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2016-09-07 10:26: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共5篇)养老院采访稿老年人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以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也正是在他们的关怀之下得以茁壮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们大都因为年龄较高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我们组织本校十位大学生开展这次敬老院的服务活动,希望...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采访老人的采访稿》,供大家学习参考。

养老院采访稿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第一篇

老年人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以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也正是在他们的关怀之下得以茁壮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们大都因为年龄较高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我们组织本校十位大学生开展这次敬老院的服务活动,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给老人送去物质和精神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唤起社会对老年人更多关注和关怀。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作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所应有的责任。

采访革命老人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第二篇

采访稿

邱爷爷,男,华东九十师三团炮兵连的一名炮兵,他为了中华人名共和国的解放而参军,为了维护新四军的光荣革命而参军。参军七年后因伤病而转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之后的剿灭土匪斗争。受三等功一次,解放之后部队改编为水利工程部队。 淮海战役中,新四军包围南门与西门。八路军包围东门与北门进行合围敌方,在战斗中物资缺少,没有粮食与弹药的补给。曾在淮海战役中因参与救火而致双腿受伤。

渡江战役中,跟着大部队一路解放全中国。

解放之后,参加大别山剿匪斗争,看押三百多名土匪,对土匪进行审问:弹药和粮食的藏匿地点。在安徽打土匪时,与连长等十三个战士与一百多名土匪周旋等待大部队的增援。在南渠州(现滁州)与当地的大刀会、小刀会在白茫茫的雪地中进行战斗,从战火中爬了出来,头部受伤后转移到军区医院救治。受三等功。

邱爷爷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政府一直照顾着他,邱爷爷双腿不便、现借助拐杖可以缓慢行走。党和人名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他叮嘱我们不忘革命之苦,珍惜眼前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要从那段历程中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邱爷爷共兄妹六人,其中兄弟四人参军,邱爷爷排行老二。大哥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军人,在参加解放盐城的战争中被敌空军炸死而光荣牺牲。后因新四军曾在家中躲避敌人的追击,哥哥的烈士证和介绍信被抢走,后跟着部队参军。五弟是一名空军部队的教导员后转业

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六弟参加海军解放之后参加解放台湾的战争。邱爷爷的二儿子继承了邱爷爷的老一代革命精神,光荣参军成为沈阳军区的一名导弹兵。

党校老党员采访稿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第三篇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党校老党员采访稿

时间:2012年11月4日

地点:文法楼323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通过党校多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党,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我们决定采访一名身边的党员。周锦祖老人便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他今年72岁,于1973年12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一名资深老党员。今天,我们有幸和他见面,并对他进行了采访。

学生:周老,您好。请问您一开始为什么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呢?

周老:因为我很感激党和国家。我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小时候,父母因为经济原因把我送给了别人家养。养母对我很好,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困难,养母一个人种田,还要带我,很不容易。这时候人民军队给了我们家一些帮助,才让我们挨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所以说我从小对党就是有感情的。后来我好不容易读上了书,家里实在没钱供我念下去,我只好自己打工。我所有的假期几乎都在打工中度过,我做过建筑工作,做过碾米工,磨过面粉,这些工作让我得到了很大锻炼,也坚定了要加入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学生:那当时您加入共产党的难度大吗?当时申请加入共产党的过程和今天一样吗?

周老:就当时来说,一个知识分子想要加入共产党是比较困难的,党组织对知识分子的考测较严,考测时间也很长。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是1963年大三的时候第一次写的入党申请书,而我真正的入党时间是1973年12月16日。整整十年,党组织对我的思想和工作都做了考察,我才终于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成为党员。

学生:周老,您入党已经这么多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您能谈谈在入党后该怎样履行自身职责呢?就是说,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周老:这是一个好问题,每个党员都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做些实事。我们就来谈一谈大学生该怎么做吧。对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学好专业知识,看到国家落后的一面,努力去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你们要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撑,用发展来回报党和人民。就算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也要鼓励身边的人去创新。在党、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更顾及前者。通俗的来说,我们要”想得开”,眼光放远一点。有时不可能完全牺牲个人利益,但至少要做到两者兼顾。

我们对周老进行了约一个半小时的采访,尽管时间不长,但周老却以亲身经历和感想教会了我们许多。周老的一番话坚定了我们加入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我们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经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采访稿模板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第四篇

1978年10月,他以五门功课437分的高分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

为学生打开一扇心门

“1982年7月,我毕业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就在想,是那位老人一句‘天快亮了’的话,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灵的门,他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没有理由不为我的学生打开一扇心门。”从此他就把为学生打开一扇心门,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

1992年6月的一天,杨鹏程在乘坐公交车时,偶然听到他们学校两个男生的对话。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准备退学回家了。“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更何况这还是个农村的学生呢?他忧伤的眼睛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杨老师下车后把他带回家仔细询问。原来这个学生父亲早亡家庭困难,高三那年在公路上因突然的汽车尖叫声受刺激患上了“精神性头痛”。由于无钱治疗,以至病情越来越严重无法坚持学习。“你已经是大学生了,不能半途而废,如果退学,无钱治病,前途无望,几年后也许你就会变成倒卧街头的精神病人,咬紧牙关,再大的困难都要熬过去,天就要亮了。” 之后,杨老师找到自己北师大的校友、心理学教授陈恩辉老师为这位学生免费检查和作心理治疗。几个疗程后这个学生的头痛病痊愈了,大学毕业时居然考上了北师大的研究生。他说:“是两位北师大毕业的老师挽救了我,我也要上北师大深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波一个科研所。上班后,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杨教授:“您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您是我的再生父母!”

“杨教授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父母。”农村学生周娟说这句话时,已经是泪水四溢。几年前,周娟患上了心脏病要动手术,杨鹏程听说后,就带头捐款,在他的发动下,学校掀起了为周娟捐款的热潮。很快就捐齐了动手术需要的几万元钱。杨老师还写信鼓励她战胜病魔,重返课堂。“就因为杨教授的帮助,我生命的天空真的亮了。”周娟说。

2002级新生小童隐瞒自己患乙肝的情况被学校录取,入学后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被学校查出退学。她写信向杨教授求助,称自己“入学8天,做了8夜恶梦。”杨教授收信的当天晚上,打着手电从学校张贴的新生名单上找到这位学生的宿舍同她谈心。第二天,杨教授带她到学校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病情并不严重,经过积极治疗,这位学生很快摆脱了病

魔的阴影。

小童说:“杨老师让我在第9个晚上做了个甜蜜的梦,也会让我一辈子生活在甜蜜之中。”

一位师范类女生因患先天性器官缺失症而悲观厌世,甚至写好了遗书,准备自寻短见。她给杨教授写信说:“我不能为人之妻,也不能为人之母,活着有什么价值?”杨教授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找她谈心,“你不能为人之妻,但可以为人之友,把自己融入集体和社会;你不能为人之母,但你选择了教师职业,可以为人之师,将来就把学生当作你的孩子吧。”后来又送她到湘雅医院治疗,使这位学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2000年9月,一位女生上课迟到了1 O分钟。正好电视台在这里采访拍摄,下课后记者便问了杨教授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有一位学生迟到了,您会批评她吗?”杨教授同答:“我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估计有3种可能性:第一种,学习太疲劳,睡过头了,我会提醒她下次注意:第二种,她是学生干部,可能检查卫生执行公务去了,我会告诉她要‘业余闹革命’,你还不是‘职业革命家’,不能耽误上课;第三种,可能路上遇到意外情况学雷锋去了,比如说送同学去医院看病,送老大娘上汽车。若是这种情况,不但不应该批评,还要表扬她。”杨教授的这一番话,博得一片热烈的掌声。课后那位女生给杨教授写了一封长信道歉:“我给您添了麻烦,您不但不批评,还给台阶下。我会永远记得这件事——这就是名师的风范,我将来也应该这样对待我的学生。”

“你把学生当亲人,学生也会把你当亲人;你把学生当路人,学生也会把你当路人;你把学生当敌人,学生也会把你当敌人。”这是杨教授的名言警句。很多受过他帮助的人都对他心存感激, 从北京师范大学到湖南科技大学,一晃20多年过去了。杨教授记不清有多少次帮助过学生,也记不清收到过多少封感恩信。每当看到这些学生取得骄人成绩时,他就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在他的教育下,一批批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外面的精彩世界,他的心愿在学生身上延续。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是一条溪流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认为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这种说法大错:桶是有限的,碗是无限的,舀了几次、几十次就会干涸。而且静止的死水,时间久了就会过期失鲜。准确地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鲜活的溪流。”

杨教授提高教学水平有一个“绝招”,那就是每门课结束时都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写一份鉴定,并要求不写表扬的话,只写批评和建议。由于是无记名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杨教授将这些意见视若珍宝,认真整理,从中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思想,克服自己教学中的缺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许多教师说:“杨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名师。”

杨教授在讲述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时,不由得赞誉几句:“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的学子该为家乡的建设奋发图强啊!”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但一位外省的学生听了这些后,很不以为然,在给杨教授的教学鉴定中批评他是一个“狭隘的地方主义者”,自己作为外省学生感到“受歧视、受排挤”。杨教授闻过则喜,在以后的教学中妥善地处理了湖南和中国、爱家乡和爱祖国的关系。正是依靠了20多年30余次倾听学生意见再完善自己的教学,才使得他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向炉火纯青的境界不断攀登。

杨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重复劳动,课程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与时俱进,呈螺旋式上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充电充氧。他担任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已20多年,给各类学生反复讲过30多遍。但他每次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力求把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他教学别具一格的地方在于:详其所略,略其所详,即对于历史教材讲得很详尽且不难理解的地方少讲略讲,主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史学界新的成果或自己对这个问题有研究心得的地方。 杨教授认为教学与科研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他出版了3卷本80万字《二十世纪中国史》,以及《湖南灾荒史》、《湖南辛亥史论》、《困顿与凋敝》、《近代中国史论》、《灾荒与赈济》等8本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正因为他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才使得他的教学不囿成见,具有创新性和知识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他主持的教改项目“历史专业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和“运用‘专题性论文写作法’,增强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等连续4次获省教学【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第五篇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 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本文由管理资料下载hp://dnh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热词搜索:采访老人的采访稿例文 关爱老人的采访稿
  • 1、采访传统老人的采访稿(2016-07-28)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采访老人的采访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采访老人的采访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6214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