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2017-07-04 11:25: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共7篇)未来将要破产的九大行业近日,一些行业内企业破产的传闻不断。去年来上演的光伏产业破产大戏已然让我们感到了经济寒流的威力。但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行业卷入其中。已经出现苗头的行业包括——造船业、钢铁业、LED业、家居卖场、航运业、信托业、第三方理财、PE等。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要当心了:破产潮或许就在不远处...

篇一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未来将要破产的九大行业

   近日,一些行业内企业破产的传闻不断。去年来上演的光伏产业破产大戏已然让我们感到了经济寒流的威力。但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行业卷入其中。

   已经出现苗头的行业包括——造船业、钢铁业、LED业、家居卖场、航运业、信托业、第三方理财、PE等。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要当心了:破产潮或许就在不远处。当下,管理层大力整治经济,低速增长,刺激退出,钱荒,泡沫破裂,这些关键词都加剧了这个过程的发生。

   1、造船企业——熔盛重工的样本:银行一旦抽贷 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营收大降50%,今年一季度亏损4900万元,全球航运业低迷令现金流及收账情况均不理想。

   因不满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1101.HK,下称“熔盛重工”)无法及时发放工资,7月1日及2日这两天,部分熔盛重工劳务派遣人员围堵在熔盛重工南通工厂的门口,希望讨回薪水。

   2012年以来,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的影响,这家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公司正在遭遇诸多挑战:现金流短缺、银行贷款收紧、船东的付款周期拖长且弃船增加,推迟交货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关于其即将破产的传闻更是不断。

   财报显示,2012年,熔盛重工收入同比锐减了50%,仅有79.6亿元的收入,同时亏损5.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尽管去年熔盛重工交付了21艘船,比2011年的15艘还多,但是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去年仅有21.4亿元(2011年为62.6亿元)。也就是说,即便有船舶交付,熔盛重工手头也并不宽裕。

   事实上,熔盛重工的诸多问题,与全球航运业近来的萎靡不振密切相关。自从去年6月份开始,受各种因素影响,造船市场发生变化,部分中小船厂已经陆续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压垮以熔盛重工为代表的船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是银行贷款。据悉,目前熔盛重工尚有千亿以上银行授信额度,但或因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等因素,银行方面就是不愿意提供新的贷款支持,加之航运市场低迷,船东将首付款比例压缩到10%~20%,荣盛重工资金链条异常紧张。

   “银行只可能会锦上添花,不太可能雪中送炭”。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银行开始抽贷,行业破产的多米诺骨牌将会倒下。

   2、钢铁行业:萍特钢铁已现跑路

   具备年产80万吨特种钢生产能力的萍乡萍特钢铁有限公司,一度曾是萍乡市安源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而正是这家发展本来还算不错的小型钢企,日前也陷入了老板跑路的风波之中。

   江西省萍乡市宣传部门6月25日对外通报,该市萍特钢铁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于6月24日停产,200多名企业职工工资无着落。随后根据媒体的披露,该公司董事长董建乐和总经理董建武携款2亿元跑路,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这一消息既显得意外,似乎又顺理成章。在“钱荒”来袭的大背景下,身处行业寒冬的钢铁行业无疑雪上加霜,而小型钢厂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萍钢的事件并非个例。就在今年5月末,唐山地区多家小型钢厂由于经营始终不见起色,外加上环保环评不通过,被迫关闭高炉,导致经营受困,资金破裂,最终倒闭。

   “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跑路的或许不再单单是贸易商,那些小型钢厂的老板看来也要加入这个队伍当中来。”有业内人士感叹。

   分析师沈一冰说,“小型钢厂通常都是民营企业,因为我国没有利率市场化,考虑到风险因素,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风险更低的国企,而现在随着钱荒到来,小型钢企能够从银行贷到钱则变得更加困难。”

   来自环保的压力也成了加剧小型钢厂资金压力的重要因素。在5月唐山小型钢企倒闭的过程中,环保方面给小型钢企带来的压力非常明显。据了解,当时唐山市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关停取缔首批199家严重污染企业及落后设备[来源:

   3、LED行业:巨头陨落 破产洗牌将加剧

   2012年,对于中国LED照明行业来说,注定是一个危机之年。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大陆LED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受制于价格、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影响,终端市场处在疲软状态。即便是这样,依旧众多企业转投LED产业或者众多大型LED企业继续扩充产能,给市场造成更大的挤压,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

   继2011年钧多立倒闭之后,号称中国最大中外合资LED芯片专案佛山的旭瑞光电宣布停产;自称“连续两年入围行业五强”的LED显示幕企业、深圳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也走到末路,老板跑路。随后不到一个月,宁波安迪光电也申请破产,据安迪光电员工透露公司2011年3月份就欠债2亿,大概三个月就换一次总监,电费都欠了10多万。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大型LED企业频繁的倒闭证明了LED行业危机超出了行业正常洗牌的范畴。说到底,LED火了,也让LED行业自身上火了。LED产品节能环保不假,但是这不是人们投向LED事业当中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有钱赚,才是硬道理!政策补助的利诱让部分LED企业得陇望蜀,各地LED企业迅速上马,然后或搁浅,或陨落。

   “今年LED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爆发”,勤上光电董事长李旭亮称:“前两年LED行业‘主菜’还没,企业抢着吃‘前菜’,结果谁都吃不饱。2013年,LED‘主菜’开始上桌,但还会有一些企业饿死。”

   在经历投资热、降价甩货潮之后,LED行业正在步入微利时代。几千家LED企业中,2012年90%LED企业都是不怎么样的。LED产业天然具有集中程度高的特点,2013年LED市场将真正的厮杀,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LED下游会有60%以上的工厂会倒闭或转型。在过去几年的巨额投资之下,产业规模开始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LED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惨烈竞争。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短期或将面临寒潮,洗牌在所难免。

   4、家居卖场:受电商、成本上涨冲击 接受冲动的惩罚

   曾为国内本土最大的东方家园建材超市总部正在申请破产,美国第二大建材零售商家得宝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店面,英国百安居将中国区的门店由高峰时的60多家削减至40家左右……不断“消失”的店铺和倒闭的大型卖场告诉我们,国内家居建材领域正在遭受一次不小的冲击。

   以东方家园为例,在东方家园前员工聚集的一个论坛上,一些员工还表示对每年都会出现的资金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习以为常”了。

   在2013年新年刚到之际,东方家园陷入了“崩盘”传言中,北京作为东方家园的大本营,5家门店全部暂停营业。一时间,索要退款的消费者、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和被辞退的员工纷纷发声,让东方家园濒临崩盘的传闻愈演愈烈。

   日前,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证实了过去一年市场的冷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的BHI延续了11月的颓势,各大建材家居市场已经进入市场的寒冬期。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全年累计销售额12467亿元,同比下降2.46%。

   2012年以来,国内楼市成交量因房价被严格调控而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家居市场景气指数下降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投资主体盲目进行扩建,导致卖场面积过剩、闲置店铺过多,迫使其必须通过提高卖场租金来回收成本。这样一来,便出现卖场出租率下跌、难以招商等问题,最终陷入行业内部的恶性循环状态。某些经销商就表示,相比三年前,一家店铺的装修加卖场租金已高出五万余元。

   此外,电商也被认为是造成家居卖场销售被分流的一大因素。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家居电商销售额490亿元,占到电商销售总额的4.5%。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会长李俊明近日就对媒体表示,五年内,该行业的零售额至少有40%会在线上完成。

篇二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互联网金融”的神话和现实

  ■ 当下被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金融和互联网技术较我国发达的其他国家那里得到了讨论。令人奇怪的是,2001年后,国际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对电子金融的热情似乎突然消失了。究其原因,首先源于先前有关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说法事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 既然在互联网技术最先发展并远比我们先进的美国,金融业都没有被互联网颠覆,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却有如此之高的热度呢?答案就在于,对于国内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其实质指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希冀进入金融业内,在金融管制的环境下,这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甚至监管部门的恐慌。

  ■ 国内“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既有长期的体制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宏观因素。具体来看,源于以下两因素:首先是管制和监管造成的租金,其次是过去一年以来“钱荒”导致金融机构同业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迅速拉高了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间的利差。

  ■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对于推动金融管制的放松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在当前金融形势复杂之际,它更易导致金融不稳定。短期内对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采取规范甚至限制是必要的。但是,着眼于长期,更应该尽快采取改革措施,在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上,放松金融管制。

  “互联网金融”是最近时髦的词汇。作为一个研究者,凭借习惯,首先查阅了国际上有关这个词汇的研究文献。令人奇怪的是,既没有直译过去的“internet finance”,也没有类似于网络经济(network economy,一个严谨的学术词汇)的网络金融(network finance)。不过,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的2000年前后,国际学术界倒是在热议一个与“电子商务”(e business)相对应的概念:“电子金融”(e finance)。

  “互联网金融”的前世:电子金融

  所谓电子金融,是指利用电子通讯和计算技术来提供金融服务。从19世纪发明的电报电话到20世纪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电子通讯和计算技术种类繁多,且一直在持续的演化过程中。不过,由于彼时的互联网热潮,2000年前后对电子金融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金融业的影响。显然,当下被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金融和互联网技术较我国发达的其他国家那里得到了讨论,而且,当时包括国际清算演化、各国央行在内的宏观金融监管部门也相当重视。例如,2001年1月23日美联储在纽约就专门组织了一个关于电子金融的讨论会,并发布了系列研究报告;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BIS),也在2000年前后有过许多类似的讨论会和研究报告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2001年后,国际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对电子金融的热情似乎突然消失了,关于电子金融的讨论几乎是戛然而止。个中原因值得分析。因为,对电子金融热情的膨胀和消失,恐怕也预示着今天在国内热炒的所谓“互联网”金融不过是过眼云烟的神话。

  对电子金融热情的消失,首先源于先前有关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说法事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关于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第一个预言是,由于网上金融交易系统无须过多的人员和有形的办公场所,所以,它将取代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即所谓“鼠标对砖头的替代”。然而,正如ATM机的出现并未使得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量下降一样,尽管到1999年美国开设网上银行的银行资产已经占到整个银行业资产的90%,但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量依然从1990年的4万多个增加到1999年的6万个左右。而到了全球危机爆发的2008年,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万个。

  网上银行之所以无法取代银行的物理网点是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只能处理基于标准化信息的标准化业务,如电子支付对现金和支票结算的替代,但是,许多业务是基于非标准化信息的,如理财咨询、新客户和新业务拓展等。虽然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非标准化信息逐步变得可以标准化,但是,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金融服务的人性化体验是无法网络化的,尤其是对于非标产品和大额金融交易(如私人银行业务)。

  关于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的第二个预言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将遭遇“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又称“脱媒”),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即使不消失,也将大幅度减少。这个预言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传统银行业主要依赖“关系融资”来挖掘借款人信息,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度上升,信用评分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原先无法标准化的借款人信息都可以变成标准化的信息,从而可以用计算机来评估信用风险和设计相应的信用产品,银行业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功能不再需要;第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成本,并创造了覆盖全球的互联互通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得资产证券化变得极其便利,贷款可以迅速变成证券在全球销售,银行业传统的流动性转化功能——将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贷款)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存款)——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对于这个预言,在2000年前,我们确实观察到美国银行业的萎缩,表现为美国银行业资产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份额持续下降。但是,从2000年之后,美国银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信用评分技术成为银行业信贷流程中广泛运用的技术,而且,银行业的业务模式也从原先“放贷并持有”转变为“放贷然后销售”(originate-to-distribute)。由此,银行业非但没有消失,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创造了庞大的“影子银行”:至危机爆发的2008年,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值已经相当于银行贷款的1.5倍。其他被认为将消失的金融机构,也通过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业务模式的转化,如证券业从以经纪业务和做市业务为主转向了资产管理。

  国内“互联网金融”热的实质:希冀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

  既然曾经被热炒的电子金融仅仅是让“传统”金融业采纳了新技术、改变了业务模式,那么,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又会怎样呢?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无非是“电子金融”的一类,即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仅仅是这样来界定,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么一个问题:既然在互联网技术最先发展并远比我们先进的美国,金融业都没有被互联网颠覆,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却有如此之高的热度呢?答案就在于,对于国内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其实质指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希冀进入金融业内,在金融管制的环境下,这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甚至监管部门的恐慌。

  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主要包括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也都是从美欧复制过来,只不过做了些许本土化改造。而且,在这三种模式中,并非没有金融中介,只不过是互联网企业取代了传统的金融机构,成为承担基本金融功能(处理信息、媒介资金)的新中介。

篇三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C14056 利率市场化热点现象浅析 90分

C14056 利率市场化热点现象浅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项不属于央行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的操作?( )

A. 通过打碎资金池概念降低信用杠杆 B. 通过缩小期限利差降低期限错配杠杆 C. 通过窗口指导降低金融机构产品配置风险水平 D. 通过提升市场波动率、增加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等降低流动性杠杆

2. 下列关于货币基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宝宝”们的迅速兴起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B.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在2013年9月之前曾出现了一波净赎回潮,主要原因是债券市场表现弱化。 C. 余额宝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市场基金。 D. 货币市场基金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中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基金。

3. 下列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及其规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多金融机构配合的特点。 B. 在勾稽关系不明的情况下,重复计算部分难以量化。 C.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等于社会融资规模减去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D. 影子银行中涵盖的商业银行表外项目数据不透明、杠杆率不透明、统计差距大等特点导致影子银行

规模难以统计。

二、多项选择题

4. 下列关于钱荒的评价,正确的有: ( )

A. 钱荒是我国金融体系遭受到溃败冲击的风险

B.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钱荒都将永不出现

C. 钱荒有利于显化我国金融体系中隐匿的问题

D. 钱荒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5. 下列因素中,导致2013年下半年金融体系风险上行的因素有:

( )

A. 宏观经济由上半年的下行周期转为下半年的上行周期,使得金融机构争相追逐高收益,忽略了对高风险的规避。

B. 房地产等预算软约束主体能为影子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较高收益率。

C. 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锁长放短”的操作,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呈中性偏紧的态势。

D. 分业监管导致金融监管松绑.

6. 根据2013年国务院107号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划分,不持有金融牌照且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哪些?

A. 融资性担保公司

B. 小额贷款公司

C. 新型网络金融公司【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D. 资产证券化

7. 下列关于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应当加强分类监测,对影子银行进行政策性区分

B. 应当避免过度监管,防止经济重新回到金融抑制的状态

C. 应当通过调整收益率曲线来增加影子银行杠杆

D. 应当通过调整收益率曲线来降低影子银行杠杆

三、判断题

8. 利率双轨制改革和普通商品价格双轨制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率双轨制改革对企业破产的容忍度较高,而普通商品价格双轨制改革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成本较高。

正确 错误

9. 金融系统总体风险水平等于金融机构杠杆率与产品配置风险水平的乘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将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控制在安全区间内,并促进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正确 错误【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10. 央行增加杠杆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期限错配杠杆和增加流动性杠杆。

正确 错误

篇四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C14056 利率市场化热点现象浅析 随堂练习及课后测试

C14056 利率市场化热点现象浅析【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课后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项不属于央行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的操作?( )

A. 通过打碎资金池概念降低信用杠杆 B. 通过缩小期限利差降低期限错配杠杆 C. 通过窗口指导降低金融机构产品配置风险水平 D. 通过提升市场波动率、增加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等降低流动性杠杆

2. 下列关于货币基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宝宝”们的迅速兴起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B.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在2013年9月之前曾出现了一波净赎回潮,主要原因是债券市场表现弱化。 C. 余额宝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市场基金。 D. 货币市场基金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中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基金。

3. 下列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及其规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多金融机构配合的特点。 B. 在勾稽关系不明的情况下,重复计算部分难以量化。 C.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等于社会融资规模减去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D. 影子银行中涵盖的商业银行表外项目数据不透明、杠杆率不透明、统计差距大等特点导致影子银行

规模难以统计。

二、多项选择题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4. 下列关于钱荒的评价,正确的有: ( )

A. 钱荒是我国金融体系遭受到溃败冲击的风险

B.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钱荒都将永不出现

C. 钱荒有利于显化我国金融体系中隐匿的问题

D. 钱荒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5. 下列因素中,导致2013年下半年金融体系风险上行的因素有:

( )

A. 宏观经济由上半年的下行周期转为下半年的上行周期,使得金融机构争相追逐高收益,忽略了对高风险的规避。

B. 房地产等预算软约束主体能为影子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较高收益率。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C. 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锁长放短”的操作,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呈中性偏紧的态势。

D. 分业监管导致金融监管松绑.

6. 根据2013年国务院107号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划分,不持有金融牌照且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哪些?

A. 融资性担保公司

B. 小额贷款公司

C. 新型网络金融公司

D. 资产证券化

7. 下列关于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应当加强分类监测,对影子银行进行政策性区分

B. 应当避免过度监管,防止经济重新回到金融抑制的状态

C. 应当通过调整收益率曲线来增加影子银行杠杆

D. 应当通过调整收益率曲线来降低影子银行杠杆

三、判断题

8. 利率双轨制改革和普通商品价格双轨制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率双轨制改革对企业破产的容忍度较高,而普通商品价格双轨制改革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成本较高。

正确 错误

9. 金融系统总体风险水平等于金融机构杠杆率与产品配置风险水平的乘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将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控制在安全区间内,并促进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正确 错误

10. 央行增加杠杆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期限错配杠杆和增加流动性杠杆。

正确 错误

篇五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中国头顶百万亿M2却闹钱荒:空转游戏大行其道

中国头顶百万亿M2却闹钱荒:空转游戏大行其道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金融市场上海证券报[微博]2013-12-23 08:20

我要分享

506

[摘要]“你发央票我发狂,闹钱荒,债满仓。隔夜难求,抛券最心伤。烧香哭求逆回购,几时有?问周郎。一念头寸就发慌,天苍苍,野茫茫。黑白照片,怕要挂上墙。垂死病中惊坐起,西北望,跪央行。”

真假钱荒

头顶百万亿M2,市场却一而再闹“钱荒”。“钱荒”绝非真的流动性供应短缺,而是扭曲的银行资金结构、亟待转型的经济结构使然。也就是,并非经济运行缺少资金,而是经济运行缺乏合理的资金规划。解决“钱荒”,已非央行一己之力可及。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和地方改革等组合政策,才是解决“钱荒”的根本举措。

⊙记者 李丹丹 王媛 ○编辑 孙忠

“滴不尽基金血泪抛短债,借不进隔夜七天资金来。HOLD不住回购利率九天外,耐不住季末Shibor登瑶台。”

都说交易员打油诗的数量跟债市走势、流动性成反相关,那经历了六月“钱荒”和正在进行中的流动性紧张,2013年交易员们绝对是打油诗领域最活跃的力量。

虽为调侃,但是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反映了资金面的风云。12月20日,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8.21%,创下半年来的新高,这不禁令人回想起6月份那场惊心动魄的流动性危机。

“钱荒”不仅仅局限在银行间市场,还快速蔓延至其他领域。家住浦东的赵女士果断抽手股市,改投逆回购的怀抱,“今年回购常有10%的收益,最低也有5%,旱涝保收,还在股市里折腾啥!”

总之,盘点这一年,“钱荒”绝对是妇孺皆知的高频词。

而与市场资金饥渴形成赫然对比的,则是盘踞高位的货币供应量。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目前看来,全年M2超过年初制订的13%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可以说,钱,丝毫不缺!

两个现象矛盾、背离,骤生疑云——所谓“钱荒”到底是真还是假?若“钱荒”为真,高速增长的M2和社会融资总量去向了何方?若“钱荒”为假,市场急速飙升的利率又因何而来?

“没经历隔夜30%不是好交易员”

“钱荒”的称呼来源于今年6月。在持续两周的流动性紧张后,“钱荒”在6月20日深度发酵,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最高成交利率在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

“没有经历过隔夜30%的交易员不是好交易员。”一个券商交易员对上证报记者吐槽。“你发央票我发狂,闹钱荒,债满仓。隔夜难求,抛券最心伤。烧香哭求逆回购,几时有?问周郎。一念头寸就发慌,天苍苍,野茫茫。黑白照片,怕要挂上墙。垂死病中惊坐起,西北望,跪央行。”如此悲壮的交易员版《江城子》在微博上也流传甚广,“说到心坎儿上了。”

6月份后,“钱荒”的影响并没有消停,市场的流动性在这半年内反而变得愈发敏感、脆弱——只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暂停逆回购,市场利率便会立刻攀升。

12月19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日市场期盼的14天逆回购依旧缺席,加剧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程度,多数期限品种的资金价格继续上扬,7天回购

加权平均利率上涨至7.06%。20日这种紧张的情绪继续延续,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8.21%,而上一次该利率在8%以上,还是在今年的6月19日。

据此,交易员最新的段子就是,“今年最好的操作应该是:6月20日出一次钱,12月20日出一次钱,各出半年,绝对跑赢所有债基。”

“钱荒”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市、股票市场、黄金市场经常伴随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出现间歇性暴跌,回购利率、银行理财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则节节攀高。

陈先生是苏北一个路桥公司的老板。他称,临近年底很多民间贷款公司只借过桥资金,即3-7天内的超短期贷款,日息高达千分之六。

“从2011年开始,梦中就开始梦见借钱,头寸平不掉,这两年就更多了。”一位券商资深交易员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现在路上看见谁车牌是“GC”开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交易所回购GC001、GC007联系到一起,“满眼都是数字,要是GC车牌后面的数字要是高了,就顿时‘亚历山大’”。

与市场资金饥渴形成赫然对比的,则是盘踞高位的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可以说,流动性总量丝毫不缺,“毫无疑问,缺钱太奇怪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发行国。”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日前撰文指出。事实也是如此,今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则为16.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2万亿元。

而且,就连市场争议很大的“央妈不爱”,从数据统计角度看也是完全靠不住的。在今年6月“钱荒”爆发时,央行净投放资金量为年内单月新高,达3050亿元。今年4月份至11月,除了10月公开市场净回笼,其余均为净投放。近日,央行则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

国信证券指出,站在央行的角度来看,从反映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度的超储率来看,实际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而是稳定地保持在2.0-2.1%之间。即使

观察超储率的月度走势,2季度和3季度超储也保持1.6-2.1%之间,并无明显迹象显示整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的紧缺。

因此,“钱荒”与流动性总量宽松之间的矛盾,令人生疑。尤其是6月底、12月底这样的特殊时点,为何一有“风吹草动”,资金价格就呈现易上难下的脆弱?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钱荒”这种叫法并不赞同。他对记者表示,“钱荒”是伪命题,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实际情况是M2依旧很高,很多客观的数据都摆在那里,表明银行流动性整体充裕,市场却还造出“钱荒”这样的词。

6月钱荒是怎样引爆的?

对于这种少见的背离,刨除一些周期性的时点因素外,不少人士认为银行体系结构性失衡,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分布格局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央行控制流动性“总阀门”,从总量角度供应流动性,其主要群体为银行间市场的大型商业银行;第二个层次,大型商业银行为各类中小银行及金融主体提供资金。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银行业存在垄断,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部分大型银行一方面引导资金走向,另一方面控制资金的成本和定价。

而6月后,以往作为流动性供给主力的几家大行,出现了系统性的流动性紧张状况,而以往作为流动性需求方的小行却出现了“相对”宽裕。国信证券指出,这种市场供给需求格局的改变,导致其他市场机构参与者一时难以寻找“流动性源头”,形成资金面紧张局面。

“其次,小行的超储率波动率往往显著地高于大行,其提供稳定流动性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小行变身为流动性相对充裕方后,难以保障之前大行所具备

的市场稳定性。”国信证券债券研究员董德志认为,以上两个因素相结合,夹杂恐慌因素,形成了流动性紧张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资金紧张局面的不断发生。

因此,与其说是“钱荒”,不如说是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心慌”。而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看,导致流动性预期谨慎的原因还有很多。

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金融机构评级总监黄灿指出,银行资源配置失衡、期限错配导致银行本身的流动性脆弱,“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平均占比持续上升,买入返售一类贷款业务主要投向房地产和平台项目,也加剧了银行资金面的脆弱性。”

“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一般是7天,最长也在30天以内,而买入返售的资产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这样就导致每到月末或季末,在资金回表时就会出现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上证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部分上市银行的同业业务已经占到业务总量的20%以上,平均也在12%左右,同业业务已经从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变成追求盈利、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

这样的情况不断累积,一旦外部流动性发生变化,便会放大银行资金的紧张效应。6月发生在部分银行身上的违约事件就是一个明证,也堪称可以写进金融市场 教材的经典案例。

光大银行日前在H股招股书中坦诚:“为满足我们一部分的流动性需求,我们依赖于银行间场内和场外市场的短期资金拆借和同业存款。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我们某些分行一般在银行间场外市场从地方性金融机构取得同业存款承诺。然而,我们可能无法一直从这些渠道获得足够的短期资金,进而可能对我们有重大不利影响。”

光大银行举例:“2013年6月5日较晚时间,由于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我们的两间分行未能从某些交易对手方收到该等同业存款承诺下的资金。分行反馈至本行总行时出现非故意的延迟。随后,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清算系统已经关闭,导致当日营业终了前,尽管本行有足够的资金和流动性,但未能及时支付另一间银行人民币65亿元到期的同业借款。”

篇六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钱荒”还将卷土重来?——探索银行同业杠杆对流动性的影响

篇七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钱荒背后折射金融异化 央行意在救赎实体经济

“钱荒”背后折射金融异化 央行意在救赎实体经济

银行系统闹“钱荒”,6月份汇丰版制造业PMI创9个月新低,A股遭遇滑铁卢连续暴跌,在市场期望央行注入流动性“救市”时,一直按兵不动的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一封“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以此警示各银行注意“流动性”,以免再度因资金吃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钱荒”发生以来,中国央行首次正式公开表明态度。“钱荒”是经济转型困难的一个缩影,市场据此猜测新一届政府已经做好了牺牲增速实现经济转型的准备。

央行打消货币政策放松预期

央行在这封信函中强调,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

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此外,央行还”点名要求各家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

央行警示称,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由于最近经济数据不理想,市场纷纷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同时要求降息降准的呼声越来越高。银行对信贷提前卡位的意图非常清楚,企图倒逼央行放宽货币政策。分析人士认为,“钱荒”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当前我国银行体系资金空转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让资金

进入实体经济的政策意图。“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或许是对当前“钱荒”饶有深意的注解。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央行希望此举会打消市场对于进一步货币或信贷宽松的预期。

钱荒的背后是金融的异化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整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然而,市场给我们传递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但另一方面却是货币的供应量充裕,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游资仍在寻找炒作的概念,民间借贷依旧风风火火。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因此,任凭市场上降准之声叫得震天响,央行也不“开闸放水”,这可能已经反映出其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一个大的判断:市场并不存在流动性总量缺乏的问题,而更多的是银行在资产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搭配的问题。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仍然严峻。近期有报道称江苏一家农合社突然停止营业,3200万存款无法兑付,这或许就是国内众多中小金融机构困局的一个缩影。

“钱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金融的“异化”:原本是从金融业

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到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因此,“钱荒”的背后,更需要思考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要如何用好,如何注入实体经济的问题。 政策面能否顶住压力?

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回升,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脚步渐行渐近,全球经济去杠杆化过程开始加速,此时我国央行顶住压力“不放水”,传递出停止以货币扩张刺激经济的信号,这迈出了向实体经济救赎的一步。

国务院上周三召开常务会议称,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指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

“钱荒”可以看作是市场利益博弈的深化,从官方舆论来看,改革的决心不容动摇。针对“钱荒”问题,新华社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人民日报指出,“央行‘冷眼旁观’,目的是希望这些银行能够吸取教训,逐步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一家银行的一位高管也表示,中国央行迄今为止一直不采取行动,表明领导层“决心挤掉”影子银行“活动造成的信贷泡沫”。

“在以去产能、去杠杆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期,盲目扩张货币会使去产能进程中断,市场主体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缺乏去产能、去杠杆的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表现,重在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从一定意义上讲,央行没出手救市,是政策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銀行系統鬧“錢荒”,6月份匯豐版制造業PMI創9個月新低,A股遭遇滑鐵盧連續暴跌,在市場期望央行註入流動性“救市”時,一直按兵不動的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佈一封“關於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以此警示各銀行註意“流動性”,以免再度因資金吃緊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這是“錢荒”發生以來,中國央行首次正式公開表明態度。“錢荒”是經濟轉型困難的一個縮影,市場據此猜測新一屆政府已經做好瞭犧牲增速實現經濟轉型的準備。 央行打消貨幣政策放松預期

央行在這封信函中強調,各金融機構要繼續認真貫徹穩健貨幣政

策,切實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繼續強化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幣環境穩定“。此外,央行還”點名要

求各傢商業銀行要密切關註市場流動性形勢,加強對流動性影響因素的分析和預測,做好半年末關鍵時點的流動性安排。

央行警示稱,各金融機構要統籌兼顧流動性與盈利性等經營目標,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註重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避免存款“沖時點”等行為,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由於最近經濟數據不理想,市場紛紛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同時要求降息降準的呼聲越來越高。銀行對信貸提前卡位的意圖非常清楚,企圖倒逼央行放寬貨幣政策。分析人士認為,“錢荒”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當前我國銀行體系資金空轉問題,背後折射出的是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政策意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或許是對當前“錢荒”饒有深意的註解。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傢朱海斌表示,央行希望此舉會打消市場對於進一步貨幣或信貸寬松的預期。

錢荒的背後是金融的異化

根據兩周前央行公佈的統計數據來看,盡管整體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但5月份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依舊高達15.8%,新增信貸量仍然高企,人民幣存款餘額也已經逼近百萬億元的大關,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

然而,市場給我們傳遞的是另外一種情況。一面是銀行缺錢,股市缺錢,中小企業缺錢;但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量充裕,不少大型企業依然出手闊綽,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遊資仍在尋找炒作的概念,民間借貸依舊風風火火。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眼下的“錢荒”看


关于钱荒的打油诗相关热词搜索:关于钱的打油诗 打油诗钱是王八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钱荒的打油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钱荒的打油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17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