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2016-08-04 11:21: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共6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荣辱观的讲话,我感受颇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一篇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荣辱观的讲话,我感受颇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如火如荼,外来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多种多样的信息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在这个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时代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人们正确树立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准则。这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社会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捍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把“八荣八耻”落实到行动上,用自身的行动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努力实现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现代生活的多样性给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更不能颠倒是非,不能以丑为美,以恶为美,以耻为荣。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尤其对青年人更是如此。

作为中华民族青年的一员,我能理解总书记对青年同志的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荣辱观的树立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特性决定我们更易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更容易成为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缺失者而背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很多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宏扬者,反而湮没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应是我们所具备的,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努力学习,诚实信用,遵纪守法等都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学习道德,明荣耻,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让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服务于社己的良知和道德,争荣而避耻。作一个民族和国家,个人和社会都认可的有德,有荣,知耻之人。

“八荣八耻”让我清晰地认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操守,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郑重承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努力向上,坚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龄人呼吁,继承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自己的未来人生中,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二篇

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彰显荣辱观 争做文明人【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

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愿,成为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努力践行,融会到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高尚的文明人。 一、彰显荣辱观,是实现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重大课题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知荣辱,才能明兴替。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变迁,使我们创造了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民族瑰宝,这就是中国的现代文明优良传统和社会公德的结合体。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就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战略举措。而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荣辱观的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夯实基础。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知法、懂法,知法、懂法的目的是用法、执法、守法和护法,从而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是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刚性要求、是根本的准则,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应当是泾渭分明,不容有丝毫的含糊。以德治国的前提是要立德、育德,立德、育德的目的,是要守德、扬德,让文明新风激荡神州大地。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是最为宝贵的。而在人的所有活动中,守法和立德是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是触及灵魂和塑造形象的。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就谈不上守法和立德,就会是非不分、良莠莫辨,就会晕头转向、手足无措。有些人贪赃枉法、陷入囹圄,有些人道德败坏、臭名远扬,最初都是在荣辱观上出了问题,进而不听劝

诫,一意孤行,最终自食其果,追悔莫及。

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不可能有好的行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和影响。我们要创造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环境,要营造一个“八荣八耻”的社会氛围,真正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推向前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逐步加强。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仍然有极少数人漠视法律和道德的威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上发生了偏差,肆无忌惮地亵渎法律和道德,不明荣辱,不知羞耻,干着有失人格和国格的事,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彰显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彰显荣辱观。要做到“三个文明”同时并举,协调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都与荣辱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彰显荣辱观。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旗帜鲜明,知荣弃耻,惩恶扬善,推陈出新。知荣弃耻,就是追求美好,摒弃陋习;知荣弃耻,就是告别过去,开辟未来。古人关于明礼诚信、修身立德的格言警句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消化吸收,乃至发扬光大。

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彰显荣辱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有极少数人发生了利益观失衡、价值观倾斜、荣辱观错位等问题。有的是非混淆,有的荣辱颠倒,有的贪污受贿,有的以权谋私,有的损人利己,有的违法乱纪„„,尽管他们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在别人那里却是大逆不道或有悖伦理。应验了一句俗语――“聪明反被聪明误”。除了其自身原因是主要因素之外,一个不容忽视和应当引起我们警觉的问题就是社会大环境的综合治理,尤其是荣辱观的树立问题,特别是如何蔚成风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这些“不和谐”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们荣

辱观的缺失或错位。比如,有人见到歹徒行凶,不敢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有的人不顾国家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地中饱私囊;有的人甚至为虎作伥,同流合污;有的人见利忘义,坑蒙拐骗;有的人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有的人无端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果任其泛滥开来,其危害和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无可辩驳地说明彰显荣辱观的迫切性和极端重要性。 当前,在彰显荣辱观方面,我们必须抓紧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一个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热潮。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优良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上,讲清荣辱观的兴起和传承,讲清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事理,来教育人们为什么要树立荣辱观?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怎样树立荣辱观?社会的变迁对荣辱观的树立有何影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有什么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只有树立和弘扬了正确的荣辱观,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辨是与非、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才能有所鉴别、有所扬弃。

第二,要抓住重点人群率先进行示范教育和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既要抓全面,又要抓重点。重点人群应当是各级领导干部、宣传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是人们效仿的对象。人们常说的上行下效就是这个意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用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对照检查自己,扪心自问哪些是应该做的,今后怎样做得更好?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今后应当怎样改正?总之,要有自知之明。宣传教育工作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和荣辱观的践行者。通过他们的理论指导、舆论引导和身体力行,就会淋漓尽致地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到位、教育到位、落实到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当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但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由于年纪较轻,阅历较浅,对社会上的复杂现象往往认识模糊,有时也会受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甚至是受坏人的蛊惑和教唆,分不清荣辱和羞耻,有的甚至会做出不合情理和违法乱纪的事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和社会,要有世界眼光、全局思想,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有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攻坚克难,采取理论探索、示范引导、典型开路、激励鞭策、问题研究、说服教育、警示告诫等方式方法,逐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第三,要让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影子”逐步消失。要切实扭转那种好人受冤枉气、坏人偷着乐和做好事遭白眼、做坏事没人管的“怪圈”。随着正确的荣辱观的逐步树立和社会风气的逐步好转,优秀的、先进的、有益的理念、思潮和言行会得到延伸和拓展,而那些落后的、颓废的、庸俗的观念、习惯和做法会得到抑制和抛弃。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政治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声张正义、弘扬新风、惩治邪恶、摒弃耻辱,以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个长效机制作支撑,需要有段过程去孕育,需要“众人浇开幸福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胡锦涛总书记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前行,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

蔡学前 歇马镇中心学校 2006-6-5

2014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三篇

第1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胡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体现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也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二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出发点上,作为共产党员,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以 八荣八耻 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尤为重要。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熟悉:

一、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胡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八个方面,文字简洁、概括精辟,寓意深刻。短短百十余字,却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道德准则,切合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特色,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1、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无数史实表明,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精神支柱的气力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厚根基。

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题目。假如缺乏正确的荣辱观,就尤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情来”。唯有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是非分明真假、善恶妍媸,形成维系社会***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才能使人们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衡量和测定自己的行为,或坚持、或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这既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必要条件。

3、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进步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要求。

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

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述上,胡主席从八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采取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两两相对的形式,将其完整地概括出来,不仅旗帜鲜明,而且内容全面系统、精练正确,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我以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把握:一是价值层次;二是道德观念层次。

价值层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等,这四条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体现着社会的道德水准,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道德观念层次则是体现在:“以老实取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遵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等, 这四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精辟概括,蕴含着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还体现了继续与创新的同一。不仅有利于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遵法意识,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辛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2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对于引导少年儿童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让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孩子的头脑中扎下根。

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从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孩子们遵守法纪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包容了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含义深刻、充满期待、深怀希望,更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导和要求。身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所以我与许许多多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一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就拿本学期我校开展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人人背古诗”活动来说,(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每周背诵20首)起先我们只是想让孩子们多积累一些语言,多拓展一下孩子们的知识,通过个人之间的竞赛,班级之间的擂台赛,以激发孩子们背诵古诗的兴趣。活动初期孩子们为了赢得个人荣誉,为了争夺背古诗状元班,的确形成了班班诵读,人人投入的气氛。前几日,校长带领我们学习了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让我为之一振,我认识到,仅仅让孩子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如果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借助古诗背诵来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就更能激发孩子们以作为中国人为荣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本人的实际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我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弘扬爱国主义,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懂得‘爱’,培养他们自爱、爱人、爱家,这样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爱国主义,懂得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因此,我想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落实到实处,为孩子们打下正确荣辱观的基础。

可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情感染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要和孩子们打交道,所以更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将荣辱观细化于我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孩子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3月4日,胡锦涛看望民盟、民进联组会政协委员,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随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第4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知荣辱、重礼仪的民族,国人历来以通晓礼、义、廉、耻自居。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两千年前先人们就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提倡用道德和礼节来感召人,使之达到知耻而向善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活动,亦成为一个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想航标和行动指南。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中西方观念的激烈冲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曾几何时,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曾几何时,人们忽然间迷失了方向,美丑错位、善恶不分、是非混淆、黑白颠倒,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荣为耻、以耻为荣。

比如,有的人不以荣为荣。把热爱祖国视为“假做作”,把服务群众视为“爱逞能”,把崇尚科学视为“书呆子”,把辛勤劳动视为“没本事”,把团结互助视为“冒傻气”,把诚实守信视为“老古板”,把遵纪守法视为“不开窍”,把艰苦奋斗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有的人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

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反其道而行之,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非但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反而大加推崇,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这样一个利益取舍不断、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不断受到冲击的年代,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特定历史转型时期,我们应当遵从怎样的价值准则?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该如何划分?何以为荣、何以为耻?

2015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总结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四篇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团委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总结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我院按照校团委的统一要求,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我院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和改进了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活动内容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不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理解

我院主要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了报告座谈、专题研讨、学习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青年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并且通过组织学习,我院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通过这次大范围、大规模的组织学习,我院青年学生自觉掀起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良好学习风气的浪潮。二、加强宣传,营造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

[本文转载自范文搜网-

1.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骨干理论培训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了课堂,针对我院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了教学内容,在形势政策教育中重点突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我院团委还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我院紧紧围绕“八荣八耻”广泛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真正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我院青年志愿者自发组织了对孤儿院,养老院探访,开展了社会人口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我院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熏陶,认识得到了升华,觉悟得到了提高,并且形成了可贵的团队精神,广大同学通过各种实践形成了神圣的使命感,激发了努力学习,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的热情。3.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了起来。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我校团委的动员下,我院同学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学习部主办的辩论赛,学通社主办的考研讲座,宣传部主办的演讲比赛,既丰富了我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意识,在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

201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五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精准把握它的根本性质,理论精髓,推进深读的方法。本文试就有关问题做点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颁布于社会以后,由于“三个倡导”使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范畴内涵的丰富性,文字表达的高度概括性;由于它作为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涉及内容的政治敏感性;由于倡导的12个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性等多种原因,引起了种种议论。这些议论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西方“普世价值观”。这方面的具体说法很多。比如,价值观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不应以“中国特色”为由拒绝“普世文明”。所谓“普世文明”即“普世价值”。称“普世价值”反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主流”,“具有世界意义”。 还有人说,“官方将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重要理念都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共传统意识形态的一次大胆突破”。二是认为,表达核心价值观的12个概念未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文字表述上的失误,等等。

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者在性质和动机上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蓄意混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所发之声是西方向我国植入“思想病毒”的表现。正如有学者评论的,他们意在培养和扶持“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的各类异己分子,制造混乱,搞乱人心;有的则是由于有关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理论辨识难度增大,在一些学者中产生的误读;有的是一些学者出自责任心,怕在这个问题上误入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提出的改进完善的建议。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在价值观问题上,对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力来说,无论我们在理论上概括得怎样好,他们都会进行曲解,所以无需多费口舌同他们去辩论。我们的原则是,凡是反社会主义势力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本文需要讨论的是,一些同志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误读。这里作出两点分析: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作了孤立的、抽象的理解,忽略了它前面的定语:“社会主义”四个字。 列宁在《论民族自觉权》一文中曾提出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P375)“社会主义”四个字的定语,就是从社会历史上和逻辑上把核心价值观提到了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破除了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这类似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荣辱观,前面都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在讲到四个现代化时,邓小平曾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江泽民也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点睛就是点明社会主义性质。这里也一样,12个概念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历史范围方面,是定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含初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在逻辑方面,不要简单地孤立地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以12个概念自身为起点,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起点的。它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本质内容。这个问题在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已经作了异常清楚的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很清楚,社会主义方向和根本性质是很明确的,表明我们的价值观绝不是超阶级的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野中,价值观点和政治理念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明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正是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社会关系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表达形式。价值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转化。价值取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的价值转化。价值准则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及在其身上的落实。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坚守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一体性。

第二,误读与忽略概念、范畴的具体历史性相关。任何一个理论概念、范畴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其内容又有具体历史性。把握理论概念、范畴,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了解和处理好其相对稳定性和具体历史性的关系。明确相同的语词、概念、范畴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体系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爱国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所表达的就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语言对祖国的一种共同情感和责任担当。到社会主义时期,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爱国观则获得了崭新的内涵,即实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结合。又如民主,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再如自由,对工人阶级来说,在资本主义雇用奴隶制度下,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以后,全面发展自己的自由。如此等等。沿用旧的概念来表达新的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很通行的。马克思《资本论》的概念体系中,真正由马克思独创的概念并不多,大多是批判地借鉴、改造、加工前人的思想成果。这种情况,我们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也可以列出很多,如实事求是、知和行的关系,等等。

这当然不是说12个概念已经十分完备、不需要进一步凝练了。如有学者所说,如果能够进一步提炼一个从思想内容到文字表述都能既明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又为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广泛认同且没有歧义的观念的减缩本,就更为理想。事实上,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问题,精准概括本来就不可能一次完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

以上说了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里要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应该说,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是其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单位多因地制宜,从群众的口味和需求出发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有些并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直接挂钩,时间一长,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两件不搭界的事,淡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再强调两者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命脉和灵魂,或理论精髓、精神内核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只不过采取了价值观这种高度浓缩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革命理想高于天;劳动伟大、劳动光荣,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等。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邓小平称之为“普遍真理”的思想原则,则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以贯之于以上述内容之中。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明确的12个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价值观层面的展开,是体现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理论体系的高度浓缩的价值观念形式。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根本理念、精神内核。所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坚持和正确运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的方法

黑格尔有句名言:“方法不是外在的东西,它是概念的灵魂和内容”。提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意在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读,要有强烈的主旨意识。

第一,要坚持阶级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政治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政治定位,注意阶级立场,做好阶级分析。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从国际方面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西方对中国的颠覆、分裂、西化一直没有间断过,价值观领域的斗争首当其冲。从国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特殊形态存在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必然表现为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有时还表现得很激烈。这些都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反映到价值观的斗争上。面对这种现实,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就不能分清事情的界限和本质。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无论采取怎样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者在思想上必须清楚,增强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意识,提高其“三个自信”是根本,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更不能“去意识形态化”。【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注重明辨价值观的性质。当今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价值观,从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说,有的只是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激烈而复杂,一定要划清思想界限。我们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展现它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并用以教育武装群众。同时要看清、揭露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欺骗性和侵略性,坚决破除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批判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如除上述说的西方“普世价值”论外,还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新闻价值观、公民社会论,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思潮包含着种种落后的、甚至反动的价值观。通过对它们的批判,有助于净化空气,以正视听,引导人们驱恶从善。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加大对工人阶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以往我们重视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很必要的,以后也还要继续抓紧。但是要扭转以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对工人阶级武装不力的状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工人的宣传和教育,使工人阶级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并通过他们去引导、推动广大劳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总体解读和要素阐释相互支撑,互为推进。党的十八大倡导的三个层面、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整体。对它作深度挖掘,既要从整体上作综合的创新性研究,弄清三个层面、12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贯穿于其中的根本观念和精神内核,它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制度之间的关系。又要对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概念作出科学阐释,弄清蕴含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真谛,使整体要义和微观真谛的紧密结合,相互辉映,互为推进,更好地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第三,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核,它理应发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要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把实践的观点提到首要的基本的地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把解读和践行统一起来。具体说是,要从抢占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制高点上,着眼于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之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国家、社会、个人的追求,外化为全体中华儿女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2015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第六篇

第1篇:2015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从2015年9月至2015年1月,我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参加了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参加调查社会就业形势调查、组织班级就业大讨论团日活动等活动,总计2周时间。下面我就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心得体会《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我想说,学校开《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化、高深莫测,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了解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不断提高自己,强壮自己,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刚入大学之初,面临着新校舍,新同学的我忙着尽快融入与接受这个崭新的环境,很多时候没有时间,精力,意识去接触新闻了解时事,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电视、电脑,自己又缺乏订阅报纸的习惯,自己仿佛与外界隔离,连许多近期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都不了解。而如今,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已经比较了解,对一些焦点事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与看法,不再一味的人云亦云,这完全归功于在校期间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不仅因为形势与政策课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了解中国形势的渠道与窗口,更因为形势与政策课为我打开了关心国内外时事的兴趣之门。在大一到大三,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过程中,虽然课程数量很少,时间也不长,但他的的确确培养了我的兴趣,也教会了我如何利用联系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记得第一次上形势与政策课时,主讲老师敏捷迅速的思维,滔滔不绝的讲演,丰富多彩的素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个例子与事件中,主讲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讲演,深入深刻的解读,让我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国家政策提出的深刻用意,使我对高深莫测的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豁然开朗,许多以前藏在心中的疑惑也顿时风轻云散。

从此之后,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也开始感兴趣了,认识到大学不只是一个再进修的高等学府,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国家,拥抱世界的一个窗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日子已经远去了,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

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次,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年的形势与政策学习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解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政策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对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兴趣,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准确的判断形势,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教会了我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独立的事件。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时事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变着世界的或者中国的当前形势,课堂上老师总能通过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为我们勾勒出事件的全貌,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比管中窥豹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贴近现实。通过联系的目光看待形势与政策,老师总能从世界看到中国,又通过中国看到世界,这不仅更全面,也让我们知道形式与政策无处不在,国际上的一件事也能切切实实地影响到我们以及我们身边人的生活,让课程显得具体而又贴近自身,使形势与政策不再像想象中那么高深与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形势与政策课教会我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第二个方法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形势本质的剖析,让我们能够过滤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细节,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好的理解当代的形势,把握政策的真正本意本源。通过联系的眼光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我不再像过去那样,登陆网络就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掩埋,我懂得如何去筛选已有的信息,如何去寻找需要的信息,使自己不再人云亦云,有了自己看待事物,判断形势的逻辑。此外,在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掌握了一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能力后,我们在课余时间,在焦点事件发生时,也学会了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不再像过去那样用游戏或者打篮球来填满所有的课余时间了。这些也许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他不正是我们期望在大学中所能学到的知识,所能培养的能力吗?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3篇: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也即将结束,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这一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黄老师上课上课的形式非常独特,总是制造机会我们学生自己上台发表自己对某些话题的想法,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更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在这一方面带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黄老师讲课也特别生动,老师睿智敏捷的思维,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给我们所带来的无限快乐,更被黄老师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通过课堂上对“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的讨论,让我对“十二五”规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十二五”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这对于促进自身素质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一个发展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二五”时期亦是如此。我们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里,我们除了明确自己的目标外,更要及时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就业问题一直是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有着以下的机遇:

第一,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有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那么,必然会同时带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也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劳动的法律,这也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当然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过剩,且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还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等等问题,所以决定了许多矛盾是无法短期内解决的。总而言之,我们应:“认清经济形势,增强就业信心;提高职业素养,增强竞争能力;改变传统观念,端正就业态度;扩大就业渠道,多方挖掘信息;拓宽思路,多元化就业。”

通过学习《形式与政策》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着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第4篇: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全面考察这两者关系,可以进一步看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同时它也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十六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要牢记“机遇”这两个字,即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二要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无根之木,不能昌茂,无翼之鸟,不能高飞。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引导下,我们青年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展翅之鹏。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而不滞后,蕴涵了先进性之重要义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先进性不言而明。科学发展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建设,社会自然要朝着科学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变革,世界自然要朝着科学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总是螺旋式的上升,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印证了这一点。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社会要素、组织与关系的结构,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要通过人类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

第5篇: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这让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学期,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杨老师为我们深刻讲述了有关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建设成绩,看到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大放光彩,看到了我国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八荣八耻”,为祖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老师一开始就为我们讲述了当今中国周边环境问题,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并对此作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在课堂上还引领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且做了详细的解读。林老师指出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深刻把握改革开放;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我们的最后一节课由陈红曼老师来上。她从各个方面整体概述了我国当今的形势与政策。让我们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国的GDP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就业人员总量在稳步增长。老师还让我们观看了“国家形象宣传片”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的大好前景!

三位富有渊博知识和广博见闻的老师。他们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让我们对当今社会的形势与政策有所了解。使我们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它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6篇: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在此我非常感谢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教导给我们这么多知识,也感谢学院给我们这次的学习机会。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5368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