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2016-08-24 10:26: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共6篇)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篇

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了《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参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配合对口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及时反映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增收工作。

2014年5月15日

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为保障,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3.坚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农户。

4.坚持产业间协调发展。树立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布局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林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贫困农户力争实现每户掌握1-2项农林牧业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农林牧业增收项目,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初步构建农村特色产业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实现脱贫目标。

二、区域主导产业

(一)六盘山片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中药材、苹果、红枣、核桃、沙棘、肉苁蓉、藤芒等优势特色产品,加强专用春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优质种子生产建设,积极推进高原夏菜、球根花卉、压砂瓜、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有序发展优质牧草业和牛、羊等畜牧业,合理发展鲑鳟鱼、鲟鱼等水产养殖,加快发展沙产业。

(二)秦巴山片区。做大做优油橄榄、核桃、油茶、板栗、竹林、猕猴桃、脐橙、食用菌、蚕桑、茶叶、魔芋、杜仲、天麻、贝母、木瓜、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山珍、道地中药材、山地杂粮、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和特种养殖业。合理发展大鲵、细鳞鲑等特种水产养殖。

(三)武陵山片区。在具备生产条件的宜林地、高山草场等地区适当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油茶、核桃、竹林、茶叶、蚕茧、烤烟、高山蔬菜、魔芋、柑橘、杨梅、中药材、干果、楠竹和“节粮型”特色畜产品。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合理发展山区冷水性鱼类养殖。

(四)乌蒙山片区。重点发展酿酒专用粮、优质烤烟、中药材、山地马铃薯、蔬菜、竹林、油茶、茶叶、核桃、石榴、薄壳山核桃、花椒、辣椒、苦荞、苹果、脐橙、食用菌、生态畜牧业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五)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优势农牧产品,巩固发展糖料蔗、油菜、马铃薯、茶叶、蔬菜、烤烟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三七等中药村、芒果等热带水果和桑蚕、油茶、核桃、小桐子、花椒、八角等特色农林产品,稳步发展山坡种草养羊、牛等草地生态畜牧业。加强速生丰产、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

(六)滇西边境片区。大力发展以核桃、油茶、澳洲坚果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石斛、重楼、滇红花、金银花等道地中药材,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及花卉苗木。因地制宜发展水奶牛、乌骨羊、野猪、竹鼠等特种养殖及水产养殖;推进生猪、肉牛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七)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积极发展葵花、亚麻、蓖麻、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药、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文冠果等特色经济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及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肉牛、奶牛、绵羊等生态畜牧业。加大草原红牛、东北民猪等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和利用力度。大力发展蓝莓、山杏、榛子、果用红松等林下经济。合理发展北方特有山区冷水性鱼类养殖。

(八)燕山-太行山片区。重点打造错季蔬菜、马铃薯、杂粮、食用菌、中药材、肉蛋奶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黄花菜、万寿菊、黄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发展苹果、仁用杏、大枣、核桃、板栗等林果业。

(九)吕梁山片区。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红枣、核桃、杂粮、苹果、马铃薯、黄芪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水产养殖业,着力推进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十)大别山片区。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花生、双低油菜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山区茶叶、油茶、中药材、板栗、大别山核桃等特色林产品规模化发展。积极促进皖西白鹅、江淮黑猪、樱桃谷鸭、固始鸡、大别山黑山羊、鸿翔肉鸭、鲟鱼、鳜鱼等地方特色畜禽和水产品种产业化发展。

(十一)罗霄山片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推广水稻良种,鼓励“单改双”。大力发展脐橙、油茶、毛竹、花卉苗木等特色林果业。积极发展蜜桔、茶叶、白莲以及生猪、牛、蔬菜、水产品、家禽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十二)西藏地区。重点打造青稞、高原马铃薯、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牦牛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藏西北绒山羊、藏猪、藏鸡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促进林下产品和藏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四省藏区。积极发展青稞、油菜、马铃薯、水果、中藏药材、桑蚕、蔬菜、牦牛、藏系羊、藏鸡、藏猪、冷水鱼等特色产品。

(十四)南疆三地州。积极发展优质棉花等地方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枸杞、苹果、核桃、枣、巴旦木、特色梨、葡萄、薰衣草等林果产业和优质肉牛羊、细毛羊等畜牧产业。

三、建设重点

(一)现代特色农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升贫困地区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加快特色种植新品种的引进、改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三品一标”,提升特色产品品质。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循环农业。

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加快推进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花卉苗木培育、竹产业、森林旅游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林产工业等十大产业发展进程。扩大林权抵押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加大中央财政扶持力度,确保绿色富民产业顺利实施。【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积极发展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与物流业。改造传统加工工艺,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农林牧加工集群,转化增值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经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各级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深度融入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贫困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有效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加大林果业基础道路、作业道、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林果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快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大饲草饲料基地和健康养殖池塘建设,支持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 发展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力度。条件适宜地区要着力推进全程机械化。

(三)农业生产经营及技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围绕贫困地区特色农林牧业发展,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农业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贫困地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加大贫困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引导科技人员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和服务,促进科技、信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农村集聚,加强适用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力度。引导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组织遴选14个连片特困地区农业适用品种和技术,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开展扶贫金融合作,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对没有外出就业、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贫困户给予额度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四)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培育

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着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牧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为贫困地区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村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围绕特色产业增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进一步实施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坚持与贫困地区互派干部挂职。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现代农林牧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薪柴等生物质能源。发展秸杆养畜、秸杆还田、秸杆成型燃料,推进秸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处理。推广节水、节肥、节地、节药、节能等技术,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大力开展人工草地、飞播草地和天然草地补播改良等草地建设。

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推进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恢复和保护湿地资源。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坚持并不断完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通过减船和转产转业等措施,控制捕捞强度,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通过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等措施修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

(六)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升级改造,加强集配中心、冷藏储运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零售市场多元化发展。

抓好农超对接、肉菜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做好“农超对接进万村”培训。扩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面,将实施范围扩大到20个城市,在主要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在省份,全面启动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四、任务分工

为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中“特色产业增收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

关于“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由农业部牵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参与。

关于“指导连片特困地区编制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由农业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参与。

关于“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沙产业、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参与。

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由科技部牵头,农业部参与。

关于“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流通网络”,由商务部牵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

乡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篇

山东省XXXXXX镇XXX村

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XXX镇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三月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大棚黄瓜种植 实施地点:XXX村

实施单位:XXX镇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XXX XXX镇人民政府镇长 联系电话: 18653057568 实施时间:2014年4月——2014年5月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黄瓜大棚120个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03.8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

万元,农民筹资投劳 67.8 万元

项目覆盖:项目覆盖7个自然村覆盖603户,2067人,其中扶持

2800元以下的贫困户120户,423人。

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全村新增收入123万元,被扶持户人均

增收可达到2900元以上,使该村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迈进,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扶贫效益十分显著。【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山东省XXXXXX镇XXX村

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情况

XXX行政村位于XXX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603户,总人口2067人。其中2800元以下的贫困户150户,人口637人。全村总面积3930亩,其中耕地面积2601亩,人均耕地1.26亩。群众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主要以传统小麦、玉米、棉花为主,亩效益1480元左右。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320元。无村集体积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属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落后的行政村。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

搞好扶贫连片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十年扶贫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的工程,实施整体打造、连片开发是为了帮助改善项目区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为群众培育稳定的增收产业,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最终使项目区群众的生活达到甚至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

XXX村种植蔬菜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以往种植都比较粗放,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通过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开展,对农民进行蔬菜大棚技能培训,对闲散土地进行整合,大力开展集约化高效生产,推动我镇种植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速本地区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加快本村脱

贫致富步伐。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实施该项目是十分心要的。

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到政策机遇。

2、有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 。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财政拟投入36万元,并已整合群众筹资投劳资金67.8万元。同时,强化组织保障。我真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以确保实现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效益最大化、农民受益最大化、社会效应最大化的目标。

3、群众脱贫愿望迫切 。

该村道路交通便利、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备,但群众思想保守,农民生产粗放,制约了项目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希望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迫切。作为实施扶贫连片开发的主体,群众纷纷表示要在政府扶持下,积极投工投

劳,集资筹资,建设自己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4、区位优势明显

XXX村位于镇驻地西邻,而且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瓜果蔬菜, 而且我镇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有专门的农技人员,定期下村指导大棚生产,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打开了蔬菜的销路,保障了农民利益。

本村群众瓜果蔬菜种植生产经验丰富,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大大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群众收入。另外,通过改革耕 作制度,发展标准化农业及特色产业,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此项目都是切实可行的。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概算

建设黄瓜大棚 120个。每个棚8650元,120个黄瓜大棚共计103.8元。

黄瓜大棚(80m×8.5m)投资概算一览表:

2015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篇

方案一: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一)万莲水村概况

万莲水村位于绩溪县东北隅,皖浙两省、宁(国)绩(溪)临(安)三县市交界处,由原莲坑、水浪头、万富山三村合并而成,岛(石)洪(门)公路穿境而过,村委会所在地距乡人民政府36km,全村辖万富山、横坞、高山、安基坪、水浪头、里、中外莲坑,8个自然村,480户、总人口1640人,全部居住在崇山峻岭中。绝对贫困人口137人,占总人口的8.35%,相对贫困人口441人,占总人口的26.9%,是典型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全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0.2亩,山场资源丰富,宜林山场达18600亩,人均达11.3亩。因地处天目山系的余脉,十分适宜山核桃的种植与生长,山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村有山核桃经济林12000亩,其中中、幼林占2/3,村民收入主要还源于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增收渠道狭窄,小农意识强,组织化程度低。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扶贫方针,以扶贫工作到村到户为中心,以提高全村人口综合素质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为着力点,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加快万莲水村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整村推进实施项目(详见项目建议书)

(一)村级道路建设。

1、水浪头村口至万莲水小学路段道路硬化(见项目1—1),总投资1.53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0.8万元,自筹0.73万元;

2、莲坑口至里莲坑村道拓宽、路基补强、路面硬化(见项目书1—2),总投资36.31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20.00万元,自筹16.31万元;

3、万富山路拓宽改造(见项目书1—3),总投资13.07万元,其中:请求财政扶贫项目支持7.0万元,自筹6.07万元;

(二)产业发展

山核桃标准化深加工及QS认证。总投资75.3万元,其中:请求财政项目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5.3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126.21万元,请求财政扶贫资金支持57.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8.41万元。

三、具体目标

1、完成村级道路交通网络,改善村民交通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

2、建立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17周岁以下青少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

4、贫困人口有病能在半小时内到达具有资质的医疗单位就医;

5、贫困户居住危房基本得到改善;

6、减少纯农业人口,使剩余劳动力一半以上转移至非农产业;

7、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整治,各自然村村内主干道得到硬化平整,并逐步建立环卫机制;

8、改造完成安全饮用水工程,使户户都饮上安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综合指标为: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以上。

四、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和落实项目责任制

成立万莲水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领导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组长,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担任成员。村委会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资金的筹措,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措施落实到人,建设和管理好公益性的扶贫项目。

2、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监督

推行参与式扶贫,让村民参与整村推进规划的设计,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公选扶贫项目,动员群众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扶贫开发的责任心,成立财务监督组,项目实施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项目,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

方案二: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20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见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11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青川县姚渡镇王家村特困村扶贫项目

二、申报单位:姚渡镇人民政府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三、责任单位:青川县扶贫移民局

四、实施单位:姚渡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地址:姚渡镇王家村

六、建设期限: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

七、立项背景:

(一)项目村基本情况

姚渡镇王家村位于姚渡镇东南部,属“宝电”库区移民村,是姚渡镇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距青川县城64公里,距场镇15公里。王家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93户768人,人均纯收入2800元,全村耕地1010亩,其中:退耕还林730亩,林地19000亩。“5.12”汶川地震及几次强余震使该村的农房、基础设施与产业遭受重创,王家村损失严重,193户共788间农房垮塌,总面积约面积15300m;圈舍垮塌约4000m;渠堰受损6000米;6个社人畜饮水工程全部损毁,使本就贫困的王家村雪上加霜。灾后后建以来,王家村群众积极投入到重建中,农房重建193户,其中:王家坪集中安臵点共有84户,20xx年11月,县委县22政府将王家村纳入全县十个特困村之一。

(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由于王家村属“宝电”库区移民村,“5.12”地震前王家村耕地少,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5.12”地震使本就困难的王家村雪上加霜,因此王家村特困扶贫项目建设,是王家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王家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王家村造福于民的需要;是王家村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王家村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需要。

2、可行性分析

王家村做为“宝电”库区移民村,一、二、三社村民相对集中,且建成集中安臵点一个涉及村民80户,覆盖王家村一、二、三社80%的村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对王家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姚渡场镇至王家村的大桥已于2015年建成,加快了王家村的灾后重建步伐,有利于扶贫项目的实施,能解决王家村一、二、三社村民的材料运输问题。二是营姚路的修建也将改善王家村四、五、六社运输难问题。通过前期多项工程的实施,加之全村群众对生活改善的渴求,更是有利于王家村特困村扶贫项目的实施。

八、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四建(建厨、建厕、建圈、建沼气池)工程:涉及王家村一、二、三社农户80户

2、硬化连户路:长1700米,宽1米,涉及农户34户。

3、院坝改造:1700平方米,涉及农户34户。

4、庭院文化:涉及农户100户。

5、人畜引水工程:新建人畜引水管道3000米,受益户数118户,人口437人

6、居民点村道工程:新建村道500米路基并硬化。

7、居民点排污工程:新建化粪池2口(10m3/口),排污管道400米。

(二)产业发展

1、银杏富民工程:全村人均栽植20株。

2、生猪养殖:全村养殖规模达500头,发展养猪大户3户,带动其它农户分散养殖。

3、食用菌种植:全村发展木耳、竹荪100亩,其中大户3户。

(三)建设标准

1、公共设施:排污管网、大型化粪池由政府统一组织施工。

2、居民配套设施:建厨房、沼气、圈道、厕所,按镇村统一规划设计的施工平面图自行建设,不得私自更改标准。

3、居民配套设施标准:

厨房:节能灶、灶面贴瓷砖、地平硬化;厕所:冲水式或沼气式厕所、地漏、贴墙砖、蹲便器、吊顶;圈道:封闭式。

九、投资概算

工程预算总投资555.37万元,其中:四建(建厨、建厕、建圈、建沼气池)工程投资184万元、硬化连户路投资

8.5万元、院坝改造投资8.5万元、庭院文化项目投资15万元、人畜引水工程投资30万元、居民点村道工程投资35万元、居民点排污工程投资14万元、银杏富民工程投资20.37

万元、生猪养殖投资90万元、食用菌种植投资150万元。

十、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555.37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5万元;部门投入197.18万元;农户自筹323.19万元。

十一、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农户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将为安臵点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快了特困村扶贫建设进程,有效改善了王家坪居民点群众的人居生活水平,保证了农民早安居早乐业;二是促进了城乡环境整治,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缩小城乡差别,让山里群众提前享受城里人生活;三是方便群众交流与沟通,方便群众教育管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使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十二、保障措施(组织领导、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姚渡镇王家村20xx年特困村扶贫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特困村扶贫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经镇党委会研究决定,确定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具体实施。

(二)深入发动,加强宣传。村委会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宣传特困扶贫项目内容及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小组成员要进村入户,让群众对特困村扶贫建设的意义,政策要求,时间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管理,奖惩兑现。为确保特困村扶贫工程的顺利完成,经研究把特困村扶贫工程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根据整个工程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工作情况,实行奖惩。

2014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四篇

方案一:随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90%。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方案二:南溪镇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方案三:尼勒克县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全县以点代面,示范引导,建设100-2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方案四: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扶贫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做好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4、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协调争取中直机关对我市国家重点扶贫县长丰县的定点扶贫,继续做好省直机关对我市重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坚持市直机关联系帮扶农村贫困老人制度,各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慰问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在县乡开展党员干部对口贫困户的“一帮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5、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工程。按照“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扩大规模”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市级农村扶贫资金互助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农户缴纳资金标准,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和范围,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整村推进重点村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以产业为支撑的“1+1”模式,实现互助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高效运转。扶贫、财政、

2016三送下农村活动实施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五篇

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心系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更加幸福、更加拥护。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主旋律,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的“四风”建设。组织开展干部“三送”下农村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锻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客观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教育活动收获大,部门工作成绩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和对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三送”下农村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把智慧和精力用在民生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形成认真务实、立说立行、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察民情、听民声、理民事、解民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践中,使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明显加强,事关全县科学发展基层基础工作明显提升。

(二)参加活动对象

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三、活动内容

1、把温暖送给群众。各单位要深入扶贫联系村、联建共创社区、联建共创企业,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着力解决脱离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漠不关心、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要立足于做实事,特别是要把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贫困家庭、残疾人口、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干部联系户以这些重点关注对象为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给困难群众送粮食、衣服、被子等物资和困难救助金,力争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得到资助,让每一个困难家庭都得到援助,让每一个重症病人都得到救助,让每一个残疾人员都得到扶助,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温暖、看到希望;要重点帮扶有创业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积极联系和指导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采取技术培训、就业指导、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走访信访对象,积极帮助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特别要注重做好特殊信访人群的工作。走访服务对象,听取他们对优化服务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把感情送给群众。各单位要深入扶贫联系村、联建共创社区、联建共创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约谈等方式,一是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主动与她们拉家常,在精神上提供慰藉,认真了解他们的真实心态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做好情况反馈和协调帮助等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真情温暖。二是走访扶贫联系村、联建共创社区、联建共创企业全体群众,和他们“结对子”、交朋友,每个干部职工要交5—10个农民朋友,每月进行一次交心、谈心,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电话交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主动征询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民利、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服务推动科学发展。

3、把精力送给群众。各单位要深入扶贫联系村、联建共创社区、联建共创企业,开展帮扶行动,一是帮助联系对象找准一个发展路子,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主动担任企业发展顾问、党建工作指导员,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解决立项、市场信息、融资等发展问题,实现转型升级,帮助做大做强。二是开展科技服务,开展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送项目服务活动,积极鼓励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致富能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积极开展“三培三带”工作,把有致富潜力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级组织带头人。三是每季度参加一次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真正的深入基层,沉入基层。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班子,设立专门办公室,精心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的重要举措,认真研究部署,狠抓任务落实。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亲自抓,带头做。机关股室责人要走在前,作表率。确保“三送”下农村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2、严肃纪律。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槁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定,不准层层陪同,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不准接受基层和群众的吃请,不准收受红包礼金和土特产,不准以任何形式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不准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准参与其它不正当活动,树立和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党员干部形象。

3、建立机制。每年年初,要制定“三送”下农村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入村、社区、企业接受锻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工作档案,对干部下基层的活动开展情况、解决的主要问题、办理的实事好事、项目实施进度、农民增收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等登记在册,以便查实。二要建立干部民情日记,由各单位活动办定期不定期对《民情日记》填写情况进行抽查,并对结果进行通报。三是建立考核制度,把干部职工“三送”下农村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岗位责任制,在年终考评时,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2016年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6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6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重点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面,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支持,加快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和移民网、农业和粮食网、农网等现有资源,建立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把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口联系的详细数据精准录入数据库,实现联络服务信息全覆盖;同时把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等进行对接共享,为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提供帮扶通道、政策咨询、答疑解惑、专业技术查询等服务。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加强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信息服务站点“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水平。推广普及农技宝等手机应用,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接收农事提醒,实时查询农产品价格,线上进行农产品买卖,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脱贫致富。(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工信委、市“三送办”、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果业局、市科技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推进贫困村邮政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农村e邮”)做好农村电商配送工作,在农村养老院、农民新区等建立便民服务站,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品卖出去,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变生活、发家致富。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重点对农村残疾人员、贫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鼓励电商企业聘用该类人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五)开展贫困地区信息化培训活动

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市、县二级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商业部门、通信运营公司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在贫困地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要以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各村农业信息员,使他们学会电脑和网络应用,掌握农技宝、农技通等手机应用App的信息采集、发布、查询等功能。要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拓宽农民信息化培训渠道。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农村中青年等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效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各责任单位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市、县二级信息化扶贫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

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各单位要逐步加大对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建设有效落实。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单位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通信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宽带及通信信号的覆盖。鼓励和引导软硬件制造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三)提供优惠政策

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在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实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针对农村贫困户,可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通信公司优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为先、自主选择、不增加困难户负担为原则,制定专项通信业务营销政策,鼓励贫困农民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四)注重实施效果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推广农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产品。注重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相关热词搜索: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户脱贫增收方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贫困户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5794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