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排名 >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2016-09-26 14:29: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共7篇)2015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排名(大学院校)2015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大学排名情况如何?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提供这个专业的大学院校的排名信息给大家参考: (只提供前十参考)1 北京科技大学2 大连理工大学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北京交通大学 各位家长和学生需要获取更多排名专业信息,请关注...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希望能帮助到你。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一)
2015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排名(大学院校)

2015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大学排名情况如何?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提供这个专业的大学院校的排名信息给大家参考: (只提供前十参考)

1.北京科技大学

2.大连理工大学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北京交通大学

各位家长和学生需要获取更多排名专业信息,请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专业介绍栏目信息!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二)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 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设研究生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2000年实施"九五""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 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2003年,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实施"985工程"一期建设;2003年~2005年实施"十 五""211工程"建设;2003年12月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04年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继续共建大连理工大 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58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1名,讲座教授3名,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得者2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 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3名,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获得 者1人,博士生导师265名,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教授140名,正高职人员377名,副高职人员798名。

    2006年4月, 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25922人(博士生2791人,硕士生5545人,本科生17526人,预科生60人)。另有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生3781人,外国留 学生274人,独立二级学院(城市学院)学生4329,继续教育学院学生10032人,研究生进修班学生1733人。

    学校以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 院,37个系部。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应用化学,船舶与海洋 结构物设计制造,管理科学与工程),13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6个硕士点、16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工程硕士四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52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振动与强度测 试中心),3个国家培训中心(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大连ITU互联网培训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 工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 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 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船 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4 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73个研究所。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4项。

    学 校总占地面积307.3万平方米(4609亩),其中校本部218万平方米(3269亩),市内校区10.6万平方米(159亩),开发区校区78.7万 平方米(1181亩)。学校建筑面积129.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19万余册,各类电子期刊1.7万余种,各类数据库55 种。体育馆面积2.8万平方米,由中心比赛馆、游泳馆和开发区校区体育馆等组成。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200余人。

    目前,学校正以"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为龙头,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三)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解读:这个专业学什么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解读:这个专业学什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刚刚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

纳米到底有多小?纳米材料与技术到底是个怎样的专业?这一新兴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领域?它的主修课程有哪些?有哪些院校开设?发展前景如何?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纳米材料与技术?

想要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首先要弄清楚“纳米”是什么。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大约相当于1根头发的八万分之一。别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很大。因为纳米正好介于以原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世界和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观世界的中间地带,而且纳米材料还带有“特异功能”,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特性。

例如,有些纳米材料十分结实,强度比普通金属高十几倍,同时弹性又堪比橡胶,人们幻想有一天会使用这样的纳米钢材制造出汽车、飞机或轮船,使它们的重量减少到原来的1/10;而有的纳米材料轻而柔软,又非常强韧,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l00倍,做防弹背心再好不过;还有的纳米材料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

纳米虽然微小,但是它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一些权威专家预测,未来纳米技术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个专业学什么?

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的材料类二级学科,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公共课程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从大二起,学生会接触到部分材料类、纳米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化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量子统计、材料表面与界定、纳米结构与性能、低维材料物理与技术基础、磁性材料等。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很多院校还会根据各自的

培养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专门制定适合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与就业

身材虽小领域宽广

有学者曾预言,本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而纳米技术又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坚固基石。未来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将向新材料、微电子、计算机、医学、航天、航空、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业等诸多领域渗透。

以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欧、美、日已大力发展多年,而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科研水平或市场契合度,与欧、美、日均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大、空间大,一旦纳米技术进入日常生活,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于高科技发展需要,可从事材料领域高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

毕业生主要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纳米技术虽然在科研领域比较热门,但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该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方向以研究单位和高校居多,也有很多人选择进一步深造,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

三、报考指南

目前,我国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5所院校获批开设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并从2011年起开始首次招生

方向不同找准目标

已开设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院校都是在该领域领先的佼佼者。各校都有自己的培养方向和优势特色。考生可在报考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各校培养方向认真选择。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力在全国同等专业类型中排名第八,在纳米机械和纳米涂层方面非常有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着重进行各种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纳米材料应用等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南京理工大学人【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才培养的特点是能够满足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用人需求。大连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之一,培养的人才适于综合解决纳米材料工业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

报考看清专业名称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与新材料相关的,除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还有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等。它们同属于工学中的材料大类。但在报考过程中还是要看清楚专业目录中各院校具体招生的名称,以免发生错漏。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时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类招生。大连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化工与制药类,招生时按化工与制药大类招生。其他院校的都是以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名称来招生的。

报考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最好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有很好的基础,学习时更占优势。

资料参考:gaokao.zgjhjy.com/Html/kh/201406/65407.shtml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四)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解读

在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是新材料领域的代表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刚刚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

纳米到底有多小?纳米材料与技术到底是个怎样的学科?这一新兴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领域?它的主修课程有哪些?有哪些院校开设?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与土木文化一起来探讨一下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专业解析』

什么是纳米材料与技术?

想要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首先要弄清楚“纳米”是什么!纳米是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呢?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大约相当于1根头发的八万分之一。别看它身材小,作用却很大。由于纳米正好处于原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世界和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观世界的中间地带,纳米材料还带有“特异功能”,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特性。

例如,有的纳米材料十分结实,强度比普通金属高十几倍,同时又可以像橡胶一样富于弹性,人们幻想有一天会使用这样的纳米钢材制造出汽车、飞机或轮船,使它们的重量减少到原来的1/10;有的纳米材料轻而柔软,又非常结实,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l00倍,做防弹背心再好不过;有的纳米材料在光的照射下会迅速变色;有的纳米材料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

纳米虽然微小,但是它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一些权威专家预测,未来纳米技术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个专业学什么?

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工学中的材料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其实总结起来有两部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作为理工类学生来说,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肯定少不了,不过这些课程在大一时基本可学习完,大二、大三就会接触到一些材料类、纳米的专业知识。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化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量子统计、材料表面与界定、纳米结构与性能、低维材料物理与技术基础、磁性材料等。作为一个新专业,开设院校还会根据各校培养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专门制定适合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与就业』

身材虽小领域宽

有人说本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而纳米技术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未来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将向新材料、微电子、计算机、医学、航天、航空、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业等诸多领域渗透。

就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欧、美、日已大力发展多年,国内的纳米科技研究刚开始不久,无论是科研水平以及与市场的契合度,与欧美日差距都还很大。但是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空间大,一旦纳米技术进入生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于高科技发展需要、可从事材料领域高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

毕业生主要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在电子信息、

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纳米技术虽然在科研领域比较热门,但产业化的还不是很多,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好的去处,还是以进研究单位和高校的居多。或是进一步深造,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生阶段学习,攻读硕士、博士。

『报考指南』

目前我国有5所院校获批开设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他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并从2011年起开始首次招生。

方向不同找准目标

能够成功获得首批开设专业的资格的院校实力自是不俗。各校都有自己的培养方向和优势特色。考生可在报考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各校培养方向认真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力在全国同等专业类型中排名第八,在纳米机械和纳米涂层方面非常有优势。北京科技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着重进行各种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纳米材料应用等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能够满足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用人需求。大连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之一,培养的人才适于综合解决纳米材料工业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院校少计划少分数高

以北京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在京计划8人,分数都在610分-639分之间,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纳米材料与技术两个方向,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在京招生计划为2人,2011年首次招生在京计划也是2人,分数都在580分-589分之间。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全国总计划数36人,北京计划招生2人,2011年专业分数在520分-529分之间。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曾在京招生1人,分数在550-559分之间,2012年没有在北京招生,2013年在京是否有招生计划,考生家长还要具体查看当年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

报考看清专业名称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与新材料相关的,除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还有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等。它们同属于工学中的材料大类。但在报考过程中还是要看清楚专业目录中各院校具体招生的名称,以免发生错漏。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时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类招生。大连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化工与制药类,招生时按化工与制药大类招生。其他院校的都是以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名称来招生的。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没有诸如身高、视力等身体方面的限制,只要达到了分数的理科生都符合要求。虽然如此,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最好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有很好的基础,学起来会更有优势。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五)
谢菲尔德大学材料专业

360教育集团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位于英格兰谢菲尔德市,1905年正式建校,红砖大学之一,罗素集团成员大学,诞生过5位诺贝尔奖得主,典型的工科名校,英国排名Top18左右,世界排名TOP72左右。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材料专业有:

1、 MSc Nanomaterials and Nanoengineering纳米材料与纳米工程

课程包括:纳米技术的通用研究方法,无机半导体纳米结构,纳米级磁性材料与装置,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工与性能,自组装纳米结构分子材料与装置,纳米粒子与薄膜技术,纳米结构、纳米图案与纳米机械,生物纳米材料等。

2、 MSc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纳米科学与技术

课程包括:纳米技术的通用研究方法,半导体纳米技术,纳米级磁性材料与装置,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工与性能,自组装纳米结构分子材料与装置,界面高分子与有机薄膜结构,电子与光子材料及装置,生物纳米技术,微流体,生物光子学与生物标记等。

3、MSc (Eng) Aerospace Materials 空间材料

课程包括:冶金处理,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造,高级材料处理和数控技能,共聚物纤维复合材料,材料加工的相变,工程原理,钢处理和轻合金,应用材料等。

4、MSc (Eng) Polymers and Polymer Composit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聚合物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包括:材料化学基础,聚合物物理,生物聚合物与生物材料,聚合物特点与分析,聚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材料专业申请条件:

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六)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

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排名 1

科学家

(所在单位)

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文总被章引次数 数 36 13900

研究方向

半导体纳米线、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线电池、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无机纳米胶体合成与表面改性、自组装方法、纳米电子和光子器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用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加工利用方法、光子晶体结构磁响应、可回收的复合纳米催化剂、生物相容性纳米晶制备、生物分离用纳米团簇等

无机纳米结构控制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线、氮化镓空心球、金属氮化物纳米棒、有机硅薄膜、新型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纳米结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自组装等

纳米材料合成化学与物理、纳米材料在电学、

2

殷亚东(加州大学河滨分

校)

32 6387

3 黃暄益(台湾清华大学) 34 5439

4 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圣路83 11936

易斯分校)

光学催化剂、信息存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成像用金纳米笼造影剂、纳米材料集成与智能聚合物、空间/时间分辨率控释相变材料纳米胶囊、静电纤维在神经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干细胞、肌腱、现场修复插入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催化转换器和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

37 5231

由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组成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设计和合成;燃料转换用低成本稳定等离子光学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设计和合成;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用铜铟镓硒纳米粒子设计与合成;太阳能、薄膜和高容量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新一代锂电池中非常规技术开发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燃料电催化剂

富勒烯化学、光化学、分子材料在光伏技术中应用

半导体和金属聚合物,主要关注聚合物场效应管中的栅诱导绝缘体-金属相变,以及低成本塑料太阳电池。当前研究领域还包括用于探测具体DNA序列、特异性蛋白质以及生物小分子的生物传感器

钛基纳米管阵列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功能化;基于金纳米棒的细胞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热治疗;纳米颗粒的环境影响

有机半导体、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有机和混合半导体、太阳电池、半导体器件及其印刷和涂层技术、可再生能源用光电子器件、非破坏性成像方法

有机电子、光子集成电路、光子学材料 塑料太阳电池、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原位光谱电化学、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纳米晶材料

全球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及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纳米操作与纳米机器人、生物医学新工

5

孙玉刚(阿贡国家实验室)

6 7 8

吴屹影(俄亥俄州立大学)

Jan C. HUMMELEN(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Alan J. HEEGER(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74 9590 38 4643 49 5788

9 10

Oomman K. VARGHESE28 3021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Catherine J. MURPHY(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Michael D. MCGEHEE(斯坦福大学)

31 3313

11 12

26 2651

Christoph J. BRABEC(德43 4242 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 Stephen R. FORREST(密歇根大学)

N. Serdar SARICIFTCI(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

Herbert GLEITER(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Rodney S. RUOFF(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25 2417 74 6444

13 14

15 16

29 2440 25 2060

具与方法等

17

Frank CARUSO(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74 5589

粒子表面修饰、多层聚合电解质及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反蛋白石及大孔材料、密闭生化反应、空心球、粒子生物测定、药物释放系统等

聚合物和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转化、加工及应用等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电子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器件及其在电子、能源、生物中的应用。特别是纳米级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的异质集成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多孔结构与光电纳米材料、环境化学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等 有机/无机界面化学如材料系统的功能分子的组装;无机物种和表面用于定义生物分子组件(如跨膜蛋白)和生物系统过程(如血液凝血级联化学和止血);化学品和燃料的制备;光催化纳米复合系统以及梯度材料等 纯金属、铜合金和复合材料在不同结构层次塑性变形过程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纳米技术、复合材料与薄膜、组织工程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研究

在宏观、微观以及纳米层面上寻找合适的、低成本的材料来进行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高分子化学(共聚物光伏材料)

胶晶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纳米颗粒形状控制、中等孔径材料和分层多孔材料、光子晶体、生物活性玻璃和羟磷灰石结晶、锂材料和传感器、基于多酸有机衍生物的中孔分子筛、假形相变、方钠石和沸石 生物细胞和分子纳米力学、纳米材料、微纳压痕技术 染料光伏电池

18 19 20

Philippe DUBOIS(比利时蒙斯大学)

Taeghwan HYEON(首尔国立大学)

段镶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Rachel A. CARUSO(墨尔本大学)

Galen D. STUCKY(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36 2628 37 2685 39 2825

21 22

27 1948 72 5095

23

Igor V. ALEXANDROV(乌法国家航空技术大学)

Nicholas A. KOTOV(密歇根大学)

Craig A. GRIMES(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Ullrich SCHERF(德国乌帕塔尔大学)

Andreas STEIN(明尼苏达大学)

38 2555

24 25 26 27

36 2388 55 3626 64 4099 47 2985

28 29

Subra SURESH(麻省理工学院)

64 4024

Shaik M. 27 1670 ZAKEERUDDIN(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

Ray H. BAUGHMAN(德25 1503 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Paul W.M. BLOM(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Jenny Nelson(帝国理工

37 2,176 31 1821

30 31 32

纳米材料、光子晶体、铁电材料、材料表征、电化学过程及设备 有机半导体物理

分子半导体物理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学院) 33 34 35 36

David J. MOONEY(哈佛大学)

邹祖炜(特拉华大学) Iain MCCULLOCH(帝国理工学院)

Andreas GREINER(德国马尔堡大学)

43 2512 33 1915 30 1725 30 1716

生物材料在治疗性血管新生、肌肉骨骼组织的再生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材料科学、应用力学、纤维复合材料、压电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高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开发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功能聚合物材料、聚合物金属催化、气相沉积聚合、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液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纤维、传感器用聚合物、先进聚合物加工等

无机材料制备与表征,尤其是多相催化,高孔隙率控制表面材料、纳米结构催化剂;反应研究包括模型反应、能源相关转换、甲烷活化、生物质转化、氨催化分解和氢气存储等

自组装有机分子和聚合物电荷传输、有机半导体显示、电荷运输分子尺度实验技术(电子传输、光纤光谱仪和扫描探针技术)、高分辨率印刷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

聚合物中的电子、光电、光子现象;共轭聚合物激发态和基态复合物的形成;高性能,高耐用的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有机和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自组装纳米结构、分子识别功能介观结构定向大分子自组装等

纳米结构材料、非平衡材料加工和性能、机械合金化、材料表征等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太阳电池、纳米材料、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和光催化、柔性电子等 可控聚合反应有机金属指示剂、聚烯烃合成与控制、有机半导体、共轭高分子聚电解质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等

导电高聚物微管或纳米管的研究:分子设计和合成、微管或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制备微管或纳米管的方法探索,尤其是无模板自组装法、微管或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微管或纳米管的物理性能(光、电、磁)与结构关系;电磁功能材料在电磁屏蔽和隐身技术上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凝聚态物质组织和动力学、软物质、物理生物学交叉、X射线衍射和散射、聚合物、隔膜、有机薄膜等

37

Ferdi SCHÜTH

(德国马普学会煤化学所)

60 3395

38

Henning SIRRINGHAUS(剑桥大学)

39 2173

39

Samson A. JENEKHE(华盛顿大学)

27 1490

40 41 42

C. SURYANARAYANA(中佛罗里达大学) James R. DURRANT(帝国理工学院)

Guillermo C. BAZA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万梅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3 1801 31 1669 55 2960

43 29 1557

44

Pierre-Antoine ALBOUY(巴黎第十一大学)

28 1503

45

Dietmar W. 39 2092 HUTMACHER(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 Anders HAGFELDT(乌普萨拉大学)

Dago M. DE LEEUW(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飞利浦研究实验室)

Michael GRÄTZEL(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任志峰(波士顿学院)

26 1385 32 1704

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医疗设备和组织工程;软骨、骨移植、三维细胞培养及其临床应用等

介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关注不同类型光电器件的介孔电极的物理化学表征 有机半导体器件

46 47

48 52 2763

介观材料中能量和电子转移反应及其在太阳能转换系统、光电器件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热电能源转换;太阳能采集、碳纳米管、场发射、陶瓷

有机光电、有机发光二极管、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非生物界面【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和金属纳米晶体 塑性变形处理后的纳米结构金属与合金的强度和延展性研究以及结构表征

高分子化学,特别是聚合物在太阳电池方面的应用

气/固和液/固界面吸附过程的传统热力学和热力学统计;能量不均匀纳米多孔固体表面产生的吸附和色谱过程的计算机建模;多组分气液混合体(包括含水稀溶液)的吸附平衡预测;气液色谱法理论;表面异质性、吸附剂的纳米多孔性和分形性质、催化剂和其他材料的先进数值分析方法;碳黑、活性炭、活性炭纤维、聚合物吸附剂、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等多孔材料的表征;通过热处理、注入、涂覆以及化学键接等方法对固体粒子进行改性研究 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的应用物理特性、中子粉末衍射研究

核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热传导性、铁基材料的表面性能以及非晶体材料等的研究 设计、合成、制造与加工纳米、中观和微观结构材料,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 金属纳米粒子的研发与商业化

胶体粒子的合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以及表面化学和胶体粒子的生物耦合

49 50 51 52

37 1963

Mark E. THOMPSON 28 1482 (南加州大学) Andrey L. ROGACH(香港城市大学)

Rinat K. ISLAMGALIEV(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

Mats R. ANDERSSON(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Mietek JARONIEC(肯特州立大学)

34 1781 37 1926

53 54

28 1449 54 2771

55 56 57 58 59

Fujio IZUMI(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Simon R. PHILLPOT(佛罗里达大学)

Neil COOMBS(多伦多大学)

Terry C. LOWE(曼哈顿科学公司)

Wolfgang J. PARAK(马尔堡大学)

25 1277 29 1481 25 1269 28 1416 27 1365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七)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

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排名 1

科学家

(所在单位)

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文总被章引次数 数 36 13900

研究方向

半导体纳米线、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线电池、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无机纳米胶体合成与表面改性、自组装方法、纳米电子和光子器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用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加工利用方法、光子晶体结构磁响应、可回收的复合纳米催化剂、生物相容性纳米晶制备、生物分离用纳米团簇等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无机纳米结构控制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线、氮化镓空心球、金属氮化物纳米棒、有机硅薄膜、新型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纳米结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自组装等

纳米材料合成化学与物理、纳米材料在电学、

2

殷亚东(加州大学河滨分

校)

32 6387

3 黃暄益(台湾清华大学) 34 5439

4 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圣路83 11936

易斯分校)

光学催化剂、信息存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成像用金纳米笼造影剂、纳米材料集成与智能聚合物、空间/时间分辨率控释相变材料纳米胶囊、静电纤维在神经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干细胞、肌腱、现场修复插入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催化转换器和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

37 5231

由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组成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设计和合成;燃料转换用低成本稳定等离子光学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设计和合成;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用铜铟镓硒纳米粒子设计与合成;太阳能、薄膜和高容量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新一代锂电池中非常规技术开发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燃料电催化剂

富勒烯化学、光化学、分子材料在光伏技术中应用

半导体和金属聚合物,主要关注聚合物场效应管中的栅诱导绝缘体-金属相变,以及低成本塑料太阳电池。当前研究领域还包括用于探测具体DNA序列、特异性蛋白质以及生物小分子的生物传感器

钛基纳米管阵列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功能化;基于金纳米棒的细胞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热治疗;纳米颗粒的环境影响

有机半导体、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有机和混合半导体、太阳电池、半导体器件及其印刷和涂层技术、可再生能源用光电子器件、非破坏性成像方法

有机电子、光子集成电路、光子学材料 塑料太阳电池、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原位光谱电化学、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纳米晶材料

全球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及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纳米操作与纳米机器人、生物医学新工

5

孙玉刚(阿贡国家实验室)

6 7 8

吴屹影(俄亥俄州立大学)

Jan C. HUMMELEN(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Alan J. HEEGER(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74 9590 38 4643 49 5788

9 10

Oomman K. VARGHESE28 3021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Catherine J. MURPHY(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Michael D. MCGEHEE(斯坦福大学)

31 3313

11 12

26 2651

Christoph J. BRABEC(德43 4242 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 Stephen R. FORREST(密歇根大学)

N. Serdar SARICIFTCI(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

Herbert GLEITER(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Rodney S. RUOFF(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25 2417 74 6444

13 14

15 16

29 2440 25 2060

具与方法等

17

Frank CARUSO(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74 5589

粒子表面修饰、多层聚合电解质及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反蛋白石及大孔材料、密闭生化反应、空心球、粒子生物测定、药物释放系统等

聚合物和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转化、加工及应用等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电子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器件及其在电子、能源、生物中的应用。特别是纳米级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的异质集成

多孔结构与光电纳米材料、环境化学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等 有机/无机界面化学如材料系统的功能分子的组装;无机物种和表面用于定义生物分子组件(如跨膜蛋白)和生物系统过程(如血液凝血级联化学和止血);化学品和燃料的制备;光催化纳米复合系统以及梯度材料等 纯金属、铜合金和复合材料在不同结构层次塑性变形过程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纳米技术、复合材料与薄膜、组织工程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研究

在宏观、微观以及纳米层面上寻找合适的、低成本的材料来进行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高分子化学(共聚物光伏材料)

胶晶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纳米颗粒形状控制、中等孔径材料和分层多孔材料、光子晶体、生物活性玻璃和羟磷灰石结晶、锂材料和传感器、基于多酸有机衍生物的中孔分子筛、假形相变、方钠石和沸石 生物细胞和分子纳米力学、纳米材料、微纳压痕技术 染料光伏电池

18 19 20

Philippe DUBOIS(比利时蒙斯大学)

Taeghwan HYEON(首尔国立大学)

段镶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Rachel A. CARUSO(墨尔本大学)

Galen D. STUCKY(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36 2628 37 2685 39 2825

21 22

27 1948 72 5095

23

Igor V. ALEXANDROV(乌法国家航空技术大学)

Nicholas A. KOTOV(密歇根大学)

Craig A. GRIMES(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Ullrich SCHERF(德国乌帕塔尔大学)

Andreas STEIN(明尼苏达大学)

38 2555

24 25 26 27

36 2388 55 3626 64 4099 47 2985

【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28 29

Subra SURESH(麻省理工学院)

64 4024

Shaik M. 27 1670 ZAKEERUDDIN(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

Ray H. BAUGHMAN(德25 1503 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Paul W.M. BLOM(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Jenny Nelson(帝国理工

37 2,176 31 1821

30 31 32

纳米材料、光子晶体、铁电材料、材料表征、电化学过程及设备 有机半导体物理

分子半导体物理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学院) 33 34 35 36

David J. MOONEY(哈佛大学)

邹祖炜(特拉华大学) Iain MCCULLOCH(帝国理工学院)

Andreas GREINER(德国马尔堡大学)

43 2512 33 1915 30 1725 30 1716

生物材料在治疗性血管新生、肌肉骨骼组织的再生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材料科学、应用力学、纤维复合材料、压电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高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开发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功能聚合物材料、聚合物金属催化、气相沉积聚合、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液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纤维、传感器用聚合物、先进聚合物加工等

无机材料制备与表征,尤其是多相催化,高孔隙率控制表面材料、纳米结构催化剂;反应研究包括模型反应、能源相关转换、甲烷活化、生物质转化、氨催化分解和氢气存储等

自组装有机分子和聚合物电荷传输、有机半导体显示、电荷运输分子尺度实验技术(电子传输、光纤光谱仪和扫描探针技术)、高分辨率印刷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

聚合物中的电子、光电、光子现象;共轭聚合物激发态和基态复合物的形成;高性能,高耐用的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有机和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自组装纳米结构、分子识别功能介观结构定向大分子自组装等

纳米结构材料、非平衡材料加工和性能、机械合金化、材料表征等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太阳电池、纳米材料、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和光催化、柔性电子等 可控聚合反应有机金属指示剂、聚烯烃合成与控制、有机半导体、共轭高分子聚电解质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等

导电高聚物微管或纳米管的研究:分子设计和合成、微管或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制备微管或纳米管的方法探索,尤其是无模板自组装法、微管或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微管或纳米管的物理性能(光、电、磁)与结构关系;电磁功能材料在电磁屏蔽和隐身技术上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凝聚态物质组织和动力学、软物质、物理生物学交叉、X射线衍射和散射、聚合物、隔膜、有机薄膜等

37

Ferdi SCHÜTH

(德国马普学会煤化学所)

60 3395

38

Henning SIRRINGHAUS(剑桥大学)

39 2173

39

Samson A. JENEKHE(华盛顿大学)

27 1490

40 41 42

C. SURYANARAYANA(中佛罗里达大学) James R. DURRANT(帝国理工学院)

Guillermo C. BAZA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万梅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3 1801 31 1669 55 2960

43 29 1557

44

Pierre-Antoine ALBOUY(巴黎第十一大学)

28 1503

45

Dietmar W. 39 2092 HUTMACHER(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 Anders HAGFELDT(乌普萨拉大学)

Dago M. DE LEEUW(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飞利浦研究实验室)

Michael GRÄTZEL(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任志峰(波士顿学院)

26 1385 32 1704

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医疗设备和组织工程;软骨、骨移植、三维细胞培养及其临床应用等

介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关注不同类型光电器件的介孔电极的物理化学表征 有机半导体器件

46 47

48 52 2763

介观材料中能量和电子转移反应及其在太阳能转换系统、光电器件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热电能源转换;太阳能采集、碳纳米管、场发射、陶瓷

有机光电、有机发光二极管、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非生物界面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和金属纳米晶体 塑性变形处理后的纳米结构金属与合金的强度和延展性研究以及结构表征

高分子化学,特别是聚合物在太阳电池方面的应用

气/固和液/固界面吸附过程的传统热力学和热力学统计;能量不均匀纳米多孔固体表面产生的吸附和色谱过程的计算机建模;多组分气液混合体(包括含水稀溶液)的吸附平衡预测;气液色谱法理论;表面异质性、吸附剂的纳米多孔性和分形性质、催化剂和其他材料的先进数值分析方法;碳黑、活性炭、活性炭纤维、聚合物吸附剂、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等多孔材料的表征;通过热处理、注入、涂覆以及化学键接等方法对固体粒子进行改性研究 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的应用物理特性、中子粉末衍射研究

核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热传导性、铁基材料的表面性能以及非晶体材料等的研究 设计、合成、制造与加工纳米、中观和微观结构材料,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 金属纳米粒子的研发与商业化

胶体粒子的合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以及表面化学和胶体粒子的生物耦合

49 50 51 52

37 1963

Mark E. THOMPSON 28 1482 (南加州大学) Andrey L. ROGACH(香港城市大学)

Rinat K. ISLAMGALIEV(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

Mats R. ANDERSSON(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Mietek JARONIEC(肯特州立大学)

34 1781 37 1926

53 54

28 1449 54 2771

55 56 57 58 59

Fujio IZUMI(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Simon R. PHILLPOT(佛罗里达大学)

Neil COOMBS(多伦多大学)

Terry C. LOWE(曼哈顿科学公司)

Wolfgang J. PARAK(马尔堡大学)

25 1277 29 1481 25 1269 28 1416 27 1365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纳米材料考研学校排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纳米材料专业学校排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paiming/6564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