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2016-08-05 09:11: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共6篇)家长式管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起点较低,以家族成员为最初的创业班底,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家族式企业。其实,家族式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从众多案例来看,家族式企业本身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而家长式管理才是众矢之的,被许多业界人士诟病。家长式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权集中在最高领导者手中、以人为...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长式管理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一篇

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起点较低,以家族成员为最初的创业班底,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家族式企业。其实,家族式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从众多案例来看,家族式企业本身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而家长式管理才是众矢之的,被许多业界人士诟病。

家长式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权集中在最高领导者手中、以人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这是“小企业病”的症状之一,众多中小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家长式管理的主要特征有:

1.强势领导,弱势团队。由于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最高领导者手中,老板的强势,必然导致管理团队处于弱势,使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减弱。这种粗放的、依赖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在企业发展初期是迫不得已的。但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领导人就会力不从心。

2.任人唯亲,形成人才进入的壁垒。企业的主要管理职位由亲属担任,容易造成管而不严,督导不利,决策失误。并且家族成员只能上、不能下,常常指鹿为马,形成人才进入壁垒。外人的意见和建议听不进去,必然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

3.决策随意性大,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由于家长式管理主要依靠最高领导者的个人直觉、经验,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形成了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有:权力的大小取决于老板的信任度和与老板的亲疏程度;项目或任务的进展不是根据指令、计划来执行,而是取决于相互之间的面子,以及公司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斗争结果;最终的业绩评价没有制度依据,没有过程考核,而是根据老板好恶来决定。

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家长式管理成本低,决策效率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突破这样的管理模式,将因此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家族企业在5年内破产,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家族式企业要想持续发展,绝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主动摆脱家长式管理的模式。笔者认为,家族式企业要建立现代家族公司管理体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由个人主观决策型管理体制向制度

化管理体制转变。依靠统一、透明的制度来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任用机制和激

励机制。家族式企业必须为员工营造平等竞争、任人唯贤的发展氛围,使亲属员工与外部员工之间,老员工与新员工之间能平等竞争、和谐相处。

3.适当放权。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战略决策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企业领导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拿主意;二是用好人。”在提到靠什么领导企业时,他说:“一靠以身作则,二靠个人权威。总裁的最高境界是靠精神来指挥,要少抓业务,把时间花在多创造工作条件上,让别人去抓业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企业的最高决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累死自己或者把企业做死。

4.实行股权多元化。家族式企业的股权单一化必然导致单一的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多渠道融资,并可以借鉴蒙牛等知名企业的做法向优秀员工送股份,使企业的股东组成结构多元化和科学化,进而优化企业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分配。

(刘 蒙)

企业文化选择题 2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二篇

第一章

多选

1企业文化作为微观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属性(ACD)

A客观属性B主观属性C亚文化属性D经济管理文化属性

2企业文化的功能(ABCDEF)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激励功能D稳定功能R教化功能F辐射功能 3企业文化按发展状态可以分为(BCD)

A萌发型文化B成长型文化C成熟型文化D衰退型文化

单选

1下列哪项内容不是洋葱说的层次(C)

A表层文化B中层文化C内层文化D核心文化

2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层包含(A)

A组织机构、管理制度B基本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

C规则。办法、细则、要点、电脑作业说明书D管理制度

3在企业物质文化诸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

A企业产品要素 B企业技术C企业环境D企业制度

4企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D)

A支架B核心C血液D细胞

5企业文化是一种推动生产力的强大要素。它是一种来自文化的力量,也可以叫

(C)

A同心力B作用力C文化力D生产力

6企业文化是一种(A)

A观念形态的价值观B理论C工具D管理活动

7以企业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类型为(D)

A竞争型文化B务实型文化C创新型文化D目标型文化

8从人员结构上看()是企业的灵魂

A企业模范人物B企业家C企业员工D企业中高层领导人

9下列哪项不是企业价值观取向(D)

A经济价值B社会价值C制度价值D伦理价值

10下列哪项企业文化功能与“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相一致() A能聚功能B激励功能C稳定功能D辐射功能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 A )。

A价值尺度 B生活方式 C奋斗目标 D内在动力

2企业价值观的作用除链锁效应、促使企业作出反映外,还应包括( C )。 A提高劳动效率 B增强竞争力 C引导员工行为 D提高社会效益

3现阶段,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 B )约束机制。 A企业公共道德 B企业社会道德C企业环境道德 D企业人际道德

4一个企业的基本特性是由其( B )决定的。

A、精神 B、价值观 C、理念 D、形象

5 企业的( C )指导、制约和统帅着企业中其他一些价值观。 A、员工个人价值观 B、群体价值观C、整体价值观 D、企业价值观 6在企业价值观引导过程中,表率首先是(D )

A.普通员工的表率 B.管理人员的表率C.科技人员的表率 D.企业家的表率 7对企业员工行为其导向作用的规范作用的是( A )

A、企业价值观B、企业精神C、企业道德观D、企业形象

8具有特定性质、特定任务、特定宗旨以及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的个别企业就是企业精神的载体,这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中的( C )。

A、主体内容 B、形态特征 C、载体基础 D、发展机理

9企业精神是企业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精心培育而成的,并且为全体员工所认可,这就是企业精神的( D )。

A、主体内容 B、形态特征 C、载体基础 D、发展机理

10以企业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为代表,将其精神品格和优秀实际总结、升华为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的表述方法是( A ),它最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A、人格升华式B、名人名言式C、经验荟萃式 D、传统继承式

多项选择题

1在心理上,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往往处于( ABC )三种状态并存。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行动

2企业理念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A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 C企业价值观 D企业精神 3企业精神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精神是( ABCD )。

A企业长期培育的“精神内核” B全体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 C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 D企业家倡导的

4企业精神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精神( ABC )。

A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B能提升企业形象

C能激励企业家紧跟时代、务实创新 D能实现企业价值观

5企业精神培育的具体操作要完成( ABD )三个阶段。

A企业特色精神的确定 B企业精神的教化 C企业精神的落地 D企业精神的物化

6( ABD )构成了企业文化学的理论体系。

A企业理念体系 B企业道德 C企业价值观 D企业制度文化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A)P84

A.服务于生产,造福全体成员B.创造剩余价值,服务人民

C.改进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

D.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发展和谐文化

2.“没有落后的员工,只有落后的领导”,体现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C)的主体作用。P89

A .建立常抓不懈的育人机制B.制定职工高度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C.构建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D.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

3.企业文化的(D)两个环节论证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P85

A.生产和发展B.创造和发展C.生产和实践D.创造和实践

4.只有(A)高度认同,才能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的理想、目标、使命和价值观等达到高度统一。P87

A.价值观B.员工能力C.企业制度D.企业目标

5.(B)是集中体现企业主流文化、被企业推崇、被广大员工一致效仿的特殊员工。P90

A.企业领导B.企业英雄C.企业引入人才D.企业表彰员工

6.原发型示范效应是原发实现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B)。P91

A.较大B.较小C.稳定D.分散

7.蒙牛在其文化手册里,用关于狮子和羚羊的寓言故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意识。这是(D)的方法。P99

A.故事理念化B.员工激励化C.自我学习化D.理念故事化

8.使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外化为企业成员的行为,就在于把企业价值观(A)。P92

A.人格化和形象化B.表面化和通俗化C.激励化和认同化D.广泛化和持久化

9.企业文化是在(C),是企业人共同创造的结果。P102

A.基层实践形成B.中层逐渐形成C.上层确定形成D.企业诞生形成

10.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形象等,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由(B)进行决策。P102

A.董事会B.企业家C.党群干部D.高层干部

11.敬业精神体现在(D)、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实干精神。P108

A.冒险勇气B.协同工作C.学习精神D.忧患意识

12.培育企业家队伍的根本点在于培养企业家的(B)。P110

A.管理能力B.创新精神C.发展眼光D.文化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行为是对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误区(ABD)。P85

A.管理上忽视“为了人”的价值理念

B.“家长式、粗暴式、霸王条款”的管理

C.把个人的价值观统一到企业的价值观

D.使用不体现行业个性特色的“舶来”文化

2.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有(BCD)。P86

A.体谅人B.爱护人C.关心人D.实现人

3.企业英雄的分类,包括(ABCD)。P93

A.领袖型B.开拓型C.廉洁型D.智慧型

4.企业文化的变化通常十分缓慢,企业家常常能及时发现企业文化上的问题,并能(ABC)。P104

A.大胆创新B.打破惰性文化C.建立新文化D.增加生产投入

5.科学的选拔企业领导人的方法有(ABC)。P111

A.企业领导人从市场中来,通过检验

B.政府监管对“经理人市场”的建设、管理和监督【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C.明确被任用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D.加强被任用人的权利限制

第四章

1、西方人性假设理论中,( C )的提出是管理学的重要转折点,开创了“行为科学”学派。

A、“工具人”假设 B、“经济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文化人”假设

2、下列不属于是学者从整个企业文化的宏观视角来探讨企业管理科学的学说流派( D )

A、威廉·大内 B、特伦斯·迪尔 C、艾伦·尼迪 D、松下幸之助

3、Z理论是谁提出的( A )

A、威廉·大内 B、特伦斯·迪尔 C、艾伦·尼迪 D、埃德加·沙因

4、下列不属于Z模式中企业关系中的整体关系是( A )

A、企业与企业 B、企业与职员 C、雇主与雇员 D、雇员与雇员

5、谁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定性的研究( D )

A、威廉·大内 B、特伦斯·迪尔 C、艾伦·尼迪 D、埃德加·沙因

6、双S文化分类模型中,属于社交行高、团结性高的是( B )

A、网络型文化 B、共有型文化 C、图利型文化 D、散裂型文化

7、在企业文化方格图中,“9.1”属于( C )

A、情感型文化 B、平庸型文化 C、趋利型文化 D、理想型文化

8、下列不属于企业文化方格的“人本化”内涵( C )

A、培养人的能力 B、激励上进心 C、宽容精神 D、培养协作精神

9、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理论部包含下列哪一项( B )

A、玻璃式经营 B、钢铁式经营 C、自来水哲学 D、水坝式经营

10、不属于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的是哪一个( C )

A、《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B、《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C、《日本的管理艺术》

D、《企业文化与领导艺术:动态研究》

11、(多选)管理过程学派将管理的职能进行了概括,下列哪些属于该概括是

(A.B.C.D.E)

A、计划职能 B、人员配备职能 C、领导职能 D、组织职能 E、控制职能

12、(多选)下面哪些是学习型组织的要素(A.B.C.D.E)

A、共同愿景 B、团队学习 C、自我超越 D、系统思考 E、改变心智模式

13、(多选)下列属于企业文化方格的“市场化”内涵的有(ABCE)

A、反危机理念 B、冒险精神 C、行动意识 D、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 E、诚信原则

14、企业文化方格论中典型的企业文化包括(A.B.C.D.E)

A.沙漠型文化 B. 情感型文化 C.趋利型文化 D.平庸型文化 E.理想型文化

15、(多选)威廉大内的Z理论中以____和______为基础阐述Z型模式的基本特征.( AB )

A. 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中国模式 D、英国模式 E、德国模式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优秀的企业文化(C )

A、是伟大的思想或响亮的口号 B、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C、是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 D、指导企业围绕一个战略奋斗到底

2、下列哪个不属于企业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D)【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A、理念 B、物质 C、制度 D、精神

3、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企业物质文化(B)

A、招牌 B、标语 C、标志 D、印刷品

4、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要限定在求生存和增强( C)的范围内。

A、生产率 B、利润 C、竞争力 D、市场占有率

5、企业文化变革的最大障碍是( D)本身。

A、心理 B、领导 C、企业 D、文化

6、企业领导的个性决定着企业文化的( D)。

A、生命 B、类型 C、发展 D、风格

7、(B )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

A、企业职工 B、企业家 C、经营者 D、管理者

8、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A )。

A、价值尺度 B、生活方式 C、奋斗目标 D、内在动力

9、企业价值观的修正就是对原有价值观的( C)。

A、否定 B、保留 C、扬弃 D、继承

10、制度文化是(A )的载体。

A、精神文化 B、社会文化 C、企业文化 D、传统文化

11、企业的文化渗透不包括(C)

A、时间渗透 B、精神渗透 C、物质渗透 D、行为渗透

二、多选题

1、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BD)

A、是所有人的最佳工作地点 B、根本不容纳不愿执行或不符合它的标准的人

C、一定是成功的企业 D、在关键时刻赋予企业核心价值观新的意义

2、具备下列(ABC)条件时,求助于外部人员来领导企业文化变革才是最可取的。

A、专业性强或高科技行业 B、具有本企业领导所没有的才能或专业才能

C、原领导能力有限,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D、企业资金雄厚

3、下列哪些文化属于低风险文化(BD)

A、攻坚文化 B、过程文化 C、强人文化 D、拼搏与娱乐文化

4.下列(ABCD )情况属于企业文化变革的时机。

A、企业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B、行业竞争激烈

C、公司业绩每况愈下 D、企业改制

5、学习型领导塑造包括(ABD)

A、创造文化 B、接受新理念

C、保持上下距离 D、富有挑战精神

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1.( A)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

A.企业理念识别 B.企业制度 C.企业信誉 D.员工素质

2.( B )主要是衡量舆论评价量的大小,不涉及舆论的质的价值判断。

A.美誉度 B.知名度 C.销售量 D.利润率

3一般( A )多采用封闭式的问题,而访谈则偏重开放式的问题。

A.调查问卷 B.专题讨论法 C.问询法 D.实验法

4企业识别,从含义上来理解,就是企业( C )识别,或企业形象塑造。

2015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三篇

第1篇: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

客户信息的搜集和资信调查

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客户信用分析管理

客户资信评级管理

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二、客户授信制度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4个方面:

赊销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

客户信用申请制度

信用限额审核制度

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批制度

三、应收帐款监控制度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制度化:

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

销售分类账管理与账龄监控制度

货款回收管理制度债权管理制度

第2篇: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重要性及完善

摘要:简要阐述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经营管理目标偏差、基本管理职能欠缺、应收账款管理滞后、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为了搞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实施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以及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新晨范文网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以及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债权管理制度。

三、结论

我国加入WTO已经快7个年头了,如今的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市场竞争的加剧,老的套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的“三角债”使很多企业尝到了不讲信用的苦果,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央开始重视诚信这一话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信用国家”的口号,可见,讲究诚信非常重要。而企业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中国的信用,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起来。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企业无信,又谈何发展壮大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解决了自己的信用问题,才能立足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

第3篇:关于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初探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首先,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正处在建设时期,在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健全,尤其表现为法律法规和个人、企业信用征信和数据库的不完善。因此,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此大环境下也处于探索阶段。其次,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

较短,在打破计划经济配置资源和产品的大环境下,诸多行业逐渐步入买方市场。生产企业在生存压力下较难顾及销售的信用风险,仍停留在片面追求产值或销售收入的阶段。第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架构不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架构主要是指负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部门设置及其它部门责权利的分配。企业信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贯穿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质量的监控、信用额度的设定、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生产经营全过程。而且它与营销、财务管理相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应该超然于营销和财务部门,这样才能摆脱销售压力的干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监控,科学地评价销售风险;而“超然”并不是把信用管理和营销、财务完全割裂开,而是相互协调,以达到收益与风险最佳配置的目标。据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个报告统计,中国的涉外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中又有93%是跨国企业,或者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而对于诸多的内资企业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几乎是一片空白。

诚然,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新生事物,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阶段,但企业信用管理,企业诚信品格造就,对于每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品牌,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都把它视为扩大企业财富、培植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事实证明:“企业诚信——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条价值链。有了诚信,才有了企业品牌,才有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竞争力,必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技术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包括企业全体员工在内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品格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造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理念、企业品格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比尔·盖茨认为,微软以诚信为本,并养成诚信的品格,即使一时不能获得成功,但必须诚实守信,守可失去全部财产也要保持人格尊严。因为,企业品格就是财富的源泉,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诚信,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很难立足的,而失去诚信后还想获得成功,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内涵应该包括对内和对外的信用管理。

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是市场微观的主体,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诚信,首先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本能,但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和道德。企业自身从思想上要以诚信原则自律,通过制定优秀企业文化,培养企业诚信素质,使企业生产经营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之上,把好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制假售假,欺骗坑害消费者,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如三钢集团公司用“诚信、精品、双赢”的经营理念指导和保证诚信经营,这是三钢成功的坚实基础。三钢提出:“炼铁炼钢先炼人,治厂兴厂德为先”的口号,十里钢城洋溢着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的浓厚氛围。他们依靠科技进步,精细管理,在生产的各个工序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出精品。集团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和冶金质量管理协会授予质量和服务“双十佳”企业。该公司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全行业先进水平,连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2015年10月,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三钢的形象是诚信的形象,正是由于全体员工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才使三钢的事业赢了不断进步与发展。

从企业外部来着,包括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和规避债权的风险。

企业产品售后的诚信服务,是建立企业声誉,赢的市场竞争的一个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声誉可以说是向消费者传达得最具价值的信息,这种声誉一旦被建立起来,它将产生极大的价值增值。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有一句名言叫“服务到永远”。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实现80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0%。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30%左右。三钢集团公司为了做好售后服务,设立用户服务科,专门受理顾客投诉,并向客户郑重承诺,只要是三钢产品质量问题,保证接到报案后24小时内到现场处理,并承担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一切责任。据该公司每年客户满意度调查资料显示:三钢产品质量满意度、售前售中服务满意度、质量服务与计量服务满意度均达95%以上。几年来,三钢注册商标产品产销率达100%,在福建钢材市场占有率达40%,在省外市场素有“用好钢、找三钢”之称。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规避企业债权风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产品销售之后采取何种结账方式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国内企业获得对外经营权。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我国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的优势,通过产品出口扩大市场份额,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获取更多利润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各种风险比在国内要大的多。因此,很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发现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使出口销售成为拓展市场和真正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四川长虹的海外销售、引爆巨亏的前车之鉴应引为重视。对于经历过中国牛市的股民来说,四川长虹一飞冲天的传奇至今仍会记忆犹新。然而,盛极而衰,随着中国股市步入漫漫熊途,四川长虹也已风光不再,成为股民挥之不去之痛。2015年12月28日,证券市场爆出惊人消息,四川长虹发布年度预告提示性公告,由于公司拟对美国APEX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2015年度将会出现大的亏损。据悉,截止2015年12月25日,四川长虹应收APEX账款余额46750万美元,根据对APEX公司现有资产估算,长虹公司对APEX公司应收取账款可能收回的资金在1、5亿美元左右,预计最大计提金额有3、1亿美元。四川长虹这一在中国证券市场叱咤一时的老牌绩优股,上市1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亏损,亏损的总金额也颇有龙头老大的水准:人民币达26亿元。如果以长虹2015年2、4亿元的年利润来推算,这笔沉重的债务至少要扛10年。究其原因,长虹巨亏在于其对海外销售的失控。2000年以前长虹的销售基本在国内,由于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激烈,长虹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重振长虹的重要措施。为此,它选择了APEX公司作为进入美国市场的代理商。而长虹与APEX公司的交易是采取赊账(O/A)方式,就是出口商先发货,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进口商付足货款,这种付款方式无疑加剧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2015年3月23日,长虹2015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15年末,公司应收账款49、85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美国APEX公司的应收款为44、46亿元。长虹被骗敲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警钟,国际化既不能无所作为,也绝对不能急躁冒进。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任何急躁冒进和失去信用风险的控制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就是说,企业如何构建起国际贸易风险体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当务之急。

第4篇: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文章在深刻分析企业信用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概念;思路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主要经营方式。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交易的80%以上。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然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成为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本保障。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概念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信用交易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有效地控制风险和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信用管理的意义包括:短期意义:随时监控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长期意义: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不仅自身信用良好,而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反之则进行现款交易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通过优胜劣汰,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自身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信用是融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国企业的整体信用管理还是处于较低层次,很难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一)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不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规范的企业信用结算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只有部分条款散见于《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一些地方政策法规中,其权威性、规范性和指导性都不强,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管理。

(二)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1、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缺位。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没有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而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

2、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客户情况的易变,客户的资信状况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很多企业不重视信用风险控制,没有建立动态的信用风险管理跟踪机制,事前不能准确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事中没有灵敏的客户跟踪反馈机制,事后又缺乏有效的欠款追讨控制手段,使企业面临交易风险。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不先进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依靠主观判断,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方法等等。

三、外企信用管理制度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外资、合资企业进驻我国,与国内企业信用管理状况相比,这些企业更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管理和信用管理更为重视。

(一)信用文化深入人心

在西方国家,信用作为商品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讲信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企业以拥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为荣,将信用视为实力和财富的象征,信用已成为参与市场经济的第一要素。

(二)信用管理法制体系完善齐全

国外的法典普遍确立了信用原则,使之成为整个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以及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并对信用管理专门立法,制定了严格高效的信用管理惩罚机制。对不遵守信用的企业,将通过完善的法制网络和宣传体系,使之无法立足。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三)信用服务优质周到

外企对企业信息公开化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开放、准确、可靠的信用数据库,企业能以合法方式轻松获得其他企业经营的信用信息。在企业以信用方式进行交易全部过程中,均有规范的中介机构为之提供相关服务,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预防风险和完善其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思路

“立信才能立业”,我国企业只有树立诚信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塑造诚信形象,才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赢得声誉,获得发展。针对我国商贸企业普遍存在的赊销坏账、账款回收期较长、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商务部于2015年开始实施《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推荐性行业标准。目的是希望通过该标准,指导企业改进信用管理技术,优化信用管理流程,提高信用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参照该标准,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应遵照如下思路:

(一)加强信用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信用管理需要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应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政策法规体系,为管理机关和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采集、保存、评级、发布、运用提供法律依据,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应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个人提供的信用信息,对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

(二)建立健全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制约机制。应将信用管理的职责在信用、销售、财务、采购等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配合。

2、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信用管理机构职责及工作制度、企业员工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等,并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还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实施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3、应用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

(1)收集客户资料。及时全面地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起着关键作用。

(2)评估和授信。应在对信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的经验,经过比较权重、量化指标,最终得到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

(3)保障债权。信用管理人员和法律专业审核合同条款,排除可能造成损失的漏洞;严格审查单证票据,防止各种结算方式的欺诈;提出债权保障建议,包括保理、信用保险、福费廷、银行担保、商业担保、个人担保等手段转嫁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

(4)账款追收。企业应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追收。

(三)完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

首先,要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信用文化,使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其次,应将诚信文化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最后,应加强对员工的信用管理,增强对员工的信用培训,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选拔、晋升等职能中,将人的诚实性、可靠性、责任感等信用特征作为考察、测量和培养的重要依据。

2014学习企业管理心得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四篇

第1篇:学习企业管理心得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其次,始终如一的开拓、经营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代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关于如何治理公司这一法人主体所采取的法定组织形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达到公司各级各部门责权利的高度一致,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相互制约,围绕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运作。即从组织结构上保障公司目标的完成,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四套班子的建设。现代公司产权制度在确立法人财产基础上,实现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机构等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和运作,明确划分责、权、利,形成了调节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制衡机制和约束机制。

其实,企业经营管理的方略含盖诸多方面,只不过分主分次而已,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是一种收获,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心得的体验。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统一。

第2篇:学习企业管理心得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而学校提供的这门课,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管理知识结构,更新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我们专业性的企业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思维,为我们从事具体企业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家克拉克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必定要改变企业的组织和机制。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高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企业间竞争已由“大鱼吃小鱼”向“快鱼吃慢鱼”急速转变。企业直接面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钱,拿到人家标准化的软硬件,依样画葫芦想大幅提升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依据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管理理论,并结合已往的经验,经过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几点:

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紧紧围绕“三要素”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打好基础。

1、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

我们要求把工作的压力作为学习的动力,倡导干部员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学习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宣传报道,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学习的动力源于学习目标的确立,思想意识的提高使员工获得了不仅要个人学而且要团队学的全员动力,而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更催发了个人学习内动力。一是薪酬激励。不同学历给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奖惩激励。对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及时的奖励。三是目标激励。制定各种培训目标,明确学习的步骤与计划并量化考核。

2、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利用比较学习,开展多次的内、外部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二、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

树根理论为学习企业寻求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获得充足资源,提供了新型管理平台。有许多企业不乏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各种新型经济理论中学到了多种方法和技巧,但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而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里,速度已经起主导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决定成败,为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同时,以执行力的提高来打造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成功抓好关键。

1、明确目标,常抓不懈,引导执行力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引领执行力文化的形成,贯穿于公司的各项政策和领导行为中。

首先,对公司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始终如一地坚持,如在对公司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的措施落实上,我们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查措施落实、查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拿出改进方案,并纳入工作管理业绩考核。同时,对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对质量事故的追究先从分管领导开始等等。凡是牵扯到管理者方面的,领导都率先示范,做出表率。

2、面对现实,作风严谨,维护执行力文化

对企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是维护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在每引进一项新的管理体系,或新的管理制度,实施新的管理办法时,本着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先分析其可行性,再衡量其合理性、规范性,谨防生搬硬套,全盘照搬带来的水土不服。并经过认真的论证后下达执行,按照九千体系的方法,先试行,后改进,再固定。在试行过程一定维护政策的相对稳定,决不朝令夕改,在试行期内也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从正反二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进行批评处理,杀鸡敬猴;二是树立正反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3、依托学习,找准方法,提高执行力水平

执行力发挥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人,以及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在提高执行力效率上,我们应通过学习引进信息化管理中某些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在提高执行的准确性上,我们应认识到方向比速度和距离更重要,在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每一新制度的出台,在实施前明确规定:要组织相关执行人员学习理解规定的要求,有相关部门指导执行的努力方向,并作具体的解释,保证让能执行的人去执行。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4、实施监督,完善考核,顺畅执行力流程

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纽带,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为航标紧密连接在一起,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应明确目的、责任部门、适用范围及运作方式,并指定目标监督部门和考核方式。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这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这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堂课,我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去思考,去回忆这一个多月的课程。因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次思想的蜕变,是一次错误观念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那份洒脱,和极好的道德修养。总之,学习能力的提高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毅力铸就了我们执行的坚韧性。而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此为基准来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第3篇:学习企业管理心得

在20XX年3月绿创集团组织的对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中,通过姜鹏明博士对现代管理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针对此次讲解的侧重点,现将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一、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学习心得

1、不破不立

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多次蜕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合适的期间采用合适的方式。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对组织经营运作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企业由小规模发展壮大后,原有管理模式就会在新的环境下暴露出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束缚企业发展、解不开理还乱的状况,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也许可以鉴戒古罗马的亚历山大挥剑斩断难解之结的做法。

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劳动分工论,面对市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2、破而后立

企业再造理论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尽管在实行再造的企业中失败的比例非常高,但企业再造的思想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反思企业再造理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需要重新设计企业。

? 以价值流为导向进行组织设计。流程的思想实际就是坚持了顾客导向,按照价值增值的过程将相关的操作环节进行重新整合,组成高效率的、能够适应顾客需要的完整的流程,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 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在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要把各个环节控制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时企业最好把资源放在自己的专长和关键控制上,其他的非主体控制环节可以考虑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流程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这样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将原本属于一个业务流程的若干个独立操作重新整合起来,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企业流程按照全新的思路加以改造,从而获得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 用彻底的变革代替渐进式变革。与采用改良方式推动企业管理发展的续编思路不同,企业再造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完全彻底的变革,而且这个变革直接针对经历多年的分工思想,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二、对“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中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其实是一种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的群体,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在这样的组织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组织,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起来的效力。“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

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时代、环境、客观、市场经济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内容都要求我去思考,而且还要进行系统地思考。它告诫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活出自我,创造自我价值,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现代社会、带动社会的全方位竞争和进步。只有系统地思考才能成为我们去学习的源动力,才能开创我们学习的新篇章。只有改善心智模式才能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了解更多的世界风云,从而使我们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树立有效的学习目标;树立超越自我的价值目标。

三、对企业管理的感悟

流程优化和再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工具,这些工具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向管理要效益,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之一。

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管理体系,企业或许因急于引进,而省略了对自身全面认识的过程,当开始执行引进的管理体系后发现,体系之间的冲突问题无法解决。 为什么企业的目的是提升管理水平,实际结果却是局部改善带来系统性混乱。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管理体系提升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虑,引进管理体系时生搬硬套,没有和现有管理体系有效融合,没有处理好各项管理体系之间的接口关系。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各种管理体系,充分吸收各套管理体系之间的优势为企业所用,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但企业管理并不能因为改革存在种种必须面对的问题就固步自封、原地不动,成功的企业管理需要经过艰难与痛苦的历练,不断改进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企业管理同样应勇于面对问题、不断挑战自我。

第4篇:学习企业管理心得

根据省电信实业公司薪酬用工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圳电信实业迅速成立了在公司党委领导下、由夏总经理任组长,各直属公司领导及各部室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薪酬用工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合理分工,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力求质量并重,狠抓工作落实。接到上级的工作任务后我司积极按要求落实,为了进一步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工作业务能力,特聘请北京大学卢教授为我们讲授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讲座。

2015制度化管理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五篇

第1篇:企业制度化管理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制度化建设也只是保留在口头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呢?

导致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1、没有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

2、制度本身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个制度没有明确的效力规定。

3、新旧制度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导致无法执行。

4、只有实体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程序制度。

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而且制度到底有谁来制定,有谁来监督执行也没有明确部门。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制度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和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当然各个部门在本部门内部来执行本部门制度还可以,但是一个事情一旦跨部门就麻烦了,因为没人要知道依据那个制度执行合适。

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如果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不去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恐怕就很难开展。

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却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搬出制度,把制度当做了救火工具。

六、制度要自成体系,并且要明确个各个部分制度的效力。包括制度的生效和废止时间,制度对那些员工有效,那个制度可以制约另一个制度等。

七、建立实体制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程序制度。

八、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负责各个部门制度的协调;对企业的制度进行汇编;发现新旧制度冲突。矛盾时要及时宣布废止旧制度,确保新制度的执行。

九、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要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并且要带头执行,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

十、制度制定完毕要进行培训。要让员工先“知法”,企业可以建立员工手册,手册中可以将企业的制度收编进去。这样也可以确保新近员工能很快适应企业,进入工作状态。

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让制度凌驾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否则这些制度都将无效,反而会给企业惹上麻烦。

第2篇: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实现法治的具体表现。这种管理方式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职工进入企业以后,先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教育,让你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当你把制度学好之后,你就必须严格执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

企业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来丈量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的一举一动违犯了企业制度后,对不起,企业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你进行处罚。

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内容

(1)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整体优化。企业整体优化的内涵包括企业内各种有形资源的优化、企业内各种无形资源的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配置优化。

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的形成。它的形成规范了处于机制中的各类人员的行为模式。在这种制度体制下,行政管理者普遍会采取有益于企业和自身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企业整体优化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条件。

(2)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对象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

(3)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手段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手段是由各种形式的制度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要实施制度化管理,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为了约束和引导分散在企业行政各个岗位、各种职务上的管理者的行为,就需要制定各种岗位职务规范;为了协调与控制处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上的管理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需要制定各种环节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就需要制定各种专业管理规范;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企业的动态运行,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保证企业运行与企业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包括由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三种规范形式组成的总体控制规范。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与优越性

1、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2、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制度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处事风格。在我国加入WTO后,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人国际市场竞争。

第3篇:制度化管理方法

建立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建立制度时,还必须注意制度的量与度的问题。有些制度如果暂时推行不了,可先缓一缓,待制度本身具备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后再予以实施。

推行制度,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企业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保证制度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制度面前不能出现特殊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监督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受侵害。[2]

增强创新

意识,防止制度僵化

制度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企业在建立制度时,要为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及持续改进留有余地,为制度创新搭建好平台。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一些制度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企业的制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满足企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正确处理制度化管理与情感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必须与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而恰到好处地渗透一些情感管理方式可以使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而制度化管理的渗透又可使情感管理难以解决的权力失控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等等。[2]

妥善处理非正式组织的抵制行为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企业在推行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损害非正式组织的利益或对其行为有所约柬,使得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制度化管理过程产生抵制行为。此时,切忌采取简单的强制执行方式,而是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采取较为缓和的处理方式如与非正式组织领袖进行沟通,说明利害关系;或在开始时就邀请这些领袖们参与制度的拟定与讨论等,使其接受、理解并自觉遵守制度。

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说,抓制度化管理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从领导班子的制度化抓起,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集体的制度建设开始。一个单位的各项制度建设伊始首先应建立领导们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办法,只有把这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且领导成员真正遵守,单位才能制定出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而且班子成员带头遵守执行,不搞特殊化,给单位的其他成员树立榜样,就可以使单位上下共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上行下效,调动单位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制度化管理,收到应有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成员都不能遵守或执行单位的制度,却要求其下属去遵守,势得其反,引起下属的不满,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差,执行各项制度走过场,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各项工作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了。因此说,领导带头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各项工作全面上升的关键。

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因此制度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和认可,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有的单位制度制定的不少,可是单位成员却说不清楚,甚至有的制度制定时考虑不周全,在实践中无法执行;有的制度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情况,还有的制度自身相互矛盾,这样的制度是一点也不起作用的。要想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让单位全体成员都认可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要使这些制度深入人心。因此制定规章制度时,都要让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和讨论,使制度的产生经过“协商--起草--修改--试行--再修改--颁布”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的检验,才会制定出单位全体成员都接受的规章制度,这个制度才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单位的所有成员也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约束,收到制度化管理的成效。

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一个单位,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这配套的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同时考核工作也需要规范,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须是更具操作性和标准化。在考核的过程中绝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应该把考核细化、量化,并建立档案,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真正落到实处,不漏过一个管理和考核对象。单位上下都认真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每个人既是制度执行者,同时又是别人执行制度的监督者,使单位上下形成一个制度管理的立体网络。由于有了考核这个监督机制,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从而确保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第4篇:加强企业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制度化管理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化管理是最靠得住的,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它不会因企业领到的变更而变更,也不会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下面就如何加强制度化管理提几点建议:

1、必须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尊严。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公司领导经过长期的探索的理论总结,是任何部门、仍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员工没有超越公司制度的特权。公司的各级领导(包括在公司任职的公司领导的亲戚朋友)必须带头遵守和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司制度的尊严。那种把领导的个人意志置于公司制度之上,仗权违章、仗势违章、依仗关系违章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也是决不允许存在的。

2、必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司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公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要逐步更新和完善,使它适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使它更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必须严肃规章,尊章行使。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任何违纪违章的现象,都要按照制度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任何制度只有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才能显示出制度的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空的。

4、加强制度的学习。制度出台后,要让全公司的员工都明白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和制度与工作的关系,提高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树立制度化管理的新观念,了解制度规定的办事原则和程序,增强按制度办、按程序办、按原则办事的思想意识,坚决纠正重权轻制度、以权压制度的思想和行为。

第5篇:企业如何推进制度化管理

在我辅导过的大大小小一千多家企业里面,我发现很多的企业老总会有这样的一种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企业问题总是一大堆,同样的错误重复的犯?管理者经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总是在仲裁,虽然每天都疲于奔命但是员工总是觉得不公平,不满意?为什么老总都在提倡制度化管理,但是在企业里面制度总是建不起来?建起来但制度实施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为什么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制度,领导人换了以后制度就废了,重新打回原型?为什么中国的老总总是那么累?带着这样一些困惑,根据我的一些理解,本文来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

企业在很小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太多的管理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此时的企业并不能够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而是叫专业户。老板代表的是一个很专业的人士,此阶段(几个人,十几个人)根本不需要什么制度化管理,有条例就够了。因为制度是建立在完善的成功因子之上的,制度是保证成功因子不变型。此阶段企业成功因子并不完善,赢利模式总是不断的在变,所以制度建起来以后也会随着成功因子的改变而失去作用。老板此时只相当于一个主管,下面的人能力就更弱了,此时也不可能招到能人进来,因为庙太小了,请不了大佛,所以在这个阶段讲究的是集权式管理,要求绝对的服从和忠诚,受的起折腾,所以此阶段大多数老总用的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只要对方愿意跟着干就对了。谈不上什么管理。

当生意越来越好,老板于是招更多的人回来,老总把流程进行分拆,分成了一道一道的工序,此时老板一个的人管理幅度已经不够了,这个时候老板提拔两、三个人上来让这两三个人管其中的几道工序,老板跳到上一级,此时的老板的职务相当于一个厂长。此阶段成功因子已经基本上成型,光有条例已经不够了,需要的是完整的管理制度(完整不等于完善)。这个阶段还算不上法制化管理,或者说法制化管理还没有成型。老板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管理,适当听取员工的建议,因为下面已经有了主管。

当生意越来越好,忙不过来了,于是老总又再招收更多的人,此时企业人员已经最少在百人以上了,老板再将流程进行分拆,此时流程已经更加细化。很多人做同一道工序。此时老板应该在之前的管理层中间提拔或者招聘一个有能力的人上来坐他原来的位置(相当于厂长),管理下面的几个管理人员,老板再跳到上一级,相当于总经理。老总采取的管理方式应该为授权式管理,老板的工作任务应该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的精力应该集中在战略、文化以及对客户的了解上。日常事务应该是相当于厂长的人在管理。这个阶段公司才叫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此阶段公司的成功因子已经成型,必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来规范成功因子的运行,让所有的人都按照制度和流程做,而不是个人的经验来做。如果再按照个人经验做,那么企业的表现是品质不稳定,服务不规范……一大堆的问题就出来了。这样的企业基础不结实是不稳定的,同时不利于复制。如果企业在没有规范化以前再盲目的进行扩张,扩的越快,问题越大,给企业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法掌控,老板只能到处救火,忙死,累死。很多的企业就是因为基础工作没有做好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走向死亡。此阶段的企业的重心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监督者要与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执行者)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相应的结果考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公司各方面的情况都应该按制度所规定达到结果来衡量。建立起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文化,按照制度和流程对结果好的人予以激励,对于结果不好的人予以处罚。

企业的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对于企业里面的生人,也就是企业里面的基层,普通员工他们是能够执行下去的。对于普通员工,当他们触犯公司的制度和规条的时候,没有提供相应的结果的时候,管理层就会用制度来规范来约束他们。

但是对于公司里面那些熟人,(能人,有一些官职的人,那些各方面的亲戚、朋友和有特殊关系的人)。一旦这些人触犯公司的一些规条的时候,往往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什么对这些人往往大事化小了小事化了了呢?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原来企业的功臣,往往都是一些有特殊关系的人。或者都是一些比较重要职位的人。他们或者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管理方式,思维转不过弯来或者是仗着自己的某些特长或者某些关系的搞特殊,有意或者无意的不予以执行,好像自己个人例外才能表现出自己在企业里面有多重要。这也是源自于中国人固有的一种思维,叫特权思维。

当特权思维、特权人士出现的时候,执行者的力量已经不够了(除非此执行者是企业最终的决策者)。此刻老板必须站出来给予执行者足够多的支持,这时候老板原则性就相当重要了。如果没有原则性,如果执行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支持力量,那么执行者将很可怕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执行者在执行制度时将会上下不讨好。那些熟人会觉得他防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排挤他,或者向老板打报告。如果老板不够坚持原则,没能及时的站出来制止这种歪风斜气,不能为执行者扫清障碍,甚至是老板自己人为的超越制度,以老板一些所谓的权力去赦免去容忍一些歪风斜气的时候,这对制度的破坏将是致命的。我发现很多的时候强调法制化管理的是老板本人,而真正破坏制度的也是老板。

因为老板不坚持原则,给部分人开了绿灯,等于给了所有的人一个暗示,制度说了不算,执行者说了不算,老板说了算。于是法治不再是法治,而是变成了人治。老板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变的没有权威,执行者也变得没有权威,于是企业员工有事都不再按制度做了,而是按老板的意志来做。有事就问老板。所以老板会很忙,但是很多老板往往又会觉得这是执行者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把事情处理好。我在给企业做辅导的时候是亲眼见过一个年营业额上亿的老总,公司保安请个假都来找老板批,想想看,这样的情况老板能不累吗?

对于执行者来讲,失去了支持和权威性后,想管也没法管,于是干脆不管,变的不再愿意管事,听之任之,就看着老板弄,巴不得你老板弄砸,因为只有你弄砸了才能显示他的正确性。这就是中层为什么不得力的原因了,很多的老板把原因归咎于执行者,实质上最本质的原因很可能是出在老板自己身上。(当然导致制度失效也有部分的原因是执行者原则性不够,那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实行狼性法则——淘汰弱者)

一旦执行不下去,一旦在企业里面有对熟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那些生人(基层员工)就会有看法,原来一家公司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于是有一些人会觉得不公平就走掉了,造成了人员的流失。更多的人留了下来,留下的这一些人于是学会了一样东西,叫做权谋文化。于是他们就开始想方设法拉关系,送礼等,想办法挤进熟人这边来,官僚主义就产生了。那些没有拉到关系的就会盯着那些领导者,盯着那些熟人,看看这些领导者,执行者触犯制度的时候有没有受到制度的惩罚。假如没有的话那他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当下次他们也触犯制度的时候,管理者都不太敢管,因为自己都没有做到。管人家的时候心里虚啊,于是很多的管理者就变成了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开始不太愿意讲话,于是很多人会慢慢的加入到破坏制度的这个行为当中来。一家公司一条一条的制度就是这样无形的被自废,被蹂昵,被践踏,就从这一刻自废武功了。

法制化管理建设要求有极高的原则性,建立起来很难,但破坏却非常容易。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必须要冲破感情的束缚,一力贯彻,以结果为导向,对待全体人员一定要一视同仁。如果不然,一旦开了特例,法制化管理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空有一堆制度,一堆条例,等同于废纸。

2015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第六篇

第1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

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2、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他们有各自的控制目标?押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鸦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实施先进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

1、针对人员的控制。

(1)职责分离。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的办法,在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设计的目的应达到使管理的过程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做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3)票据与记录控制。实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进行预先编号,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由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入账。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在采取电算化核算的情况下,每个岗位只能使用自己设置的密码接触由自己负责的数据,复核岗位只能进行数据查询和复核,而不能具备修改已经形成数据记录的权限。

(5)绩效考评。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也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2、针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信息系统产生的舞弊现象比手工操作更具隐蔽性,因而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具体应通过采取权限控制、数据录入输出控制、手工凭证的控制等方式,各个岗位应通过设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没有权限的人绝不允许对数据进行查阅或修改。

(三)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四)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切实提高企业对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认识,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内部监督评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2、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内审人员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3、不论是经营层还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内控缺陷都应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现预期的内控目标。

第2篇:20XX年公司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日常管理制度(工作纪律)

1、严禁迟到、早退现象,当月违规一次,次日点名,当月违规两次,罚款50元,当月违规三次,按自动离职处理。

2、严禁脱岗、串岗现象,当月违规一次,次日点名,当月违规两次,罚款50元,当月违规三次,按自动离职处理。

3、严禁散播公司负面消息,当月违规一次,次日点名,当月违规两次,罚款50元,当月违规三次,按自动离职处理。

4、工作期间保持电话畅通,不允许拒接或停机,每发现一次,5元乐捐。

5、工作期间保持办公场所环境卫生,仓库整洁。

6、严禁赚取差价,发现一次,100罚款,情节严重者,开除处理。

7、严禁卖私货、截留赠品,发现一次,100罚款,情节严重者,开除处理。

8、不得让客户把货款打入个人账户,发现一次,100罚款,情节严重者,开除处理。

9、工作期间不允许大声争执,注意公共场合情绪的控制,每发现一次,5元乐捐。

10、严格遵守公司管理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当月违规一次,次日点名,当月违规两次,罚款50元,当月违规三次,按自动离职处理。

二、日常业务管理制度

1、客户资料管理

A全面搜集各片区资料(店名、电话、地址、营业执照号);根据销量及规模建立客户类别(月进货额在1000/月以上归为A类;月进货额在500元/月以上,1000元一下,归为B类;月进货额在500元/月一下,归为C类客户)。

B、逐步建立客户商品信息档案,实现A类客户单店商品信息管理。

2、片区路线及周期管理

A、建立每片区客户路线拜访表,每线路至少20家客户,每天必须完全拜访,及时完善本线路中的新客户资料。

B、根据片区客户数量,合理制度客户拜访周期。根据客户分类,合理分配客户拜访时间。

C、每天回公司后递交拜访线路图,每天下市场前领取新拜访线路图。

D、每天早上9点之前必须装车完毕出车,每天认真填写及递交车辆库存表。

3、业绩量化管理

A、每天业务人员回公司后填写《片区销量进度表》及《单品销量进度表》。

B、每天业务人员递交拜访线路图后,由内勤统计填写《流通市场进度表》。

C、每天仓库人员量化需换单,及时提醒业务人员欠条的回收。

D、每天流通主管根据销量进度表及市场进度表的实际状况,合理调度各片区人员工作。

4、促销活动的管理

A、每月底前5天制定出流通部下月促销政策。

B、每片区需要的促销活动(特价、陈列奖、促销设备及赠品),片区业务人员要提前填写申请单(记案)后方可执行。

C、业务人员对所在片区的促销活动进行及时跟进和监督,公司不定时对所有促销活动进行抽查。

5、欠条管理

公司流通市场全部以现金交易,特殊客户欠款时要与公司申请,经公司同意后按照欠条管理规定进行签字,并有效管理、收回。

规定如下:

(1)如果直接用销售清单做欠条,要在清单空白处写明欠条字样。

(2)欠条应明确一下内容:客户名称、电话、地址、联系人签字或加盖公章。

(3)回公司到财务按照欠款数额给财务打欠条,客户欠条由业务保存。

(4)欠款后续由业务人员负责追回。

6、市场问题反馈

A、每片区每周两次市场问题反馈(记案或手机短信)。

B、业务员做好市场反馈问题记录(市场问题反馈记录表)。

三、业务工作流程管理

1、认真填写装车表,下午下班前准时把补货计划交给仓管。

2、按照出车线路进行计划拜访,进店后与负责人礼貌性打招呼后,首先司机检查服务卡是否存在,及时更新与张贴,对店招及陈列进行拍照记案,填写路线表(时间及销售),新客户在路线表下面(再好的产品没有陈列面不会有好的销量),检查实际库存(仓库与排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货及填写补货计划(填写补货计划时一定要全面,客户可以不要,但自己不能不写)。检查竟品信息,了解竟品活动政策。

3、根据客户现有库存交流补货计划,季节性产品推广、新产品推荐(交流时适当灵活运用公司产品政策),补货要全面、合理,避免电话要货等情况,所有交流的重点是在给客户一个补货的理由,交流的方式要用能打动自己的方式(要自信、现实、每句话要让客户听着很舒服,避免吹捧,排挤竟品)。对于新客户,一定不要贪多,量少品多,对于客户不感兴趣的不要强推,避免引起客户反感,介绍产品一定要全面,多借助公司产品手册或样品筐。

4、认真填写销货清单、赠品、品尝要标注,市区流通要写清具体地址(东西南北纵横写明);三区流通要标明区域、乡镇、街道或村。九县流通要标明县城、乡镇或街道。

5、公司流通市场全部以现金交易,特殊客户欠款时要向公司申请,经公司同意后按照欠条管理规定进行签字,并有效管理、回收。

6、根据客户规模、销量进行客户等级登记,根据客户等级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客户的拜访周期、促销活动)。

7、客户拜访完毕后,车上认真填写装车表中的出库明细,与次日路线中A、B类客户进行电话沟通,了解缺货及补货信息,并进行登记。

8、一天拜访结束时,根据卖货量,次日拜访路线打客户的补货信息进行合理制作装车计划,交于仓管。总结当日市场状况,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流通中的几个关键点:

A、有效利用时间(准时出车、准时交补货清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B、认真填写装车表(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差异)。

C、养成拍店照、填写铺货记录、认真填写销货清单的习惯。

D、培养与客户电话沟通的能力,让补货更具体合理性。

E、制定合理的拜访路线及周期。

四、业务司机

1、岗位内容

做好车辆行驶,检查及保养工作,配合业务员做好所在区域的销售及送货工作,每天对车辆例行检查,不允许病车上路,保证货物及人员安全。

2、岗位职责

(1)认真完成每天的出车任务。

(2)出车前必须认真做好车辆检查,车容整洁、车况良好、不见齐全、制动有效,不允许病车上路。如有部件损坏和不安全因素隐患,应及时处理直到修复,确保安全运输。

(3)车辆的年检、保养、清洁、停放及办理保养等车务手续由驾驶员提醒,并有专人负责办理。

(4)铺货期间用寻找合理的停车位停放并锁好车门保证车辆的安全,严格按照规则停车。

(5)做好公司服务卡张贴工作,进店检查店内是否张贴告示服务卡。

(6)配合业务人员做好排面整理及装卸货工作。

3、奖励

(1)驾驶员每月100元车辆维护费

(2)人为或技术性造成车辆损坏的由驾驶员自行维修

(3)车辆正常保养维护由公司维修

第3篇:公司工资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试用工和临时工除外)。本制度所指工资,是指每月定期发放的工资,不含奖金和风险收入。

二、工资结构

第三条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第四条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务津贴、工龄工资、住房补贴、误餐补贴、交通补贴。

第五条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固定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40%。

第六条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0-60%。

第七条员工工资总额由各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拟定后报总经理审批。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每月对员工进行考核,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放。

第八条员工工资扣除项目包括:个人所得税、缺勤、扣款(含贷款、借款、罚款等)、代扣社会保险费、代扣通讯费等。

三、工资系列

第九条公司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分别制定管理层、职能管理、项目管理、生产、营销五类工资系列。

第十条管理层系列适用于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第十一条职能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从事行政、财务、人事、质管、物流等日常管理或事务工作的员工。

第十二条项目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各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第十三条生产工资系列适用于生产部从事调试、焊接、接线等生产工作的员工。

第十四条营销工资系列适用于销售部销售人员(各项目部销售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4篇:建筑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各项事务的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采用横向联系、纵向整合、竖向协作等经营方式,真正实现个人经济提高创收,公司经济基础不断发展壮大,并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全体股东及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决定、纪律。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各项管理包括公司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物业管理、劳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章:公司管理;

公司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文印管理、公司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第四条、档案管理:

1、归档范围:公司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规范、标准图集、财务审计、劳动工资、人事档案、会议纪录、决议;聘任书、协议合同、项目管理方案、通知、通告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2、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3、档案的借阅;总经理、副总经理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管理人员办理手续,直接提档。公司其他人员借阅档案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4、借阅的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用要摘录或复制的,密极档案必须经总经理批准,一般档案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复制。

5、公司所聘员工的相关技术职称及各类证书,属公司无形资产,由公司统一管理,未经同意,任何个人或公司负责保管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外借其他经济组织和团体使用,对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离聘人员,向公司索要证书的,必须经总经理批准,由本人赔付公司为此证件支出的培训费、工资等相关费用及本人在工作期间领用的用具用品等,若当事人在工作期间曾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要求其进行经济赔偿,对拒不进行赔偿,而又情节恶劣的,公司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条、印鉴管理

1、公司印鉴由办公室和业务、财务部门分别保管。

2、印鉴的使用一律经公司总经理许可,主管副总经理签字允许后方可加盖,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3、公司所有需要加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

第六条、文印管理

1、文印由办公室统一负责。

2、确需到公司以外去打印的文件、资料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由具体打印人员将原件、废件全部收回交办公室集中处理,严防泄密,如违反此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第七条、公司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

1、公司库房由材料设备股负责管理。

2、库存、入库材料设备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锈蚀,并应统一编号、分类、排放。

3、公司各股室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统一采购。

4、各股室应按实际需用量领取,不得私用、浪费。

5、各股室配备的电脑等高档办公用品的采购、更换必须经总经理批准,指定专人负责。

6、办公电脑使用人员要保持用品干净、整洁;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如违反以上规定造成工作延误或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

第八条、公司资质及职能股室

1、公司所属业务股、办公室、资料室面向市场,均实行有偿服务。

2、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场地面向市场,均实行有偿服务。

3、公司允许有信誉的单位或个人挂靠,但须收取1-3%的管理费用,所发生的税金、人工工资、质量、安全保证金等相关费用均由挂靠人负担。但介绍人或推荐人应对信誉户进行详细调查,否则造成的损失由直接责任人负责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4、凡有要求陪标、标书制作、工程资料等服务的单位必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并收取费用,费用额以市场价为基础

第九条、报刊及邮发管理报刊征订、文件邮发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征订,但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第三章:财务管理

第十条、公司一切财务、会计活动均应符合《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会计核算遵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执行。

第十一条、本财务管理内容属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各股室、2项目部、厂及各职能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合理使用、降低风险、加速周转、提高效益、减少压占。

第十三条、为保证库存现金的安全合理,公司下属各部门应按规定限额提取备用金,一般不超过2000-5000元,备用金的支取必须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备用金的支取必须注明用途、金额。

第十四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坐支或挪用营业收入款,否则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章程、制度的规定予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将由公司提起诉讼,依法索赔。

第十五条、各项目部、厂应经常和客户保持联系,按期进行帐款催收,由主管副经理和财务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年度可行性分析,以便为固定资产的增减提供准确依据。

第十七条、支票管理严禁签发空白支票;持票人应妥善保管,如丢失将由个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支票印鉴应由专人分别保管。

第十八条、信贷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负责。

第十九条、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种税金及员工“两金”、职工医疗保险等。

第二十条、参加工程的决算会议。

第四章:合同管理第二十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要求股东及员工极积学心《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业务部门应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记录、总结。为合同的完善提供依据。

第二十三条、业务部门对合同的文本应逐字逐句进行推敲研究,力求杜绝漏洞;杜绝含有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条款词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十四条、施工合同由业务部门(预算股)统一负责保管。

第二十五条、公司内部项目承包合同由办公室负责保管。

第二十六条、物业管理部门签订的合同,由物业部门负责保管,但应转办公室留存一份,以便存档。

第二十七条、材料设备部门签订的采购合同由材料设备部门负责保管,并转财务股一份作为记帐凭证。

第二十八条、预制厂签订的供销合同由预制厂设专人负责保管,并转财务股一份以备查存。

第五章物业管理

第二十九条、本物业管理是指公司所属财产、房屋、楼院及配套设施、设备、场地管理。物业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

第三十条、物业管理部要与业主依法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服务内容,合同要求详尽、实用。

第三十一条、物业管理部门应就本公司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财产、设施设备等建立台帐,做到有序管理。

第三十二条、物业管理应设立专门银行帐户、帐表、合同,独立核算帐目,分别设立会计、出纳做到钱帐分离,严禁一人统收统管。

第三十三条、物业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合同的履行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了解、掌握,按月、季度向主管副总经理汇报。

第三十四条、及时掌握汇总业主、市场反馈信息,为物业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提供详实可行的原始资料。第六章劳务和工资管理(一)员工的聘用

第三十五条、公司及各项目部、预制厂用员工应本着精简的原则,可聘可不聘的坚决不聘,无才无德的坚决不聘,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聘,真正做到按需录用,择才录用,任人唯贤。

第三十六条、公司所聘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政策,做到依法办事。

第三十七条、公司所聘人员必须遵守本公司章程、改制方案和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公司聘用人员严禁私自对外提供专业服务。

第三十九条、公司所聘人员不得使用公司财产、用具、图片、图书、资料、档案等领人情。

第四十条、公司聘用的员工,一律与公司签定聘用合同。

(二)工资及奖金

第四十一条、公司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效益分配制,劳务人员实行计件制、计时制、计工制。

第四十二条、公司聘用的人员,凡实行年薪制的“两金”按比例上缴,实行计件制、计时制人员,按考勤自然天数计缴。

第四十三条、公司员工年度工资及奖金总额,由总经理按章程的规定拟订。

第四十四条、公司执行董事会批准实施的工资系列。

第四十五条、员工的奖金由公司根据实际效益按有关规定提取、发放。

第四十六条、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参照《劳动法》有关规定执行,标准为员工的基本工资。

(三)辞职、辞退、开除

第四十七条、公司有权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员工有辞职的自由。但必须按本制度规定履行手续。

第四十八条、员工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后,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员工不得随便辞职,用人单位不准无故辞退员工。

第四十九条、合同期内员工辞职的,必须提前10日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报告,否则,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员工未经批准而自行离职的,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员工必须服从公司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凡有违反并经教育不改者,公司有权予以解聘、辞退。

第五十二条、员工辞职、被辞退、被开除或终止聘用,在离开公司以前,必须交还公司的一切财务、文件及业务资料,并移交业务渠道。否则,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四)奖惩制度

第五十三条、为了对公司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者给予惩处,进而促使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五十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五十五条、本公司奖励办法如下(具体办法由董事会临时决定):[1]嘉奖[2]记功[3]授予荣誉称号

第五十六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公司股东或员工承揽到工程。纳入公司管理的,按工程结算扣除前期费用后的总价给予1%的经济奖励,但承揽人必须配合公司进行进度款及最终尾款的催收工作;不纳入公司管理,而以公司名义自已承建的工程,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但要视工程实际情况须收取1-3%的管理费,承建者的工资、奖金、福利及承建者本人所需缴纳的“三金”(三金指职工医疗保险及大病医疗、职工养老金、职工失业金)等所有费用将由本人承担,公司不再负担。超额完成公司利润计划指标,经济效益显著者;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敢于制止、揭发各种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司财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或挽回经济损失的;5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各种违纪行为敢于制止、批评、揭发的;对社会作了贡献,使公司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的;以上未注明具体奖励办法、种类的,其奖励办法、种类视绩效程度而定。

第五十七条、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除工资奖金、辞退、开除、追究经济责任等处分: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2、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3、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的;4、拒不执行董事会决议及总经理、部门领导决定,干扰工作的;5、工作不负责任,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造成损失的;6、玩忽职守,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的;7、滥用职权,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公司资财,损公肥己,造成经济损失的;8、财务人员不坚持财经制度,丧失原则,造成经济损失的;9、挑动是非,破坏团结,损坏他人名誉或领导威信,影响恶劣的;10、泄露公司秘密

,给公司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11、把公司客户介绍给他人或向客户索取回扣、介绍费的;12、散布谣言,损害公司声誉的;13、私自挪用公司资金的;14、有其他违章违纪行为,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认为应予以处罚的。员工有上述行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应赔偿损失;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第七章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第五十八条、工程项目管理执行的原则以现场文明施工为外在要求,以质量、工期、安全、效益为中心内容,以抓好施工现场管理,营造良好企业形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为手段,内抓现场,外抓市场,调整结构,提高效益。

第五十九条、工程项目管理系指项目的施工阶段即从施工的准备阶段开始至竣工验收及竣工后全过程的管理,其基本内涵是:以项目工程为核算单位,以个人经济负责为基础,以项目的施工安全、工期、质量、成本的全过程管理为内容,按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的形式,以经济手段的项目责任制6的合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由不独立的单纯生产体,转变为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实体。

第六十条、项目经理的产生项目经理通过招标选聘、自荐选举、论辩考评、公司择优聘任产生,其身份是受公司法人代表委托就某一项工程进行管理,直接对总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受法定代表人委托,进行项目管理,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利,项目经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违规管理;不胜任或造成损失,公司有权解除其项目经理职务;情节严重的有权要求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项目经理及项目部的产生与组建时间以单项工程周期的寿命为计算单元。

第六十一条、项目班子人员的组成按照公司人事管理的规定,原则上由项目经理提名在全公司中优化招聘组建,劳务和其他人员面向社会招聘,成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部管理人员执行年薪制和效益分配制,劳务人员实行计件制、计时制、计工制,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执行,对不服从生产安排,不遵守劳动纪律,有破坏阻碍生产者,可劝退或辞退,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者,依法索赔。

第六十二条、项目经理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公司决策以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确保公司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

2、在项目管理中,严禁工程整体对外发包,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现场管理全面负责。

3、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案,制定安全生产及保证质量措施并组织实施。

4、科学组织和管理进入现场工地的人、财务等资源,作好人、物、设备的调备,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履行与公司签定的项目责任合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5、组织制定项目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与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业务联系和经济往来,定期向总经理报告工作。

6、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公款,与建设单位结算的各项费用一律通过公司财务、帐户,方可使用,推行各种形式的项目责任制,正确处理公司、项目部、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7、项目经理及成员,必须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和会议。

第六十三条、项目经理的权限

1、组阁权:确定与工期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可根据公司有关人事规定自聘或辞退管理人员、后勤人员。

2、生产经营权:全权负责项目施工生产的经营,包括配合建设单位。

3、劳动用工权:自行解决劳务人员的选用,只能签定以完成某项项目施工任务为期限的计件工、计时工的使用合同书。不得私自签订中长期合同工,劳务合同依据《劳动法》应签定劳动保护、待遇、报酬、安全等内容。

4、内部分配权: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项目班子成员执行年薪制、效益分配制,招雇的劳务、施工人员可自主分配和嘉奖。

5、拒绝摊派权:对公司经理和有关部门违反合同行为的摊派,有权拒绝。

6、材料采购权:项目经理对项目所需材料享有采购权,采购的材料应从价格、质量、产地上,增加透明度,禁止积压各种库存材料。

第六十四条、施工阶段项目班子的基本职责

1、责任范围、内容: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效益为项目经理的主要责任内容,亦为基本职责,各项职责范围内容的目标值以合同契约形式与公司法人签定。

2、以项目成本指标控制为基本责任,项目班子对项目工程实行施工准备到竣工移交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项目班子具体管理职责为:⑴审查图纸,自编施工预算,学习掌握合同内容及其他技术经济文件。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达标方案,工程成本降低计划,并报公司审批后执行。⑶完成现场的三通一平,规划现场的平面布置,现场条件的创造,进场材料,构配件现场验收,现场保管,使用控制,耗用考核等。施工现场企业文化宣传标牌制作和设计。⑷工程施工的组织实施,包括对进场的劳务进行施工技术、生产进度、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的文字交底和随时进行检查记录。⑸负责工程变更签证,建立工程变更台帐,催收工程进度款。⑹按成本降低计划,按月、年度向公司财务股上报成本报表及竣工工程成本经济分析。⑺按要求填报计划、统计等各类报表,填写施工日志,积累技术档案资料,做竣工图及该工程的施工总结(装订纸张均为A4)。⑻办理竣工移交,包括竣工后与建设单位办理验收,移交手续,竣工结算、收款包括5%尾款及一年内的保修和费用承担。

第六十五条、项目班子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

1、项目管理层生产与经营管理尽量做到层次少,人员精干得力,提倡一职多岗。

2、管理上根据公司总经理的安排和企业的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接受公司直接领导。

3、在经济往来上,项目经理根据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签定的合同,公司机关职能股室服务于与各项目部。

4、在业务管理上,作为公司的一级管理层,受公司职能股室的指导,一切统计报表包括技术、安全、质量、预算及各种资料,都要按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准时报公司查验存档。

第六十六条、项目经理的控制目标

1、质量——工程质量以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执行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工期规定。

3、安全——按照政策规定,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若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费用由项目班子负责承担。

4、总成本——按70%有权支出且能调节和自行控制成本费用,如有公安、市容、环卫、质检部门及公司质检安全等罚款,计入工程成本,由项目班子负责承担。

第六十七条、项目班子的解体

1、工程竣工后,项目班子应迅速解体,重新招标或聘用时,必须按规定三个月内做到人走帐清、物尽,不留任何问题时方能重新上任,否则不予安排新的工作,工资停发。

2、公司所配备的机械和设备必须运转正常,交回公司时保证完好率达到95%。

3、材料采购,财务管理,必须建立三角监督关系。

第六十八条、公司与各项目部必须签定统一的工程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合同书,范本如下:

工程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合同书

甲方:敦煌市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根据敦煌市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与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为完成项目施工建设任务,实现计划成本控制额元,公司与项目部经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

第5篇: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制度化管理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化管理是最靠得住的,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它不会因企业领到的变更而变更,也不会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下面就如何加强制度化管理提几点建议:

1、必须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尊严。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公司领导经过长期的探索的理论

总结,是任何部门、仍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员工没有超越公司制度的特权。公司的各级领导(包括在公司任职的公司领导的亲戚朋友)必须带头遵守和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司制度的尊严。那种把领导的个人意志置于公司制度之上,仗权违章、仗势违章、依仗关系违章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也是决不允许存在的。

2、必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司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公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要逐步更新和完善,使它适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使它更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必须严肃规章,尊章行使。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

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任何违纪违章的现象,都要按照制度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任何制度只有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才能显示出制度的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空的。

4、加强制度的学习。制度出台后,要让全公司的员工都明白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和制度与工作的关系,提高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树立制度化管理的新观念,了解制度规定的办事原则和程序,增强按制度办、按程序办、按原则办事的思想意识,坚决纠正重权轻制度、以权压制度的思想和行为。

一、管理职能

1、行政部是公司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2)负责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3)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并在内容上不断完善。(5)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6)有权代表公司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2、有关职能部室是公司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他部门有关规章制度。(3)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

1、规程制度的制定或修编(1)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的改进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制定相应的规程或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考试,否则不应投入运行。(2)规程制度修订时,应广泛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凡是修订的规程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生产现场实际。(3)所有规程制度的编写,应做到“符合实际,指导生产”,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目的,应根据生产的发展,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时补充修订。(4)编写或修编的规程制度要语句简练,措辞得当,简明易懂。(5)现场规程制度应在每年10~11月份,根据一年实际执行情况,由设备管理部及有关部室组织全面审查一次,并做出必要的修改补充意见,经行政部汇总上报由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视情况分别予以确认,修编或废止。(6)编制或修编规程制度的依据:a、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典型规程及上级有关部门指示、通知等;b、制造厂家的设备资料;c、本公司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d、上级有关事故通报,本公司及外单位的事故教训;e、推广应用的新技术;f、有关人员对规程制度的正确意见和建议;g、规程制度在执行中对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管理制度的编制或修编(1)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办法等)在编制或修编前,应广泛搜集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政策、条例等资料,结合本公司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上级规定在本公司制度中具体化。(2)公司管理制度定期修编工作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修编具体工作。(3)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的需要,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提出并编制,报行政部备案,以便再版时修编。(4)管理制度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审查,每2-3年进行一次复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对不适应的制度内容应及时修改和补充,原已有的制度,在执行中若发现不够完善或部分条文需作修改时,按修改部分予以颁发,不得将原合理的制度废止。若需要重新修编原有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提出,经批准后,须将原制度予以废止,不得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同类型制度,以免造成执行困难。

三、规章制度的审批与颁布1、生产规程制度的审批与颁布(1)各项规程制度的编写或修订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由编修部门组织技术熟练、书写表达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和部门领导人员参加,采用集体讨论修改,最后个别审阅的办法进行审核。(2)将初稿送交归口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初审。(3)由分管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复审,由公司分管生产技术的总工程师(或副总经理)批准。2、其他管理制度的审批与颁布管理制度经职能部门编修起草后,可采取组织有关部室会签,集体讨论,最后领导批准的办法颁布执行。一般专业性的管理制度,可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核审定,由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批准颁布执行。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可召集有关部室、公司或专业人员会议进行讨论审核,由公司分管领导审定,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执行。

四、规章制度的印刷及发放1、规程及管理制度必须经审批后方可交付印刷,印刷件的幅面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2、所有规程制度的发放应编号有序,由档案室负责管理,承办部门具体发放。3、人员调离本公司时,应及时收回所有的规程、制度,外单位索取规程、制度时,由行政部档案室按有关规定办理。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什么企业的核心机制是家长式管理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5388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