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

2016-02-16 09:37: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一《论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供大家学习参考。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一
《论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论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界成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形象而闻名于世,所以可以说,礼仪,贯穿了的中国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因为有礼仪,所以才是中国也不过分。

中国的做为“文明古国”,礼仪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了。各种各样的礼仪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饮食少不了礼仪,社交少不了礼仪,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遵循着礼仪。中国地广,也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地域的不同也导致各地的礼仪有差别,特别是饮食方面的礼仪差异尤其明显,比如宴请个别少数名族吃饭,某些肉食是不可以上桌的,而不同的地方宴会是首座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在很多热情的少数民族家里反而是要客人坐在首座才符合礼仪,而对各地的礼仪风俗我们应该去了解,去学习,去交流,这是对地方礼仪的一种尊重,而懂得尊重,也是真正懂礼仪,守礼仪的人的做为,才能让中国的礼仪更好的传承下去。 中国的礼仪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礼仪不仅仅只是一种为人处事对的准则而已,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它从古传承至今从未间断。中国的礼仪其实源于神鬼信仰,是神鬼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早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等举行大规模祭祀的场所。“三礼”(《礼仪》、《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了“礼仪”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融合,使得“礼仪” 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而到明清年列强侵略中国是,国人吧一切的落后挨打的罪过归咎于传统文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尽然。试问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被比他强壮的人欺负了,人们可以嘲笑他没有拳勇,可是人们能嘲笑他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吗?如果他就一定要变成所谓的“强者”,这才是悲哀。我们庆幸有陈独秀、李大钊、徐培之、鲁迅这些伟人对中国礼仪做出的贡献,他们勇于面对,敢于批判,批判的不是中国“礼仪”本身,批判的是“礼仪”当中的“礼仪”、当中的封建制度,正是有这些人,中国传承至今的“礼仪”才慢慢的将当中的“糟粕”丢入了垃圾箱,才让现在的中国“礼仪”被世界认可。而现在的世界也正在慢慢变成一个讲信修睦,彼此谦让的和谐社会,中国的礼仪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认可。最后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这样的的“礼仪”,我们应该保护它,让它代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国人越来越重视“礼仪”,但如何更好的的运用它,如何更好的传承它,这一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并不是说因为贫富的差距导致的文化水平的差距才会是人丧失“礼仪”,因为前面已经说过,“礼仪”早已经是烙印在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气质,就算在偏远的农村,也懂得尊来爱幼,长幼有序,这最最质朴的“礼仪”,偏偏是在一些大城市中,或者说华丽的钢精混凝土的建筑物中间越来越稀薄,这些地方集中了社会大部分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自豪,国家的脸面,可是在这里,很多人们自私蛮横,人们的“礼仪”越来越只是挂在嘴边,繁华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不能和外表媲美的没有内涵的心脏—“踩踏”事件、“咬耳朵”时间,甚至“高材生”在机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仅仅是因为母亲最后一个月少打了些生活费给自己,这不经引人深思,“礼仪”都去哪了?所谓的重视又重

视在了哪里?《礼记·冠义》曰:“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我想只有深刻的读懂古人给我们的话语,而不是把“礼仪”做为用来更好的自私自利的工具或者伪装,中国的“礼仪”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可是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体现,在国际交往中则代表了国格。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的日渐频繁,西方的一些“礼仪”也传入了中国,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外来的“礼仪”使得我们传统的“礼仪”发生了改变。新的节日的出现,各行各业的新礼仪规范相继,大量的“礼仪”书籍出版,“礼仪”课堂的开设,大家越来越热衷追捧着新的“礼仪”,“礼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的高潮!可是我们从外摄取的这些“礼仪”,需要时间的沉淀,“礼仪”是人们消除相互的危机感,陌生感,使得人们可以相互依靠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化的方式就是一种标准化的实施,事实上,对于外来的“礼仪”文化的融入,我们确实不应该反感,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国人思想进步的必经步骤,可是新的“礼仪“标准化的建立并不难,难就难在正在注入我们国人灵魂里的东西,会不会和烙印在我们一代一代人骨子的价值观、信仰发生冲突,在保持我们自己“礼仪”的特色的同时,又要完美的融入西方“礼仪”的先进思想。在保持我们“礼仪”尊严的同时,又要和世界和平的相处,也许简简单单的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在继承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要接纳融入西方先进思想,又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先进性,从而形成一个适合我们的,完整而崭新的价值思想体系,这就需要国人有高度深刻的觉悟,和时间的沉淀了,而中国的盛世新篇章,,必定会因为“礼仪”的先行而开启!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步入21盛世的中国,需要这股力量,而这股力量的维持,不仅仅只能依靠热情的追捧,更需要保证“礼仪”的传承和发展的昌盛,而“礼仪”的传承与发展,正是为这股力量茁壮成长的源泉!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二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三
《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礼貌、礼节,而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首先,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的总秩序、总规律。“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将天地万物的生长、位置、秩序、相互关系,都解释为礼所安排的。其次,礼是“中国文化之总名”与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礼仪乃至文学、艺术等结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与标志。礼是这一切的根本。再次,礼还是“法度之通名”,清代纪昀有言:“盖礼者理也,其义至大,其所包者至广。国家的法律,诸如礼仪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通称为礼。礼又分为“本”和“文”两个方面,即所谓“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本”指礼的精神和原则,“文”指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礼仪。

礼仪的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原始礼仪,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一些习惯性行为,通常也叫风俗习惯,不过它不是风俗习惯的全部,而只是风俗习惯中有固定仪式的部分。第二阶段就是文明时代的礼。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它较之于原始礼仪已经灌注了浓厚的等级意识,它是国家产生后借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国家制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文明时代的礼渊源于原始礼仪已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所以关键在于原始礼仪是如何产生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往往是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 。由于礼仪起源于无声的手势动作语言, 频繁行礼的实践培养了中国人行重于言的心理。哑剧取得了中国礼仪的地位,而手势语同时又帮助演说家获得了成功。《庄子·天下》论百家短长优劣,深不以惠施善辩为能 ,说他“日以其知与人之辩,……不辞而应,不虑而对,篇(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 以为寡,益之以怪……是以与众不适”。司马迁描写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似乎也是伟大的人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 ,不善言辞是忠厚诚实的表征。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尽管千差万别,而在言行关系上却如此一致,说明这种言行观来自一个更早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礼乐文明。

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礼仪是“礼”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

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礼”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学礼的话,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指出,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起,就应熟习在不同场合的各种礼节,学习礼节仪文之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训”、 “家训”、“学规”中,也都有大量的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称之谓食礼。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

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

在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传统礼仪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近现代人的礼仪观也有很大的冲击。

现在,许多人忽视了对做人应懂得的基本礼仪规范的学习。人们把那些在礼仪上不拘小节的人,认为“潇洒”;把身穿奇装异服,口讲粗话的人,认为“有个性”。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传统礼仪的精神沿为今用,如孔子说的“温良恭俭让”、“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等一直深刻影响着后人。,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礼仪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 ,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 ,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自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进行扬弃 ,使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我认为,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首当其冲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

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开始行动。对于传承传统礼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规范自身行为开始,做一个“有礼之人”: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我们要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有“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一说。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我们现在进食虽然你不必如古代这般拘谨死板,但是在饮食时还是要遵守基本的尊老爱幼和基本的餐桌礼仪,如此,才能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礼仪中有很多东西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因此,我们该学学“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此,我们的传统礼仪便可继续被传承下去,带有时代特征地发展下去。

兴湘学院 2009级新闻班 张诗梅(2009964713)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四
《中国礼仪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礼仪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尤其当代大学生更是代表和引导中国礼仪的主流。

关键字:礼;仪;礼仪

当今,正处于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国际经济交流的频繁和外来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礼仪正受西方礼仪侵蚀,中国礼仪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此,我们应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分清主次,以对自己原有的为主,不好的摒弃或改造,好的应传承和发展,外来的为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改造、融入,为我所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此重任,不仅仅提高自身的品味、气质,也为中国礼仪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与此同时,我们应对中国礼仪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传统礼仪

“礼仪”是“礼”与“仪”的结合,“礼” 、“仪”和“礼仪”是不同的概念,他们有各自的现实意义。

1.礼

“礼“本意,即最初义是供神,《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后来,引申义为敬意,可以表示隆重而举行仪式,如“先礼后兵”、“礼尚往来”、“以礼相待”、“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序》)等。

2.仪

“仪”有四重含义:

1.本意是容止、仪表。《诗·大雅》曰“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2.典范、表率。《楚辞》中说“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荀子曰“上者,下之仪也。”

3.仪式、礼节。“诸夏直国,同服同仪”,《诗·小雅·小宗伯》也说“礼仪卒度。”

4.法度、准则。《说文解字》中解释“仪,度也”。“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墨子》曰“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3.古代礼仪

传统礼仪主要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有五礼:吉、凶、宾、军、嘉,即吉礼,祭祀之礼;凶礼,死丧、凶荒之礼;宾礼,朝见之礼;军礼,出征、田猎等礼;嘉礼,

冠婚、饮食、宾射等礼。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人与人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示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

现代礼仪

现代礼仪由继承古代礼仪和融合西方礼仪而来,它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发展。

现在“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的各个具体交往中,为了表示互相尊重二体现在语言、仪容、仪态等方面的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1.概念的解释

礼仪它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惯常行为,是尊重和情感的互换过程,其核心是尊重。再次具有待遇共性,是约定俗成的。最终形成的规范和程序,有一定的套路。

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标志,不接受礼仪约束的人,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来强迫。

2.礼仪的性质

社会规范性、历史继承性、明显时尚性和民族地方性。

3.礼仪的要素

主体:礼仪的主体是人。

容性:它具有多样性、相关性和两极性。

媒介:人体、实体、符号

环境:有何种礼仪有环境决定,具体实施也有环境来决定。

4.礼仪的原则

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往活动中运用礼仪时,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长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自律的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

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遵守的原则: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的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

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真诚的原则: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平等的原则: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合交往对象都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现代礼仪的发展举例

现代礼仪受西方礼仪和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礼仪已被细分化了,但总体上依然可分以下五类:个人礼仪和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工作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在此主要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的个别礼仪为例进行阐述。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

1个人仪容、仪表

头发 :保持清洁,修饰得体,并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面容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得体,并注意化妆时间和场合。在正式的场合女士不化妆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同时注意在公众场合不能补妆。

表情 :自然从容,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带微笑,让人觉得真诚可信,和蔼可亲。

手部 :保持清洁,勤洗手、剪指甲,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和修饰不当。 衣着 :整洁大方,忌另类服装。

体态 :保持端庄、典雅,不要做作和故弄。

2.着装基本原则

最基本原则一个人全身服装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

合体 要和身材、体形相协调,根据自己的体形和特点做到扬长避短。 合适 在服装穿着、食物佩戴和配件使用等方面,都必须适应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目的的要求。

合意 跟据自己的爱好、情趣、个性和审美观,按照着装的基本要求选则合意的服装,穿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

男士不求华丽、鲜艳,色彩和谐为宜,遵循不超过三种颜色的原则。穿着西装时应注意的礼仪规范是:

讲究规格 男士西装有两件套和三件套之分,穿着时务必整洁、笔挺。正式场合应穿

着统一面料、统一颜色的套装,内穿单色衬衫,系好领带,带领夹,穿深色皮鞋。三件套的西装,在正式场合下不能脱下外套。按照国际惯例,西装里面不能穿毛背心和毛衣,在我国最多只加一件“V”字领毛衣,以保持西装线条美。

穿好衬衫 衬衫的领子要挺阔,不可有污垢、油渍。衬衫下摆要塞进裤子里,系好领口

和袖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2厘米,以显有层次感,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

系好领带 领带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的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

扣为准,西装穿着系钮扣时,领带夹夹在衬衫的第二粒和第三粒扣间为宜,西装敞开穿时,领带夹夹在衬衫的第三粒和第四粒钮扣之间为好。

注意鞋袜 鞋子最好是黑色,面料为牛皮或羊皮,穿着时注意鞋子的保洁和完好。袜子

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

女士

内衣内衣不能外露,不能外穿。

丝袜:穿裙子时穿丝袜,不仅是礼仪的需要,而且还能掩饰腿部的缺陷,增加腿部的美感。袜子的颜色原则上与裙子的颜色相协调,腿粗的人适合穿深色袜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五
《传承中华文明 倡导礼仪新风》

传承中华文明 倡导礼仪新风 ——化起镇举行全镇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为了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尚,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13年4月10日至4月26日,化起镇举办了全镇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各校都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全镇初中、小学共13个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先在各学校进行初赛, 4月26日,全镇中小学各选出30名选手进行全镇决赛。

本次竞赛活动全镇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此次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效果。同学们的文明素养在

学习和比赛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明白了讲文明,懂礼

仪的重要意义,大家一致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宣传和实践各种文明礼仪,为建设和谐美丽家园,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新风做出积极的贡献。

(化起镇教育管理中心 孔 荣 供稿)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六
《传承中华文化,书写美丽人生(国旗下的讲话)》

传承中华文化,书写美丽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掌握书写基本技能和培养书法艺术欣赏习惯,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大家的书写能力,学校每周设置一节书法课,即每周星期二下午

第一节课,还确定每周下午上课之前的10分钟作为读写训练时间。要求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同学们,为了打造书香特色校园,培养民族文化情结、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激发对书写规范汉字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为自我展示提供舞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我们写好字吧!

“一笔一划学写字,一生一世学做人。”“写漂亮中国字,做正气中国人”、“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汉字润心灵,好字伴成长”、“写规范字,做现代人,扬爱国情”、“传承中华文明,书写美丽人生”书写美丽人生让我们从写字开始吧!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七
《中华文化我传承 中华礼仪我践行》

中华文化我传承 中华礼仪我践行

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寒假实践活动

愉快又充实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根据西城区少工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各年级同学利用假期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学习课外知识,充实自我,提升素养。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同学们与家人一起充分了解年文化,品悟年文化;结合马年的到来,寻找节日元素,体验中华传统艺术,做到自主学习与快乐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各年级学生代表展示了本年级形式多样的假期学习成果:一、二年级小同学的学年话,读经典绘本,展示他们大方懂礼的一面;三年级同学诉说他们寒假里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展现他们奉献爱心、感恩成长的一面;四年级同学结合马年文化,借助学校校本课程,学习、了解艺术作品中的马,三国中人物与马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用废旧的材料亲手制作马的作品,内容丰富,收获满满;五六年级的同学们画年画、写春联、手编中国结等,与家人一起,与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一起欢度新春佳节。假期中,为了让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同学们还在学校的倡议下,与家人外出时做到步行或乘坐公交汽车出行,做到绿色出行;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在春节期间没有燃放烟花爆竹。

多彩的寒假生活让同学们品悟到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于家庭和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过了一个既环保又节俭,既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

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篇八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国旗下讲话)2015.1.29》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第一篇 爱国与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第二篇 奋发•立志篇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ZHUO)梓(ZI)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 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 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 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2015.1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感恩父母传承中华礼仪 我们的传承文明礼仪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党关于传承中华礼仪的相关讲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2352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