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女性创业 > 复旦女买鲜花

复旦女买鲜花

2017-07-04 08:59: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复旦女买鲜花(共7篇)叶蕾:复旦美女微博开花店年收入百万叶蕾,复旦毕业生,国企工作,却毅然辞职开始在网上开花店当起了卖花姑娘。2年的时间,从网店到实体店,在初期光鲜花的营业额就能稳定在6万左右。美丽的女孩、漂亮的花束、优雅的花店、带着梦想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最为向往的生活。没钱开店 互联网来帮忙...

篇一 复旦女买鲜花
叶蕾:复旦美女微博开花店年收入百万

  叶蕾,复旦毕业生,国企工作,却毅然辞职开始在网上开花店当起了卖花姑娘。2年的时间,从网店到实体店,在初期光鲜花的营业额就能稳定在6万左右。美丽的女孩、漂亮的花束、优雅的花店、带着梦想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最为向往的生活。

  没钱开店 互联网来帮忙

  2011年大学毕业,两年时间换了两个单位,还是没能让叶蕾产生归属感。从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叶蕾,起初在国企上班,名校学历、稳定的工作加上姣好的形象,令周遭羡慕不已。但是,她的心却另有所系。2013年,她毅然辞职,和另一个漂亮的女孩合伙在网上开起了虚拟花店,取名“樱庭花町”。生意刚开始的时候,也经历了彷徨和低谷,但两个女孩却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当我接触花店这一行,带给我的兴奋和新鲜感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我在做的事情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好的前景。”叶蕾说。

  当初叶蕾借助网络编织创业梦的时候,最大的压力不是别的,而是来自她的父母。“父母都是很传统的人,在他们看来,卖花跟卖水果、卖菜一样,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出来应该做的体面工作。所以最初他们不愿意我辞职。”叶蕾说。

  “我们是毅然决然的,而且立志做一个不一样的花店。”叶蕾认真地解释道,“我们走的是私人定制情感路线,为有故事的客户量身打造不一样的花。我们摒弃了传统花店的搭配与包装方式,不论是花的设计或是包装手法,都是源于花艺师对顾客故事的理解,以及对生活和美的见解。”

  就这样,叶蕾开始利用微博建立自己的“据点”,倾听客户订花故事,制作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花束。

  今年3月,叶蕾接到了一个订单,“是一位先生想要送花给他在咖啡店一见钟情的女性,但只知道对方穿一件蓝色的裙子(blue。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倾听故事 做顶级花店

  “来店里买花的每一位顾客,我们都会认真倾听他的故事。他是为谁挑选鲜花、又为什么送花、想要表达些什么……”叶蕾说,她店里的每一束鲜花,都是为顾客而生的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如果客人们接过花束时能绽放出惊喜的笑容,那就是对花店最棒的肯定。

  叶蕾的创意花店,不仅深谙网络营销之道,更是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个性和美的需求,“樱庭花町”慢慢有了知名度,她们开始梦想着在当地最大的高端购物城开一间门店,从网络走到消费者面前,做“城中最美的花店”。

  “除了鲜花销售以外,我们还接了很多现场花艺布置、开业活动、宴会和派对业务。我们得到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赖。”叶蕾自豪地说,“创业让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时刻都保持学习和思考,让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许多可能性。”

  叶蕾和她的团队以非常的努力,终于站到了当地花艺行业的顶端,她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两年后,最心仪的商场向她们抛出橄榄枝,邀请她们入驻。

  “我们所处的楼层是国际二线品牌的楼层,这对于一个南宁本土创业品牌而言是极罕见的待遇。”说起自己的第一家实体店,叶蕾满脸兴奋。加上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如今,叶蕾的创意花店年营业收入过百万。

  “我认为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所散发出的光彩,能够打动身边的许多人。所以我们在一无所有的创业初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无偿支持,我的家人后来慢慢理解我,也是尽自己所能给了我很大帮助,现在他们也很为我感到骄傲。”叶蕾说。

  我们不只是卖花,我们是设计公

  父亲称呼叶蕾为“卖花姑娘”,叶蕾就严肃地纠正,“我们不只是卖花,我们是设计公司。”小到一束花,延伸至制作翻糖甜点、承接现场布置、开设花艺课、举办派对,以及做软装等等。

  80%的营销+20%的作品创意,在初期的纯网上营业阶段,“樱庭花町”单单鲜花的营业额就在每月6万元左右;加上承办各类活动,每月营业额还能再翻1倍,而且每一年都能有所提高。

  不过,赚多少钱并不是这群年轻人评价自己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的,我们结交了很多朋友,就像您一样,我们通过真诚的交流结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叶蕾亲切地看着记者说。

  80%的营销+20%的作品创意,在初期的纯网上营业阶段,“樱庭花町”单单鲜花的营业额就在每月6万元左右;加上承办各类活动,每月营业额还能再翻1倍,而且每一年都能有所提高。如今,叶蕾的创意花店年营业收入过百万。

  叶蕾还说,他们就是想要向大家展示一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为了梦想,开足马力的生活一定很酷。

  文/沪宁

篇二 复旦女买鲜花
80后创业故事:只在微博上卖花的花店月赚过万

只在微博上卖花的花店

  王雪从小就特别喜欢花。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电商公司上班。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圈打拼、奋斗,她常常要加班到深夜。

  王雪原为网页设计师,闲暇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钻研花艺。除了上培训课,她主要采用一种“厚脸皮”的方式:“教花艺的原版图书都特别贵,根本买不起。那时候我常去一家原版书店,抱着一本画册就站整整一天,一边学习一边拿手机偷偷拍下做资料。心里很忐忑,手却不停。”

  好友生日快到了,给她准备什么礼物呢?那就小试牛刀,做个插花吧。好友是个童心未泯的人,最喜欢的书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王雪买来各种花材,做成一束梦中盛开的花,生日那天送给好友,同时告诉她一个秘密:“最棒的人都是有点疯的。”好友既欣喜,又感动。她鼓励王雪:“花插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自己开个花店呢?”“嗯,好啊。”可以做花送花,让收花人感觉到温暖,王雪觉得这是一件驱逐冷漠的事情,比现在天天对着电脑的工作要好多了。于是在2012年10月她们就辞职准备创业,他们的创业项目是:开花店。

  花店名叫“第6天花店”,和路边那些清香扑鼻、满眼妖娆的实体花店相比,王雪希望它一出生就带着特殊的基因。那就开在微博上吧!订花的规则是只接受微博预定,接单全通过私信,通过支付宝或银联付款。北京隔天抵达,外地配送花盒,提前3天预定。根据当天最新鲜的花材制作。开始的时候,贴上漂亮的文案和样品图画,发动朋友们微博转发分享。社交传递的力量是巨大的,第6天花店的粉丝量一天天多了起来,尝试微博上订花的人也越来越多。

  每天早上4点,王雪就开车到花市精挑细选,90%采用荷兰、厄瓜多尔、英国、法国等进口花材。花拉回来后处理花材大概要花两到三个小时,到下午的时候她才开始构思制作作品。在做作品前,王雪希望出来的每一束花中都带着订花人的情感和心思,因此她把生意做得不太像生意。在王雪看来,花花草草里倾注了太多的感性因素——王雪不做街面上那种“模式固定毫无设计感”的花束,所有“手作”都是和订花者交流之后,带着故事、跟随灵感设计的艺术花品,包括桌上花园、花盒、捧花和花环等丰富的形式。

  有时候,为了与订购者充分沟通,弄清所要表达的情感,王雪会在私信里跟他(她)聊上几个小时。为了准备尽可能多的传情达意的素材,家里也成了仓库,堆满了各种盆、花瓶和旅行时从世界各地背回来的工艺品杯子,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鲜花。

为顾客制造和创造惊喜

  在微博置顶的帖子里,王雪告诉订花人:“或许是高强度的工作,常年理科的学习,繁忙的生活让对面的你找不到合适的表达,尤其是你和TA之间的故事还在被时间每分每秒地推进着。来这里,一封私信,你的故事,你的心情,你的每一个文字,都会被100%阅读和聆听。”一束鲜花、一个欧式花瓶、一款限量版调香、一个来自海角五彩村的斑驳复古鸟笼,都有可能成为王雪手中的道具,只要和订花人的心情有关。王雪说:“第6天不仅仅是花店,更是惊喜的创造者。私信我们,说说TA的生日、喜欢的颜色、爱看的书、最爱的旅行地、重口味漫画、最喜欢的韩剧,甚至是梦想。把一切交给我们,等待惊喜。”

  很多故事都和爱有关。有一个小伙子,不断地从第6天花店给他喜欢的一个女孩买东西,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事情去感动她。在正式表白爱意的前一天,他私信王雪,希望能设计一束最能表达他此刻情意的鲜花送给女孩。王雪在放满花材的屋子里踱了一圈,很快就产生了灵感:爱情其实是需要守护的,她用了大飞燕、芍药——它们代表思念,同时做成守护的花环。这束花叫“恋人未满”,收到花的女孩非常感动,答应了男孩的求爱。他们相爱秀甜蜜的照片在微博上发出后,引来无数转发评论,第6天花店的微博又多了不少粉丝。

  教师节,有个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幼儿园老师,想要给老师订一束花。王雪接到订单后,立马想到了太阳花和丛丛波斯拉玫瑰的组合。那些美丽的女老师,如太阳花般开在金色童年。收到花后,小朋友灿烂的笑脸让王雪很安心。

篇三 复旦女买鲜花
激励无数考生的《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曾被一些学校印发给每一位毕业班学生,梦里江河转贴此文及作者照片,希望更多考生看到,并借此为他们加油鼓劲。

似水流年。花开花落,我们站在岁月的河边,看流水轻轻滑过,河面上是落英缤纷,以及逝去的年华。

职烨就是这样站着,水中有她清晰的倒影,有过去的全部生活,最重要的是高三的那些苦与乐,笑与愁。

丝绸一般流畅的文字中,把那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重现,真实又明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一个在黑色七月之前为了把自己执著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的女孩子最响亮的心声,那声音,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沉重,让我们思考。我们不能不问:一少年的花季是不是注定要这样度过?

花开不败,何止是花儿不会枯萎呢,职烨的心,茂盛在阳光下面,与她不变的追求。

作者职烨,2001年从上海市北中学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目前在《申报》当记

者。

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 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含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残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xisu)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

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惟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篇四 复旦女买鲜花
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花开不败—— 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高三的日子只有经历过才有发言的权利!那段日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辉煌,不管最终结果怎样,正如文章中说的那样: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我们不可能再去经历这段难忘的岁月,我们也没有必要重新来一次!把这篇励志文章贴在这里,献给每一位高三考生,

献给我的学生!希望你们能坚强面对,为自己的人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祝福你们,包括我的弟弟...... ——江浩然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浩然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

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复旦女买鲜花】

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方毅 2011-02-19 编辑

整理】

篇五 复旦女买鲜花
女人需要鲜花

女人,真的需要鲜花,绝对需要。

回想昨日,本想不告诉任何人,悄悄过去,当前台捧那束鲜红欲滴的玫瑰伴着灿烂的笑魇出现在我面前时,部门全体惊动,纷纷站起询问,我笑笑遮掩了过去,但难掩那一份从心底涌出的开心与满足。再不料一个小时后,另一个前台又捧一束鲜花出现,粉色的玫瑰伴着黄色的香兰,这下怎么遮也遮不住了,只好歉意地告诉大家“今日生日”,哗然过后便开始被吵闹着要庆祝,最令我感动的,本来应是我请客才对,却不料每一个人都争相埋单,我,没有争过大家。而下午回到办公室,前台再次捧来一束花,清香扑鼻,是红、黄、白三种颜色的香水百合,雅致靓丽又不乏绚烂,令人心情格外好,原来是前台送我的礼物,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原本不想人知道,却不料竟被这片花海闹得天下人尽知,但是,心情却是如花一般的好,海洋般泛滥。下班捧着红玫瑰回家,一路被同事艳羡,嘴角要咧到耳根般,满足的笑。

情人的花,随我回到温馨的家,静静绽放浪漫与温柔;前台的花,留在办公室陪我办公,告诉大家我对员工的尊重;不具名的可能是曾经某人的花,交给同宿舍人员,留下花本身的芬芳,点缀宿舍,送她一份好心情。

女人需要花,不仅仅是花的娇艳与清香,而是伴随而来的如花的心情。

很多男人不理解,为何女人会为了在情人节或是平安夜没有收到一束开不了几天的花而闹别扭。男人往往想不通,一束花而已,在那样的节日里出奇地昂贵,实在找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还不能长久,宁可用同样甚至更多的钱送一份更具意义或更实用的礼物,却往往得不到女人真正的开心。事实上,女人也知道这份浪费,也理解男人的心理,但仍然希望男人能理解,收到花被人艳羡而开心未必是虚荣心作崇,可当周遭女友或同事收到花束后独自己没有的那份怅然所失的落寞,大方一点的女人可以一笑置之,但却没有办法躲过内心深处那一份隐秘的失落。这是女人的特性,非常普遍的特性。而且,花束的美,在于它的新鲜、美艳和芬芳,是任何其它物质礼物永远难以媲美的,所以才会有种说法:女人如花。

对于花束,要么不送,要送不一定要多贵多绚烂,但一定要新鲜,包装不必多好多贵重,但一定要精致,才对得起女人,才能给女人带去如花的心情。

简单的花束,却能扫去我心头的阴云,带给我灿烂的心情,无论维持多久,毕竟笑由心生。

篇六 复旦女买鲜花
高三励志 花开不败 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花开不败—— 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复旦女买鲜花】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后记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都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于心/就会不败/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她们都老了吧/她们还在开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篇七 复旦女买鲜花
复旦魅力女教师经典语录

也许,幸福是什么的答案我们可以找到了:所谓幸福就是内心的一种感觉——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羡慕那些已经无法追逐到的或者是注定要失去的,珍惜此刻的,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么,幸福就一定会茂盛得如同春天那漫山遍野的花儿了。

复旦大学魅力女教师陈果经典语录(一)

1、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

6、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以上文字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的摘抄,学术腐败啊)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它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朋友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

16、朋友应该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20、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21、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凝望,这种凝望

22、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

23、人是有“贱”性的。

24.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我们常常处于拥挤的环境中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干扰,缺失了敬意

不断的需要与别人讲话,所以很少跟自己讲话

远离喧嚣是因为对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兴趣

拥挤带来的喧闹波对了我们的闲情、宁静

宁静时,才会以闲情去欣赏生活之美、他人之美

只有当自己不需迫于无奈与别人对话时,才会与自己对话

与自己对话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时产生智慧

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浪漫不是虚伪、乌托邦

是罕见的美丽 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真实是最高的高贵

美只有真假之分

“以真为美”

只有具有孤独的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时的慰藉者、精神的避护所

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复旦女买鲜花】

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朋友不是对你的任何观点和态度都持有赞同、迎合态度的人、显示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

朋友很多时候对你很严厉、甚至近乎苛刻

因为他不忍心看你继续堕落

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就像情侣一见钟情也是很少的

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来输出烦恼、抱怨的人,否则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无原则的相互扶持、分担

要替对方思考,而不是作为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自己觉得烦恼、痛苦的事为什么要加诸到对方身上?

抱怨是一种毒气、债务

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

复旦的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中国人的功利之用——传统思想

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庇护、或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是为了奉献

有爱要付出

为什么要爱他?

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如水

“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

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往往不会找朋友帮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较明晰的人帮忙

友情跟爱情一样,如此晶莹通透、纯洁美丽

不忍心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让朋友承担起一些功利之用、给他带来麻烦

交朋友是因为爱他。

爱他,就不要给他制造麻烦,就不要让他为自己多操心。

真的爱父母,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他们太操心,因为他们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了。

朋友是如此重要,不会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不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对朋友没有任何实用性的要求。当我出现危机的时候,你不需要为我做任何事,你只要陪着我。

此时或许只是相互握手,但以足够。精神上的默契感和同在感已经足矣。有你在,我就不孤独。

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违背工具理性的。从来都是违背任何世俗的、功利的、


复旦女买鲜花相关热词搜索:喜欢鲜花的女 女的头顶鲜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复旦女买鲜花”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复旦女买鲜花"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nvxingchuangye/8601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