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学费 >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

2016-07-15 16:18:56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3年6月正式成立的独立设置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3年6月正式成立的独立设置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1)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8月组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创建于1997年的国家级职教中心无锡市锡山职教中心。学院师生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弘扬“立德树人”的校风,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现设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1亿多万元,图书60多万册,目前注册在校生12000多人,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占87%以上,学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汇聚了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术能手、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有12个专业群,45个专业,87个专业方向。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特色专业3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省市级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重点、重点建设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同时,拥有多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无锡市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共享型实训基地,获省财政资助1千万元,在全省高校中仅有5所。

  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学校与德国保时捷、法国雷诺、德国凯勒数控软件公司、瑞士GF、联想集团、中兴通讯集团、海澜之家、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华润微电子、中科芯、常州银河、杭州华三、无锡威孚高科、无锡微研股份、无锡微研精冲、无锡曙光、无锡国盛、南京能瑞自动化、南京尤孚泵业、红豆集团、上海翰源照明、江苏雅鹿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立了保时捷职业教育学院(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合作学校)、法国雷诺培训中心(全国唯一一家培训中心)、凯勒数控软件培训中心(全国唯一一家培训中心)、GF加工方案体验中心及培训中心、联想IT学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海澜商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无锡精智模具研究院有限公司、“SK海力士冠名班”、“华润微电冠名班”、 “能瑞自动化创新班” 、“尤孚创新班”、 “微研模具创新班”、“翰源创新班”、“商学创新工作站”、“ 跨境电商创新实验班”、“跨界设计工作室”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院努力造就一支与学院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特别是引进了多名长期在大型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使教学团队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同时也确定了一批技能过硬、乐于职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工学结合能力大大提升,为专业的发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2)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创特色、争一流,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弘扬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现代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内涵建设为核心,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实现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定位: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稳步开展成人教育,积极拓展非学历的职业技术培训。

  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专业发展定位:全面接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以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培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苏南,辐射长三角。

  办学规模定位:在校全日制学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左右,成人学历教育3000人左右;每年保持一定规模的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

  二、建设与发展目标

  建设与发展总目标:

  至2015年,学院办学规模稳定,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的专业和专业群发展布局,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达到省内高职院的先进水平;造就一支与学院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深受社会好评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前列;创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与发展具体目标:

  (一)校园基本建设

  完成二期工程基本建设,主要工程包括:面积为28000平方米的图书馆、10000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6000平方米的行政楼、10000平方米学生宿舍、6000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40000平方米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及20000平方米教工公寓等,建成20000平方米水面的校园景观湖,将学院建设成为“宜教、宜学、宜居”的生态湿地式校园。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学院二期工程校园网建设为契机,整合教学、学生、人事、资产、安全保卫、档案等数据平台,完成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数据共享;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功能;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到2015年,校园数字空间基本建成,信息化建设达到一流水平。

  依托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为学院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和谐校园建设

  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干部队伍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的运行和制约机制健全;在现代大学精神的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校园秩序安全稳定,校园环境优雅整洁,师生乐教好学,形成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建成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继续保持“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建设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创建江苏省和谐校园。

  (四)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为目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社会美誉度高,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

  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首次就业率80%以上,年终总就业率99%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保持“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起薪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2%,充分发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毕业生有良好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工作称职率80%以上,总体满意率90%以上。

  (五)专业结构与发展

  形成以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培育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梯形专业建设结构。以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培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专业群,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重点专业水平一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2-3年内成为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品牌专业;微电子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特色鲜明,成为省内知名、行业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会计与审计、现代物流、汽车检测与维修、商务日语等重点培育专业的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每年新增2-3个与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六)实训基地建设

  现有实验实训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扩充,重点建设2-3个设施先进、管理运作规范、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的实训基地,各专业群建成2-3个“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真实的职业情境,用真实的生产条件、生产任务、生产标准要求来培养学生。数控维修、微电子、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等社会服务功能。

  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提供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岗位,还参与课程改造与开发、教学方案制定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与合作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

  (七)课程建设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课程设置符合专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结构优化,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普遍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方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争取有更多的课程达到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的水平。

  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成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满足学生网上自主学习需要的公共平台。重点专业有1-2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优质教材。到2015年,省级精品教材达到10门以上。

  (八)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数稳定在600人左右。

  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到2015年,“333”工程、国家(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拔尖人才”达到5名以上;各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有1-2 名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带头人;各专业有3-5名教学水平高、技能突出的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为从行业、企业聘请的经营管理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

  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到2015年,成功申报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力争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辅导员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按1:200的师生比配备到位。

  (九)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

  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导,强化科研对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横向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达到同类院校中上等水平。

  省、市级以上纵向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10项以上,积极争取其他社会学术机构的教学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力争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发挥机电研究所研发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经过2-3年的努力,使机电研究所横向项目规模稳定在100万元/年以上;学院横向项目总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1000万以上。

  加强专利技术的申请规划工作,到2015年,1/3的工科专业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三、工作思路与保障措施

  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弘扬“求实、奋进、和谐、创新”的校风,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实施“深化改革、制度建设、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四大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党的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为保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专业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1.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为契机,加强质量内涵建设

  一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设置应用类新专业。“十二五”期间将调整和申办新专业10个以上,主要涉及物联网应用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光伏电子与太阳能应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动漫设计等专业群。将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级重点专业、5-7个省级特色专业、8-10个无锡市重点专业。力争将我院建成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抓住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重点,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

  三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2.加强《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顺利通过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认真学习和研究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要求和指标体系,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为抓手,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动态数据的分析与诊断,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着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具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 教学团队建设,2012年顺利通过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

  (二)突出重点专业建设,辐射带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1.构建梯型专业建设结构,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构建由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培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梯型专业建设结构。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把重点专业建设与学院品牌创建结合起来。设立专业建设专项建设经费,加大对重点专业人、财、物的投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

  2.加强指导和评估,促进重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组成由行业协会、企业界、教育界、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参与的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制定学院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重点专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重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各系应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工作,及时掌握苏南及长三角地区产业政策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及时整合原有专业,调整专业布局,开设新专业,做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市场适应性。特别要加强对传感网等新兴产业的研究,及时开设相关专业。树立大专业观念,打破现有各专业界限,以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培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组成专业群,按照专业群的共性统筹安排教学资源,构建专业群发展的建设平台,力求做到相近专业的交叉渗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彰显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合作平台,在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提升重点专业的建设水平,着力培育优势与特色,彰显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将实践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紧密联系起来,强化技能培养。切实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完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场地、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实习、实训、实验效果,为课程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2.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经费投入,加强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现有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努力营造生产性实训室(区),创建与真实工作环境相一致,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设施,形成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营造真实职场环境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引进企业进校办厂、办公司,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其他相关条件,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等生产性条件以及师资支持,校企共同组织实训;完善并建成一批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施与工艺先进,软硬件配套,现代科技含量高,兼有教学、生产、科研、开发、培训鉴定及社会服务综合功能,行业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各专业与3-5个企业开展全方位的长期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4.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双证书制度”,针对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设置相应课程(实训),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认真开展职业资格考证与技能鉴定,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积极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积极推进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1.突出实践教学,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认真分析和研究本专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逐步形成以学生胜任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学习项目或课题,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专业群或岗位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建立学校与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的有效机制,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主攻方向,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由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方案,制订突出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创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新模式;采用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评价、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的统一。

  3.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院系级两级重点课程的经费投入,在师资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评选院级精品课程,争取有更多的课程达到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的水平。

  4.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形态新颖、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职业行动过程,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材。投入一定的资金,按照重点建设、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原则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除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的资源外,进一步扩充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能真正做到为教学改革服务,便于教师组织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测评。

  (五)完善多元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稳定有序

  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教学规范、教学事故处理等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学工作两级管理,明确管理责权,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稳定有序。认真落实和严格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杜绝重大教学事故。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加强课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和学籍管理。

  2.建立多元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专门的质量监控、督导、督查工作机构,健全由教师、学生、督导、行政管理、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通过“评教评学”,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强化考核机制,加强制度管理、规范管理。通过工作作风建设活动,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使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上规范、上效率、上水平。

  (六)强化“双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 重视师德建设,建好德艺双馨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职业道德的培养,锤炼“严谨笃学、诲人不倦”的品格,激励教师投身教改、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切实承担起学院教育教学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任。

  2.强化“双师”素质培养,着力打造“人才梯队”

  坚持“内培外引、以内培为主”的建设途径,充分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师梯队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拔尖人才”引进、培养、选拔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人才梯队”。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从企业、从高校引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国(境)内外访问学者”“国际交流”“工程实践”等培养方式为导向,通过组织和安排专任教师到国(境)内外高校、院所、企业进行短期培训、进修、科研和工程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水平,努力建好“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3. 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建设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

  坚持教师职务评聘、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的政策导向,制订专业带头人评聘标准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科研活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带头人在本专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完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以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师梯队的结构模式,支撑重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投身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配合专业带头人建设高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

  4.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空间,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培养

  积极开展以教学基本功、专业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建立“青蓝工程”,多渠道、宽领域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快地成为专业骨干教师;建立新教师培养的“导师制”,通过新老教师结对、教学达标考核、教学竞赛、下企业工程实践、学历进修等活动,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好苗子”脱颖而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5.优化兼职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倡灵活的用人政策,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打破校际、校企界限,积极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经营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心辅导员成长和发展

  按专业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人员选拔任用制度,规范和确定辅导员“进、留、育、出”的标准和条件,完善选拔聘用、培养培训、奖惩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大胆使用,落实待遇,为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1.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加强招生宣传,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的实际办学能力,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建立相对稳固的生源基地,积极通过网络、电视、咨询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注重招生宣传效果,做细致的咨询解释工作,提高考生和家长对学院的认知度、认同度,在保证录取率100%的基础上,逐年提高新生报到率和生源质量。

  2.强化就业服务与管理,保持“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牢固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组建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熟悉政策、业务精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按省市政策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健全毕业生就业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讲座,促进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按年级、分阶段实施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实战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

  整合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信息,建立高水平的动态就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准确的就业参考,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实效。加大对毕业生的宣传和推荐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做好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兵工作。

  立足长三角等主要就业区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行业资源、校友资源,广泛开拓就业市场,通过年度校企合作联盟大会、校友会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稳定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3.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引领作用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教育、创业指导等服务,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联合无锡公共实训基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型创业培训与成果孵化,指导、服务、跟踪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培养创业典型。

  (八)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社会、促进就业

  1.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资源优势,拓宽职业培训渠道,针对社会需求,开设各种长、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并开展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社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

  认真做好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认证项目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认证项目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凸现信息类高职院服务社会的功能。

  2.积极和企业共建共享实训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培训项目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积极和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实现校企双赢。

  3.稳步推进成人继续教育,构建多元化的成教办学体系

  积极稳妥地扩大各类成人教育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构筑成人学历教育的互通平台,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九)着力推进应用型课题研究,强化科研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1.以应用型课题为着力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科研工作主要围绕人才培养主线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服务社会进行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建立院科研项目基金,在科研立项、资助、奖励方面向教学研究课题和应用型课题倾斜;开展科研项目实用性评价和论证,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着力推进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

  2.内培外引,加强科研力量

  整合学院的科研力量,特别要发挥机电研究所的科研平台作用;培养和引进科研带头人扩充科研队伍,重点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研究所、研究室或项目组,并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

  加大科研投入,从政策制度上、措施落实上着手,积极鼓励和调动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建立有利于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良好运行机制。制定专门政策,对纵向项目按比例配套资金;横向项目提供人员、设备使用、场地等方面支持。

  4.以产学研作为切入点,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以产学研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5.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教科研奖项,扩大科研影响力

  积极争取各级教学、科研课题立项,努力提高课题完成质量,争取获得省、市及其他社会学术机构的教科研成果奖励,力争在国家级科研奖项上获得零的突破。不断提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的实用性和内涵质量,逐年提高在核心刊物上论文的发表数量。每年举办学术或技术讲座活动30场次以上。

  (十)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

  1.理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归口管理

  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加强领导、组织和管理,编制校园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工程项目决策和运行管理机制;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咨询组,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完善校园网建设,优化网络运行性能

  加快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二期工程校园网规划和建设工作,优化网络结构和设备性能,强化网络技术措施,优化网络运行性能,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3.加大投入,加快“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

  2015年前投入300-500万元,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在2015年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平台(身份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建设,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数据共享,解决好新旧系统的升级兼容问题。

  加快人事、资产、安全保卫、档案等子系统的开发和引进,提高系统的性价比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使校园信息系统提供便捷、多样、有效的信息服务。

  4.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确保网络通畅和信息安全

  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数字化校园”各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体系,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种管理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网络通畅和信息安全。

  (十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

  1.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党委的集体领导和院长依法管理学校;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员(代表)大会制度;着力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学院长期和谐稳定的环境,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确保学院的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的设置和党务干部的配备;推动基层党建的民主化进程,探索基层党支部干部民主公推直选改革;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推进系一级党政共同负责制,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院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及维护稳定等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2.提高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建设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讲政治、顾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水平、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治校能力。重点提高领导班子抓好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维护稳定的本领,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通过“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民主选拔机制、竞争择优机制、约束激励机制,建设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机制、竞争择优机制、约束激励机制、轮岗交流机制,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队伍。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探索干部的公推直选制;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完善干部考察标准,优化考察办法,强化考察结果运用,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职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扩大干部轮岗交流的范围,多角度培养考察干部;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破解难题和改革创新的能力。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强化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教材、图书、大宗低值易耗物资、仪器设备购买、医药采购和工程建设等项目的监督,严格规范学院各类招生、收费行为。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5.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学院应急管理体系,落实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增强做好学院稳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把维护和谐稳定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把工作做到每一位师生,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控制局势的能力、领导驾驭稳定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十二)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校风建设为抓手,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加强教职工思想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和引导全体教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拓展视野,与时俱进,促进学院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深入实际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确保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建造校内教职工公寓,切实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大工程”(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工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工程、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程、大学生健康成长温暖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综合育人环境建设工程),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完善“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建立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力求在内容、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有所突破。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以社科教研室教师为骨干队伍、全体辅导员共同参与的教学师资团队,建立健全课堂教学主导、校园文化引导、社会实践向导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学生党建、团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度,加强学生宿舍、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网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公寓等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各种育人资源配置效益达到最大化。

  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好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充分发挥院、系、学生心协三级网络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在服务本院学生的基础上,辐射本地区其他高校、社区及企业,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

  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理念,成立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切实做好学生奖、惩、助、贷、险等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建立特困生救助帮扶机制,完善资助体系和“绿色通道”,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

  3.加强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身正、严谨、博学、精技”的教风,培养教师爱岗敬业、虚怀若谷的精神,使广大教师自觉做到“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引导学生,以敬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培育“勤学、苦练、健康、向上”的学风,培养学生诚信守德、刻苦学习的精神,使全体学生自觉做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以健康的身心保证学习,以良好的技能促进学习,以较强的源动力创新学习”;培育“敬业、廉洁、服务、高效”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服务效能。努力营造和光大“求实、奋进、和谐、创新”的优良校风,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道德环境,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4.创建文化和科技创新品牌项目,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传承和弘扬学院传统文化,进一步凝练“苏信精神”,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学院特色的大学文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精心组织科技节、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使活动有载体、有特色、创品牌、出成果。

  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指导,创建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文艺、体育社团和运动队,精心组织、悉心指导,提升水平,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强对江苏省无线电测向运动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无线电测向运动水平和成绩,实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争创“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加强校报、学生刊物、网络文化等重要载体的建设,有效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深入开展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文明食堂”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物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5.积极筹划六十周年校庆活动,提升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

  2013年,是学院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年,也是学院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一年,以校庆为契机,开展系列庆典活动,加强校史的编撰整理,建立校史馆,弘扬学院传统与文化,提升学院的品牌效应。

  积极做好校友工作,成立校友会和各地校友分会,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作用,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扩大学院的社会知名度。

  (十三)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

  1.不断完善各类议事制度、办事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依照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以及有关文件精神,不断修订和完善学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各项办事制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完善各类监督制度,顺畅干群沟通渠道,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学院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他们在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尊重民意,广集民智,不断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

  逐步完善岗位管理和人事聘用制度。按照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意见,坚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科学合理进行岗位设置。以岗位设置为基础,实行全员聘用,在推进教师聘任制的同时,深化聘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职员制改革。实行评聘分离,真正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探索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部门业绩考核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绩效观的教职工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全员聘用制与岗位考核为切入点,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理顺学院人事关系,成立人才交流中心,优化和整合人才资源,提高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实行绩效工资制,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岗动薪动、优劳优酬”的分配方式,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和教学一线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其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促进学院事业的发展。

  3.稳步推进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

  积极探索适应学院科学发展的后勤服务和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和其他高校后勤服务资源,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后勤服务市场体系。逐步将后勤服务总公司与学院的行政体系分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管理,降低学院的后勤运营成本。

  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主体自律、学校管理部门监管、师生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后勤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后勤与产业处代表学院行使对学院后勤服务市场的“规划建设、质量监控、市场监管、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促进后勤管理质量、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4.建立注重效益、节约资源的财务运行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规范财务预决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客观、公正、透明地安排学院年度预算,并公开学院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对违反经费预算的行为,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在保证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将有限的资金向促进学院事业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训设施倾斜。

  严格财务收支管理,以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提高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严肃财务纪律,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思想,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开源节流,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为提高学院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

  5.加强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产的最大效益

  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的现代化、规范化,使资产入库、验收、使用、变动、维护、处置等环节的操作更加科学,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精细化管理。

  以教学为中心,对全校资产进行统筹合理的配置和科学合理的调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做到物尽其用,实现资产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对资产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与监督,防止资产流失,促进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

  6.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省财政事业费和专项经费的拨款、学费收入、职业培训收入、银行融资、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着力激发办学活力,通过校友会、基金会、其他外来投资等多方式筹措经费,促进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办学、联合办专业;进一步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有效整合利用各方面社会资源,为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3)

  2016年单独招生章程

  (以江苏省考试院最终核定的为准)

  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一、指导思想和录取原则

  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元选拔录取机制,提升我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单独招生,充分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择优选拔适合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习的考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录取原则:单独招生选拔录取工作坚持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二、招生范围及对象

  1.江苏省内具有普通高中学历,并报名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往届毕业生,考生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成绩须达到4C1合格。(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不得超过三门,信息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艺术类考生报考普通类专业时,等级要求同普通类。)

  2.未参加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或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不符合要求的考生,须于高职单招报名工作开始前,到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招办办理高考补报名或相关必修科目测试补报名手续并参加补测试,达到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要求,否则不予录取。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序号专业名称所属院系学制 (年)学费 (元/年)招生计划备注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5300100普通类

  2微电子技术3530050普通类

  3移动通信技术3530050普通类

  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工程学院3530045普通类

  5数控技术3530045普通类

  6机电一体化技术3530045普通类

  7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530045普通类

  8汽车电子技术3530045普通类

  9汽车营销与服务3530090普通类

  10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学院3530045普通类

  11计算机应用技术3530020普通类

  12计算机网络技术3530015普通类

  13软件技术3530060普通类

  14信息安全与管理3530020普通类

  15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学院3680080艺术类

  16服装与服饰设计3680040艺术类

  17环境艺术设计3680040艺术类

  18工程造价商学院3470050普通类

  19建设工程监理3470045普通类

  20证券与期货3470040普通类

  21财务管理3470040普通类

  22会计3470075普通类

  23商务管理3470045普通类

  24电子商务3470040普通类/现代学徒制试点

  25物流管理3470040普通类/现代学徒制试点

  26酒店管理3470040普通类/现代学徒制试点

  27人力资源管理3470040普通类

  合计1290

  备注: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为准。

  四、报名与志愿填报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16年1月15日 - 1月20日网上报名。

  2.交费方式:报名时网上支付,按照苏价费函〔2010〕56号文件有关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规定收取文化联合测试考试费45元/考生。

  3.报名形式:网上远程报名。

  4.报名网址: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2016年单独招生报名入口”进行报名。也可直接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http://www.jseea.cn/)自主单独招生报名端口进行报名。

  5.网上报名流程:登入网站→注册→填写考生信息→填报专业志愿→确认提交→考生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语数外联考考试费)。

  6.考生所填写内容必须准确真实,如有差错,责任自负。有虚报或伪造有关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分别予以严肃处理。

  (二)志愿填报

  1.考生在报名的同时填报专业志愿,报考普通类专业的考生,最多可填报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服从志愿;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最多可填报三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服从志愿。

  2.填报专业志愿的类别要一致,普通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不可兼报。

  (三)资格审查流程

  1.我校依据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考生信息对考生所填报名信息进行比对、审核。

  2.我校向省教育考试院上报报名考生数据。

  五、体检要求

  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六、考核办法

  考核工作在省教育考试院的指导与监督下,我校采取“文化联合测试+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

  (一)文化联合测试

  1.考试形式

  文化联合测试委托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考生集中在所属省辖市参加测试,考试工作由各市招办组织进行。文化联合测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成绩参照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测试,以A、B、C、D四个等级的形式呈现。

  录取时我校将根据考生文化联合测试成绩等级进行级差折分,A级每科95分、B级每科80分、C级每科65分、D级每科50分。

  2.考试时间:2016年3月21日

  3.考试地点:各省辖市招办指定的考点

  4.文化联合测试免考政策

  (1)申请“文化联合测试免考”的条件:

  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在1A3C1合格及以上或4B1合格的考生;

  (2)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①申请“文化联合测试免考”的考生,我校会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报名信息给予其免试资格,考生无需寄送任何材料。

  ②符合“文化联合测试免考”的考生,其文化测试成绩按满分值折算,即285分。

  ③申请“文化联合测试免考”的考生须已办理2016年高考报名手续,并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单独招生报名端口进行网上报名。经我校单独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资格确认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

  (二)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

  1.组织:我校聘请专家成立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专家组,对考生进行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

  2.形式:

  (1)报考普通类专业的考生:参加内容包含人文与职业技能相关的机上测试;进行心理测试。

  (2)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艺术类美术特长展示,专家集体评分;进行心理测试。

  3.总分:200分。

  4.考生须在2016年4月16日,按我校通知的时间要求,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我校报到,确认身份后,我校发放“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准考证。考生须持“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准考证和身份证双证,参加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七、收费标准

  文化联合测试考试费:按照苏价费函〔2010〕56号文件有关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规定收取(45元/考生,报名时网上支付)。

  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体育艺术类加试报名考试费:按照苏价费函〔2007〕423号文件,报名费20元/考生,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费60元/考生(参加体艺特长生项目加试的考生缴纳专项测试费60元),合计80元/考生(考生来我校报名参加测试时现场收取)。

  八、加分政策

  1.烈士子女,录取时加10分;

  2.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加5分;

  3.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加10分;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

  5.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加3分。

  6.申请加分项目考生需在我校招生信息网“单独招生”专栏下载《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加分申请表》,填写并确认后与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于3月31日前通过EMS寄至我校招生就业处,“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报到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复核。

  九、录取规则

  录取工作在省教育考试院领导下,由我校统一组织录取,录取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德智体美全面衡量。

  (一)录取总分:文化联合测试+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政策加分;

  (二)划线原则:录取控制线根据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考虑,按不超过总计划的1.2倍划定录取控制线;

  (三)录取原则:对进线考生,按考生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同分考生按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低依次排序;

  (四)拟录取名单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批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录取结果在我校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五)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相关政策见第十点。

  十、体育、艺术特长考生选拔政策

  1.我校在2016年单独招生中拟招收有体育或艺术特长的考生35名。(此招生计划包含在单独招生总计划中的除艺术类专业外的所有专业)

  2.申请体艺特长生的条件:具有二级运动员证书或艺术考级十级证书。

  3.体育、艺术特长生计划表

  类别项目人数

  体育特长生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20

  艺术特长生舞蹈(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15

  器乐(民乐、西洋乐等)

  声乐(民族、美声等)

  合 计35

  4.参加体育或艺术特长生选拔的考生,需在我校招生信息网“单独招生”专栏下载《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特长生登记表》,填写后与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艺术项目考级证书、运动员等级证书、比赛获奖证书等)于2016年3月31日前通过EMS寄至我校招生就业处。2016年4月16日到我校招生就业处领取“特长生加试”准考证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复核。

  5.参加体育或艺术特长生选拔的考生,不参加我校组织的“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只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育或艺术特长生加试,按特长生计划单独进行录取。

  6.体育或艺术特长考生的考核:体育、艺术特长生加试项目每项总分为200分,每位考生限报一个类别、一个项目。

  十一、日程安排

  时 间内 容

  1月5日公布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章程

  1月15-20日考生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上报名、支付语数外联考考试费

  3月19-20日考生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学业水平必修科目补测试

  3月21日考生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文化联合测试

  4月10日1、公布文化联合测试成绩

  2、公布参加“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考生名单

  3、公布“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具体时间与安排

  4月16日考生报到、交费并领取“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准考证或特长生加试准考证

  下午14:00—17:00:报名参加海澜之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考生,进行专项测试。

  4月17日考生参加“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或特长生加试,并进行心理测试

  4月29日前1、公布“技能与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特长生加试成绩

  2、预录取名单上报省教育考试院

  4月30日前公布录取结果、发放录取通知书

  十二、监督机制

  1.学校单独招生工作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指导、学校党政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学校成立单独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加强对单独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单独招生的每一个环节。

  3.考生本人应本着“诚信”的原则,参加单独招生考试,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单独招生录取资格。

  十三、违规处理

  凡在单独招生中违规的考生及工作人员,按教育部令第33号《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考生的违规情况将报省教育考试院,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十四、优秀学生奖学金

  为鼓励优秀考生报考,我校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凡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符合下列条件,最终被我校录取并在规定时间内到校报到的考生,我校将在开学后发放一次性奖励,具体为:

  等级奖励(元)

  4A1合格20000

  3A1B1合格10000

  3A1C1合格5000

  2A2B1合格3000

  2A1B1C1合格1000

  十五、相关事宜

  1、单独招生为国家授权学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且高考前就完成录取工作,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考生参加我校单独招生考试,若被正式录取,不得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的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2、对单独招生的考生体检要求,按国家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新生入校后将参加我校组织的新生体检和资格复查,体检不合格或资格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消其入学资格。

  十六、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钱藕路1号(214153)

  咨询电话:招生就业处: 800-8287270(长途免费电话)、400-1887270、

  0510-85811518、83296013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8706180610 机电工程学院:18762621231

  物联网工程学院:13771567157 艺术设计学院:18706180615 商学院:18762621233

  传 真:0510-85812303

  投诉电话:0510-83298150、83296575

  学校网址:www.jsit.edu.cn(学校主页) http://zjb.jsit.edu.cn/(招生信息网)

  电子邮件:zjb@jsit.edu.cn十七、本章程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相关热词搜索:江苏 学费 职业

1、2015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费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2 2015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费(2015-08-06)

2、2015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注册入学学费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江苏注册入学招生章程 2015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注册入学学费(2015-08-06)

3、2015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2015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06)

4、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5、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6、江苏科技大学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科技大学英语等专业学费最 江苏科技大学学费(2015-08-23)

7、江苏大学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大学法学等专业学费最低,材料 江苏大学学费(2015-08-23)

8、江苏师范大学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 江苏师范大学学费(2015-08-23)

9、江苏警官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警官学院法学等专业学费最 江苏警官学院学费(2015-08-23)

10、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1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1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13、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1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15、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学费(2015-08-2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苏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多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xuefei/4884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