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介绍 >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2016-09-26 10:05: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共6篇)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11月2日上午,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在省教育技术中心顺利召开。会议由何杏仁副厅长主持。  会议听取了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一阶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汇报,讨论审议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方案》及有关项目实施方案,研究讨论...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一)
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

 11月2日上午,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在省教育技术中心顺利召开。会议由何杏仁副厅长主持。
  会议听取了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一阶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汇报,讨论审议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方案》及有关项目实施方案,研究讨论了各成员单位信息化工作职责。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希平充分肯定了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强调,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站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二要紧紧围绕教书育人、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应用,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三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做好统筹规划和指导工作,做好跨区域的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做好困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四要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开放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服务对象。
  会议原则同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项目方案》、《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浙江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信息化工作职责》,并要求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会议精神对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省教育技术中心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二)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教育落实“三个面向”的战略之举,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之举。要更好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硬件配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制作与应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要使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心应手,像用黑板、粉笔那样习惯自如,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教育信息化有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校长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普及程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没有告别昨天的勇气,就没有机会和明天握手。校长是学校的擎旗手,是学校工作的导航塔。如果校长不扑下身子钻研信息技术,不了解世界教育的前沿信息,仅凭老经验循规蹈矩泡时光,那么可断言他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只会抱着老皇历守昨天。即便能按照上级要求讲几节电教公开课,也不过是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作秀课。只有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化认识真正到位,并勇于付诸行动,才能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步伐,普及教育信息化。

其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程度。

当代人民教师,必须懂得:“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昨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球变小了,时空缩短了。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所有人都必须俯下身子虚心学习,不断充电,由过去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课堂要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满足学生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需求。实现上述目标,校本研修必不可少,但信息技术更重要。仅靠校本研修,很可能“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要想有新跨越,必须借鉴与创新,而借鉴的有效路径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当然仅凭下载网络资源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创新,必须因材施教。否则,教师成了鼠标点击员,学生成了动画电影观众,由过去的黑板加粉笔的“人灌”变为屏幕加鼠标的电灌。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体现科学性、有效性,不能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动画代替板书。要使课件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再次,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规范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持久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经常化、持久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搞运动,不能虎头蛇尾,要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虎头、熊腰、豹尾”,持之以恒地开展,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管理常规化、科学化。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3.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应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就是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教育信息化可以达到以上的效果,但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并不能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的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计算机教育阶段。其是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标志的,主要是引入计算机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管理的提升以及学习手段的改变。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事实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间诞生了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管理;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如CAI课件、电子备课

系统等;另外还出现了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计算机辅助学习,如电脑家庭教师软件。但实际上,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仅仅是一次技术手段的变革,或者叫工具的变革,这场工具的变革和手段的变革并没有带来教育的全面变革,所以这是一次非连续的技术变革,而教育却是连续的。

第二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教育信息化是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的应用作为基础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人们所共享,使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被人们开发出来,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协作工作、协作教学、协作管理。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虽然教育的模式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已经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处于教育信息化阶段,现代化教学工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设任务。

第三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其是教育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高形式,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个阶段,教育模式产生了变革,这时候的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教育,教育成为主体,是信息化之后的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诞生在教育信息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主体;信息化教育,教育是主体。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手段是一次跳跃性的发展,而教育却是连续性的发展,而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教育却是一次跳跃性的非连续性的变革。

四、教育信息化对学校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将对学校产生十分深刻的变革。学校教育中,教师、学生、教学设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教育设施的性能都有着深刻的变化。

1.教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因此,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另外,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地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要求

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

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3.对教育设施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学校中教育设施的性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

l 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

各种教学设施中的学习资源应能为其它教学设施所利用,为此,各种教育设施间应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利用这种通信功能,各教学设施间的学习资源可相互检索,共同利用,使学习资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l 教学设施的网络化

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教学设施间应以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实现网络化,并由此对学习进行有效地支援。教学设施网络化是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教学设施共享的物质条件。它使多种学习资源、教学设施充分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使用效益。

l 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备

教育信息化使学校的信息环境,特别是学习的信息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完备。用于学习的多媒体环境主要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包括:视频会议系统、LAN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基于光纤通信的校园网。

五、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现在:【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现象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认识将有效地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才能进行解决,才能予以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孕育着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信息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科学是一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广泛研究学习过程的教育理论,是一门关于教育的信息科学。

5.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信息机器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国有60多万所学校,有上亿的学生,在这些学校全面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孕育着一个极大的商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傅德荣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四期

2 王晖等 .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5月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四)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系统第四次务虚会中提出用信息化改变思维,把信息化战略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对教育信息化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观念、思维模式的转变

现阶段,我区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因此,教育观念、思维模式的转变应成为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任务,这理所当然地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功能、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时空观、教学的质量观、终身教育观等诸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深入的探讨,从而推陈出新,形成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

二、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物理上能够看得见的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教育思维的转变,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信息化入手,改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问题;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状况;改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困惑;改变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等。就课程的本质与课程的功能来说,教育信息化要求中小学的新课程体制应成为一个开放体系。

三、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目前,许多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大量闲置或流于形式,对一线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实质性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投入与效率严重不符。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笔、文本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的

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正逐渐向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开放性教学的局面转变。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促进了师生角色、师生关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的教学效益。

五、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利用

教育资源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来进行。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教学活动便难以顺利展开,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我区的教师研修平台和数字学校等电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这将是我校今后在教师培养、教科研建设等方面重点探索研究的一项内容。

六、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使整个基础教育界受到了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被视为教改的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角色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不仅对师资培训的内容有很高的标准,对培训的方式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这种教师的全员可持续培训,在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教材、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体制、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应合理而广泛地应用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系统的长期工程,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集思广益,深入探索,这样,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才会得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精进,房山教育的信息化战略才会取得实效。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五)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教育落实“三个面向”的战略之举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之举。要更好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硬件配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制作与应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要使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心应手像用黑板、粉笔那样习惯自如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教育信息化有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校长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普及程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没有告别昨天的勇气就没有机会和明天握手。校长是学校的擎旗手是学校工作的导航塔。如果校长不扑下身子钻研信息技术不了解世界教育的前沿信息仅凭老经验循规蹈矩泡时光那么可断言他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只会抱着老皇历守昨天。即便能按照上级要求讲几节电教公开课也不过是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作秀课。只有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化认识真正到位并勇于付诸行动才能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步伐普及教育信息化。 其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程度。 当代人民教师必须懂得:“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昨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球变小了时空缩短了。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所有人都必须俯下身子虚心学习不断充电由过去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课堂要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满足学生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需求。实现上述目标校本研修必不可少但信息技术更重要。仅靠校本研修很可能“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要想有新跨越必须借鉴与创新而借鉴的有效路径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当然仅凭下载网络资源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创新必须因材施教。否则教师成了鼠标点击员学生成了动画电影观众由过去的黑板加粉笔的“人灌”变为屏幕加鼠标的电灌。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体现科学性、有效性不能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动画代替板书。要使课件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再次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规范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持久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经常化、持久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搞运动不能虎头蛇尾要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虎头、熊腰、豹尾”持之以恒地开展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管理常规化、科学化。 第一领导重视行政推进。学校领导要亲自挂帅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组制定强力推进制度保障这项工作健康开展。 第二强化培训骨干推进。精心选择具有网络知识及应用特长的教师组成教育信息化排头兵聘请各级专家和电教能人分层组织培训采取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方式螺旋上升。 第三典型引路全员推进。骨干教师示范引路其余教师模仿跟进全员展开。 第四政策倾斜保障推进。利用评模、评优、晋职等方面的评价机制激励全体教师踊跃参与课件的制作和应用鼓励下载使用更倡导研发新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课题引领科学推进。在各级教研室的指导下立足备课组开展草根教研以问题定课题以课题促整合提升课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六拓展延伸全面推进。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不仅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延伸运用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中利用视频、声频、影视动画等召开主题班会、团会使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交流总结深入推进。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的整合健康持续开展学校领导要跟踪调研指导整合进程定期组织交流反思不断调控实践应用策略适时总结成败得失。不仅要满足于网络优质资源的共享而且要引导教师把本人赏识的好课件、好做法写成博客在网上发布实现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拓宽教研范围力争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占领教育技术制高点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六)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龙源期刊网 .cn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作者:叶心慧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19期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对学校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达到互动、共享资源,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全面推行,会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 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是信息化教育落实的根本

保障

学校专门成立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共有8人组成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小组定期开展校园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建设区教育网、校内网、班级主页、教师博客、制作多媒体课件、幻灯等开展活动,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2 大力推进教师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实施学校教育

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2.1 重视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教育创新的能力。为此,在现有设备及配套软件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2 发挥网络系统在教学办公中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以数字校园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学校资源库。利用校园网可在校园的主域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主页可在局域网发布信息,教师可在校园网中建立自己的邮箱,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网站作为学校对外的一个宣传窗口,内容更新及时,报送新闻及时。

3 加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是实施学

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信息化的个人认识 教育信息化论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jieshao/6539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