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网络创业 > cctv7lanzhoulanian

cctv7lanzhoulanian

2017-07-05 09:53: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cctv7lanzhoulanian(共2篇)邓毓博网络牛肉面馆走红,价格23 5元12天卖1万份(附淘宝网址)兰州博士后辞去高校稳定工作网上卖牛肉面 1月20日,作为甘肃兰州“名片”的牛肉拉面,2014年末经一博士团队改良研制后,变身全国首款原汤型可携带食品在网络平台上热卖。“网络牛肉面馆”创始人之一的邓毓博是兰州本地人,他2011年从兰州大...

篇一 cctv7lanzhoulanian
邓毓博网络牛肉面馆走红,价格23.5元12天卖1万份(附淘宝网址)

兰州博士后辞去高校稳定工作网上卖牛肉面

  1月20日,作为甘肃兰州“名片”的牛肉拉面,2014年末经一博士团队改良研制后,变身全国首款原汤型可携带食品在网络平台上热卖。“网络牛肉面馆”创始人之一的邓毓博是兰州本地人,他2011年从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又去北京攻读博士后,随后供职于国内一所“985”高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博士后同学熊永平说出了自己在兰州旅游时,曾有连吃两碗牛肉面的经历,这深深打动了自小就有牛肉面情结的兰州人邓毓博。

  “是否能够发明一种口味地道、安全健康、操作简单的牛肉面,让全国各地的人不来兰州,也能吃到一碗正宗的牛肉拉面?”为了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邓毓博、熊永平两人联合另外一名博士生与两名硕士生分别辞去了他们此前所从事的工作,于2013年9月开始筹备开设“网络牛肉面馆”。

  邓毓博知道,要做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首先要保证肉汤和辣椒油的品质。为此该团队找到了一位兰州本地从事牛肉面行业30余年的回民老师傅,多次上门拜访取经,从老师傅那里学到牛肉面汤和辣椒油的独特配方以及关键技艺后,博士团队在甘肃平凉一家加工厂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工业化生产兰州牛肉拉面的全部核心技术,并申请到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网络牛肉面馆”将原汤熬好后,用真空灌装至马口铁罐头内并采取高温高压杀菌方式保存;而拉面则采用低温晾干的方式处理,这样一来,实现了产品在零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能保质一年的出色效果。

  “网络牛肉面馆”一经推出,销售量飙升。对于博士团队的转行,他们的家里人起初均不能理解,但通过他们一再的解释:只是想更广泛的传播讲述兰州牛肉拉面正宗的故事这份执着的精神,同时缓解异地食客的乡愁,也就逐渐理解了他们。

  问题:

  网络兰州牛肉面叫什么?叫“牛大坊”。

  网络兰州牛肉面价格多少?牛大坊兰州牛肉拉面 每份23.5元,两份包邮

  网络兰州牛肉面在哪买?邓毓博牛大坊网络牛肉面馆网址:http://shop114503097.taobao.com/

  网络牛肉面馆发明经历:

  款原汤型兰州牛肉拉面的创始人邓毓博,是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计算机专业博士后,曾在兰州大学信息学院任教。邓毓博告诉记者,他的“牛大坊兰州牛肉拉面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有5人,其中有2个硕士,1个博士,2个为博士后。

  在一次闲聊时,团队成员熊永平无意中说出自己在兰州旅游时,曾有一次连吃两碗牛肉面的经历。熊永平说,兰州街头的牛肉面好吃,口感朴实,能不能发明一种口味地道、安全健康、操作简单的牛肉面,让全国各地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几个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2013年9月,团队开始着手调研。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邓毓博知道,要做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首先要保证肉汤和辣椒油的品质。邓毓博团队找到了一位兰州本地从事牛肉面行业30余年的老师傅,多次上门拜访取经。起初,老师傅不能理解,觉得网上销售牛肉面不现实……

  经过邓毓博他们的再三请求,老师傅答应帮忙试试。“老师傅觉得能让全国各地的人吃到地道的兰州牛肉面,总归是好事。”从老师傅那里学到牛肉面汤和辣椒油的独特配方以及关键技艺后,他们开始了反复试验。

  “煮牛肉汤要用大锅,我们买了好几口大锅,一次买20多斤牛肉熬汤。每一次煮完汤后冰箱里就塞满了熟牛肉,我们几个经常拿着熟牛肉四处送人……”90多天的时间里,邓毓博和几个伙伴几乎天天喝牛肉汤,为的就是调出味道正宗的牛肉汤。 【cctv7lanzhoulanian】

  除了汤,面也是重要因素。为了能找到口感好、适宜长途运输的面条,邓毓博团队将超市、农贸市尝淘宝网上适合的面条全都买了回来,逐个试吃。“要找到合适的面条,还真是要费些工夫。我们吃了近5个月的面条(创业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个月的反复试验,一款零添加防腐剂,保质期一年的“网络版牛肉面”问世了:熬好的牛肉汤高温高压杀菌后,真空灌装至易拉罐。拉面采用了以低温晾干方式处理的皋兰和尚头手工面。香菜、蒜苗也经过真空冻干处理……

  为了让这款网络版的兰州牛肉面原汤更加地道,邓毓博邀请了近500名兰州本地人和200余名外地人,进行了试吃。“试吃后,大家都比较认可。”邓毓博说。

  “今年10月,我连续加班10天,特地准备了200多个牛肉面礼盒,在我表弟的婚礼上,送给每位来宾。”邓毓博的推广创意没有白费,客人们对这个礼盒好评不断,有的宾客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尽管当时还没有开始销售,但已有不少人打听在哪里有售,希望购买一些送给外地的亲朋。

  目前,这款原汤型兰州牛肉拉面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几个不包邮的省份没有订单外,其他省份均有人购买。火爆的销售情况,让邓毓博始料未及。“我们最初只准备了5000份产品,准备一至两个月消化掉……现货销售一空后,我们只能进行预售。”12月20日,第二批预售的3000份牛肉面开始陆续发货。

  12月20日,当记者见到邓毓博时,他正和几个朋友在办公室忙碌着。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他们几个人在快递箱里垫上气泡垫,并在箱子上贴上“易碎品”标示。

  “没想到在南方现在也能吃到这么地道的兰州拉面了,牛肉块够大,汤汁鲜爽,辣味纯正,总之赞赞赞!”“确实跟兰州本地的牛肉面很接近了,吃完一份过不过瘾……”“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让我在家也能吃到地道的兰州牛肉面!”

  上线销售以来,网络版兰州牛肉面收到不少好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包装箱纸质太薄,面条被压碎了”“醋包太满,收到时已被挤破”,邓毓博告诉记者,针对买家提出的问题,团队又进行调整,即将推出第二代“网络版牛肉面”。

  “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兰州建生产车间,还会推出重口味牛肉汤。面条的种类也将更加齐全,如毛细、二细、韭叶、大宽等,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在兰州牛肉面馆里能吃到的,网上也将应有尽有。”邓毓博说。

  “我们的愿望是让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客人,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与在兰州街头一样的牛肉面。”邓毓博说。

  兰州牛肉面馆延伸:

  兰州市民陈剑是牛肉面的铁杆“粉丝”,兰州市稍有些名气的牛肉面他几乎都吃遍了。12月1日,当他看到网上销售“原汤型兰州牛肉拉面”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2份。

  3天后,陈剑收到了快递。打开包装,牛肉汤、手工拉面、蒜苗、香菜、萝卜、油泼辣子、醋,一应俱全。

  根据包装盒上的“食用方法”,陈剑先将肉汤倒入锅中,放入香菜、蒜苗和萝卜,加热至沸腾后,将牛肉汤倒入煮好的面中,最后再放入辣椒油和醋。汤清萝卜白,辣椒红蒜苗绿,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兰州牛肉面新鲜出锅了。

  陈剑捞起一筷头面放入嘴里,紧接着又端起碗喝起了汤……不知不觉一碗面下肚。他赞不绝口:“汤鲜、肉香、面劲道、辣味十足……”

  “以前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从网上买过所谓的‘兰州牛肉面’——其实就是方便面,再加一包粉末状的调料……那个完全吃不出牛肉面的味道。现在这款原汤型的牛肉面很接近咱们兰州街头的牛肉面味道。” 陈剑准备多买几份,寄给海口的好友。

  网络兰州牛肉面在哪买?邓毓博牛大坊网络牛肉面馆网址:http://shop114503097.taobao.com/

  相关:

  兰州正宗牛肉面的做法秘密

  说起兰州牛肉面,那绝对是天下闻名,究竟怎么好吃,打个比方吧,吃过兰州的牛肉面,保证你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滋味,即使街上随便的一个小店,绝对的,吃过那个味道,再吃外地的即使挂了兰州正宗牛肉面的大牌子,即使同样的回民经营,无论叫啥,端上来的牛肉面,那也是涮锅水一碗,兰州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提着行李去牛肉面馆里吃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呵呵,牛吧……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的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桥麦椤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箩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

  原料:

  牛肉一块、牛骨头若干、葱段、姜片、八角、大料、香叶、草果、小茴香、花椒、白胡椒、良姜、肉蔻、筚拨、砂仁、陈皮、山奈。

  图解兰州正宗牛肉面汤的秘密——好汤是这样练就的

  做法:

  1、牛肉及牛骨头要用清水洗净,然后泡至少4、5个小时以上。我泡了一夜,中间换水;

  2、调味料用水冲洗干净,放入调料包里备用;

  3、将牛肉切开,一斤一块的样子,跟牛骨头放入热水锅,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调料包,小火炖2个小时肉即熟,捞出,放凉切丁待用;

  4、骨头在锅里继续炖2个小时后,关火,取出调料包;

  备料准备:

  1、香菜洗净、青蒜洗净切碎;【cctv7lanzhoulanian】

  2、白萝卜一根,切成扇形片,放入开水锅里焯一下,放入凉水冷却,以去萝卜的异味;

  3、另起一锅,放入煮好的牛肉汤,放入冷却的白萝卜片,煮软,加盐待用;

  4、煮锅里烧一锅开水,下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牛肉汤、萝卜片、撒上牛肉块、青蒜末、香菜末,根据喜好调上油泼辣子。

  牛肉面里,最提味的就属这勺辣椒油了,我家的辣椒都是从兰州带来的,是甘肃特产甘谷的辣椒,这个辣椒的特点是香而不辣。

  做油泼辣子也是很有讲究的,锅里多放些油,烧开后,冷却到大概100度,放入姜皮、花椒粒、草果、八角,一定是小火慢慢炸,用铲子慢慢翻炒,香味出来后,关火,撇去这些调料,然后倒入放油辣椒粉和白芝麻的小盅里。

  切忌温度不能太高,容易糊了,辣椒发苦。

  这是我能够了解到的家庭制作兰州牛肉面的方法了,至于那些老店里,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料单,据说差不多一锅好汤需要30多种调料,就这十几种,配出来的汤,已经家里飘出走在兰州大街上路过面馆的牛肉汤味了,做到这个程度,俺很知足了。以后再想家,俺就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了。

篇二 cctv7lanzhoulanian
鸡蛋灌饼老板的一天:很辛苦也很赚钱

   周玉山今年37岁,在连接中国传媒大学及其男生宿舍、跨越京通高速的天桥上,卖了11年鸡蛋灌饼。天桥一头儿是中国传媒大学,一头儿是它的校外男生宿舍。

   你甚至可以在大众点评的商户里搜到他的摊位:总体评价3星半,43条点评,都是同类商户里最高的。评价者几乎都是学生。但周玉山卖灌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原因是生意越来越不好了。从去年起,他又在附近加了一个炒面摊,卖炒面、炒饼、炒河粉、炒米饭,精力开始往那边转移。

   早上7点,周玉山骑着电动三轮(车后边部分是灌饼摊)上了天桥,靠南端停下。点起蜂窝煤炉灶,把配菜和调料摆好。揪面剂子,擀成长片,撒调料,绕成圆环状再擀成饼(这样饼便分层了),上锅烙,待饼呈淡黄色时,灌进一个鸡蛋。几个饼烙上后,开始烤肠、鸡腿肉和土豆丝。

   周玉山一般早上5点起床,今天5点半才在媳妇的催促下爬起来。和面(从前年起他已使用和面机),把各种配料装车,填好蜂窝煤,出发。“现在生意就那么回事儿,早起晚起都差不多。”周玉山说。

   7点40分左右,住在天桥南侧宿舍里的学生们,陆续走过天桥去学校上课。周玉山的摊子开始有了生意。买灌饼的都是学生,三三两两,基本都会要求加肠或者鸡肉。

   第一拨生意在8点20分左右结束。第二拨生意9点半开始,来自上10点课的那些学生。现在,周玉山都是10点多点就收摊。

【cctv7lanzhoulanian】

   今天上午,周玉山一共卖了30多个灌饼,不到200块钱。

   一个灌饼售价3块钱,成本大约1块5。加肠则售5块,加鸡肉5块5。肠的成本是1.17元,鸡肉1块4。利润率可观。

   但是这天生意特别不好。虽然现在买灌饼的人少多了,但平时一上午总能卖300块钱左右。

   周玉山2002年便开始卖灌饼了,和媳妇一起,最早在金台路9路公共汽车总站。刚开始他胆子小,只敢卖到早上8点,城管一上班就收摊。2002年,他只卖了6000块钱。

   当时在北京,鸡蛋灌饼还比较少见。随着业务的熟练和对环境的适应,周玉山的灌饼生意好了起来,每天都有人排队。

【cctv7lanzhoulanian】

   没多久“非典”了,很多做小买卖的都离开北京回了老家。周玉山没走,到租金更加便宜的管庄住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他发现传媒大学虽然处于当时还非常荒凉的东五环外,但附近人流已相当密集。2003年五一过后,他就把摊子支在了这个天桥下。来买灌饼的学生络绎不绝。

   桥下的问题是总有城管来抄。他就挪到天桥上,既不显眼,也不占路,城管管得少多了。他一直待到了今天,天桥边的那些树,从小树苗长成了可以遮阳的大树。

   在天桥上卖灌饼的头两年,每天周玉山夫妇只卖到上午10点多,下午周玉山去别的地方卖别的东西。他卖过毛鸡蛋,卖过凉皮,也给工地送过盒饭,生意都一般。夫妇俩后来改成全天在天桥上卖灌饼,从早上6点卖到中午,下午三四点再出摊,卖到晚上10点。

   10年前的鸡蛋灌饼和现在不一样,饼要小一些,烙到八成熟后在炉子旁边拉出来的一个架子里烤一下,口感比现在酥脆许多;也没有生菜、土豆丝、咸菜等配菜,更没有肉,只是灌进鸡蛋,放点辣椒和椒盐,撒上现在没有的葱花和香菜。周玉山说,现在这个没啥灌饼味儿了,都是肉的味儿。

   2003年刚来的时候,只有传媒大学西门(京通高速北侧)有一家卖鸡蛋灌饼的。天桥南边这片儿,周玉山是独一家,一天能卖出七八百块钱。那时的鸡蛋灌饼1块钱一个,周玉山每天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和面,5点就到天桥上开始烙饼。天亮人多的时候,摊子上已经有几十个烙好的饼了。“不然根本来不及。”人多的时候,经常是围着两三层人。“上一锅没烙好,下一锅的钱都交了。特别是晚上,车一推出来就排队。”

   有一天早上,几个女学生跑过来告诉他,昨天周杰伦来你这儿买灌饼了,戴着围脖裹得挺严的,经纪人还不让拍照。“哈哈,她们跟我说的,我也没注意,人挺多的。好像是2007年吧,来学校做啥活动,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周玉山的生意红火的同时,周围卖灌饼的摊子越来越多。尤其最近几年,在天桥南端东西两个楼梯口的路边上,分别起了几个灌饼摊。周玉山的生意开始减少了。

   这些年双桥(传媒大学所在地)一带发展迅速,随着地铁八通线的开通,住宅楼一片接着一片出现。现在到了晚上,天桥南侧路边挤满了做各种小生意的。

   于是3年前,周玉山和媳妇分开卖鸡蛋灌饼。他还留在天桥,媳妇在南侧小区门口。

   媳妇的灌饼摊到目前为止生意还算不错。小区门口只有她一个卖灌饼的,每天平均能卖五六百块钱,只是要早上6点多出来,晚上6点收摊。

   周玉山这个摊子日益不景气。他说,现在来的基本都是熟客,有的还是特意来的。“肯定越来越不好干,老学生越来越少了。”

   周玉山是河南信阳人,在农村长大。上世纪90年代初,初中毕业后,他被老乡带着到郑州上了个厨师学校。学了三个月后,他开始在郑州的一些小饭馆打工,干了一年,回家结了婚。

   媳妇和他同村。周玉山算是村里比较早出去打工的,他说,在村里见天闲着,也不挣钱,加上学的是厨师,“在村里没用,县城也不行”,便来到了北京。

   那是1996年。周玉山十八、九岁,在门头沟的小饭馆里打工。最早是配菜,一个月拿200块钱,两年后才掌上勺。路边小饭馆生意不稳定,周玉山经常被迫换工作,“老板看生意不好就换厨子”。他说干厨师那几年(

   出来做小买卖是媳妇的主意。她当时是纺织厂的女工,看到有老乡卖灌饼(郑州小吃)卖得不错,打算自己也学着干。

   两个人就都不打工了。干小买卖比打工累得多,每天起早贪黑,只能睡5个小时,累得不想吃饭,但回报也比打工高。最近这几年,周玉山夫妇平均一年能挣10万元左右。“打工不光挣得少,有的老板坏着呢,没有哪次工资能拿齐的,怎么也得压你一个月的。”

   住所也相对稳定下来了。从2003年起,周玉山一家便在双桥住下了,十几年间,虽然时有搬家,但不会离开这片儿。也是从卖鸡蛋灌饼开始,他们把5岁的儿子接到了北京。周玉山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北京上完初中便回到老家上高中了,女儿生在北京,现在上小学三年级。

   这些年,周玉山的大舅子、小姨子和一个姐姐都陆续来到北京,卖灌饼或是炒面。“都是我带出来的,不过他们现在生意都比我好,哈哈。”

   上午10点半,周玉山收了灌饼摊,去3公里外的农贸市场上货。他买了下午炒面摊要用的细面条、鲜河粉、豆芽,以及灌饼所需的肠和鸡腿肉。

【cctv7lanzhoulanian】

   中午12点半,他回到了家,开始准备下午的生意。

   周玉山租住在京承铁路南侧的一小片平房里,边上是一条浮满垃圾的水沟。他住的这排平房有个小院,但很窄,只能并排过两个人,说是过道更为合适。小院里有四户人家,除了房东老两口外,剩下三户租客都是每家住一间平房。

   周玉山的屋子在中间,不大,十几平米。过道另一侧是一个几平米的棚子,周玉山用来放货。平房的租金是400元一个月,棚子50元,电费平均100元/月(水免费)。

   周玉山是今年年后才搬到这边来的,以前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比这儿宽绰。虽说他对这个住处不怎么满意,空间太小,屋子里都是货,又挤又乱,但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们找房子特难找,楼房肯定不行,这么多东西、四辆(电动三轮)车没地方搁,上下楼这么多东西也没法弄。只能找平房,但这附近越来越不好找了。”年前由于北京某处大杂院失火,周玉山他们便被“赶”出来,不允许再群租大杂院。

   下午卖炒面需要准备不少东西。青椒、胡萝卜、青蒜,要切成丁儿或丝儿;细面条要蒸好,鲜河粉则要和上油。之后,他到院子门口擦卖炒面的电动三轮,“每天都得擦,油烟大,不擦显得特脏。”

   一切收拾妥当,已经中午1点50分了。周玉山煮了方便面当作午饭,打开电视,看他最喜欢的国际新闻。今天CCTV13里播的是马航失联和乌克兰事件。

   “喜欢关心国际大事儿。”周玉山说,“啥台湾的日本的,爱看(这些地方)与中国大陆相关的事儿。”

   下午2点多,周玉山可以稍微歇一会儿了。他说这十几年来每天都缺觉,如果中午不睡一会儿,下午盯不住。“稍微慢一点儿中午就挤不出来睡觉的时间,有时候看着看着电视就睡着了。”

   周玉山下午还要去接女儿和以前邻居的孩子放学。他和邻居搭班,早上邻居送,下午他接。

   女儿下午4点多放学。周玉山4点起来,开着一辆拉人拉货的电动车,去2公里以外的于家围小学。回家后,周玉山把炒面摊的东西都放到车上,接好煤气罐,开到北边2公里第二外国语学院宿舍门口的街边。

   这个路口除了周玉山,还有另外几家做小买卖的,卖熟食、手抓饼和煎饼。

   接孩子放学会耽搁不少工夫,周玉山到这里已经傍晚6点多了。他通常干到晚上10点。炒面、炒饼、炒河粉、炒米饭,价钱都是6块一份,加鸡蛋7块,加培根10块。周玉山说,卖这个也是差不多40%~50%的毛钱(毛利率)。

【cctv7lanzhoulanian】

   这里的生意比灌饼要好不少。从晚上7点开始,二外宿舍的学生就陆续过来买吃的。人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排队。有几个学生是专程过来买的,因为有同学买过之后说:“他家的味儿比别人的好吃。”

   今天晚上周玉山卖了大概有四五十份,300多块钱。他说,这里现在熟客也变多了,还有一些认出他是天桥灌饼的也会过来买。

   在这个地方做小买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有一个问题:很多拉土拉建材的大车来往,街上总是尘土飞扬。晚上要收摊的时候,大车越来越多,周玉山看着将自己包围的尘土,自言自语:“太脏了,真不忍心卖了。”

   周玉山对大车的反感也不完全是因为影响生意,一些城管的假公济私也让他不悦。“本来前几天罚他们(大车)了,以为没事儿了,但罚完钱又让开了,就是为了收钱。”同样的事例在他的灌饼摊也发生过。因为卖灌饼,他也没少被城管抄过。但是在前些年,城管都把抄走的家什拉到天桥东侧的一个私人停车场里,赎一次三五百块钱。“老那样循环有意思吗?又不是说不让干了。抄一堆车到那停车场,交钱就拿回来了。”

   “太腐败了。”周玉山说,“2008年以后抄得少了,现在都拉到城管大队去了。”周玉山对城管不满的地方其实并不多,除了一些城管乱收钱,也就是有少数城管喜欢耍威风。他说,今年年后,天桥北片新上任一个副队长,前些天看见他推着车在那边过,上来就骂。“他说你别给脸不要脸。其实我那天没卖,我就说你骂谁啊,怎么张口就骂人?他说,行啊,你愿意告告去,我就骂了。然后我拿手机把他胸牌照下来了,他也没较真。咱也不想把事儿闹大,我也知道我闹大他也没辙,闹到领导那儿他不好办。但其实我也没证据,他就不承认怎么办?也没录像没录音。”

   “就他最坏。”周玉山说,“走哪儿撵哪儿,大家都反映他事儿多。去年就见过一次,在桥下,上来就嚷,说你回老家去!”

   “也理解城管,就是别那么横,你撵走就行了吧。”周玉山说,他们这些做小生意的和一些平常比较客气的城管,关系处得其实都不错,“考试那两天,生意好,有的城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一个和周玉山相熟的中年男子逛到他的摊子前,跟他说旁边桥上两个卖小饰品的小贩为争地盘打起来了:“后来的那个说我今天交过钱(给城管)了,你不能在这里摆。”中年男子的神情颇为得意,跟周玉山说完后,转身快步跑去南边告诉更多的人,以防被他人抢先传播。

   周玉山旁边卖手抓饼的中年妇女也是河南口音,刚干没多久,生意不是很好,跑过来跟周玉山聊天。两人聊起一个卖烤面筋的人生意很好,周玉山叹口气跟她说:“他能耗,都是最后走。”

   周玉山说他一开始没想干这个炒面摊,因为做小买卖实在太累了,他早已疲惫不堪。去年灌饼生意更加不好之后,他也想过干别的。他告诉我,老家村里的绝大部分人都在兰州做假酒,他去年偷偷去了两趟兰州,但是由于媳妇的反对——风险太大怕被抓起来,并且从来没干过,不熟悉门道——便作罢了。干炒面摊也是跟老乡学的,由于有厨师基础和多年做小买卖的经验,他上手很快。“媳妇觉得还是小买卖好,风险低,见利也快。”几年前村里有人因为贩假酒被抓起来了,“花了几十万才给赎出来”。

   他也不知道这种小买卖还能再干多久。“早就干够了,但是确实没别的可干。”自从干上小买卖,周玉山一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尤其这几年,周末和学生节假日的时候他就跑到别的地方去卖灌饼,尽可能把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上。

   和他同时期开始在双桥一带干小买卖的人,很多都不在了,不是去了别的更为繁华的地段,就是回了老家。周玉山说,他之所以不离开这里,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女儿就读的朝阳区于家围小学,是所公立学校。

   这所学校的学费和书本费是全免的,每个月只交180块钱的午餐费。对于周玉山来说,公立学校是最好的选择:好的私立学校费用动辄几万,承担不了;差的又“乱七八糟”,不仅教学质量他接受不了,学费也并不是很低。儿子当初上的就是私立小学,每学期也要几百块钱学费。

   能上这所公立小学是很不容易的。入学时虽然通过了考试,但是由于报名的人太多,女儿还是没有进去。幸好那一年这所小学的校长是天桥灌饼的常客,女儿才得以“加塞”进去。

   这十几年,周玉山过年都没回过老家。他说回老家太麻烦了,本来就累,车票也不好买。老家家里什么都没有,回家过年,锅碗瓢盆都得新买。“用两天就扔那儿了,回头还得再重新弄。”周的父亲也老在外边打工,家里经常没人。

   “没时间”是周玉山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他已经把每天可用的时间利用到极致,争取多赚一点钱。在北京这么多年,除了天安门广场,他哪儿都没去过,更不用说带孩子去什么地方玩了。

   来北京将近20年,周玉山对这里已经习惯了,老家也就是有急事儿才回一次,印象早已模糊了许多。但是在北京,他仍然居无定所。“总不能老漂着啊,干这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他现在也会想,2003年,刚到天桥的时候,南侧的珠江绿洲小区正在建,5000块一平米。“当时借钱买也行啊,可咱没那个头脑。”

   “提起房子我就来气。”周玉山苦笑。2009年,他在老家县城买了套房子,上边住人,底下是商铺。他买得有些后悔:上边住人面积太小,下边底商由于所处的地方还没发展起来,既租不出去也用不上。这套花了30多万买的房子,现在还一直扔在那儿。

   去年,老家越来越多的人在信阳市里买了房子,周玉山也买了一套。“不都是比嘛,他们都买了我也就买了,还借了10来万块钱。”

   这几年,周玉山想过多次“回老家算了”,开个小超市也挺好,能养家糊口就行了。但是在北京再苦,每个月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还是让他一天天地在这里“耗”了下来。

   “过两年没准儿真回去了。”他想着等女儿小学毕业以后,就全家回信阳市里,让女儿在那里上初中,到时候现在上高二的儿子也上大学了(周玉山说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保持班里前五,考上大学的机会不小)。“(一家人)都回市里,也挺好的,也不能光想着钱。”

   晚上10点半,周玉山收摊了,开着电动三轮车回家。几辆卡车呼啸而过,飞尘满天。

   回到家还得刨土豆丝、洗生菜、熬酱,洗瓶瓶罐罐,准备明早灌饼的一切应用之物。进门的时候房东的狗又该叫了,又会吵到邻居,幸亏人家还不错,从来不说什么。


cctv7lanzhoulanian相关热词搜索:cctv-7 cctv7科技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cctv7lanzhoulanian”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cctv7lanzhoulanian"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angluochuangye/8655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