就是我们的偶像,逢年过节大包小包,很多礼品,都喜欢他回来。

  陆玮的大哥陆中初:致富得早,用的吃的穿的,样样都是让人挺羡慕的。

  过年回家,陆玮都风风光光。他还有一道拿手菜红烧猪脚,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开始陆玮还乐得露一手,可时间一长他就烦了。朋友们一有事就请他做猪脚,公司来了客户点名就吃他做的猪脚。这些陆玮还都能忍,但他最不能忍的,是朋友们吃完了对他说这样的话。

  陆玮的大哥陆中初:我劝他去搞这个猪脚的时候,他马上就摇头,那手一挥,别说这个别说这个。

  陆玮的老婆邢利玲:什么什么猪蹄店,什么什么猪蹄店,都给他取名字,到后来他说,我不做,我陆玮绝对不可能沦落到卖猪蹄,那是不可能的事,永远不可能的事,他就这样讲。

  朋友们都说陆玮如果开个猪脚店肯定能火,但陆玮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陆玮:开工厂一年挣一两百万,松松的,开猪脚店一年能挣两万块钱不,我当时这样想,一年两万元都挣不到,你们说让我开猪脚店,那不是侮辱我的人格吗,我说你们就是开国际玩笑,我陆玮绝对不会去开猪脚店,绝对不会卖猪脚。

  2010年的时候,陆玮的化工厂每年的销售额上千万,他觉得自己怎么会去开个猪脚店。当一个朋友又一次开起玩笑的时候,陆玮发了个誓。

  陆玮:发过誓的,这一辈子不做猪脚,不靠猪脚赚钱。

  陆玮朋友凌云桂:发过誓,跟我发誓不会搞这个猪脚行业。

  然而,就是当年那么骄傲的陆玮,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

  2012年,因为一次决策失误,陆玮在青岛的化工厂资金链断裂,他把积攒的几百万元都搭了进去也无济于事,最终宣告破产,而陆玮也倾家荡产。当年10月,陆玮回到了老家湖南,从回家的那天起,他四个月没有踏出过家门一步。

  陆玮的老婆邢利玲:从小农村出去,好不容易混到那个样子,你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心里受不了打击一样,他在家整整呆了几个月,甚至楼都不下,我们这时候家里的生活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的几个月,陆玮苍老了很多,老婆邢利玲一直跟着陆玮一起创业,和突如其来的变故相比,老婆更担心的是陆玮心如死灰的状态。

  陆玮的老婆邢利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我说我们还要怎么样走下去,两个小孩还那么小,家里还有老人,我就很担心,现在的心情也是很难受的,这样下去这个家就败了,我就很怕他走不出那一段。

  陆玮:那时候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一起做生意做那么大,小生意看不上,又不愿意去做,打工也不愿意去做,好生意看起来挣钱的生意又没有门路,就觉得自己那个时候是走投无路了。

  其实,打击过后,陆玮就想着如何才能快速翻身。但家里只有两三万块钱,他还能做什么呢?家人提议,要不就去开了猪脚店吧,但陆玮死活都不同意。为了养家,他开起了出租车。然而,就是这次开出租车的经历,让陆玮发现了一个他之前从来都看不上的商机。

  陆玮在开出租休息的时候,总会停在一家臭豆腐店旁边。他发现这家店门口老是排着长队,生意非常火爆。连着观察了三天,陆玮算了笔账,让他大呼意外。他发现这家店的月利润竟然不会低于十万元。【致富经美食篇】

  陆玮:从来没有想过小吃一天能卖这么多钱,利润有这么高,所以我自从看了这个店以后,让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想,小吃店也可以赚大钱。

  回了家,陆玮告诉老婆,他打算带着红烧猪脚的手艺,到美食之都四川成都去闯闯。

  陆玮:以前虽然是发了誓,不做,但是先在为了生活,我要赶紧去挣一些钱回来,面子什么都不重要了。

  

  陆玮的老婆邢利玲:他当时做这个决定,能够愿意去卖猪蹄,我觉得他已经是什么顾虑都放开了,抛开一切了,愿意从头再来,能够战胜自己心里面那道坎,过了那个坎了,我说以后遇到什么我也不怕了。

  2013年5月,夫妻两人拿着仅有的两万元钱从湖南来到了四川成都,租不起好的店铺,他们就在春熙路的一条岔路,南新街租下了一个2.6平米的店面。周围人都说,陆玮的第一步棋就走错了。

  陆玮的朋友钱嘉扬:位置不好,人流量不大,觉得可能不适合。

  陆玮猪脚店隔壁的商户店长李闯:因为他们这个铺面很小,不起眼,很多人从这逛逛好像都不怎么一样,之前开的关东煮串串之类的,开得不怎么样,开了又关门,开了又关门,没开多久,最多一个就开了半个月的样子吧。

  位置虽然不好,但陆玮却对自己的手艺信心满满。没想到,想要在口味挑剔的成都小吃市场立足,没那么容易。

  当时,无论陆玮夫妻两人多么努力,叫卖得多么辛苦,顾客始终不买账,开始还有几个人尝试购买,后来就冷冷清清了,每天卖的钱都不够交房租。陆玮很是郁闷,他想找到其中的原因。

  有一次,陆玮无意中在网上检索看什么样的成都小吃最火,竟然也有人评价他的小吃,有一个人评价的头头是道,最终结论是不推荐。

  陆玮:当时看到那帖子我心里凉了半截,我很难受,他就写着这个猪蹄不做推荐,然后就写到这个辣太辣了,干辣干辣,根本不是四川的香辣,猪蹄也不够趴,不够糯。

  陆玮觉得这个人的建议对他的生意改观很有帮助,他要想办法找这个人,通过网站留言,陆玮要了电话,想约见面吃饭,接到电话的这个人感到非常诧异,以为陆玮要找算账。 【致富经美食篇】

篇二 致富经美食篇
[致富经]贾国龙:一碗莜面起家开饭店年售15亿


[致富经]美味的财富(1)为一碗面花400万元买25个字之后(20130923)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专辑《美味的财富》

  蒙古包、烤全羊、顶碗舞,这是内蒙餐饮的三大特色,在北京市的繁华地带就有这样一家餐厅,在这里伴随着马头琴的乐声,人们可以享受到最地道的内蒙古民族礼仪,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草原羊肉。

  他就是这里的老板——贾国龙,烤全羊是他的卖点之一。当年贾国龙带着两道菜闯北京,很快就成为首都餐饮界的一匹黑马,2012年创造了年营业额15亿元的餐饮神话。烤全羊就是他当年带来的一道菜,而另一道则是在一般菜谱里根本看不到的——莜面。

【致富经美食篇】

  2013年8月20日,贾国龙的餐厅里上演了一场搓莜面比赛。

  这些从贾国龙六十多个分店选拔出的参赛选手,被称之为莜面妹,莜面妹在这里充分展示搓莜面的功力,这样够两个人吃一顿的一笼莜面,莜面妹5分钟不到就搞定了。有人开始展示各自的绝活,还有人不忘来一段莜面歌,莜面舞。选手表演的热闹,顾客看的尽兴。

  顾客1:我们还是老一套,变不来,玩那个小笼,我们也没见过这种场合。

  顾客2:我觉得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有这种表演的话,我更愿意到西贝这家。

  贾国龙:以前我们公司从农村请大妈、请大嫂来给制作莜面,我们从今以后我们用这些年轻的有活力的这些男孩、女孩去制作莜面,而且同时好有一些表演,通过莜面妹的制作和展示,让更多的人去吃莜面、点莜面。

  莜面,是西北山区老百姓喜爱的杂粮之一,主要通过手工制作完成,做法多种多样,看似普通的莜面,想要搓好还真不容易。

  记者:这是最简单的吗?

【致富经美食篇】

  贾国龙:你试试,你看看是不是简单,没那么容易,这是个熟能生巧的活。

  莜面对贾国龙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靠着它,贾国龙在京城打开了突破口,而且不断复制、扩张,在全国11个城市开了60多家分店,2012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稳坐全国西北菜头把交椅。

  朋友邢俊文:在我心目中可以说是一个青年冒险家,我们看着已经不可能的事情,他就能挺过来。

  朋友张磊:能一直坚持住餐饮业,而且就坚持在一个小品类上往前走,这个是非常值得可敬的。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业界称为餐饮行业里非常时期的一匹黑马,能够把事业、情感还有经济与文化完美结合的人是不多的,应该贾国龙属于有追求的企业家。

  今天的贾国龙,在餐饮行业里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贾国龙的财富爆发是从他花400万元买了25个字开始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贾国龙,1967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他从小就有股闯劲,1988年还在大连读大二的他,因为发现了一个商机,居然迫不及待的退学回到老家。

  贾国龙把大连最时尚的东西带了回去,他用5500元钱在当地开了第一家酒吧。当时很多临河人甚至都没听说过酒吧两个字,更想不到同样是一杯茶、一瓶酒怎么就能卖到那么贵,但因为好奇,因为独一无二,贾国龙的酒吧一开张就满堂彩。

  路人1:全临河人都稀罕,不要说我稀罕了。

  贾国龙:我们开业的时候他是老顾客,他消费能力很强的。

  路人2:开了没几天,我们就在这里消费。

  记者:当时为什么来他的店。

  路人3:那时候酒吧,你是第一家,就没听说第二家,当时生意确实不错,他就从这里起家,后来生意越做越大。

  接着,贾国龙又开了咖啡馆、西餐厅,什么时尚做什么。因为总能引领潮流,贾国龙很快就家喻户晓。看见有了知名度,他马上把自己的姓——贾字,拆开来作为店名,1997年销售额超过七百万元。[NextPage]

  朋友夏立刚:亲朋好友之间有这方面的宴请首选西贝,西贝这几家店如果都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无奈的才去其他的店,当时在我们临河餐饮行业里就是这种局面,西贝是第一。

  1998年,贾国龙觉得自己是善于引领潮流的人,这一年,他和妻子来到时尚之都深圳,开了一家海鲜饭店,可让贾国龙没想到的是,他在临河能引领潮流,在深圳,自己根本不算什么,9个月就赔了100多万。

  老婆张丽平:九个月,觉得实在不能维持了,九个月亏了一百万,他重感冒了很长时间,几个月好不了,天天输液。

  在深圳马失前蹄之后,人们发现贾国龙变得沉静了许多,然而没到一年,他又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要到北京开店。

  贾国龙:做生意特别像人恐惧中,把你扔在一个黑屋子里面,你就自己撞,看哪儿有门,然后摸索,我觉得做生意都是那样的。

  这一次,他改变思路,不再盯着时尚两个字做文章了,走了一条正好相反的路。去北京时,他带了家乡最古老的两样东西——莜面和羊肉。

  当时,北京买莜面的地方非常少,连一间像样的大店都没有,很多人甚至连这个字都不认识,他不得不在上面标注了拼音。

  朋友樊大卫:因为这个莜字不认识,遇到我们陌生的东西可能就有一种排斥感,不愿意走进去。

【致富经美食篇】

  品牌总监马燕:这个字生偏,然后很多人觉得莜面村有点像面馆。

【致富经美食篇】

  不仅这样,贾国龙还遇到了一个麻烦的问题,他发现临河和北京莜面蒸出来有着很大的差别!

  贾国龙:塌了,莜面蒸出来都黏在一起。

  行政总厨宋健:蒸完了以后出现很多问题,觉得是不是当地的水土,好多老乡就提建议,说是不是水土不好啊,没有完全的,真正的做到老家的味道。

  经理张慧琴:在老家蒸的挺好的在这就蒸不出来,包括换水,包括换各种各样的设备,反正也费了好多的周折。

  贾国龙把内蒙古的水拉到北京,又把北京的水拉到内蒙古试验,折腾来折腾去,经过反复尝试,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贾国龙:最后认为是气压的问题,因为北京海拔低、气压高,它蒸的时间要短一些。

  贾国龙坚定的认为莜面既健康又好吃,卖莜面一定是一个长久之计,可怎么才能让消费者接受呢?他决定靠人们更容易接受的羊肉,来打开突破口。

  烤全羊是内蒙最具特色的一道大菜,贾国龙就在饭店主推烤全羊等羊肉系列菜品。那怎么才能让店火起来呢?他想了个办法,专门组织了一支蒙古族歌舞表演团队,还通过朋友邀请腾格尔等蒙古族明星前来助兴,同时在报纸上登广告宣传。

  前来光顾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吃羊肉的同时,都会点一笼莜面来尝尝,莜面也跟着渐渐火了起来,贾国龙顺势把餐厅的名字改成了莜面村。

  这样一笼莜面可以卖到36元钱,利润非常可观。

  贾国龙:卖莜面产品毛利又高,我们卖客单价50元,卖两万元,一天要上400人。

  贾国龙按照莜面的思路,又开发了五谷杂粮系列菜。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都新开两三家店,到2010年销售额达到了7亿元。就在生意已经很红火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人们都看不懂的事。

  2010年在外人眼里,贾国龙的生意已经是非常好了,但他却非常迷茫,莜面也火了,羊肉也火起来了,但公司内部却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派人认为餐厅应该主要发展五谷杂粮(

  品牌总监马燕:西贝的羊肉是最叫座的,西贝应该是拿羊肉去打市场,成为全中国烹羊做的最好的品牌。

  大区经理乔玉青:我们就因为这个广泛争论,争的一塌糊涂,就是不聚焦,顾客概念不鲜明,对品牌不利。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五谷杂粮还是烹羊专家,一直没有结论。而贾国龙当时也很迷茫,但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

  直到2010年5月的一天,贾国龙宣布,他已经买回了一个答案,而且付出的价格是400万!此言一出,公司炸开了锅。

  老婆张丽平:没有超过50个字,一页纸。

  大区经理乔玉青:花了五百万买了25个字。

  朋友张磊:核心的文字就那么20多个文字。

  二十多个字的答案,怎么就能花那么多钱呢?

  品牌总监马燕:大家觉得这个报价不便宜,从我自己的心理感觉没有说为这样的一次品牌战略花出这么多钱过。

  朋友张磊:当时感觉是天价了,到底值不值。

  然而,就是他花400万买的这个点子,让贾国龙理清了发展思路,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就新开了17家店,从2011,2012年,两年时间,销售额连续翻番,就从7亿元增长到15亿元。

  大区经理乔玉青:如果不是经过这样的专家和高手来给我们进行梳理和得到验证的话,其实我们也不是想的那么清楚。

[NextPage]  贾国龙:这个不是花四百万轻易就能买来的,可能交了四千万学费,也不一定能意识。

  那他究竟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原来,贾国龙找到了一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企业策划公司,他们专门给企业做策划,半年内,贾国龙和那家公司的人一起走遍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形成了一个思路,那25个字就是最核心的内容。

  贾国龙:品牌西贝,定位西北菜民间菜,信任状90%原料来自西北的乡野与草原,这20个字我们就花了400万,一个字20万。

  记者:一字千金啊。

  这份策划的方向定位西北的民间菜,而且原料必须保证来自西北的乡野与草原,短短的两句话,听起来并不怎么优美,看起来也似乎没什么深意。对贾国龙来说却成了他日后快速发展的法宝。

  贾国龙:几千万也值,一直在寻找什么是适合西贝的,一定要有目标,2010年之前我们就是开了不到30家店,然后11、12、13,这三年,加起来又开了三十多家店,就翻了一番。

  贾国龙原来的店只是蒙古特色的菜,定位西北菜让他的经营范围大大扩展,当时,全国知名的几大菜系在北京都有,但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很集中的西北菜品牌,他就决心打出西北菜的名头来。

  这是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看到的场景,这些羊都是给贾国龙专门养的,从2010年开始,他每年要从草原上买回30万只羊。

  贾国龙:这是鄂尔多斯阿尔巴斯的白山羊,这就是中国草原羊里边最优质的羊,全国去年的羊肉出栏是三亿只,草原羊只有1500万只,而我们在草原羊里占五十分之一,我们坚持选用这样的食材,其实顾客是能吃出来的。

  除此以外,他要从西北农村买回各种菜品原料,尽管这样做的成本会高一些,但就是高,他也要这么做,目的就是要打出西北菜的品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接下来他又干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

  2012年6月的一天,贾国龙从北京连夜赶往陕西省绥德县一户农民家里,他开价30万要请一位老农出山。

  贾国龙:开车就去了老黄家。老黄正地里干活,也是个朴实的人。

  对于贾国龙的突然到访和提出的请求,黄国胜一头雾水。

  黄国胜:我是怕他是搞传销的,咱老年人,就怕上当这搞传销的,咱没文化。

  他叫黄国胜,今年60岁,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每年冬天都会和老伴用老家产的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红豆做几千个黄馍馍在县城里卖,他的黄馍馍在县城非常有名。而贾国龙是怎么知道他的呢?

  原来,2012年5月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贾国龙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个黄馍馍非常适合他的餐厅。

  贾国龙:他说完之后我马上晚上回去我就从网上搜,一搜就看黄老汉的黄馍馍,我说这个真的很好。

  贾国龙一看,就觉得黄馍馍是一种非常地道的西北风味,能成为他店里的又一个亮点。

  贾国龙:《舌尖上的中国》一百多道美食,人们看了就看了,心动一下,真正想把它转化成市场价值的很少。

  贾国龙希望黄国胜可以把黄馍馍的制作工艺传授给西贝,让全国的顾客都能吃到黄国胜传授的黄馍馍,另一方面他觉得黄国胜就是西北人的代表,他想花30万请黄国胜给自己的品牌代言,每年去他全国各地的分店做宣传。

  黄国胜:老实说,给这30万就可不少了,打工一天才挣100元抱这么大的老石头种地,也不容易。

  贾国龙请到了黄国盛,而且说好,做黄馍馍的原料都从陕北购买,他的店里很快就推出了黄馍馍,这样一个黄馍馍卖三元钱,2012年,贾国龙就买了1000万个黄馍馍,好多顾客也是专程到西贝吃黄馍馍。

  顾客:来过好多次,但没有这个东西,原来没有。

  顾客:一看这黄馍馍,好像从小吃过,很长时间没有吃了,觉得感觉挺新鲜,这地方有这东西。

  像黄馍馍这样的特色小吃,贾国龙的店里还有很多,靠着一碗莜面闯北京,烤全羊打天下,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餐饮行业,贾国龙却从容应对。

  贾国龙:大行业小企业,多少资本都能做,什么人都能进入,其实你做生意就是找特色,就是做特色。

  到2013年,贾国龙的莜面村已经在全国拥有60多家分店,2013年上半年营业额已经突破十亿。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由于西贝西北菜定位在大众消费,并且是一个特色餐饮,而且有鲜明的,独有的文化特色,业界称之为餐饮行业在非常时期的一匹黑马,一种文化现象就和产业经济之间产生了这样一种非常理想的结合。

  如今,草原上,有3000多牧民在给贾国龙养羊,西北农村,有上万农户为贾国龙提供莜面,一万多农户给贾国龙提供别的杂粮,而他的饭店的营业额也坐上了西北菜的头把交椅!

  记者:赵阿卉

  摄像:孙彦峰


致富经美食篇相关热词搜索:天天向上美食篇 圣地亚哥美食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致富经美食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致富经美食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01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