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蘑菇养殖技术

蘑菇养殖技术

2017-07-06 09:49: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蘑菇养殖技术(共6篇)蘑菇栽培技术:在秸秆泥土墙里种蘑菇[科技苑]创新有道(1)“墙”上种蘑菇 过去,稻麦草需要粉碎处理后才能种菇;现在,随着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推出,无需粉碎稻麦草也可以用来做培养料了。更有意义的是,将处理后的长秸秆垒起来,外部抹上泥土后,形状如墙,从这堵“墙”里面长出来的食用菌会更壮实,产...

篇一 蘑菇养殖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在秸秆泥土墙里种蘑菇

  [科技苑]创新有道(1)“墙”上种蘑菇

  过去,稻麦草需要粉碎处理后才能种菇;现在,随着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推出,无需粉碎稻麦草也可以用来做培养料了。更有意义的是,将处理后的长秸秆垒起来,外部抹上泥土后,形状如墙,从这堵“墙”里面长出来的食用菌会更壮实,产量更高,超过传统的栽培方法。本期节目主要介绍这一独特栽培方式的关键技术环节:长秸秆的处理、菌墙的制作技术、日常管理要求。

  (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科技苑。这几年被我们说得最多,叫得最响的词是什么呢?是“创新”这两个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等等。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话题就和“创新”有关。比如蘑菇栽培,普遍应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架床式栽培,就是把培养料放在架床上,另一种是袋式栽培,就是把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播上菌种后,埋在地里或摞起来培养。可安徽省肥西县的蘑菇种植大户丁伦保,却研究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栽培方法——在泥土墙里种蘑菇。

  去年冬季的几场暴雪,让丁伦保的蘑菇大棚先后倒塌。今年三月,在刚刚重建的大棚里,我们见到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栽培方法。

   一堵堵的泥土墙上,生长着一朵朵壮实的蘑菇。

  (采访)丁:我们从外表看的是一个泥墙,实际上里面是稻草,就是我们这样的长稻草,这个长稻草上面,你看这个雪白的就是菌丝,就是菌丝。……像我们这一个菌墙总共使用的稻草大概是50~60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平菇。那五六十斤的长稻草能产多少平菇呢?老丁告诉我们,播种一次,能收三四茬菇,最低能收45斤,最高时可以达到60斤。从摞菌墙到收最后一茬菇,大约只需要一个月时间。

  (采访)丁:如果我们按照最低的价格来计算,一块钱一斤,那么这一个菌墙就可以产生的效益就是50块钱,那么我们要除去10块钱的成本,我们净赚40块钱,那如果说我们是卖到两块钱一斤、三块钱一斤,这个效益更为客观。

  传统的蘑菇种植,大多利用棉籽壳做培养料。随着棉籽壳价格的不断上涨,蘑菇的种植成本越来越高。以平菇为例,在合肥地区,用棉籽壳种植,投入一元钱,只收入2元。而用长稻草栽培,投入一元可以收入4元,效益是棉籽壳的3倍。而且,还节省了劳力投入。

  (采访)陶:和棉籽壳栽培相比的话,在劳动力投入这块,将近节约一半的劳力。

  老丁不仅用长稻草种出了平菇,还种出了秀珍菇、鸡腿菇、双孢菇等食用菌。

  长稻草不用粉碎,就能替代棉籽壳用来栽培蘑菇,而且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这是丁保伦的一项创新技术。

  (采访)萧:这一项成果也获得了我们安徽省科技厅的鉴定,获得了很多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一新技术的另一个意义是变废为宝,农村大量的稻草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丁伦保是安徽省合肥市天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食用菌生产已经有二十多年,从2006年起,就和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一道,探索稻草栽培食用菌的新途径。

  老丁知道,稻草来源广,成本低,如果能用它来栽培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平菇或者鸡腿菇、双孢菇,那发展前景肯定很好。

  (采访)陶:粉碎的颗粒是多大,多小,我们在研究角度上都很模糊,农民朋友做起来肯定更模糊了。

  (采访)丁:如果需要粉碎,劳动强度很大,前期如果投入很大,很难把这个技术推广。

  丁伦保决心在长稻草上做文章,希望不经过粉碎,就能作为蘑菇的培养料。2006年,他开始了第一次实践,用长稻草试种平菇。

  老丁将用水浸泡后的长稻草直接铺在菌床上,撒上平菇菌种,盖上塑料薄膜,抱着成功的希望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结果。

  (采访)丁:当时一个菇都没出,全部污染了,一个菇都没有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老丁赶紧请教专家。

  安徽农大的陶教授看了以后说,问题主要出在稻草上,因为稻草上面有一层蜡,如果不处理掉,它就不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

  原来,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营养是稻草里的纤维素,但这些纤维被稻草外表的蜡质紧紧地包裹着,菌丝想要进入稻草内部吸收营养的时候,就会遇到蜡质层的阻碍而无法向前延伸。得不到营养,平菇的菌丝就长不了,杂菌反而长起来了。那该怎么办呢?

  陶教授告诉老丁,用石灰水浸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石灰水浸泡稻草后,能分解掉稻草上的蜡质,软化稻草,这样,菌丝就能顺利地进入稻草吸收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了。

  (采访)陶:让食用菌能够很快能够切入料中。我们专业上叫吃料,长进去。

  一百公斤水加入一到一点二公斤的石灰。浸泡时,他们把稻草全部淹没在石灰水中,并用木板压实。那要浸泡多长时间呢?老丁说,根据气温来定。

  (采访)丁:也就是说在25度以下的,我们大概浸泡5~7天,如果高于30度的这样一个温度,我们泡3~4天,这个草就浸泡好了。

  石灰除了能够破坏稻草表面的蜡以外,还具有杀菌的作用,但如果残留在稻草中,菌丝也会被它杀死的,所以,老丁他们把稻草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去掉残留在稻草上的石灰,然后进行晾晒,沥掉多余的水分。

  稻草要晾晒到什么程度才适合菌丝生长呢?老丁说,稻草的含水率在65%的时候最适合菌丝的生长。那怎么控制好这个含水率呢?方法很简单。

  (采访)丁:我们怎么测定稻麦草的含水量为65%呢,我们就抓一把草,用手紧扭,有水珠出现而不滴,这就是65%。如果水珠吧嗒吧嗒往下滴了,那这个就是70%了,如果我们使劲地扭,扭不出来水分,那么这样的就是达不到65%。就是在65%菌丝生长最为理想。

  (主持人)稻草处理好了,把蜡也去掉了,丁伦保再次进行栽培试验,他还是把菌床建在地面,铺上长稻草后,撒上菌种,盖上薄膜,他希望不久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结果还是令他大失所望。

  老丁看到,用石灰水处理后的长稻草直接放在地面栽培,能够出菇,但菌丝少,出菇率不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观察和分析,老丁认为,影响菌丝发育和蘑菇生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稻草的营养不够!菌丝和蘑菇的生长,除了需要大量纤维素以外,还需要氮素等营养元素,稻草里虽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但缺少氮素,所以影响了菌丝的发育和蘑菇的生长。二是水分不足!老丁是把稻草直接铺在菌床上,没有加其他培养料,稻草疏松,很容易失水。没有水分,菌丝就长不了。

  老丁想,如果像传统种蘑菇用菌袋装培养料那样,也用塑料薄膜把长稻草包起来,这样,水分不就跑不了吗?但是,浸泡后的稻草又长又松又软,要想做成菌袋可不太容易,除非有一个能固定形状的工具。

  (采访)丁:后来我想,能否搞个木板,把它钉一钉。在我们农村,过去我们做房子,我们砌房的土块,就是用模具把那个土打成一块一块的,我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

  是啊,要是有了固定的模具,不就可以像打土砖一样,把长稻草做成一块一块的菌包了。

  想到了就做。老丁他们经过实践摸索,最后把模具的规格调整到长120厘米,宽和高各20厘米。

  (采访)丁:这一种最好,不论从发菌,从出菇,或者从我们的实际操作中,这一种是最好的。

  模具,只是打菌包的基础工具。铺上塑料薄膜,才能把长稻草打成菌包。做成了菌包,那长稻草里面的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流失,这样,保湿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营养不足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采访)丁:我们配制一些基质和菌种混合在一起,包入菌包里面。

  也就是说,老丁他们在播菌种的时候,又加入了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比如棉籽壳或者玉米心。

  (采访)丁:这个基质是灵活的,比如说你有棉籽壳,那就搞棉籽壳,我有玉米心,就用玉米心。

  棉籽壳和玉米心里面都有菌丝和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加上稻草里含有的纤维素,菌丝发育和蘑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基本就能够满足了。

  老丁他们将做好的菌包堆放在一起,等待着菌丝的发育、生长。

篇二 蘑菇养殖技术
蘑菇养殖

[农广天地]牛粪里种出“金”蘑菇(20111205)

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项目,就是通过“奶牛养殖——草腐菌种植——废料还田”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种植出的食用菌还是质优味美、营养价值高的绿色食品。本期视频详细介绍了这一牛粪种植蘑菇技术。

农广天地视频同步解说词:

刚刚转暖的天气让杨河村农民的心情也开始放晴,在这里的几十栋蘑菇房里每天都能见到农民忙碌的身影,一批批新鲜的蘑菇被采下运往农贸批发市场。更让农民高兴的是除了每天都有进账外,蘑菇销路也不用愁,只要将采收的蘑菇整理好,就会有商贩上门收购。这其中的原因呀,不说您可能不会知道。要说到杨河村的农民种蘑菇,还得从他们养殖奶牛说起。

杨河村是天津市的一个奶牛养殖大村,村里有奶牛存栏近6000头。有人曾经计算过,这么多的奶牛每天就要产生大约18吨的牛粪。过去,牛粪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还污染环境。自打牛粪种植食用菌项目实施后。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们通过“奶牛养殖,草腐菌种植,最后再把废料还田”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将牛粪“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种植出的食用菌还是质优味美、营养价值很高的绿色食品呢。看到这您一定也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那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杨河村去探个究竟。

进入杨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几栋高大整齐的砖房,您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就是食用菌栽培的场所—菇房。

一、栽培设施

1.基本条件

为了让蘑菇能够更好地生长,杨河村的村民们把这菇房建在了交通方便,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卫生,排水良好,环境干净,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菇房座北朝南,排列和堆料场地布局合理,占地率约60%。

2.菇房建造

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和模式,可建造不同结构的菇房用于蘑菇种植,杨河村采用的这种砖瓦结构的高架菇房保湿、保温性好,空气流通,没有直射阳光,特别适合蘑菇的生长。

菇房的空间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不利于控温和通风,过小则增加菇房建设成本和降低空间的有效利用率。这种菇房的设计规格一般长在20—30米之间、宽8—9米、高5—6米,菇房前后墙体上要按房内过道正对位置开设30厘米×40厘米的通风窗/,从上向下开窗5—6排,最底下一排的窗

要高出地面40厘米。菇房的墙体用砖和水泥砌成,要求不漏风,菇房的地面最好用6厘米厚的混凝土硬化,这样才能够承受多层菇床中培养料的巨大压力,以防止地面踏陷而造成生产事故。

菇床架一般按宽1.1—1.2米、层高50厘米进行架设,底层距离地面约20厘米,高5—6米的菇房可以架设菇床7—8层。菇房内预留的管理人员进出作业道为床架之间60厘米、前边70厘米、两边50厘米,后边不留。为方便人员操作管理,在第3—4层菇床架的位置上要搭建人行过道。床架材料可用小篙竹。床面可以用特制尼龙网,这样结构的床架一般可以连续使用4—6年。

用牛粪拌稻草发酵作为基质适宜栽培的蘑菇有双孢菇、毛头鬼伞、姬茸菇和草菇,杨河村的村民选择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受市场欢迎的双孢菇。 双孢菇的最佳播期在8月底到9月初,最晚不能超过9月底。因为播期过晚,温度下降会影响秋季蘑菇的产量。所以要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稻草的预湿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按时播种,在10月初左右开始出菇,到11月初完成采收。

用牛粪栽培蘑菇需要经过备料→预湿→建堆→翻堆→作床→二次发酵→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几个步骤。其中备料,预湿,建堆,翻堆这几个步骤是为了配制栽培蘑菇的基质。

二、栽培基质配制

1.备料

培养料的主要成分是稻草和牛粪,这两种成分的比例是有一定要求的,粪多草少,培养料通气差;而草多粪少、培养料虽通气性好,但养分差。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菇房规格,一般一间菇房需要准备稻草8000千克、干牛粪4000千克。选用的稻草要求鲜黄无霉变,而且稻草要在晒干后才能使用。牛粪要边收集、边晒干,粉碎后备用。粉碎后的牛粪粪团直径最好不超过1厘米。牛粪的纯度要求在80%以上。如果含土过多,就要适当增加牛粪的用量。牛粪在使用前要防止霉变和雨淋。在培养料当中除了牛粪和稻草外,还应该增加饼肥和化肥,用来补充养分和增加培养料的松透性。一间菇房需要用饼肥200千克、过磷酸钙15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为了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一间菇房您还要准备生石灰200千克。

2.预湿

为了更好地发酵,在配制培养料前先要对稻草进行预湿处理,方法是把稻草浸入水中,等稻草全部浸湿后捞出,堆放成2米高的草堆,放置5—7天,每天要在草堆表面喷水1—2次。

3.建堆

建堆就是把预湿好的稻草和牛粪混合在一起,堆起来进行发酵的过程。 稻草预湿5—7天后。把预湿的稻草铺成宽2.2米,高30厘米,长18米的堆,然后在稻草上面铺稻草重量二分之一的牛粪,接着再铺上一层稻草。就这样一层稻草,一层牛粪,直到将所有的草堆完。在建堆时还要向料堆浇水,浇水的原则是,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料堆周围有水溢出为止。垛顶堆成龟背形。这样堆好的料一般在第4天左右,料温就会升到70℃左右。在这个温度下稻草和牛粪就可以发酵了。

4.翻堆

用稻草加牛粪堆料发酵,大约需要20—25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翻堆4次。翻堆不但可以调节温度,放出料中的有害气体,而且还可以趁翻堆时进行施肥和调整料的酸碱度。

一般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5—7天。翻堆时要先把料抖松,让料中的氨气散发出去,然后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再翻到外面。合适的水分是手拧堆料能有水滴出。如果水分不足就要在翻堆的时候及时的补充水分。

第一次翻堆后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和第一次翻堆相同。

在第二次翻堆后5天左右进行第三次翻堆,结合这次翻堆要进行一次施肥,可以每翻一层料,在上面撒饼肥12千克,复合肥4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 第三次翻堆后4天左右进行最后一次翻堆。这次翻堆要把料的pH值调整到

7.8—8之间,每翻一层料要在上面撒8千克左右的生石灰,然后用水喷淋一次,使生石灰渗入稻草内,这样料的pH值就会被调整到7.8—8之间了。

翻堆的时间是保证堆制成功的关键。上面介绍的翻堆时间只能作为参考,在生产中什么时候翻堆还要根据料温来灵活掌握。每天要观测料温,当料温经发酵几天后开始下降,或连续2—3天达到80℃左右时,就要进行翻堆了。- 进棚前培养料的合格质量标准是颜色呈棕褐色,稻草柔软,而有弹性,各种料混合均匀,料的含水量在65%—70%之间,pH值在7.8—8之间,无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气味。

三、栽培料进棚

1.栽培料上床

趁晴天把培养料搬入菇房,平铺在床架上,料不要压实,料厚约30厘米。中间要比边缘厚2—3厘米。

料铺好后,关闭门窗进行二次发酵。

2.二次发酵

培养料在配制过程中已经进行过发酵,为什么还要再次发酵呢?这是因为在前面我们采用建堆发酵的方法发酵时,不容易使培养料发酵彻底,也不能够根除培养料中所携带的病虫。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将培养料再进行一次短时间的高温发酵。二次发酵的优点:一是能对培养料进行消毒,进一步杀灭虫卵和病菌,减少培养料的污染;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的作用还有就是能够促使培养料养分的进一步转化,将复杂的碳素营养转化为简单的可溶性养料,利用好气嗜热微生物的活动,进一步分解为简单的糖类,将速效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从而为蘑菇菌丝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二次发酵前先要将柴油桶改装成蒸汽桶。在柴油桶的上面有两个口,一个粗、一个细。先在这两个口处焊上相应粗细的铁管,粗的作为蒸汽出口,细的是观察桶中水位高低的连通管。然后在桶底距边缘5厘米处开一个口,在开口处焊上一节铁管,这个管就是蒸汽桶进水的地方。

蒸汽桶制作好后在菇房外面砌好炉灶,在每个炉灶上安装4个蒸汽桶,从加水口加水到8分满,在出汽口接上蒸汽管,蒸汽管接入菇房中。然后炉灶点火,水烧开后蒸汽就会被引入菇房,培养料在高温的蒸汽作用下就能进行第二次发酵了。

二次发酵有两个控温阶段,第一个是消毒控温阶段,当菇房温度上升到60℃时,维持24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温度一定要控制在58—60℃之间,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将促进绿霉菌的繁殖,给蘑菇栽培造成损失。温度的调控方法是,如果温度偏高就要在蒸汽桶中加冷水,如果温度偏低可以增加火候来达到升温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不能用开启或封闭门窗的方法来调控温度。 二次发酵的第二个控温阶段是培养料控温发酵阶段。也就是维持60℃左右24小时后,把菇房温度逐渐降为50℃,维持48—72小时,以达到排除有害气体,增加室内氧气,培养对蘑菇生产非常有利的伴生菌类和达到让培养料进一步腐熟的目的。这段时间的调控方法是,通过门窗的开启和关闭,把菇房室内温度控制在48—53摄氏度之间。

完成上面两个控温阶段后,培养料的第二次发酵就算结束了。这时要停止加温,待菇房内温度下降到40摄氏度时,逐渐打开全部门窗,让培养料降温冷却,直到菇房温度降到28摄氏度以下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四、播种

播种要安排在晴天下午3点以后进行。在播种前要在菇床上喷一遍水,播种时把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料上就可以了。用种量为每平方米1.5—2瓶菌种。

播种后就进入了发菌管理阶段。发菌阶段大约需25—30天。在发菌管理中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五、发菌管理

1.温度管理【蘑菇养殖技术】

播种后2—3天里,关闭门窗闷菌,要勤观察棚内温度,温度最高不超过29℃,最好保持在22—27℃之间。如果气温高于30℃要及时开窗通风降温。第四天起,每天开窗一次,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方法是只打开前后墙的地窗和顶窗,让空气对流,排除二氧化碳,增加菇房氧气,促进菌丝生长漫延。这段时间要以保湿为主,避免表层培养料干燥影响菌丝漫延扩张。开窗通风换气的时间不可以过长,一开始开窗30分钟,经过3—4天逐渐增加到1小时。 播种后7天,菌种已经占领培养料表层,往下层扩展。从这时起,要逐渐地延长开窗通风时间,从每天通风1小时,增加到1个半小时,播种12天后,每天通风时间从1个半小时,增加为2—3小时,达到放干培养料表层水分,避免杂菌生长,把菌丝引向纵深生长,直到吃透培养料的管理目的。播种20天后开窗通风时间要达到10个小时以上,甚至可以昼夜开窗。

2.覆土

【蘑菇养殖技术】

播种20天左右,当菌丝在培养料内长满后就要进行覆土了。覆土是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工序,不覆土,就不会出菇。

覆土要在28℃以下才可以进行,如遇到28℃以上的高温,应该推迟覆土,等温度下降后再覆土。否则就会影响出菇。

覆土前3—4天,把菇床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

覆土材料一般都采用谷壳和泥土。谷壳和泥土的比例为1:9;谷壳过少,泥土过多,容易板结僵硬,影响菌丝的生长;但是谷壳过多,泥土过少,覆土材料就会过松,会造成菌丝体向上爬形成结被现象,影响产量。配制覆土材料时要在每立方米土中加入500克过磷酸钙和500克生石灰/,过筛翻拌均匀,打碎较大的团块,然后往土里加水到含水量接近饱和程度。3—5天后再翻松一遍。

覆土材料中会潜伏着许多病原菌和害虫。所以,覆土前必须将覆土材料置于强太阳光下曝晒2—3天,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来进行消毒。

用干净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轻撒在料面上,覆土厚度最好在2.5—3厘米之间。

覆土后前5—7天关闭通风口,促使菌丝向土层生长,菌丝爬出土层后,就要加大通风量,并且在培养料表层再撒一层细土,厚度以看不到菌丝为好。

篇三 蘑菇养殖技术
蘑菇养殖法法

蘑菇养殖方法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消毒技术

菇棚环境的消毒处理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蘑菇生产环境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意乱弃,使其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该现象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显现,至今得不到有效治理。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直强调这个“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无法做到大面积治理的条件下,在基地内可强化消毒杀菌措施,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清理卫生,对厩厕、垃圾等需严格清理,尤其要彻底清理污染菌袋以及菌糠废料等,并喷洒高浓度多菌灵、辛硫磷混合液等进行杀菌杀虫,环境差者应连续用药两次。

新菇棚的消毒处理棚内可使用百病去无踪、辛硫磷等药物,一般用量为1袋百病去无踪配50克辛硫磷,喷30平方米左右,用药目标为地面、墙体以及立柱等,要求地毯式喷洒,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2天后即可进袋发菌或出菇;发菌和出菇期间的预防用药,可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蘑菇杀病灵或百病去无踪,但注意不要直喷子实体。

旧菇棚的消毒处理连续使用多年的菇棚,棚内不可避免地存有相当数量的杂菌和病原菌孢子以及害虫,因此,彻底进行消毒处理非常必要。一般可按1袋百病去无踪配40克辛硫磷药物,地毯式喷洒20平方米左右,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2天后,再次用药并继续密闭晒棚,2~7天后,方可进袋发菌。

预防蘑菇枯萎

一、死菇原因

1、秋末温度过高(超过23℃),春季出菇期间气温回升(连续数天温度在21℃),造成小菇苗因缺乏营养萎缩死亡。

2、菇房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发,会使小菇苗因供氧不足或高温而成批死亡。

3、覆土后出菇前菌丝生长过快,出菇部位过高,形成的菇苗过密,营养供应不足,而使部分菇苗死亡。

4、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在95%以上,喷水后关闭门窗,菌丝体表面渍水,小菇苗窒息死亡。

5、采菇及其他管理操作不慎,致使机械损伤造成死菇。

6、喷药次数多、量大,菇苗因药害而死亡。

二、预防方法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排好接种时间,避免高温季节出菇。

2、注意菇房降温,防止高温袭击。

3、在覆土调水阶段要防止菌丝长出土面,压低出菇部位,避免出菇过密。

4、高温时间喷水要打开门窗,料层积水用竹签扎孔,改善通风状况。

5、防治病虫杂菌时,用药不要过量,出菇期间忌用药。

蘑菇防治白腐病

蘑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蘑菇养殖技术】

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时用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下,温度降至17℃以下。

药剂防治在菇长出之前,用1∶2∶225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土的表面,可大大降低感染率,起到预防作用。也可每10平方米菇床用10克多菌灵加水75公斤喷洒菇床表面。

如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害仍然继续发展,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换用无菌土壤,重新覆盖。

蘑菇保鲜技术

影响蘑菇保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温度:温度越高蘑菇保鲜越差。0-4℃是蘑菇保鲜的适温。除速冻外,0℃以下易造成冻害。

水质:水中铁或铜含量超过2毫克/升时,蘑菇色泽变暗、变褐,故禁用铁、铜器皿与工具。

湿度:要求95-100%。低于90%色泽变暗,易开伞变质。

气体组成:含腐烂的重要原因,可利用杀菌及调节pH值来抑制。

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是引起蘑菇褐变的主要原因。

因此蘑菇有如下五种保鲜方式:

蘑菇保鲜方法有气调保鲜、低温保鲜、辐射保鲜和化学药物保鲜等。低温一气调保鲜效果最好。

1、气调保鲜:用0.05毫米厚PE袋用特殊物理方法处理,对蘑菇进行简易气调温保鲜表明,采用简易气调贮藏,在3-5天内保持鲜嫩不开伞,基本无褐变,失水率低于1%。目前采用透气性的塑料薄膜袋包装,袋内保持1%氧浓度,10-15%二氧化碳浓度,可使蘑菇在4天内保持洁白,保鲜度佳。

2、冷藏保鲜:低温能保持蘑菇新鲜和优质。在贮运期间,保持温度0-3℃,相对湿度90-95%最宜。

3、速冻保鲜:在30-40分钟内,将蘑菇由常温速降至-30--40℃,冻菇中心湿度应在-20℃,然后在-18℃下冻藏,可长期保持原有的品质与风味。速冻工艺为:原料验收?洗清?护色?漂洗?人工分级?抽空气?烫漂?一次冷却?二次冷却?速冻?精选?包冰衣?包装?冻藏?运输。

4、化学药物保鲜:防腐清洁剂:10-20毫克/升的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20毫克/升的亚硫酸钠;10毫克/升苯莱特;5-10毫克/升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漂洗增白剂:0.1-0.5%焦亚硫酸钠漂洗5-6分钟;0.1-0.2%焦亚硫酸钠另加10毫克/升鸟嘌呤溶液。防止变色剂:用0.01-0.1%二甲胺琥珀酰胺酸浸10分钟,捞起沥干置经消毒的塑料袋中密封,在0-4℃下可保鲜6-8天不变色;用0.02-0.05%抗坏血酸溶液浸10-20分钟,总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蘑菇在结菇时和采收前均喷稳定态二氧化氯,效果显著。总之,采用抗坏血酸、柠檬酸为主的食品添加剂配制的保鲜液加入到重量相等的、用0.25%焦亚硫酸溶液浸泡10后用清水漂洗20-30分钟,沥干后的鲜蘑菇贮藏,不仅可解距离贮运变质问题,还给加工厂家带来经济效益。

5、盐水保鲜:将烫煮后蘑菇立即置于19波美食盐溶液中盐渍,数天后添加适量精盐,继续维持19波美食盐溶液。经4-6天,等分、重量和酸碱度均稳定即可封存保鲜。

篇四 蘑菇养殖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

一 常用栽培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二 配料与发酵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 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三 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

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四 发菌管理

(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

(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

(3)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4)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

(5)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 (6)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

(7)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

五 出菇管理

(1)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10℃~20℃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形成子实体原基。

(2)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5%,并供给充足氧气和低浓度CO2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

(3)子实体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的管理:

①纽结期:不能往料上喷水,塑料袋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突起有黄豆粒—蚕豆粒大,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使之开口催蕾,有利菌丝纽结现蕾。

②桑椹期(菌蕾期):在纽结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喷水,加强通风换气。

③珊瑚期:原基伸长了,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不等长的原基、菌柄,此时料面可以喷水,幼菇最怕风吹失水。

④伸长期:菌柄粗,顶端出现兰灰色、扁球状,可分清菌柄、菌盖。每天料面喷水3~4次,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

初期:盖色深、深灰色、盖半球形、中部隆起、边缘向下 ;

中期:菌盖展开、中间下凹、边缘平展、浅灰色,采收在中期合适; 后期:盖边缘上起波浪状、浅白黄灰色,大量散发孢子。

六 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1、什么时候栽种平菇好?如何获得较高效益?

(1)春季栽培用低温型品种,装袋发菌宜早不宜晚,头年装的料袋,发菌可在今年的3-4月份进行,出菇5月底即可结束,用中、高温型品种在二月上旬、中旬开始或可在3月份开始装袋发菌,但不得晚于3月底,可在4-6月份出菇,7月份结束。

(2)夏季栽培,我省北半部采用夏季栽培,南半部只能利用人防、山洞,地下室栽培耐高温型品种,一般场地不宜栽培。主要原因是盛夏季节气温高,杂菌污染严重。再者夏季瓜果菜大量上市对平菇销售不利,又不易保存,加之农忙季节又难以管理。

(3)秋季栽培宜迟不宜早,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发菌,掌握在10~11月出菇,我省北部和南部可适当提前和推迟。

(4)冬季栽培应8月下旬开始制种,11月份装袋发菌,此时正好利用新棉籽皮,产品可在淡季鲜销,既满足人们需要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2、有的蘑菇长得菌盖小、薄且皱缩、菌柄长、粗且坚硬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温度高、湿度小、通风不良所引起。

3、有的菇房出现柄细长、盖很小、形似长柄型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揭膜过迟,光照不足而引起的。

4、有的菇房只长菌柄、不长菌盖、成大脚型菇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

5、有的菇房出现大面积幼菇萎缩枯死这是什么原因?【蘑菇养殖技术】

因为通气不良,湿度过大或过小所造成。

6、还有的菇房出现菇体生长发育极慢,菌盖表面长有瘤状物或颗粒状突起物,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这是为什么?

是由于生育期间温度过低,通气不良,光线不足而引起。

7、有的菇房出现,菌盖呈现蓝色,整个菇体如同泼上了蓝墨水,呈蓝色菇,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增温方式不当,生炉火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通风不良或温度过低,造成菇体中毒,产生变色,此时保证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前提下,要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和增加光照,子实体则迅速正常生长。

8、解决各种杂菌的污染已成为目前平菇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绿霉菌、绿色木霉,菌丝体初期白色,浅变成淡绿色后变深绿色,此菌是危害平菇生长的大敌,此菌与平菇一样喜在偏酸性基质中生长,遇高温、高湿,空气不新鲜时,此菌很容易产生,有时大面积突然暴发,导致栽培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培养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利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或用水碱溶液冲洗涂抹,及时除治,消灭在点片发生期。

(2)分析引起杂菌污染的主要途径

一是接种时原料中(棉籽皮和菌种)本身就带杂菌,二是栽培过程中外部杂菌的侵入,因此我们在种植平菇的每个环节中应步步把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治早、治小,确保平菇的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

(3)如何处理杂菌污染问题?

栽培平菇一旦发生杂菌污染要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春季栽培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污染,首先考虑培养料、配料前本身的污染,如果杂菌在接种块或接种眼周围发生,要考虑菌种不纯,本身带杂菌所引起的污染,在料面上零星出现点状污染要考虑后期杂菌的侵入。在平菇的发菌和管理中,要随时注意杂菌污染的情况,发现污染,找出原因马上处理,愈早愈好。当发现料面上点星或小片杂菌时要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冲洗涂抹,然后再用灭过菌的刀铲除被污染的料面,再用浓石灰水点涂周围补上新料,点播菌种即可。并注意在低温、通风、干燥条件下培养。

(4)对害虫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对菇蝇防治,首先搞好菇房清洁卫生;栽培完毕及时清除废料,并进行薰蒸消毒。对菇

螨防治,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或用石灰水浸泡还可诱杀;还可采用骨头汤诱杀,取1~2公斤鲜猪骨加水8~10公斤,煮1~2小时,取汤加糖0.5公斤,水50公斤浸泡麦秸或稻草后铺或撒料面诱杀,效果挺好。

(5)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杂菌产生,要做到: 一要保持环境卫生,栽培场周围不养畜禽,不存放木材,不堆垃圾,更不能乱扔废弃培养料,经常清扫,保持干净,被杂菌污染的栽培物要及时运出去进行深埋。

二要定期轮作换种:利用现有栽培场地,采取轮换使用。休闲时定期灭菌,保持清洁,所用菌种隔1-2年就应更换,能以不同种类的平菇进行轮作更好。

三要选用优良菌种,抗污染的优良平菇菌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爬坡力强,呈棉毛状,分布均匀,日生长量长度1厘米以上。注意选种工作,有条件自己选育;无条件引进对比,确定接班菌种。

四要选适龄菌种接种,用适龄菌种接种,发菌快、长势旺,比加大接种量能更有效地防御杂菌,低温型平菇选30~40天菌龄的菌种接种为好,中温型平菇则以菌龄25~35天的为好。

五要净化培养原料。严格选料,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购料要有计划,自家产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原料尽量做到不余不缺,年年用新料。对原料要妥善保存,防雨、防潮、防发热,用前要在阳光下翻晒4~5天,栽培前一天,将用料混合。拌以1%~2%石灰水,成堆,盖塑料薄膜过夜,既可使料吃透水分,还有灭菌作用。

六要科学调配基质。原料堆闷过夜后,充分搅拌,测试水分和pH值。水分调到65%左右,pH值生料栽培调至7.5。生料栽培氮源不足,以豆秸粉或尿素补充,不能加麦麸和玉米面。

七要进行优化管理。发菌期间避开高温季节。栽培袋进入培养室后,及时创

造最佳生长条件(室温24℃,通气良好,黑暗),促菌丝早发、快长。菌丝长好后,将室温降至18℃以下,湿度提高到85%~90%。给予200勒克司以上的散射光照,保持通气良好,同时松开袋口,催蕾出菇,菌菇发生后,反卷袋口,管理过程中勿碰伤子实体,采菇勿带起培养料,将菇根、残片等除净。

9、塑料袋栽培平菇应如何掌握适宜的料水比?

塑料袋具有良好保湿性能,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料水比1:1.3~1.4为宜。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料水比1:1.2~1.3为宜。冬季栽培料水比以1:1.3~1.4为宜,原则上讲不高于1:1.5

篇五 蘑菇养殖技术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

系 名 称 园 林 园 艺 系

专业名称 园 林 技 术

班 级 园 林10-1 班

学生姓名 初文藩

指导教师 林 蓉

目 录

摘 要...............................................................................2

关键词..............................................................................2

1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技术..........................................................2

1.1母种的获得....................................................................2

1.1.1种菇(耳)选择.............................................................2

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3

1.1.3.组织分离.....................................................................5

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保藏.........................................................5

【蘑菇养殖技术】

2.原种生产.........................................................................5

2.1.原种配方.......................................................................5

2.2.接种............................................................................5

2.3.养菌............................................................................6

3.栽培种生产.......................................................................6

3.1.栽培种配方.....................................................................6

3.2.制作方法.......................................................................6

3.3.接种与培养.....................................................................6

4 养殖技术.........................................................................6

4.1菇房的搭建.....................................................................6

4.2栽培时间安排..................................................................6

4.3菌株选择......................................................................6

4.4培养料配方....................................................................7

4.5培养料制备....................................................................7

4.5培养料制备....................................................................7

4.6菇房消毒、铺料、播种 进料.................................................7

4.7出菇管理.......................................................................7

4.8 采收............................................................................7 5多吃食用菌有好处 .................................................................7

参考文献.............................................................................8

....8

食用菌的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园林园艺系 园林10-1班 初文藩

摘 要:本文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食用菌菌种生产的了解来阐述如何培养食用菌成活率更高,以及养殖技术和食用菌对人体的好处 。 关键词:食用菌 菌种生产 养殖技术

食用菌是一类有大型可食子实体的高等真菌(蕈菌),被人们称为菇、蘑、菌、蕈、芝、苓、耳、茸等。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 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 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 香菇Vd原含量高达128国际单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VD,促进对促进对钙的吸收。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生产的成功与失败,优良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本条件,劣质菌种会使食用菌生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菌种生产技术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菌种质量,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但菌种生产管理相对滞后,生产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生产技术本身没有被生产者正确掌握,因此,菌种质量优劣不定,成本举高不下,对食用菌规模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食用菌教学、科研与生产中,总结出的这套食用菌菌种生产实用技术,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高效实用、成功率高、污染率低等特点,解决了大批量生产菌种数量难满足、质量无保证的难题。

1.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技术

1.1母种的获得

母种可选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质分离法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得到,但由于孢子分离法的分离对象是有性孢子,因此变异机率高,这一方面为我们选育优良菌株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菌种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菌种科研单位常用此法选育、复壮菌种,而菌种生产单位则不宜采用它获取母种。用基质分离法获得的菌种生活力很弱,不经出菇试验不能当作母种使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菌种不易发生变异,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特性是菌种生产单位获得母种的主要方法。

1.1.1种菇(耳)选择

种菇就是可作分离材料的子实体,被选用的条件是:朵形完整、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性状典型、无病虫、无破损、菌盖尚未展开、孢子还未弹射,成熟度在60-70%之间的幼菇或幼耳。

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5g,酵母膏3g,100万单位的青霉素100mg,80万单位的链霉素100mg,水1000ml。

作法:将马铃薯洗净、取皮、挖眼、切成约2cm见方的小方块,投入1000ml水中煮30min,煮时防糊、防溢,过滤取汁;→加入琼脂继续加热使其溶化,然后加水补充至1000ml;→再加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青霉素和链霉素搅拌溶化至均匀;→趁热分装试管和三角瓶并加棉塞包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当温度达到121℃时灭菌lh;→把试管倾成斜面,把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使其凝固成固体平板培养基;→待用。

1.1.3.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法适合于平菇、金针菇、白灵菇、杏孢菇、鸡腿菇、双孢菇等菇类和黑木耳、银耳等耳类食用菌,其操作方法和过程依次为:把选好的种菇(耳)用清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在无菌室内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用70%的乙醇擦洗菇(耳)表面;→用无菌的手术刀把菇体从菌盖与菌柄交接处切开;→用无菌的小尖头镊子从菇体切口处撕取小米粒大小的菌肉一块放置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个平板上放置3-5块菌肉;→把平板倒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

中连续培养3-5d;→在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针从生长正常,没有污染的菌落上挑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菌丝放置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把试管放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长满斜面即得到母种。

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与保藏

在用于扩大繁殖母种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是防止格兰氏染色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胨和酵母膏可保证母种健壮生长;但转管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这是保证母种质量,防止菌种退化的关键。母种转管必须在无菌室中实施无菌操作,转管前首先要对无菌室消毒,消毒的方法和程序是:清扫室内、用清水在空气中喷雾、擦洗桌面地面等;→1‰新吉尔灭擦洗桌面、椅面及墙面等;→点燃克霉净(用量4-6g/m3)熏蒸,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1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结束就开始母种转管,一般一支母种一次可扩大成25支母种,转管两次就可得到600多支,转管后贴好标签,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即可长满整个斜面,培养过程中勤观察及时淘汰有污染的试管,把培养好的试管母种及时用于原种生产或放在4℃的冰箱中保藏。

2.原种生产

2.1.原种配方

配方1:高梁80%,木屑13.8%,麦麸1.6%,玉米面1.6%,豆饼粉2%,石膏粉0.5%,石灰0.3%,克菌剂0.1%,增氧剂0.1%,含水量60%。本配方适合鸡腿菇、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等草腐菌类原种的生产。具有发菌快、吃料快、菌丝健壮、污染小、成品率高等特点

制作方法:

先把高梁放在温度为70-80℃,ph值12-13的石灰水中,浸泡2-3d,泡至种皮发软,种胚由白为青,由硬变软,子粒完全膨胀后捞起,沥去余水,待用。把木屑、麦麸等辅料按比例称取,干拌均匀,然后按料:水=1:1.3-1.4的比例加水拌匀,堆闷约24h;之后,取20%辅料与高梁混合,并掺拌均匀,开始装瓶,先在瓶底装1cm厚的辅料,辅料上面装高梁,瓶口处再装1cm厚的辅料,整平、压实料面,在料面中央打一直径2cm,深至瓶底的孔,擦净瓶口,用两层报纸一层塑料包扎封口,装筐灭菌,若用常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00℃,维持10h;若用高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21℃,维持1h

篇六 蘑菇养殖技术
菌类栽培技术

蔗田蘑菇种植技术

9月中、下旬,正是糖蔗的生长后期,剥下蔗杆上的枯叶,把蔗行之间的空间腾出搭建菇房。菇房一般采用四畦三沟组建一间,即两条畦合在一起搭成一床,两床合在一起搭成一间,中间的沟作为人行道。先用甘蔗叶把每丛甘蔗扎成一捆,以提高搭架的承受能力,然后按上下两层菇床间隔60cm的要求,用小竹竿、芦苇杆或小木棍搭成菇床,用甘蔗of-和稻草铺底,就可均匀地铺上已经发酵好的蘑菇培养料。

蘑菇房一般用塑料薄膜把棚顶的前后左右围起来,再用甘蔗叶编成的草栅栏覆盖好,以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菇房要在人行通道的两头留门,每个门还要设密门和疏门,以便调节菇房的温湿度。

菇房建好,培养料接上蘑菇菌种后,遇到干旱高温,要喷水或蔗田沟灌水。当菌丝体培养15天左右,床底见到菌丝,就要抓紧覆土。土可以就地取材用细土粒覆盖菇床4~5cm厚。当菌丝体爬上3/4细土表面,菌丝顶端呈扇形时,又要抓紧定好菇位,喷好结菇水。当蘑菇采收4~5遍后.还要配合喷水,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石灰、草木灰的过滤液及少量食盐,以补充养份并中和料层中积累的酸性物质,控制杂菌生长,保持菇体的洁白色泽。蘑菇采收时,培养利会留有空间,还要用细土碾碎覆盖填满。蔗田蘑菇可一直收成到来年3月底或4月上旬。蘑菇收后,糖蔗也全面收成了。这时就把蘑菇培养料作为肥料散在蔗田里使第二年宿根蔗长得更好。蔗田种蘑菇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降温控热技术:当气温达30℃以上时,蔗田要灌水降温,要加厚房顶覆盖物,多留蔗叶,加强荫蔽度;上午9点到下午4点要关闭房门,下午4点后开窗,菇房内要喷水或增加培养料的喷水量。

2.保温措施、:一月份之后蔗田菇房的管理中心是保温,所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堵塞菇房处处漏洞,尽量使之密封,二是每天下午4点至次日上午9点要闭菇房门窗:若遇晴天则要开窗。三是尽量剥除甘蔗枯叶,并把人行道房顶覆盖物去掉。仅留一层塑料薄膜,让阳光射进菇房。

3.调湿措施:进床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可掌握在65~68%,即捏紧培养料,手缝有水渗出即可。各次喷水量要适当多些,水源充足的蔗田要经常灌水。若遇阴雨绵绵的季节,要采取降湿措施:一是加强蔗田排水,二是剥除枯叶,使蔗田通风透气:三是打开门窗,必要时把两边“墙壁”地膜和稻杆屏全部掀开。

其它培养管理技术措施,与室内蘑菇基本相同。

【蘑菇养殖技术】

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

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

过去蘑菇制种的传统方法是用粪草培养基。这种方法用料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就,有谷粒培养基、颗粒培养基等许多革新方法。但谷粒培养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菌种容易遭受鼠害,而且谷粒的淀粉含量大,灭菌后粘度增加,防碍菌丝生长。颗粒培养基,其配方也需要相当数量充分发酵的培养料粉和淀粉,工序繁,成本也较高。这里介绍一种用泥炭土代替牛粪和稻草;栽培蘑菇菌种的方法,其质量和栽培的效果都较好,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制作方法:

泥炭土也叫草炭,一般含有机质达50%以上,腐殖酸22.3%,氮0.8%,磷0.25%,

钾0.4%。培养基配料为:炭泥土50%,甘蔗渣(或稻草粉)30%,麸皮(或米糠)20%,石膏10%,过磷酸钙1%拌匀,调合均匀,使含水量达60%,用壳灰调节pH值到7.5(泥炭土含酸性大,使用时必须调节好酸碱度),装入蘑菇瓶或塑料菌种袋,经严格灭菌接种后培养。 泥炭土培养基接种后,在适温(20—25℃)培养,经20—30天即可长满洁白、浓密、有光泽的菌丝。这样制出的菌种比粪草培养基的菌种耐存,菌丝不易衰老和萎缩。

采用泥炭土蘑菇菌种播种,撒播或穴播均可,但是,必须防止料面偏干影响菌丝的定植。播种后,由于泥炭土菌种是小颗粒状,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料面上,每一个小颗粒成为一个发菌中心,无数小颗粒生长茸毛状菌丝,首先布满菌床的表面,并能迅速向深处蔓延,可以同常规栽培一样管理。

每袋菌种可播种栽培面积1.5平方米,每瓶菌种(750g装的蘑菇瓶)可播种1平方米。菌种用量省,成本低,栽培效果好,很受群众欢迎。

利用泥炭土原料制蘑菇菌种,可以把泥炭土晒干粉碎,直接和甘蔗渣等配料混合使用,不需经过堆制发酵过程,以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种的效率。

塑料棚栽蘑菇技术

用塑料薄膜搭棚栽培蘑菇,好处是少占地,容易控制温度、湿度,产量高、质量好。场地宜选择地势较高的树荫处或林地避免太阳直射。场地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做成30cm高的土畦。在离棚架15cm处开排水沟以防积水。棚顶要遮盖稻草或蔗叶。棚四周的薄膜要比棚架长出15~30cm,以便用泥土或竹木条压封和掀卷。由于棚内温度比土木结构的菇房均增高3~5℃,所以下菌种时间要相应推迟10~15,以防高温引起的不良后果。

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技术

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需要菌种量增多,而采用传统式玻璃瓶制种工作量大,效率低,装料少,成本高,使扩大蘑菇生产受到一定限制。为了适应蘑菇生产发展的需要,用聚丙烯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培种试验,可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34cm×l7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配制好的稻草培养料0.75~0.85kg(相当于两玻璃瓶量),上下套圈、塞好棉塞,然后分层叠放到蒸煮锅内,进行高压蒸煮灭菌,待压力升至1.5kg/平方厘米时维持2小时(或用平压锅连续蒸煮8小时)便可达到灭菌目的。待料温降至室温(28℃以下),便可接入蘑菇原种。接种量与玻璃瓶相同,每瓶原种可接50—60袋。接种后换入培菌室培养30~35天,菌丝长到袋底即可使用。

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菌种具有如下好处: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装料比用玻璃瓶快2~3倍,能在较短的制种季节内扩大菌种生产,抢上栽培季节。②塑料袋有一定的空气透过,有利于菌丝生长,并能促进蛋白质及多糖类化合物分解,菌种料的全炭、木质素、纤维素利用率和可溶性糖,铵态氮含量均比玻璃瓶的高,因而菌种质量好。⑧减少投资。④取种方便,打开袋口,即可随意取出所需菌种量,且不损伤菌丝,播后菌丝吃料快。因此,推广使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可加快蘑菇生产的发展。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蘑菇,习惯采用长时间室外发酵方法,叫做一次发酵,也叫常规发酵。蘑菇二次发酵,是吸取外国经验,把培养料的堆制分两段进行,第一次发酵也就是前发酵,仍然在室外进行,但发酵的时间从原来的30天左右,缩短到15天左右,翻堆从5—6次减少到3~4次,然后把前发酵的培养料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也就是后发酵,又叫巴斯德灭菌法。

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发酵与二次发酵相比较,前者有以下三点不足之处:①无法有效控制培养料的发酵过程。堆内外培养料温差大,微生物分布不均,往往因发酵不彻底,导制培养料变质,影响蘑菇产量,甚至造成栽培失败。②发酵时间过长,堆料干物质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尤其是由于氨的挥发损失,导致培养料质量的下降。③无法消灭病源微生物及害卑,而有利蘑菇生长的有益微生物类群少。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则可以弥补以上三个缺陷。 蘑菇二次发酵通常有二种做法:一种是室内升温发酵,另一种是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室内升温二次发酵法

此法是在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进房以后,通过人工加热进行后发酵的。所以培养料进房以前,要准备好加热工具、燃料等,菇房要密闭。一般lOO平方米的菇房,耗煤量250~300kg,柴片50kg,薄膜的需要量因菇房的密闭条件而定。升温设备,可用53加仑的汽油桶,焊上加水管和出水管,制成蒸汽发生器。通常每60平方米空间约需一台蒸汽发生器。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土锅灶直接升温。密闭差的栽培房,屋顶要用两层薄膜覆盖,墙壁四周的缝隙要用泥补密。操作方法如下:

1.前发酵在9月底至10月初建堆,配料及堆制方法基本与常规发酵相同。所不同的是,氮肥要在第一次堆料时加入,石膏和过磷酸钙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堆期为14天左右,各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4、4天。

2.发酵时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趁热自上而下搬进菇房,堆放在架上(架底不放),迅速关闭门窗,利用加热设备在10~12小时内使料温提高到60~62℃并保持6~8小时。然后采用交替通气办法力口大通风量,使温度控制在48~52℃,维持3~5天。其工作原理是,

第一阶段升温至60℃,对培养料进行巴氏消毒,以杀死料中病源微生物和害虫,第二阶段是人为控温48~50℃,创造微生物类群的生态环境,对有益微生物进行控温培养,促进大量繁衍合成多醣菌体蛋白,以改善培养料的营养和质地,加速有机分解,达到制造出适合蘑菇生产的优质培养料的目的。

后发酵好的培养料应该发白,含有较多的放线菌,料香且富有弹性,呈棕色无氨臭,含水量70%,pH值在8.5左右。此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宜生不宜熟,②上床时的培养料需偏湿,防止因升温而变干i⑧加温要快,两个阶段的控温一定要达到标准。

(二)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法

此法是利用堆料自身热量,经人工控制达到预期发酵目的。其具体方法是: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堆成245cm长、100cm宽、100cm高的小堆。并预先用木棍或砖头在小堆底部中央撑起20cm见方的纵向通风洞。又在通风洞中每隔0.3m左右竖一根木棍,把前发酵好的料翻在其上,待堆肥操作结束后,拔出竖立的木棍,在堆中形成垂直的排气洞,每个排气洞与底部纵向洞相通,堆好后在把两侧通风洞堵死。定点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62℃(一般40小时)时,挖开通风洞口输入新鲜空气,防止温度继续上升并控制在62℃,维持8小时左右,以后加大通风量,使堆温降至50~55℃,2~3天后即可上床。如果发现培养料发酵不均或料偏生,还可以进行第二次通气连堆发酵。

注意事项:①各条通风洞与排气洞要保持畅道,切勿堵塞,以免引起缺氧,造成厌氧发酵。②在连堆发酵过程中,培养料切忌被雨水淋湿,以防造成降温和养分流失。⑧采

用此法,堆期比常规堆制法缩短约一周,播种后菌丝吸收养料快,所以堆肥时间要比一般堆肥推迟10天左右。

平菇栽培技术

栽培平菇可用棉子壳等作培养基,配方和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棉子壳培养基的配方为:棉子壳78%,米糠或麸皮30%,蔗糖1%,石膏粉1%,或者直接用棉子壳加水(含水量70%左右),或者用棉子壳100kg,磷肥2kg(含磷量6~8%)石膏3kg,马铃薯3kg(煮热捣烂),加水120kg拌匀至用手握紧配料指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 培养菌丝的适宜温度在25~28'C左右,因品种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不能超过32℃。可实行分层播种,将培养基料铺于菇床上约3mm厚,再将菌种撕成蚕豆状小块均匀撒上,如此播种2~3层,最上一层菌种用木板压平压实(也可直接铺10~15cm厚的培养料,采用穴播方式),播种后;覆盖塑料布,保持温度,以利发菌,发现塑料布上形成水珠,可揭开抖去。温度过高时,也可揭开通风换气。经20~30天左右,菌丝布满床面,小菇蕾开始出现,这时就揭去塑料布,温度保持在18~30℃之间,湿度为85~90%(可喷水控制),并要有一定散射光线。40天左右便可以采摘。种一次可采3~4次,每1平方米可采鲜菇12一15kg,每50kg培养料可收鲜菇40~50kg。每年春、秋、冬可播3次。每次当平菇长到8—9成熟时采收,可在清晨少许喷水后进行。每批采收后,整理床面,停几天后才停水保湿。10余天后,下批菌蕾便逐渐形成。

露地栽培平菇,可于背风向阳处做畦,宽lm,深30~40cm,长4~5m,呈东西走向以利冬季保温,北墙应比南墙略高,四周开挖排水沟。进料前,可将地面及墙壁喷湿,铺料及下种方法同上。畦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冬季可加盖草帘。

采用其它原料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其栽培方法也是一样。如甘蔗渣培养基配料:甘蔗渣与木屑1:1混合,加上20%细糠和麸皮,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拌匀装瓶,无菌接种,置于10—30℃条件下培养,子实体发生时打开瓶塞,保持空气湿度90—95%。采收2~3批后再挖出瓶内培养基,压成5cm厚的方块,继续培养。

油菜壳培养基:先将43%新鲜、晒干的油菜壳与30%麦壳混匀后湿润,然后入干牛粪20%,过磷酸钙3%,石膏2%,石灰2%拌和,加水时温度掌握在60%,pH值为7.5~8。 另外,麦草粉、稻草粉也可用作培养基,其配料及管理方法,可参阅棉籽壳培养基。

凤尾菇栽培技术

风尾菇是一种新菇种,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产量高,适应性广,栽菇原料来源也广,生产技术简单,从接种到采收结束仅约两个月,生产周期很短,转化率高,省工省本,家家户户都可以栽培,已成为我国食用菌栽培中的后起之秀。栽培风尾菇,只要稻草加菇种,不要添加任何肥料或营养物。每50kg稻草接种后,在50~60天的生产期中,可产鲜菇25~75kg。此外,用棉子壳、麦秸、玉米杆、甘蔗渣等也都可以栽培风尾菇。

栽培风尾菇可先备好菇房,要求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和一定的散射光线,适当的通风条件,周围环境要清洁。然后,在菇房内安置菇床架。同时,选用新鲜无毒的稻草,去掉残留谷料,切成10~15cm的小段,用0.5%石灰水清液(PH值为12)浸泡12小时,捞起冲洗掉石灰水,挤干至以手捏稻草手指间见水迹为度,使稻草的pH值降为7~7.5,含水量为65~75%即可作培养料。也可用沸水倒入稻草中,加盖浸泡15~20分钟。

凤尾菇的播种床可以设在室内,也可设在果园、竹林等遮荫地方。可着地铺设,也可以

搭架分层。菇床1~1.6m左右,层距50、60cm,最顶层距屋顶应有80cm以上,一般底坛距地面也有30cm以上,床底笔塑料薄膜垫底,以利保湿保温。室外种植的周围要用砖、竹、木等加,边高20cm左右。

温度20~27℃时即可播种,一般从每年10月第二年4月(出菇)均可栽培。播种时铺一层稻草培养料,均匀地撒一层菌种,共铺三层,最上面一层菌种多些,稻草总厚度15cm。播种量:麦粒菌种每50kg草用10—15瓶:草粉、木屑菌种每50kg草用20—25瓶为宜。保存菌种应避光,减缓菌种老化和消耗养分。接种后,用小锅盖或木板等将稻草压实,使菌种与稻划密切接触,以利菌丝吸收稻草中的养分。最后盖上黑色塑料薄膜,保湿保温,防止杂菌侵入,以利菇菌生长发育。当菌丝走透5~7天后,再揭去塑料薄膜。室外栽培凤尾菇,也要防治螨虫、菇蝇等病虫害和鬼伞等杂菌的危害。

凤尾菇发菌的最适温度为24~27℃。若料温超过30℃,应开窗通风,子实体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平日应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在子产体形成与发展阶段,应增加散射光及通风,并适量喷水,保持料面有一定湿度。喷水时要选用小眼喷头,使下落水点细匀,以后随子实体的长大,增加喷水次数,菌丝阶段发现料上有绿色霉菌要及时除去,并加大通风,出现鬼伞也要及时拔掉。凤尾菇对敌敌畏敏感,菇房灭蝇不要用敌敌畏。

风尾菇的整个生长期为55天左右,一般有四次菇潮,潮距8—10天。当菌盖充分展开,连续呈微波浪式向上卷,尚未弹射孢子时,应及时采收。采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捏菌柄扭下,不要用刀割。每采完一潮菇,要把菇床面收拾干净,将培养料压实,停止喷水3天,并覆盖塑料薄膜。过6—7天又能形成子实体,这时可根据情况喷水。在第三次菇潮后,要小心地将培养料翻转,翻时尽量避免培养料破碎,保持块状结构。翻床能改善底基的菌丝生活环境,有利早出菇、多出菇,提高产量。

采下的凤尾菇,可以鲜卖鲜食,也可以晒干贮存,成批量销售。需要凤尾菇菌种,可与各地

真菌站联系购买。

草菇栽培技术

栽培草菇可在春秋两季,春菇多在立夏至小暑,秋菇在立秋至白露。秋季气温稳定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在80%左右,更适宜种植。如能人工控制在21~30℃恒温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凡没腐烂,经晒干的早稻、中稻、晚稻或粳稻等品种的稻草,都可以种草菇。处理方法是,把稻草扭拧成若干“8”字形草把,每把0.5kg左右,再将草把放入水中浸1~2小时,吸足水分捞起备用。

露天栽培草菇,可选择、房前屋后、草坪、溪边等地作为菇场。菇场要翻地20~30cm深,打碎土块,撒上茶籽饼或0.2%的乐果等以防治土中病虫害。经3~5天后,拉沟整畦,畦高2~2.5cm,宽1~1.5c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2~6m均可,以作菇床,并注意菇床的四周要比中间稍低,以利排水。然后,在菇床距边缘约7cm的地方,撒上一圈约5指左右的山坡肥,把草菇菌种撒播在山坡肥上面,再把稻草把叠上去,然后再撒上土肥,播菌种,叠草把。如此重叠4~5层,中间填些散稻草,用脚踏实,使其紧靠,就成草堆。最后一层撒上菌种后,覆盖上用稻草编成的草被。一般每50kg稻草用750g装菌种2瓶。 播种后要掌握草堆的温度和湿度。草菇喜欢高温、高湿,必须在草堆温度40℃以上,含水量60%左右条件下,才能长菇。草堆温度超过60℃时,必须打开草被通风散热,气温高的晚上要打开草被通风1~2小时。水分过大时应采取通风,过于时应喷清水,下雨天用


蘑菇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蘑菇养殖技术视频 山东蘑菇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蘑菇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蘑菇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85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