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016-07-28 11:06: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共6篇)经费预算及筹措深情相拥 真情沟通(寻找那些逝去的记忆)——经费预算及筹措方案 经费预算:住宿:600元 间×20间=12000元(住宁乡县城1晚,灰汤1晚) 餐费:200元 人×40人=8000元(早(4正(50元 人×4)自购酒水:10000元(含烟盒零食,多退少补)租车(豪华大巴):3000元...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经费预算及筹措

深情相拥 真情沟通

(寻找那些逝去的记忆)

——经费预算及筹措方案 经费预算:

住宿:600元/间×20间=12000元(住宁乡县城1晚,灰汤1晚) 餐费:200元/人×40人=8000元(早(4正(50元/人×4)

自购酒水:10000元(含烟盒零食,多退少补)

租车(豪华大巴):3000元(1台2天)

舞厅消费:2000元

篝火晚会:3000元

门票:70元/人×40人=2800元

保险:20元/人×40人=800元

影像资料录制:8000元(待定)

其他:5000元

以上初步共计:54600元(预估)

约1360元/人

经费筹措

同学聚会本着取之于同学用之于同学的原则进行筹措。根据预算(方案定好后进行经费预算),同学聚会过程中每位同学人均支出需要1360元。

主要用于:

(1)聚会期间的住宿、餐饮和宴会;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合影、影像制作的费用;

(3)活动期间交通的费用;

(4)其它费用。【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筹委会提议资金筹措本着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面上人均1000元,其余采取点上筹措。筹备委员会希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能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本次同学聚会。也希望经济条件有难处的同学,要量力而行,二十多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筹委会应认真搞好预算和决算,最后向全体同学报告,多退少补。原则上不多退,成立一个聚会基金,帮助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同学。

篇二: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金融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创新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

【2014】78号),《***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及17个专项方案,结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充分发挥和利用金融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要,做到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切实惠农、便民,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扶贫工作快速有序的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 从2015年开始,以全市**个贫困村,**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对扶贫工作对象进一步摸底、调研,准确识别;着力推进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建设,大力引进涉农金融机构、加快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渠道建设;积极争取货币信贷政策,定向调控政策和支农再贷款支持;细化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政策支持农村抵质押创新,不断扩大融资渠道和工具创新;筹措落实农村项目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着力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加大农业基础保障和种养殖风险分散转移、降低农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加快、加大金融扶持农业基础产业项目统筹建设力度,凸显集中连片扶贫工作效能,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脱贫;力争到2017年底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得到5万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贷款,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

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扶贫工作对象摸底、调研,准确识别

2015年***省有贫困户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识别贫困村270个、贫困人口建档立卡30.06万人。对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金融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金融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二)加快农村互助资金协会建设

各金融精准扶贫相关成员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强化落实《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农村资金互助协会的指导意见》、《***村级农村资金互助协会工作实施方案》、《***村级农村资金互助协会示范章程》,力争上半年**县、***区、**区实现全覆盖,下半年**县、**县实现全覆盖。在每村扶贫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其中省上安排20万元,市上配套20万元,各县区自筹10万元。

以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社)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注资等多元开放的融资模式,放大资金总量,允许该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来撬动金融机构贷款,不断放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协调和督促金融机构共同认可和充分利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全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幅达到20%以上。争取年底前实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落地开办,进一步创新妇女小额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等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融资渠道和工具。 (三)大力引进涉农金融机构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加大引进对农村金融市场熟知和运作的专业银行和人才,除目前在银主体涉农的商业银行13家银行外,要进一步协调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2017年底金融办负责其他相关单位配合协调中国银行在**区开设支行,推进***银行完成县域金融机构全覆盖。协调中银富登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在我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年内力争在***区再设立一家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区村镇银行全覆盖。协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大力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区、**区农村信用社合组***农村商业银行的筹组方案,不断扩大地方性银行的建设速度和支农惠农的工作。

(四)加快信用村建设步伐,协调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

按照《***信用乡(镇)及信用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信用农户评定管理办法》、《***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5-2018)》、《***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20)》、《***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意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办法》(完善中)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快“信用村”等建设,协调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要承担牵头,加快建立乡镇、村级金融服务站,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在乡镇、行政村增设金融网点和便民服务点,实现乡镇金融服务站全覆盖、银行卡支付乡镇全覆盖、金融便民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争取2017年末,全市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达由目前的13家增加到18家,经银监会审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由 1 家增加到10家、农村设立惠农服务点增设到1500个,转账电话服务点增设到1000台、POS机服务点增设到1000个,新增注册电商企业15户。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渠道“0”距离,真正把 “惠农福农、为民富民”的金融服务送到了农户家门口。

(五)争取国家货币信贷规模支持,强化定向调控政策和支农再贷款支持。

协调增强银行存贷比管理的弹性,落实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及利率市场化等货币政策,

【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在扩大贷款投放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规范和治理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和高收费行为,积极组织开展对金融机构落实收费政策情况的专项检查。人民银行***中支要积极利用政策,争取支农再贷款规模,争取降息、贴息政策,变“输血”为“造血”加大支农再贷款发放力度,发挥支农再贷款对涉农扶贫贷款的引导作用。 人民银行***中支、银监部门、金融办进一步加大协调驻银各金融机构要在盘活存量、用足增量的力度,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授信政策和审批权限,多渠道筹集信贷资金,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年底全市银行贷款增速达到18%以上,新增贷款达到70亿元以上,年末贷款余额达到480亿元以上,存贷比年末达到68%以上,其中园区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消费贷款等市政府重点关注行业和领域的贷款增速达到20%以上,年末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达到75%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外埠银行加大对我市的“涉农”金融资金的支持。

(六)支持推进农村抵质押创新,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使用

通过移民式金融扶贫和产业金融扶贫对接,一方面把分散在高山(旱塬)上的村民搬迁集中居住,另一方面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链金融扶持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市政府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在产业制定上向扶贫倾

篇三: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015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一)万莲水村概况

万莲水村位于绩溪县东北隅,皖浙两省、宁(国)绩(溪)临(安)三县市交界处,由原莲坑、水浪头、万富山三村合并而成,岛(石)洪(门)公路穿境而过,村委会所在地距乡人民政府36km,全村辖万富山、横坞、高山、安基坪、水浪头、里、中外莲坑,8个自然村,480户、总人口1640人,全部居住在崇山峻岭中。绝对贫困人口137人,占总人口的8.35%,相对贫困人口441人,占总人口的26.9%,是典型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全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0.2亩,山场资源丰富,宜林山场达18600亩,人均达11.3亩。因地处天目山系的余脉,十分适宜山核桃的种植与生长,山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村有山核桃经济林12000亩,其中中、幼林占2/3,村民收入主要还源于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增收渠道狭窄,小农意识强,组织化程度低。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扶贫方针,以扶贫工作到村到户为中心,以提高全村人口综合素质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为着力点,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加快万莲水村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整村推进实施项目(详见项目建议书)

(一)村级道路建设。

1、水浪头村口至万莲水小学路段道路硬化(见项目1—1),总投资1.53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0.8万元,自筹0.73万元;

2、莲坑口至里莲坑村道拓宽、路基补强、路面硬化(见项目书1—2),总投资36.31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20.00万元,自筹16.31万元;

3、万富山路拓宽改造(见项目书1—3),总投资13.07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7.0万元,自筹6.07万元;

(二)产业发展

山核桃标准化深加工及QS认证。总投资75.3万元,其中:请求财政项目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5.3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126.21万元,请求财政扶贫资金支持57.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8.41万元。

三、具体目标

1、完成村级道路交通网络,改善村民交通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

2、建立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17周岁以下青少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

4、贫困人口有病能在半小时内到达具有资质的医疗单位就医;

5、贫困户居住危房基本得到改善;

6、减少纯农业人口,使剩余劳动力一半以上转移至非农产业;

7、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整治,各自然村村内主干道得到硬化平整,并逐步建立环卫机制;

8、改造完成安全饮用水工程,使户户都饮上安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综合指标为: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以上。

四、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和落实项目责任制

成立万莲水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领导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组长,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担任成员。村委会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资金的筹措,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措施落实到人,建设和管理好公益性的扶贫项目。

2、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监督

推行参与式扶贫,让村民参与整村推进规划的设计,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公选扶贫项目,动员群众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扶贫开发的责任心,成立财务监督组,项目实施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项目,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

方案二: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20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见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11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青川县姚渡镇王家村特困村扶贫项目

二、申报单位:姚渡镇人民政府

三、责任单位:青川县扶贫移民局

四、实施单位:姚渡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地址:姚渡镇王家村

六、建设期限: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

七、立项背景:

(一)项目村基本情况

姚渡镇王家村位于姚渡镇东南部,属“宝电”库区移民村,是姚渡镇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距青川县城64公里,距场镇15公里。王家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93户768人,人均纯收入2800元,全村耕地1010亩,其中:退耕还林730亩,林地19000亩。“5.12”汶川地震及几次强余震使该村的农房、基础设施与产业遭受重创,王家村损失严重,193户共788间农房垮塌,总面积约面积15300m;圈舍垮塌约4000m;渠堰受损6000米;6个社人畜饮水工程全部损毁,使本就贫困的王家村雪上加霜。灾后后建以来,王家村群众积极投入到重建中,农房重建193户,其中:王家坪集中安臵点共有84户,20xx年11月,县委县22政府将王家村纳入全县十个特困村之一。

(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由于王家村属“宝电”库区移民村,“5.12”地震前王家村耕地少,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5.12”地震使本就困难的王家村雪上加霜,因此王家村特困扶贫项目建设,是王家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王家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王家村造福于民的需要;是王家村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王家村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需要。

2、可行性分析

王家村做为“宝电”库区移民村,一、二、三社村民相对集中,且建成集中安臵点一个涉及村民80户,覆盖王家村一、二、三社80%的村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对王家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姚渡场镇至王家村的大桥已于2015年建成,加快了王家村的灾后重建步伐,有利于扶贫项目的实施,能解决王家村一、二、三社村民的材料运输问题。二是营姚路的修建也将改善王家村四、五、六社运输难问题。通过前期多项工程的实施,加之全村群众对生活改善的渴求,更是有利于王家村特困村扶贫项目的实施。

八、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四建(建厨、建厕、建圈、建沼气池)工程:涉及王家村一、二、三社农户80户

2、硬化连户路:长1700米,宽1米,涉及农户34户。

3、院坝改造:1700平方米,涉及农户34户。

4、庭院文化:涉及农户100户。

5、人畜引水工程:新建人畜引水管道3000米,受益户数118户,人口437人【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6、居民点村道工程:新建村道500米路基并硬化。

7、居民点排污工程:新建化粪池2口(10m3/口),排污管道400米。

(二)产业发展

1、银杏富民工程:全村人均栽植20株。

2、生猪养殖:全村养殖规模达500头,发展养猪大户3户,带动其它农户分散养殖。

3、食用菌种植:全村发展木耳、竹荪100亩,其中大户3户。

(三)建设标准

1、公共设施:排污管网、大型化粪池由政府统一组织施工。

2、居民配套设施:建厨房、沼气、圈道、厕所,按镇村统一规划设计的施工平面图自行建设,不得私自更改标准。

3、居民配套设施标准:

厨房:节能灶、灶面贴瓷砖、地平硬化;厕所:冲水式或沼气式厕所、地漏、贴墙砖、蹲便器、吊顶;圈道:封闭式。

九、投资概算

工程预算总投资555.37万元,其中:四建(建厨、建厕、建圈、建沼气池)工程投资184万元、硬化连户路投资

8.5万元、院坝改造投资8.5万元、庭院文化项目投资15万元、人畜引水工程投资30万元、居民点村道工程投资35万元、居民点排污工程投资14万元、银杏富民工程投资20.37

万元、生猪养殖投资90万元、食用菌种植投资150万元。

十、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555.37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5万元;部门投入197.18万元;农户自筹323.19万元。

十一、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农户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将为安臵点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快了特困村扶贫建设进程,有效改善了王家坪居民点群众的人居生活水平,保证了农民早安居早乐业;二是促进了城乡环境整治,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缩小城乡差别,让山里群众提前享受城里人生活;三是方便群众交流与沟通,方便群众教育管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使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十二、保障措施(组织领导、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姚渡镇王家村20xx年特困村扶贫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特困村扶贫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经镇党委会研究决定,确定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具体实施。

(二)深入发动,加强宣传。村委会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宣传特困扶贫项目内容及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小组成员要进村入户,让群众对特困村扶贫建设的意义,政策要求,时间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管理,奖惩兑现。为确保特困村扶贫工程的顺利完成,经研究把特困村扶贫工程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根据整个工程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工作情况,实行奖惩。

篇四: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015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2016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6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16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2016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2016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2016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0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16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投资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2016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力,共投入财政资金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2016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个;共筹措资金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6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65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2016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万元,对我市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2016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2016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2016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五个能力”、发扬“六种作风”、达到“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2016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工作实际,加大政策调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努力提升农业财政工作层次和水平。

(六)加强新时期农业财政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办好2——3期培训班,提高我市农财干部队伍业务水平。

篇五: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015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天祝县大红沟乡东圈湾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天祝县大红沟乡人民政府

三、项目负责人:雷宏(天祝县大红沟乡乡长)

四、项目建设年限:20xx年10月——20xx年8月

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东圈湾乡村道路是该村群众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群众各种生活必需品及农副产品全依赖此通道进出。道路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如遇雨雪天气,交通便中断,还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已成为该村名符其实的“卡脖子”路段。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从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是当务之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道路通、百业兴的重要性,投工投劳修建该道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修建该路条件已完全成熟。

六、项目规模

该路长19公里,计划修筑宽度为4.5m,修建各类涵洞78米/13道,防护300米,并铺设10cm的天然砂砾。

七、项目资金预算和筹资方案

该道路共需资金78.8万元,当地受益群众自筹28.8万元(投工投劳折合),请求上级部门帮扶50万元。

八、项目实施方案

1、从20xx年10月份,在对该公路初勘基础上进行详细勘测和规划,并抓紧筹措资金,储备工程用料。

2、从20xx年5月份起,着手动工,力争8月完工。

3、20xx年9月底申请有关部门对项目验收并交付使用。

九、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

乡上成立以乡长雷宏同志为组长,乡经委主任杨成宝同志为副组长,以白玉山、钱正元、汤国元、陈文平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杨成宝同志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切实抓好项目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方案二:大冲坡入组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下水母村位于化处镇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2.2公里。辖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含下水母、龙潭寨、三家寨、大冲坡4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总户数317户,人口1503人。居住有汉族和布依族两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人。劳动力800人,其中,男440人,女360人。下水母村特困31户,109人。耕地面积814亩,其中田407亩,地407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4亩。用材林400亩,经济林100亩。人均吃粮为28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650元。属我镇的贫困村之一。外出务工人员为80人。森林覆盖率30%。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泥硬化入组道路长600m,宽3.5m,路面厚0.15m,共2100m。

三、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0万元,农户投工投劳1000个,折资5万元,具体概算如下:略

四、技术标准

由县交通局、村管所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扶持效果。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进度安排工期6个月

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1月31日,项目申报。20xx年12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全面完成。

(二)资金安排

1、项目启动后,先拨付工程量30%的资金作启动。2、施工中期,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量的60%用于购置材料。3、余下10%的资金款项待工程完工验收后一次性拨付,用于项目建设各项费用的结算。

六、组织管理和管护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任红

成员:吴德新张青李文江唐宽陶敏褚仁能姜华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宽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督促、协调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工作。

1、项目启动后,具体明确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使扶持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2、项目资金严格执行村财镇管村用及报账制度和公开制,严格审批程序手续,同时成立专门的财务小组,张青任组长,成员有陈华、张应勇,由张应勇任出纳。

(二)管护措施

1、发动、组织群众投入劳动力,共同实施。

2、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由上级部门及镇政府交付村支两委使用。

3、以下水母村农户为主实施管护,成立项目管护小组,出台项目管理办法。

方案三:和平镇官罗村村屯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制订好项目的计划,加强项目具体管理,提高工程的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效益如期实现,特制订官罗村村屯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

由刘日昌担任组长,覃永火、吴青标担任副组长,组员有:刘立仕、刘有昌、袁冀仁、袁能祷、刘立焕、刘立金、刘云昌、刘立展、袁能远、袁贤德、邓表静、李成昌、覃保文。由刘立仕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制订,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招、投标以及根据此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

二、成立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请有资质设计的部门进行设计,从本工程项目成员中选择对工作负责,有一定业务水平知识的同志负责监督,检查施工。同时请交通和城镇建设管理站等,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对每道工序的质量严密把关,对负责质量管理的每一个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工程质量。

三、成立工资程资金管理小组

由袁能祷、刘立仕同志任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在项目实施管理小组领导下,负责项目工程的整个资金管理、调配、使用和核算,以确保整个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为保证资金的调配、使用,在银行设立专户,以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和能及时安排使用。绝对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把工程项目资金挪作它用。对擅自使用项目资金,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严肃处理。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总投资4.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2万元。

本项目计划安排于2015年实施,20xx年3月底完工。

五、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

为了按期按质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对资金的调配、使用,由工程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防止贪污、挪用项目资金的不良现象发生,在审核中一经查出,发现有以上现象,一定要从严处理,以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

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项目资金的按时投入

根据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除了认真按要求管好用好上级补助的扶贪资金外,争取社会和各单位、团体的资金投入,同时进行宣传发动,使群众充分认识项目的好处,从而争取各界人士、群众的支持,自觉捐款,自觉义务投工投料,从各方面确保项目资金到位,使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七、领导负总责

此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的效益工程。因此,项目管理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对负责此项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不过问、不关心、不负责,要严肃处理,使整个项目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使整个工程能按质按量完成。

八、确保安全施工

安全工作是此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除了主要领导抓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外,对整个项目施工的人员时刻进行教育,按施工工程序施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方案四: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上油岗乡位于潢川县东北部,潢川、淮滨、固始三县结合部,全乡国土面积9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812人,辖17个行政村,京九铁路、三十里长岗纵贯全境,潢淮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潢川东北外循环线在首集交汇。上油岗北依淮河,西靠小潢河,东临白露河,由于地处三河夹一岗,易旱易涝,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历史上是灾区乡、农业大乡,2002年被省政府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一木二白”产业,速生杨树种植面积全县第一,白鹅、槐山羊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已发展成为上油岗的特色经济。

该项目位于上油岗乡上油岗村,西临淮河、小潢河,属淮河行洪区。全村现有耕地1760亩,辖10个村民组,356户,1489人。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差,是一个有雨即灾的贫困村、重灾村。1992年国家淮委投资2218万元建成了上油岗保庄圩大堤,从此上油岗村告别了十年九灾的历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上油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上油岗至胡林公路成为外界通往上油岗村的唯一通道,通往村组的只有小土路,造成农副产品运不出,市场交易额低,极大地制约了上油岗村及邻近村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2015年,上油岗村被上级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解决了苏台、上湾等几个村民组的行路难问题,但仍有

刘台—保庄圩大堤2公里,原为3—4米宽的小土路地势低洼,建设标准低,使用多年,缺乏维护,目前损毁较为严重,遇阴雨天气行人无法正常通行,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的交通状况不仅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而且对于潢川北部的窗口形象,也有着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上油岗村改建水泥路项目迫在眉睫。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发改委、以工赈办以潢发改字[20xx]57号下达了刘台至保庄圩20xx年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依据此文件精神编制该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地点

潢川县上油岗乡上油岗村刘台组。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上油岗村刘台至保庄圩砼路面长2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砼厚18厘米、路面砼宽3米。

四、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为砼水泥路面,强度设计为C25。

五、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路面处理6000元,路面砼工程291200元;过路涵2800元(详看工程预算表)。

(二)资金来源

省交通配套资金27万元,市、县配套3万元。

六、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1、乡政府已经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徐文强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上油岗乡上油村道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宽松的环境和组织保证。

2、严把质量关,择优选用有资质的施工队伍,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现场跟踪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3、积极组织群众出工出力,协调土地,统一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操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程。

七、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

(一)在乡村的组织、监督下,优先使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施工,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

(二)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出工情况,并将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支出和具体情况在公共场所张榜公布,公布期不得少于7天。

(三)每个工作日八小时,按照当地不低于50元/日劳务报酬数量标准,公布期满,各方无异议后,实施单位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应付劳务报酬发放完毕。

八、工期安排

工程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xx年6月20日完成工程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从20xx年6月21日至7月20日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第三阶段从20xx年7月21日到7月31日组织检查验收并投入正常使用。

九、项目资金管理

(一)资金到位后,上油岗乡将组织人大、纪委、财政、村建中心等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不挪用转借和挤占项目工程款;乡政府将按县发改委、代赈办的督导要求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施后,先拨付30%的项目启动资金;待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再支付60%;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通过使用证明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拨付,质量保证期为一年。

十、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解决上油岗村近1000人贫困人口的行路难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增强项目区与外界的商品流通量,充分开发利用河沙资源,加速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制约上油岗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使项目区近1000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是一项利村、利民、利社会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十一、工程后期管护措施

项目建成后,乡政府将配齐管护人员,落实养护责任,确保国家一次建成,群众永久受益。

篇六: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2015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方案一: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其中: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5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5-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5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5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扶贫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扶贫攻坚资金筹措方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产业扶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5174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