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介绍 >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

2016-01-11 08:46: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一:浅谈大学生就业观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一:浅谈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就业观

“就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式进入社会,承担其全部的责任和义务,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所谓就业观,就是人们选择和从事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劳动观以及享乐观等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所以,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1. 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式:

1.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如此一来,就业难的现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2.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

3. 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 社会大背景:在当前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录用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综合

素质,而首先挑选其学校和学历层次;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而动手能力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内容。这种抬高门坎的现象致使我们这种二流学校的毕业生要很快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增加了难度; 热门专业依然走俏,部分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在招聘现场,也不难看到公司所需专业“一边倒”的现状。

2. 自身就业素质存在问题:知识转化率低,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其次,就业理念滞后,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并且有较高的薪水。

3. 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 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身体、兴趣、气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上,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2. 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策及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成为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而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对于大公司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3. 发挥自身优势,选择自主创业的途径:传统就业观念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相对于社会其他劳动力,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知识,有着自身的素质和优势,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性格与心理品质素质等,这些素质和优势,有利于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展现,适合选择自主创业的途径,选择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途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就业市场是优胜劣汰的市场,势必会导致一些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处于暂时失业状态。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出台了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一方面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为国家做贡献。

4. 调整就业期望值,选择最合适的:大学生择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当前,把大学毕业生推向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大学的扩招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职业期望值。在择业时要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的

结合起来,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自己才能又为社会所需的职业,真正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就业目标:找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段时间了,最大的感受就

是情况不容乐观,就业形势很严峻,真的是一把辛酸

泪。因为家里边要求不能出省,所以局限性很大。首

先,高的起点不一定就是好的,适合自己就好,对于

我稳定还是首要的,所以一般的国企(兵工、军工企

业)是我所看重的,发展前景虽不是很好,但是个人

努力还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发展也是不会被完全限

制的;其次,所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是设计研发之类

的,工艺等技术之类的也是可以的,从基层做起,循

序渐进的道理还是想遵守;最后,薪资只要合理就行,

符合现在的薪资标准,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就好。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二: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I

RENLIZIYUANGUANLI

浅谈大学生就业颜薏对就业硇影响

方旭/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近年来面对持续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睫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已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成为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就业环境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观念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词】就业难:就业观念:观念转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式将面115更为严峻的挑战。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413万人,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1.8%,79万毕业生未能如期找到就业岗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495万人,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1%,也就是说有141万毕业生仍未找到就业岗位。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再创新高,495万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比2007年增加60多万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后续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新的冲击,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2009年就业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并且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宝贵的就业机会不惜以零薪水为代价。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增幅超过职场岗位增幅。调查显示,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tLk.数均保持每年20—30%、50万人的增幅增长,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

(二)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高校培养人才需要一个过程,这就产生了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和社会需求的“滞后性”的矛盾。.

(三)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更新滞后。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五)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健全。当前,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健全,缺乏就业指导系统的理论和专门的培训,且绝大部分未取得职业指导资格,专业化程度较低。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的问题

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斌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毕业生从“天之骄子成为“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也必定要走“大众就业路线”,传统的就业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合他们。这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对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追求经济效益和福利薪金,而很少有人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基层或农村地区就业,其功利性十分明显,而往往忽视了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本身也明白不能用往13的就业观念来衡

量今天的就业形势,也知道自身期望值太高是不能实删l颐利就业的

一个重要原因。过去那种自以为大学毕业高人一等,傲气十足,挑肥拣瘦,等用人单位上门求你的择业观应该改变。毕业生在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求职就业新观念的前提下,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则成为成功择业的关键因素。因而,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只要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还是能顺利就业

的。

(三痢t业目标不明确

毕业生的择业观由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同时也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的思想依据。但是有些毕业生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去分析和理解他人成功的经验,并结合自已具体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就业之路,而是片面地理解和追求他人成功的方法,或者仰慕社会上认可的热门职业,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以致自已在择业时或专业不符、或能力不够、或兴趣不高……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还有的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会上,表现出无明确目标,无主见,不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而且随大流,缺乏明确目标。因此,应引导这部分毕业生在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求职就业新观念的前提下,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成功择业。要通过对自身的全面分析,正确地评价和判断自己属于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人,给自己准确定位。位置明确了,方向校正了,就能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的事,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就应科学规戈Ⅱ职业生涯首先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动向制定明确的目标,把个人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对自我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与不足,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在此基础上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第三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等。第四要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与措施。最后要

(一抑濑性强

我国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大,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许多大学生即使已年满18岁仍不能达到自立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中学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他们对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尤其在毕业前夕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这部分学生不是自己主动寻找工作,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部门、家长身上,缺乏主动出击推销自己的勇气,想依赖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一些毕业生,择业机会就在手中,不能正确把握,表现出无立场、心事重重,关键时刻总想家长做决定或与亲朋好友商量,结果失去时机,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毕业生大多缺乏主见,自我意识模糊,在择业中常会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独立进行择业决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亲友代替本人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行动起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相应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开始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就业阶段迈进,大学生由“天之骄子”逐

万方数据

管理学家f

2010.07

浅谈高职教胄巾面向巾小企业人才培荠硇重点毫业建设

王建辉/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主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相对比较紧张。当然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一些倒闭或转产的中小企业中,有的是金融危机所致,有的则属于自已经营原因而正常倒闭或转产。目前,政府和中小企业协会正在积极应对、协作。尽最大努力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把职业教育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着力缓解和解决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里的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或创业,最终实现生存和人生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所以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

笔者现在是想表达的意思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规模、专业特别是重点专业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等。必须和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市场需求相吻合,与社会行业发展相协调,有些人不把高职教育当作正规高等教育,认为上了高职就低人一等,这是错误的认识,当然我们也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包括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全球金融危机告诫我们,高职院校师生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凑圣贤书”,要努力养成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关注国家大事乃至世界大事的良好习惯。

一、要认清中小企业发展与离职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开发和培养人才资源的行业,越是在外界生存环境恶劣、竞争形势加剧的情况下,社会个体越是需要增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又具备反经济周期性:随着失业率上升,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会呈现更高速的增长,并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呈现出和经济形势相反的繁荣景象。当然这种增长和繁荣不会是均衡的,而要看谁能抓住这其中的机会。

高职教育首先应做到:“三个关注”:关注经济走势,要清楚现在学生就业的现状:关注中小企业行业趋势,明了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关注专业发展特别是重点专业的建设

与设想及对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二要做到明晰职业教育的演变过程,职业教育的昨天——知识本体,职业教育的今天——能

力、人格本位,职业教育的明天一一以顾客为焦点,职业教育

的后天一一给顾客一个惊喜。其中学校是市场与学生和家长之间

二、要密切与相应行业协会(学会)的联系

(一)关注危机对企业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要把发展学校的眼光聚集在市场上,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规律,尤其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和企业倒闭、裁员带来的就业需求变化进行分析。

(二)关注行业的未来走势,确定专业发展定位。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通过市场调研、行业企业走访、网络关注所开专业的行业背景,关注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中介、桥梁和纽带,离职院校的职责是弄清学校身在何处,明确要到哪里,谋划怎样去那里。

渐过渡到“普通老百姓”。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只是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素质的部分烫泌然需要—部分毕业生从事与大

大的亲和力,他们的建议容易让学生接受,做思想工作也比较有说服力。同时,专业教师比较熟悉所教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优势与不足,可以在日常教学与课余交流过程中,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意识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培养其学好专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为本专业积极工作的热情、信心和决心。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仅需要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和配合,最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持的就业观念、择业标准和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到哪就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辨证的唯物的看待。要发展的全面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紧跟社会的步伐,从自身的能力出发,积极主动得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众化相适应的基层的一般性的工作。因比当前大学毕业生必须参照市场形势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就业价值观和就业心理状态把自

己看成是普通劳动者,确定大众化就业观,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中国高等教育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还会继续,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三)树立“两个文凭观念”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那种只知道学习的大学生已不适应

现代社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树立“两个文凭观念”,即“知识文凭”和“实践文凭”。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在校期间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努力获得“知识文凭”;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目前学校和社会通过种种努力,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为大学生刨造实习、兼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要珍惜、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取得“实践文凭”,为自己将来择业增加砝码。

(四)加强专业教师的就业指导作用

让专业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来高校专业教师数量多,比例较高,其绝对人数远远大于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因此专业教师的参与可有效的增加毕业生人均指导教师的数量。专业教师的学识深厚,他们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他们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不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具有较

【参考文献】

【1l徐霞.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法制与社会.2009.10(下)

【2j袁力.审翱酗碍龇生就业鼢斓出融吸启示帼i畴医孕镦邕2008,t0

13】衷豫更新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

【4】王志既杨海明,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湖JI.河南职业

技术师范学院学报l职业教育版),2008

【5】易传英.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6【6】刘征.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IJ|,消费导刊.2008(s)

~073~

万方数据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方旭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管理学家

GUANGLI XUEJIA2010(7)

参考文献(6条)

1.王志跃;既杨海明 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2)

2.袁森 更新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8)3.袁力 中美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比较及启示[期刊论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10)4.刘征 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2008(05)5.易传英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2007(06)6.徐霞 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 2009(下)

本文链接: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三: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毕业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方向,安徽 合肥)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受个人理想、个性、能力和国家政策、经济、专业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环境与成才等关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即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树立的就业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求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自我价值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和再就业也有明显发展,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这是守旧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其三,近几年物价、房价的快速上涨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从事社会职业的观念、态度、认知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环境、经济状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水平、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就业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分析就业观,就要首先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对就业的现状的了解首先看目前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几种类型。总结如下:

(一) 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校园招聘具体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参加校园招聘的一般都是大型和知名企业居多,而按照经济管理部门的划分,大型和知名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因此就造成了大型和知名企业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校园招聘只能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其次,从专业选择上来看,校园招聘要求学习成绩、专业对口等条件,因此,一些社会需求比较良好的热门专业往往更容易被招聘单位感兴趣。

(二) 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的概念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狭义的实体人才招聘会,还包括网上、社会团体等组织的人才就业渠道的统称。而在这其中,网络是最便捷、快速的就业渠道,除此之外,实体的人才市场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着重分析网络人才市场和实体招聘会两大类人才市场。

首先,网上人才市场。在网上投递简历是目前大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就业渠道,在短时间内可以了解大量用人单位并投递简历是这个渠道最重要的特点。但这个渠道的特点是盲目性很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无法对对方进行更为深入具体的了解。网上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更重视应聘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生往往比较排斥。而大学生则更重视企业的规模大小、知名度、发展前景和物质待遇。双向选择的矛盾使网上人才市场的渠道大打折扣。

其次,招聘会。大大小小的各类招聘会是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方式,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这种渠道的优点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可以有面对面沟通了解的机会,双方的感知更为具体。但缺点是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日益庞大,招聘会

上往往人山人海,双方真正沟通了解的机会也非常有限,到了最后往往演变成为投递简历的一个渠道。

(三) 社会关系

通过社会关系实现就业也是大学生的一种就业途径,但这一途径无法解决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只能代表极少数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往往无法根据兴趣爱好或者能力特长来选择,但工资和福利待遇会相对较好。

(四) 实习单位

在实习阶段被实习单位确定录用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在实习过程中,随着大学生对实习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的了解,对就业的方向和目标更为清晰,同时,用人单位的各类待遇也会了解的比较清晰。而用人单位通过实习工作也会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工作态度、发展潜力等方面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实习生正式录用后,会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对于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实习生,大部分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

(五) 各类考试

通过考试实现就业一般是指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比如公务员、会计师等等。选择这个渠道就业的大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付出较大的努力来学习和通过这些考试。

综上所述,从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大学生的几类就业观:

1. 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是所有渠道就业的首先考虑的因素。

2. 对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发展前景的考虑不足。

3. 对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内容判断不足,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

4. 追求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排斥艰苦环境和具有风险性、挑战性的工

作。

因此,可以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总结为:重视工资待遇,轻视未来发展;就业随意性强,缺乏职业规划;偏好舒适稳定,艰苦奋斗不足;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也渐渐出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这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

(二)传统的职业等级观念影响。

怎样的职业和工作,决定着就业者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地位。这是历史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的概念。虽然说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但不同职业及其阶层带来的社会评价地位是有差别的。社会地位的顾虑考量,让大学生在就业遭遇严峻的现实考验面前做出不合适的选择。

(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的影响。

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制约发展,实习机会少,造成部分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相符,致使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的影响。

企业制度不合理,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身体歧视等,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再一次拉高。

三、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的四种表现

观念决定一切。从就业领域来说,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对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结构性困难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误区上:

(一)死抱“精英”不放。

大学生就是人才。这是“精英教育”模式下人们对大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也同样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脑子里始终挥之不去的观念。多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只看准高职位、高薪水,始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学历。而事实上,高职位、高薪水岗位则是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于是,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就业艰难。

(二)“热”中取食自然难。

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只有到大城市、大企业集团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于是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热门行业、大企业、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人满为患,而普通中小企业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则门可罗雀。严重失衡的供需状况,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超出毕业生的想象。

(三)缺乏奋斗精神,甘于平庸。

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亚健康文化影响,加之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因而滋生出贪图享受、不愿吃苦的思想意识,求职过分看重休息时间和工作是否轻松。始终认为大学生一旦工作就是找到了铁饭碗。而且永远可“颐养天年”,这种想法实质上就是大学生本身缺乏斗志和奋斗精神的体现。事实证明,铁饭碗理论是大学生无法就业和失业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工作贵贱之分仍然存在。

自古以来的“官本位”和现今社会“薪金第一”的观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对工作贵贱的划分,这种划分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大学生对“贵”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四: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

盔目团罢蒜器…。。

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

(渤海大学

卢东升辽宁锦州

学术论坛

2101

3)

摘要:近几年来,“就业率”成为在校大学生和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毒到一片茫然: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若就业该选择什幺职业,自己能胜任什么职业,这似乎让很多大学生走入了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缓解就业难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让大学毕业生能用大学四年学来的知识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228-0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多学生认为读大学总有一种优越感,本着就业难成了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得过且过的思想原则,不能认真掌握专业方面都特别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刚刚迈知识,造成就业不能够胜任工作。出象爿二塔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2.2社会客观因素

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面对人牛的多重选择,(1)政策和社会舆论。随着国家高校的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在国家就业以供需扩招,导致大学生供过于求,工作岗位紧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创业为特点的大框架张。(2)教育体制。尽管国家一直努力改变我下,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进行粗浅分国教育体制,但不免在一些地方高校得不析,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到落实,很多大学依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思路,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1

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现状

一标准.培养理论毕业生。(3)家庭影响。作1.1大学生以职业为载体.观念日趋功利。强为长期而权威的影响冈素.在个体社会化化个人利益。淡化集体利益

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家长的就业观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深入,大学生在选择职・№时,主要考虑能否入编,能否进事业单位,能否领取国家工资3就业观转变的可行性建议

并享受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就业过程中3.1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敢于面对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取代了理想主义倾向,个

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

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方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得到了较大的向。

发展,迈入了大众化的『】槛,但高校毕业生1.2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的就业形势却变得非常严峻。这主要是社这种眼高手低,使部分大学生就业时会转型时期需求不足造成的,并不是我国单向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人才规模多到真正不再需要的地步,我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T作是否稳经济发展警现良好势头,为高校毕业生提定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供了较好的就业环境,我国政府采取拉动的单位能否容纳自身。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等积极而行1.3大学生就业依赖心理严重

之有效的政策,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了许多有利的条件。经过奥运、世博一系列面,自己拿不定主意,希望父母为自己选择活动,国外企业入驻中国。他们都需要一大就业方向。另一方面,认为现在找工作必须批熟悉国际惯例。精通法律和外语,懂管理依靠关系,从没有想过自主就业,而是要父会经营的人才,而且他们给的报酬也很丰母通过关系安排就业。

厚,但是应聘者却比较少。这不能不引起思1.4部分学生担心就业失败而不敢就业

考。

大学生“就业难”使得部分大学生凶所3.2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

学专业不热门,或因感觉自己专业技能不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过关,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位,面试时紧张,从而严重影响了择业与就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小断进取的职业。

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2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

3.3毕业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

2.1主观原因

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观决定着职业的选择。影响大学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生就业现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个人应聘各种职位不仅要拿出毕业文凭,水平,主观因素方面:(1)职业理想。当代大学生受资格证书和卜岗证书,更重要的是有真才父辈传统思想影响过深,总是想找一个“铁实学。现在企业竞争激烈,他们希望得到的饭碗”。(2)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几乎是人生员工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人际交一切选择的基础,就业也不例外。价值取向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就业观,从而促3.4毕业生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使毕业生选择不同的职业。(3)专业技能。很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

228

万方数据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受到挫折。学校要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同学们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丰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总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目标,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3.5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谋求工作岗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此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f司样萤要。

根据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丰义初级阶段,人I=1多,社会转犁时期矛盾多的实际情况,其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其经济结另外,必须严查用人单位到人才市场,到校园参加招聘活动实际上是在校园推介自己对于上面的几条建议,可能有些毕业同努力下,当代大学生一定能够根据实际析与对策【J】.职业圈,2007(1).

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出版社,2004.

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毕3.6政府要吸收学习国外的就业模式。加强

就业方面的宏观调控

构和发展方向,间接调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模式。的企业,免费做广告,其目的根本不是在招人的现象。

生已经意识到了,但是他们却不能够去落实,去转变。其根本问题在于基础教育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但我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共情况的变化认真、细致,客观地作好就业观念的转变,最后做到适应环境求生存,改造环境求发展。

参考文献

【l】冯炎莲.当代大学乍择业价值观念的分

【2】姚炳良,曹红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

【3】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人民

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卢东升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7)

本文链接: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五: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1

社会人文

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李晓鹏  吴玉琪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所  天津  300071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其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能否转变对其能否顺利及时地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缓解现在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现实基础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陈旧就业观念的形成进一步分析,认为除了思想教育以外,必须消除这些陈旧就业观念形成的现实基础,才能彻底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防止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被动地暂时地转变自身就业观念。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观念    科学就业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 万,2003年为52万,2004年到2008年分别为69万、79万、91万、145万、173万,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96万。根据教育咨询机构腾讯—麦可思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25 日,2010届大学毕业生总体签约率虽然比上届毕业生同期签约率有所上升,但签约率也不足五成。即使按照70%的平均初次就业率来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200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相关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高校扩招及其带来的大学生供求失衡;(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结构性失业;(3)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僵化及其能力素质不足;(4)产业结构失衡及第三产业不发达;(5)劳动力市场分割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6)文化和社会因素。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造成的,而是众多因素综合而产生的。其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否转变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地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张应兰(2009.6)、何广寿(2010.8)、曾继平(2010.12)、张宏(2011.1)等学者相继从思想教育、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旧有的就业观念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等相关对策建议。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根据“2009年南京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显示,,有54.7%的人选择“先就业再择业”,12.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有11.2%的人选择“考研”,只有8.3%的人选择“找到满意工作为止”。这说明,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择业方式日趋多元化,择业更加合理。但是这一转变并不是完全自愿的,当就业环境有所改善时,旧有的就业观念仍有可能重新深入大学生的心中。根据马克思哲学论来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是来源于物质,如果仅仅从思想文化方面对这些僵化的就业观念形成进行分析不免有片面之嫌,并且单纯的依靠思想文化教育及舆论的引导,无法使大学生陈旧的就业观念彻底转变。笔者认为要使的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彻底转变,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策舆论引导是不够的,必须挖掘这一就业观念形成的现实基础,通过对这一现实基础的瓦解,消除旧有就业观念滋生的土壤,并加以思想教育,才能彻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业竞争异常激烈时,也有20%的人将中等城市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地点。

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

图1

数据来源:凤凰网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共有来自全国的4714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机会与薪酬待遇的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发展机会最重要,排在第三至六位的因素分别是:专业对口、行业前景、单位地域、单位性质(图1)。尽管现在出现许多“零月薪”或大学生降低薪酬的情况,但对发展机会依然很重视,因为好的发展机会预示将来会有更高的薪酬。换句话说,当前大学生作为理性人,会选择待遇高或者预期未来待遇好的发展机会。

(2)对就业地点选择。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大学生仍旧有“重东部、轻西部”的倾向。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毕业生调查显示,从大学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城市来看,无论哪种类型院校或哪个地区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就业城市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类城市。根据“2009年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有43.5%的人选择“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4.5%的人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大都市”,即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就业首选地点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都市,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不仅收入高、工作环境好,而且个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受到毕业生青睐。然而,面对目前大城市部分企业裁员、求职人数剧增带来就

(3)对单位性质的选择。根据“2009年南京地方高校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超过三成的人将“外资/合资企业”作为首选的工作单位,这与外企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发展空间是分不开的;另外近五成的人选择的就业单位集中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可能是因为进入这些部门意味着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另外13.3%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表示他们在新就业形势下,想依靠自己充分展示其才能。而倾向于选择民营企业的很少。

综上可知,很多大学生由过去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国家利益取向转变为“到沿海去、到国外去、到赚钱多的地方去”的个人利益取向。从当前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来看,无论是对薪酬待遇的期望,还是对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地点的选择,都可以看出,大学生都期望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发展前景,更高的薪酬待遇。从微观上看,这直接缩小了自身的择业范围,甚至造成就不了业;从宏观上看,导致了国家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上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人才分配不均,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无法得到人才,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

2、尽管许多学者对以上就业观念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许多的阐述,但是大多从历史文化社会教育及大学生自身认识等层面进行分析,还没有对这些就业观念形成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上述的就业观念形成与其现实基础是离不开的。

(1)工资增长缓慢及行业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我国的物价上涨飞快,而工资增长率很缓慢,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期望较高的薪资起点,因此大学生薪酬期望过高,过于看重薪酬待遇,除了大学生对现实和自身的认识不够的因素以外,工资增长率缓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211”院校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近九成离职者是主动辞职,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这说明,大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因为薪酬待遇或发展空间预期与实际不符时,选择离职或转换工作。同时由于垄断行业收入过高,行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那些垄断或较稳定的企业,这就使得一大部分毕业生不能顺利及时的就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5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可能在5-10倍。如此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下,大学生出于理性大多选择这类待遇好的职业,而这些垄断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是有限的,以至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扎堆,供大于求,从而无法顺利及时的就业。

(2)企业间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再投资或培训机会差异较大。大学生毕业之后,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通常选择那些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个除了大学生追求高薪酬,高稳定性等原因外,与企业所提供的培训机会即未来发展前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对北京用人市场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98%)和外资企业(97.8%)都愿意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或实习,而约69.3%的民营企业不愿提供岗前培训或实习的机会,只有不到31%的民营企业愿意提供(见表1)。而对于企业招聘到大学毕业生以后,愿意为其提供多长时间的免费培训或实习期,三类不同的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见表2)。大多

2382011. 04

社会人文

数国有企业倾向于提供3个月左右的培训,有少部分愿意提供半年的培训;外资企业更倾向于1周或1个月的培训,少数愿意提供3个月的培训,但都不愿意提供6个月的培训。而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只愿意提供为期1周的培训。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倾向于为毕业生提供更长时间的培训机会。而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却提供很少的培训机会。这一差异可能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实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培训机会更多的企业以谋求自身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表1 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或实习的意向(%)

形势的就业观念滋生的现实基础。因此需要相关方做出各自的努力。

(1)建立我国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加快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建立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并加快建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得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相衔接,缩小行业间的工资差距,从而消除大学生就业的逆向选择,使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2)政府应加快完善并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加大中小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培训力度,使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有更好的预期和发展机会。这样一来,即使工资待遇不高,大学生也会因为有更好地发展机会或更好的未来预期而乐意接受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职位。

(3)转变舆论媒体宣传方式。舆论媒体对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大力宣传,使得大学生会预期到,在东部沿海大城市工作会发展很快,而在中西部小城市会很慢。因此舆论媒体应当转移宣传的重点,不仅要宣传东西部发展的差距,还要重点宣传中西部的城市发展潜力很大,在未来几年里发展很快速,东部大城市发展几乎已饱和,而中西部小城市将来的发展速度会超过其他东部沿海大城市。这样以来大学毕业生会理性地认识到自身及就业前景,给自身以合理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2]何广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其择业观的影响分析[J].教育探索,2010(8).

[3]彭晓华等.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调查分析-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9).

[4]王李兵.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J].华章,2010.1.[5]陈晋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J].金卡工程,2011(2).[6]羊健,苏永红.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观念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7]张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转变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李庆.关于2009年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调查[J].江海纵横,2009(5).

[9]曾继平.关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10]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0(6).

[11]张应兰.浅析大学生科学就业观[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2).[12]袁朝辉.建立我国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探[J].党政干部参考,2010.5.

[13]林霓裳.企业短视行为对知识失业的影响--基于对北京市用人市场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1).

意向 愿意 不愿意 

民营企业 30.7 69.3 

外资企业 97.8 2.2 

国有企业 98.0 2.0 

时间 一周 

表2 企业愿意提供免费培训或实习的时间%

国有企业 3.1 28.1 56.6 12.2 

外资企业 38.8 46.2 15.0 0 

民营企业 87.4 12.6 0 0 

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数据来源:林霓裳.企业短视行为对知识失业的影响——基于对北京市用人市场

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1)

(3)舆论引导或大学生认知偏差。在现代的社会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事实被舆论媒体大肆宣传,本来是为平衡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作舆论引导,但是其所传递的信息却被大学生所曲解,使得大学生只考虑到了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文化水平高,就业市场规模大、职业能力成长机会多,却忽视了自身状况是否与选择的就业城市相适应。根据大学生的期望就业城市与实际就业城市的偏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舆论媒体所宣传信息采取的是选择性吸收,即逆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直到真实的认识到自身情况和各大城市的就业市场形势,才改变自身的就业城市预期,其机会成本是相当巨大的。根据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占44%;非“211”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副省级市,均占45%。而毕业生实际就业城市类型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

三、对策建议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除了要加强思想教育以外,还要从现实基础的角度考虑,消除这些陈旧和不适应现代就业(上接第237页)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长期积淀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

由于中国的家庭现状,当代大学生还为完全在经济上独立,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靠家庭负担。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大学生就意味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过高的希望值加上经济上高额的投入,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长期积淀后,在经济上,尤其是精神上会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加之心理问题治疗的长久性和不确定性,势必在多方面给家庭以沉重的负担。当投入相当高的儿女出现心理问题后,不仅会引发“谁来赡养老人”的窘境,而且老人和社会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照顾,由此带来的即是一系列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2、对社会的危害

如果大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必然会对这个社会带来很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除了刚说到的由家庭进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外,由于大学生的知识丰富,所学的知识水平较高,若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会带来更加巨大的危害,典型的就如高科技犯罪等。

3、对学校的危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地,一个学校学生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水平,学校里应要对人才的质量负责。当代社会不再是唯文凭说话的社会,良好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重要因素。高校是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是否得到完善,同时也对整个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对同学的危害

任何一个在校学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都与周围的个体和群体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心理问题不仅给自己带来危害,同时也会给身边的同学带来心理上的消极影响,无形中给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当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走向极端时,会对身边同学的生命

构成威胁。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矛盾问题的基本途径

1、坦然面对

众所周知,出现了心理问题虽说不是好事,但也大可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更有甚者在情绪上出现一些困扰,或者在身体上出现某些不适就如“惊弓之鸟”,担心焦虑造成“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其实心理健康也和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实在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尤人,而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坦然面对。

2、别急于“自我诊断”,也别讳疾忌医

心理健康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复杂,切勿盲目的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道听途说,而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犯了什么病。弄清问题虽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成长中的困扰或矛盾”,不必杞人忧天,而应该认真审视自己同学朋友老师家长沟通。

3、转移注意力,完善生活规律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个特点,越关注便越觉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所有的问题不放,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中,调整生活规律,多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该自己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从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2]刘红委,牛殿庆.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1).

[3]傅北水.大学新生如何度过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9.03.

[4]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2(1).[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6).

2011. 04239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六:论大学生就业观

论大学生就业观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把知名企业、大公司、外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营、私营施展才干的机会;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显然,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性的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地在市场中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目前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正视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等教育不仅让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受教育而就不了业,就算不上人才;如果是人才,不就业更是浪费。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要认识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以市场为导向,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建立,这使广大毕业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选择职业成为可能。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各行各来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就业困难只是暂时和结构性的,要解诀这一问题,需要广大毕业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就业观念天地宽。

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 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

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需要一个人用毕生的时间去学习实践。我们所经历的校园里的生活是理想环境中的象牙塔式的生活,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欺骗,没有诱惑,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理想世界。一个大学生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这只是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初步积累,走出学校的大门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会独立地面对生存、竞争、欺诈、诱惑。你们迈向社会的一步只是进入社会大学学习的开始,要勇于面对、善于分析、找准位置、学会竞争。

在当今一职难求、就业压力巨大的阶段,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让自己的经济独立是大学生的首选,将理想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在工作的逐步调整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阶段。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心中有理想自身有行动,身处逆境仍可为大事。心中不灭的理性才是成功的动力,矢志不渝的努力一定换来需要的东西。

努力吧,我的朋友。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

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孙永刚

2011-5-18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七:浅谈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观念

浅谈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观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在中国是天大的事。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和战斗队,是社会上最富朝气、最具活力、最富创造性的群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过去的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现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既给大学生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大幅攀升,大学生需求矛盾越来越凸显。这种矛盾既由量的差异所引起,也由于一部分缺乏有效的毕业指导而导致。

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毕业时的人才需求数量和模式与当年入学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的调整中。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走出无奈,我们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认识自己,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打破旧的思想,就不能跳出思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现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学生上大学已不是未来求职的保障,而只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2、敢于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竞争是必然的,逃避竞争、脱离竞争是不现实的。不管你是否愿意去竞争,竞争都会伴你同行。当代大学生,应当勇于竞争,敢于竞争,要在竞争中增加才干,锻炼自己,提高素质,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学会竞争,把握竞争主动权,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否则你将会在竞争中被时代所淘汰。

3、立足发展。大学毕业生刚离开校门,即将走向社会,走向未

来,如何去寻求发展,开拓未来,这是择业中首先遇到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和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着眼未来,立足发展,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要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无论是选择单位还是行业都要不仅仅看当前,还要注重它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对自己的发展更需要从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特别是要从自己的发展趋势、方向去考虑,去定位。

4、勇于创新。现在许多人认为,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算是就业,而在合资、合营、股份公司、个体企业中工作不能视为就业,理由是没有保障。这种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和更新,未来很难保证谁终身只干一种职业或在一个单位工作,就业观念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没有创新的就业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5、“先就业、再择业”。首先要正确把握好择业理想和就业现实、择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看清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需要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应届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把尽快就业、补上社会实践课作为当务之急,其次才是择业。切莫自我定位过高,或择业期望值偏高而错失良机。

6、面向基层。大学生求职择业,还必须做好面向基层,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当今大学生要做一番事业,在基层正大有用武之地。这些地方不但是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最容易现实自己的特长,做出成绩的地方。基层是毕业生成才的沃土。诚然,大学生在基层创业是比较艰苦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大学生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当中,扎扎实实地工作,肯定会有大收获。

7、自主创业。创业是一种有前提条件的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就

业。大学生只有乐于去创业,敢于去创业,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才会随着创业的发展而增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那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过程中,就一定会谱写出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光辉篇章。

现阶段大学生要有高尚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树立远大理想能让人在不断进步中超越自己,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会保持乐观心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敢于面对艰苦,善于战胜困难,才能拥有美好灿烂的未来。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八: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后,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560万,2009年610万,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长十分有限。

2、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冲击,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不少中小企业国外订单锐减,效益下滑,只能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裁员、停工甚至倒闭关门,而这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但影响到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其次,自身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更有甚者在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比如说造假履历等,但却被用人单位戳穿。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已达630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根据自身师资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

学,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由此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4、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

就业需求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就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很难吸纳较多高端人才。因此就出现了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高职生岗位的现象。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成熟,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大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序可行,真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此外,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2、高校应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目前,高等院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无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终端“产品”,其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应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指导下,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帮助等服务,以促进大学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高校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从思想深层次上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

3、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都来关心、支持、理解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九: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的科学就业观,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特点、就业观转变、转变原因及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两大转变”

1.择业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紧随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观经历了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的纵向转变。等待就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就业观念。国家提供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顺利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各种优厚的待遇,安排恰当的工作。大学生也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就等于“端到了铁饭碗”,就能够有个较稳定的工作,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顾,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由此当时的大学生大多安于现状,等待着国家政府安排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的大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感,挫伤了就业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各种政策,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及竞争力。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已深刻意识到“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铁饭碗”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形势,“主动择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主流。选择用新的就业观念去迎接明天的严峻的就业考验,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选择的基础上,主动推销自己,充分表现出自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工作能力。这样的择业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环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择业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的大学生已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体现出很强的主动意识、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类型上。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范围增加,从以往的无风险的国有性质的单位走向如民营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或参军入伍等。

第二,就业地理位置上。以往很多大学生在考虑到距离与发展环境、前途时,都倾向于家乡或大城市。现如今,在新的就业环境形势下,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有广阔发展空间、就业

机会的地理位置,如大城市、沿海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等。

第三,就业途径上。以往就业途径主要是单一的有岗位就业,现在就业途径出现了多样的形式,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出国族等。大学生就业的“城市依赖性”也大大减轻,就业观念、就业空间等呈现出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就业观念的转变,多元化的就业观念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人格魅力及素质修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有了极具竞争力的大学生,国家的明天将更有希望。

二、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

1.自身因素的影响。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身素质中对就业观具有深刻影响的核心素质有:思想品德素养和个人心理素质。(1)思想品德素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助于他们学习目标的实现以及高级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着自我认识与价值。(2)个人心理素质:个性是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着不同的职业群,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对职业有着不同的追求。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大学生一般会考虑适合自身发展、适合个人心理的职业,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日后在快乐中就业,也有助于在快乐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2.就业政策的作用。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等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大学生的自身努力下,就业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就业观念也会向良好积极的方面转变。

3.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岗位也呈现了梯级性的变化。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不是完全依赖于市场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而言,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专业性对口不高的大学教育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只好转变就业观念,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就业机会的不公。社会大力提倡公平正义,但在少数领域却也存在着不少的不公平现象,就业是其中比较明显的领域。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的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只认关系,徇私情选用人才,那些学历层次高、有真才实学、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关系”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用人存在偏见以及性别歧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很

容易打消人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愤世嫉俗”的错误观念,从而形成错误的就业价值观念。这无疑对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造成了消极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社会在发展,竞争也在加剧,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得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正面的就业取向,积极地适应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了以下新的特点:

1.自主性增强。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怎样工作,很大程度上都由大学生自己决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个人爱好、实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兴趣指引下选择的工作,更有益于自我潜能的发挥。

2.多元性增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倾向于多重考虑,就业类型上不断扩大方向,如公务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等各行各业;就业地理上,扩展到大城市、沿海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就业途径上,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参军入伍、出国族等。多元化的就业取向有助于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锻炼其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竞争性增强。“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也是现代生活的显著体现。良好的工作能力、高效的组织水平、和谐的人际关系、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毅力等,是一个成功的就业者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就业环境中居于有利地位。

4.职业定位明确。当代大学生在自主择业时,能明确自己喜欢及爱好的职业,有着明确的目标取向。定位准确,有利于抵抗外界的干扰,求得自身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

大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的生存以及发展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向。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念是指在就业之前要认真地衡量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衡量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等,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应聘成功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潜能。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当有机会就业时,要珍惜就业机会,虽然有些岗位不是自己非常满意的,但这个岗位比较适合自己,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应该积极就业,为以后更满意地就业积蓄力量。

2.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三步走战略。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三步走战略的内在必然联系。大学生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缺少资金储备,缺少人际关系,所以对就业岗位的选择缺乏资本。当有比较适合自己的岗位时,就应该“先就业”,实现从大学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以免成为“啃老族”。现在用人制度早已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岗位定终生”的现象,工作以后仍然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再择业”。要“再择业”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埋头工作,二是抬头看社会。埋头工作,完成好自己的本职任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地了解社会,充分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当时机未到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未来。当有了更好的工作,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资金,有了一定人际关系,自己有创业要求的时候,创业就迎刃而解了。

3.明确学习目的,扎实学好专业,积极参加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考察应聘者的行政办事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所以,大学生不能单一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应全方位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乐观的心态,关注社会,做好职业规划,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能客观分析、正确评价与定位自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只有全面发展自己,才能满足更多、更重要岗位的需求。

4.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这种就业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树立流动就业观念,开展终身学习,才是一个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和秉承的观念。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从我做起,更新观念,准确定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就自己的未来。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篇十:大学生就业观论文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集体其就业观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的就业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个人的性格、理想、价值观、专业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经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必须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还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大学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确的认清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的联系起来,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就业观。

我国经济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就业与再就业也有明显发展,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环境的:

(1)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而且受守旧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就业机会的发展,造成了就业高峰的长时间持续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因此对岗位的非常大,但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的效率一直跟不上需就业人员的增长率,使得就业高峰长时间持续。

(2)目前我国就业机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相对于庞大的就业基数,就业竞争变得非常激烈,而不完善的就业机制就促使了不正当竞争的发生。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时,一些掌

握有人事任用的人便成为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来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就业观,是一种也文明社会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不公平待遇。

(3) 高等教育正逐步的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

这使得大学生的学历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以前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人中龙凤”,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是选单位而不是被单位选,“大学生”这个身份保证了他们不会因找不到工作而苦恼。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严重。而且,还有许多高校毕业生存在“大学毕业就是精英”、“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的想法,这些想法最终会产生过分追求学历、高估自己能力的错误引导。

(4)近几年物价、房价的飞速上涨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受物价、房价的飞速上涨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更加的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严重,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面对当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应当做到一下几点:

(1)认清当今的市场就业形势

当今市场就业竞争激烈,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高薪、高福利的工作也是竞争热门。许多高校毕业生都是打定主意非沿海不要,非公务员不要,认为只有在大城市、大公司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些想法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面。在择业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热”中取食自然难,相对人满为患的热门行业、大企业、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普通小企业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则门可罗雀。放弃求之不得的好工作二选择在相对较差的工作中晋升到好的工作,这不失为一良策。

(2)认清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就是人才”,这是很多在“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人对大学生的认识,也同样是很多大学生的观念。在很多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死抱“精英”不放,期望值偏高,理想脱离实际,只看准待遇高的职位,始终认为只有这样的工作才对的其自己的高学历,但往往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能如意,事实上,高职位、高薪水个岗位需要的是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的能力,never let anybody tell you what you do and what you can’t do.(摘自《当幸福来敲门》)客观的认识自己然后再理性的选择就业岗位,对工作

不要太超过自身的实际条件。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对自身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如何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做自己能做的事才能做好这件事。

(3)要有奋斗精神,不甘于平庸

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亚健康文化影响,加之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因而滋生出贪图享受、不愿吃苦的思想意识,求职过分看重休息时间和工作是否轻松。始终认为大学生一旦工作就是找到了铁饭碗。而且永远可“颐养天年”,这种想法实质上就是大学生本身缺乏斗志和奋斗精神的体现。事实证明,铁饭碗理论是大学生无法就业和失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得到与支出是成等价关系的,你愿意付出,用人单位才愿意用你。所以大学生应当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想着一下子坐在高位上,而是要想着如何在低位上晋升到高位上去。

(4)对待工作不要有贵贱之分

工作应当是不分贵贱的,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服务层,其社会低位都是一样的。自古以来的“官本位”和当今社会的“薪金第一”观念把工作进行了贵贱划分,这对大学生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公务员、白领、金领等“贵”岗位趋之若鹜,对服务类等“贱”岗位避而远之。

(5)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面对机会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去把握,就算只有一丝机会也应当用100%的努力去争取。

大学生树立就业观对其以后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树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就业观是当下所有大学生得必修课。大学生不能好高骛远,应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到自己的理想岗位上去,踏实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体现其对社会的影响上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毕业就业信息网 大学生毕业就业网 大学生毕业就业推荐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观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jieshao/1235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