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2016-09-26 14:02: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初二学生的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黃海战役、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黃海战役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二、学情分析

1、 初二年段是课改的阶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学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

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念诗人闻一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提出问题:这里的“夏日”象征着哪个国家,富饶的台湾又是怎样被它割占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要追溯到近代史上又一次交锋——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2、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的补充讲述。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战争形势图,让同学们自己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总结战争的性质,教师加以补充说明,在这基础上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同学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很多初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没有普及,教师只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战争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这也有助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空间。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战败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巧妙的过渡到下一个子目《马关条约》,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找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双方的代表。为了使同学们熟记条约的内容,可让同学们讨论后回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条约的内容来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不仅要让同学们知道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还有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得到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让学生们在学习了本课之后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此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育。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五、板书设计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一、黄海大战:

1、时间:1894年7月 地点:朝鲜丰岛

2、 性质

3、战争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时间:1895年4月 地点: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伊藤博文

2.《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3.《马关条约》的影响

(1)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3)开放口岸: 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 。

(4)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2,根据以上线索,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二)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宣化四中 王亚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说课题目是《甲午中日战争》

一、说教学资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王朝腐朽不堪的现象彻底暴露。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国耻,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说教材处理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隐含了教师要利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本节课分为来自日本的挑战、黄海海战、和中日《马关条约》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启示。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使学生的理性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为什么是蓄谋已久的,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签订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的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其影响的分析,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习从世界局势的角度观察历史的能力。观察《甲午战争形势图》,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增强从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简述并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到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和分析材料与地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表格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残暴罪行,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命运的一场决战,认【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识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是导致战争惨败的主要原因。树立危机意识,增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的信心。学习邓世昌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感受中华民族不甘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初二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们还处于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抽象事物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依据目标,确立教法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应在教学中主动建构时间和空间,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结合启发式教学,再辅助多媒体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维的目的。

五、说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联系已学知识导入,启发学生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从而引到又一次侵华战争。温故知新,培养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讲授新课:

由于注重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掌握战争的几个方面,双方交战的地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读,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通过学生阅读归纳回答,教师及时纠正、补充并提炼学生答案中的有效信息。指导学生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结合“大陆政策”,进一步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不仅分析出根本原因,还与清政府不积极备战形成鲜明对比。东学党起义是战争的导火线,这部分学生不理解,通过简单介绍中、日、朝三国关系,以及朝鲜的军事价值,所以日本趁火打劫。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教师指导,在学生动眼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得出结论。突破了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这个重点,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能力。

2、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爆发标志—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四次战役战场的变化,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突出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爱国主义正气,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之中。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学生找出相应知识点,并齐读条约内容,因为长时间的默读,学生容易走思,齐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战争影响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与《南京条约》比较,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较框架图。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从内容的四个方面分组讨论,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样人人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开阔思路,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把本课的重难点,分为比较、讨论、讲授三个层次,由具体到一般,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另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4、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结合刚学习过的战争原因、经过进行思考,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观。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清政府政治的腐败,没有积极备战,日本蓄意发动准备充分等原因,教师肯定并总结答案。然后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她在战争中避免失败的结局,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不改变这种落后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使国家富强。结合课后日积月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学生自学即可,同清政府的腐朽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必须要改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改革封建制度的活动。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5、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知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师生总结:

在结束的时候,我采取了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内容的方法,既使学生的知识的形成体系并得到巩固,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围绕本课重难点练习,题不在多而在精,注意梯度兼顾多层次学生。

六、板书设计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扩张(根本)

背景 清政府:腐朽、无能

镇压朝鲜人民起义(导火线)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丰岛海战

概况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我采用结构式板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构成一个整体。它不但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且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预期效果

本节教学设计从战争分析到学习方法,突出体现新课标中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一场战争应从哪些因素入手,设计注意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如此设计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学设计符合课标理念,教法设计科学合理,相信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象州县三中的历史教师覃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课,下面我分四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从内容上讲,高一历史上册是一部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今年正值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纪念,因此,上好这一节课,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国耻,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宏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

①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要指导学生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并分析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③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从高一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他(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能从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历史本质。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掌握目标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③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④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的政策;

⑤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⑥三国干涉还辽;

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能力培养目标

①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教材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据此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①充分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本性

②充分认识清政府统治的腐败与无能

③培养和宏扬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

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是在当时极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战争,如何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深入认识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将显得极为重要;而《马关条约》作为甲午战争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此内容在本课书中应占重要地位。在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将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我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教材处理

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多媒体教学,按大纲规定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具:多媒体相关设备(硬件) 历史课件(软件)

采用以上教法、教具的理论根据是:

①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多媒体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②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③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学法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

①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结合学生特点和本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①阅读法、②比较法、③讨论法、④归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录像《近代中国》,再现相关历史镜头。

(老师解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接着侵略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年后,日本为了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导入本节教学:

㈡讲授新课(33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归纳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着哪些困扰?

(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人民起义不断;)

②为解决资本主义危机,日本政府制订了什么政策?(大陆政策)

教师简介“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副板书: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世界)

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西方列强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各国对日侵略态度:(抓特征记忆)

供了有利条件。

④为加快侵略朝鲜和中国,日本积极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机会终于来了,是什么? (朝鲜东学党起义)

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规范得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危机,日本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西方列强对日侵华采取默许和纵容态度,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提供有利条件。 ★1894年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挑起战争。(课件演示)

教师继续设疑:

⑤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采取怎样的态度?

(寄希望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快速阅读战争经过,之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简图:

1 让学生在图上填出四大战役名称(A、B、C、D处)

2 从四大战役中找出清政府消极抵抗的具体表现:

①平壤战役——“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②黄海战役——主力尚存的情况下,李鸿章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丧失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③威海战役——“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3要求学生思考:主持战事的李鸿章为什么采取避战求和的政策?

①慈禧太后准备万寿庆典,对日避战求和——充分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

②李鸿章为保自已政治地位,不愿消耗北洋舰队的实力,——李鸿章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私欲。

4 用精辟语句概括甲午战争四大战役基本面貌:

平壤战役:左宝贵血战殉国,叶志超贪生狂逃

黄海战役:邓、林血战与舰同沉,李保实力退避威海

辽东战役:战辽东,聂士成孤军奋战;占旅顺,东洋鬼兽性屠杀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富强之梦化为泡影

5 插播电影《甲午风云》相关战争片断,加深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战争性质:甲午战争是日本在列强的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1 要求学生阅读《马关条约》谈判细节,从伊藤博文的蛮横嚣张和李鸿章的屈辱软弱中感受:弱国无外交!

2 要求学生归纳《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之后与《天津条约》比较,说明开放的口岸已由沿海伸入到内地。(汉口、重庆)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师在解释这一问题时,不能叫学生仅将课本上几句话划划了事,应对学生设疑,引导学生对条款逐条分析:

①从割地看,是否只是从割占面积比香港岛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它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是否仅从赔款数量上比《南京条约》赔款数目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数目巨大,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是否只是通商口岸比过去增加四个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列强的侵略势力还深入到重庆)

④过去列强也在华办厂,为什么《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危害性就更加严重了呢?

(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同样可以享受该权益,6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该条款对于其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 三国干涉还辽

对于该问题只对学生讲清楚两个要点:【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①一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在华利益②二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教师在讲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经过时,可联系当今台海局势,联系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堂小结(2分钟)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有概括式的,也有反思式的,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

最后请看我的板书设计:(我设计板书的出发点是力求简洁,精炼,学生易于记忆)

1894

(四)教学反馈(7分钟)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了5道题目,题目由易到难,既检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894年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 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奉行“避战求和”政策

2、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的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

A 、 俄、德 B、 德、英 C、 英、美 D、 美、德

3、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马关条约》为止,开放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 B、南京 C、汉口 D、重庆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B、增开通商口岸

C、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D、赔款白银二亿两

5、《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办工厂的直接影响是( )

A、阻碍中国民族工业 B、刺激列强瓜分 C、列强深入内地 D、控制中国财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四)
初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初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五)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里讲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二、学情分析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2、宏观把握中午战争中国战败及签订《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看清政府的态度

4、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联系中国近代史上五次被侵略的战争,通过其签订的条约分析比较,找出其共同点、不同点,以及对中国危害加深的体现。

五、说教法

教法1、讲述法2、教授法3、提问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

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采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示,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具:我会将中国近代发生的五次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及其签订的条约印在一张纸上发给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3分钟)

(复习旧课导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的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五次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有哪位同学知道是哪五次战争吗?

我会预留一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学生如果能回答的上来那是最好,顺便导入今天的新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如果不能,设置疑问,带入新课,今天我们将来学习近代史上列强侵略中国其中的两次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从而导入本节教学:(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温习就的课文,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㈡讲授新课(33分钟)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让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归纳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请两位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概况的能力,带着问题看书使学生有一个方向,效果更好)

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规范得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甲午战争的过程

一场战争总会有他的经过,请大家花点时间观看一下课本战争示意图,紧接着我将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个示意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了解甲午战争的过程)

接着 插播电影《甲午风云》相关战争片断。(这样做加深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印象,更直观的是学生了解甲午)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失败是要惩罚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

要求学生归纳《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之后要求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之间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为何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纵观历史的能力,加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紧接着我将向学生影响:我会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来讲述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紧接着转入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讲解

前面讲过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有五次侵华战争,一鸦,二鸦、中法,甲午战争还有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八国联军侵华

在这里我会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紧接着我会以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为主线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部分不是重点,因此以我的粗略讲解为主,带过)

5、接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我会要求学生对比《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要两个学生回答为何说《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将强给中国最不平等的条约。最后我会做一个归纳总结。

(三)课堂小结(2分钟)

泱泱大清帝国在近代却经历了五次外国的侵略,一鸦、二鸦、中法还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甲午与八国联军侵华,这个我们一个提示,落后会挨打,发展才是王道。为了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你我都该做点什么呢?(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四)教学反馈(7分钟)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了5道题目,题目由易到难,既检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也可以说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请简单说明?(这样做可以是学生发散思维,也为后面维新变法的讲解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6562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