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分数线 >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2016-07-22 11:55: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共5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0 231,0 737373…,丨a丨=a;a≤0,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 1010010001…(两个1之间...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一)
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737373…,丨a丨=a;a≤

0,.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绝对值:a≥

如:丨-丨=丨a丨=-a.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

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

①am×an=am+n. ②am÷an=am-n. ③(am)n=amn. ④(ab)n=anbn.

⑤()n=n. ⑥a-n=n,特别:()-n=()n. 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3.14)0=1,(-)0=1. =,()-2=()2=,(-

8.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a+b)(a-b)=a2-b2. ②(a±b)2=a2±2ab+b2. 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 a2+b2=(a+b)2-2ab, (a-b)2=(a+b)2-4ab.

9.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10.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1.二次根式:

①()2=a(a≥0),②

)2=45.②=丨a丨,③=6.③a<0时,=×=-a,④.④=(a>0,b≥0).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如:①(3

12.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Δ≥0时,方程有实数根.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x1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④以a和b为根的

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13.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或换元)和无理方程(两边平方或换元)必须检验.形如

:-

的方程组,用代入法解;形如:

解这两个方程组

. 的方程组,先把一个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方程,再把这两个方程分别与另一个方程组合成两个方程组,再用代入法分别

14.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15.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各限象内点的坐标如图所示.

②横轴(x轴)上的点,纵坐标是0;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

③关于横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纵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16.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7.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8.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叫做抛物线(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①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②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x=-. 特别:抛物线y=a(x-h)2+k的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

注意:求解析式的设法

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为一般形式y=ax2+bx+c;②已知顶点坐标(h,k),则设为顶点式y=a(x-h)2+k;③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1,0)和(x2,0),则设为交点式y=a(x

-x1)(x-x2).

19.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

对于抛物线y=ax2+bx+c①Δ<0时,它与x没有交点.②Δ=0时,它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与x轴相切).③Δ>0时,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和(x2,0),其中x1和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

根.

20.统计初步:

(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x1+x2+…+xn).②方差S2=[(x1-)2+(x2-)2+…+(xn-)2.(是整数时用)

③S2=[(x12+x22+…+xn2)-n()2].注:各数据的数位较少或平均数是分数时,用此公式.

④若将n个数x1,x2,…,xn各减去一个适当的数a,得到一组新数x1,,x2,,…,xn,,那么原来那

组数的方差S2=这组新数的方差,平均数=a+

(3)频率:①把一组数分成若干个小组,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求组数时,用收尾法取整数),这时,落在某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

个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因此,各组的频率的和等于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21.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是RtΔ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

弦:cosA=,∠A的正切:tanA=,∠A的余切:cotA=. ,∠A的余,.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

并且sinA=cosB,tgA=ctgB,tgActgA=1,sin2A+cos2A=1.0<sinA<1,0<cosA<1,tgA>0,ctg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和余切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0-A)=cosA,cos(900-A)=sinA,tg(900-A)=ctgA,ctg(900-A)=tg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0=cos600=,sin450=cos450=

cos900=0,sin900=cos00=1,tg300=ctg600=

,tg600=ctg300=【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④斜坡的坡度i=22.三角形:

(1)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2).证明两个三再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AS,ASA,SSS,HL.

(3)在Rt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

①先证明有一个角等于900. ,tg00=ctg900=0. =.设坡角为α,则i=tgα=. ,sin600=cos300=,tg450=ctg450=1-,sin00

=

②先证明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③先证明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

(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笫三边,并且等于笫三边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23.四边形: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0,外角和等于3600.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3)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①先证两组对边平行.②先证两组对边相等. ③先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先证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⑤先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四条边相等.

(5)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有三个角是直角.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6)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的四条边相等.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7)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

(9)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圆.

24.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

①先证两组对应角相等.

②先证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

③先证三边对应成比例.

④先证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5.平行切割定理:

①如图1,DE∥

BC=.

=,=. ②如图2,若AB∥CD∥EF则26.射影定理:如图3,ΔABC中,若∠ACB=900,

CD⊥AB,则:①AC2=AD·AB.②BC2=BD·BA.③AD2=DA·

DB.

27.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

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

(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三组量都分别相等.

(4)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8)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10).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2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

①d<r直线L和⊙O相交.②d=r直线L和⊙O相切.③d>r直线L和⊙O相离.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反之:切线垂直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5)RtΔ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2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设两圆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①d>R+r

②d=R+r

⑤d<R-r两圆外切.③R-r<d<R+r(R≥r)两圆内含. 两圆外离. 两圆相交.④d=R-r两圆内切. ,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6)圆外切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和.

30.圆中常作的辅助线:

(1)两圆相交,常作公共弦,连心线.

(2)两圆相切,常作公切线,连心线.

(3)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

(4)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5)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6)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

31.各顶点等分圆周

=外角=度. 正n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且每个内角=度,中心角

32.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二)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公式、定理、方法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公式、定理、方法 姓名___________

1.乘法公式:

(a+b)(a-b)=a2-b2. (a+b)2=a2+2ab+b2. (a-b)2=a2-2ab+b2.

2.幂的运算公式:

(am)n=am n. (ab)n=anbn. am·an=am+n.

am÷an=amn(a≠0). ap=p(a≠0). a0=1(a≠0). a

3.根式的运算法则: a(a0时) . a2aa(a0时)(a0,b0). 2a. (a0,b0).

4.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1)判别式Δ=b2-4ac

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0时,方程没实数根.

2bb4ac .(b24ac0) (2)求根公式: x2a

5.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1)一次函数y=kx+b 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正比例函数y=kx 性质 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反比例函数y=k 性质 x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

(4)二次函数y=ax2+bx+c (a≠0)

图象是抛物线. a>0时,开口向上. a<0时,开口向下.

b,4acb2. 对称轴x=b. 顶点坐标2a (5)二次函数y=a(x+h)2+k (a≠0)

顶点坐标(-h,k), 对称轴x=-h

6.统计: 平均数 x

2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 x1x2xn. n(x1)2(x2)2(xn)2

方 差 S. n

中位数: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排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7.余角、补角:

∠A、∠B互为余角∠A=90°-∠B.

∠A、∠B互为补角∠A=180°-∠B.

8.重要公式:

三角形内角和:180°

n边形内角和:(n-2)·180°

n边形外角和:360°

弧 长 公 式:l 180

2 扇形面积公式:SlR 圆锥侧面积公式:Sπrb(r为底面圆半径,b为母线长)

9.两圆位置关系:(大圆半径R、小圆半径r、圆心距d)

外离: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 d<R-r

10.几何重要定理:

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一半.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心角相等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三角形两边上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1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30°=. sin45°= . sin60°=. 222

cos30°=

tan30°= . cos45°= . cos60°=. 222 . tan45°=1. tan60°= . 3

1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勾股定理:a2b2c2 sinA邻边对边对边. cosA. tanA邻边斜边斜边ca13.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举例:

1 (1)y=中,x≥-2; (2)y=1中,x≠-2; (3)y=中,x>-2. x2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三)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定理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定理

1. 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如:-3,

,.

,0.1010010001„„. ,0.231,0.737373„,-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如:π,-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倒数、相反数

2.绝对值:a≥【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0丨a丨=a; a≤

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

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³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

510-5.(有效数学字往往和科学记数法结合进行考查) ³10,0.000043=4.3×

5.幂的运算性质:①am³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⑥a-n=1(a≠0)特别:()-n=()n(ana

=,()-0325624326339-1-2≠0 b≠0)⑦a=1(a≠0).如:a³a=a,a÷a=a,(a)=a,(3a)=27a,(-3)=-,5=2=()=,(-3.14)º=1,(2-)=1. 0

6.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统称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系数)

①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 同类项②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

8.因式分解:方法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

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

注意:①因式分解结果是乘积的形式,②结果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9.分式:①分式有意义需分母≠0 ②分式的值为零需分子=0且分母≠0 ③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

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

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0.二次根式:a( a≥0 )(①(

)=45.②2)=a(a≥0),②=-a.④2=丨a丨,③=³,④=(a>0,b≥0).如:①(3-=6.③a<0时,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1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x=,

2②△=b-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x1x2=。

12.分式方程:解法---去分母或换元,结果必须检验,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检验首先是检验解是不是方程的解,然后再检验是否

符合实际。

13.不等式:特别注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等式的性质: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等式成立)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请结合数轴记忆。

不等式往往会和一次函数、二次函的结合起来,一般来讲,题目中有“不超过”“不少于”等明显的提示用语用不等式;不等式与一次函相结合时,要注意先讨论K的正负,先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增减性,然后再确定实际问题中的K的取值

结论。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结合时,往往要结合图像去解,这时一定要画出图像去根据图像观察。

14.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各限象内点的坐标如图所示.②横轴(x轴)上的点,

纵坐标是0;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③关于横轴对称的两个点: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纵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同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15.一次函数y=kx+b(k≠0):图象是一条直线.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6.反比例函数y=(k≠0):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

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一定要强调在同一象限内,常见的方法是画图象)

反比例函数往往会和面积相结合,这时候要注意K所在象限及正负情况.

17.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叫做抛物线(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①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

向下.②顶点坐标是(-2,),对称轴是直线x=-. 特别:抛物线y=a(x-h)+k的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

2注意:求解析式的设法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为一般形式y=ax+bx+c;②已知顶点坐标(h,k),则设为顶点式y=a(x

2-h)+k;③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1,0)和(x2,0),则设为交点式y=a(x-x1)(x-x2)(交点式一般不能把其作为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最后要化成一般式为好!)

18.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对于抛物线y=ax2+bx+c①△<0时,它与x没有交点.②△=0时,它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与x

轴相切).③△>0时,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和(x2,0),其中x1和x2是方程ax+bx+c=0的两个根.

19.统计初步:(1)概念:①调查方式:普查,抽查。②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

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③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④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①平均数=(x1+x2+„+xn).②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能

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③方差S=[(x1-)+(x2-)+„+(xn-).

④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⑤若将n个数x1,x2,„,xn各减去一个适当的数a,得到一组新数x1,,x2,,„,xn,,那么

2原来那组数的方差S=这组新数的方差,平均数=a+.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22222

方差,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数据”的加减不改变方差,数据的乘除N倍,则方差就扩大或缩小N的平方倍。方差常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3)频率:①把一组数分成若干个小组,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求组数时,用收尾法取整数),这时,落在某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因此,各组的频率的和等于1.

20.概率:①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②概率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可放回的概率,另一种是不可放回的概率,而放回与不放回的概率最简单的问题是直接告诉我们,而更多的是生活中不放回的概率,比如说吃粽子,或贴卡通画等,这里考得最多的是生活中的概率,所以请同学要先审题确定是属于哪一种概率,而概率的表示,可以是树状图,也可以是列表格,

21.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是Rt△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

tanA=22, 关系: sinA+cosA=1 tanA=sinA/ cosA ,∠A的余弦:cosA=,∠A的正切: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º-A)=cosA,cos(90º-A)=sin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 60°

sinA

cosA

tanA

④斜坡的坡度i=12 2 2 3 2322 21 2 31 3 =.设坡角为α,则i=tanα=.

(锥形零件中的有关量的关系)

22.三角形(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内角和为180度

(2)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笫三边,并且等于笫三边的一半.

(3)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4)直角三角形:①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5)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①证明有一个角等于90º.②证明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两个三再形全等:SAS,AAS,ASA,SSS,HL(RT△)

23.四边形:(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º,外角和等于360º.(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3)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

①两组对边平行.②两组对边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其四个角都为直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四条边相等.(5)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有:①有三个角是直角.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6)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①四条边相等.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7)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

24.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中心对称图形有:线

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圆.

25.比例的概念:比例外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第四比例项。

26.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数1≈0.618 黄金三角形 2

27.三角形相似的判定:①两组对应角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8.射影定理(不能直接使用):如图,△ABC中,若∠ACB=90º,CD⊥AB,

则:①AC2=AD²AB.②BC2=BD²BA.③DC2=DA²DB.

29.圆的有关性质:(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

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

的其余三组量都分别相等.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4)圆周角:①等于它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③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④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

⑤90º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①d<r

L和⊙O相切.③d>r直线L和⊙O相离. 直线L和⊙O相交.②d=r直线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

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5)Rt△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1(6)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与面积和周长公式之间的关系:S=2CR.

3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设两圆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①d>R+r

-r<d<R+r(R≥r)

⑤d<R-r两圆相交.④d=R-r两圆内切. 两圆外离.②d=R+r两圆外切.③R两圆内含. 注意直线与圆是相离,而圆与圆是外离和内含

32.圆中常作的辅助线:(1)连半径构建等腰三角形(2)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

(3)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4)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

(5)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

圆中常作的解题思路: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还有等弧是完全重合的弧,它包括弧长和弧度两个方面都相等。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33.各顶点等分圆周正n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每个内角=度,中心角=外角=度.

34.面积公式:①S正△=

弧长L=

图)

35.重要的结论: .⑦S扇形=

22³(边长).②S平行四边形=底³高.③S菱形=底³高=³(对角线的积)④S圆=πR.⑤C圆周长=2πR.⑥=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³高.⑨S圆锥侧=³ 底面周长³母线=πrR,并且2πr=(如

垂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6.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整体思想 转化思想 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四)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绝对值:a≥0 丨a丨=a;a≤0 丨a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 =0.4858,则 =48.58;已知 =1.558,则 =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 )n=n.⑥a-n=n,特别:( )-n=( )n.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 ,5-2= = ,( )-2=( )2= ,(-3.14)0=1,( - )0=1.

8.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9.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10.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1.二次根式:①( )2=a(a≥0),② =丨a丨,③ = × ,④ = (a>0,b≥0).

如:①(3 )2=45.② =6.③a<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12.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Δ≥0时,方程有实数根.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

x1+x2=- ,x1x2= ,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④以a和b为根的一

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13.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或换元)和无理方程(两边平方或换元)必须检验.形如: 的方程组,用代入法解;形如: 的方程组,先把一个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方程,再把这两个方程分别与另一个方程组合成两个方程组,再用代入法分别解这两个方程组.

14.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15.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各限象内点的坐标如图所示.

②横轴(x轴)上的点,纵坐标是0;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

③关于横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纵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16.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7.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8.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叫做抛物线(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①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②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直线x=- .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特别:抛物线y=a(x-h)+k的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

注意:求解析式的设法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为一般形式y=ax2+bx+c;②已知顶点坐标(h,k),则设为顶点式y=a(x-h)2+k;③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1,0)和(x2,0),则设为交点式y=a(x-x1)(x-x2).

19.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对于抛物线y=ax2+bx+c①Δ<0时,它与x没有交点.②Δ=0时,它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与x轴相切).③Δ>0时,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和(x2,0),其中x12和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20.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 = (x1+x2+…+xn).②方差S2= [(x1- )2+(x2- )2+…+(xn- )2.( 是整数时用)

③S2= [(x12+x22+…+xn2)-n( )2].注:各数据的数位较少或平均数是分数时,用此公式.

④若将n个数x1,x2,…,xn各减去一个适当的数a,得到一组新数x1,,x2,,…,xn,,那么原来那组

数的方差S2=这组新数的方差,平均数 =a+ ,.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3)频率:①把一组数分成若干个小组,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求组数时,用收尾 法取整数),这时,落在某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 个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因此,各组的频率的和等于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21.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是RtΔ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 ,∠A的余弦:cosA= ,∠A的正切:tanA= ,∠A的余切:cotA= .

并且sinA=cosB,tgA=ctgB,tgActgA=1,sin2A+cos2A=1.0<sinA<1,0<cosA<1,tgA>0,ctg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和余切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0-A)=cosA,cos(900-A)=sinA,tg(900-A)=ctgA,ctg(900-A)=tg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0=cos600= ,sin450=cos450= ,sin600=cos300= ,sin00=

cos900=0,sin900=cos00=1,tg300=ctg600= ,tg450=ctg450=1,tg600=ctg300= ,tg00=ctg900=0.

④斜坡的坡度i= = .设坡角为α,则i=tgα= .

22.三角形:(1)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2).证明两个三再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AS,ASA,SSS,HL.(3)在Rt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有一个角等于900.

②先证明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③先证明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笫三边,并且等于笫三边的一半.(6)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23.四边形:(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0,外角和等于3600.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3)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①先证两组对边平行.②先证两组对边相等. ③先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先证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⑤先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四条边相等.

(5)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有三个角是直角.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6)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的四条边相等.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7)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

(9)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圆.

24.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①先证两组对应角相等.②先证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③先证三边对应成比例.④先证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5.平行切割定理:①如图1,DE∥BC = .

②如图2,若AB∥CD∥EF则 = , = .

26.射影定理:如图3,ΔABC中,若∠ACB=900,

CD⊥AB,则:①AC2=AD·AB.②BC2=BD·BA.③AD2=DA·DB.

27.圆的有关性质:(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

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

(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三组量都分别相等.(4)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6)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7)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8)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10).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2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

①d<r 直线L和⊙O相交.②d=r 直线L和⊙O相切.③d>r 直线L和⊙O相离.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反之:切线垂直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5)RtΔ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

(6)圆外切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和.

2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设两圆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①d>R+r 两圆外离. ②d=R+r 两圆外切.③R-r<d<R+r(R≥r) 两圆相交.④d=R-r 两圆内切.

⑤d<R-r 两圆内含.

30.圆中常作的辅助线:(1)两圆相交,常作公共弦,连心线.(2)两圆相切,常作公切线,连心线.(3)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4)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5)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6)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

31.各顶点等分圆周 正n边形 各边相等,各角相等,且每个内角= 度,中心角=外角= 度.

32.面积公式:①S正Δ= ×(边长)2.②S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菱形=底×高= ×(对角线的积)

④S圆=πR2.⑤C圆周长=2πR.⑥弧长L= .⑦S扇形= = 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

⑨S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πrR,并且2πr= (如上图).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五)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 数与代数

第一节 数与式

一、实数

1. 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 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 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

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

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

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 (2) 的平方根是士 ,误认为 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 =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

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

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

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

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

相乘,积仍为0.

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

【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的.

26.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为任意有理数)

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

二.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作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整式

1.幂的运算性质: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n为正整数);④零指数: (a≠0);⑤负整数指数:(a≠0,n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除法:

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⑤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

⑥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3.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的方法:

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

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公式 ;

5.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

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⑴ 提公因式时,其公团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

⑵ 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

⑶ 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四.分式

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 注:(1)若B≠0,则有意义;(2)若B=0,则无意义;(2)若A=0且B≠0,则=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

变.【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的

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

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

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

第二节 方程与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一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

将其中一个方程中

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人消元法,简称代人法.

(2)加减消元法: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②解整式方程;③验根;④下结论.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⑴ 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l增根;⑵ 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 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ax2+bx+c=0(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k≠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x+m)2=n的形式;⑤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

⑵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b2-4ac≥0)

⑶ 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 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⑴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关于x的方程(k2-1)x2+2kx+1=0中,当k=±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 ⑵ 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①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x1 ,x2.若b2-

4a<0,则方程无解.

⑶ 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4)2=3(x+4)中,不能随便约去(x+4)

⑷ 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为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点:(1)不等式两边部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这是同学们经常忽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2)在不等式两边不能同时乘以0. 8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话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9.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可负整数解等特解,可先求出这个不等式的所有解,再从中找出所需特解.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1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13.不等式组的分类及解集(a<b).

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的解。

第三节 函数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象限: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 ≠0)的形式,

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点(0,b),(-,0 )的一条直线,正比例

函数y=kx的图象原点(0,0)的一条直线,如下表所示.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 y 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_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沿y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的到一条直线,

三.反比例函数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成为反比例函数

2.图象和性质: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表)①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小;②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大.

四.二次函数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2.图象和性质:函数 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

①开口方向: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过点( 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③顶点坐标( ;

④增减性:当a>0时,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时,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图象的平移:将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进行平移,可得到y=ax2+c,y=a(x-h)2,

y=a(x-h)2+k的图象.

⑴ 将y=ax2的图象向上(c>0)或向下(c< 0)平移|c|个单位,即可得到y=ax2+c的图象.其

顶点是(0,c)

形状、对称轴、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⑵ 将y=ax2的图象向左(h<0)或向右(h>0)平移|h|个单位,即可得到y=a(x-h)2的图象.其

顶点是(h,0),对称轴是直线x=h,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

y=ax2相同.

⑶ 将y=ax2的图象向左(h<0)或向右(h>0)平移|h|个单位,再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

个单位,即可得到y=a(x-h)2 +k的图象,其顶点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4.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 就是二次函数 当函数y的值为0时的情况.

(2)当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象与 x轴没有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 没有实数根.

第二篇 空间与图形

第一节 图形的认识

一、点线面

二、角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数学分析重要定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数学重要概念性质定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fenshuxian/5047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