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2016-09-24 12:26: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共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一)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爷爷的芦笛》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

元的重点是令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学习做事、做人

的道理。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

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四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

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相互作用,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怒,了解

强强的内心,从而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 情感目标: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 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强强的爷爷平时爱说

的那句话的意思。

难点是: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思维活

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导入——阅读——拓

展式的教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合作感悟——探究反思式的学法,

力求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在品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教学程序

(一)环节1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

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

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

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

寻找答案吧!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目的是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字典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师提醒易读错的生字,例如“闸”字是翘舌音,“嗦”字是平舌音,在“哆嗦”

一词中读轻声。“撼、颠、簸”3个字字形较复杂,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

想办法识记。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讲的是一

件什么事,为课文划分段落,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以“芦笛”为线索贯穿全

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最后总结:课文分为三个大

段,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再次来到小闸屋,和爷爷一起去做芦笛。

三(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

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

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

决教学重点。

(三)环节3研读感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将以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方式,带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说一说在强强的回忆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自由作答后,引出问题:

2、感受了海边美丽的景色,爷爷清脆的笛音,体会强强对小闸屋的喜爱之情。

再次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读第七段到第十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

情的句子,指名读有关句子。

(鼓励学生画关键句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把

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自学的空间,创造一

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强强又是什么样的心

情?经过讨论,学生知道在大海狂怒的夜晚,强强惊恐万分!【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

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4、读11到13段,思考强强为什么能战胜自我,坚强起来,理解“海边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学生回答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你对爷爷有怎样的认识

呢?学生学生自然联想到爷爷平时对他说的每一句话,如要勇敢,要坚强,海边

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联想到爷爷一面吹芦笛,一面在风雨中查看潮

汛的情景,想到爷爷就是一个经风雨、见世面的人„„教师相机板书。

学习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本课我设计了如下作

业:

1、背:背背课文的7-13小节。

2、读:读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

3、画:用你的笔画画你眼中的大海。【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4、写:以《在挫折面前》为主题,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启示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缩影,我的板书是围绕文章的题眼“爷爷的芦笛的特点及蕴涵

的道理”而设计的。 爷爷的芦笛

婉转悠扬 清脆 奇特

经风雨 见世面 接受锻炼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此节课的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

言规律;3、注重本文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

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做更多的探索,为学生创造更有效果的语文课堂!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二)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所执教的《爷爷的芦笛》一课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从而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全文共13自然段,(1—6)描写了生活在海边的爷爷做芦笛、吹芦笛,再加上蓝天碧海,景色怡人,令强强深深地向往。(7—10)描写潮汛来时,漆黑的夜晚狂风怒吼,肆意席卷,爷爷的小闸屋在波峰浪谷中颠簸,随时将被巨浪淹没的险境以及在爷爷的小屋中独处的强强内心的焦急与恐惧。(11—13)描写了强强在大浪的余波声中再次听到爷爷悠扬的笛声,变得勇敢起来。全文篇幅较长,我们可以凭借以下的词句记下全文的脉络:想象中大海的美好—白天大海的平静—夜晚大海的狂怒—感悟成长的道理。文章三次提到芦笛声,我们也可以以此线索来理解文章,想象中的笛声给人以美的享受,白天的笛

声给人带来快乐,风雨中的笛声给人以勇气。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生大多在10岁左右,60%来自于乡下农村,田原地间的农村生活俭朴,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对文中描述的大海没有太多了解,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天性好玩,活泼开朗,基础知识扎实牢固,有80%的同学特别喜欢读书,好表现,对文中美丽的大海充满了向往,情感领悟领悟能力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相互作用,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怒,了解强强的内心,从而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

3、能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

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五、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过程

如何让四年级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较到位地理解文章的深远意蕴与独

特构思呢?我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一) 激情导入

教师抒情式的朗诵:有一种声音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有

一种声音是那样美妙动听,充满了生活气息,有一种声音是那样清脆奇特,缓缓的流

淌过强强幼小的心房,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声音表现着爷爷对大海的无限深情„„顺

势质疑:这是什么声音?(爷爷的芦笛!)这笛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强强带来了

什么呢?我们一起再到海边,到爷爷的小闸屋去看看。

(二) 学习活动一:细入味,赏析想象中的大海。

1、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最好玩的地方,为什么呢?读读第一小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海边的乐趣。(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海边美景。如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闪烁的星星、海风的温馨以及

悠扬的带着浓浓海水味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时,教师特别引导学生

说说强强想象中的夜晚大海的宁静、优美。因为强强从没有到过大海,在他的想象中

大海永远是美好的。这一设计为后文的教学夜晚狂怒的大海作了一个铺垫,形成一个

对比。)

2、是啊,海边的美景让强强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与向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第

1小节。

学习活动二:初体味,品读白天的大海。

1、教师引读2—6小节,“转眼间又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屋”。

此时出示课件, 强强终于如愿以偿了,他终于实现了哪些愿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看到的大海的美景,做芦笛的快乐。)

2、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听着这动听的笛声,如果你是强强,心情怎样?学生畅所

欲言(如:心情舒畅、平和、高兴、忘记了一切烦恼„„)

(这一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的大海、悠扬的芦笛带来的一种欢乐、高兴的气氛,

与随之而来的夜晚的大海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学习活动三:重品味,感受夜晚的大海和强强的内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1、教师过渡:这是爷爷的芦笛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啊。夜晚很快就到了,爷爷要去

查看潮汛,强强的表现如何?学生模仿强强的语气“放心吧,爷爷,我不怕!”到底

怕不怕?我们一起看看夜晚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此时出示课件,指导朗读课

文的第8小节,通过个别读、悟读、评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狂怒,小闸屋的摇

晃颠簸。

2、在这样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夜晚,强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的9—

10小节。(学生在朗读中抓住“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吓得钻进被窝,连

大气也不敢透”、“哆嗦着下了床”、“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等强强的表现感悟

强强内心的焦急,恐惧,在这种情形下,他心中想的只有爷爷„„)而后教师适时提

问:爷爷到底在哪儿呢?(让学生想象爷爷在惊涛骇浪中查看潮汛的情景,初步感受

爷爷的坚强,为理解文章中心埋下伏笔。)

3、在此基础上学生齐读8-10小节。

学习活动四:悟蕴味,导向生活,强化感悟。

1、教师导读:强强和我们一样,从来没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朦

胧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是什么?水到

渠成,学生会回答“爷爷的芦笛”。

2、如此狂风怒吼的夜晚,为什么爷爷的笛声还是社么悠扬呢?这笛声仿佛在诉说

着什么呢?你对爷爷有了怎样的认识呢?学生自然联想到爷爷平时对他说的每一句

话,如要勇敢,要坚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联想到爷爷一面吹芦

笛,一面在风雨中查看潮汛的情景,想到爷爷就是一个经风雨、见世面的人„„

3、教师小结:是爷爷的芦笛给了强强勇气,让他变得坚强起来,强强终于明白了

爷爷说的这句话,你明白了吗?多媒体出示句子:“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

结实。”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说说对

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联系整篇文章,从整体上把握芦笛给强强带来了快乐,带来了

勇气,真正明白只有经风雨、见世面的人,才会变得勇敢,坚强。)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缩影,我的板书是围绕文章的题眼“爷爷的芦笛的特点及蕴涵的道理”

而设计的。

爷 爷 的 芦 笛

婉转悠扬 清脆 奇特

经风雨 见世面 接受锻炼

八、效果评价

本节课中,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以 “爷爷的芦笛”为主线在朗读中感悟,凭

借多媒体课件展开想象,全面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成长

的味道,领悟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深刻道理。学生 “听、

说、读、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九、作业设计

学习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本课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超市:

1、背:背背课文的7-13小节。

2、读:读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

3、画:用你的笔画画你眼中的大海。

4、写:以《在挫折面前》为主题,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下面我将从教材及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五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三)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初读,扫清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听别人读,达到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再读,感悟诗的内容。

(1)小组按自学要求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扣重点词训练),大致说出诗人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四)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朗读一、二行诗句,品味“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联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孤独、寂寞)

2.朗读后两行诗句,结合实际品味“相看”、“两不厌”。(后两行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抛弃他,而是和他彼此做伴,彼此相看,却总觉得看不够。)领悟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赋予山灵性的表现方法。随机进行人山对话练习。 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 )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 )

(五)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让学生根据理解读出感受,在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根据课件出示的画面,给画配诗。播放画面、背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利用画面和古筝背景创设情景,会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朗读、背诵、默写、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

2.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使学生掌握五言诗的朗读方法,把握朗读的节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望洞庭》。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程序两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说课稿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课。《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逼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述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中奖——不还奖——还奖

难点:理解“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划分:两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国各学校教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立足点。其中有些小学开办的实验课题的立早间是“自主”,意在突出“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学,明确学习重难点,经纲导学,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故事对比,发生质疑,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这种事情已是缕见不鲜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时都是同样的激动不已。因此,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中彩事件与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对比,用较通俗的语言简述二者的差异,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别之外。让学通过对比发生的质疑,进而引入新课。

1、想象导入:中彩是令人高兴、兴奋的一件事,好像喜从天降。假如你中了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或表现呢?

2、过度:课文中的父亲有什么表现呢?

(二、)深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句意

大纲提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涵。

例如:第1自然段写我们家生活不富裕,但却有做人的原则。教学时,可抓住“拮据”这个词,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家的做人原则,为后文的最终将车送还同事埋直伏笔,也说明了诚实、守信是我们家一贯的处呈原则。

第6自然段写了母亲说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在教学中,可抓住“安慰”这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它包含着母亲对父亲的信任。然后抓住“难题”一词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父亲正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道德难题?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应该让学生理解得透彻。

第8自然段让我辨别两张彩标的不同。教学中,“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下淡淡的痕迹”这句话教导学生懂行:父亲曾经想过把大奖留给自己,最后的决定是经过思想斗争的。说明父亲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写一我懂得了诚实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学中,以这段最后一句话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打电话的时候父亲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时刻?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进一步理解了“诚实、有信用”的含义,加深体会。

(三、)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加深理解课文

在学了解全文之后,可围绕“一个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

个中心,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想象并条理地说说。让学能过共同讨论,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幅图:这幅图讲述了什么事?图中的“我”是怎样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幅图:这幅图图中父亲在做什么?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果这时你是父亲的话,你会怎么做?

这们,把观察、思维、想象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又加深了对“诚实、有信用”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读,使学生情感升华、有益启发

苏霍姆斯基主:“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朗读《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要读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情感。母亲是我们家的“导师”,她的特点是诚实、稳重、宽容、善于影响别人;父亲是一个工作努力、诚实、有责任感,决想使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兴奋、迷惑、到懂事,不断长大。朗读时要让学生体会这三个人的不

同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们,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达到“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而“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也可以从朗读中进一步得到体会。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生字及新词的教学,并借助板书理解与归纳盲文,练习朗读。

板书: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严肃

还车 诚实守信

打电话→高兴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五)
四年级语文下册 爷爷的芦笛 1教学反思 北京版

爷爷的芦笛

课文主要写少年强强在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独自一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前段时间上完《爷爷的芦笛》,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一、紧扣课题,整体设计

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

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完课,我感觉本课的重点落实了,难点也突破了(自我感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最后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也是爷爷说的一句话,学生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内容了解“爷爷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知道爷爷把强强一人留在家中,让他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让他承受紧张恐惧的煎熬,从而变得勇敢、坚强,来体会爷爷对强强的关爱。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分三步进行:

1.读7——13自然段,用“————”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

2.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强强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再读这部分,用波浪线找出描写强强的句子,感受强强内心极度紧张,万分恐惧的心理;

3.师生合作读8、9、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一边描述环境的恶劣,一边描述强

强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三部曲,学生非常清楚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又能反衬强强的坚强,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从中也学到了描写的方法。 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感觉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改进:

1.这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诵一诵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类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让我反思到教学第三自然段花的时间多了,只让学生感悟风和日丽的白天大海的迷人之处就够了,作者的描写顺序不必讲解,注意一课一得。

2.板书是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这个非常贴切,但还可以更完美一些。在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时,紧扣本单元的话题——爱在人间,提炼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关爱与期盼,并板书。

3.这篇文章虽然饱含哲理,但也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蕴涵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入情、动情、抒情的历程,语言、思维、情感同构共生,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相关热词搜索: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长城说课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6517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