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网络创业 >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2017-06-22 10:58: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共7篇)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池塘网箱泥鳅养殖优点是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是经济效益较佳、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

篇一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池塘网箱泥鳅养殖优点是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是经济效益较佳、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米2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稍浅。配备管理小船1只,以便投饵。 

  二、网箱设置 

  1. 网箱面积。

  网箱面积视池塘水面而定,大型水面以20米2为宜,长5米、宽4米、高1.8米;小型水面,网箱面积宜为2~8米2,长、宽、高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 网衣网目。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鳅种不能逃脱及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准,一般采用0.5~1厘米。

  3. 网箱放置。

  网箱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箱与箱间距约2米,行距3米。小型网箱间距0.4米,行距1米。网箱不管大小,露出水面均为0.4米,沉入水中0.5~1米。网箱设置不宜超过池塘面积50%。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浮动式网箱箱体随水位的变动而自然升降,为防泥鳅外逃,网箱始终要保持露出水面0.4米。

  浮动式网箱适用于大型池塘或水位变化较大的池塘。固定式网箱四角用竹竿或木条打桩固定。无土养鳅的网箱,箱底距塘底0.5米。有土养鳅的网箱,底部着泥,且在箱底层先铺粪肥10厘米,然后再铺泥土10厘米。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放置网箱,使网箱壁上附着藻类,并移植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芦至箱内,植物生长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

  若养殖过程中箱内水花生或水葫芦生长过盛,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生长面积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 

  4. 设置食台。每口网箱设置1~2个长40厘米、宽10厘米的方框作食台,食台在水下距水面约20厘米。 

  三、泥鳅种放养 

  1. 清池消毒。在投放鳅种前20天,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生石灰用量为50~70千克/亩。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鳅种。 

  2. 鳅种投放时间。鳅种放养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厘米的鳅种250~300尾。鳅种按大小分级饲养,鳅种入箱前用3%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20℃时浸泡5~10分钟。 

  四、泥鳅饲养管理 

  1. 投饵方法。

  鳅种入箱后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待2~3天后投喂。饵料可选用泥鳅人工配合饲料或自己加工饲料。如自己加工,可将小麦粉、蚕蛹粉、菜粕、小杂鱼、螺蛳肉等拌匀后做成团状或条状,定时投在食台上。投饵时间,起初是每天傍晚

  初期投饵量为鳅种总重的2%~5%,中期为5%~6%,后期为8%~10%,视泥鳅的摄食量酌情增减。摄食量随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而变化,原则上以食台上饵料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2. 水质调控。

  泥鳅喜肥水,养鳅的水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过清影响泥鳅生长,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一般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

  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每周换水2次。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提高箱内水体的溶解氧,且便于饵料生物进入箱内。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可养殖其他鱼类,如套养鲫、鲢、鳙、草、鳊鱼等。 

  3. 病害防治。

  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无害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时间视泥鳅的忍受能力灵活掌握。饵料加工时可添加0.5%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的侵袭,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五、起捕上市 

  无土养殖泥鳅的网箱,秋季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鳅应及时起捕,未达上市规格的小泥鳅也要在霜降前出箱,移至小型泥鳅池中越冬,否则会冻死。有土养鳅的网箱,由于箱底有土,成鳅出箱后,未达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移至箱底土层加厚的网箱中安全越冬。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合源新村16幢46号202信箱 邮编:316000)

篇二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网箱养泥鳅的方法

  [科技苑]网箱养殖泥鳅的烦心事(20120321)

  发展网箱养殖是水产养殖的大方向,这种大水体套小水体的模式,可以促进水体交换,水质更好,容易调控,泥鳅也更容易捕捞。不过,用网箱养泥鳅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这主要是和泥鳅的特性有关,泥鳅喜欢上下窜动,在网箱中养殖容易擦伤碰伤从而造成死亡。那么,如何避免泥鳅的擦伤,怎样用网箱把泥鳅养好呢?本期节目将详细阐释。

  相关知识:

  鳅种放养: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的鳅种900--1200尾。

  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鳅苗入箱后,第2天开始喂食驯化,饲料为福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的“希望”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8%—33%,以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机碎屑等是其极好的天然饵料,还可以喂些蛋黄、鱼粉、蚯蚓、米糠、豆渣、麸皮等。平时可适当施些发酵的有机肥,并注意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特别要注意防逃,在春夏雨水较多的季节,注意排水、清杂。

  在网箱养泥鳅期间发现烂鳍病,主要是由于受伤感染一种杆菌引起,患病泥鳅背部肌肉发炎、腐烂,从头到尾浮肿、有红斑,施1克/米3漂白粉能有效治疗。

篇三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网箱无土生态养殖套种空心菜技术

泥鳅网箱无土生态养殖套种空心菜技术

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在混泥土制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鳅,年底时大的个体可以长到15~16厘米。下面将浅谈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前期准备

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

养殖池为闲置的养鳖池,硬化水泥池结构,养殖池规格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养殖前对进水口、出水口进行简单改进,将进水口移至池壁上方,并在进水口处接一直径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进水管向养殖池中间延伸约40厘米,同时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装网罩,防止泥鳅逃跑。

人工鱼巢用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将收集的废旧自行车外胎洗净,用3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以20~30度角倾斜均匀摆放在池底,摆放密度为5只/㎡。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鱼巢,柔软性强,遮光性能好,虽然轻便但可以自然沉于水中,可为泥鳅提供隐蔽性的栖息场所,是比较理想的人工鱼巢

2. 鳅种来源与放养

(1) 鳅种苗放养

种苗放养前10天,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种苗放养时间为5月17日,放苗时对暂养的野生鳅苗进行最后挑选,操作方法是,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伤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通过食盐浸选法共放养泥鳅种96 千克,放养密度为80尾/㎡。

(2) 种来源

泥鳅苗种为2009年3-5月收购的野生种苗,购买野生泥鳅苗时,尽量选择人工诱捕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色以桔黄色或青灰色为佳。野生种苗的挑选方法为:将泥鳅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水,用手按一定的方向螺旋式划动,形成漩涡,体质差的泥鳅苗在漩涡的中间,体质好的泥鳅苗逆水能力强,在盆的边沿,去除中间的泥鳅苗,将边沿的泥鳅苗留做种苗,种苗规格大小为6~10克/尾,体长5~8厘米。

泥鳅养殖池中娇艳的水葫芦花

A、多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铺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B 、水质 由于泥鳅无土养殖整个生长时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动更好。

C、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还可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泥鳅池内的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 2 / 3 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

过程易管理,易操作,管理适当。其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无土健康饲养泥鳅技术

1、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埔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2、孔塑料泡沫

每隔5~7厘米钻直径2厘米左右的孔数个,每块塑料泡沫大小不定,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重叠为立体,加以固定。让其浮在水面以下,不露出水面。

3、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

接照射,还可以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池内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2/3左右,

湖南农学院曾谷初等曾做过泥鳅饲养池隐蔽物设置模式试验,在饲养容器中进行了放泥土15~20厘米、

多层木板架、水草隐蔽物和无隐蔽物对照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情况的隐蔽物条件,对泥鳅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哟较明显的影响,其中一用水草作为隐蔽物的养殖效果最佳:最高成活率为泥土的1.07倍,为多层木架的1.14倍,为无隐蔽物的1.46 倍;最高增重倍数也是水草的最高,为泥土的1.10倍,为多层木板架的1.37倍,为无隐蔽物的1.42倍:最高产量还是水草的最高,为泥土的1.33 倍,为多层木板架的

1.45被,为五隐蔽物的4倍;

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过程易管理,易

操作,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将有很大的提高。

4、养管理

无论是无土养殖的哪种方式,其管理都要注意如下事项。 (1)水质 由于无土养殖泥鳅整个生长时

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 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入更好。 (2)投饲施肥 投饲施肥的种类、数量、方法,详见后面的泥鳅成鱼的日常管理内容。

无土培水养殖泥鳅技术

近年来,由于稻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沼泽地等天然水域的开发,捕捞强度的加大等原因,导致泥

鳅的天然资源逐年减少,野生泥鳅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地纷纷开展了泥鳅的人工养殖。但由于泥鳅栖息在池塘、稻田的底泥中,无法进行网捕,人工捕捞十分困难,捕捞工作强度大,捕捞率低,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泥鳅人工养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泥鳅无土培水养殖试验,为推动泥鳅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

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单独使

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

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

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

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泥鳅人工繁殖

一.人工催产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

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单独使用剂

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敌百虫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可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饲料。当鱼苗长至2.5~3cm时即可分塘稀养或销售。

泥鳅的发病因素分析

①水温变化。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鳅苗放养时,池水温差不宜超过2℃,鳅种则要求不超过4~5℃。否则温差过大,会引起鱼苗、鱼种不适而死亡。

②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及水源、底质和气候的变化等。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时,一要吸收水中大量溶氧;二要放出H2S、等有害气体,同时病原微生物也要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鱼类浮头。甚至泛池,中毒死亡,引发鱼病。气候的突变也会引起池中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另外,应用污水源,因污水中含有害物质等,都会对鱼体机能发生影响,从而引发鱼病。

③溶氧变化。泥鳅适于在水源充足、含氧量高的水体内生活,因此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泥鳅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

④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大小与疾病发生有很大关系,若密度过大,超过了一般饵料基础与饲养条件,使鱼类摄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为鳅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确定密度应综合考虑鱼体规格、饲养条件和饲养水平等诸因素。

⑤饲养管理。饲料是鱼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若饲料供应不充分或投喂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饲料,或未根据鳅鱼的需求量投喂,都会使鱼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发生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肥料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引发鱼病。

⑥机械性损伤。

⑦生物因素。如病原菌等微生物。另外,水老鼠、水鸟、水蛇、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等也会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泥鳅。

内在因素指鳅鱼的体质状况。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控制鳅病的发生,应从提高鱼体抵抗力人手,一般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合理饲养。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②早放养、早开食,做到“四定”投饲、合理施肥。视具体情况早放养、早开食,对鱼体提高抗病力十分有利,广东省等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

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是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是群众养鱼经验的结晶。

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和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对大而坚硬的饲料要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适口饲料投喂,以保证鱼类的适口性。

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不同种类按量投喂。每天实际投喂量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和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般以l~2小时内吃完为宜。对于吃剩的残饵,最好及时捞掉,以免留在池内腐烂发酵,败坏水质。

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若每天投喂两次,则可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喂1次。实际投喂时间亦应根据饲养种类、季节、天气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如早晨雾重、下大雨等,应适当推迟投喂时间。在密养流水池投饲的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投喂3次或更多。

定位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施放药物,提高防治效果。

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给池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施肥不得法,也会恶化水质,使鱼生病。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过的粪水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或追施化学肥料。

③加强日常管理,注意操作,防止鱼体受伤。要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泥鳅动态、池水变化及其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注意鳅池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敌害及中间寄主,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要定期清理及消毒食场。

④放养规格要一致,不同规格的鱼不要混养,以免大小鱼争食。【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

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

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

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如下:

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1)、尽量减少围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的擦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可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2)、患病池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2、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肉眼可见体表生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致死。在孵化季节流行,能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水真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殖;(2)、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

(3)、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0.04%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流行于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1)、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篇四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

技术研究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

徐国成1,朱忠琴1,丁成曙1,陈

飚2

(1.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赣榆县罗阳镇73081部队农副业基地,江苏连云港222200)

摘要:试验池塘内放置固定式网箱70只,规格为6m×3m×2.4m,人工投喂动植物性饵料及配合饲

料。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5~12g/尾、体长6~8cm的鳅种2.24kg,平均280尾,饲养约7个月,产成鳅

8.272kg/m2,盈利78.09元/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泥鳅;网箱养殖;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S964.7

文献标识码:A【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文章编号:1002-2929(2007)04-0045-0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其人工养殖悄然兴起。2003年,笔者在赣榆县罗阳镇的一口池塘(面积0.67hm2)内进行了网箱养殖泥鳅试验,池塘内设置70个网箱,其面积合计1260m2,投放泥鳅苗种2822.4kg,经过近7个月的饲养,共捕获泥鳅10422.72kg,总产值166763.5元,获得利润98390.5元,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网箱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总结如下。

塘注水后可直接安装网箱,网箱设置好后,再进行(放苗前15d)。清塘消毒选用生石全池带水清塘

灰,用量2250~3000kg/hm2,以杀灭池塘内的有害生物,同时改善底质;消毒后按4500~6000kg/hm2施入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使水色变绿[1]。

1.3网箱的规格与架设

网箱网衣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箱网目大小以

鳅种不能逃脱为准[2],采用网目为0.5~1cm。网箱长、宽、高规格为6m×3m×2.4m。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网箱上下八个角用毛竹打桩固定,用砖块作沉子。安装时,视不同区域的水深的差异,使网箱上部高出水面40cm以上,使箱底距池底50cm以内,通常浅水处箱底着泥,并在箱底层铺上15~(上层为泥土)。网箱养殖泥25cm厚的粪肥、泥土

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食台,食台需低于水面且距网箱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一般每个网箱内设置1~2个2m2的食台。在网箱上方加设盖网以防止鸟类的危害。箱与箱之间间距约5m,便于投饵和水体交换。泥鳅苗种放养前20d将网箱设置好,以便箱体浸泡在水中附着藻类物质,使网衣变得柔软光滑,可防止苗种入箱后擦伤体表。池塘内共设置70个网箱。

11.1

试验方法池塘选择

养殖地点位于赣榆县淡水养殖基地罗阳镇,

该乡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源。试验池塘为驻镇部队农场养鱼土池,避风向阳,东西走向,面积0.67hm2,水深2m,底泥厚10cm,池塘注排水方便,周边水草生长茂盛。池塘配有水车式增氧机1台、管理船3艘,其作为投饵和管理使用。

1.2池塘清整消毒除害与肥水

池塘注水前,对鱼池进行清整改造,四周修

整,并清除过多淤泥。然后经阳光曝晒1个月,池

收稿日期:2007-02-08

作者简介:徐国成(1973-),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的教学研究工作。

1.4水草移植

网箱设置并且消毒肥水后其内部必须移植水

-45-

渔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技术研究

草,水草种类有水葫芦、水花生、油草、浮萍等,水草经消毒处理,以免携带有害生物,同时水草可作泥鳅的隐蔽场所,夏季还可防止水温过高,调节水质,避免阳光直射,也利于泥鳅摄食生长。水草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3]。

以后逐渐缩小食场,最后把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注意摄食后及时清除残饵。

1.6.2水质调控

泥鳅喜肥水,养鳅的水要“肥、活、爽”,水色

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左右,溶解氧要大于2mg/L,pH值应保持在7~7.5。所以养殖期间要注意调节水质,应根据水质肥度合理追施肥料,可追施鸡、鸭粪等有机肥,用编织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水中,每次用量约0.5kg/m2;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可施硝酸铵2g/m2,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g/m2。如果发现水色发黑或水质过浓时,应及时换水。一般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20~

1.5鳅种放养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于5月1~10日,在市场收购规格为5~12g/尾

(平均8g/尾)、体长6~8cm的上一年鳅种,确保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购回后选择大小规格整齐的泥鳅种放养1箱,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

5~8min,有时收购也采用10mg/L的KMnO4溶液

及1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浴消毒10~20min。每箱放养鳅种40.32kg,平均每平方米网箱放养280尾,重2.24kg。

30cm。7~9月份当水温超过30℃时,每星期及时

更换新水2次以上,并增加深度;其它时间视水位和鱼的反应情况加注新水。如发现泥鳅大量上窜下跳,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要及时冲水并开机增氧,并注入新水[4]。

1.61.6.1

养殖管理

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技术

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泥鳅的食性很杂,

饵料种类较多,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植物性饲料有米糠、麦麸、豆渣、菜饼、玉米粉等,动物性饲料有鱼粉、蚕蛹粉、蚯蚓、蛆虫、螺、蚌肉、小杂鱼虾、畜禽下脚料等,此外还有人工配合饲料,动植物性饲料要做成团状饲料使用。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1)定时。鱼种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喂,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因此,每天投喂2次,在摄食高峰时进行投饵,分别为上午6:00~9:00时,下午18:00~19:00时;(2)定量。每天的投喂量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摄食状况、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以每次2~3h内吃完为准,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中期为泥鳅体重的5%~6%,后期8%~10%。泥鳅在夜间摄食量较大,因此,下午投饲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

1.6.3日常管理

专人负责,每天早、晚巡塘检查网箱,随时掌

握水质、水色的变化,注意观察泥鳅摄食和活动情况,做好投喂、水温、溶解氧等方面的记录;检查泥鳅生长情况,根据长势及时调整泥鳅的投饲量,每天及时清除食台残饵,捞出箱内漂浮杂物和死鳅。水草面积超过网箱面积40%时要及时清除。定期清洗网箱周围的附着物,保持网箱水体对流交换、溶氧丰富,并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如有漏洞立即补好,防止逃鱼。

1.6.4鳅病防治

网箱养鳅由于放养密度高,加上强化投饵水质

变坏,易发生疾病,因此,应重视预防和治疗。一是放养前彻底清池消毒,杀灭池塘本身病源生物;二是鳅苗入箱前消毒,用稀盐水或高锰酸钾、漂白粉溶液浸浴消毒,减少鳅苗体表病源;三是每半个月在网箱四周挂漂白粉袋1次,漂白粉挂袋方法是用二层纱布包裹100~125g漂白粉于食台周围,一次挂袋2~3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与此同时池中每1000m2用生石灰30~40kg化浆泼洒1次;四是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如果饵料投喂过多,每天应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以防污染水质,保

25~27℃食欲特别旺盛,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以及雷雨天时,泥鳅食欲减退,此时应少喂,

甚至停喂;(3)定质。饲料必须新鲜、营养丰富且组成相对恒定,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4)定点。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所以切忌撒投。饲养开始时全箱遍撒,

渔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46-

技术研究

持网箱内水质清新;五是每月投喂药饵3d,可在饲料中添加0.15%的土霉素,对防治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还应防止水蛇、水老鼠、蛙类、乌鳢、水蜈蚣、红娘华、鸟类等的侵袭和危害[4]。防治方法:一是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蛇、鼠、蛙侵入,发现后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二是进水口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水生昆虫随进水时进入池中;三是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方,箱底应铺上15~25cm厚的泥土,以免泥鳅与网箱底壁擦伤,造成皮肤损伤感染而发病。

泥鳅特有的肠呼吸功能,使泥鳅在网箱中经常上下窜动,吞食空气,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水鸟啄食,网箱上方加设盖网才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3]。

3.2放养规格、密度、季节和出售时间

放养泥鳅的规格为5~12g/尾,产出规格为

39~61g/尾,平均47g/尾;建议在以后养殖泥鳅

时,放养泥鳅苗种的规格可适当提高,以10~15g/尾为佳,其养殖上市时规格在20尾/kg以内,市场价格还要高一些。另外,放养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当鳅种来源不整齐时,应分箱饲养。

本试验网箱鳅种的放养密度平均为280尾/m2,未研究网箱饲养泥鳅合理的放养密度,从本试验看,如果后期不进行分箱饲养,密度不宜再加大,否则水质恶化、滋生疾病、影响生长。笔者认为,鳅种的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或增氧、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如果水质肥嫩、增氧流水、泥鳅规格整齐并体质好以及饲养条件技术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本试验鳅种放养时间为5月上旬,气温相对较高,由于捕捞运输操作,鳅种极易受伤染病,导致死亡,这也是本试验最终平均成活率仅为62.86%的原因。笔者认为,在苏北地区,水温较低的4月份即可放养鳅种,这样不易染病。另外,出售应在

1.7起捕运输与销售

秋末冬初集中起捕收获,另外,只要泥鳅达到

上市规格,再根据市场需要灵活掌握起水时间,适时捕大留小,提高产量和效益[1]。由于泥鳅多为鲜活销售,如运输不当易导致死亡,会造成损失。在运输中,可制作数十只竹箩,每只竹箩可装泥鳅

25kg。起运前,在竹箩底部铺上塑料薄膜,加水2~2.5kg,然后放入活泥鳅;运输途中,每隔1.5h

加水1次,可确保泥鳅鲜活,以提高经济效益[4]。

2试验结果

2003年11月26日最终收捕,经过近7个月

的精心养殖,0.67hm2池塘内的70只网箱共收获泥鳅10422.72kg,市场平均售价16元/kg,总产值166763.52元,总支出68373.04元,纯收入

98390.48元。经取样测量,最小个体体长16cm,体

重39g;最大个体体长22cm,体重61g;平均体长19cm,平均尾重47g,收获泥鳅176尾/m2,平均成活率为62.86%。平均每只网箱产鳅148.896kg,每箱产值2382.34元,折算产值132.35元/m2,支出54.26元/m2,利润78.09元/m2,经济效益显著。

12月份以前,否则极易冻伤。3.3

鳅鱼饵料

泥鳅为杂食性,应以动物蛋白饵料为主,要因地制宜选择饵料。当水温升至25℃以上时,泥鳅摄食旺盛,投喂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比例应提高到

33.1

问题与讨论网箱设置要合理

池塘设置网箱养殖泥鳅投资不大、见效快、风

80%。饵料还应经消毒处理后再投喂,饵料如果直

接投喂,往往多种寄生虫侵入泥鳅身体。随着泥鳅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5]。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险低、效益高,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求池塘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无污染;其次,网箱放置密度应合理,本次试验没有进行设置密度试验,但是一般认为不应超过池塘水面的20%,并且网箱间距应有3~10m,便于箱内外水体交换。

由于泥鳅不喜强光,网箱不宜设置在过浅的地

3.4日常管理

网箱养鳅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漏洞需立

即补好,以防泥鳅逃跑和有害生物进入网箱。泥鳅可以依赖肠呼吸,不易缺氧死亡,但在养殖过程

渔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47-

技术研究

中,还要勤刷洗网箱,保持箱体内外水体流通,使箱内水质活爽,使浮游生物进入箱内,促进泥鳅生长[3]。

3.5病害防治

泥鳅病害主要由于生存环境、病原体以及泥鳅

[1]杜忠臣.黄河滩区泥鳅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J].科学养鱼,

2003(1):14-15.[2]

黄文,张修协,李文健.泥鳅的网箱养殖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1):36-37.

体质三方面原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网箱养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所以水质容易恶化。恶化的环境又使泥鳅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病原体也容易繁殖。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在防病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饵,放养密度科学,保持水质肥、活、爽,放养前鳅种要消毒处理并剔除病弱苗种。还应经常泼洒生石灰浆与采用漂白粉挂袋法处理。

[3]方云东,孙友勇,王洪年.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技术[J].水产养殖,2004,25(3):25.

[4]柳富荣.泥鳅的集约化养殖技术[J].淡水渔业,2000,30(6):

23-25.

[5]储张杰.集约化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的生产试验[J].水利渔

业,2002,22(4):11-12.【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StudyontheTechniqueofNetCageCultureLoachesin

PondwithHighYieldandEfficiency

XUGuocheng1,ZHUZhongqin1,DINGChengshu1,CHENBiao2

(1.CollegeofMarineScience,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Lianyungang222005,Jiangsu,China;

2.AgriculturalSidelineBaseoftheNo.73081Army,LuoyangTown,GanyuCounty,Lianyungang222200,Jiangsu,China)

Abstract:Seventycageswereanchoredsecurelyinapondwhichwas6minlength,3minwidthand2.4minheight.Theloachesincageswereprovidedwithanimalistic,vegetativeandformulafeed.The2.24kg(280p)8cminlengthand5~12ginweightwerestockedinpersquaremeterofcagearea,8.272kgloacheswhichwere6~

loachesafter7monthswerecaught,theprofitwere78.09yuanandtheeconomicefficiencyisremarkable.

Keywords:loach;netcageculture;highyieldandefficiency!!!!!!!!!!!!!!!"

!!!!!!!!!!!!!!!!!!!!!!!!!!!!!!!!!!!!!!!!!!!!!"

!!!!!!!!!!!!!!!"

本刊声明

1.本刊稿件一律文责自负,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及其它权利者或因内容失真引起的纠纷,

由作者自行负责,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2.在不违背作者意愿的前提下,编辑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在稿件上注明。3.来稿一律不退,作者从投稿之日起,1个月未见答复,即可另行处理。

4.本刊敬请广大作者切忌一稿多投。同时,本刊在此重申,凡因一稿多投而临时要求撤换稿

件,恕不办理,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

《渔业经济研究》编辑部

!!!!!!!!!!!!!!!!!!!!!!!!!!!!!!!!!!!!!!!!!!!!!"

渔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48-

篇五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养殖示范项目建设

监利县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示范建设项目 1

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500亩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基地建设示范项目

申 报 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监利县500亩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基地建

设示范项目

1.2项目申报单位: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3项目建设单位: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4项目负责人:胡介贤

1.5项目地址:监利县新沟镇红阳村

1.6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

1.7项目规模:总面积500亩。

1.8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建设泥鳅人工繁殖与网箱养殖示范基地500亩。包括新建孵化设施600平方米,改造亲本培育池19.2亩,改造鱼种培育池96亩,改造成鱼池184.8亩,选育泥鳅亲本3900公斤,新建生产路240米,改造电力设施,配备增氧机械、应急发电机、运输车辆等生产设施,配备简易实验仪器设备和管理设备,技术咨询与培训。

1.9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概算总投资3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5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20万元。项目投资申请农业 1

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77万元,合作社自筹228万元。

1.10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11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年生产泥鳅鱼苗8000万尾,收入4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苗6000万尾,培育成3-5厘米规格鱼种1600万尾,收入16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种1200万尾,用作商品鱼生产400万尾,年生产泥鳅商品鱼4万公斤,年收入140万元,合计收入340万元,年生产总费用234.771万元,预测利润105.229万元。项目示范辐射养殖面积2000亩,新增受益农户可达300户以上。

1.12申报书编制依据

1.12.1《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1.12.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书编写参考大纲》

1.12.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

1.12.4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

发【2008】59号)

1.12.5《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1.13项目评价

本项目建设达标后,每年向社会提供泥鳅鱼苗6000万尾,鱼种1200万尾,可增加社会优质商品鱼70万公斤以上,创社会效益2800万元以上,合作社可生产优质商品鱼4万公斤.合作社年新增产值340万元,利润105万元,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监利县优质水产品板块建设,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项目可行,风险较低, 2

监利县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示范建设项目 3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建议予以立项。

第二章、合作社概况

2.1合作社基本情况

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组建成立,现有合作社成员10人,具有工程师资格2名,技术工人8人,经营水产业10年之久。

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90万元, 其中董事长30万元,监事长20万元,社员每人5万元..

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按股分红,利益均沾,同股同权,风险共担。

合作社现有养殖水面500亩,其中租赁面积76亩,合作社成员承包面积424亩.基地由新沟镇人民政府统一开展了“双认证”工作,通过了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品认证。

合作社法人代表胡介贤,由社员选举产生,合作社设董事会,董事长1名,监事长1名,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管理,下设财务部、购销部,办公设施齐全,有办公室100平方米,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合作社秉承“服务社员,谋取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为力求达到合作社、社员、社会三赢的目的,我们将以十多年的渔业养殖经验为基础,为社员提供“三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生产 3

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力争将泥鳅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网箱养殖打造成全省技术领先、效益良好的示范基地。

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见财务报告

合作社主要从事水产鱼种培育和成品鱼的养殖及销售,结构分为2个模块:一个鱼种培育模块;一个特种水产品成品鱼的养殖模块。主要品种为黄鳝、泥鳅成品鱼的养殖,2011年,发展黄鳝网箱养殖面积40亩,网箱400口,黄鳝产量14000公斤,销售收入97.8万元,发展泥鳅网箱养殖30亩, 网箱350口,泥鳅产量12300公斤,销售收入49.6万元,其它鱼类养殖面积230亩,成鱼产量85020公斤,销售收入58万元,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年产值205.4万元,经济效益逾82.1万元。

2.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无.

第三章、项目立项背景

3.1项目立项意义

监利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湖北省水产大县,年水产品总量25万吨,水产品商品率85%以上,实施名特水产品开发养殖对促进产业达标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丰富“菜篮子”工程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4

监利县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示范建设项目 5

义。

3.2必要性分析

3.2.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也在不断改变,消费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泥鳅是泥鳅、大鳞副泥鳅等统称,为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长江中下游分布最为广泛。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等优点,被称为水中人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进步,泥鳅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合作社通过开发发展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强合作社经济发展实力,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加社员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全县乃至周边县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快新技术推广步划,带动农(渔)民增收。

3.2.2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0~30℃,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 。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就会钻到泥里去,停止活动。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用腮、肠、皮肤呼吸,养殖饲料易得,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取得高的经济效益.

3.2.3泥鳅养殖发展很快,目前,江苏、安徽等地养殖较发达。监利县泥鳅养殖正处于发展阶段,我社自2010年以来,开始探索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2012年,发展泥鳅养殖网箱600口,每口网箱面积8平方米,投放规格300尾/公斤泥 5

篇六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一、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泥鳅的养殖池应尽可能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饵料来源丰富、植物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电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水为水源,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 。场地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按照养殖场地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池塘精养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

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稻田套养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

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水泥池养殖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二、泥鳅养殖模式

(1)野生泥鳅苗种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在每年的4-10月,野生泥鳅盛产时期,在泥鳅销售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把在市场上回收过来的小规格泥鳅作养殖苗种,投放在建好的池塘里养殖一段时间,等泥鳅销

售价格较高时捕捞上市,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一般每亩投放苗种

800-1000斤(规格多为每斤100-300尾),养殖周期5-12个月左右。在养殖管理精细的情况下,一斤苗种可增重1-3斤,饲料系数为3.5:1(即

3.5斤饲料长一斤成品鳅)。目前国内大多数泥鳅养殖是采用这种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在江苏的连云港、安徽的合肥、山东的微山湖较为普遍,该模式属于高密度暂养,称不上真正的泥鳅养殖。如养殖环境差、技术不过关、管理粗放,特别是没有养殖技术经验的养殖户用这种模式来养殖泥鳅,苗种、饲料投资成本太大、效益低下、养殖风险极大,不适应一般的养殖户。

(2)泥鳅生态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我们根据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国渔业工作者几千年的养鱼经验(如肥水养鱼,少投苗生长快,品质好产量大,成品价格高等经验),合理的运用在泥鳅养殖生产管理中。通过我们多年的试养总结证明,其养殖效益十分可观。该模式重点是:先要选择好优良的人工苗种品种,掌握好水质的调控管理技术,在整个养殖期间给水体培育大量的生物饵料来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并在池中种植浮水经济作物(空心菜、水芹菜等)来调节水质水温,为泥鳅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每亩只需投苗种5-15万尾,经4个月左右的饲养管理,每亩可出产优质成品鳅2400-3000斤,这一养殖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适应,正在国内各个地方兴起,是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见效快,一般养殖户都能接受的养殖模式(具体养殖效益请参照本网站效益分析)

篇七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及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及养殖技术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繁殖和饲养,发展泥鳅养殖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但是懂得其真正养殖技术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按照养殖其它鱼类进行养殖,获得的效益很小,许多进行泥鳅养殖的养殖户都不能获得很好的回报,甚至是亏本,导致有些人失去信心。因此,不少人注重开始学习泥鳅养殖技术,作为一名新手养殖泥鳅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河北星塔从一些客户交流中总结出了一些养殖经历,为新手提供如下建议。

一、选好种苗,合理选择优良品种。不同泥鳅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养殖效益是不同的。新手应根据自己的种养殖实际进行选择,泥鳅一般分池塘、水泥池、稻田和网箱四种种养。

二、选好场地,养殖泥鳅要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好且排水方面安静地带建造。

三、饲料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在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等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等植物饵料拌和蚯蚓、蝇蛆、螺蚌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

四、疾病预防,泥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质恶化,二是外伤。因此,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建造养殖场地要满足泥鳅的各种生活习性要求。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相互影响;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检查水质,看水色保证水质好;适当的时候在养鳅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和浮萍、水花生等漂浮,保证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放养密度,不能过大鱼体受伤或放养密度过大 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放养密度过大或泥鳅本身有伤,给病害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

六、把握好市场行情,新手养殖泥鳅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不能盲目跟从,结合市场行情把好养殖时节。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与人工繁殖方法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相关热词搜索:泥鳅网箱养殖视频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

1、网箱泥鳅养殖(共7篇)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池塘网箱泥鳅养殖优点是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是经济效益较佳、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网箱泥鳅养殖(2017-07-0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泥鳅网箱养殖托底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angluochuangye/8524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