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养塘角鱼技术

养塘角鱼技术

2017-07-04 10:27:5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养塘角鱼技术(共7篇)生物链技术显奇效 轻轻松松挣大钱您也许曾有过辉煌的养殖成果,但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使您陷入了困境,您可能正在为寻找生产绿色食品、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良策而费尽心机,您也许正在为您的养殖场的大量动物粪便如何处置而伤透脑筋,您也许在为您养殖的畜禽、水产、特种经济动物(鸡、鸭、猪、鲶鱼、鲟鱼、塘角鱼、黄鳝、甲...

篇一 养塘角鱼技术
生物链技术显奇效 轻轻松松挣大钱

  您也许曾有过辉煌的养殖成果,但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使您陷入了困境,您可能正在为寻找生产绿色食品、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良策而费尽心机,您也许正在为您的养殖场的大量动物粪便如何处置而伤透脑筋,您也许在为您养殖的畜禽、水产、特种经济动物(鸡、鸭、猪、鲶鱼、鲟鱼、塘角鱼、黄鳝、甲鱼、鳗鱼、桂花鱼、对虾、螃蟹、蛙、蝎子、蜈蚣、蛤蚧、蛇、鸽子等)因需要大量廉价的活体动物蛋白饲料而四处寻觅,这一切长期困扰您的养殖技术难题,都可以由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致富带头标兵、蝇蛆和蚯蚓养殖行业专家蒋爱国教给您破解的方法。蒋爱国发明的生物链技术,将让您采用人工处理大量廉价的人、畜、禽的粪便养殖蝇蛆和蚯蚓来代替昂贵的商品蛋白饲料成为现实。此项技术不但能显著地降低您的养殖成本、提高经济动物的抗病能力,而且生产出来的动物产品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一、主要技术环节

  

  1.蝇蛆养殖新技术:新型的蝇蛆立体房养及蝇蛆自动快速分离新技术,仅一间面积为30平方米的蝇蛆养殖房,每天产鲜蝇蛆在30公斤以上,相当于180元动物蛋白饲料的价值,每天可满足4000~6000只鸡的蛋白饲料需求或可满足500公斤黄鳝一天的全部饲料需求。生产蝇蛆的原料为鸡、猪、牛等的粪便,每100公斤新鲜动物粪便可生产出蝇蛆10~30公斤(根据粪便的质量而定),每生产1公斤新鲜蝇蛆的成本仅0.5元左右。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您每天有几十到几百公斤廉价的高蛋白蝇蛆来饲喂您的经济动物,它们能长得不快、成本能不降低吗?

  2.蚯蚓养殖和利用新技术:蚯蚓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利用蚯蚓饲喂经济动物,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但传统的养殖方法由于不会对蚯蚓进行提纯复壮,蚯蚓在养殖过程中不断退化,使养殖蚯蚓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向您传授的是一项高密度蚯蚓养殖新技术,能使蚯蚓的繁殖速度、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提高3倍以上。特别是能完全把大小蚯蚓分开养殖,独特的饲料配制就是把蚯蚓养在室外也不会逃走。不仅教会您高产蚯蚓养殖技术,还教会您怎样对蚯蚓进行提纯复壮,防止蚯蚓品种退化的专有技术。每生产1公斤鲜蚯蚓的成本约1元。

  3.高效保健促长液的制作技术:每公斤制作成本仅为0.4元,有效活菌极为强大,对动物具有显著的保健促长作用,是功能极为强大的饲料发酵剂,十分轻松地发酵各种饲料、糟渣、潲水、秸秆、粪肥;也是除臭剂,使用后的养殖场,臭味降低80%以上,饲料消化吸收率显著提高,发病率降低80%,生长速度加快。如果您还被没完没了的动物生病弄得焦头烂额,被居高不下的饲料成本开支举步维艰,被养殖场的臭气弄得环保部门和邻居经常找你的麻烦,被动物的药物和激素残留问题影响了销售和效益,面对动物缓慢的生长速度又不敢使用激素而困扰……功能强大、效果神奇的高效保健促长液将是你走出困境的法宝。

  参加培训的学员除能获得以上技术和VCD光盘外,还可另获赠送以下科教VCD光盘和技术资料:1.《生物链在养殖业上的应用》;2.《家庭养殖黄鳝技术》(配黄鳝生态养殖技术资料);3.《水蛭的人工养殖》;4.《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5.《甲鱼的养殖技术》;6.《乌鱼的养殖》;7.《鸭的饲养》(配全发酵料养鸭新技术资料);8.《

[1] [2] 下一页

篇二 养塘角鱼技术
黄雄芳种植余甘果年收入千万元

  在广西平南,有一种漫山遍野生長、味道有些酸涩的余甘果,在村民眼中它既不值钱也没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个叫黄雄芳的人,却利用这种野生小杂果做成了非常赚钱的产业。如今其产品不仅在北京、上海各大超市是俏货,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他一年的出口额达到上亿美元,并且带动几千户山民发了财!

  一条信息让他放弃养鱼,自种“苦”果

  今年70岁的黄雄芳,是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人。上世纪80年代初,当万元户还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时,他通过承包水库养鱼,已成为县里第一个10万元户。当人们拼命跟风想通过养鱼发财时,他却培育出一种叫金丝塘角鱼的新品种,再次成为当地养殖业的领跑者。然而,这位“神人”有一天却突然放弃养特种鱼,在地里种起了一种叫余甘果的野生果树。

  黄雄芳改行种余甘果的事慢慢地传开了。人们无法理解,这种野果子拇指般大小,因为味道又酸又涩很难吃,根本不值钱,再说山上野生余甘果树那么多,黄雄芳为什么要把它移到地里种植呢?

  原来,当时《广西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科普文章,将余甘果与我国北方的野生树种沙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生态特征、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药用保健价值,甚至树形都惊人相似。因此有“北有沙棘南有余甘果一说”。沙棘开发在北方热火朝天,已形成产业化,比如沙棘汁瓶装饮料等,一些企业年产值高达数亿元。而余甘果还停在待开发状态,如果把余甘果加工生产成果脯、果酒和果汁罐头等产品,将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非常好。因为这种野生小杂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标准的“第三代水果”。黄雄芳敏锐地意识到,只要培育出产量比较高的新品种,就一定能赚大钱!

  转眼5年过去了,黄雄芳播到地里的余甘果种子从没出过苗。难道这种野生果树确实无法进行人工种植?黄雄芳失望地把剩余的果核拉出去倒掉,准备放弃这个项目。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倒掉的种子竟很快发芽!他终于发现原因:余甘果的种子被一层厚厚的硬壳包住,经过太阳爆晒,外壳裂开后,里面的种子才能发芽。

  种子发芽成長结果后,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野生余甘果果质不佳,产量很低。后来,黄雄芳发现岭坡上一棵有230年树龄的余甘果老树结了850公斤果实,而且这棵“树王”结的果个大味道好。于是,他从“余甘树王”上精选200枝在余甘果新苗上进行嫁接。1997年,黄雄芳费尽心血终于培育出个大肉厚、产量高的余甘果新品种,被当地科委命名为“平丹一号”。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人工培育余甘果的空白。

  开出优厚条件,打动乡亲一起干

  这一年,黄雄芳投资几十万承包250亩地,大量培育余甘果苗。他相信当地人会像以前一样,跟着自己一起干,可这一次他失算了。他很纳闷,为什么大家不感兴趣呢?

  原来村民们都怕种了卖不出去。余甘鲜果酸涩,当地人一般将余甘果用盐、糖等腌制成酸品,作为饭前开胃、饭后解腻的零食食用,用量很少。余甘果在采摘季节1元一公斤都没人要。

  没有人愿意种植,黄雄芳着急了。“几百亩余甘果苗在这里,大把的资金投出去了。”黄雄芳争取到一些亲朋好友的支持,发动他们参与进来。黄雄芳的儿子还专门跟他们签订合同,包收购,包技术管理。亲朋好友的带动再加上包技术包收购的合同,局面很快打开。1998年,黄雄芳的250亩余甘果树苗居然销售一空。

  2001年,平南县余甘果种植面积增加到4000多亩,余甘果也进入盛产期。但种植户们此时关心的并不是余甘果的产量有多高,而是黄雄芳如何把在鲜果市场占有量很小的余甘果推销出去。因为果子一旦出现滞销,他们签订的回收合同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此时,黄雄芳早已胸有成竹。他早已得到信息,在广州、潮汕地区,腌制过的余甘果非常畅销。他到那里考察,并在当地拜师学艺。通过一次次的数据比对,他逐渐掌握了余甘果加工的标准,终于能亲手把酸涩的余甘果制作成美味可口的休闲小零食。

  收购了余甘果,黄雄芳便拿出所有积蓄,另外又贷款2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占地38亩的加工厂。他首先开发果脯供应广东市场,接着又开发出了果醋、果酒、果茶等余甘果系列产品。产品很快就顺利打开销路。

  与旅游联姻,深山小野果迷倒城里人

  经过改良的新品种鲜果不仅不再酸牙,而且甘甜中有一股香醇,口感非常好。可是因为缺乏宣传,外地人对它根本不了解,真是千年金果“藏在深山人未识”。怎样才能让外地消费者更快地接受它呢?

  2006年9月黄雄芳和女儿带着照片来到平南县一家旅行社,找到负责人农君薇,打算跟她合作办旅游,借此推销自己的产品。黄雄芳免费提供旅游景点的想法让农君薇心动,农君薇便过去看看。“那些叶子全部落下来,每棵树上的果子金黄透明,一串串的,太震撼了,美得令人心醉!”

  有趣的是,余甘果每年多次开花,多次结果,从7月到次年2月,果成熟在树期長达7个月。挂果期,一串串晶莹欲滴的果子结满枝条,尤如水果瀑布。更绝的是,别的水果如苹果、柿子等落叶后必须马上采摘,否则一到霜降果子就会被冻得烂掉。余甘果却非常奇特,树叶全部脱光后,还能照样成長,在树上呆三四个月,形成一道非常罕见的奇特景致。

  旅行社很快就开始与黄雄芳合作。在外地人前来游玩的时候,黄雄芳借势增加一些活动。用发奖品的方式,让游客在果园参加的游戏活动中,非常高兴地接纳这些新奇特色产品。比如余甘果酒或余甘果醋等,因为在市场上买不到,大家觉得非常稀罕。同旅行社联姻办旅游的做法很奏效,他的鲜果及其它加工产品很快通过游客的口耳相传打开了桂林、柳州和南宁等地的市场。

  春节期问,公司把部分反季节鲜余甘果放到各大超市,每公斤卖到26元,比正常季节高了近10倍,乐得黄雄芳做梦都在笑!

篇三 养塘角鱼技术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误区多

广西水产科技 31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误区多 

陈 函 

(广西北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37400) 

本地塘角鱼又名胡子鲶,两广人称之为 土塘虱。其具有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养殖效 

甚至有些鱼种在养殖过程中生长速度缓慢、体形短小、疾病发生频繁,以上这些劣质苗 种如果数量占了一定的份额就会给养殖户造 成极大的损失。所以购买本地塘角鱼苗种 

 

益高、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是我国南方淡 

水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它既能进行大水面 

时,一定要到原种场或规模较大、信誉度高 

的繁殖场选购,不要贪图方便和便宜。

 

养殖,也适合小水体高密度养殖。近几年 

来,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手 段和方法五花八门,加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比 较规范的操作规程可循,所以养殖本地塘角 

2大小混养 

在同一养殖鱼池中进行本地塘角鱼大小 

混养,小规格的本地塘角鱼不敢争食或争不 

鱼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将在本地塘角鱼养 殖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提出来加以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避免方法,供广大从事本地 塘角鱼养殖生产者参考。【养塘角鱼技术】

到食而体质逐渐衰弱以至死亡,在饲料不足 

时,会发生本地塘角鱼相互残食现象,强吃 弱、大吞小。因此不同规格本地塘角鱼混养 时,虽大规格的本地塘角鱼生长速度较快,

 

1乱购苗 

目前在玉林市从事本地塘角鱼苗人工繁 殖的人员比较多,繁殖场也比较分散,规模 不一,许多养殖户购买的所谓

“正宗塘角 

但整体产量不高,养殖效益不好,应按规格【养塘角鱼技术】

进行分批、分塘养殖。 3池水过浅 

本地塘角鱼经常从池底迅速游至水面呼 吸换气,养殖本地塘角鱼的鱼池池水过浅,在本地塘角鱼游动过程中,容易把鱼池的底 

 

鱼苗”都是一些贩仔从分散的家庭作坊式 

鱼苗孵化户中收购所得,这就很难保证塘角 鱼苗的质量。一些鱼苗孵化户为了增加自己 

的鱼苗孵化量,至于亲鱼的体型、体色及健 康状况都不注重,亲鱼也不择优,只要是怀 卵多且达到性成熟就采用;有的鱼苗孵化户 甚至进行近亲繁殖;有的鱼苗孵化户随意加 大催产激素的份量,从而导致出现有一些杂 色、黑色、弯体的劣质苗种。这些苗种养成 成鱼后的卖相特别差,价钱自然就低得多; 

泥搅动造成养殖水体长期浑浊,容易使本地 塘角鱼引发烂鳃、腐皮等各种疾病,也影响 到本地塘角鱼的正常生长速度;池水太浅, 

池水水温随着气候的变化较快,容易造成较 

大的温差,使池鱼容易发生疾病。养殖池水 

深度宜在1.2—2.Om之间,且池底尽量不 要留底泥,底泥过深也是鱼疾病发生的重要 

32 广西水产科技 

原因之一。 

4滥施粪肥 

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池中投施粪肥,极易 

败坏水质,导致养殖水体氨氮含量超标,还 会诱发本地塘角鱼的各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 虫病。本地塘角鱼养殖主要是投喂鲜活动物 性饵料或全价配合本地塘角鱼专用饲料,塘 角鱼会排出大量的鱼粪所以进行养殖的水体 不必要也不要投施粪肥或化肥,水质偏瘦或 

7频繁换料 

本地塘角鱼对不同品牌的商品饲料都有 

定的适应期,突然改换其它品牌的饲料, 

鱼的摄食量会大减,有的甚至几天内都会拒 

食,影响其正常生活生长,如确需要改换饲 料,应逐渐减少原来投喂的饲料量,同时增 加新换饲料的比例来调整,直到其完全适应 新饲料为止。进行本地塘角鱼养殖选择饲料 

有长流水才适合本地塘角鱼较高密度的养 

殖。 

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质量稳定,市场占有量 

大的大企业、大厂家生产的饲料,不要频繁 换料。  

5浮萍、浮水莲泛滥 

浮水莲等浮性水生植物虽能净化水质,并能为鱼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但过多会使 

【养塘角鱼技术】

8乱投医、盲目下药 

在池鱼发生疾病时,有的养殖生产者不 是到专业的鱼病防治服务机构去咨询购买渔 

养殖水体太阳光照面积太少,整个养殖鱼池 

【养塘角鱼技术】

的通风不流畅,养殖水体处于低氧状态,而 且浮水莲的腐茎和根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 

药,而是仅凭个别养殖户的经验介绍来选用 

渔药,在第一天使用某养殖户介绍的渔药 后,病情未见有多大好转,第二天又改换另 

发各种鱼疾病,过多的遮掩使池鱼在患病的 初期不易被发现而错过治疗期,耽误了病 

情,造成更大的损失。在光照不充足的环境 

个养殖户介绍的渔药;有的养殖者急于求 

成,同一种渔药在一日内喷洒多次或在一日 内喷洒多种渔药,甚至几种药物混合在一起 同时使用,乱搭配药物,使药物互相拮抗或 起反应生成另一种有毒物质;有的养殖户甚 至挺而走险,不顾养殖鱼类成品鱼的质量,使得所养殖的成品鱼因药物残留或超标而销 

 

下也会影响到池鱼的正常生长速度。浮萍、 

浮水莲等浮水性植物的铺盖面积不宜超过鱼 池面积的1/5。 

6设置不必要的鱼穴 

在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池中设置一些排污 

通过不法渠道,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药, 售不出去,造成损失;有的养殖者随意增加 或减少用药量,达不到治疗效果或造成用药 

的负面效应,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有的养 

管、瓦筒、竹筒或用石块砌成洞穴以供本地 塘角鱼隐蔽栖息,其实这些设置都是不可取 的,当这些排污管、瓦筒、竹筒中横七竖八 地挤满本地塘角鱼时,中间那部分塘角鱼进 

出不得,会被挤死在里面,造成不必要的损 失,如果是用石块砌成洞穴更不便于成鱼的 收捕。其实本地塘角鱼是能够适应集群在池 底活动和栖息的,不必要设置那些管筒和洞 

殖生产者因拌饲料内服比较麻烦,而改用全 池泼洒,全池泼洒对病情可能有一定控制作 用,但有些疾病如肠炎病、肝胆病等,只有 

内服才能治愈,应进行内服治疗,所以发现 池鱼发病时,要及时到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去 

广西水产科技 33 

咨询,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鱼塘进行实地 

之过急,乱投医,盲目下药,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 

观察,通过目测、镜检、化验等手段来确诊 鱼病,达到对症下药,科学治疗,绝不能操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邓希海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达川 63500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 

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 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 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养塘角鱼技术】

关键词

池塘

水质

调节控制 

 

1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 

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

“肥、活、爽、 

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 向池塘输送物质

(饲料、肥料),经常更新 

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嫩”。“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 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来 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cm, 

2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 

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 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 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看水色 

最好为25—30cm;“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 鱼3~5d轻浮头1次,以清晨4:O0前后浮 

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 

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 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 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 

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 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 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 大于20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 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 生物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 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 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 

的相关性,见表1和表2。 

篇四 养塘角鱼技术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误区多

篇五 养塘角鱼技术
塘角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胡子鲶属鲤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 俗称塘角鱼、塘虱等,广泛分布于河川、湖泊等水域中,在洞庭湖及湘江上游的溪流中均有分布。鱼体长形,头大尾小,后部侧扁,背鳍、臀鳍特别延长(小口鲶均较),无硬刺,体表光滑无鳞,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腹部颜色稍浅,各鳍呈深灰色。属底栖鱼类,喜群集在阴暗处和洞穴中,昼伏夜出,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耐低氧,适应水温10℃~ 34℃,最适水温24℃~ 30℃。它是以动物性铒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及腐败的动物尸体,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摄食配合饲料。胡子鲶刺少肉多,肉质细嫩,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滋补,敛肌活血,治疗小儿疳积、妇女倒经及哮喘等作用。塘角鱼,又称本地胡子鲶。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便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

现将塘角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池塘条件。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面积以0.13--0.2公顷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由于塘角鱼具有群居和穴居的习性,应在池底设置一些石块、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栖息,也便于捕捉。高密度精养池塘还应安装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经过简单修整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每0.067公顷用量为50--7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3天后注入新水50--60厘米,此时,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为鱼种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粪便,每0.067公顷用量为200--300公斤。

(三)养殖模式。塘角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因此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投放的鱼种个体适宜在6.5厘米以上,以避免种内残杀。每0.067公顷放养3万--4万尾,同批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

(四)饲养管理

1.投喂技术。投喂要遵循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塘角鱼食性偏向动物性,特别喜食新鲜动物饵料,活饵投喂效果更佳。投喂饲料应从投放鱼种后的第3天起,以活饵或新鲜动物内脏为主,如蝇蛆、水蚯蚓等活饵消毒后可直接投喂。动物内脏需要清洗干净,用绞肉机绞成肉泥拌入面粉制成团糊状投喂。每天投喂3次,持续1个月。此后即可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蛋白质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可视天气变化、鱼的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以后每15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

2.水质管理。要及时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每个月用生石灰浆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每0.067公顷10--15公斤,以改善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养塘角鱼技术】

3. 池塘要求 可选择庭院小水体养殖,也可利用池塘单养。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水、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塘保水性能好,面积一般为67 平方米~ 1334 平方米,水深1 米~ 1.5 米。进水口、排水口设防逃设施,在池塘一角养殖一些水草如水葫芦,让鱼隐蔽、藏身。有条件的最好在塘基四周用网目为0.2 厘米~ 0.4 厘米的网片围起来,网高80 厘米,底部埋入土中20 厘米,以防蛇、蛙等敌害进入。放养前10 天排干池水,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80 公斤~ 100 公斤全池泼洒消毒。

4. 鱼种放养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一般大一点的池塘每667 平方米放规格3 厘米~ 5 厘米的胡子鲶鱼种2 万尾~ 3 万尾,庭院小水体每平方米放80 尾~ 100 尾。鱼种放养时用3% 食盐水浸洗10 分钟左右。

5. 饲料投喂 胡子鲶的饲料来源广泛,螺、蚬、蚌肉、蝇蛆、蚯蚓、死鱼虾、屠宰场下脚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均可投喂。螺、蚬、蚌等投喂时要将壳打碎,使用粉状饲料最好与铰碎的肉浆拌合投喂,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应在30% 以上。每天投喂2 次,为适应胡子鲶的摄食习性,投喂时间宜在清晨和傍晚进行。投喂量应根据气候、水温、水质和鱼摄食强度而灵活掌握,并适当进行调整。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 8%。

6. 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要视水质肥瘦程度,适当施用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以增加天然饵料,减少生产成本。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每隔7 天~ 10 天注水1 次,高温季节每隔5 天~ 7 天注水、换水1 次,每次注水10 厘米~ 15 厘米深,以防水质恶化。每隔15 天左右使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5 克~ 20 克,化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 H 值,改善水质条件。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在下雨天要注意检查池塘拦鱼设施,防止逃鱼,并注意防蛇、鼠等危害。胡子鲶疾病较少,常见的有打印病、肤霉病、肠炎病。防治打印病,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 克对水全池泼洒;防治肤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400 克和食盐400 克对水全池泼洒;防治肠炎病,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 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50 公斤饲料中加鱼必康100 克,连喂3 天。

(五)常见鱼病的防治。塘角鱼的抗病力强,但应及早防病,除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外,在鱼种下塘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 人工养殖条件下常见鱼病有:(1)水霉病。此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鱼种下塘后,由于捕捞、运输等造成鱼体碰伤而感染水霉病,病鱼急燥不安,运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顷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带渣全池泼洒。(2)肠炎病。此病是由于饲养时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投喂不卫生的动物内脏而引起的。病鱼体色发黑,腹腔因积水而明显膨大,肠壁充血发炎显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鱼每日用大蒜头250克、食盐100克捣碎拌料投喂,连续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鱼用“肠炎灵”5克,拌入0.5公斤面粉后加温水制成浆糊状,然后均匀拌料投喂3--5天。

篇六 养塘角鱼技术
塘角鱼的养殖技术

篇七 养塘角鱼技术
怎样来健康养殖塘角鱼

怎么来健康养殖塘角鱼

1.池塘条件

苗种池一般为20~100平方米的土池,池四周用沙龙网或塑胶板密围以防敌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收获时能完全排干。放苗前须将池底晒干后泛入新水,水深20~30厘米,池底置放长约15厘米的小塑胶管让其躲藏休息,池水种植不超过总面积的1/2的水浮莲、浮萍等。

2.鱼苗放养

孵化池框网中的鱼苗到第4天开始摄食后即可放入苗种池饲养。放养密度为800~1000尾/平方米。初期鱼苗饵料以轮虫、水蚤等最佳。

3.饲养

为满足鱼苗初期饵料,在鱼苗放养前15天,可选择另池培育水蚤。其方法是:将池水排干、暴晒,然后放入石灰水与厩肥等,将水放入,水深约60厘米。约2周可使蚤属大量繁殖。当鱼苗下池后开始摄食的1~2天,可用手抄网在培育池采集水蚤等浮游生物投喂鱼苗。约第8天开始可增加以丝蚯蚓与切碎的虾、贝肉等。30天以后可投喂猪血、下杂鱼酱、切碎的动物内脏并参些米糠、麦麸、豆粉等植物性饲料。到第40天,体长3~5 厘米即可作为鱼种出售或转入成鱼池养殖。


养塘角鱼技术相关热词搜索:大塘养塘角鱼 埃及塘角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养塘角鱼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养塘角鱼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13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