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2016-05-21 10:27: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共5篇)执行力是上级推卸责任郁亮:执行力是上级推卸责任“执行力的理念是上级推卸责任给下级很便捷的手段。”这是万科总裁郁亮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他甚至提及自己也不会让万科的同事看执行力方面的书。是什么让郁亮如此不待见执行力呢?尽管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或许只有郁亮自己,但我们多少也能从他的话中推测到一些有...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供大家学习参考。

《执行力是上级推卸责任》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一篇

郁亮:执行力是上级推卸责任

“执行力的理念是上级推卸责任给下级很便捷的手段。”这是万科总裁郁亮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他甚至提及自己也不会让万科的同事看执行力方面的书。是什么让郁亮如此不待见执行力呢?

尽管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或许只有郁亮自己,但我们多少也能从他的话中推测到一些有关执行力在企业中的生态问题。那就是执行力在不少企业中都成了执行者的问题、下面的问题,甚至于成了部分管理者推卸责任掩盖自身能力不足的借口!

我们开会一讲执行力,就会问责这个执行力不行,那个执行力有问题,却不会检讨自己给下属部署执行计划或执行事务的时候,是否规划和拨付帮助下属们冲锋陷阵的子弹与武器,以及提供那些必需性的火力掩护;我们邀约某某管理大师、某某执行力大师来做团队培训的时候,他们讲的都是如何让下属们抱着感恩心态,端正执行意愿和提升执行技能的问题,而很少意识到如何让执行力专家帮助自己改变对执行力的认识,从上到下打通执行力在企业中的任督二脉。

是的,执行力是由上而下的事实,被我们所忽视。现在不妨让我们试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对自己制订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愿景都缺乏信心,又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去相信、去执行与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景呢?如果一个领导者对执行力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其大讲特讲执行力的时候,都没想过改变与努力营造有利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业务流程、薪酬绩效指标体系、授权机制、执行力文化等,又怎会拥有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铁军?

这样的企业领导者,甚至不会得到几个具备执行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是故,在我们身边的诸多企业里存在着林林总总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的管理者。

一旦你讲他们招商指标、铺货指标、销售回款指标完成得不理想,他们会说这是公司责任,因为“我们推广投入少,品牌号召力不够强”;一旦你讲他们陈列生动化做得不好,经销商的促销员在岗率有问题,他们会说这是“某某下属的执行力有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总在归责公司责任和怪罪下属,却就是不会问责自己。我想这或许也是万科总裁郁亮认为执行力就是推卸责任给下级借口的一大原因。

这是一种可怕的连环效应。就像古训“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寓意的一样,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在执行力计划及管理上的缺陷必将最终渗透与腐蚀到我们的团队,让我们执行力的脊梁缺钙,就是挺不起来。

大多数的人谈到执行力的时候,都在说类似前述“下面的执行力有问题”的话,甚少有人愿意去面对、去反思团队执行力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不妨这样试想:我们的团队为什么没有执行力呢?是人力资源部门为我们招募进了缺乏执行意识、执行态度和执行技能的人?可是,难道这里面就没有自己主导招聘进来的人吗?即便所有人都是“有眼无珠”的招聘官弄进来的,作为一个管理者难道就没有培养和提升团队执行力的责任与义务吗?即便你努力履行这样的责任,到最后发现他们全是些“脑袋里面少根筋的人”,你就能肯定自己在执行力的提升上做出过最大的努力并用对了方法吗?

很少有管理者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全部给出肯定的答案。事实是丑陋的,一旦一个管理者认为下面的人都有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他自己有问题。事实上,和管理者们认为执行力问题全在下面刚刚相反的是,执行力问题的根源都在上面,在于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

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他们不再把执行力通通推给自己的下属,自身也在通过博览执行力与领导力的书籍,或者参加主题相近的培训,再或者雇请专业的执行力顾问,妄图找到团队执行力问题的原委和解决办法。

但仅有这些又将迎来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执行力不能在自己的心里内生,即便掌握了各式各样的执行力提升技巧,即便有再多的补课却都是徒劳的,最后还是会回到怪罪下面执行力不行的问题上。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那些中高层的管理者与企业领导人,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生态与文化,如果不能围绕执行力的提升从执行力生态的营造、机制、流程乃至自我约束力上做出改变,一切都可能无从谈起。

当一个企业在增加业绩指标的同时,却反其道降低大家的薪酬标准的时候,又怎能让团队成员们憋足劲向前冲?当一个企业在一个财年都过去一半的时候,都还没有公布该年的绩效考核指标,又怎能通过考核导向去指导业务导向,并确保预期的执行?当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们安排执行计划或事务的时候,都只有责任的托付与转移,却迟迟不肯做出权、利及人、财、物的支持,又有多少人能成那巧妇做无米之炊?

当一个企业的授权机制还仅仅停留在嘴上,连一个几千块的促销场地的租恁费用,都要等到总部的自己同意和审批的时候,我们又怎能确保自己的团队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总部执行促销活动?当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者们都养成了“我只看结果”的思维的时候,又有谁会去监控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绩效点,又有谁劳心费力的去培养偏执于执行细节的下级管理者?

有太多、太多情况不一却又性质类似的问题,在影响着我们执行力的好坏与高低。执行力要有所改善,我们就必须减少自身对执行力的负面影响和拖后腿的问题,但这种转变显然需要我们先由自身做起。

其一,随时提醒自己“执行力低下的问题根源都在上面”,为自己所追求的执行力制订出清晰的计划管理和保障体系。

其二,任务指标、事务计划不是责任的托付和转移,我们既要为自己的团队提供掩体与火力支持,又要有所投入到下属们技战术的训练中去,努力培养与提升团队成员们的执行意识、执行态度与执行技能等。

其三,不要只讲“能者多劳”,还要讲“如何多劳多得”,结合一段时间内的阶段性工作重点,修正自己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把那些影响绩效的关键绩效点装进考核指标中去,并跟踪监管和确保兑现。

其四,业务是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的,那些原本看似合理的业务及管理流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规整。

其五,牵制与制衡各个部门及区域分支机构是必要的,但层次及权限清晰的授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却正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武器。

其六,我们的团队不仅需要“好结果”的明星,同样也需要精彩的“过程执行性”榜样,褒扬并在团队中分享他们的经验。

其七,在中基层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专注于执行细节的“看门人”,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执行力“保安”。

其八,要拥有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我们就需要往执行力的道路上走两步,而不仅仅是“给我上”。这带头走几步,既是示范和推动,也是表达决心和确立规则。

其九,执行力不仅靠驱赶、激励和过程管控等获得,在目标与愿景上与团队成员们达成共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雄心,一样在产生生产力和行动力。

所以,让我们从权力的宝座上下来,参与到与更多执行者沟通中的盛宴中去吧,让“问题都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讲的是别人吧!

《作为管理者容易犯的五个错误》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二篇

作为管理者容易犯的五个错误

做管理的时间长了,呈现给别人的印象一般是很忙或者很空,呈现给自己的也有两种明显的感觉,一是很忙,总会觉得自己有好多事情没有处理或者需要处理,二是很虚,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回想自己的一天一月或者一年,会觉得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呈现给别人什么印象,根本没有关系,因为你不需要考虑这一点,不在其位的人永远无法了解你或者与你站在相同的立场上。呈现给自己什么印象,才真正的需要关注,因为我们无法欺骗自己,我们也渴望成长进步,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面对。

只有面对,才能冷静,只有面对,才能客观,只有面对,才能反思,只有面对,才可能进步,可以说,面对是我们成长的基础,唯有面对,我们才能前进。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扳指数来,在管理的路上,已经呆了五六年了,这几年一直很忙碌,回首过去,深感自己有很多事情都没做好,或许自己还未曾真正踏进管理的大门。这里面当然会有外界或者客观的原因,但我更想多关注自有的原因。

一、时间管理混乱: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是别人的。

还记得曾经给很多销售人员和销售经理培训的时候,都讲过一堂时间管理的课程,当场让大家听了深有所感,后来当再去观察大家的工作时,发现大家还是有一些旧的时间习惯没有改变。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啊!

按道理,我应该很擅长时间管理,可事实上我只是擅长培训、讲述或者指导时间管理,一轮到自己做起来也不甚理想。下属随时找你反应问题,同级随时找你讨论问题,领导随时找你了解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时候你计划好的事情总是容易被打乱,很多时候正在处理的事情总是容易被打断,而我们的角色也就变化万千了,有时是救火员,有时是保姆,有时是学生。。。。

事实上,当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的时候,你无法集中精力做你计划的事情,也没有办法去做重要的事情,或者零零碎碎地能做的时候,效率却极其地低下。这一切,都会让自己陷入时间的陷阱,忙碌却效率低下,如果不下定决心改变,将会痛苦而收效甚微。

一个有限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是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工作效率,更是管理好下属时间的要求与保证。

二、琐事过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多做事效果一定好,而忽略了在管理中很多事情对结果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我们需要DO RIGHT THINGS!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

当我们晋升到管理层时,会发现我们经历的事情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更大的权利,更大的责任,更复杂的关系,更交错的沟通,更大的动力,更大的压力。。。。。。

我们渴望做好这些事情,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时,大脑马上涌现出来的第一想法就是马上去做,而涌现出来的第二想法就是一定要做好这些事情。于是,我们开始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一长假或者十一长假是很多人休闲度假的美好时光,而对我们,很多时候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觉,醒来后来不及更多的享受生活,就又开始了对工作的考虑,那时,我告诉自己,当下级在休息的时候,我作为领导,需要提前考虑,提前安排。

这种生活你可以接受一年,二年,可是难接受更长时间。

不只因为疲惫,还因为绩效不是很理想,你会觉得如此辛苦,如此认真,却没取得很有效的成绩,会缺少成就感。

这种经历我经历过,我曾经的很多下属也经历过,因为这种原因,曾经在业务销售领域很优秀的一些战友都离开了管理的岗位,很心疼也很无奈。值得反省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我给他们的指导也真的不够。

为什么我们整天忙碌,每天处理很多的事情,而绩效依然不好呢,过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后只能怪自己和那些战友们能力不够了。而现在,我突然想明白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真正对业绩有效的事情做的不够。试想,就算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可你忙碌的是对业绩没有多大促进的事情,就算我们每天都在辛苦,可你辛苦的是与市场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既然我们所做的事情与业绩和市场都没有更多的联系,我们凭什么向市场要结果向管理要绩效呢??

如果我们是执行者,我们需要保证的是把领导和公司交代的事情做对;如果我们是管理者,我们需要确保的是做正确的(即对目标与绩效实现有着直接推动力量与价值)的事情。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Do right things or do things right)

所谓做正确的事(do right things),是追求效果;而正确地做事(do things right) 关注重点从效果引向了效率。 Do right things 强调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说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对我们所面对的事情仔细考虑,理清脉络,分清利弊,找出关键点。 Do things right强调做事情“正确”,换而言之,它所要强调的是做事情的方法一定要正确,对路,要符合原则、符合情况、符合要求,不过在任何情况下,把“事情的正确”和“方法的正确”完全割裂开都是不恰当的。

三、自我导向:封闭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尤其容易忽略外部的世界。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决策,而这些决策的最终出台的依据主要源于三个关键:我们自我过去的经验判断以及下意识的直觉;团队的执行能力与组织的需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偶尔的时候也会存在个人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统一);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如市场与客户需求等。【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凭心而论,在现有的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下,在管理还只是一个新兴学科的大前提下,我们【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对于管理的理解是有限的,而能晋升为管理人员的一般也就是在基层岗位表现优秀的,就拿我来说,我销售比较优秀,于是晋升为商务经理了,而商务经理由于业绩表现同样优秀,于是晋升为商务总监。不可否认,在销售基层和小的销售战斗单元的工作而言,我是成功的,而且自我感觉很好,在晋升为商务总监后,对于很多工作的决策主要是源于以前的经验积累,而在这些决策中,有一些决策受限于自己的经验在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我们面对的主要包括人和事,事情相对而言相对简单,而人却是复杂的动物!职位越高,管的人越多,而琐碎的事情越多,这些事情的处理必然要耗费我们非常多的精力无论是团队沟通还是琐碎事务,换句话而言,我们的精力更多地用在内部事务的处理上,而这必然导致我们对外部事务关注的不足。

对于企业或者团队而言,这些内部的机构没有任何生产力,是纯粹的成本中心,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公司或者团队乃至其他组织机构,只有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外部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为外部市场与客户创造价值时,这家公司才具有存在的价值与可能。而作为管理者,如果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处理内部事务上,必然会减少对外部市场与客户的关注,这必然使得我们缺乏对外部市场与客户的了解,对外部市场信息的缺失将使得我们决策的基础产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其准确性也必然要大打折扣了。

当然,现在也开始有何多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情报机构或者市场部门来收集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对我们的决策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如此,我们的这些机构收集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真实完整地信息,它必然也加入了很多的个人意见,并被进行了一定的过滤,绝非原汁原味。

过去,我犯了很多经验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而这源于自己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的不足。要想更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有经验,但更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心态,不断吸收与摸索科学的工作方法、思维架构与决策技能,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与管理绩效。

四、沟通成本过高:团队内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作为管理者,我们很多时候有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对客户的理解与对目标的分析,而无论是目标、计划、客户、市场还是其他的工作,都需要很多人一起协作才能实现。这些人可能会有你的直接下属,这些人还可能包括平级的其他部门领导与同事,甚至还包括你的上司总经理。

为了推动工作的进展,我们不得不去反复沟通,成天的会议,成天的单独沟通,成天的协调越来越降低我们工作的热情,同时,市场战机也被大大的延误。

因此,在管理的层面上,如何让别人认可你的建议,认可你的计划,认可你的要求乃至认可你的命令,是我们确保有效政策与命令被正确有效及时执行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关于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执行的意愿、执行的能力和执行的技巧。 如何在工作的过程中,让上下级与平级人士充分认可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并充分发挥大家

的热情与智慧协同高效作战,确保执行,是艺术,也是技术。

五、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一方面,容易推卸责任,另一方面,忘却了自己的最重要责任之一培养人才。

可能我们很多做过管理的人都会对这个错误一屑不顾,因为我们都会认为我们能做管理层,这点责任心和觉悟是一定会有的,事实上,过去我也是这么看的,可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推卸了责任,并且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推卸责任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举个例子:当我们制定出一项策略比如促销策略时,我们都会考虑这个策略的好处关键点等,但有些时候当最终结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总结成这个策略从市场的角度和客户的角度而言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在执行上面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有部分同事尤其是老同事没有认真投入。。。。。

表面上,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下面的商务经理和商务人员的责任,或许,确实下属他们存在一定的责任,但执行不力最大的责任仍然是高级管理人员,因为管理者在推出这个策略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执行意愿和执行能力,如果能事先预估可能出现的投入程度不够等不足,我们在事前就会考虑好解决办法,而将这个问题扼杀于无形。杜鲁门任美国总统后,便在自己的办公室挂了一条醒目的条幅:“扯皮到此为止。”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应该效法杜鲁门总统的格言,做好自己,担好自己。 另一方面,我们很容易忘却自己的一个重要责任:培养人才。很多时候,尤其是刚做管理的那段时间,我们凡事习惯事必躬亲,渐渐地下属也会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其自主性与智慧受到了压制。很多团队在你在的时候你指向东,大家都往东走的很好,你指向西,大家都往西走的很好,而你一旦不在了,团队就乱成一锅粥。这就反应了我们在人才培养与授权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经营的活动功能持续长久。一位优秀的经理必须能做到就是没有你,公司的业务仍能有效地进行。假如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一定是忽略了自己的重大责任———培育人才。这点也让我反思人才晋升的标准,在过去的很多时间里,我们晋升管理人员的第一指标是其业绩水平,而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去考虑如果晋升这个人,那这个团队会不会保持现状或者做的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晋升那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就得斟酌了,以免“上调一个人毁掉一个部的历史重演”。 或许,对经理的最大考验不在于经理的工作成效,而在于经理不在时职工的工作成效。

《谈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三篇

谈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中层管理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和指导员工的责任。

管理的对象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如何管事、如何管人、如何管好自己。如果把管理人员的层级用人体来做比喻,高层领导相当于头部,基层管理者相当于四肢,而中层管理者则相当于人体的躯干和腰部,他们是企业的脊梁。在组织运作当中,中层扮演着重要的执行角色,如果这个层级的员工素质和能力不足,就不可能带领团队完成部门的工作任务,最终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培养下属是管理者的责任,因为管理者最清楚业务的目标与基准,知道下属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并且对下属和部门的业绩负有直接责任。因此,中层管理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和指导员工的责任。

培育下属的六大原则

在指导下属之前,首先要清楚了解每个下属的实际状况,并且明确指导的基本原则。 了解下属三个层次

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程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了解下属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年龄、毕业学校、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第二个层次是了解下属的性格和特点。对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的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相对而言,性格内向的员工不太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管理者应通过认真观察,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在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个层次是深层次的了解,就是了解下属的内心世界。包括对下属的价值观、做人的原则、内心的想法等都深入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观察和经常沟通,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下属工作上最大的潜力和优势。

培养下属六大原则

指导下属要遵守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一、 以身作则

这个原则对管理者而言是最起码的要求。管理者自己没有做到的就不可能要求下属做好。管理者的身先士卒不一定能带动起所有下属员工,但管理者不良的言行举止却会很快影响到下属的行为,甚至会带坏好的员工。

二、担当责任

一个没有责任心、不敢承担责任的员工是不能做管理者的。当部门出现问题时,作为管理者绝不可以推卸责任,而首先要反省自己,再找出问题认真分析,避免今后不再发生同类问题。团队出了问题,其责任一定在管理者身上。

三、支持员工

在工作中,员工渴望得到上司的支持,而有限的资源都是掌握在管理者手里的。当下属做错了事时,管理者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下属,而重点要放在帮助下属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加以改进和进步。

四、因材施教

员工之间有很大差异,对不同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下属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分类,即实习期、指导期、熟练期和教练期。对处于实习期和指导期的员工要花费更大的工夫进行指导和训练。可以将一些工作授权给熟练期和教练期的下属。尤其是对于教练期的员工,只要他有意愿,并且态度积极,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对象,这类员工将成为公司的人才。

五、纠正错误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或错误要及时更正。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偏差,并让部门的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如果控制得及时,很多问题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时常会导致匆匆救火的状态。

六、跟踪确认【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对员工实施指导之后一定要跟踪和确认结果。对于做得好的员工要给予鼓励,对做的尚未达到标准的员工,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认是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

培养下属要找准方法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通过自己和他人完成任务的艺术。通常,人们对通过自己去做的那部分工作,都感觉比较容易,但对于通过他人去完成的那部分任务,不少的管理者觉得很难。 三类培训形态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形态大致分为三类,这也是管理者培养和指导下属最常用的方法(见图表1)。

一、在职培训(OJT)

OJT是指上司或老员工(有至少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通过日常业务和工作, 对下属或新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下属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

二、集中培训(OFF-JT)

OFF-JT也称脱产培训或离岗培训, 就是将接受培训的员工,集中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外部或内部的培训资源进行培训的一种方式,必要时也可以派员工到外面学习。

三、自我开发(SD)

SD的方法就是员工自学自己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术等。从企业的角度,要给员工积极创造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比如设立图书室、方便上网查阅资料的设施等。

管理者要把这三个不同形态的培训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开发员工能力的目的,其中O。J。T的方法可以说是员工能力开发的核心。

此外,充实职务、岗位轮换、多技能训练等都是培养员工工作能力的好方法(见图表2)。将多技能掌握的情况与公司制度挂钩,可以很好地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七步骤指导工作

工作指导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做到实处,具体可分为七个步骤: 第一步,指导开始时,首先要放松下属的紧张心理。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二步,接下来要告诉下属指导什么内容,为什么。

第三步,作为指导者要做出正确的示范,让下属看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第四步,把操作的步骤详细分解开来,然后认真、耐心地进行指导。

第五步,让下属独自操作。管理者要认真观察,直到下属能够独立熟练操作。 第六步,安排下属到岗位实际操练。

第七步,进行后续的跟踪、监督和赞扬。

岗位指导的四阶段

把上面的步骤进行细化,可以再具体分成四个阶段(见图表3)。

第一阶段,做好指导准备。

第一,创造舒适的学习气氛,解除下属的陌生感和紧张心理。态度要温和;要给下属留下“他会体贴人”的印象;了解下属的性格及爱好等,尽快缩短双方的距离。

第二,说明指导的具体内容。明确说明要做什么,确认是否做过类似的工作;下属的理解程度是指导的出发点,对不同的下属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习的欲望。告之工作的重要性或价值;说明该工作与全体的关系,并回答相应的提问。

第四,让下属处于正确的位置。选定不受光线或噪音的影响,而且可看清楚的位置。

第二阶段,正确示范及说明。

第一,具体说明每项工作内容。对难度大、流程复杂的工作,事先进行分解,并对每个部分进行认真讲解和正确示范;专业术语或常使用的语言须在指导之前予以解释;对顺序的说明必须反复进行,做到下属完全理解为止;凭示范与说明无法让下属充分理解时,要使用辅助材料、样本或写在白板上进行说明。

第二,强调各主要阶段的决定性要素。首先说明每一个部分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对难懂的地方做反复说明,之后再次予以示范。

第三,明确、无遗漏、有耐心。无论是多简单的内容,也要进行1~2次的说明。复杂

的工作和业务则需要指导的人更加明确、无遗漏、有耐心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四,指导内容不能超过学员的理解能力。人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从准备阶段起对下属的能力予以充分的考虑,以此确定一次指导的内容。

第三阶段,让下属实际操作。

第一,让下属一边做一边进行说明。能正确进行操作时,可以让下属边操作边说明顺序,当说的和做的一致时,可以判断基本掌握;会做,但不能很好的说明步骤和顺序时,应再次进行说明,直到说和做的一致为止,以此防止照葫芦画瓢似的模仿现象。

第二,操作有误时及时纠正。观察其是否按照指导的内容进行正确操作;出现错误时马上指出并予以纠正;错误太多时,则返回第二阶段进行再次训练。要耐心指导,直到能够完全操作为止。

第三,再次让下属实际操作并说出关键动作。作业和说明一致并能正确说出各阶段的关键动作时,可证明下属已完全掌握;对操作不熟练时,则需反复训练。

第四,确认下属完全理解为止。确认下属是否完全理解,有三个关键步骤:一是正确进行操作;二是正确说明顺序;三是不遗漏地说出决定性要素。注意观察其是否自信地操作并说明,并确认其可信性。模糊的地方即便很小。

《关于责任的格言 不推卸责任的精神》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四篇

1、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肖伯纳
2、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3、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择善固执,据理力争,勇于认错,接纳指正,不推卸责任的精神。――佚名
4、真理的发现,或首选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关于责任的格言 不推卸责任的精神。――克罗齐
5、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6、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7、一分荣誉,十分责任。――民谚
8、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毛仲强
9、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第五篇

[篇一:学习<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抓工作落实提出了具体指示和明确要求。9月1日,局组织了集中学习,通过自学,本人学习之后,感受很深。我认为,要落实党组织交付的任务,要推进我们的工作,须抓好“三治”,既治庸、治懒、治散。

一、治庸提能,落实素质能力要求

落实,就是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即实行、贯彻的意思。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丙工人则充满激情地说:“我正在建造一座雄伟的教堂。”

三个人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工作的不同态度。甲工人显示出他是为工作而工作;乙工人显示出他是为生活而工作;丙工人则是为理想、为事业而工作。

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三个人不同的命运。若干年后,甲、乙工人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而丙工人则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得把它当做事业去做。

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就要对工作怀有激情。“激情像浆糊一样,可让你在艰难困苦的场合里紧紧地把自己粘在这里,坚持到底。它是在别人说你‘不行’时,能在内心里发出‘我行’的有力声音。”作家拉夫尔爱默生的话说出了对工作怀有激情的意义。

科学实验证明,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果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去从事本职工作,那他的工作就会做得非常出色;相反,工作者讨厌自己的工作,以消极怠工的态度去“撞钟”,那他的工作就会做得非常糟糕。

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就要对工作怀有敬畏。所谓敬畏,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以虔诚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老先生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关键。

对工作怀有敬畏,就要保持对本职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就越来越具有多样性。职业虽然多样,但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对工作怀有敬畏要求的根本之点,就是员工要保持对本职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不管这一职位隶属哪一级,不管这一岗位归属谁管,不管这一工作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正当合法的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工作的态度的高低之别,决定着工作效果的好坏之差。如果你在工作时,想的只是薪水,想的只是应对领导,那么,你所能做得只能是“砌砖头”,而且砖头你也不一定能砌得好;如果你不单单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还为你的前程、为你的团队而工作,把手中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即使你是在做砌砖头的工作,你也会做得比别人更漂亮。

[篇三:<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近期,在公司的组织下学习了<关键在于落实>(刘玉瑛著)一书,通过学习认为此书的确很好,因为它形象的把落实的思维以现实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用大量古今中外地实例,使读者真正领略落实在于“实”的内涵。<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诠释了落实的真谛,点击了落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它的针对性、实用性是非常值得我们长期细细学习、体会和运用,并将指导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去认识、去实践、去落实。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文件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好的理想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有的作用;大政方针、宏伟目标明确后,关键问题是要落实!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的部门和少数同志存在坐而论道,不愿在具体抓落实上下功夫的问题;有的抓工作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不重效果;有的把心思用在上级检查上,只求引起领导的注意,不管工作需要不需要。凡此种种都是不利于做好工作的。“抓工作关键在于落实”,这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全面促进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一名的普通员工,我用心认真的学习了第六章,懂得了怎样做一名落实型员工。首先在工作中要有责任心,因为能不能把落实的问题解决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的问题才能解决,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做到落实、再落实。同时我们在工作中有了责任,才能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诚;用100%的热诚去做1%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才能从爱一行,干一行的误区迈入到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一个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心,往往在劳动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也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努力的要求自己,甚至以前自己认为工作有多努力,而往往忽略了自己是否真正把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即所谓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常言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嘛。

通过检查对照自己和公司的实际,发现对于落实在我个人和公司都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问题有:

1、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一是喜欢当“二传手”。对待工作只是上传下达,自己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工作上的指导;二是喜欢做表面工作。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或层层挥手,虎头蛇尾,缺乏有效地监督落实机制;三是沟通能力不足。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很多工作无法很好的得到落实;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老好人”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怕得罪人,不能彻底纠正和处理;五是擅长用职权管理,缺乏个人影响力。工作中指手画脚,不能很好的创造工作激情,调动不起来员工的积极性;六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满足于表面现象,不能举一反三,深挖问题的根源,有时候,工作主次混乱,没有分清轻重急缓,有时候,思路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

2、对于普通员工:一是凝聚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团队氛围。主要表现在员工对不良倾向麻木不仁,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同事之间的提醒与帮助;二是业务技能不高。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很多员工都不注重提高个人技能,对本职工作完成的不精、不细,只满足于“大概”或是“差不多”;三是缺乏良好的工作心态。主要表现为“指一指,动一动”,缺乏工作主动性。

对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现象的简要分析,探究其中的主要根源。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目标不明确,计划措施不清晰。组织成员热情不高,工作主动性、能动性差,有制度不执行,有规则不遵守,有要求不落实,这是其一。落实者对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没有真正地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这是其二。组织内部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责任目标和责任考核,工作相互推诿、懈怠,这是其三。落实流程繁琐、落实流程不畅,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职能不清,不能互相协作,工作运转有很多梗塞,这是其四。工作不讲技巧,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其五。奖惩不明,组织内部考核不均衡,激励 约束机制不完善且持续性差;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也不表扬奖励。结果,影响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这是其六。

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把落实理念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落实意识,提高落实执行力:

1、培养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就是工作要有激情,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活动,快乐工作,享受工作,而不是把工作当成负担。工作创一流,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工作。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把它当成最有意义的工作。

2、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对本职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样。争取工作出好成绩、出高效益。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碌碌无为。

3、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三个工人在工作。这时,有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甲工人回答:“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我在盖房子。”丙工人则充满激情地说:“我正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若干年后,甲还是一名工人,乙成了一名工头,丙则成了建筑师。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三人不同的理想和命运。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工作态度有高低之别。把工作当做事业,即使都是“砌砖”,你也比别人做的更漂亮。

4、工作追求精益求精。世界旅馆大王康德拉。n。希尔顿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洗马桶。当时,他心灰意冷。可是一位前辈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亲自洗给他看。等到马桶洗干净了,她就从马桶里盛出了一杯水,当面一饮而尽。马桶擦到里面的水都能喝的程度,追求的就是“精益求精”。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才使得康德拉。n。希尔顿后来成了旅馆大王。

5、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忠诚组织、服从决定,是落实好组织决策的前提。也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服从组织决定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对于组织的决定必须坚决服从。

6、培养创新思维,追求落实效果。机械落实,其后果不亚于不落实。只有创新,才能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才能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只有创新,才能情形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才能用时代的精神去荡涤我们头脑中与时代不合拍的旧观念旧思想,从而时代发展的步伐。

7、工作要求细节到位。细节到位,就是追求成功和完美。按照变标准做事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工作做的完美无缺,就必须从细节下功夫,把工作到到极致,落实任务追求“零错误”。特别是对待安全工作,生命重泰山,不能有半点马虎和大意。注重细节,就能减少错误的概率,工作就可以防微杜渐,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每人都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不能马虎,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8、讲求工作的效率。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错误带来的成本损失和时间浪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办法;还要做到,今日事必须今日毕,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集团实现成功控制和管理的精髓,也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价值观;每天的工作安排有科学的次序,先做重要和紧迫的,再是紧迫不重要的,最后是不重要也不紧迫的;还要养成“现在就做”的习惯;再就是工作的专心致志。

9、工作中不是找借口,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能一概回避,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而是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任何借口”应该成为一项原则,把时间和精力用到现实工作任务上来。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做成事,按照联想集团的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关键是努力做成事。工作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勇于承担,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用敏锐的眼光和超常的思维解决问题。

[篇四:学习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看完赵春林、孙园同志的<关键在于落实>这本书后的一个心得就是: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行动”,就是一个字——“干”。我们做任何事、干任何工作,如果缺少了“干”的观念,不抓落实,那么,任何严格的制度、任何正确的方针政策、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创新的思路、任何宏伟的蓝图,都只能是一纸空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会最终成为现实。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落实就是一种责任。抓落实就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恪尽职守,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办事,把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使我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拥有一种积极、认真、执着和健康的态度(心态),并肩负社会和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提升个人能力。

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我从这本书中总结归纳了几个重点内容,是非常值得我们现在这些年轻的教师所学习的地方,并且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工作中:

1。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首先应该完善规章制度,把责任明确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不能让推卸责任的人有机可乘。就我个人的班主任岗位来讲,就应该思考把班级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细致化,完全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以防严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升自我,通过学习增强自身落实能力。要求自己必须努力进取,针对自身素质对症下药,制定本年度自我学习计划。为能够更好的落实责任而努力。

3。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找任何借口认真去落实责任的人,对我们而言,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落实好自己的责任。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推卸责任。

4。领导在安排员工落实责任的过程中,即使一个很微小的细节没有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也有可能影响全局,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责任不分大小,关键在于落实。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与每个员工的责任落实情况息息相关,一环扣一环,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稍加强工作责任心和在工作中不断提醒自己的职责内涵,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好,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完美业绩,成就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相关热词搜索:推卸责任的故事 员工推卸责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管理者不能推卸责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4231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